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部名片是怎樣誕生的
1909年,卓別林隨團到法國演出。這時候,他已經是劇團的主要演員了。他的表演引起轟動。
1910年秋天,卓別林隨團到美國演出。當他坐船進入紐約港,見到那尊自由女神像的時候,他情不自禁地揮舞起帽子,大聲說:
「美國,你小心,我是來征服你的!」
果然,他作為劇團第一主演,表演的《啞鳥》等劇,征服了美國觀眾。他的喜劇受到了性情開朗的美國人的歡迎。卓別林的名字從此在美國傳開了。
1913年,卡爾諾劇團再次赴美演出。卓別林利用演出的閑暇(xiá),在自己租的屋子裡,大讀各種名著,以豐富自己的知識。他要為以後的發展作準備。
這天,他正學習得起勁兒,突然有客來訪。來人自稱是一家事務所的律師,聽說他是卡爾諾劇團的,想向他打聽戲班中的一人。
「您請說吧,我也許幫得上忙。」
「你們戲班裡有沒有一個叫卓福英或類似發音的人啊?」
「『卓福英』,沒有。據我所知,與它相似的,也就只有我這個『卓別林』了。」
律師一聽,趕忙問到:「那麼您在兩年前,是否曾在第42街美國音樂廳扮演過一個醉鬼呢?」
「對呀,不錯。我是那個演員,怎麼啦?」卓別林被問得一頭霧水了。
「啊!請您原諒。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那律師如釋重負如釋重負:像放下重擔子一樣,形容心情緊張後的輕松愉快。地說:「我是受啟斯東影片公司之託,來找您的。那兒在製片人塞納特先生想邀您過去做電影演員。而他又沒有您的具體聯系方式,只是兩年前,在音樂廳看過您演的戲。所以,我才如此冒昧地來拜訪您,請不要見怪……」
那律師後面說的什麼,卓別林已經聽不到了。啊!演電影,這條路自己以前怎麼沒想到呢?電影這門新興藝術可以使自己的才華得到更大的發揮。
9月上旬,卓別林與卡爾諾劇團合同期滿,戲班返回英國,他卻趕到電影公司的所在地——洛杉(shān)磯。
製片人塞納特對卓別林很友好,可那個導演亨利卻不喜歡他。在一個新片中,他讓卓別林演一個騙子。實拍時,卓別林幽默滑稽、渾身笑料,演得非常好,但奇怪的是片子製成後,簡直面目全非,所有有「笑」果的鏡頭都不見了。卓別林找到亨利理論:
「我辛苦努力,費盡心思,想拍一些逗樂觀眾的好影片出來。我不想這樣被動地讓你們趕來追去,然後舒舒服服地每周拿150美元,這不是我的理想!」
「什麼理想不理想!你他媽的懂什麼!這行我幹了十多年了。還不如你這個毛孩子!」亨利氣壞了。
更令卓別林失望的是,這次連塞納特先生也不理解他:
「大夥都說沒辦法同你合作,這樣,你得找找自己的原因了。我可不能讓公司去喝西北風,是吧?」
卓別林為了他的事業,只有另尋解決的辦法了。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去洗印間、剪接室留心觀察剪輯師如何剪接片子,導演如何處理拍好的鏡頭,從中摸索製片技術。他很快掌握了剪片方法,知道出場、進場的鏡頭不好剪掉,便把招笑的動作,幽默的表演安排在這幾處。所以,盡管導演、剪輯師無情地刪(shān)剪他的表演,但卓別林仍然在他最初的5部片子里,展現了自己表演的獨到之處。單憑僅有的幾個鏡頭,就讓慧眼識真的觀眾們驚喜地發現了一個喜劇天才,電影公司滑稽(jī)片的發行量直線上升。
這天,卓別林因為拍片兒的事又得罪了瑪蓓爾小姐,她可是影片公司的當家花旦,塞納特先生面前的紅人兒。可卓別林卻罷了她的工:
「對不起,瑪蓓爾小姐,我根本看不出您的安排是好笑呢,還是有趣。我覺得您當演員沒的說;可就導演來說,我不相信您能指導我。」
他說完,就走到一邊坐下。從沒受過如此冷遇的瑪蓓爾站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製片廠的塞納特一聽此事。馬上怒氣沖沖地闖入卓別林的化妝室:
「你他媽的,是怎麼回事兒?」
卓別林試圖解釋,惱怒的塞納特堅持他的老一套:「叫你怎樣演,你就怎樣演,不演就請給我出去!」
卓別林也決心已定:「塞納特先生,我到哪兒干都是為了吃飯,如果你要辭退我,就請便吧!但要講清楚,我是認真工作的,我同你一樣著急,想拍出一部好片子。」
塞納特摔門而出,製片廠內「烽(fēnɡ)煙」驟(zhòu)起。
