① 關於電影導演的..
謝爾蓋'愛森斯坦
代表作:《游戲的規則》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前蘇聯,1898-1948)
一個宣傳者,號召者,同時也是一位猛烈的改革者。他擁有的力量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導演。他的電影也許不能算是絕對的藝術,然而他的理念卻被運用至今。他的影片是那麼的強烈有力,真如一頭神牛,即便只是那些形式上的形勢,也同樣讓你無法忘懷。藝術的原本功能之一就是宣傳,雖然現代藝術哲學已經不是這么定義,然而在一門藝術開始的時候,這也許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至少在那時,他曾經影響了一代人,並且那些最基本的技巧,也沿用到了現在。相信今天的你看到那些著名的片段時,同樣會深受震撼!
英格瑪·伯格曼
英格瑪·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壇以來,以簡約的影像風格、沉鬱的理性精神和對生與死、靈與肉、精神與存在等一系列問題的探索,成為世界影壇上為數不多的將電影納入嚴肅哲學話題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電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電影的寫實風格殊途同歸,並且極大影響了法國新浪潮電影。
伯格曼,這位可以自由地和作家一樣直接拍攝電影,並一直保持瑞典首席舞台劇導演地位的大導演,拍出了《野草莓》、《處女泉》、《吶喊與低語》等眾多經典,1981年拍完《芬妮和亞歷山大》後告別影壇,投入了自己醉心的戲劇舞台。這位已經85歲的老人以他以他驚人而勃發的精神成為電影藝術最神秘而終極的「第七封印」。
http://ke..com/view/256260.htm
費里尼
1920年1月20日,費里尼出生於義大利的Rimini,1993年10月31日,由於心臟病、中風死於羅馬。由於年輕時的經歷,他集導演、演員、作家於一身。
作為五次獲得奧斯卡金獎的電影藝術家,費里尼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最高峰。費里尼更是以他強烈的個人標記——「費里尼風格」,引導了戰後義大利的精神進程。
黑澤明AkiraKurosawa(日本,1910-1998)
猛士,武士。黑澤明的攝影機傳出的感情也是猛烈的,猛烈得足以讓人不相信這個人性的世界。通過他的鏡頭,戲劇被電影化,然而最後影像本身卻產生獨立的戲劇性。如此強烈的人性表現,揭示的卻是人性的不可測。這是多麼偉大的技巧!也許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最大的悲哀就在於不可信道義的悖反。所以每每在那雄渾的調度和畫面之中,才會透出極度的悲愴和無奈。
●代表作:《羅生門》、《七武士》、《亂》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生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一位電機工程師,母親過去曾是一位鋼琴演奏家;這位科幻特效賣座電影大師稍後在其作品中巧妙地結合兩極化的科技知識與藝術野心,正是各來自其父關於科技方面的教導,及其母對其美學觀的耳濡目染。他終生對說故事的喜好,則是受到他父親從小對他講述二次大戰期間他在緬甸與日軍纏斗時神勇卻難免不盡真實的經歷之影響。這也讓斯皮爾伯格對40年代留下純真年代的浪漫印象,並常在他的電影中出現—將不如意的現實人生對比於那樣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年代。由於父親職務關系,斯皮爾伯格童年時不停搬家、換學校(他們最後從紐澤西搬到亞利桑那的鳳凰城),造成他在人際關繫上相當的不安定感;加上父母因性格不合而經年的爭吵,及他不如人的體力,使斯皮爾伯格的童年生活總在高度的失序和挫折感中度過。也因而從母親那兒學到了一種必然的處世觀-總是期待著什麼好事來臨的樂觀看法,而這也反映在他的電影中成為他電影的基調。
作品:《火光》《大白鯊》、《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ET外星人》《石頭族樂園》《決斗》
阿爾弗萊德 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k(英國/美國,1899-1980)
對於這個內心陰暗然而又和藹可親的傢伙,我已不想再說太多。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和極端藝術家形成一種反差,然而卻達到了某種共同的效果。在他的表達中,那些本來平凡的物質會變得不極其平凡,甚至致命。我這里要提的,並不是被重復無數次的「懸念」,而是「浪漫」,有誰想得到這么一個胖子居然是這個世界上最細膩浪漫的人?看希區柯克的電影,你若是察覺不到那種細膩的浪漫和幽默,那至少說明你還沒有入門。這種浪漫不僅僅指人物間的內心微妙的聯系,更是那些細致的鏡頭,無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他們的本身就形成了一種浪漫。甚至浪漫得可以致死!希區柯克是唯一的一個可以把接吻鏡頭處理的像謀殺那樣緊張憂郁和不安,同時又能把謀殺處理的像接吻那般柔和寧靜的電影大師。他怎能做到這一點?是不是因為性和死亡總是微妙的聯系在一起?不要去多想,你一想,他就在天堂偷偷的笑了。
