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謝晉的介紹
著名電影導演謝晉(1923/11/21—2008/10/18)
謝晉(1923.11—2008.10),浙江上虞人。電影導演。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在上海參加學生業余戲劇活動,1941年入四川江安國立劇專話劇科學習,受業於曹禺、洪深、焦菊隱等名家。1943年中途輟學到重慶中青劇社當場記、兼演小角色。1948年畢業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系。後任大同、長江電影公司助理導演。解放後曾進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建國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主席團委員,中國文聯第五屆、第六屆執行副主席。是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98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導演的影片《女籃五號》,獲1957年第六謝晉導演的追悼會上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和1960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角帽獎;《紅色娘子軍》,1962年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舞台姐妹》,1980年獲第二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天雲山傳奇》,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牧馬人》,1983年獲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高山下的花環》,1985年獲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芙蓉鎮》,1987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和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2008年10月17日傍晚謝晉抵達上虞參加其母校上虞市春暉中學建校100周年慶典。次日早上7點40分左右,謝晉下榻的酒店服務員發現,謝晉已經停止呼吸。
編輯本段電影人生
如果把二十世紀分成前後兩半,要舉出後半個五十年中影響最大的一些中國文化人,那麼,即使把名單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謝晉。
一代有一代的文化。在二十世紀,電影是無可置疑的文化強者。文謝晉化的層次很多,但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實現方式,則是社會大眾的群體性投入。一部優秀的電影上演,常常成為一種全民的節日,謝晉和其他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就是這種節日的執掌者。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誰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誰都可以評說他們的得失,因此,這片茫茫大地,給了他們最真實的文化地位。歷來向社會公開的文化,最少虛假性。
與其他電影藝術家相比,謝晉的特殊性在於他整整工作了五十年。按說工作五十年的人也不少,但謝晉從青年時代一出場就快速地成了主角,此後一直有聲有色地保持著指揮若定的主角地位,從讓人眼睛一亮的《女籃五號》到讓人熱淚盈眶的《鴉片戰爭》,始終讓萬人矚目,這種情況不多見。即使在國際文化界,這種以五十年的時間一直拳打腳踢地站立在一個行業的第一線的例子也是罕見的。
謝晉1923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一個書香門第。童年在上海浦東中學求學, 1941年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受到中國著名戲劇家曹禹、焦菊隱、馬彥祥等師輩教導和培育, 1943年輟學後,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央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黃花崗》、《雞鳴早看天》等劇中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時他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志向。
中國導演謝晉1947年至1948年開始電影導演生涯,從影後第一部擔任副導演的影片是吳初之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諷刺喜劇《啞妻》。他的成名作是《女籃五號》與《紅色娘子軍》。由謝晉導演的許多影片曾頻頻在國際、國內獲獎,他是目前中國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國、美國、印度分別為他舉行「謝晉電影回顧展」。他的作品得到國內外幾億觀眾的承認和喜愛,海外影評家們贊譽謝晉為「當今國際影壇上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的影片充滿著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他說:「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 ,希望對祖國、對人類貢獻美。」