當晚回到住地,卓別林把此事告訴製片廠的一個朋友,那人嘆息道:
「本來幹得好好的,這下可完了!」
卓別林心裡也有一些著急,因為他已經愛上拍電影這一行了。他笑著掩飾自己的心情,問友人:
「你看,他會辭退我嗎?」
「那毫無疑問,我看塞納特從你化妝室出來時,簡直要瘋了。」
卓別林想,真要辭也沒辦法,反正拍了十幾周,已掙了1500美元,除掉回國路費,還會剩不少,也值了。
第二天早上,他來到製片廠聽消息。塞納特卻要同他和解:
「查理,昨天我脾氣不好,別見怪。其實,你是位很優秀的演員。我和瑪蓓爾小姐都希望你能同我們繼續合作下去,瑪蓓爾還年輕,做導演不太有資格,你可以隨時提醒她。」
卓別林不明白塞納特今天為什麼來個180度大轉彎兒,但他也不肯就這么讓步:
「如果您讓我自己當導演,就不會再有麻煩了。」
外來演員提出這要求,在電影公司還是第一次,塞納特沉思一下,認真地追問:「如果你導演的片子不能掙錢,這筆攝制費誰付?」
「由我自己付,」卓別林說,「我這兒有1500美元,如果片子不能上映,這錢歸你們。」
「你有準備好的故事嗎?」
「要多少有多少。」
「那好,就這么說定了!」
………
其實,那天塞納特原想辭掉這個多事的演員的,但就在早上收到紐約來的電報,說各大影院都急於上映卓別林演的影片,要求公司多拍幾部。塞納特立即清楚地認識到卓別林的價值,是市場決定了卓別林的命運。
這天是個好天氣,一大早製片廠里就忙碌起來。3個場地同時在拍戲。塞納特站在一個場地上,打量著一個旅館休息室的布景,想著情節動作的安排,總覺得缺點兒什麼。突然他看到邊兒上站著的卓別林。
「過來,過來,現在我們還缺一點笑料,你來扮個丑角好嗎?什麼樣的都可以。」他對穿著一身新聞記者衣服的卓別林說。
卓別林不知應該扮什麼丑角好,總之他不喜歡身上的這套服裝。
在去化妝室的路上,他想了又想。突然有了一個形象。於是,在化妝室里,他穿起一條鬆鬆垮垮的褲子,一雙大皮鞋,戴一頂圓頂禮帽,拿一根小手仗,這一身是那麼地不協調:褲子肥肥大大的,上衣卻緊綳綳的,禮帽小小的,皮鞋卻是大大尖尖的!至於年齡他先有點猶豫,不知是扮得小一些還是老成一些。後來,卓別林覺得塞納特應該喜歡老成點兒的,便又在鼻子下面貼了一小撮(cuō)鬍子。好啦!一個滑稽的小丑出現了!
卓別林覺得眼前鏡子里的這個人物是真實、鮮活的,好像這副妝扮的人物早就存在了,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他就是他,一個活生生的小丑!
當卓別林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塞納特面前,還不時地揮動著那根小手杖的時候,這個流浪小丑引得他哈哈大笑。
卓別林受到了鼓舞,上前一步,指著自己說:
「你瞧!這個傢伙的個性是多方面的:他是一個流浪漢,一個紳士,一個詩人,一個夢想者;他同樣會感到孤獨,永遠想過浪漫的生活,他又喜歡做冒險的事情。他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科學家,一個音樂家,一個公爵(jué)。然而,他只會拾拾煙頭或者餓極了搶孩子們的糖果。當然,如果看準了機會,他也敢對著太太小姐的屁股狠狠踹(chuài)那麼一腳——但是是在受她們的侮辱、他非常憤怒時才會那麼干!」
卓別林邊說邊津津有味地表演著,竟持續了十多分鍾。塞納特笑得全身直抖:
「好,好,好,你現在就上場去,照你的名堂玩下去吧!」
卓別林並不清楚當時那場戲的情節,只知事情發生在旅館休息室里,他扮演的是在其中穿插逗樂的小丑。
這個流浪漢冒充客人進入休息室。他很疲倦了,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一不小心絆倒在一位太太的腳上;他趕忙站起身,轉過頭,向太太抬了抬禮帽,表示歉意。然後,扭轉身繼續朝前走,可是又絆倒了。於是他又站起身,轉過頭,習慣性地抬抬帽子,顯示他的紳(shēn)士風度。但定睛一看,絆倒他的只是一隻痰盂(yú)……
演到這兒,攝影機後面都傳出笑聲。其他場子上演員,工作人員都跑過來了,這個滑稽的小丑又演什麼呢?不一會兒,大夥兒又是一陣歡笑……
卓別林把這個穿插的鏡頭演得過長了。因此,塞納特和亨利討論是不是該刪去一些,多事的卓別林插上一句:
「既然能逗笑,長一點短一點又有什麼關系呢?」
於是這個鏡頭便照原樣搬上了銀幕,觀眾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戴禮帽,拿小手仗的小丑。在法語中流浪漢叫「夏爾洛」,那麼就叫這小丑「夏爾洛」吧!於是自1914年春季開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查理·卓別林每次在銀幕上出現時,總是留著小鬍子,帶著小手杖,穿著過大的尖皮鞋,走著像鴨子一樣的步伐。後來,他拍了《夏爾洛跳舞》、《夏爾洛當牙醫》、《夏爾洛當畫家》、《夏爾洛當看門人》等一系列影片,觀眾們總是關注著夏爾洛的一舉一動,查理·卓別林也就越來越出名了。
後來,卓別林加盟埃山奈公司,合作是令人滿意的。幾年之中,卓別林共為該公司拍了15部片子。當時美國的報紙報道,卓別林每拍攝一部新片,聲望名氣便隨之提高一級,影片的市價也上漲一位數。在紐約這個世界最大的城市裡,幾乎所有的百貨公司、商場甚至葯店,都開始出售模仿卓別林扮演的角色製作的玩具、肖像。一些歌舞團的姑娘們也不怕難堪,貼小胡須,穿上肥大的褲子和皮鞋,唱那首《那雙查理·卓別林的腳》。
1919年秋天,卓別林有時去戲院看看戲劇、舞蹈等演出。就這樣,他發現了4歲的小賈克。那天他父親照例跳完舞,謝了幕,卻又帶小賈克出來。他跟著父親向觀眾鞠躬後,突然跳了幾個有趣的舞步,又懂事地向觀眾們擺擺手,跑回後台去。包括卓別林在內的許多觀眾都被他逗樂了,一個勁兒地為他喝彩。
一周後,當卓別林與一班演員坐在攝影場上搜索枯腸下一部影片該拍些什麼時,他想起了小賈克。於是,為了調節氣氛,他便講起了小賈克謝幕的情形,這時一個助手說:
「怪不得呢,今天早上我看晨報,上面說賈克·柯根被人邀去簽了合同拍片子。當時我還奇怪這個人是誰呢,沒想到這么小一點兒,就這么有才氣,難怪被人看上了。」
卓別林一聽就如觸了電:「哎呀!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接著他思路豁然開朗:
「你們可曾想到過讓小孩子與流浪漢在一起生活,流浪漢是賣玻璃的,為了生活,就讓小孩子到街上砸人家的窗戶,接著流浪漢會及時出現,然後被叫去裝玻璃,這樣一配合,錢就賺到手了。這情節可以串出好多離奇的事情啊!多麼好的一個構想啊!」卓別林興奮極了。
旁邊的演員嘆氣道:「人家都同別人簽合同了!構想再好也沒有用啊!」
卓別林這才從興奮中清醒過來;「啊!是啊!他都簽合同了。沒准僱主與我的想法一樣呢!唉!瞧我多笨,知道他有才,卻壓根兒沒想到要拉他來拍電影!」
到中午,廠里一個工作人員氣喘吁吁地趕到攝影場,離得老遠就激動地沖著小伙兒喊:
「跟人訂合同的不是小賈克·柯根,而是老賈克·柯根!」
卓別林高興得從椅子上跳起來:「快!打電話給他父親,馬上要他到這兒來,這事非常重要!」「慢著,電話里不要提他兒子,只說有重要事找他就好了!」
卓別林怕若有人知道了消息,會捷足先登把小賈克要去。
後來,老賈克來到製片廠,卓別林跟他講了半天,他這才明白大導演找他是為了小賈克。
「啊,您說這孩子呀!您盡管把這個小壞蛋留下來好啦!」
一聽這話,製片廠上上下下一片歡騰(ténɡ)。
1920年春天,《尋子遇仙記》製作完畢。影片的片頭字幕是「一部笑中也許含著淚的影片」:
一天,窮玻璃匠在垃圾箱旁發現了一個嬰兒,便把他撿回自己住的舊房子頂摟。他用舊麻袋改成嬰兒的吊床,在破茶壺壺嘴上套上橡皮奶頭,給嬰兒餵奶。又撿了一張舊藤椅,在座上挖一個洞,把尿盆放在它底下。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小棄兒跟著玻璃匠如何謀生:
他在街上遊逛,乘人不注意時,扔石頭砸碎人家的窗玻璃,然後飛快地跑掉。玻璃匠則背著玻璃架與工具適時出現,當然就會被倒霉的人家叫去裝玻璃……
《尋子遇仙記》1921年2月公映時,盛況空前盛況空前:盛大熱烈的狀況,每天都有贊揚它的簡報寄到卓別林的製片廠來,大意都是它已經被評為第一流的藝術作品。該片第一年的賣座,就使第一國家影片公司收入250萬美元。卓別林分得的純利超過100萬,小賈克·柯根正如卓別林第一天見到其父時所預言的那樣,一片走紅,他一舉成為好萊塢的童星,此後拍電影掙了400多萬。