●代表作:《眩暈》、《美人計》
斯坦利庫布里克1928年7月26日生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祖上是來自奧匈帝國的猶太移民,父親是醫生。1941庫布里克13歲,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他從此對攝影產生興趣。
1946進入《展望》雜志社擔任新聞攝影記者,使他有機會走遍美國,庫布里克工作十分出色。1950以3800美元的個人積蓄,自編自導並擔任攝影拍攝了一部短紀錄片【拳賽之日】,記錄了拳擊手沃爾特卡蒂埃參加比賽的經過,完成後以4000美元賣給了雷電華電影公司。同年辭去《展望》雜志社的工作,在哥倫比亞大學旁聽,潛心研究文學著作,並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細心觀摩經典影片,努力提高電影藝術素養。
庫布里克的事業巔峰,則是1968年自編自導的科幻片經典【2001年太空之旅】,以目眩神迷的視覺效果和音樂的原創性,締造一場電影革命。1971年的【發條橘子】描述暴戾幫派份子,令人印象深刻,卻被英國視為贊揚暴力而遭禁。
經典劇作還包括,描述奴隸造反的【萬夫莫敵】、驚世駭俗的小說改編的【一樹梨花壓海棠】,以及敘述冷戰可能導致核子戰爭爆發的【奇愛博士】,1987年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的電影主題多為犯罪和暴力,而且有反當權派的傾向,每每受到爭議,影評亦呈現兩極化;他一生共入圍十四項奧斯卡獎,贏得八項,但是卻從未抱走最佳導演獎,令影壇人士為這位戰後最傑出的導演感到惋惜。
他蟄伏多年才於1996年開拍情色驚悚片【大開眼界】,無奈1月才殺青,正著手電筒影後制工作時,突然壯志未酬撒手西歸,1999年3月7日庫布里克在英國去世,享年71歲。讓影迷們極為錯愕與惋惜。影迷憑吊大師身影,只能從其告別遺作【大開眼界】中去回味了...
卓別林
在電影史上靠拍悲劇成為大師的人數不勝數,但靠喜劇片成為大師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足以證明喜劇是一門多麼難的藝術,喜劇要讓人發笑的同時還要給人強烈的震撼,這比悲劇要難上一百倍。但卓別林做到了,百年來只此一人。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笑。這歡笑背後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凄涼。這套DVD收錄了卓別林10部長片,加上兩張短片集錦,代表了卓別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興的是,其中最重要的電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記》《摩登時代》等都是數碼修復版,畫質比原來清晰了不少,作為收藏是上佳的選擇。
頭戴一頂大禮帽,腳登一雙尖頭鞋,鼻子下留著一撮烏黑的小鬍子,緊綳的上衣與肥大的褲子別扭地穿在身上,手裡舞著一隻手杖,鴨子般地出現銀幕上——這就是卓別林為我們創造的紳士流浪漢形象。查理·卓別林是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創造的夏爾洛形象一起被人們永遠銘記。無論是流浪漢夏爾洛的善良、風趣、不幸,還是大獨裁者的剛愎自用、自高自大,這些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造型。
http://ke..com/view/10988.htm
戴維·利恩
戴維·利恩1908年出生於英格蘭,1928年開始從影,早期以拍文學戲劇電影著稱。1942年,他導演了令人難以忘懷的浪漫之作《相見恨晚》。1946-1948年,他將狄更斯的《孤星血淚》和《霧都孤兒》搬上銀幕,製作的影片有濃郁的英國民族特色。從50年代中期開始,里恩的風格為之一變,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 ,專拍「跨洋電影」(即兼顧大西洋兩岸英美觀眾雙方口味的電影),《桂河大橋》即是五十年代英國最著名的「跨洋電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國資本為後盾,將影片拍得壯觀宏偉。由此,他獲得了第一個最佳導演獎。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歷史巨片《阿拉伯的勞倫斯》,並獲得了第二尊金像。 1965年執導「日瓦戈醫生」 1984年執導「印度之行」 從影四十多年,大衛·里恩只拍攝了16部影片,但獲得奧斯卡提名 竟達56次之多,共獲得27項金獎,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導演獎提名, 兩次獲獎,被稱為英國電影屆的泰斗。
