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根廷電影的發展
F.阿亞拉
是這一時期成名的重要導演,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涉及當代政治問題的《領袖》(1958)和《競選人》(1959),其他還有《被俘虜的葆拉》(1963)、《幻想的日子》(1979)、《紙醉金迷》(1984)、《惡夢的過客》(1984)等。
L.托雷·尼爾松
是最有國際聲譽的阿根廷導演,他的作品富於理性,有深度。《天使之家》(1957)、《最後一幕》(1959)、《1900年的一個美男子》(1960)和《圈套里的手》(1961)等影片,批評了政治寡頭和貴族階層的某些觀念。他的作品還有《馬丁·菲耶羅》(1968)、《自由的石頭》(1976)等,他的影片一再遇到審查的麻煩。 在國家頻繁政變之中,於60年代末期出現了「第三種電影」。1968年,在阿根廷出現若乾地下電影小組。其一由5名導演(R.貝切爾、N.帕特諾斯特洛、H.H.斯塔格那羅、A.菲舍爾曼和R.德拉托雷)組成,名為「五人小組」,他們主要是創作與現實毫不相乾的實驗電影。另一小組名「解放電影小組」。該小組認為電影的使命在於參加人民的解放戰斗,它的主要代表人物F.E.索拉納斯和O.赫蒂諾,於1966~1968年間在地下完成的巨型紀錄片《燃火的時刻》是這個小組的綱領性作品,它揭露了阿根廷和整個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勢。此外,還有些電影工作者匿名拍攝一些地下影片,如《阿根廷解放之路》等。「第三種電影」有一個地下發行放映網。
70年代初,一些導演開始拍攝「政治電影」,如R.格萊塞爾拍出《墨西哥:凍結的革命》(1970),H.德龍拍出《屠殺行動》(1972)。70年代中期,在庇隆夫人執政期間,一些導演利用有利時機,拍攝了少量揭露性的有一定社會意義的故事片,如H.奧利韋拉的《動亂的巴塔戈尼亞》(1973)、R.烏里切爾的《克布拉喬》(1973)等。 1983年10月R.阿方辛當選總統後,宣布取消審查,成立國家電影局,任命M.安廷為局長,電影事業逐漸復甦,一批質量優秀、內容深刻的影片既贏得了國內觀眾,也獲得了國際聲譽,如《不再有痛苦,也不會忘卻》(1984,H.奧利韋拉導演)、《參議院謀殺案》(1984,J.J.胡西德導演)、《醒悟》(1984,A.多利亞導演)等。M.L.本貝格的《卡米拉》(1984)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還有相當一部分影片表現出一種對歷史的反思,其中以L.普恩索的《官方說法》(1985)最有名,該片觸及了阿根廷社會最敏感的「失蹤者」問題,獲198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根據1983年4月頒發的電影法草案,國家電影局從全國電影票房收入中提取10%,對影片實行補貼。
❷ 阿根廷電影的介紹
阿根廷電影,Argentina, cinema in .1896年電影傳入阿根廷。較著名的有《黑匣子》《眾里尋他》等。
❸ 阿根廷電影的國內導演
Pino Solanas:南方、旅行、雲、社會性屠殺
Carlos Sorin:國王的電影、小故事、保鏢犬大B、聖迭戈之路、窗
Pablo Trapero:半天吊、伯爾納倫斯、旋轉家族、土生土長、獅子籠
Adrián Caetano[烏拉圭裔]:比薩,啤酒與香煙、紅熊、玻利維亞、逃亡紀事
Luis Puenzo:官方說法、妓女與鯨魚
Alejandro Agresti:瓦倫汀、今生相隨
Lisandro Alonso:自由、死者
Luis Ortega:黑匣子(又譯:還記得我嗎?)