謝晉曾三次擔任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還曾經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謝晉還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謝晉曾擔任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中國第四屆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目前,謝晉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1992年8月8日成立上海謝晉一一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謝晉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 1995年任董事長。 1993年3月任上海謝晉一一恆通明星學校校長(2000年正式加盟上海師范大學,成立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並擔任院長)。1995年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1998年4月謝晉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8年6月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歷史拒絕瑣碎。在中國人好不容易過完一個世紀的時候,一切細微的光點都已黯然失色,只有那些連貫的努力、不懈的追尋、密集的成功,才能被歷史認知。謝晉己被歷史認知了,因為他結結實實的擁有半個世紀。他給了人們一種信心:即使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中國文化也可能出現以生命歷程組接成的大手筆,下一個世紀的中國文化,正可由此開啟。學者認為,對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謝晉電影的一大特色(《謝晉電影的政治意識,女性形象和敘事風格》)。
編輯本段主要榮譽
1954年獨立執導淮劇短片《藍橋會》後升為導演。他執導的長短影片有20多部。1988年,劉曉慶與謝晉、李翰祥
1988年,劉曉慶與謝晉、李翰祥其中《女籃五號》(1957,兼編劇)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獲得銀質獎章。
《紅色娘子軍》是他前期的重要作品。它以縝密的導演構思、嫻熟的鏡頭技巧,描寫30年代海南地區一個苦大仇深的女奴吳瓊花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戰斗歷程。此片獲得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並在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台姐妹》(1964,兼編劇之一)是他長期生活積累的結晶,鄉土氣息十分濃郁。影片於1980年在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上獲得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是為了紀念國際兒童年而拍攝的,表現了老一代革命者對孩子深切的愛,歌頌崇高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影片獲得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是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它通過三個女性的目光來表現羅群,內涵深厚,藝術感染力強,在形式上也有新突破,公映後產生強烈的反響,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四屆百花獎的最佳影片獎。
《牧馬人》描述了許靈均被錯劃為右派後與李秀芝、郭扁子等善良、朴實的勞動者相濡以沫、血肉相聯的關系和他對祖國深摯的感情,具有含蓄、冷峻、抒情和笑中含淚的特色,獲得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六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描寫以梁三喜、靳開來、趙蒙生為代表的當代軍人風貌,表現他們真實的思想感情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崇高精神。該片在中國軍事題材影片中有所突破,獲得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八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1987年他又拍出另一部重要作品《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1997年,謝晉導演《鴉片戰爭》,這是迄今為止投資最大,拍得最有氣勢,最為浩大的歷史題材影片。影片具有濃重的歷史感,對各個歷史人物的把握也非常准確。特別是林則徐這一人物,除了他身上愛國、愚忠、果斷、鎮定和勇氣,影片還寫了他性格上更多的側面。此片獲得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謝晉節「美洲特別大獎」。
1983年,任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並被授予「金鷹榮譽獎」。
1983年和1985年先後在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和美國舊金山等五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7年,被美國電影藝術科學學院接納為會員,並是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也是復旦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
1987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生前任「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影協第六屆顧問、上海海外聯誼會文化體育委員會主任、浙江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
謝晉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國家一級導演。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生前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復旦大學客座教授。1995年起擔任上海大學影視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謝晉導演的成名作是《女籃五號》與《紅色娘子軍》。他先後創作了30多部電影。著作有《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謝晉導演的許多影片曾頻頻在國際、國內獲獎,是目前中國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