作品年表:
Discovery系列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2001)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雷恩的女兒 Ryan's Daughter (1970)
萬世流芳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日瓦戈醫生 Doctor Zhivago (1965)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艷陽天 Summertime (1955)
女大不中留 Hobson's Choice (1954)
一飛沖天 Sound Barrier, The (1952)
梅特林 Madeleine (1950)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與祖國同在 In Which We Serve (1942)
編劇作品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讓-呂克 戈達爾
法國裔瑞士籍導演,法國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打破傳統的電影規則,如敘事、連續性等。早年在瑞士與巴黎受教育,並在北美與南美游歷三年。
1950年,他進入法國《電影手冊》編輯部,開始從事專職影評。隨後的十年間里,他整天泡在電影資料館,研究和觀看了大量各種類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電影素養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嘗試導演了五部短片。在特呂弗幫助下拍攝第一部劇情片《斷了氣》,贏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達爾創作的高峰期,1967年後所有作品均為政治片,離間了大批熱愛他的觀眾。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後,戈達爾與當時法國學生運動領導人讓—比埃·高蘭組織了「維爾托夫小組」,信奉蘇聯早期「電影眼睛派」創始人吉加·維爾托夫的理論,「為了攝製革命電影,首先應該對電影進行革命」。該小組拍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如《真理》、《東風》、《義大利的斗爭》、《直至勝利》、《一切順利》等。70年代因車禍中斷拍片,移居瑞士。1980年重返法國拍片,主要有《芳名卡門》、《新浪潮》等。
② 有哪些有名的電影導演實力都如何
有很多。比如說鄭正秋先生,被稱為是中國電影之父,是中國電影的先驅者和奠基人。應雲衛先生,電影藝術家。費穆先生,我國傑出的電影導演,電影藝術大師。吳永剛先生,著名電影藝術家。石揮先生,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卜萬蒼,我國著名的電影導演。黎民偉先生,香港電影開拓者。朱石麟先生,程步高先生,著名導演。謝晉,著名電影導演等等。
③ 韓國有一部電視劇是講拍電影的就是導演和作者中間的故事記不起叫什麼了
百分百是《ON AIR》
是以韓國的電視台為故事的主要發生背景,講述了發生在編劇作家、導演、明星以及其經紀人之間的糾葛矛盾。
http://ke..com/view/746021.htm
屢創收視不敗神話的人氣編劇徐英真,影視界的黑馬導演李慶民,韓國當代 《On Air》劇照
最上鏡的女演員吳升雅,帶出過大量明星的經紀人張基俊。四個人為了拍一部既非浪漫的灰姑娘童話,又非大賺淚水的絕症故事——《Ticket to the moon》走到了一起。他們當中,徐英真個性張揚,吳升雅比起來也毫不遜色。李慶民是第一次執導,張基俊對演員特別有人情味。除了四人之外,還有眾多的劇組人員,在韓劇邊拍邊播的體制下,他們製作的電視劇會順利嗎?其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隨著韓流興起,韓劇在過去幾年間風靡亞洲,迅速成為一種文化產業,但漸漸地,說不完的戀愛故事和狂賺人眼淚的劇情已經不再有吸引力,韓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本劇即把韓劇製作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展現給觀眾,對韓劇背後的世界來一次大揭密。
④ 電影導演要具備哪些技能
