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男主角本傑明是什麼電影

男主角本傑明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22 04:05:40

⑴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永不辜負

文/鍾晴予

圖/網路

《返老還童》是一部劇情怪誕的影片,延續怪導大衛·芬奇的一貫風格。該片改編自美國大文豪菲茨傑拉德的同名小說,豆瓣評分8.9分。

影片講述了男主角本傑明·巴頓一出生便擁有80歲老人的形象,母親因他難產而死,父親視他為怪物,將他遺棄在養老院門口。他被善良的黑人女護工奎妮收養,在養老院長大,17歲時決定出海,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旅程。隨著歲月的推移他逐漸變年輕,最終回到嬰兒形態,在蒼老的戀人黛西懷中安靜離世的奇異故事。

本傑明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逆成長的命運沒有影響他的心智,他帶著一顆善良、溫暖的心靈去對待這個世界。

《返老還童》以本傑明的感情為敘事線索。

開頭由黛西讓她的女兒讀本傑明的日記。引出本傑明一生的故事。

黛西小時候去老人院探望祖母,遇到了和自己年齡相仿的本傑明。她湛藍色的眼睛深深的烙印在了本傑明的心中。後來,本傑明17歲作為水手出海,途中遇到了英國貴婦伊麗莎白,她是一個有品位有見識的英國女人,有過很多有趣的經歷。靈魂的共鳴讓他們經常從深夜聊到凌晨,但現實告訴她,這註定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於是伊麗莎白離開了。

當本傑明26歲時,回到家鄉去找黛西,但黛西此時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歷經黛西出車禍之後,兩人才真正走在了一起。之後他們有了一個女兒,為了不拖累黛西,本傑明變賣家產留給她們,自己選擇離開。

十幾年後,本傑明回來時,黛西已經有了丈夫,短暫重逢之後,本傑明再一次選擇離開。直到黛西丈夫去世,收養所的人聯繫到黛西,她得知本傑明已經恢復到孩童模樣,還患有嚴重的老年痴呆。黛西決定留在那裡照顧本傑明,直到本傑明在黛西的懷中去世。

《返老還童》突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將自我追憶和自我描述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引發黛西的慢慢回憶,充分表現出黛西和本傑明的動人愛情,同時也展現出黛西在生命結束之際對愛情的無限渴望。

本傑明一生中遇到過很多人:風趣幽默的矮人、有著藝術家夢想的船長、會談鋼琴的老太太,還有決定與他相認的父親。 這些人都帶給他很大的影響,但我想談談這三個女人對本傑明的影響,以及他們的相處模式對當代親情觀、愛情觀的啟發。

親生父親一看到本傑明就選擇把他丟掉,完全忘記了妻子的囑托「給他一個容身之所。」也許是命運眷顧,奎妮無法生育,所以覺得本傑明是上帝帶給她的孩子。

她形容本傑明「丑的像個舊便壺,但也是上帝的孩子。」

是奎妮,給了本傑明第二次生命。她給了本傑明一個名字,她照顧本傑明的生活起居,撫養本傑明長大,給了本傑明一個與他的外貌不違和的生長環境。

奎妮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你永遠無法知曉未來。」

她在本傑明幼年時期一直鼓勵他,對他說 「你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我想,正是這樣一位特別的母親,才給了本傑明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從小就給他塑造了一個善良寬厚的品格。

與中國的許多父母不同,奎妮會放手,當本傑明17歲決定出海時,奎妮沒有阻攔,而是讓他去經歷生活。

許多父母哭訴自己和孩子沒有共同話題,孩子一上大學就開始疏遠自己,不給自己打電話.....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不是反映出了父母和孩子相處之間的問題呢?是不是因為父母把孩子捆綁的太緊了,給他規劃了大半個人生,所以孩子想要逃離父母呢?