編輯本段作品年表
1957年,《女籃五號》,成名之作!
1961年,《紅色娘子軍》,關於《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內容,每個人都刻畫在心上,尤其是謝晉導演的這部電影作品,更是成為一代人的記憶。該片以縝密獨特的導演構思、嫻熟冷靜的鏡頭技巧以及曲折的故事情節在新中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此片獲得了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62年,《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5年,《舞台姐妹》,《舞台姐妹》講述了兩個結拜金蘭的越劇女演員經歷了殊途同歸的人生命運。導演謝晉聯手演員謝芳、李緯、上官雲珠與當紅越劇小生曹銀娣,將新舊社會越劇藝人悲苦與自新的舞台生活故事用曲調式的人情話語道出。
1974年,《海港》(與謝添合導)
1975年,《春苗》
1977年,《青春》
1979年,《啊!搖籃》
1980年,《天雲山傳奇》,影片講述了剛從學校畢業的女學生宋薇和馮晴嵐參加了天雲山考察隊後發生的故事,著重刻畫羅群和圍繞他的幾個女性的不同性格,將人物的個性、情感變化與政治風雲、社會矛盾、歷史發展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影片主題。本片於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獎,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並且在1982年獲得了香港第一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1982年,《牧馬人》 ,1982年,謝晉拍攝了影片《牧馬人》,影片講述了許靈均一個人的成長故事,故事裡充滿了坎坷曲折。《牧馬人》獲得了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剪輯獎;1983年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男配角獎。影片在上世紀80年代曾紅極一時,在片中出任男、女主角的朱時茂、叢珊也因此脫穎而出。
1983年,《秋瑾》
1984年,《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獲得了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1987年)故事片獎、導演獎。如此眾多獎項的肯定,依然延續著謝晉的奇跡。
1986年,《芙蓉鎮》,芙蓉鎮》讓姜文、劉曉慶大紅特紅,並且獲得無數獎項。包括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或許,沒有一部影片比謝晉導演的《芙蓉鎮》更加能夠稱得上是獲獎大戶。
1989年,《最後的貴族》
1991年,《清涼寺的鍾聲》
1993年,《老人與狗》 ,1993年,謝晉拍攝了影片《老人與狗》。影片詳細敘述了一個僅因為出身富農就受到迫害的女性,因為家境貧寒而出去乞討,結果與一位貧窮老人相遇的故事。影片細膩地描寫了她和初次體會到與女人共同生活樂趣的老人之間心靈的相通。女主角由斯琴高娃扮演,男主角的扮演者是謝添。
1996年,《女兒谷》
1997年,《鴉片戰爭》,關於影片《鴉片戰爭》,根本不需要用更多的語言來解釋,這部歷史巨片從開拍起就受到全國的關注。影片推出以後深受海內外觀眾的歡迎,又獲得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此外,《鴉片戰爭》也是國產片中在東南亞發行成績最好的影片。《鴉片戰爭》獲得了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2000年,《女足九號》,《女足九號》是謝晉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作品,他拍攝這部作品的時候已經是77歲的高齡。《女足九號》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年輕力強的足球教練高波從日本回國重組女足,並帶領女足重振中國女足事業的故事。影片著重刻畫了高波重組女足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坎坷,並且帶領隊員們頑強克服困難,最後獲得世界盃亞軍。
1948年,《啞妻》(副導演)從影後第一部擔任副導演的影片是吳初之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諷刺喜劇
1948年,《幾番風雨》、《二百五小傳》(副導演)
❷ 請問謝晉是誰導過什麼電影
謝晉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新中國成立後執導了36部影片,作品擅長把人物命運同社會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人物感情的抒寫和人物性格的刻畫。 1957年,謝晉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女籃五號》。 1960年完成的電影《紅色娘子軍》是謝晉從影前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影片以縝密的導演構思、嫻熟的鏡頭技巧,描寫上世紀30年代海南地區一個苦大仇深的吳瓊花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戰斗歷程。該片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 謝晉拍攝的一部以越劇女演員群體為主角的影片《舞台姐妹》,於1980年獲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1980年公映後產生強烈反響的電影《天雲山傳奇》是謝晉的一部力作,獲得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首屆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四屆百花獎的最佳影片獎。 