其實,最重要的是情商,是與人溝通的能力。想像力、藝術感悟什麼的是得有,但你要真沒有,只要你有一個專業的團隊,你還是能把他們都調動出來。所以,關鍵還是你如何駕馭團隊,與團隊合作的能力。要麼,你做個獅子,讓大家都服你,指哪兒打哪兒,完全按照你的想法來;要麼,你做個狐狸,讓大家跟你關系都不錯,輕描淡寫擺平矛盾,讓劇組和諧推進。這個能力,雖然未必能讓你成為一名偉大的導演,但至少可以保證你的劇組不陷入災難,你的戲能順利完成。特別是國內導演,在國內業界人士遠不如北美專業,江湖味很重時,這種與人溝通的能力尤為關鍵。
情商第一,藝術感覺第二。我個人覺得這個藝術感覺包括專業技能上,最重要的是畫面感。因為電影還是以畫面為主來講故事的。畫面感不是說特別強調或者善於製造視覺效果或器官,而是拿到文字,就能想出畫面,並且知道怎樣用畫面去表現這個文字或是想法。這個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挺難的,很多導演片子也拍了不少了,但這個能力還是很欠缺。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他連自己想要得到的結果是什麼都搞不清楚。
也許會有人提到文化修養什麼的。其實我倒不覺得導演一定得多有文化,胸中詩書無數。其實積淀太多未必絕對是好事情,都占滿了,哪兒有空間去想。但這一點對於中國導演還是例外,因為幾次接觸,導演的文化水平低到超出我的想像。比如某導演看到台詞中有句「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當即表示秋天不夠強烈,改成冬天!這種事兒讓你怎麼說?所以在文化修養方面,我覺得不要求一個導演有多高的學歷,有多少科班的培養,但至少得有強烈的學習意識和求知慾。你可以不懂,但你得問人,你得去查資料,咱不能不懂裝懂不是。
這兩條半是我根據身邊的導演觀察出來的,至於其他技能,有更好,可加權,沒有的話,只是決定水準高低,不影響大成敗,不排除某些以上三項不符,但某項技能超級強悍而照樣異軍突起的。
⑤ 如何成為電影導演
首先要告訴你的是,導演分為很多種,電影導演只是其中之一!第二,導演不一定要上專門的學校,但是不上專門學校成為導演的概率很低!現在回答你的具體問題!第一,電影導演目前國內北電是最專業的,但是你需要明白,這個學校事實上比清華和北大都難考,關鍵就是專業考試!第二,學藝術類可以讓你盡早的了解這個行業,並接受專業訓練,除非是天賦極高的人,一般都最好是經過這種訓練!第三,考導演不需要專門學習美術,但是要有幾個基本能力,1藝術感知能力,2光線鑒別能力3構圖能力4結構能力!第四,建議你至少拿到一份今年的招生簡章,知道考些什麼,最好請老師輔導,但是這個很矛盾,既要找到知道怎麼考電影學院的老師,又要注意自己平時的積累,很矛盾,不展開了。第五,晚不晚的看你的天賦。第六,文化分成績400左右就行,但是要注意,專業成績很重要!最後告訴你,你可能選擇了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難的職業和夢想,你參見我的其他回答!
⑥ 有沒有那種講述一位導演拍電影故事的電影,萬能的吧友
現在的電影有些會出紀錄片,作為前期宣傳,好像當時李安的《少年派》就有吧,有點忘了。你可以搜下、
⑦ 電影導演
你是想現在國內學,學完了再出國學吧。
首先,國內的建議你是北電,為什麼(因為我很多前輩都是北電出身,所以我建議)而且你若是打算出國深造,已經毫無壓力了。樓下說的那些就是北電的招生要求了。
你要學的是什麼,其實導演吧,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天賦很重要(實話實說),就是你對鏡頭的感覺,其它像什麼後期啊,拍攝啊,劇本啊都是別人的事情。導演要做的,就是通過鏡頭語言去給觀眾講故事。不過前期你還是要多了解一下別的,畢竟大學生沒錢,請不起別人,只有親力親為了。
留學的話你再國內要搞定幾件事
1:定好你想去的那幾所學校,把學校的風格搞定
2:好好學習,成績越高越好,外國也看成績的,而且你學的越多,以後也是越便利
3:英語(不說了,地球人都知道)
4:gre,有的外國學校需要
5:自己拍一部短片,外國要求大概是5分鍾以內吧。不要求你多麼高超的技術,但一定要展示你的實力,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個非常給力的故事。
6:多參加實踐,這很重要很重要。
對了,把你的繪畫水平練一下。鏡頭還是需要畫的
還有你說就業問題,不好意思,導演前半段異常苦逼,尤其是你若想當一個著名導演。找工作的話你去很多傳媒公司啊,影視公司什麼的,但他們絕對不會請一個楞頭小子拍電影。你去了就是拉關系外帶學習經驗。跟著別的導演混。然後抓機,李安當初畢業後窮困潦倒,也沒什麼活干。會你再者就是自己拍獨立電影,這可是個傾家盪產的買賣。搞定了很快就火了,搞不定越發苦逼。
⑧ 怎樣才能做電影導演
在中國做導演有四條路,一是科班畢業,即北京電影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等藝術院校導演系畢業,畢業後有機會進入電影廠工作成為專職導演.二是通過關系或自己的勤奮努力,從劇務開始做起直至成為導演的助手,憑借關系抓住機會導一部片子.三是你擁有很多很多的錢,將電影作為愛好自己導著玩.四就是你必須是名演員名攝影師或明製片人,這樣也有機會導戲的.無論你走哪種途徑,都必須得找到投資方.
