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和我的祖國里黃渤說了什麼成就了影片最最經典的一幕
大家好,我是普通話不普通的小編摩西,很高興為大家解決各種的疑難問題,今天解決的是:我和我的祖國里黃渤說了什麼成就了影片最最經典的一幕?《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按出場順序)黃渤、張譯、吳京、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間普通百姓與共和國息息相關的故事,在9月30日全國公映之前,本片已經形成了極大的宣傳攻勢,大規模點映後的口碑和票房也甚為不俗,但是公映之後,能夠堪比國內一流商業片或者好萊塢超英巨片的影響,還是讓人始料未及。
這句話堪稱黃渤最牛的台詞,引網友紛紛爭相模仿,還意外的成就了全片最經典的一幕,驚得導演都直喊哥,不得不說黃渤的演技真的是非常的過關,不愧是國家級演員。好了,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是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很高興能給大家解決問題,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下期再見了拜拜!
Ⅱ 《我和我的祖國》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和我的祖國》主要內容包括七個單元。
1、《前夜》主要內容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電動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爭分奪秒排除萬難,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確保立國大事「萬無一失」。
而護旗手老方(耿樂飾)等千千萬萬參與開國大典的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終於保障五星紅旗順利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
當一架架戰斗機滑行起飛,劍指長空臨近檢閱,作為「備飛」的呂瀟然在見證這一榮耀時刻的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Ⅲ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1、該片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間普通百姓與共和國息息相關的故事,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華人共同回憶。影片具體講述的故事有:
(1)《前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電動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爭分奪秒排除萬難,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確保立國大事「萬無一失」,而護旗手老方(耿樂飾)等千千萬萬參與開國大典的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終於保障五星紅旗順利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
(2)《相遇》
:1964年,由於原子彈研發工作保密度極高,同事之間也互不知姓名,在國防科技戰線的科研工作者高遠(張譯飾)三年未與家人聯系,後來因病離崗,在公交車上偶遇曾經的戀人方敏(任素汐飾)。在國家大愛和情侶小愛之間,那一代科研工作者紛紛選擇了前者,於是人生從此只有相遇,沒有相聚。
(3)《奪冠》: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而與此同時的上海石庫門弄堂,黑白電視機擺在弄堂中間,前排馬扎、中間椅子、後面踮起腳尖,鄰居們層層疊疊聚在一起觀看那場振奮人心的比賽,房頂的天線時不時需要有人手動尋找信號,每當中國隊得分,歡呼聲彷彿能穿破天際。
(4)《回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為確保五星紅旗分秒不差飄揚在香港上空,升旗手朱濤(杜江飾)刻苦訓練不懈怠、女港警蓮姐(惠英紅飾)兢兢業業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王洛勇飾)與英國人談判16輪分秒不讓、修表匠華哥(任達華飾)以精湛的技術確保中英方代表與女港警手錶精準確對。他們是中方外交官、儀仗隊軍人、香港警察、鍾表師傅,身份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在7月1日0點0分准時升起五星紅旗。他們在各自的崗位竭盡全力,只為保證香港回歸「一秒不差」。
(5)《北京你好》:
計程車司機張北京(葛優飾)意外獲得一張千金難買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得意洋洋並開啟顯擺模式的張北京卻沒想到因為這張門票遭遇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風波。在炫耀一圈後,他遇見了吃著沙琪瑪坐出租的四川男孩(王東飾)。男孩不知人情世故,悄悄用800元錢,換走了張北京的奧運會開幕式門票。
(6)《白晝流星》:
迷茫落魄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沃德樂(劉昊然飾)與哈扎布(陳飛宇飾)在遇到退休扶貧辦主任老李(田壯壯飾)後,他們的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在老李善意的引導下,他們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也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沖擊和洗禮。
(7)《護航》
呂瀟然(宋佳飾)作為中國空軍飛行隊中最優秀的女飛行員,在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之前卻被意外通知撤出閱兵編排留作替補。當一架架戰斗機滑行起飛,劍指長空臨近檢閱,作為「備飛」的呂瀟然在見證這一榮耀時刻。
2、《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按出場順序)黃渤、張譯、吳京、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2020年1月11日,首屆「光影中國」電影榮譽盛典獲得2019年度榮譽推介電影[7]。2020年9月26日,該片獲得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3、網友點評:
(1)三星都給徐崢這段。基本就是卡薩布蘭卡+繁花,唯一缺陷是冬冬長大後怎麼就變成了吳京而不是胡歌。寧浩這段分寸全靠葛優掌控。管虎這是被罰再拍一次旗幟么?張一白浪費了好題材,本可以是柳雲龍風箏蒙冤硬挺情節,但演員沒有駕馭好,給弄成了話劇。文牧野最大亮點是雷佳音的葷段子。陳凱歌就又是虛頭巴腦的玩意。薛曉璐零蛋。
(2)寧浩是最好的,葛大爺是完美的。
4、滿意請採納,關注更欣喜。祝生活愉快!