1981年,謝晉拍攝了電影《牧馬人》,該片獲得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六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謝晉於1984年拍攝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表現了當代軍人「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崇高精神。該片獲得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和第八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1987年,謝晉又拍出另一部重要作品《芙蓉鎮》,影片於當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和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1997年,謝晉以民間集資的方式籌資1億元人民幣拍攝了歷史巨片《鴉片戰爭》。影片在創下了國產片在國內票房紀錄的同時,還獲得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謝晉導演的影片頻頻獲獎,但他卻說:「在經歷了那麼多風雨後,我現在不在乎獲獎。我在乎片子是否能留存下去。因為,最後的審片者是歷史、時間、人民。」
滿意請採納
❸ 經典電影《英雄兒女》
2020年10月19日,是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這些日子很多關於那場戰爭的老電影,接二連三在電視上放映,還有新拍攝電影在電影院里放映。
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我還是差不多49年前的1970年在朝陽半拉山修造廠的禮堂里看到的,那個時期對電影有段順口溜「朝鮮電影哭哭笑笑,越南電影飛機大炮,阿爾巴尼亞電影摟摟抱抱,中國電影新聞簡報」,中國開始閉關鎖國,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和蘇修的的電影一律看不到了,只有順口溜里的幾個國家電影接二連三地在大銀幕上放映,另外就是那幾部樣板戲翻來覆去地放映,那時沒人知道電視是什麼東西。聽個電影錄音剪輯就覺得精神食糧了。而飛機大炮和哭哭笑笑摟摟抱抱的電影看膩的時候,突然幾部國產的戰爭電影和反特片放映,令人感到很欣喜,而記得第一部看到的就是我至今喜歡看的《英雄兒女》,這部電影和在此之前看過和後來看過的電影情節有些不同,感覺電影的開始部分就進入了高潮,前面一點點鋪墊,就進入了戰爭狀態,然後是平鋪直敘的故事展開,小的時候看電影,就喜歡看打仗,對於後續的 情感 戲,感覺沒有前面那麼激烈精彩,看到最後雖然也是志願軍大進攻,但是覺得不過癮,下面就是幾十年來看這部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開始,很多人遇到空襲,大家紛紛躲避,在一個小河邊,主人公王成和妹妹王芳,在小樹下躲避轟炸時偶遇,王芳回頭露出那張甜美可愛清秀的臉龐,小的時候看到就感覺她真是女神,當時就覺得這個王芳真是太漂亮了,黑白電影但掩飾不了她那美麗的臉龐,雖然我是七歲男孩子,那張轉過身來露出美麗微笑的笑臉,令我終生難忘,王政委的吉普車在公路上,遇到敵人轟炸機炸下的彈坑,車過不去,很多朝鮮婦女頭頂石頭將彈坑填平,第一次了解到朝鮮人經常頭頂物件,後來在丹東鴨綠江邊,看到現實中的朝鮮婦女,真是一個裝滿白菜碩大的盆,也是頂在腦袋上步行運輸,朝鮮老大爺招呼眾人將吉普車抬過了彈坑,在此期間王政委見到了王成,聊起家事,得知他的父親王福標是上海的老工人,曾經是他的地下黨戰友。
到了前線,本來王成有傷不能上前線,正在郁悶時,看到大部隊向前線開拔,一位戰友招呼王成,王成拿起槍跟上大部隊,沖上前線,可能是看的電影剪輯版本不同,後來再看這段似乎就沒有了,感覺最初的版本很淳樸真實,大部隊進發時,王芳等文工隊員,在路邊為戰士們打竹板鼓勁的鏡頭也是經典鏡頭。
王成上了前線,指揮官指揮他去守無名高地,他到了無名高地,只有一位奄奄一息的戰友交待他陣地的情況,王成一人堅守陣地,將很多武器彈葯歸集在一起,自己背上步話機,和指揮所聯系,以自己一人之力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指揮所里王政委和張團長急得團團轉,一定要守住無名高地,話務員一次次呼喊「203、203,我是延安,我是延安,請回答」,版本不同,話語也不同,我記得最初的版本是「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我是黃河,請回答」,對面傳來王成的聲音,「再近一點,再近一點,開炮」,再就是王成和敵人肉搏的聲音,聽著令人揪心,他最後對著步話機聲嘶力竭地喊道「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那個英雄的鏡頭真是令人萬分感動,最後他從敵人那裡拽出一個爆破筒,拉開引信躍入到敵人的人群中,他手握爆破筒的形象,背後是霞光萬丈,怒視前方,一躍而起,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鏡頭是那部電影的精彩瞬間,太感人太震撼了,小的時候認為正方人物一般都不能犧牲,還問大人王成犧牲了嗎?看到後來王政委給王芳看照片時才確認,王成犧牲了。
王成犧牲之後的情節作為兒童看起來不過癮,但是多次看才覺得這以後的每個情節都是那麼令人難忘,尤其是那首激盪人心的《英雄贊歌》,至今唱起來或聽起來仍令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放到任何年代任何國家都是永不過時都適用,王芳上前線慰問炊事班,掩護炊事班戰友受傷,後轉移後方遇到敵機轟炸,朝鮮阿爸吉抬擔架過河,被敵機掃射受傷,王政委和張團長兩人站在山坳里,聽到遠處的炮聲,述說家史,那是戰爭暫短的休閑時刻,還有軍長和政委夜裡談話,不同剪輯不同故事,談話中政委和軍長建議自己的警衛員小劉可以上前線,小劉聽高興地從被窩里爬起來,直說太好了,但是有的版本這段也沒有了,王城的父親和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志願軍,當時第一次看到朝鮮族的頭搖飄帶舞,王福標看到王政委,兩位老友在朝鮮前線重逢了,王芳傷愈回到前線,和父親王福標見面,王福標正要和她說她的親生父親,她走到還以為是首長的王政委面前,「報告首長,王芳歸隊」父親王福標向她介紹這是我經常和你提起的王文清,他是你親生父親,王芳一下激動地說不出來話,王政委走過來說「你不僅有個工人的爸爸,還有個革命的爸爸」,電影最後是志願軍大反攻,政委的警衛員小劉也沖向戰場,在沖過鐵絲網時自己奮不顧身趴在鐵絲網上,戰友們從他身上踏過沖向敵方。