樊登脫口秀中,很多家長問到類似的問題時,樊登老師給出的方法和奎妮一樣。去放手,沒有家長干預的人生不見得會差。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幾年後,本傑明回來時,奎妮問「有什麼寶貴的經歷嗎?見識痛苦了?也有快樂吧。」

養育孩子,不是單純的把他養大,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要鼓勵他、對他有耐心、給予他足夠的愛。當他長大後,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見識痛苦,見識快樂。

這個善良又充滿智慧的女人啊,在本傑明的成長中不僅成功扮演了母親的角色,還是一位成功的啟蒙老師。

本傑明在日記里說「我永遠忘不了他湛藍色的眼睛。」初次相遇,他們都還是十多歲孩子,心靈大小並無差別,但本傑明的外表阻礙了他們的友誼。

黛西的祖母不讓黛西和本傑明一起玩,還對他說「你應該感到羞恥。」

遇到了對的人,卻不是在對的時間點,註定了這段愛情不會一帆風順。

少年時的他們天各一方,本傑明出海,黛西跳舞。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唯一的聯系就是本傑明寄來的一張張來自各個地方的明信片。

再次相遇,黛西已出落的亭亭玉立,一顰一笑都很迷人,成為了本傑明心中「最美的女人。」她在月光下起舞,搖曳生姿。

但依然不是對的時間,兩個人再次錯過彼此。

黛西出車禍算是兩人關系的一次轉折,當她修養好後,回到了新奧爾良。此時,兩個人的年齡終於相仿,47歲的本傑明和43歲的黛西。

「我們會在起居室里野餐。我們想吃就吃,想睡才睡。我們發誓,絕不落入規律和俗套,絕不按時上床或起床。」

本傑明描述的這段日子,是他和黛西在一起最快樂的日子。黛西從來沒有介意過他的特別,給了他最真摯的愛情。

即使本傑明在晚年時得了老年痴呆,恢復到孩童的外貌,完全不認識黛西了,她也堅持照顧他,陪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

黛西是一個好女人,她不在意世俗的約束,完全尊重自己內心的感情,從來沒有因為本傑明的外貌離開他。不由得讓我想到前兩天熱播的都市劇《下一站是幸福》,劇里的賀繁星正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與自己喜歡的人兜兜轉轉,最後才走到一起,很不容易。在愛情中,能跟著內心的感情走,是很里了不起的一件事。

她是一個勇敢的女人,在本傑明離開後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給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她也是一個善良的女人,見證了本傑明從老人變為嬰兒的過程,也給了本傑明最開始的溫暖和最後的陪伴。

大部分人在遇到自己的摯愛之前,都會有過一次初戀,初戀教會我們愛,教會我們成長。

伊麗莎白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她是一個見多識廣的女人。她教本傑明如何吃魚子醬才會更美味。他們兩個在旅館的大堂里徹夜聊天,似乎要把這輩子的話都說完。

本傑明真心喜歡伊麗莎白 兩人度過了愉快的時光。

但這段感情註定不會有好的結果。偷來的感情終究不會屬於自己。

在伊麗莎白不告而別後,本傑明坦然接受,沒有怨恨 。後來在電視上看到她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又為她的成功而喜悅。

比起戀人,伊麗莎白更像是本傑明一位久別重逢的朋友。見面時很開心,離別之後也不悲痛。

處理感情最好的方式應該就是他們這樣,離開時說一句「很高應遇見你。」沒有死纏爛打,也沒有悲痛欲絕,鬧著要輕生。戀愛時好好享受,分別後各自祝福。

現代人的感情處理方式多半鬧得雞飛狗跳,最後兩人搞得兩敗俱傷。如果能像他們這樣,會少很多煩惱吧。

本傑明的一生看似木訥無趣,但他善良、忠誠、大方、寬厚

他是一個好兒子

原諒了生父並對養母說「你才是我媽媽」

他是一個好朋友

在朋友過世後守諾將他的積蓄寄給他的妻女

他是一個好丈夫

為黛西選擇了幸福生活的道路留下了足夠的財產隻身離去

他是一個好父親

愛自己的女兒想自己的女兒希望能為她排憂解難

彈鋼琴的老太太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 「我們註定是要失去所愛之人的,不然如何知道他們對我們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都是有得有失的。影片中也描繪了很多次得與失的景象。