Eliseo Subiela:面向東南方的男人、海灘上的最後一道風景、心靈的陰影、與愛同亡
Juan José Campanella:同樣的愛,同樣的雨、新娘的兒子、阿維拉達之月、他們眼中的秘密
Adolfo Aristarain:羅馬、共同花園、兒子馬丁、報仇時間、Un Lugar en el mundo
Marcelo Piñeyro:烈焰焚幣、堪察加、選擇、迷色嫌疑犯、亡命三人組
Alberto Lecchi:胡桃戀愛、愛情大不同、灑鹽入傷
Fabián Bielinsky:暈眩的瞬間、九個皇後
Eardo Mignogna:燈塔、秋日、風
Ariel Rotter:生活在他方、El otro
Leonardo Favio:一個孤獨男孩的記事、倚靠、人狼之戀
Martín Rejtman:我的名字,太多怪事、春光不再的時代
Daniel Burman:失去的擁抱、家庭法則、Esperando al mesías
女導演:
Lucrecia Martel:死國王(短片)、沼澤、聖女、無頭的女人
María Luisa Bemberg:我不想說這個、Yo,la peor de todas、Camila、無丈妻身
Celina Murga:Ana y los otros(眾里尋他)
Teresa Constantini:Sin intervalo
Liliana Romero:El color de los sentidos
❹ 有哪些故事背景關於南美洲的優秀電影
南美洲的電影背景都是南美洲或者說拉丁美洲
有幾部老電影都不一定能找到。
《乾渴》 La Sed (1961,91分鍾,黑白)
導演:Lucas Demare
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阿根廷新浪潮電影,盧卡斯·德瑪雷這部如史詩般悲壯的影片講述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爭時期一位孤膽英雄的一生,一掃以前舊阿根廷電影中好來污化的枯燥模式,最後英雄悲壯犧牲的場景成為阿根廷電影史上永恆的經典。61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影節最佳影片。
《燃火的時刻》 The Hour of the Furnaces (1968, 260分鍾, 黑白)
導演: Fernando Solanas 與 Octavio Getino
勿用質疑, 這部長達260分鍾的《燃火的時刻》是南美洲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紀錄電影!導演索南納斯與赫蒂諾是阿根廷新浪潮電影運動中最優秀的紀錄電影導演, 他們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合作的幾部紀錄片幾乎都是堪稱傑作, 而1968年這部耗時5年才完成的宏篇巨作真實紀錄了阿根廷整整50年中的混亂和苦難, 戰爭和黑暗專政統治下人民的悲慘生活, 表達了對政府的強烈不滿, 影片在阿根廷禁映近20年, 導演索南納斯也被流放到法國直到80年代才得以回到祖國繼續拍片. 但這一切卻不能阻止其成為南美洲電影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之傑作.
《################車, 一場遭遇》 Taxi, an Encounter (2001, 90分鍾, 彩色)
導演: Gabriela David
《################車, 一場遭遇》是近年來我看過的最好的阿根廷電影之一, 導演加布里拉.大衛是阿根廷老導演Mario David的兒子, 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影, 79年16歲的時候就拍攝了第一部短片, 但直到十年後的89年才又導演了另一部短片作品, 又等到10年後的2001年才終於拍攝了第一部劇情長片, 這部影片與賈木許的《夜的世界》有點相似, 也是講述一個################車司機在一天晚上所遇見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攝影極其出色, 把夜幕下燈火中的布伊諾斯愛麗斯的街道小巷展現得如此迷離朦朧,夢幻而美麗, 是一部極有詩意的藝術電影精品. 2001年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最佳攝影等獎.