上述就是這部電影的大概情節,可以說那時的演員演得真是出神入化,劉世龍扮演的王成,簡直就是王成本人,一看就是一個英雄戰士,感覺有點定式了,後來再看他的電影,總想著王成形象,《劉三姐》里的阿牛,怎麼看不是那麼回事,那部電影在《英雄兒女》之前拍攝的,而我看到的時候是70年代末期,老電影大放送年代,看到阿牛覺得沒有王成帥,實際上文革前他主演的《鴻雁》里的郵遞員,還是很真實好看的,裡面方化扮演的老獵人形象特別令人感動,在爬雪山之前,告訴郵遞員,「打獵的人,最不喜歡不聽話的人,跟著我抓住我的皮帶,一定不能放手」郵遞員聽他的話,在疾風口處也沒鬆手,千辛萬苦上了峰頂,將信送到收件人手裡,那部片子里劉世龍演的特別自然活潑,將敬業的小郵遞員演的似乎就是你身邊的人似的,紀念劉的文章里好像都忘記了這部電影,就記得王成和阿牛。後來在李默然拍攝的反特片《熊跡》里僅僅扮演一個小配角,那部電影是根據真實蘇聯KGB在中國事件改編的,真實事件媒體進行了報道,還挺轟動的,實際上這種間諜活動無時無刻不發生,只是當時中蘇關系不好,中國方面故意揭露蘇聯間諜活動,後來媒體還揭發KGB以男女關系問題,威脅中國駐蘇使館外交人員,想發展為KGB間諜,結果中國外交人員沒有理會,直接匯報大使館,蘇聯方面很丟臉。在那部電影里就覺得劉已經人到中年,沒有了年輕時的帥氣,後來再也沒有什麼有影響力的作品,偶爾春節晚會上露露面,讓老觀眾懷懷舊,前兩年去世了,他的王成戰士形象,我的感覺大陸拍攝的電影里,至今尚未有超越者,曾經電影《小花》里哥哥的扮演者唐國強,感覺很多是在模仿前輩。
王芳的扮演者現在知道是謝晉大導演推薦給這部電影導演武兆堤的,在北京電影學院寫進偶爾看到劉尚嫻,感覺就是劇本里的王芳,武兆緹正在頭疼這件事,先後試了幾個演員,包括後來在電影里出演朝鮮姑娘配角的幾個演員,都不十分滿意,謝晉馬上通知他,到北京電影學院千方百計找到了僅僅見過一面的劉尚嫻,武兆堤也非常滿意,劉一下成名,可惜沒趕上好年代,1964年拍攝的這部電影,兩年後就是文化大革命,劉失去了整整10年,沒有電影可拍,再出來拍攝的《怒吼吧,黃河》張瑞芳主演,電影實在不值一提,如果趕上好時代好 社會 ,或許她會成為中國的奧黛麗.赫本,兒童時期她就是我的女神。
王政委的扮演者田方是這里最出彩的之一,他那堅毅的眼神,真是指揮員的做派,很有大將風度,對敵人充滿仇恨,下命令用堅毅的語氣「給我狠狠地打」,田方本在上海會成為趙丹、劉瓊、藍馬式的大明星,但他早期就投身革命,去了解放區,後來一直負責文藝宣傳工作,他的表演自然,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氣質非凡,他和劉尚嫻都是上海人,氣質中有著上海人獨有的貴族氣息,注意貴族氣質不是指有些人那種拿腔作調,裝逼高高在上的樣子,因此看到他就感覺十分親切,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烈火中永生》江姐扮演者於藍的丈夫,他們合作的一部片子《革命家庭》,可惜他僅僅露了一兩面,另外就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田壯壯的父親,可惜這么一個大才子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田壯壯回憶起自己離開北京即將上山下鄉之前,到勞改農場看父親的場景,找到地方,和看守說要見田方,看守不耐煩地說,等一下吧。田方出來,看到兒子,兩人一開始默默無語,後來田方囑咐自己的孩子,注意了以後就靠你自己了,見面時間不長,田方回去了,田壯壯坐在農場附近的馬路邊上抽了一個小時的煙,那時田壯壯突然感覺自己長大了,父親的一句話「靠你自己了」,田壯壯到鄉下修理地球,後回城上學,成為大導演,被冷凍不允許拍片,到解凍,覺得第五代導演沒有發揮出他們身體內所有的才能,或許 社會 和時代限制吧,沒有辦法,田壯壯幾年前翻拍炒民國費穆老電影《小城之春》冷飯,可以說是不咸不淡,毫無生氣,去年還在《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導演的那段電影里扮演蒙古老大爺,五個故事就不知道這個故事要說什麼,田或許很有才華,但是可能發揮不出來,在陳凱歌電影里扮演角色,雖然他演得很好,但故事本身令人摸不著頭腦。田方在《英雄兒女》電影拍攝過程中,對導演武兆堤和劉世龍、劉慧嫻等青年演員幫助很大。真是一個長輩的姿態,二劉後來回憶田老的幫助真是太大了,受益匪淺。可惜了一代人。
張團長扮演者郭振清,最初是李向陽的扮演者,文革期間翻拍的《平原游擊隊》和他拍的相差不是一星半點,除了方化演得鬼子以外,沒有一個演員值得稱贊,再早就是《六號門》碼頭工人,文革中或許家庭出身好,沒受多大影響,文革期間1972年年初上映的四部片子里的《艷陽天》,他扮演配角生產隊長,後來在文革紅片《決裂》里扮演那個大老粗校長,電影很荒唐,但他的出演還是很好的,那部片子最有名的是葛優他爸葛存壯的「馬尾巴的功能」,後來又出演《車站》,感覺抄襲高倉健日本電影同名電影,在這部片子里,他演得很出色,感覺他出演萬歲軍38軍長梁興初應該最為合適,都是一臉大老粗的樣子,現在也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了。
朝鮮老大爺阿爸吉的扮演者浦克在裡面雖然戲不多,但很出彩,但了解浦克這個演員,感覺還是在《艷陽天》扮演的大反派馬之悅的出演,覺得那部片子他演得真好,地主馬小辮要殺肖長春,被他攔下,在豬圈裡將刀藏了起來,看《艷陽天》時,當時痛恨馬小辮這樣的地主,後來殺了肖長春的兒子小石頭,改革開放後揭示出來,所謂地富反壞右,都是人為地拉出等級,地主富農被迫害地走投無路,人被逼到牆角里,很多非理性的事情就會發生,曾經上小學時我們上學學的課本里的《劉文學》,當時上學時覺得劉文學真了不起,敢和地主搏鬥被殺,地主罪該萬死,實際情況是地主家實在是揭不開鍋了,半夜出來偷點糧食,劉文學發現,要喊人,地主覺得自己被抓,未來就是無休止的批鬥,家人一定不得好,就下死手掐死了劉文學,我在課本上插圖上畫了兩個人的對話,同桌的缺心眼班長孫平站起來揭發我,似乎是階級斗爭新動向,鄭老師過來看了看,覺得沒多大問題,就說用橡皮擦了把,那個狗逼班長沒有再放屁。
扮演老工人王福標是長影老演員周文彬,在此之前的《甲午風雲》中,扮演貪生怕死的方伯謙,《黨的女兒》里的國民黨軍官,也是老戲骨。還有那些話務員、參謀、朝鮮姑娘、大廚師的扮演者,有的就是一帶而過,但演得都很精彩。
這里要提一下《英雄贊歌》的演唱者,當時你或許演職人員字幕里都沒有她的名字,先後找了幾個人演唱,找到張映哲,她也唱了多遍,後來自己說,我這就水平了,當時演員不圖名不圖利,就是組織交代任務完成就好,後來導演反復聽,就覺得她的歌聲最好聽,電影就用她的了。
今年朝鮮戰爭硝煙散去60多年了,不管 歷史 如何評價那場戰爭,我心目中《英雄兒女》這部電影永遠是經典。
❹ 介紹一下大導演謝晉
姓名:謝晉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豬 星座:天蠍座
籍貫: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縣
