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演員朱旭藝術照片

電影演員朱旭藝術照片

發布時間:2022-11-20 09:05:57

❶ 朱旭的個人經歷

朱旭,男,生於1930年4月15日,遼寧省沈陽人,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劇協會會
員,中國劇協會會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
在幾十年的舞台實踐中,朱旭塑造了眾多不同個性的人物形象。1984年他因在《紅白喜事》中扮演三叔,獲文化部主辦的「現代題材戲曲、話劇、歌劇觀摩演出」配演一等獎,並獲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表彰大會的表彰。
90年代朱旭活躍於影視界,在電影《變臉》、《洗澡》、《刮痧》等眾多文化意蘊深厚的影片中,都能見到他的身影。朱旭還參加了《末代皇帝》(電視劇)、《似水年華》等大量電視劇的拍攝。他以爐火純青的演技為廣大觀眾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形象。
1949年4月考入華北大學第三部文藝幹部訓練班,7月隨華北大學文工隊三隊到天津等地演出,11月調華北大學文工隊二團(即後來的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任演員。
1952年,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後的第一批演員,先後演出過《武則天》、《霓虹燈下的哨兵》、《左鄰右舍》、《嘩變》等話劇。
1984年,在話劇《紅白喜事》中扮演三叔,獲文化部頒發的表演一等獎。
1984年,涉足影壇,在獲第五屆金雞獎最佳影片獎的《紅衣少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父親,表演准確,自然 。
1985年,受峨嵋電影製片廠之邀,在文革故事片《小巷名流》中飾演賣花圈的司馬二哥,表演自然、質
朴,很有幽默感和喜劇性,深受好評。
1987年,出演影片《鼓書藝人》,飾方寶森,因在《小巷名流》、《心香》、《闕里人家》的出色演出,三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評委會提名,他以純熟的演技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蘊,塑造出多個鮮明生動的銀幕形象。
1991年,獲中國話劇金獅獎。
1993年,因在電影《闕里人家》中成功地扮演了孔令譚這一人物獲1993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的最佳男演員獎。
1995年,在吳天明執導的《變臉》中成功地扮演了老藝人變臉王形象,獲得電影界內外的好評。朱旭本人也奪得東京電影節影帝桂冠。

❷ 生命緣中哪些人去世了

生命緣中去世的人們。

生命緣,是北京衛視打造的中國國內全新模式的醫療紀實節目,於2014年7月26日首播。拍攝內容延伸到急診室、搶救室、手術室等處,選取全國最具權威性的醫療資源和高難病例,記錄當事人的極致故事和醫學奇跡,為生命喝彩加油。播出時間為每周六晚間21點08分。

內容擴展:

計春華,2018年7月,計春華病逝,年僅57歲,把孩子嚇哭的大反派,因一些原因嗎,他的眉毛和頭發都沒了,所以開始接反派,可現實中的他是個很溫柔的男子。

常寶華,2018年9月7日,常寶華因病去世,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他的徒弟有很多,包括牛群,趙福玉等。

櫻桃子,2018年8月15日,著名日本動畫片《櫻桃小丸子》的作者櫻桃子因乳腺癌去世,享年53歲。

安南,2018年,8月18日,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在瑞士首都伯爾尼一家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0歲。安南的一生幾乎都是為了一個更公平,更和平的世界而不斷奮斗。

盛中國,2018年9月6日,盛中國,小提琴家,因心臟病去世,他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代表作《梁祝》,享年77歲。

單田芳,2018年9月11日,單田芳去世,沒有人沒聽過他的評書吧?他的評書堪稱經典,機智幽默,從此再也沒有他的下回分解了。

演員朱旭,2018年9月14日,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影視、話劇演員朱旭去世,享年88歲。朱旭曾出演過電影《變臉》、《洗澡》、《刮痧》等眾多文化意蘊深厚的影片,還參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華》、《大宅門》等大量電視劇的拍攝。

吉祥三寶,2018年9月19日《吉祥三寶》中的爸爸,歌唱家布仁巴雅爾去世,年僅58歲。

臧天朔,2018年9月28日,臧天朔,歌手,因肝癌去世,被稱為是80年年代早期國內搖滾的啟蒙,中國搖滾的代表人物。

師勝傑,2018年9月28日,師勝傑因病去世,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的關門弟子,這個被稱為百姓笑星的藝術家,再也回不來了。

❸ 《我愛我家》中那個人見人愛的老爺子,離開我們已經十幾年了,你知道嗎

1

《我愛我家》的主角是誰?

