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拍個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編劇、攝像、演員、導演、製片人、場記、美工、燈光、話筒、道具、後期編輯、特效製作人員等等。
拓展資料:
工作人員具體操作:
出品人:那就出東西,作品。
導演:領導大家來演。
攝影師:不用說都知道。
燈光師:現場所耍的光線,由他來設計
監制:監督大家製作電影場記,每天拍得太多,總要有個人來做現記錄嘛
演員:不說了
配音:這個也不說了
剪輯:電影都是小段小段的拍,總要有人連成一氣。
道具師:做點真的或假的東西來現場反正讓人看了就是真傢伙。
替身:幫大明星作替死鬼了。
策劃:提前做好計劃大來了就開干。
編劇:原創的和要拍的總有點差別該改的改改。
特技:有些鏡頭人不能演要死人所以就假打一下了。
㈡ 選一部電影寫明導演,編劇,主演和影片的其他相關資料
《范海辛》Van Helsing(2004)
導演:斯蒂芬·索莫斯 Stephen Sommers
編劇:斯蒂芬·索莫斯
主演:
休·傑克曼 Hugh Jackman .....Van Helsing
凱特·貝金賽爾 Kate Beckinsale .....Anna Valerious
理查德·勞斯伯格 Richard Roxburgh .....Count Vladislaus Dracula
大衛·文翰 David Wenham .....Carl
舒勒·漢斯利 Shuler Hensley .....Frankenstein's Monster
影片類型:
動作 / 奇幻 / 驚悚 / 恐怖 / 冒險
片長:132 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捷克
對白語言:英語 拉丁語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評級:
Rated PG-13 for nonstop creature action violence and frightening images, and for sensuality.
級別: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Chile:TE Netherlands:12 Peru:PT USA:PG-13 France:U Finland:K-11 Norway:11 Germany:12 UK:12A Brazil:12 South Korea:15 Canada:14A Ireland:12 Finland:K-15 Philippines:PG-13 Switzerland:14 Malaysia:18PL
製作成本:$160,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2004 Universal Studios
拍攝日期:2003年1月 - 2003年6月
製作日期:2002年12月 -
劇情:
寒氣森森的天空下,黑雲翻滾,陰風陣陣,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索命的妖魔鬼怪向「特蘭西瓦尼亞」這座古鎮襲擊下來。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羅馬尼亞神秘古鎮特蘭西瓦尼亞出現了許多可怕的怪物,他們在城市裡肆虐,不斷地有人喪生在魔爪下。
這群怪物里有吸血鬼德古拉(理查·勞斯伯格 飾),他是吸血鬼家族的貴族長老,常年盤踞在特蘭西瓦尼亞古鎮,吸盡了無數人類的血。在德古拉吸血家族邪惡的籠罩下,科學怪人(舒勒·漢斯利 飾)也被召喚過來,他是科學家弗蘭克斯坦創造出來的怪物,渾身即有人的肌肉也有金屬,殺人時非常恐怖。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美國 USA 2004年5月3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4年5月5日
法國寶 France 2004年5月5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4年5月6日
英國 UK 2004年5月7日
委內瑞拉 Venezuela 2004年5月20日
巴林 Bahrain 2004年6月2日
埃及 Egypt 2004年6月9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4年6月11日
科威特 Kuwait 2004年6月23日
印度 India 2004年7月2日
保加利亞 Bulgaria 2004年8月6日
日本 Japan 2004年9月4日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 and Lenses
洗印廠:
Technicolor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Digital Intermediate (master format)
Spherical (source format)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561 m (Switzerland)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Carpathian Pictures [美國]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Stillking Films [捷克]
The Sommers Company [美國]
官方網站:
Van Helsing Official site
UIP [de]
Central Partnership [ru]
Official site [uk]
UIP [br]
UIP [fr]
㈢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人員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㈣ 一部電影里,導演有什麼用
導演是電影的大腦,電影是導演意識的表象
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
以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其職責是: 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㈤ 每一部電影播放完以後都有那些什麼演員表,編劇啊,導演啊什麼的。。。完整的應該有些什麼內容
基本所有工作人員信息。
化妝,攝影,場景,燈光,音效之類的,還有原聲音樂製作等等。
