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紅燈記的資料
革命現代京劇之一,八個樣板戲之一。
《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它的原創作者是黃泳江。《自有後來人》是一部以東北抗日聯軍為背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電影,故事的發生地點在虎林鐵路上的「輝崔」小站(黑龍江省虎林市境內)。上世紀60年代,電影在全國上映,不久,該劇便由上海滬劇團改編為滬劇,接著由哈爾濱京劇院率先搬上京劇舞台,當時名叫《革命自有後來人》。
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六十年代至今,眾多藝術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錢浩梁、劉長瑜、李維康、馮志孝、孫岳、王晶華、杜富珍、張嵐等都曾先後參加演出。近幾年來,青年團排演此劇,得到老藝術家們的指導,演出取得成功。
內容提要:講述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東北敵占區,我地下黨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擊隊轉送密碼的任務。由於叛徒的出賣,遭日寇殺害,李玉和的女兒鐵梅繼承父志,將密電碼送上山,游擊隊殲滅了追趕鐵梅的日寇。
主演:劉長瑜 錢浩梁 高玉倩 袁世海
【沈默君】
沈默君是著名的電影劇作家,原任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創作室電影編劇。他的電影作品《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和《海魂》早已被廣大觀眾所熟悉。1957年,沈默君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軍墾農場勞改。1961年底,沈默君「摘帽」時,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將他借調去哈爾濱搞創作。這時,沈默君收集到許多反映東北抗日聯軍英勇斗爭的故事。特別是一位北滿抗聯交通員的故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東北抗戰時期,這位交通員從黑河來到哈爾濱送情報,住在道外區的一個小客棧里。到了規定的時間,接頭的人卻沒來,他身上帶的錢花光了,又不能擅自離開。於是,他裝病卧床,硬餓了4天。到了第五天,接頭的人才來,這位交通員幾乎餓斃。北滿抗聯英烈的不朽業績,在他心中湧起創作的沖動。1962年5月,組織調他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編劇。電影導演蘇里催促他寫一個成本低、故事性強、人物突出的電影劇本。一天觀摩話劇回來,在漫談中尹弋青導演對沈默君說:「如果能寫一個『一家人都很親、都不是親』的本,那就有戲了。」一句話沖開了沈默君靈感的大門,他聯繫到北滿抗聯地下交通員英勇斗爭的故事,結合看戲曲《趙氏孤兒》的啟發,構思了李玉和一家三代「都很親、都不是親」的故事。歷時9個月,《自有後來人》電影劇本才最後完成。1963年,電影《自有後來人》在全國上演,受到觀眾的普遍好評。
❷ 適合二年級看的紅色電影
1、《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該片根據陳耘同名話劇改編。該片主要講了5個少先隊員手連著手把被敵人炮火炸斷的電線接上了,電流通過他們的身體通到了指揮所,當三連的炮火又向金門島發射時,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興奮的微笑。
❸ 紅燈記的角色介紹
李玉和——鐵路扳道工人,中國共產黨員。飾演者吳京安:中國著名影視演員,1958年9月生於陝西西安,祖籍河北。1976年9月讀中學時被蘭州軍區話劇團錄取,於1977年參軍入伍。主演出過大型話劇《於無聲處》。1980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北京工和,後來調入空政話劇團。曾演出《七七事變》、《敵後武工隊》等片。吳京安擅長在電視劇中塑造淳樸、憨直和精明的農民形象,深受觀眾的喜愛。在演藝圈裡有「中國第一農民」、「農民演員專業戶」的美譽。李鐵梅——李玉和的女兒。飾演者王力可:原名王安琪。雖然在娛樂圈中,力可只是一位小字輩的女演員,但她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年出演5、6部電視劇的她是眾人心目中出了名的拚命三娘,憑借在《血色浪漫》、《狼毒花》、《迷霧重重》、《香格里拉》、《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大刀》、《冷箭》《父輩的旗幟》、《紅燈記》、《隋唐演義》等電視劇中的出色演繹,積累了大量的人氣,成為紅遍大江南北的年輕女星。李奶奶——李玉和的母親。飾演者韓影:原為北京曲劇團演員,因演出《渴望》走紅影視。同時出演過《我愛我家》《動什麼,別動感情》等喜劇。鳩 山——日寇憲兵隊隊長。飾演者馬少驊,男,回族。中國國家一級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曾主演《走向共和》、《漢武大帝》、《沂蒙》、《生存之民工》、《外鄉人》、《辛亥革命》等多部電視劇,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王連舉——偽警察局巡長。原為秘密共產黨員,叛變投敵後,又有浪子回頭的表現。飾演者何政軍:國家一級演員。出生於軍人家庭的何政軍,17歲在成都輕工業局作繪圖設計,19歲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86年畢業後分配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工作。出演過多部電視劇。影視代表作有:《紫荊勛章》、《大雪無痕》、《亮劍》、《沉默與謊言》、《錯愛2》 。
❹ 紅燈記的資料
紅燈記-京劇故事梗概或分集劇情