學歷: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在家鄉度過童年,並上了一年小學。
三十年代隨父母遷居上海繼續讀小學。
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
1939年 回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稽山中學高中,業余時間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指導老師有黃佐臨、吳仞之等,並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讀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後主動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黃花崗》、《雞鳴早看天》、《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一時期,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導師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導演)義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一1987)故事片獎、導演獎。
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獲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演員徐松子獲「捷克戲劇家協會評委獎」);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前後曾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於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1988年 作品:《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任第7屆中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1991年 作品:《清涼寺鍾聲》(導演)《啟明星》(導演)1992年 8月8日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93年 作品:《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2月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 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 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擔任副導演的影片: 《啞妻》(48年,大海大同電影廠)《雞毛信》(53年,上影廠)擔任導演的影片:
《女籃五號》(57年,上影廠,57年獲世界青年聯歡國際影片展覽「銀質獎」,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紅色娘子軍》(6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64年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廠)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廠,獲第二十四屆倫敦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國際電影導演獎。
《天雲山傳奇》(8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牧馬人》(81年,上影廠,獲第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84年,上影廠,獲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86年,上影廠,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卡羅維伐
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最後的貴族》(89年,上影廠)
《清涼寺鍾聲》(91年,上影廠)
《啟明星》(92年)
《老人與狗》(93年)
《女兒谷》(95年)
《鴉片戰爭》(97年,峨眉廠,獲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籃五號》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台姐妹》獲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4屆百花獎最佳影
片獎
《牧馬人》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6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8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本網信息查詢
全庫搜索百靈新聞百靈視頻百靈商務百靈證券百靈教育生活社區百靈服務
推薦閱讀
❺ 求幾部好看的國產的黑白電影
1、《小兵張嘎》,改編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說。是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北京中亞廣告有限公司出品。由徐耿執導,徐兵編劇,謝孟偉,杜雨,張一山,王莎莎、錢哆多聯袂主演的一部20集電視連續劇。
2、《八千里路雲和月》聯華影藝社拍攝的劇情片,由史東山執導,陶金、白楊主演,於1947年2月上映,該片以抗戰時期的抗敵演劇隊四、九兩隊的生活為藍本,講述女大學生江玲玉毅然參加救亡演劇隊,並與青年音樂家高禮彬在艱苦的斗爭中相愛,抗戰勝利後二人返回上海,生計艱難,卻堅決不向黑暗低頭的故事。
3、《不拘小節的人》是1956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愛情喜劇片。由呂班執導,白穆、黃婉蘇領銜主演。