很多人可能會說是宋丹丹,也有人可能會說是楊立新或者田亮。其實都不是。《我愛我家》絕對第一主演是扮演老付同志的文星宇。

全劇沒有老付沒出現過的插曲,其他角色或多或少都缺席過,台詞量也是他最大。很難想像如果沒有老付這個可敬可愛的大家族,整個劇會是什麼樣子,大家會不會那麼愛他們。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文星宇演老付的時候才52歲,而老付這個角色已經67歲了,也就是說文星宇演的是一個年近中年的老人。一開始他頭上的白發是化妝師畫的。

那張黑白照片是在東單公園拍的。當時,文星宇和張克敬剛剛結婚一年左右,沒有孩子。那天,他們和同事一起去東單公園看戲,同事和他們合影。照片中,文星宇戴著一頂帽子,這也是他年輕時養成的習慣。他每次出門都戴著帽子。出於這個原因,張克敬的祖母也起了疑心,特意問了張克敬。為什麼你要找的男人總是戴著帽子?是禿頭嗎?相反,當時文星宇的頭發很濃密。

拍戲的時候劇組問文星宇家裡有沒有和愛人的合照,回到家就挑了這張。這張珍貴的照片仍然掛在張克敬的卧室里,好像他的妻子從未離開過。

6

2007年7月30日,文星宇因病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最後的日子裡,他不能說話,兩個人都依靠筆記本寫作。文星宇寫了很多「愛」字,因為體力和視力不好而重疊。張克敬理解這個詞,因為他們幾十年來從未爭吵過,他們的飲食習慣可以為對方改變。按照她的安排,文星宇的墓碑背面刻著八個字:青春已逝,愛情永存。

每年到清明節和文星宇去世時,張克敬都會開車去墓地看他的妻子並和他聊天。根據他們的約定,她每次上山都會帶一朵玫瑰。

❹ 朱旭個人簡介 朱旭人物介紹

1、朱旭(1930年4月15日—2018年9月15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中國內地戲劇演員,畢業於華北大學第三部戲劇系。

2、1952年,朱旭成為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1954年,參演話劇《非這樣生活不可》。1959年,出演話劇《女店員》。1961年,在話劇《膽劍篇》中飾演烏雍。1965年,參演話劇《紅色火車頭》。1976年,自編自導話劇《送菜》。1980年,出演話劇《駱駝祥子》。1984年,出演話劇《紅白喜事》,他憑借該劇獲得中國文化部頒發的表演一等獎。1988年,在電視劇《末代皇帝》中飾演老年時期的愛新覺羅·溥儀。1991年,朱旭獲得第2屆中國話劇金獅獎「演員金獅獎」。1996年,憑借劇情電影《變臉》獲得第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3、1999年,憑借劇情電影《洗澡》入圍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憑借劇情電影《刮痧》獲得第2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2004年,朱旭獲得第5屆中國話劇金獅獎「榮譽金獅獎」。2007年,朱旭獲得第11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2009年,憑借親情電影《我們天上見》獲得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2012年,參演話劇《甲子園》,這是朱旭最後一部話劇作品。2017年,由其參演的奇幻愛情喜劇電影《完美有多美》上映。

4、2018年1月,關於他的自傳《老爺子朱旭》出版;9月15日凌晨,朱旭因病醫治無效而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9月17日,朱旭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❺ 和青年演員朱旭長得像的是誰