盲鍾表匠失去了兒子卻製作了一座神奇的大鍾;本傑明的親生父親得到了兒子卻失去了妻子;黛西失去了芭蕾舞卻得到了摯愛和孩子;本傑明得到了年少青春卻失去了愛人。

這就是人生,你不能全選全得,你有所取有所不取,有所不取就該坦然面對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

許多人羨慕年少成名的人,羨慕他們這么年輕就有這么大的成就。可是,他們也因此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同齡人在游戲玩耍時,他們不得不趕航班去工作。

小小年紀承擔了這個年齡本不該承擔的東西,得到了年少成名,卻也失去了本該童真無邪的快樂。

得與失,從來都是對等的。

人類本是社群動物,不喜歡孤獨,任何時候想要陪伴是我們的本能。

但人又避免不了孤獨,因為你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有些人,註定可以於河邊閑坐。有些人被閃電擊中過七次。有些人對音樂有著非凡的天賦。有些人是藝術家。有些人是游泳健將。有些人懂得製作紐扣。有些人懂莎士比亞。有些人天生是母親。還有些人,註定是舞者。」

電影最後這段獨白很有意味,在說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有不同的命運,適合不同的人生道路。

無論什麼膚色,什麼體型,人都是孤獨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獨,而是懼怕孤獨。

你會在很多種情形下感到孤獨:下班回家的小路上;周六醒來看到陽光早晨;想去某個地方時發現身邊沒有人可以陪自己.......

感到孤獨是正常的心理,古往今來,許多人正是因為接納了孤獨,才給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馬克思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完成了《資本論》;托爾斯泰一直居住在小屋中,老年後甚至出去流浪,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長篇小說;李時珍經常露宿野外,尋找治病救人的良葯,用27年時間寫出了葯學巨著《本草綱目》。

我們也需要學會接納自己的孤獨,甚至享受其中,並在那裡與真正的自己相遇及融合。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者對於我來說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不要有時間限制,想做就做。可以有變化,也可以一成不變,沒有約定俗成。可以做的很出色也可能會很糟。希望你做的是最出色的,希望你能看見讓你大吃一驚的東西,希望你會有前所未有的感受,希望你能結交有著不同觀點的他人,希望你的生活令你驕傲,如果你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希望你有勇氣「一切重頭再來」

很喜歡這段話,它告訴了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去做。

就像決定離開黛西母女的本傑明,他出發去印度,做想做的事情,結交不同的人,體驗從未體驗過的事物。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放棄生活,有重頭再來的勇氣。

三毛曾說過「人類經常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歡將他人的成績與自己相比較,因此覺得受挫,好不輕易活到老年還是一個沒有成長的笨孩子。我們一直粗糙的活著,而人的一生,便也這樣過往了。」

很多人以為成年了就是成長了,其實不是,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這些經驗,就是我們老去時最寶貴的財富。

本傑明逆成長的人生富有奇幻色彩,每個人都能從他的成長經歷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經歷過孤單、灰暗、悲傷,感受過親情、愛情、友情。即使歷經滄桑最後仍能像孩子一樣善良,即便無法相守到老,也不辜負此時此刻的相知相遇。

不辜負時光,不辜負生命。

⑵ 如何評價《本傑明巴頓奇事》這部電影

五年後重新看了一遍《本傑明巴頓奇事》,僅從劇情角度說一說吧。

最近看了一個叫做《奇怪的她》的電影,裡面講一個老奶奶突然返老還童變為18歲少女,同是一個人,不同年齡段做同樣的事情,會受到不同的待遇。因為她年輕,貌美,所以她講方言惹人喜愛,她的嘮叨變為熱心腸,她的歌聲引人駐足,可當她回到年老的時候,再無人關注。