4、《沒有完成的喜劇》講述了一個病子、一個胖子從上海來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觀學習,傳經送寶,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李導演請他們參加三個諷刺喜劇的排演。綵排那天,許多人前來觀看,大家興奮地交談著,惟有批評家「一棒子」緊閉著雙眼,專心地待候節目的開始。
5、《孤兒救祖記》講述了富翁楊壽昌晚年喪子。為占家產,侄子道培與陸守敬狼狽為奸,誣告兒媳余蔚如不貞,致使蔚如掃地出門。數月後,蔚如生下一子,取名余璞。余璞十歲,就讀壽昌所建學校。壽昌亦居住於此。祖孫互不相識,然余璞彬彬有禮,膽識過人,頗得壽昌喜愛。
❻ 謝晉拍過那些電影
謝晉
謝晉(1883—1956),湖南衡陽人。字廓晉。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任湖南都督府參議、南路籌餉總局局長。先後參加討袁、護法諸役。後任廣州第二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武漢國民政府國家預算委員會、購料委員會主席。建國後,歷任湖南省第一屆政協副主席,湖南省監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湖南省委主任委員。1956年8月4日病逝。
謝晉(1923—),浙江上虞人。電影導演。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入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1948年畢業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系。後任大同、長江電影公司助理導演。建國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主席團委員,中國文聯第五屆、第六屆執行副主席。是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98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導演的影片《女籃五號》,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和1960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角帽獎;《紅色娘子軍》,1962年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舞台姐妹》,1980年獲第二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天雲山傳奇》,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牧馬人》,1983年獲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高山下的花環》,1985年獲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芙蓉鎮》,1987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和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題像)
如果把二十世紀分成前後兩半,要舉出後半個五十年中影響最大的一些中國文化人,那麼,即使把名單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謝晉。
一代有一代的文化。在二十世紀,電影是無可置疑的文化強者。文化的層次很多,但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實現方式,則是社會大眾的群體性投入。一部優秀的電影上演,常常成為一種全民的節日,謝晉和其他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就是這種節日的執掌者。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誰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誰都可以評說他們的得失,因此,這片茫茫大地,給了他們最真實的文化地位。歷來向社會公開的文化,最少虛假性。
與其他電影藝術家相比,謝晉的特殊性在於他整整工作了五十年。按說工作五十年的人也不少,但謝晉從青年時代一出場就快速地成了主角,此後一直有聲有色地保持著指揮若定的主角地位,從讓人眼睛一亮的《女籃五號》到讓人熱淚盈眶的《鴉片戰爭》,始終讓萬人矚目,這種情況不多見。即使在國際文化界,這種以五十年的時間一直拳打腳踢地站立在一個行業的第一線的例子也是罕見的。
謝晉1923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一個書香門第。童年在上海浦東中學求學, 1941年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受到中國著名戲劇家曹禹、焦菊隱、馬彥祥等師輩教導和培育, 1943年輟學後,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央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黃花崗》、《雞鳴早看天》等劇中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時他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志向。
1947年至1948年開始電影導演生涯,從影後第一部擔任副導演的影片是吳初之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諷刺喜劇《啞妻》。他的成名作是《女籃五號》與《紅色娘子軍》。由謝晉導演的許多影片曾頻頻在國際、國內獲獎,他是目前中國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國、美國、印度分別為他舉行「謝晉電影回顧展」。他的作品得到國內外幾億觀眾的承認和喜愛,海外影評家們贊譽謝晉為「當今國際影壇上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的影片充滿著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他說:「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 ,希望對祖國、對人類貢獻美??