Ⅳ 看過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的地衣個小故事中主人公是誰呢
《前夜》講述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前夜,天安門廣場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等人爭分奪秒克服重重困難,保障開國大典上我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順利升起的故事。
林治遠,號裕民。1913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廣東潮陽人。
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副院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工程設計大師。1935年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設局正工程師、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設局道路工程事務所主任等。1989年獲首屆「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2002年3月31日逝世,享年89歲
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所用的旗桿,由他親手設計施工完成。如今,開國大典上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連同旗桿和自動升降裝置、漢白玉旗座都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信息源自網路,侵權即刪
Ⅳ 《我和我的祖國》講了哪些故事
在我個人看來,這個電影編排了七個故事。
第三個故事《奪冠》講的是1984年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三連冠的故事,故事視角在上海當初物質缺乏,只有十歲男孩東東家有一台黑白電視機,為了看奧運女排比賽,大家一起把電視搬到胡同里,大桌子上放小桌子,小桌子上放小凳子,然後上面放電視機,那時電視需要天線旋轉才能收到信號,為了能收到信號,東東爬到房頂上轉動天線轉到信號後不能動,一動就沒有信號了,所以大家都喊著東東別動別動,所以東東就一直彎著腰,扶著天線,這天,本來鄰居女孩小美馬上要出國,為了給大家扶天線,錯過了和女孩告別,表現當初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在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的。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Ⅵ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什麼
《我和我的祖國》能紅遍全國是有原因的,我簡要的分析了一下。
1、國家和人民對祖國復興的強烈渴望是這首歌能火的最根本原因
2、國家政策的需要,一個民族的復興要求我們每個國人具有強烈家國情懷。
三、無論詞曲,都彰顯著正面的震憾力和優雅的審美情懷,美文美曲,天然而成,恰似一文化碩果,生長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
結語:此歌集結了億萬中國人的心語和心聲,是音樂史上不可多得的抒情歌曲,她凝結了這個時代人心中的歌,具有很強的生命張力,故得到全中國人的喜愛,紅遍了萬里神州。
《我和我的祖國》能夠火遍全國,是和祖國越來越大是分不開的。祖國的強大,增進了我們民族情感,每當聽到這首歌,自豪感油然而生。
記得在舊社會,外國租界林立的上海灘,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仍舊受到歧視。在公園門口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而在外國的土地上,中國人更是備受欺壓。近代積貧積弱的中國,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國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建國七十年來,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在世界的舞台上越有越來越有話語權,祖國的強大讓我們挺直了腰桿,也有了抗擊外辱的底氣。電影《戰狼2》中有一句經典台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說出來中國的豪氣,祖國強大了,在外的遊子揚眉吐氣,再也不用受洋人的氣了。特別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想到祖國的強大,我們沒理由不愛自己的國家,我和我的祖國》命運緊緊相連。
Ⅶ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20多米高的什麼
是旗桿。黃渤是《我和我的祖國》中《前夜》單元的主演,飾演工程師林致遠。原型人物為開國大典設計了旗桿,並實現了電動升旗。電影中最驚心動魄的插曲是大典前夕旗桿出現了故障,工程師林致遠爬上20多米的旗桿進行修理。
為了真實再現當時的場景,黃渤親自帶著腳扣掛著安全繩爬完了全程,底下很多演員和工作人員為其加油打氣。
這也就是明星和演員的差別之處吧,很多演員在拍攝電影的時候都是很敬業的,不光不用替身,而且可能有危險性的動作都想著自己去做。要說起敬業的演員,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龍了,他在早期拍攝很多動作電影,武打的場景時幾乎都是真實去做的,而且身上也受了很多的傷。
《我和我的祖國》第一個故事《前夜》講述了開國大典升旗儀式背後的故事,電動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護旗手老方等千千萬萬參與開國大典的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終於保障五星紅旗順利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按出場順序)黃渤、張譯、吳京、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演繹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
Ⅷ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里,有多少影帝影後
下面就來說說裡面都有誰在主演吧。
《我和我的祖國》幾個故事篇章內容組成 導演演員有誰,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為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的電影,7個故事講述祖國的發展,一起來看看!