有一天,卓別林應邀到一個朋友家中度周末。第二天早晨用過早餐後,他閑著沒事兒,便在房子里到處逛著。忽然,他在客廳里發現了一疊風景照片。那疊照片中有幾張是美國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克朗代克河流域的風景。這兩處地方在19世紀下葉都發現了金礦,當時淘金者聞風而至,趨之若鶩趨之若鶩(wù):像鴨子一樣,成群地跑過去,多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片里有一張拍的正是一長列尋找金礦的人們,在登攀一座冰凍的大山,越過一個雪山口。照片背面還有一段說明,說他們是如何在冰天雪地里克服各種困難的。
卓別林看到這里,又馬上聯想起一本愛爾蘭人寫的日記上的情景:1846年,一隊拓荒的隊伍迷路後被困在高山雪原上,160人中多數凍餓病死,生還者僅有十分之一。為了生存,那些人什麼都吃,最後為了活命,甚至連同伴的屍體也不放過……
這些信息立刻使卓別林的思維活躍起來。離奇的想像如泉水般噴涌而出,一些喜劇情節和可笑的動作呼之欲出。這些神奇的靈感火花造就了半年之後的偉大影片——《淘金記》:
在阿拉斯加形成瘋狂般的淘金熱潮時期,成千上萬的人從世界各個角落蜂擁而來。但是,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在艱苦、嚴寒、缺乏食物和冰天雪地、人跡罕至的這塊地方,要經受多麼大的困難。等待他們的不只是那些黃澄澄的金子和未來奢糜的生活……
單身漢礦工查理(卓別林飾)和吉姆,被暴風雪圍困在一個小木屋裡。兩人已很久沒有東西可吃了。可此時的查理好像在靠窗口的爐子上煮著什麼東西。他用叉子試了試那東西的軟硬,頭歪了一下表示滿意。然後把鍋里的一個寵然大物,使勁挑起來放到盤子里,原來這竟是一隻破皮鞋。而查理的左腳卻只穿著襪子。
查理把桌上的鹽罐、小碟擺好,然後使勁拆皮鞋底。拆開後,先把鞋帶像繞面條似的繞在叉子上,送進嘴裡吃得津津有味。然後,他又吃鞋底,並示意坐在桌子邊的吉姆也來吃。吉姆皺著眉頭看著他吃,表情很不舒服。但由於太餓,又見查理吃得很香的樣子,忍不住扯下一塊鞋幫,怯生生地送進嘴裡,嚼了嚼,實在吞不下去又吐了出來。查理不但把鞋底、鞋幫吃下去,還像吃魚刺似的把鞋釘一根根啃得乾乾凈凈,再紳士般地吐在盤子外,同時又不住地笑著慫恿慫恿(sǒnɡyǒnɡ):鼓勵別人去做某事。吉姆趁熱吃。吉姆嘆著氣不停地搖頭……
肚子墊了底的查理,裹著毯子,拿起獵槍出去打獵,可是一無所獲。回到屋裡,他把包著破毯子的腳伸進火爐里去烤。一旁,早已餓得發昏的吉姆,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裹著毯子的腳:「那是一隻雞!」
查理覺得好笑,並沒多理睬他。可吉姆的眼神變得冷酷可怕,他情不自禁拔出刀,想殺死幻覺中的這只雞……查理嚇壞了,連忙跑出門去,吉姆又拿起槍追出去,查理在他眼中真的變成一隻「大雞」。他舉了起槍,「大雞」抖動翅膀彷彿在哀求他。忽然他清楚地看到自己拿槍對著的是查理,大吃一驚,跑過去向查理道歉:「請原諒,我有點發狂啦!」
兩人回到小木屋,查理把槍藏到屋檐下的雪中。兩人隔桌坐下,吉姆的幻覺又出現了,查理又成了他眼中的一隻「雞」。
………
後來,失戀的查理和失去記憶的吉姆又在小木屋中相逢了。就在他們酣(hān)然入夢時,暴風雪又起。一夜大風雪刮開木屋門,甚至颳得小木屋順著斜坡滑下去。他們卻不知發生的這一切……
暴風雪平息後,下滑的小木屋停在一座很高的懸崖上。從屋裡扯出來的一條原用於固定木屋的大繩,剛巧卡在岩縫里,小木屋一半在懸崖上,另一半懸空著,似乎隨時會掉下萬丈深淵。
查理醒來了,但還有些迷糊,看到屋子裡亂七八糟的,便想收拾一下。他往右邊吉姆那邊走去,卻覺得屋子竟也隨著他斜到右邊!這下吉姆也醒了,他起床往左邊走去,屋子便平衡了。他們以為是自己喝醉了,但若兩人都往右邊走,險情就又出現了,他們這才知道確實是屋子出了問題。可窗子上滿是冰凌,外面什麼也看不清,查理便運足力氣撞開後門,人也跟著沖了出去……
自然又經歷了一系列的驚險自救,兩人這才踏上懸崖邊;與此同時,大繩斷了,木屋掉下萬丈懸崖。這兩個可憐人夠倒霉的吧!卻偏偏又讓他們在懸崖邊發現了金礦!兩人轉眼間成了百萬富翁!