《雙軌人生》 One Life and Two Trails (1997,112分鍾,彩色+黑白)
導演:Alberto Arvelo Mendoza
作為90年代委內瑞拉青年電影人中的傑出代表,門多薩拍出了兩部異常優秀的影片,《雙軌人生》是其中的第一部,看這部影片首先難忘的是片中優美的安第斯山景色,影像如油畫一樣精美,一位遲暮老人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回到自己在山中的老屋,回憶自己的一生。1997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拉丁美洲電影。
《街道的規則》 Huelepega: Ley de la calle (1999,105分鍾,彩色)
導演:Elia Schneider
1999年拉丁美洲最佳影片之一。青年電影導演艾利亞.斯雷徳的第一部影片,最近才找到的DVD來看,影片拍得很不錯,講述加拉加斯貧民區孩子們的生活現狀,有較深刻的社會意義。
《能看到大海的房子》 A House with a View of the Sea (2001,95分鍾,彩色)
導演:Alberto Arvelo Mendoza
門多薩的第二部傑作,這兩部影片使我真正認識並喜歡上他的電影,他的影片風格細膩而感傷,攝影優雅,構圖唯美,經常用長鏡頭表現人物動作和內心世界,有著像塔科夫斯基的電影一般的深情和詩意。這部傑出作品為他贏得了廣泛贊譽,是一部不可不看的拉丁美洲電影。
❺ Armageddon導演和主要演員
《世界末日》(Armageddon)
中文名稱:世界末日
英文名稱:Armageddon
資源類型:HDTVRip
發行時間:1998年07月01日
電影導演: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電影演員:查爾頓·赫斯頓 Charlton Heston
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麗芙·泰勒 Liv Tyler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比利·鮑伯·湯頓 Billy Bob Thornton
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Bodhi Elfman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製作團隊:TLF
導 演: 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主 演: 查爾頓·赫斯頓 Charlton Heston 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麗芙·泰勒 Liv Tyler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比利·鮑伯·湯頓 Billy Bob Thornton 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Bodhi Elfman
上 映: 1998年07月01日 ( 加拿大 )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5.7/10( 39445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 長: 144 分鍾
類 型: 科幻 驚秫 動作
分 級: 阿根廷:13 德國:12 葡萄牙:M/12 澳大利亞:M 法國:U 瑞典:11 芬蘭:K-12 比利時:KT
劇情簡介:
美國太空總署發現一顆巨大的隕石正朝地球方向而來,並將在18天之內撞上地球,為了阻止隕石造成人類的毀滅,太空總署想出的方法是派人登陸隕石的表面,並鑽洞貫穿至隕石的地心,放入核彈引爆,使之在撞上地球前就先在太空中毀滅,而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就是身負此重任的鑽油井工人的工頭,而本艾弗列克不但是他的屬下,同時也是布魯斯威利斯女兒(麗芙.泰勒飾演)的男朋友 ,為了完成此項訓練,兩人同時接受太空總署的訓練,一夕之間從一個打井工人成為太空人及救世英雄。
演員表:
查爾頓·赫斯頓 Charlton Heston .... Narrator (voice)
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 Rockhound
麗芙·泰勒 Liv Tyler .... Grace Stamper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 Harry S. Stamper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 A.J. Frost
比利·鮑伯·湯頓 Billy Bob Thornton .... Dan Truman, NASA Administrator