㈥ 一部電影的劇組需要幾部分人組成
24,分別是導演、演員、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副導演、場記、化妝、服裝、道具、置景、照明、製片主任、製片、劇務、場務、會計、出納、要特技攝影、特技美術、特技煙火、特技工藝。劇組的核心是導演。
導演,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導演就好比軍隊的最高指引者,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
(6)一部電影需要導演主演擴展閱讀
劇組其他職務
1、演員
專職演出活動,或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演員也是指參加戲曲、戲劇、電視劇、電影、舞蹈、曲藝、等表演的人員。在創作風格上,一般可分本色演員和性格演員兩種。
2、場務
劇務主任領導下的幾名劇務,場務各有分工。有的人負責車輛調配,有人負責食物、飲料的采購供應,有的人負責財經與會計共同解決經濟帳目問題。還有人負責全組人員的車、船、機票、開具各種證明信件等。
㈦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7)一部電影需要導演主演擴展閱讀:
電影構成:
技術
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
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
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
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
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拍攝技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
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
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
㈧ 將一部電影打造成院線電影,應如何選擇主創人員(導演、編劇、演員、攝影等)
做院線電影的,項目開始有幾種情況
某位製片人或者導演,看到一個很好的故事;或者小說,或者新聞。想要把這個事件或者說內容改變成一個電影故事。然後找編劇來把小說新聞改變成一個劇本。
編劇寫出一個自己很滿意的劇本,拿給紙片人或者是導演和投資方來看。
根據這兩個情況,先期製片人應該根據劇本或者故事架構來做預算。如果項目是製片人發起的,那麼就去找與劇本符合的導演。畢竟導演都是有自己擅長的拍攝內容的。一般情況下導演都是有自己相熟的攝影。其實還應該包括燈光師在內。
然後演員的話,可以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分別列出三組能夠承擔相應表演的演員。(價格不同的。)然後在根據預算重點的去談判比較符合的演員,這中間還要考慮各個演員檔期的問題。
如果片子是導演自己發起的,那就不存在製片人選擇導演的問題了,當然也會有拍攝過程中出現問題,投資方要求更換導演的情況,那就需要考驗製片人的人脈,和前期的預算能力了。
其實說到底,要根據自己持有的資金,以及投資方的訴求搭配更加符合的演職人員,主創人員。畢竟錢不光要花到演員和導演攝影身上;還有後續相關交通、場地、置景、服化道;以及後期剪輯製作、宣傳這些方面的都是需要資金支撐的。製片人還需要預留一部分備用資金,以便應對突發情況。比如:你要拍攝晴天海邊沖浪的戲,到了拍攝地點,連續下雨;那麼場地的租金,拍攝的周期都會延長;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有一定預算的資金來應對了!
㈨ 要拍一部電影,導演主要有那些工作
閑著沒事,我來回答吧
~~~~~~~
創作組:
製片人:投資者
監制:掛名榮譽級別,一般掛位高權重人士
藝術總監:有時也叫顧問,根據拍攝題材不同,叫法不一
例:文藝片(藝術總監的職責是提供建議,把握整體藝術感覺)
歷史片(影片顧問的職責是提供歷史資料,為影片把握真實性)
戰爭片(影片顧問的職責是戰爭場面的技術問題,
若是拍攝此累題材,劇組需要爆破專家、技術人員)
導演:拿到劇本,電影初期構思,拍攝中調度、演員表演內涵,鏡頭……
攝影、燈光、美術所有組都是按照導演意向進行工作,有自己創新的
要和導演溝通,通過後方可實施。
所有人的工作是為完成導演的思路和想法。
一句話:導演是需要有頭腦有想法的下命令
編劇:根據導演的一個構思完成劇本或是自己創作的劇本
非常重要的人物,影片的內容、內涵、主題……來自編劇手中之筆
編劇在創作中已有導演構思和想法,台詞、動作的創造者
為導演蓋好了第一層樓。
攝影:完成導演構想,可加以自己的鏡頭設計,要與導演溝通(帶攝影助理)
燈光:完成導演設計,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由燈光師和組員組成(燈光助理)
美術:影片畫面效果,與導演溝通
剪輯師:不參與拍攝工作,但屬於創作組,明確導演意圖,剪輯完美成品
錄音師:同期錄音時對錄音師和錄音設備有極高的要求
音樂:包括電影原聲音樂及音效合成,與錄音師合作音效,獨立完成電影音樂
後期與剪輯師合作,完成音樂截入
~~~~~~
工作組:
副導演:負責演員和場地
執行導演:導演口令的傳輸者
場記:隨時跟在導演身邊,記錄導演的要求與拍攝條目的刪留。也負責打板
記錄下攝影師機器中記載的數字
穿梭於導演與攝影機之間
服裝:負責影片服裝製作、服裝管理、服裝清洗
化妝:負責影片所有妝飾(效果包含其內,例:血、傷口、刀疤的效果)
道具:負責影片所有道具製作、租借、購買和場地布置
~~~~~~
後勤組:
劇務:負責所有人的飯食,管理吃喝拉撒
有些劇組的劇務也負責每天拍攝進度表的公布
……(不多說這部分人了)
以上三組人員為前線工作者
以下外聯組,不參與拍攝工作
~~~~~~~
外聯:
出品人或公司:影片發行方
外宣:外宣組由負責人和組員組成,協調影片宣傳事宜
外聯:外聯組由負責人和組員組成,負責影片對外合作事宜
另外,根據你拍攝的類別,人數配置有不同
一般最小最小的劇組也要20來人,最多的上千人(不含群眾演員)
個別不重要的組也許只有兩個人
根據拍攝的題材不同,組別也有不同。
有些劇組設置有:拍攝花絮跟拍、劇照
總之,每組成員負責其份內工作外,若有閑時要幫助其他組完成任務
劇組就是一個集體,一個新的大家庭,同心協力,為電影事業奮斗努力!
現在說的這些僅僅是個皮毛,拍攝電影,前期組建到最後實施,每一步都是個復雜的過程,如果不是做這行的,最好不要嘗試!!!!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