抗日戰爭時期,在東北的一個小城市裡,鐵路扳道工人、中共地下黨員李玉和與六十多歲的母親、十七歲的女兒李鐵梅,祖孫三人在一起生活。他們雖是一家人,卻不是一個姓。原來他們是在十七年前,一次大罷工的流血斗爭中,組成一個革命的家庭。革命先烈傳給他們一盞紅燈,這是他們的傳家寶,是戰斗的信號,是革命勝利的象徵。一次,李玉和接到上級黨組織派人送來的一份密電碼,要他通過組織轉交給柏山游擊隊。由於叛徒的出賣,密電碼還沒有轉交出去,李玉和就被捕了。堅強的李奶奶,為了鼓勵後人繼續戰斗,將他們三人的身世,告訴了鐵梅。階級仇,民族恨,將鐵梅心中的革命火種燃燒起來,她立志繼承革命事業。陰險毒辣的日本憲兵隊長鳩山,把李奶奶和鐵梅也抓走了。他為將密電碼搞到手,對李玉和母女說盡了甜言蜜語,用盡了酷刑,還妄想以骨肉分離殺害親人的殘忍行為和陪綁的辦法,威逼鐵梅。但這一切絲毫沒有動搖鐵梅的鬥志。革命的三代人,堅貞不屈,表現了工人階級崇高的革命品質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李玉和、李奶奶犧牲以後,鳩山故意放了鐵梅,妄想用放長線釣大魚的詭計,從鐵梅手裡得到密電碼。早在鐵梅和李奶奶被捕前,李奶奶已經告訴鐵梅和黨組織的聯絡地點。鐵梅得到鄰居劉大娘和桂蘭姐的幫助,安全地找到了地下黨員周師傅,把密電碼送到根據地柏山。柏山的游擊隊全殲了追趕鐵梅的鳩山等日偽軍。
❺ 紅燈記演員名字叫什麼]
紅燈記演員表
紅燈記講述了一九三九年,日軍對我東北抗日力量展開了瘋狂圍剿,妄圖控制整個東北地區並向中原一帶滲透。在地處東北地區交通要害的龍潭地區,以鐵路工人李玉和為代表的地下黨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之下,為鉗制日軍、配合抗戰進行著一系列靈活機智、艱苦卓絕的斗爭,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繹著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發出來的縷縷濃情。
❻ 紅燈記的京劇演員
《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
李玉和扮演者錢浩亮,1934年,農歷甲戌年出生。京劇老生、武生。原籍浙江紹興,生於上海。其父錢麟童,上海新華京劇團麒派主演。「文革」中,錢浩亮扮演《紅燈記》中的李玉和後受到重用,曾任中國京劇院革委會領導成員,又任院黨委副書記,1969年4月出席了黨的「九大」。1975年四屆人大之後,還當了三個月文化部副部長。「四人幫」被粉碎,錢浩亮被投入監獄接受審查。1982年初恢復自由。錢浩亮在文革中得利,也在文革中倒霉,文革中造就無數人的悲歡傳奇,錢浩亮也是被雨打風吹中的一個。但樣板戲《紅燈記》的影響力之大,使他格外受到注目。假如文革是浩盪洪水,錢浩亮只是一葉小舟而已,他的遭際,他的身世浮沉頗有身不由己,無可奈何之嘆。
李奶奶的扮演者:高玉倩。《紅燈記》一上演就獲得成功。1964年11月7日,毛主席親自觀看了《紅燈記》。當看到痛說革命家史一場時,毛主席激動得熱淚盈眶。
前年,高玉倩患腦血栓,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但她並不害怕。
鐵梅扮演者:劉長瑜劉長瑜原名周長瑜。江蘇無錫人,於1942年1月生於北京。1979年被文化部評為「三八紅旗手」,同年為建國三十周年演出《紅燈照》獲文化部演出一等獎,1981年在《紅樓二尤》中扮演尤三姐、尤二姐、獲文化部頒發的個人表演一等獎。1982年在電視戲曲藝術片《燕燕》中扮演燕燕,獲首屆電視金鷹像獎。1983年演出《春草闖堂》,扮演春草,獲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2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1993年1月16日榮膺「梅蘭芳金獎大賽」(旦角組)金獎,從而成為新時期京劇「八大名旦」之首。1994年組建中國青年京劇團,任名譽團長。1996年2月當選中國京劇院常務副院長。1998年12月當選第五屆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是第四、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❼ 紅燈記主要演員
《紅燈記》演員表 :
浩亮
飾 李玉和
劉長瑜
飾 鐵梅
高玉倩
飾 李奶奶
谷春章
飾 磨刀人
袁世海
飾 鳩山
孫洪勛
飾 王連舉
❽ 紅燈記電視劇演員表
吳京安
飾 李玉和
王力可
飾 李鐵梅...
馬少驊
飾 鳩山
韓影
飾 李奶奶
時光
飾 虎頭
韓會亮
飾 鐵頭
邱東江
飾 石川
何政軍
飾 王連舉
❾ 紅燈記簡介
❿ 《紅燈記》的資料
紅燈記是京劇的劇目。革命現代京劇之一,八個樣板戲之一。
《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原創作者是黃泳江。
《自有後來人》是一部以東北抗日聯軍為背景、反映的是李維民領導的吉林鐵路地下黨在日本憲兵肆虐的白色恐怖下的偽滿吉林鐵道局堅持革命斗爭的一段歷史故事。故事的發生地點在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山火車站,鐵路扳道工人李玉和的原型就是偽滿時期中共吉林市委第一代領導人李維民等人。
上世紀60年代,電影在全國上映,不久,該劇便由上海滬劇團改編為滬劇,接著由哈爾濱京劇院率先搬上京劇舞台,當時名叫《革命自有後來人》。
《紅燈記》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全劇共十一場,分別為:第一場「接應交通員」,第二場「接受任務」,第三場「粥棚脫險」,第四場「王連舉叛變」,第五場「痛說革命家史」,第六場「赴宴斗鳩山」,第七場「群眾幫助」,第八場「刑場斗爭」,第九場「前赴後繼」,第十場「伏擊殲敵」,第十一場「勝利」。
該劇的經典唱段主要有《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和《渾身是膽雄赳赳》,其中《渾身是膽雄赳赳》唱段的內容片段是: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1] 。鳩山設宴和我交朋友,千杯萬盞會應酬。時令不好風雪來得驟,媽要把冷暖時刻記心頭。(紅燈記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