拍一部電影的成本是很大的,即使拿普通dv拍二十分鍾左右的短片也要在三萬元左右.電影器材一般都是租用的或借用單位器材,如果你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錢,不介意你去買.
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並不是僅僅通過鏡頭角度來區分,那是攝影師的工作.電影藝術是由畫面 聲音 剪輯組成的.創造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才是衡量一部電影好壞的標准.
"而且有很多劇情很好的電影我認為都在拍攝的角度上和時間上有很大的缺陷……"這話說不通,可見你根本不懂什麼是電影.建議你多讀一些關於電影的書籍作品.依你目前的情況最好從"電影館"系列讀起.至於電影符號學等理論性著作最好不要涉獵.拍攝角度無非就是平仰俯,鏡頭的運動也就是推拉搖移跟.不知道你還想怎麼玩攝影機,期待中^
把影視業帶到高峰?我估計你可能是小孩子,我不知道你所認為的高峰是什麼樣子的,但電影不是靠一兩個發展起來的,它需要幾代電影人的共同努力.
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系是電影導演專業中最好的.當然,中戲也不錯,但它的導演系主要是戲劇方向.北電的導演專業考試一般在每年三月份進行,根據當年不同的專業方向,其考試內容也會不同.不過試卷基本會涵蓋電影常識 文學作品常識 智力題 影評或社會評論 散文,面試一般則是小品表演 故事編講 音樂美術作品分析等等 導演專業一般分為記錄片方向 剪輯方向 故事片方向等等,可是具體的專業方向需要看你的老師怎麼教.即使你很幸運的考進去也不要太樂觀,因為導演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非常不好!如果你有關系有錢那無所謂了.不然等到畢業的那天起你就要考慮改行的問題了.
等到你明白電影是什麼,並且做好時刻失業的准備後,再來探討導演這一工作吧.
⑨ 陳凱歌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你怎麼理解
那就好好的說說這個事情吧,
讓人覺得人活一世要活得體面才值得,就像蟬把殼皮蛻在塵埃里,飛去了去看天地的大。--- 陳凱歌
是不是被驚艷到了?是的,上面的文字是陳凱歌在拍完《道士下山》時寫的。
大家的看法那,可以在評論中發表的意見。
⑩ 有沒有講主演 當導演拍電影的 電影
國產喜劇 <大腕>
西班牙大片<你夢中的女孩 Girl of Your Dreams>
(二戰背景,一個西班牙劇組去納粹德國拍電影的故事,很經典A company of Spanish movie makers leaves Franco's Spain and moves to Hitler's Germany to make a film in co-proction.主演是西班牙美女佩內洛普克魯茲)
Singin' in the Rain好萊塢經典的歌舞片,電影製作為背景
Ed WoodB級片導演ED Wood 如何熱愛電影以及如何製作自己的影片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合作的
THE BIG PICTURE (1989)
Director Christopher Guest's first film isn't a mockumentary, but it certainly skewers Hollywood's tasteless decision-makers. Young filmmaker Nick Chapman (Kevin Bacon) nearly loses his girl, his friends, and his soul before he learns that the only way to get 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movie made is to stop answering his phone.
DAY FOR NIGHT (1973)
To someone like Francois Truffaut, the art of cinematic storytelling is as serious as life itself. So it's not surprising he directed and costarred in this behind-the-scenes tale of on-set dysfunction. The cast is scarred by mental instability, booze, and petty jealousies, but the show must, and does, g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