百萬富翁查理在回家的輪船上,又意外地遇見了心愛的姑娘……
《淘金記》成了1925年至1926年最走紅的影片。查理的煮吃皮鞋、查理與吉姆在小木屋裡的幾場戲,成了電影藝術史上的經典場面。
在有聲電影出現以前,是無聲電影一統天下。有聲電影與別的新鮮事物一樣,剛出世時還帶有許多不足。
但不久,有聲片的浪潮便席捲著全球的電影界,它使無聲片時代的喜劇大師幾乎無一倖免地消失,除了卓別林。因此,朋友們、專家們、影迷們都在注意他的動向,就連以前公開表示不喜歡有聲電影的朋友喬·申克也提醒卓別林:
「恐怕以後是它們的世界了,查理。」
但卓別林針對自己的情況,這樣說:「我不相信我的聲音會豐富我的任何一部喜劇片,相反的,我的聲音將會破壞我所希望創造的形象,使人感到我的人物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是一個幽默的思想,一個喜劇性的抽象品。」
他決定再拍一部無聲電影,這引起了眾多報刊雜志的評論文章,表示對他的影片前景的擔心和懷疑。以往一聽說他要拍片,就迫不及待地登門簽訂單的製片商,現在似乎也提不起興趣了。一位製片商明白地告訴卓別林:
「您還是改拍有聲片吧,保准很精彩。有幾部我要幾部。至於無聲片,我就無能為力了,總不能眼睜睜地把錢賠掉吧?」
卓別林幾經思考後,他想,既然不同類型的娛樂可以共存,那麼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應可以並存的。再則,他堅信自己的啞劇藝術是首屈一指的,為什麼不能再拍出一部理想的無聲片呢?
於是,他創作、主演了他一生中最傑出的藝術片之一《城市之光》。這部影片後來在好萊塢慶祝它誕生一百周年的時候,獲得由著名的電影史學家、影評家評出的「十佳影片」稱號。
影片表現的是:當城市繁榮起來的時候,城市裡貧富懸殊的現象也更為明顯。卓別林通過流浪漢與賣花盲女、百萬富翁之間的關系,展開劇情。
卓別林幾經周折,找到一家從沒放過電影的戲院來進行《城市之光》的首映。
首映那天,正好愛因斯坦夫婦在洛杉磯,於是卓別林把他們請到自己的別墅共進晚餐,然後驅車去市內,他沒料到的是,那家戲院附近幾條街都是人。擁擠的觀眾把戲院附近商店櫥窗的玻璃都擠碎了。警察局派出了警車、救護車。卓別林和愛因斯坦夫婦在一隊警察的護衛下,才擠進了戲院的休息室
老闆還不懂放映電影,在有關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電影開始了。第一個鏡頭終於出現,經歷了多少次大場面的卓別林,此時也禁不住急促(cù)地心跳……
觀眾們卻心情舒暢。開始笑出聲,後來大笑不止;卓別林聽到笑聲,看著影片卻只想哭,他贏得觀眾了!一切擔心和疑慮都煙消雲散。
放映到最後一場,當看到賣花姑娘終於認出衣衫襤褸襤褸:衣服破爛。的流浪漢時,卓別林看到愛因斯坦博士在拭眼角的淚花。
《城市之光》每周的收入是當時走紅的有聲片的兩部,並超過原訂放映8周的計劃,連映了12周。終於,那些大影院耗(hào)不住了,聯名要求那所戲院停映,用高價訂下了這部影片。
19世紀30年代初歐美,正值經濟危機。卓別林看到一些令人深思的情形:
霉爛變臭的食物在食品廠的牆外堆成小山,碼頭上成箱成箱的貨物沒有人動,而那些餓得皮包骨頭的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資本家們把它們放得變質霉(méi)爛,而得不到一丁點兒來填飽自己的肚子。
一次聚餐時,一個記者問卓別林:
「卓別林先生,您是否認為我們當前的經濟危機已經無可挽救了呢?我覺得除非發現更多的黃金,否則人們得被迫拿體力與自動裝置競爭。」
卓別林說:「事情並非如此,自動化是好的,至於減少就業機會,也許是一個階段性問題。」
還有一個記者對他說:「好多農村的青年被大工業吸引到工廠里去,只要機器轉著,工人就不能停下來。只四五年時間,再回到家裡,那副可怕的樣子,連妻兒都不敢認了。其中還有好多患精神病的呢!機器害人啊!……」
於是,根據以往的記憶資料加上大膽的想像,以及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卓別林用了3年時間完成了巨片《摩登時代》。
夏天裡,卓別林第一次破例在製片廠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今天,我邀請各位到此,為的是告知大家,歷經3年時間創作、拍攝的無聲影片《摩登時代》已經完成了……」
記者們來到卓別林的製片廠都覺得是回到了從前。在大型攝影棚遍布的好萊塢,惟有卓別林仍保留著17年前的,手工業式的矮小廠房,全世界也只有他一個人在拍無聲片。
這世界上最後一部無聲電影到底如何?美國各大報刊的記者在1936年2月5日,從紐約向全世界傳遞了這樣的信息:
「大批警察努力把埋伏在電影院入口前的人群消除掉,因為上萬的影迷把百老匯大道擁塞住了……」
隨後,報道說,公映的第一周觀眾人數打破了記錄,再以後它風靡(mí)了全美,廣大觀眾很喜愛這部片子和卓別林的新形象,他在片中挑了個摩登的職業:大企業的機械工人。
影片詛咒了大資本家為榨取高額利潤,不斷增加工人勞動強度。影片表現了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正如影片片頭字幕所寫:
「《摩登時代》是有關工業和個人奮斗的故事——人類為追求幸福而戰斗。」
各界人士評說,卓別林以極其高明的藝術技巧和極其荒誕荒誕(dàn):極不真實,極不近情理。的藝術形式,揭露了大機器時代的荒謬與反常。具有很強的思想深度和認識價值。有的評論家說,可以從這部影片中,學習到「比聽哲學家的的演講更多的東西」,是藝術形式的《資本論》。
1933年,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後,對內迫害進步人士、猶太人,對外加緊擴軍備戰。
卓別林收到一位記者寄來的印有希特勒照片的明信片。上面全是希特勒演說的情景。
一張是希特勒在向人們大聲疾呼,手掌彎曲得像兩個爪子。
另一張,雙手在胸前緊握,像在抓舉啞鈴一樣。
還有一張,他在敬禮,右手向斜上方揮起。卓別林真想放一隻臟兮兮的盤子在上面。
更叫卓別林驚異的是,希特勒的模樣怪怪的:鼻子下留著一小撮牙刷似的鬍子,腦袋上豎起幾綹(liǔ)亂發。看上去簡直是在拙劣地模仿「夏爾洛」,甚是滑稽可笑。
待到好友愛因斯坦夫婦受到希特勒的迫害流亡美國時,卓別林便不再覺得他可笑,而認為他是一個瘋子!