《本傑明巴頓》也會引人深思。年幼時的本傑明,本應像小孩一樣受到很多人的呵護,可是就是因為他看起來年邁,他的口水被人嫌棄,他對世界一無所知卻鮮有人對他尊尊教導……甚至,他的父親拋棄了他。但是,並不是所有人。有媽媽,有黛西,有船長。媽媽願意在20多歲的時候成為一個看起來是70多歲的人的媽媽,5、6歲的黛西願意和70多歲的他聊天玩耍,船長願意給這個看起來走路都走不穩的老頭一個工作。生命中有些人,總會願意越過你看起來的樣子,發現你的本質。

再說愛情。如果說,普通相愛的兩個人,是兩條同起點同方向的射線,那麼本傑明和黛西,就是兩條方向正好相反的射線。好在生命中最好的時光,他們有交匯的幾年。那幾年,他們一起粉刷房子,一起生養小孩。在為他們即將分開而惋惜時,突然又驚覺,交叉10年,與交叉50年,有什麼分別呢,人生如此短暫……

電影中唯一讓人惋惜的地方,就是本傑明在渴求探尋世界的年齡,拖著衰老的身體,在有著年輕力壯身體的時候,又帶著過於年邁的眼神。

⑶ 《返老還童》,逆流生命里盪氣回腸的愛

他生得異常且不幸。一出生,就是一個古稀老人的模樣。

他的母親因分娩而撒手人寰,他的父親把他當作不祥的「怪物」,丟棄在養老院的樓梯口。

好心的黑人姑娘收養了他。在她的悉心照顧下,他越活越年輕,成為了海員,參加了戰爭。

他遇見了英國貿易公使夫人,他和童年時期的夢中情人相愛。

他就是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返老還童》)里主角本傑明·巴頓。

電影用本傑明·巴頓奇特的一生,演繹了一曲感動你我的愛歌。

母愛

本傑明的母愛源於奎尼。

奎尼是領養本傑明黑人姑娘,她對本傑明的愛,是一種母親的本能。

襁褓中的嬰兒本傑明,容顏蒼老、頭發掉光、五官扭曲,她沒有驚訝和恐懼,而是滿眼的憐愛和寬容。

她不管本傑明是否怪異,都愛這個孩子。

她幫本傑明理發穿衣,她陪他看病,她哄著他入睡。她的愛,是自然流露,發之肺腑。

本傑明生來帶著老人的病症,又帶著孩童的好奇,總在夜晚心神不寧。她告訴他:

她的這份愛,讓本傑明融入了這個世界。她的這份愛,讓他懷著希望活了下來。她的這份愛,支撐了他整個生命。

在奎尼偉大母愛的根基上,本傑明演繹著逆流人生的愛情交響曲。

愛情

本傑明和黛西的愛情,是命運齒輪的斗轉重合。

第一次見面。

她,6歲,嬌俏可愛,是一位天使般爛漫的小女孩。

他,11歲,鶴發蒼顏,駝背衰老,是一位行走不便的垂死老人。

再見面。

她,皮膚白皙,長發飄飄,年輕漂亮,風姿卓越,是鎂光燈下的可人兒。

他,頭發花白,聲音渾濁,架著一副過時的老花眼鏡,是步入老態的男子。

她主動向他求愛,他卻處處迴避。她遭受車禍,他飛去她的身邊,她卻把他推開。

命運的齒輪,最終讓他們相聚相愛在最初認識的地方。

她,43歲,是一位優雅高貴的女子。

他,49歲,是一位魅力十足的男子。

他們如同每一對如膠似漆的戀人一樣,在自己在木屋裡,笑著鬧著,快樂著。

他們愛得不早不晚,愛得不多不少,他們愛得自然,愛得剛剛好。

他們的愛,讓我想起了《時間旅行者的妻子》中的亨利和克萊爾。

亨利,是一位時間旅行者。

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消失,然後赤身裸體地出現在一個他可能去過也可能未去過的地方。他一直走一直走,直到找到衣服穿上,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然後再等待著下一次的消失。

而,克萊爾如同你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是一個在正常時間旅途中行走的人。

他們相遇了,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不停地交集和糾纏。

相遇那年,他36歲,她6歲。

結婚那年,他31歲,她23歲。一場婚禮,幾次穿越,同一位新郎,卻有著年輕和蒼老兩種容顏。

克萊爾和黛西一樣,她們都愛上了一類人——一個在這個世界的異常軌跡里穿行的人。

亨利,是一位在自己一生時間中不停游離的人;本傑明,是一位逆著時間生長的人。

亨利是幸運的。他和克萊爾,在時間與愛情的復雜交錯中,勇敢地探索,最終譜寫出一曲永恆的戀歌。

那麼,本傑明和黛西呢?