邁克爾·貝 Michael Bay .... NASA Scientist (uncredited)
Bodhi Elfman .... Math Guy
威廉·菲德內爾 William Fichtner .... Colonel William Sharp, Shuttle Freedom Pilot
尤杜·奇爾 Udo Kier .... Psychologist
威爾·帕頓 Will Patton .... Charles 'Chick' Chapple
皮特·施特曼 Peter Stormare .... Lev Andropov, Russian Cosmonaut
邁克爾·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 Jayotis 'Bear' Kurleenbear
Andy Ryan .... Greenpeace Guy
詹森·艾薩克 Jason Isaacs .... Dr. Ronald Quincy, Research
❻ 魔幻現實主義的相關電影
《潘神的迷宮》
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墨西哥)
2007年一部西班牙語電影《潘神的迷宮》在世界影壇引起震動,墨西哥大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通過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表現西班牙內戰中一位小姑娘的內心世界,整部電影情節感人至深,看到最後不禁讓人潸然淚下。發源於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再次在世界影壇散發出迷人的魅力。這種類型與好萊塢魔幻電影完全不同的是,在追求視覺效果的同時更加關注的是現實。《潘神的迷宮》通過少量的資金做出來絲毫不遜色於好萊塢燒錢的影像效果,在電影的思想表達和精神內涵上,更是遠超一般的魔幻題材電影,這再次證明了魔幻現實主義在世界影壇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地下》
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前南斯拉夫)
從前有一個國家叫南斯拉夫,這個國家有一個天才導演叫庫斯圖里卡,這位天才導演最擅長的就是魔幻現實主義題材。只要是他拍出的電影必然在國際電影節上引起轟動,有人曾說他一個人拿過的國際電影節獎項比全中國的導演都多。而《地下》就是這位大導演的巔峰之作,或許我們看過電影之後會笑、會哭、會感動、會震撼、會驚嘆、會惋惜,但這就是導演心目中的南斯拉夫,他用自己獨特的導演風格展現了「南斯拉夫」這個已經不存在的國家曾經的悲歡離合。用魔幻表達現實,用電影展現力量。
這部黑色喜劇跨度很大,從1941年一直到1992年,經歷了二戰到南斯拉夫的解體。影片諷刺了政治至上及英雄崇拜,把人性的黑暗狠狠挖苦了一番。影片用庫斯圖里卡特有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影射了南斯拉夫整個當代史,尤其是國家崩潰背後的道德危機。片中人物千奇百怪,頗有費里尼作品人物的超現實性。
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他以一種含淚的幽默、憂傷的狂野,向人們呈現了一部南斯拉夫國家的政治史詩。這部堪稱無 雙的政治史詩,濃縮了庫斯圖里卡卓而不群的創作理念和藝術表現力,並將其推向極至。為表現超現實色彩所運用的大量特技,無論從構思或技術上都無可比擬。故事情節荒誕曲折而發人深省,使人們不得不審視與懷疑人們所置身的意識形態世界的虛無。 而那些被瘋狂的歷史風暴席捲的瘋狂的人們,則展示了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格:在隱忍和期待中堅強,在戲謔和歌唱中樂觀, 在亂世中身不由己和忘卻道德。
《靈異第六感》
導演:M· 奈特·沙馬蘭(印度)
美國異驚悚影片,榮獲奧斯卡、金球獎共8項提名。全美觀眾票選1999年最喜愛的影片。表面上是一部鬼片,裡面有數個鬼現身的血淋淋鏡頭,還有一兩處令人驚叫的恐怖場景,但骨子裡是一部探討家庭倫理道德的作品。本片構思巧妙,三位主演均有一流的表演威利斯的低調和科萊特的焦躁都拿捏得很准,而海利。奧斯蒙則是天才童星,把一個跨越陰陽兩界洞察力的特殊兒童表現得惟妙惟肖。 《小英雄托托》
導演:雅克·范·多梅爾(比利時)
《小英雄托托》成功地將史詩片、童話劇、偵探片、黑色幽默等各種元素巧妙地編織起來,人道主義最後戰勝了偏狹,夢想著他人生活的小托托一輩子也沒有成為英雄,也沒有成為他人,可是他卻始終活在一個人性化的世界裡,並且從那裡汲取生命的營養和滋潤。《小英雄托托》不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最佳導演處女作獎,還贏得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