隨著戰爭陰雲的逼近,卓別林決定寫一個反對戰爭,諷刺希特勒的劇本《大獨裁者》。這是一部有聲影片,他可以在戲中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以希特勒為原型的獨裁者興格爾,他可以當著觀眾胡說八道,另一個是依舊不開口的流浪漢猶太理發匠。
一些報刊發表了《大獨裁者》的初稿,德國為如此露骨地反對希特勒納粹主義的內容大為惱火,對這個卓別林恨之入骨。
一天,卓別林正在拍攝《大獨裁者》,一個臉色發白的工作人員,氣喘吁吁地沖進攝影棚,遞給卓別林一個厚厚的牛皮紙信封:
「查理,這是剛才在大門口撿到的。」
納粹分子在這封信中,用赤裸裸的語氣叫囂(xiāo):
如果你不停止拍攝這部電影的話,將來無論在哪個城市,哪座影院放映它,我們就要在哪裡放臭氣彈,向銀幕開槍!」
正當盛年的卓別林壓下滿腔怒火,把那些恫嚇恫嚇(dònɡ):威嚇。的信輕輕扔到廢紙簍里。他嘴角邊浮起一絲輕蔑的微笑,聳聳肩說:「沒什麼了不起,那就讓他們開槍吧。我非要嘲笑希特勒不可!這就是我的回答,來,各部門准備,開拍!」
………
影片要放映了,卓別林卻又擔心起觀眾們的安全來。他找到一個工會會長,想請幾十位工人到時幫忙維持秩序。會長一聽哈哈大笑:
「我不相信事情會鬧成那樣,查理,你有的是你自己的觀眾去對付那些壞蛋,只要有他們維持影院的秩序就夠了,何況納粹分子在美國是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現的!」
卓別林勇氣大增,1940年影片正式上映。其轟動效應持續了幾年。先是紐約人如痴如狂地爭看,兩家影院一起連續放映了三個多月。然後,影片運到英國,盡管是在戰時,但觀看影片的盛況空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結束之後,它陸續在世界各地上映,受到了空前的歡迎和好評,給全世界人民增強了戰勝法西斯的信心與力量。
2. 卓別林吃皮鞋的情景是哪個電影中的謝謝
可以確定的告訴你,是《淘金記》里的
流浪漢查理隨著大批貧民到阿拉斯加淘金,踉蹌地跑進通緝犯拉遜躲藏的小木屋。拉遜想把查理趕出屋外,不料大風又把一名魁梧的尋礦人吉姆吹了進來。吉姆搶到拉遜的槍,宣稱自己是木屋的主人。暴風雪太大,三人餓得受不了。拉遜出外找尋食物時打死了警察,奪得雪撬和口糧,回程時,他發現吉姆正在開發金礦,便不再回小木屋。查理餓極,便把皮靴煮了來吃,還吃得津津有味。吉姆不肯吃皮靴,在幻覺中把查理當作火雞,舉槍要殺,混亂中跑進了一頭大熊,兩人合力把熊打死,飽餐一頓之後便分道揚鑣。 吉姆回到自己的礦坑,發現已被拉遜侵吞,拉遜打昏吉姆之後逃走,卻失足跌下深谷。查理則來到小鎮上的舞廳,邂逅舞女喬治亞,還幫她擺平了暴發戶賈克的騷擾。其後,查理幫富翁漢克看家,在門口又巧遇喬治亞,不禁大喜過望,邀她在除夕夜來吃晚飯。結果,喬治亞沒有赴宴,查理卻在幻夢中為她表演了一段小麵包舞。失去記憶的吉姆在鎮上重遇查理,要求他幫忙找尋金礦所在地。兩人經千辛萬苦回到小木屋,卻遇到大風雪,把整間木屋刮到懸崖上半天吊。吉姆用繩子救起查理時,小木屋落下了萬丈深淵,而他們發現金礦正在那裡。結果,查理與吉姆成了富翁,坐頭等艙回鄉,卻在船上三等艙巧遇潦倒的喬治亞。查理大喜過望,與喬治亞在新聞記者的鏡頭前熱情相擁。
在線看的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1MTg3MDgw.html
3. 卓別林電影淘金記吃鞋子片段用英文配台詞
《淘金記》里卓別林吃的皮鞋是甘草做的。以前在電視里有看到過此電影的細節介紹..其中就有關於吃皮鞋這段的解釋..鞋釘是用糖做的..