黛西說,我要是成了黃臉婆,你還會愛我嗎?

本傑明說:等我老到臉上長滿青春痘,老到尿床,老到連下樓梯都害怕,你還會愛我嗎?

本傑明臉上閃過的一絲憂傷,讓人感懷傷神。

一個逐漸老去,一個逐漸年輕;一個順著時光,一個逆著時光,怎樣才能擁有長久的相愛時光?

當生命的倒行軌跡與最愛的人漸行漸遠的時候,所謂的「返老還童」,成為了愛情中最深刻的憂傷,成為了生活中最現實的阻障。

女兒的健康成長,堅定了本傑明離去的決心。他選擇了離開,黛西默認他的離去。

一生太長,相愛太短。

然而,令人感動的是,本傑明和黛西卻又在無形之中,不斷靠近和並行。

原以為返老還童好,比如,金庸筆下的天山童姥,年歲漸長,身體卻在變年輕。

本傑明的身體越活越年輕,而大腦卻在變老和衰退。他變成了陽光的青春少年,他長成了一個滿臉青春痘的任性孩子。

黛西哄著任性的他,從屋頂爬下來。黛西陪著年幼的他,讀童話書。黛西牽著丫丫學步的他,低下身子吻他。

黛西看著他忘記自己,看著他從不會走路到不會說話。

影片最後定格於滿臉皺紋的黛西,而她的懷里抱著的是,嬰兒本傑明。

本傑明的愛,珍藏在影片最初的那本記載著他全然顛倒的一生的日記本里。

時間的倒走,時間的交錯,讓本傑明這一生的愛增色和升華,感人肺腑,盪氣回腸。

愛是,奎尼心焦地等待獨自外出的本傑明;

愛是,本傑明對黛西的念念不忘;

愛是,黛西每晚睡前,輕輕的一聲:晚安,本傑明。

其實,愛本樸素無華。

-End-

⑷ 電影《愛國者》中的爵爺是誰 本傑明·馬丁的原型是誰

本傑明·馬丁的原型是弗朗西斯·馬里恩,爵爺是查爾斯·康沃利斯。

本傑明·馬丁出生在南卡羅萊納州,並在那長大成人,他是法國人的後代,他以此為自豪。馬丁曾經勇敢地參加過法國人與印第安人的激烈戰斗,殘酷的戰爭奪去了他的妻子,從此他決定遠離戰爭和暴力,要和第二個妻子夏洛特及八個可愛的孩子守著農場過寧靜而平和的生活。

可是當英軍鐵蹄踏上他的故鄉南卡羅萊納的時候,他的一個兒子慘死在戰爭中,馬丁不得不拿起武器與他的大兒子加布里埃爾一起,組織起當地的愛國者與凶惡殘暴、氣勢囂張的英軍展開殊死斗爭。

(4)男主角本傑明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8世紀7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當1763年漫長的英國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戰斗中的英雄本傑明·馬丁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戰爭的殘暴使他厭惡,他希望從此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

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並沒有報答曾經為他們而戰的殖民地的僑民們,相反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開始採用高壓手段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力,徵收眾多不合理的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


⑸ 《本傑明巴頓奇事》被豆瓣評分88,是因為故事新穎,還是因為片中愛情感人

《本傑明.巴頓奇事》新穎的題材讓觀眾一開始就能被深深地吸引,但這部影片評價高的根本原因其實是片中感人的愛情,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引發了觀眾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感悟,也引起了觀眾的共情。