一個老人被謀殺在他的豪華公寓里,他背部中彈,俯卧在水池邊,白紗簾裹住了面部。警察取走了所有的證物,開始著手調查。老人院里,托托望著鏡中自己白發蒼蒼的面容,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他喃喃自語:"可憐的警察,他們怎知是我殺了他……我的一生被人偷去,我只是取回本該屬於我的東西。」
《月亮情人》
導演:巴克迪亞·庫唐納扎洛夫(塔吉克)
這部中亞出品的喜劇小品具有濃烈的俄羅斯特色。《月亮情人》講述一個美麗的少女生活在中亞的一個強盜橫行的小城,她非常喜歡去看話劇,一次懵懂的她被一個自稱是湯姆·克魯斯朋友的傢伙誘騙並失身於他,結果還懷了身孕,她被民風保守的小城居民痛罵為淫盪的妓女。於是少女與父親和兄長三人共同展開了尋找孩子生父的曲折旅程。
《大魚》
導演:蒂姆·波頓(美國)
導演蒂姆·波頓用《大魚》這個充滿了溫馨魔幻寓言,帶我們進入了一對父子的內心世界,而它的意義解釋則讓人想起羅洛梅的《哭喊神話》,以一種神話般的方式來闡述一個普通生命可能經歷的多彩和親子溝通中的主題。作品保持了波頓一貫的絢麗神秘風格,彷彿成年版的《愛麗斯漫遊仙境》,在似乎已經現實化和平庸化的實際生活中,這一影片展示了另一種可能的生活。
《國王和電影》
導演:卡洛斯.索林(阿根廷)
《國王與電影》是阿根廷魔幻現實主義的一部傑作,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魔幻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之一,電影通過一個導演拍電影的故事道出來了阿根廷的歷史、政治、人文,電影中的電影似真似幻,看似是戲中電影的台詞和人物可能就是導演對觀眾想說現實政治和社會觀點和現實影射,這種亦真亦假亦幻在時間和空間中跳轉的手法極為獨特,導演在拍電影,導演也在演電影,或許這就是卡洛斯·索林的魔幻現實主義吧。
《太陽照常升起》
導演:姜文(中國)
《太陽照常升起》既不是傳說中的愛情故事,也不是人們猜測的「文革題材」。本片劇本的創作源泉來自女作家葉彌的短篇小說《天鵝絨》,但電影已經完全擺脫了小說的時空局限,事實上,姜文講了一個「碰巧發生在中國的可能屬於全世界的故事」。他用四個既獨立成篇又互為懸念的故事,定格人的慾望和命運,製造了一個超越地域和時間的謎題。台灣著名電影評論家焦雄屏說:「這部電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幾乎像《達芬奇密碼》般繁復,一旦找到關鍵,就覺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驚。」
《鐵皮鼓》
導演:施隆多夫(德國)
《鐵皮鼓》是德國新電影名導施隆多夫的扛鼎力作,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納粹電影之一。影片氣勢恢弘,影片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君特·格拉斯1959年出版的同名長篇小說《鐵皮鼓》,以一個畸形侏儒一生的顛簸遭遇和奇特視角,來揭示整個德國民族的歷史和納粹的丑惡。這是一部寓意電影,用兒童的視角抨擊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醜陋,尤其是納粹的罪惡和荒唐行徑。有一場戲中,他躲在檯子下,而鼓點聲聲入耳,攪亂了一場納粹會議。影片充滿黑色幽默,對納粹的興起作了獨到而尖銳的抨擊。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戛納金獎。
《南方》
導演:費爾南多·索拉納斯(阿根廷)
這又是索拉納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地道的阿根廷影片,片中不時響起戈耶內切演唱的探戈《南方》,一首講敘希望和寬容的老歌。對於獨裁統治剛剛結束,卻仍處在傷痛和疑慮中的阿根廷人來說,這也許正是他們需要的。
❼ 如何評價電影《世紀末》
如果說2019年最值得回味的同志電影那一定是《世紀末》,你很難相信這個是一個新人導演的處女作。《世紀末》獲得了洛杉磯同志影展的最佳國際劇情片獎。
事實上沒有人可以一眼望盡二十年,生活終究是沒有捷徑的。但是一眼看見你,無論如何,我總歸會愛上你。
《世紀末》很值得一遍又一遍看,下個世紀再愛你。
❽ 一個有關阿根廷探戈的電影
獨領風潮
其它譯名: 舞·出色(港譯)
與舞同行
類 型: 音樂 / 劇情
導 演: Liz Friedlander
編 劇: Dianne Houston
主要演員: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
羅伯·布朗 Rob Brown
阿爾法·沃德 Alfre Woodard
Dante Basco
Laura Benanti
Lauren Collins
Yaya DaCosta
珍娜·迪溫 Jenna Dewan
Elijah Kelley
Jonathan Malen
上映日期: 2006-3-17
國家地區: 美國