《奪冠》單元由徐崢執導劉濤主演,主要講述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故事。《回歸》單元由薛曉路執導杜江主演,主要講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故事。《北京你好》單元由寧浩執導葛優主演,主要講述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故事。
《護航》單元由文牧野執導宋佳主演,主要講述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故事。《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主要講述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並將鏡頭對准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沖擊和洗禮。
大家知道別的明星,可以在評論中分享一下。
Ⅸ 我和我的祖國前夜缺少的金屬元素是什麼
缺少的金屬元素是鎳、鉻、矽,矽現在通常叫硅。
《前夜》里主要演員有黃渤、王千源、歐豪、梁靜、佟大為等人主演,該片講述了大典升旗儀式背後的故事,電動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護旗手老方(耿樂飾)等參與的工作人員齊心協力,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終於保障儀式順利進行。
Ⅹ 觀影筆記┃我和我的祖國
製作人:黃建新
導演:管虎/張一白/徐崢/薛曉璐/寧浩/陳凱歌/文牧野
主演:黃渤/王千源/張譯/任素汐/韓昊霖/杜江/朱一龍/惠英紅/任達華/葛優/龔蓓苾/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宋佳/佟麗婭/韓東君
出品公司:華夏電影/博納影業/阿里巴巴影業
上映時間:2019.9.30
片長:158min
觀影時間:2019.9.30
筆記:
十一檔有三部電影都在9月30日首映,第一個選擇去看《我和我的祖國》,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陣容,七個導演加上總製片人黃建新,從五零後到八零後,每一個都有自己口碑不俗的代表作。再加上從影帝到當紅流量的演員陣容,光看海報都心動。
另外一個原因是出於好奇。愛國是個大主題,很容易引起共鳴,但卻不太容易轉換為藝術形式,尤其是電影,稍不小心就會停留在枯燥的說教層面,把境界拔得太高,看後沒什麼實感,流於空泛。
而這部電影的七個導演,都有過票房成績不錯的商業片,而且風格各異,所以我很好奇,他們會怎麼把自己的風格跟主旋律相結合?拍出來的會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會好看嗎?
看過之後很是欣慰。
記得前幾年看過一道電影學的考試題,大意是如何理解主旋律電影作品。當時的想法就是主旋律就像教科書和新聞聯播,只能一板一眼擺事實講道理,嚴肅有餘而趣味不足。《我和我的祖國》徹底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主旋律終於也可以很有意思了。
電影最成功的就是它的著眼點,每一個故事都聚焦於大歷史節點上的小人物,以小見大,讓人又更多的親近感,把愛國這件事從一個崇高的角度拉回到了每個人身邊,讓普通觀眾的參與感更強。
電影的第一段故事《前夜》是管虎導演黃渤主演的,講的是1949年開國大典前夜,眾多籌備項目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小環節——國旗。這段故事是整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雖然後邊的《北京你好》在邏輯性和完成度上都比這一段要更好)。
在豆瓣看到不少人對這段故事的質疑,主要看到兩個爭議點,其一是沖突點,把所有矛盾都集中到了人與物(林治遠和電動升旗裝置)上,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其二就是整段故事與史實有出入,邏輯牽強,當年決定用電動升旗裝置是在8月,准備時間有一個多月,並不像電影中,把所有工作都集中到「前夜」匆忙完成。
但這反而是我認為這段故事表現得好的地方。這是一部商業獻禮片,不是紀錄片,真的想了解史實,有很多資料可以去參考,而不是依賴一段僅僅幾十分鍾的電影。正是因為時長有限,能表達的東西也有限,所以只能突出一個矛盾點,導演把它聚焦在了林治遠和國旗上。
而且要說邏輯的話,導演的邏輯就是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主題呈現出來,還要精彩好看。這段要表現的,無非就是用升國旗這個重要的小環節來以小見大,凸顯出開國大典前夜激動又緊張的氛圍,還有環節中的每個人對這件事的在乎和努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導演是成功的。大多數觀眾關心的並不是歷史的每一個細節,即便照搬史實一一呈現了,看過之後大概也沒幾個人能記得住。而以這種更戲劇化的方式來表現,帶動起來的情緒,是直到把電影具體內容全忘了也依然會記得的。主旋律電影最重要的不就是這一點嗎。
電影不過是拋出一塊磚來,告訴大家有這么段關於國旗的故事,有個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工程師叫林治遠。如果沒有這段故事,恐怕不會有多少人知道林治遠是誰吧。