本傑明與黛茜的愛情帶著遺憾錯過,片刻的交集讓人感到惋惜,兩個相愛的人因為時間的逆向只能得到短暫的幸福。他們的感人愛情成了這部電影最深刻地方。所以我認為《本傑明.巴頓奇事》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和極高評價口碑的背後,不僅僅是因為故事情節的新穎,更是因為片中感人的愛情。

⑹ 求 美國電影《畢業生》1967年

簡介:
美國電影《畢業生》1967年:《畢業生》根據查爾斯·韋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邁克·尼科爾斯執導,達斯汀·霍夫曼、安妮·班克羅夫特等主演。該片於1967年12月2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通過描寫大學畢業生本恩的愛情經歷,體現了青年人的成長以及對成年人社會的奮起反抗。1968年該片獲得了第25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第40屆奧斯卡獎。
鑒賞:
《畢業生》就是新好萊塢的開山之作,它具有新好萊塢的許多特點。
首先,《畢業生》的男主角本傑明由達斯汀·霍夫曼飾演,他的身高才1.63米,而且與當時好萊塢中的眾多俊男相比,只能說是相貌平平了。其次,這部影片是一部反映現實的作品,在這部電影中,世界不再是一片歌舞昇平。它反映出了美國60年代剛走上社會青年人對生活的迷茫與無助。片中的主角班傑明是一個畢業生,根本就沒有工作。畢業後很迷茫,整天無所事事。
片中有好多場景令人記憶特別深刻。其中一段場景是潛水,很滑稽。笑過之後,卻又覺得這個場景別有深意。在班傑明的生日宴會上,身穿潛水服的班從屋裡緩慢的走出,很慢,一步一步的在走。他走的很沉重,很壓抑,而外界卻只有親朋好友的喧嘩聲。令人費解,生日怎麼會穿成這樣?嘩眾取寵嗎?影片在這里用了一個長鏡頭,並把視角轉換到班傑明的眼中,讓人覺得是自己在那套厚重的潛水服中。透過厚厚的潛水服,所有的喧囂都是空洞的,班戚戚然地沉在水底,只能聽見他自己的呼吸聲,還有那咕嚕咕嚕的一串串泡泡。迷茫麻木的內心使得所有人的臉都是扭曲的,靜止的。這里導演運用第一人稱視角讓人體會到了班的彷徨無助與逆來順受。
還有一段場景是結尾,在他們大鬧婚禮瘋狂逃跑的過程中,阻止人們追出來的,居然是那聖潔的象徵——十字架,讓人覺得很怪異。班傑明和伊蓮最後一起跑上了公車,坐在最後一排,但他們倆中間卻隔著一大段距離,並沒有很親密,都默默的看著前方,互不說話,甚至連對方也不瞧一眼,讓人懷疑,他們真的相愛?他現實是逃避不了的,始終都要面對的,班傑明對未來的迷茫仍將繼續。

⑺ 《本傑明巴頓奇事》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恩賜

昨晚回看了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一個平淡的愛情故事,卻又傳奇動人。看到最後,心潮洶涌,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可以一生眷戀?寫下點滴,以期銘記。

1.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一種恩賜。​​

本傑明出生的時候,母親去世,因為出生就是一副行將就木老態龍鍾的的怪胎樣,被父親拋棄在養老院門口,父親給他留下的,是僅有的18塊錢。

善良博愛的黑人媽媽昆妮收養了他,昆妮以為自己沒有生育,用母愛溫暖了本傑明。躺在養母身邊,衰老醜陋的本傑明覺得幸福滿足,盡管有時候昆妮的愛人來到身邊,需要把他抱出去,他也覺得毫無怨言。

在養老院,一位老太太對本傑明說:「本傑明,我們註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否則我們如何能體驗到他們的重要性?」