「皮埃爾·杜蘭尼舞蹈俱樂部作為社會上知名的舞蹈學校,並不僅僅教授舞蹈,而且幫助,每一位學員挖掘舞蹈更深層次的精髓:興奮、樂趣、浪漫、優美以及自信。」皮埃爾·杜蘭尼舞蹈俱樂部主頁上的宣傳語深刻體現出舞蹈作為人生活中應起到的不可或缺的調劑之用。
經過多年的磨礪,皮埃爾·杜蘭尼(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已經成為紐約城內小有名氣的舞蹈家。然而,對舞蹈以及對生活都無比熱愛的皮埃爾卻有著更大的理想--成立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俱樂部,教授更多的年輕人,當然也包括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學習舞蹈,在輕松優美的舞步中體會生活、體味人生。同時,通過這個舞蹈俱樂部還可以結交更多喜愛舞蹈的人士,以將自己深愛的這項事業發揚光大。
然而,要辦一所舞蹈俱樂部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除了擁有足夠的資金之外,還要很多社會上的難關需要一一去攻克。於是,皮埃爾以時刻准備著的心情首先來到了一所紐約的公共學校,以實現自己對舞蹈的諾言。同時,還可以在如今已遭受眾多現代「污穢」污染的年輕人當中傳播一下清新的舞蹈之風。但是,皮埃爾美好的初衷卻遭到了現實無情的踐踏。因為,在紐約上公共學校的學生大多出身卑微,家庭及社會地位低下。尤其是其間眾多的黑人學生所佔據的大比例,使得公共學校中黑人文化濃重,更加通俗、大眾的說唱、饒舌、街舞以及籃球等比比皆是。狂放不羈的學生們對皮埃爾教授他們的舞蹈毫不理會,甚至是辱罵抵觸。另外,他們眼中的這位皮埃爾舞蹈老師的背景也著實令這些黑人學生有著或多或少的厭惡感覺。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以及幾次師生間的「感情交流」,使得這些調皮的學生漸漸地理解了這位舞蹈老師的苦心。同時,學生們不羈的性格也在這位善解人意的老師那裡找到了發泄之地。因此,皮埃爾·杜蘭尼老師的舞蹈課自然成了校園里學生們最喜愛的課程。舞蹈,也成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相反地,學生們可謂激情四溢的舞蹈天分也給了皮埃爾莫大的創作動力。在與學生們相處的舞蹈日子裡,漸漸地,師生間共同開創出了一種全新的舞蹈形式……
主演陣容:
雖然,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去年與老搭檔凱瑟琳·澤塔-瓊斯合作的影片《佐羅傳奇》並未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理想的成績,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這位拉丁情人的大銀幕形象。事實上,這位西班牙演員是好萊塢少數既能演動作戲,又能演感情戲,並具有歌舞俱佳的獨特優勢。在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他與卡洛斯·桑塔納合唱的一曲「Al Otro Lado Del Rio」獲得了最佳歌曲金像獎。其深厚的歌舞才能可見一斑。此次出演由真實事跡改編的《情舞師生》,且扮演片中的著名舞蹈家皮埃爾·杜蘭尼,又給了他一次展示絕倫舞姿的機會。在影片中,身材依舊堪稱完美,舞步依舊優雅的班德拉斯絲毫沒有讓人們看到這位已是不惑之年的男人的笨拙。完美演繹了拉丁舞與現代音樂的奔放與優雅,成為影片的最大亮點。至於舞蹈設計和畫面捕捉以及剪輯等則完全要歸功於導演利茲·弗里德蘭德。作為好萊塢著名的MV導演,利茲·弗里德蘭德曾為「U2、182、簡單計劃、艾薇兒」等著名樂隊和歌手打造過MV作品……
影片簡評:
有著多年百老匯及好萊塢征戰經驗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扮演這樣的角色再適合不過。何況,班德拉斯的拉丁舞姿不知引來多少女粉絲的尖叫聲。
另外,由於故事的真實性也使得影片異常的平易近人,如同發生在觀者身邊一般。尤其是貫穿始終的教師感化學生到師生情同一心的過程和結局更是能溫暖無數人的心。而且,在好萊塢有著無數這樣類似情動師生的勵志影片,而且幾乎是部部精彩。羅賓·威廉斯在《死亡詩社》中塑造的那位顛覆傳統教學的理念真正用人文情懷來引導感化學生的「老船長」歷歷在目。還有同樣以情動人的《弦動我心》和《放牛班的春天》,輕松活波的《搖滾校園》和《修女也瘋狂》等等,都能給人以永久的回憶。同時,影片通過「舞蹈」這項既高雅又通俗的運動折射出人們生活中的問題種種。最終表達了「舞蹈類於人生,人生需要舞蹈。」的道理。耐人尋味……
❾ 《幫派(2015)》百度網盤免費資源在線觀看,聖地亞哥·米特雷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OLv9cxz4m6nnrxILFnMXxA
❿ 選一部電影寫明導演,編劇,主演和影片的其他相關資料
《范海辛》Van Helsing(2004)