和青年演員朱旭長得像的是小品演員朱時茂。
朱旭(1930年4月15日—2018年9月15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中國內地戲劇演員,畢業於華北大學第三部戲劇系。
朱時茂,1954年3月28日出生於山東省煙台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小品演員、導演

❻ 朱旭先生的作品和他的演藝人生你是怎樣評價的

繼單田芳後,又一位大師離我們遠去了。2018年9月15日凌晨,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辭世,享年88歲。今天在北京八寶山,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對於我們來說,最熟悉的作品就是您最後一部作品2009年《我們天上見》。79歲的老爺子在大銀幕前再次演繹了關於一老一少感人故事,同時,也用一次完美的演出為自己電影演員生涯做了最後的謝幕。

他不僅僅喜歡下棋、拉二胡、扎風箏。還和一幫小年輕玩殺人游戲。有一天,妻子找不到他了,他打電話說“別打擾我,我在玩殺人游戲。”

朱旭和妻子十分相愛,兩個人一共生育了兩個兒子,不幸的是兩個兒子都患有先天性耳聾,出生起就聽不見。

雖然命運對這個家庭有些不公,但朱旭和妻子並沒有放棄兩個兒子,他們用心血把兒子們撫養成才,後來一個成了人藝的美工,另一個成了攝像師。

❼ 朱旭的孫女是誰

朱旭,1930年4月15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中國人藝表演藝術家、影視、話劇演員。生於遼寧省沈陽。1949年畢業於華北大學第三部戲劇系,同年進入華北大學文工二團(1950年改為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三年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
中文
朱旭
外文名
Xu Zhu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遼寧省沈陽
出生日期
1930年4月15日
職 業
演員
畢業院校
華北大學
主要成就
第一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第9屆東京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❽ 變臉王電影朱旭會變臉嗎

會。在電影《變臉王》中的朱旭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所以其本來就會變臉,在電影中更是表現的游刃有餘,深得大家的喜愛。《變臉》是由吳天明執導,朱旭、周任瑩、趙志剛等主演的劇情片。

❾ 朱旭老爺子主演的變臉,為何能媲美霸王別姬

京劇有《霸王別姬》,川劇有《變臉》。所幸,這兩部戲劇都被拍成了電影佳作。前者由張國榮、張豐毅等給我們展現了京劇之美。後者則有老戲骨朱旭帶給了我們何謂"川劇之奇,變臉之絕"。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便是這部由朱旭老爺子主演的--《變臉》

變臉

它由中國第四代導演的吳天明執導,像《人生》《老井》《百鳥朝鳳》等都出自他手.影片豆瓣評分至今高達8.8分,好於95%的劇情片。

影片《變臉》憑借其高超的藝術魅力,使吳天明導演獲得了金雞獎最佳導演,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朱旭老爺子也成為了繼張藝謀、牛振華、張國榮之後,第四位獲得東京電影節影帝的中國男演員。讓人可惜的是,《變臉》享譽國外,但在國內受關注度較低,有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部影片。

老一代電影人心中有著濃郁的人文情懷,吳天明便是最好的代表之一。在美國游歷幾年回國後,吳天明第一件事就是將川劇變臉這種國粹搬上大熒幕。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面對飛來橫禍被屈打成招,他並不怨天尤人,更不責怪出於善心的狗娃,而是坦然面對。他在艱難的大環境中,依然能夠懂得人與人之間的體諒和寬容,讓人敬佩。事實上,對一切事物的包容和體諒,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希望,這種與生俱來的共情,在今天更加燦爛。

❿ 命運多舛的老爺子朱旭:一歲被灌酒,說話結巴,兩個兒子皆失聰

32年過去了,關注舞台劇的人,一定不會忘記,1988年,舞台劇《嘩變》上,那段被朱旭如信手拈來般,長達1800多字的台詞,和他的獨角戲。

上了年紀的朱旭,在日常生活中總愛忘事,可他在作品上的台詞,卻能夠清晰記得,並准確無誤的張口就來。

這樣的反常,只和朱旭的一個 小習慣——抄劇本 有關。

1956年,已經在人藝成為一名正式演員的朱旭,從蘇聯專家庫里涅夫那裡,上了一堂真正的表演藝術課,學到了這么一個「笨方法」。

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將每個劇本都抄下來,細細研讀每一個故事情節,每一句台詞,將台詞變成自己的話,脫口而出的時候,一並解決了自己的結巴問題。

這是朱旭幾十年表演藝術生涯中的小竅門。

朱旭在研究台詞,用心到什麼地步呢?