謝晉曾三次擔任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還曾經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謝晉還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謝晉曾擔任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中國第四屆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目前,謝晉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1992年8月8日成立上海謝晉一一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謝晉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 1995年任董事長。 1993年3月任上海謝晉一一恆通明星學校校長,1995年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1998年4月謝晉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8年6月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歷史拒絕瑣碎。在中國人好不容易過完一個世紀的時候,一切細微的光點都已黯然失色,只有那些連貫的努力、不懈的追尋、密集的成功,才能被歷史認知。謝晉己被歷史認知了,因為他結結實實的擁有半個世紀。他給了人們一種信心:即使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中國文化也可能出現以生命歷程組接成的大手筆,下一個世紀的中國文化,正可由此開啟。
主要作品:
1957年,《女籃五號》,成名之作。
1962年,《紅色娘子軍》,《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5年,《舞台姐妹》
1975年,《春苗》
1977年,《青春》
1979年,《啊!搖籃》
1980年,《天雲山傳奇》
1982年,《牧馬人》
1984年,《秋瑾》,《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
1989年,《最後的貴族》
1992年,《清涼寺的鍾聲》
1993年,《老人與狗》
1996年,《女兒谷》
1997年,《鴉片戰爭》
2001年,《女足九號》
影影電影網 http://www.yydyw.cn/
❼ 謝晉電影選集代表作品有哪些
謝晉電影選集代表作品有:
1、女籃五號
《女籃5號》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體育題材故事片,由謝晉執導,劉瓊、秦怡等主演,於1957年上映。該片圍繞籃球運動員田振華一生的經歷和林潔、林小潔母女的不同境遇,揭示了解放前後體育運動員的不同命運。
❽ 謝晉電影代表作品有哪些
高山下的花環、老人與狗、最後的貴族等。
1、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是由謝晉執導,呂曉禾,唐國強,蓋克,何偉,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紅出演的一部影片。
影片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塑造了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反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士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的考驗,以及他們一心為國,以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為己任的高尚品質。
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該片改編自白先勇的短篇小說《謫仙記》,講述了四個「貴族」小姐在中國處於重大歷史變革時期離開祖國到美國後十幾年的命運沉浮。
❾ 謝晉電影選集代表作品有哪些
謝晉電影選集代表作品有:
1、清涼寺鍾聲:
《女籃5號》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體育題材故事片,由謝晉執導,劉瓊、秦怡等主演,於1957年上映。該片圍繞籃球運動員田振華一生的經歷和林潔、林小潔母女的不同境遇,揭示了解放前後體育運動員的不同命運。
❿ 謝晉電影選集代表作品有哪些
謝晉電影選集代表作品有高山下的花環,清涼寺的鍾聲,紅色娘子軍,牧馬人,天門山傳奇。謝晉浙江省上虞縣人,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畢業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系,他是第三代導演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他執導了36部影片,先後獲得國內大獎23次,國際大獎10餘次,許多國家和地區為他舉辦過個人電影回顧展。
謝晉導演榮譽
1997年獲得第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98年獲得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並獲得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2005年獲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2007年獲得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藝術成就獎。
他最輝煌的貢獻都留在了80年代,「反思三部曲」《天雲山傳奇》《牧馬人》和《芙蓉鎮》成了中國第三代導演的最高峰,文革培養出來的第五代掀起了電影語言的革命,也令謝晉及其之前那一類書生氣濃重的政治倫理情節劇再無後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