黛西來養老院看望自己的奶奶,這是本傑明第一次見到漂亮的黛西,他被黛西的氣質吸引,而黛西也從本傑明老態龍鍾的身體里感受到不一樣的年輕。

兩個孩子像孩子一樣玩耍,心底的種子也從此種下。

很快,本傑明看到了老太太生命的消逝,第一次感受到死亡。

於是,他離開養母,出去工作,跟隨麥克船長來到切爾西號拖船上做一名水手。本傑明跟著麥克船長開始遠離社會主體,似乎進入了放盪不羈的生活,喝酒,嫖妓,打架。

本傑明的身體在逐漸變化,時光在他身上似乎在倒流,他越長越高,頭發開始變黑,皺紋也開始消失。這時候,他再一次看見了死亡:切爾西號被美國徵召參加二戰的大西洋護航,麥克船長在與德國潛艇的遭遇戰中去世,臨終他對本傑明說了一段話:

「當你失去的時候,你可以像瘋狗一樣發狂,唾罵和詛咒命運,可在當它最終降臨時,你只有認命。」

至此,電影暗示的時間流逝是無法制止的,盡管本傑明在越變越年輕。

本傑明感恩生命中遇到的一切,養母昆妮,美麗的女孩黛西,甚至向他坦白拋棄他的白人父親,他也在父親生命的最後一刻進行了陪護和安葬。

人的一生,要遇見多少人才能學會放下。放下便是擁有,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恩賜。

2.在中點遇見你,剛剛好

本傑明在日記中寫到,他遇上過兩個或者三個溫暖過他的女人。

電影詳細展現了在寂寞的旅館,本傑明遇見了那個同樣寂寞的海關貿易官的夫人伊莎貝拉。那一個大雪紛飛寒冷的夜晚,本傑明冷得直發抖,伊莎貝拉說:「如果我們在一起,白天千萬不要相見,永遠不要說我愛你。」然後兩個寂寞的人終於在一起取暖了,但是見不得光的婚外情註定要在一夜夜偷偷摸摸見面中消逝。

在突然發現伊莎貝拉離開了,讓本傑明有些悵然若失,但他很快走了出來。

回到養老院之後,遇見了青春活潑風華正茂的黛西。這時候的本傑明,陰郁,自卑,盡管年輕美麗的讓他滿心激動,但此時的黛西,紐約的舞蹈演員生活風光無限,兩個人的再次相遇,因為本傑明的自卑拒絕而錯失。

本傑明不想要一次偶然,他想要的是永恆。

當他出現在紐約,想給黛西一個驚喜時,卻發現自己和黛西距離很遠,紐約光怪陸離演藝生活讓她不願意放棄一切和本傑明在一起。

無數次地想念與愛戀,在黛西受傷身心痊癒後得以實現,他49歲,她43歲,兩列對開的火車終於在剛剛好的時間相遇,時光在這里短暫停留。

他們放下執念,過上了所有情侶剛開始都會經歷的美好生活,極盡纏綿,不顧一切。他們在別墅里不分晨昏的狂歡,他們一起去看夕陽,她教小朋友跳舞,他陪伴左右。

可是對開的列車方向畢竟是相反的。當黛西告訴本傑明,她懷孕了。時間似乎開始變本加厲地往前走。

本傑明擔心孩子出生之後命運和他一樣,他還擔心孩子長大以後,自己會逐漸變小,黛西沒有辦法撫養兩個人,他不得不做出一些選擇,變賣父親所有的財產,給黛西留下足夠的錢,在孩子長大之前離開了孩子,他希望孩子和黛西得到更好的照顧。

有時候愛你,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只要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3.愛的面前,你選擇自私還是無私

當本傑明說出自己的擔心之後,黛西堅決地說:「

你能當多久父親就當多久的父親,我能接受結果。愛你對我意味著一切。」可是本傑明還是毅然決然的走了。

在愛的面前是選擇自私還是選擇無私呢?本傑明選擇了離開,在他看來,這是對黛西和孩子最深的愛。

黛西在看到本傑明離開的時候,心裡想些什麼呢?瘋狂的制止也許無濟於事,雖然我認為黛西撫養兩個人並不成問題。

很多年以後,本傑明回到了黛西的身邊,蒼老的黛西牽著蹣跚學步的本傑明在公園散步,在溫暖的壁櫥前面對話:「你會說話嗎?你叫什麼名字?」最後回到嬰兒樣子的本傑明在滿臉皺紋的黛西的懷里,安穩地睡去。

看到這里,我淚流滿面。無私也好,自私也罷,能和自己最愛的人在最美好的時間相遇,在終老的時候,時光停滯,能在最愛的人的懷里靜靜離去,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嗎?