舉個例子,朱旭曾經在跑龍套的時候,飾演《茶館》里譚嗣同餘黨,當時的張瞳表示都演了幾十年《茶館》了,也沒聽說還有個譚嗣同餘黨啊?

朱旭是怎麼說的呢?

「你不好好研讀劇本,那個唐鐵嘴一上來就說,王掌櫃別出去了,外頭正抓人呢,龐太監就說,那還不得搜查搜查譚嗣同的余黨嗎?我就演在那個茶館,布景門口外頭,從這邊跑到那邊去的,後邊有人追著喊:抓住他。抓的就是譚嗣同餘黨。」

也不怪乎,他這么一個先天條件完全不夠格,最後卻成了半個娛樂圈都尊稱一句「老爺子」的演員能被我們記住。

朱旭的一生,是命途多舛的。

01

1930年,沈陽一個朱姓軍官家裡的第三個兒子出生了,嬰兒取名朱旭。

如果他們一家三口一直守在沈陽,也許朱旭的人生軌跡會走向另一個方向,可偏偏,在他出生一年後,因為戰爭爆發,他的父親帶著一家子退守關內,因而到了北京生活。

北京,是改變朱旭的開始。

彼時的北京,還是一片太平,只是,家裡孩子太多,朱旭的母親顧不上他,只好把他交給家裡的一個伙夫幫忙照管。

奈何伙夫有一小愛好,他喜歡在夜裡放工後,跟三五朋友吃吃喝喝,玩玩牌子,年僅一歲,正愛鬧騰的朱旭夜裡不睡,會干擾伙夫的小恣意生活。

於是,伙夫每天晚上將他提起來, 給他灌上一小口酒 ,他也就呼呼大睡去了。

北京,到底是帝都啊,當時各類文化薈萃,生活豐富多姿,慢慢長大的朱旭,喜歡北京的熱鬧。

他喜歡上了京劇,喜歡看,也喜歡唱,還喜歡學習拉京胡。

不管是富連成的戲,還是馬連良的扶風社,又或者是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各種曲藝,都是朱旭的心頭好。

大概是有這樣的環境熏陶,也為朱旭未來入門學表演奠定了許多基礎。

13歲那年,他到北平讀中學,期間,也曾參與學校根據莫里哀的 《慳吝人》改編的《守財奴》話劇里的雅克大師傅。

這是他首次參演話劇,巧合的是,多年後,他作為一名真正的演員站在舞台上出演舞台作品的時候,再次出演了《慳吝人》里的雅克大師傅。

差不多同樣的時候,比朱旭大兩歲,他未來的妻子宋鳳儀老師,也在寒假期間出演了獨幕劇《復歸》,並因此愛上了戲劇。

而也是在朱旭上中學的時候,年長他5歲的哥哥,因為一連串的原因,滯留台灣,隨後失去了消息長達四十多年。

1949年,朱旭19歲,此時的他考上了華北大學第三部,在這里學習了3個月,隨後被分配到了華北大學文工二團工作。

而此時,他充其量,只能算是 文工團的「技工」。

因為宿舍的燈不亮了,他拿的東西搗鼓了一下就亮了,於是被誤以為他懂,並就勢安排做了一名燈光師。

那時候的他,確實是對電工類工作一竅不通啊,以至於第一次工作就出了差錯,在天津的第一場表演中,他搗鼓的燈泡就全燒了。

抗美援朝時期,人藝排演了一部諷刺美國兵的戲——《吃驚病》。

這戲正好缺一個大高個兒,大鼻子,大嘴的演員,朱旭因為個子高,樣子氣質像個外國人似的, 因而被借了過去出演這個「美國兵」,美國兵的角色僅僅只有幾句台詞,可他卻演得很出彩,隨後,他陸陸續續開始演戲。