黃渤飾演的林治遠,把一個刻板認真的知識分子形象表現得很到位,完全沒有了「壞叔叔」的痞氣,南京話學的也很不錯。攝影機也一直保持在平視的視角,全程跟著角色移動,觀看時有很強的在場感,彷彿自己當時也參與其中,見證著當時發生的一切。
整部影片七個故事的基調也是由此奠定的——講的就是你身邊的故事,你正在見證著這些歷史時刻。
第二段故事是張一白導演的「相遇」,對應的歷史事件是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段是我認為整部電影里表現力倒數第二的故事,形式有些老套,而且從講故事的角度來說,不太容易引起情緒的波瀾。
好在兩個主角的演技還是不錯的,張譯幾乎全程帶著口罩,也沒怎麼說過話,只能靠眼神來表現自己的情緒,即便如此還是演出了一個幕後英雄的隱忍付出。讓觀眾理解了這段故事要表達的意思。
第三段是由徐崢導演的「奪冠」,講的是1984年中國女排三連冠時,兩個小朋友的故事。故事的前半段還是很有意思的,著眼於本來跟女排毫無關聯的兩個孩子,展現了上海弄堂里的群像,是徐崢擅拍的小人物的小故事。
只是我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後半段,冬冬為了大家能看女排直播,就一定要放棄喜歡的女孩,給自己留個遺憾。彷彿為了做一件有利於大家的事,就一定要犧牲自己,哪怕冬冬還是個孩子,哪怕這種犧牲根本就是很沒有必要的。冬冬明明可以追上小美,送出磁帶,再去披上床單當超人,這完全不影響他為大家做出的貢獻。
第四段故事「回歸」,講的是香港回歸。作為年齡最大的九零後,對97年香港回歸還有很深的印象,記得最清楚的是看電視直播時英旗落下,然後國歌奏響國旗升起,五星紅旗隨風飄起的場面。那是我第一次見證歷史時刻,所以其後每每看到港片中的相關情節,都還是能想起小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這次也一樣,看到惠英紅飾演的女警換帽徽時,激動又欣慰,
薛曉璐是七位導演中唯一一個女導演,作品明顯要比其他幾段細膩,但也因此使得細節碎片太多,顯得有些散亂。雖然故事的核心是時間,奪回主權分秒不讓,可導演自己卻沒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整合出一個節奏鮮明的完整故事。
第五段「北京你好」是我認為七段故事中最完整,節奏把握最好的一個,情節也最合理。主角是最有代表性又最接地氣的北京「的哥」,渾身缺點,卻有一顆善良熱情的心。葛大爺演這樣的角色完全游刃有餘。
08北京奧運是離我們很近的歷史時刻,當時的媒體已經足夠發達,幾乎全方位無死角的把每個相關細節報道了個遍。因此想把跟奧運相關的故事拍出新意來很不容易,導演也沒這么做。
這段故事無論是情節還是表現方式,都有些老套,用一張奧運開幕式門票,把08年的兩大歷史事件——奧運會和汶川地震聯系在了一起,把地震帶來的苦難和奧運背後的奉獻聯系在了一起,卻又沒有刻意渲染強調,一帶而過,雲淡風輕,卻能帶來深深的共鳴,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不用說,我們也懂。
這也正是寧浩的厲害之處,作為一個成熟的商業片導演,他知道該怎麼跟觀眾相處,真正重要的事情不用反復強調,你心裡有,我心裡也有,所以我笑著說,你笑著聽,其中的苦辣酸甜,不用我說,你也明白。
第六段「白晝流星」,講的雖然是我們內蒙的故事,但也是我覺得表達的最不好的故事。故事的著眼點和立意都是好的,兩個不聽話的倒霉孩子遇到一個願意包容理解他們的長者,又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航的歷史時刻,受到觸動「改邪歸正」。
可故事的轉折太牽強了,幾乎是強行把兩個少年跟「白晝流星」聯結在一起,沒有緣由,沒有契機。兩個年輕演員還有江珊和田壯壯導演演的都算不錯,三個人騎馬奔騰的場面也足夠遼遠壯闊,其中甚至還有陳凱歌導演當年開山之作《黃土地》的經典構圖,但總體效果卻差強人意,是七段故事中表現最差的一個,大概也只能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吧……
最後一段文牧野導演的「護航」,講的是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的備飛女飛行員的故事。從故事的完整性、節奏和邏輯性來說,它僅次於寧浩的「北京你好」,不得不再次感嘆文牧野不愧是拍出《我不是葯神》的青年導演。
非要說這段的缺點,大概就是宋佳演的女飛行員太A太颯太搶鏡,分散了對情節本身的注意力。所以也不得不說導演很會挑演員,宋佳和韓東君帶隊迎面走來的場面,真把空軍飛行員的氣質和氣場表現得淋漓盡致,喚起人心裡對空軍戰士的無限憧憬。
整部電影里,七段作品水平不一,有好有壞,所以《我和我的祖國》絕對算不上多了不起的高分作品。但它的意義在於把主旋律電影拉近了觀眾,讓各個年齡層,各種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懂,都能接受,都能引起共鳴。讓你覺得愛國這件事跟每個人都有關,祖國是每一個人的祖國。
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回看這些年來的主旋律電影就會發現,讓「主旋律」接地氣是件多難的事,這才是真正的寓教於樂。而這也是近幾年電影行業飛速發展的成果。電影本就是大眾的藝術,無論什麼題材,都應該以觀眾喜歡為第一要義,對於主旋律電影來說,這是個好的開始。
由衷的希望這樣的主旋律電影越來越多,越拍越好。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