願此生,有更多的人,相遇可以相伴,共同終老一生。

⑻ 2008年上映的美國影片《返老還童》為什麼會被很多人推薦

畫面很美,妝發也都很酷,劇情沒有太大波瀾,卻又耐人尋味。奇幻的一生,溫情的故事。男主本傑明逆行於時間的洪流之中,他以老人模樣出生,以孩童模樣離去;故事裡有孤獨,有夢想,有成長,有死亡,有親情也有愛情。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男主角是個一出生就十分蒼老的奇怪的人,因為他的異於常人之處,一出生就被父親遺棄在了養老院。但是他每一年都變得越來越年輕。他和女主角是「青梅竹馬」。即使男主角很奇怪不同於常人的生長情況,但是女主角依舊愛上了他。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愛情必然會遭到層層障礙。

⑼ 《本傑明巴頓奇事》裡面的老頭一生被雷劈中7次貫穿全片有什麼意味

這個被雷劈了7次的老人只有本傑明能看見。每一次老人的出現,都給本傑明帶來一次重大的認知轉變,每次都是劇情走向的轉折點。

最後一次雷劈畫面,老人沒有出現。是第158:21,來自於本傑明的旁白,應該是在日記里寫著。這時候,劇情里本傑明已經死去,這一段,是本傑明奇幻一生的總結。這個雷劈畫面中,男子靠著農場欄桿,微笑看著鏡頭,然後橫遭雷劈。

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倒退人生的故事。電影的主人公本傑明巴頓出生時是老人,卻越活越年輕,最後以嬰兒的形態離開人世。這種逆於常人的人生,看似荒誕的想像背後,有其想表達的深意。

電影改編自菲茨傑拉德的短篇小說《本傑明巴頓奇事》。2008年,導演大衛芬奇將《本傑明巴頓奇事》搬上銀幕,使得這部小說原著躋身當代經典行列之中。

菲茨傑拉德是20世紀美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小說家,他被西方文學評論界譽為「爵士時代」代言人,其代表作是我們熟知的世界名著《了不起的蓋茨比》。《本傑明巴頓奇事》是菲茨傑拉德一百六十部短篇小說之中最富有奇幻特色的代表作,故事貫穿主人公本傑明與眾不同的一生:從出生時的耄耋老朽,到嬰兒般無知無覺的腦死亡。

一部好的改編電影不應該是簡單復刻小說,而是編劇、導演在深思熟慮之後對小說進行恰當的增刪或變形,使得小說與電影之間呈骨與肉、形與神的展現關系。曾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13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於卓越的改編。

閱讀全文

與男主角本傑明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豫劇電影狀元與乞丐全集大全 瀏覽:37
中南海保鏢電影國語免費完整 瀏覽:952
粵語電影周星馳少林足球功夫 瀏覽:452
好看的人愛情電影 瀏覽:690
適合高一看英文電影 瀏覽:915
電影演員片酬和票房有關嗎 瀏覽:213
武陟電影院票價 瀏覽:411
古田會議電影圖片 瀏覽:800
2013法國劇情電影推薦 瀏覽:347
花樣年華電影音樂和歌曲 瀏覽:490
羅馬希臘題材的電影大全 瀏覽:797
愛情電影寫真 瀏覽:820
我喜歡電影的陪伴的英文 瀏覽:610
有一部計程車電影 瀏覽:390
愛情公寓電影虧本 瀏覽:46
今天翡翠台播什麼電影 瀏覽:938
電影什麼神廚 瀏覽:636
血腥電影在線網站 瀏覽:66
電影夢工廠挖對手演員 瀏覽:872
辛普森電影音樂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