就這么兜兜轉轉了三年,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下稱人藝)成立,朱旭的戲劇人生和愛情,也在這里開始了。

02

2年,朱旭以燈光師的身份調入人藝,比他差不多時候進入的,是他未來的妻子宋鳳儀、藍天野等。

走進人藝的大門後,人藝的第一件事,是組織大家下廠下鄉,體驗生活,身在一個劇院里,難免也有見面的時候。

加上朱旭早在進入人藝之前,就已經跟藍天野認識,而藍天野和宋鳳儀,在更早的時候就認識了。

人的緣分往往就是這么奇怪,有共同認識的人,有共同所在的地方,有共同的發展事業,漸漸地,朱旭也就順勢走進了宋鳳儀的視線。

可這樣的朱旭, 自身條件並不好,嗓子不亮堂,說話嚴重結巴,像個外國人似的,自然入不了宋鳳儀的「法眼」。

尤其是,宋鳳儀骨子裡,還挺傳統和理智。

宋鳳儀覺得自己年紀比他稍大,在人藝的資歷也比他高,這種 「不平等的愛情」 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也就沒當回事。

史家胡同建好以後,人藝的演員們一大夥人都住了進去成了鄰居。這其中,自然包括了朱旭和宋鳳儀。

打這以後,他們見面多了,慢慢地對彼此都多了些認識和了解。

後來,排練新戲《北京人》,宋鳳儀在裡面演了一個角色,但對戲過程,困難重重,去看排戲的朱旭,給了她許多建議,一來二去,兩個人的感情也就培養出來了,此時,宋鳳儀只好自我安慰是 「女大二,抱金磚」(他們的年齡差是3歲,應該是女大三,抱金磚)

那時候,朱旭因為先天條件不好,在表演上非常刻苦,這才有了前文所說的抄劇本習慣。

為了演好每一個角色,拿到劇本後,他必定將劇本都抄寫一遍,逐字逐句地研究,寫人物小傳,把劇本作者所在的時代背景,角色的創設立意,人物的心理變化……全都一一搞清楚。

體驗生活的時候,別人都為當下的角色需求而體驗,他卻是為未來的某個角色需求而吸收。

除此之外,為了解決自己台上結巴的毛病,還想盡辦法將台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將台詞變成自己的語言,做到脫口而出,也就不結巴了。

看到了朱旭的這些努力和真摯的情感特點,宋鳳儀開始認真考慮他們之間的關系,1957年,宋鳳儀說服自己,也說服父母同意了她和朱旭的結合。

那一年年底,他們和劇院的其他兩對情侶共同舉行了集體婚禮。

朱旭順利抱了塊金磚,藏在了自己家裡邊,陪著自己接近60年。

婚後第二年,他們的長子朱小龍出生,數年後,二兒子朱小闖也出生了。

比較不幸的是, 這兩個兒子都有先天性失聰的問題 ,夫妻倆早年間忙於工作,也礙於當時的醫療水平等問題,沒有及早發現,尋遍北京名醫,也無濟於事。

此後,他便常常出入於殘聯一類的演出,去揣摩。

雖然兩個兒子都殘疾,但這並沒有讓朱旭變得消沉,或者頹喪,相反,朱旭仍舊是那個樂觀,執著的演員。

03

1959年,朱旭接演了《三塊錢國幣》,這是著名導演焦菊隱的作品,戲里,有大段的台詞,朱旭已經能夠輕松駕馭,這部戲,也讓觀眾開始認識了他。

但這還不夠。

隨後不久,他排演了上文所說的《慳吝人》,扮演雅克大師傅,這一幕戲,和他十多年前的中學時代學校里的話劇《守財奴》里的雅克大師傅遙相輝映著,這樣的巧合,也成了朱旭演藝生涯中的小妙趣。