導演:斯蒂芬·索莫斯 Stephen Sommers
編劇:斯蒂芬·索莫斯
主演:
休·傑克曼 Hugh Jackman .....Van Helsing
凱特·貝金賽爾 Kate Beckinsale .....Anna Valerious
理查德·勞斯伯格 Richard Roxburgh .....Count Vladislaus Dracula
大衛·文翰 David Wenham .....Carl
舒勒·漢斯利 Shuler Hensley .....Frankenstein's Monster
影片類型:
動作 / 奇幻 / 驚悚 / 恐怖 / 冒險
片長:132 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捷克
對白語言:英語 拉丁語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評級:
Rated PG-13 for nonstop creature action violence and frightening images, and for sensuality.
級別: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Chile:TE Netherlands:12 Peru:PT USA:PG-13 France:U Finland:K-11 Norway:11 Germany:12 UK:12A Brazil:12 South Korea:15 Canada:14A Ireland:12 Finland:K-15 Philippines:PG-13 Switzerland:14 Malaysia:18PL
製作成本:$160,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2004 Universal Studios
拍攝日期:2003年1月 - 2003年6月
製作日期:2002年12月 -
劇情:
寒氣森森的天空下,黑雲翻滾,陰風陣陣,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索命的妖魔鬼怪向「特蘭西瓦尼亞」這座古鎮襲擊下來。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羅馬尼亞神秘古鎮特蘭西瓦尼亞出現了許多可怕的怪物,他們在城市裡肆虐,不斷地有人喪生在魔爪下。
這群怪物里有吸血鬼德古拉(理查·勞斯伯格 飾),他是吸血鬼家族的貴族長老,常年盤踞在特蘭西瓦尼亞古鎮,吸盡了無數人類的血。在德古拉吸血家族邪惡的籠罩下,科學怪人(舒勒·漢斯利 飾)也被召喚過來,他是科學家弗蘭克斯坦創造出來的怪物,渾身即有人的肌肉也有金屬,殺人時非常恐怖。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美國 USA 2004年5月3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4年5月5日
法國寶 France 2004年5月5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4年5月6日
英國 UK 2004年5月7日
委內瑞拉 Venezuela 2004年5月20日
巴林 Bahrain 2004年6月2日
埃及 Egypt 2004年6月9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4年6月11日
科威特 Kuwait 2004年6月23日
印度 India 2004年7月2日
保加利亞 Bulgaria 2004年8月6日
日本 Japan 2004年9月4日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 and Lenses
洗印廠:
Technicolor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Digital Intermediate (master format)
Spherical (source format)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561 m (Switzerland)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Carpathian Pictures [美國]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Stillking Films [捷克]
The Sommers Company [美國]
官方網站:
Van Helsing Official site
UIP [de]
Central Partnership [ru]
Official site [uk]
UIP [br]
UIP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