在這之前,朱旭的喜劇風格,早已經初現端倪,直到他演了梅阡導演的《女店員》里的衛默香,他的喜劇天分,算是被完全地激發了出來。

而他體驗生活的小小心得,也用到了衛默香身上,為了表現衛默香的人物特色,他甚至給衛默香設計動作,設計人物形象,戴厚厚的眼鏡,用布包蘋果,發型上設計成腦後總有一小撮頭發豎著,言語動作中,「送行飛核桃」,朱旭對於人物的種種理解和設計,甚至得到了周總理的青睞。

這么一演,朱旭便在舞台上走過了幾十年,一直到1984年,他開始踏入影壇,成為更多觀眾熟悉的老爺子。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導演 陸小雅和她的丈夫叢連文 了,老爺子能夠順利踏入影壇,大展拳腳,陸小雅夫妻功不可沒。

陸小雅和叢連文這小兩口也挺有意思,他們夫妻喜歡到首都劇院看舞台戲,時不時總要去看看,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劇院里的朱旭。

1984年,導演陸小雅鐵凝的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成《紅衣少女》,立項拍攝。

女主角安然的父親,是那種懷才不遇,抑鬱不得志的知識分子角色,這個角色,對生活甚至有種「漠然」的儒雅氣息。

這樣的角色,自然是不好找的。

巧合的是,朱旭的表演有一種由內而外的修養,一種內蘊深厚的氣質,像書卷氣,但卻不是書獃子的形象,相反,是很靈動的書卷氣息。

於是,陸小雅找到了朱旭出演這個角色。

《紅衣少女》的成功,讓影壇上注意到了朱旭這個年近60的舞台劇演員,同一年,他也出演了電視劇《末代皇帝》,雖然經過了一些曲折,《末代皇帝》直到4年後才開播。

隨後,他連續出演了叢連文的《小巷名流》,田壯壯《鼓書藝人》,吳貽弓的《闕里人家》,吳天明的《變臉》等等。

短短幾年時間,他在影壇上的光輝就蓋過了不少人。

關於朱旭的故事,大概最出名的,便是他三次謝幕的事了。

朱旭出身於舞台,三次告別舞台,卻三次都食言了,此後他再也不提謝幕的事, 最大的遺願,是還沒演夠。

他的表演,別有韻味和境界,又帶著嚴謹的分寸感,這一切,都來自於對每個人物的感同身受。

人藝曾經有個內部刊物漫畫,畫的就是朱旭,旁白寫著: 台上口懸河,台下結巴磕。

這是對他在表演藝術和人生中最好的總結詞。

一個老頭子,演出了所有人心裡爺爺的樣子,一個老頭子,演出了所有人都愛的老爺子樣子。

朱旭,太可愛了。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朱旭藝術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外婆的家觀後感 瀏覽:115
吸血鬼大電影中文版 瀏覽:766
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國語完整版 瀏覽:91
新加坡電影院線有哪些 瀏覽:326
色微電影影視大全 瀏覽:862
派對英語電影視頻 瀏覽:204
一部感人的電影翻譯 瀏覽:722
說到導演的電影英語 瀏覽:787
音樂在電影活著的作用 瀏覽:764
甲午大戰爭電影觀後感 瀏覽:56
迷你特工隊秘密特工隊艾斯大電影 瀏覽:751
民治橫店電影院 瀏覽:648
決戰時刻電影觀後感 瀏覽:590
一般電影院多大 瀏覽:278
一部電影一個石頭怪 瀏覽:648
劉德華電影阿虎圖片 瀏覽:335
經典電影圖片大全高清 瀏覽:970
大視界tv的電影密碼是多少 瀏覽:528
幸運之神中文字幕電影 瀏覽:762
死侍電影英文版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