4. 法國老片<<一雙黃皮鞋>>
這是很久以前的一部法國黑色幽默的恐怖片了。以一雙黃皮鞋為導火索,貫穿全電影。男主角是個老實巴交的人,職業有點意思,是在餅干工廠試吃的,哈哈!他後來繼承祖上家產,可是管家卻百般阻撓。甚至殺了很多無辜的人。管家穿的就是一雙黃皮鞋。他心愛的女孩子是劇團的演員,裡面很多其他演員慘遭管家的殺害。管家只想殺了他。不過他運氣很好,最後管家被自己害死了。我也想找資源,可是沒有耶。
5. 卓別林的電影《淘金記》里他們吃的皮鞋是用什麼做的
《淘金記》里卓別林吃的皮鞋是甘草做的。以前在電視里有看到過此電影的細節介紹,其中就有關於吃皮鞋這段的解釋,鞋釘是用糖做的。
《淘金記》是由查理·卓別林執導、編劇及主演的經典無聲電影。這部由查理·卓別林 ,佐治雅·凱爾,馬科姆·威特,亨利·伯格曼,麥克·斯維恩 等主演的家庭喜劇片,片長96分鍾,1925年上映。
1992年該片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這部電影在多項世界性的影史十大佳作評選中均居前列,堪稱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喜劇。它是查理·卓別林本人最鍾愛的喜劇作品。
(5)煮皮鞋吃電影的主角是誰擴展閱讀
1918年10月23日,29歲的卓別林迎娶了16歲的童星米爾德麗德·哈里斯。卓別林和哈里斯有一個孩子,名字是諾曼·卓別林,不過,小諾曼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到了1920年,卓別林與哈里斯離婚,這樁婚姻才維持了不到兩年。
1921年,卓別林拍攝《尋子遇仙記》時第一次遇到麗塔·格雷。三年後,35歲的卓別林在籌備拍攝《淘金熱》時再次遇到麗塔·格雷,這時她才16歲,同年,也就是1924年12月26日,卓別林在格雷懷孕後與她結婚。
兩人生了兩個小孩,一個是出生於1925年,直接促成這段婚姻,後來也成為演員的小查理·卓別林,另一個晚一年出生,叫西德尼·厄爾·卓別林。到了1928年,兩人終於離婚,而卓別林為此支付了82萬5千美元的贍養費。
6. 有沒有成奎安演過的一電影,內容大概是講述剝人皮來做皮鞋
《人皮高跟鞋》
7. 關於卓別林的電影
樓上的錯了
是《淘寶記》里的片斷。
美國聯美影片公司1925年出品
[故事梗概]
1898年,在去阿拉斯加淘金的行列中,有個名叫夏爾洛的單身漢,他頭戴圓頂帽、身穿破禮服,拿著一很手杖,足登一雙黑皮鞋,背負一個裝著帳篷的包袱,正在白雪皚皚的山路上艱難地行進著。
契爾卡特山嶺的斷崖邊緣,有塊釘在雪地里的樁子,上寫:「畢格*吉姆*馬克所有。面積:東南西北方圓250英尺,不準任何人在此采礦。」原來,另一個采礦人吉姆已在這里找到了礦藏,此刻,他正全神貫注地在辨認已被砸碎的礦石;俄頃,他高興地抓起一把石頭高喊:「到底找到拉,是一個了不起的大金山呀!」喊畢,他挪動碩大的身軀跪了下來,張開雙臂感謝上蒼。
夏爾洛一連走了三天,他漸漸感到體力不支,跌坐在崎嶇的雪山上。他定了定神,從袋裡摸出一張代替指南針的紙片,力圖藉此辨認方向。但事與願違,還是把方向弄反了。暴風雪愈刮愈』猛,夏爾洛步履踉蹌,舉步維艱,他只能隨著風勢朝遠處一間小木屋走去。吉姆的帳篷也被大風掀起,他想按住繩索,結果整個身子反被帳篷帶走,他手擎帳繩,腳不沾地,也來到了小木屋前。
小木屋內住著逃犯拉遜。他聽到外面聲響,誤以為有人來捉自己,於是拿起雙筒獵槍,打開通往儲藏間的後門躲了起來。屋門被大風刮開,夏爾洛頭上蒙著毯子,渾身像個雪團似地從前門鑽了進來。他一進屋,看到桌上擺著一大盤帶肉的骨頭,周圍又沒有人,便撿起肉骨大啃起來。拉遜從儲藏間出來,目睹此情景,怒不可遏。
他一面嚴厲斥責,一面開門要趕夏爾洛出去。不料,拉遜剛打開前門,疾厲的風雪又把夏爾洛頂了回來。如此幾個來回,拉遜只好自認晦氣,讓夏爾洛留了下來。接著,吉姆也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吉姆看到夏爾洛手裡有肉骨頭,不問情由,上前爭搶。拉遜為了嚇唬他們,朝空放了一槍。大塊頭吉姆自仗身高力大,猛地向拉遜撲了過去,兩人爭奪獵槍。吉姆奪得槍枝後,不無得意地自詡:「我是這里的主人。」他抱著獵槍,旁若無人地居中坐了下來。機靈的夏爾洛見狀,堆著笑臉拚命向吉姆討好……
大風雪肆虐了一天,木屋裡的三個單身漢餓極了。由誰外出覓食?吉姆決定用抽簽的方法解決。結果拉遜中簽,被迫出外尋找食物。風雪高原上,拉遜邊走邊找,忽然發現近處有個新搭起的帳篷。他掏出手槍,悄悄地向帳篷靠去。這時,帳篷里出來兩名便衣警察,他們很快認出:這是逃犯拉遜!
小木屋裡,夏爾洛正在靠窗的爐子上煮著自己的一雙破皮鞋。他先用叉子試了試皮鞋的軟硬,繼而挑起皮鞋,把它端放在盤子里,並在桌上放好小碟和鹽罐,讓鞋幫朝著吉姆。接著,他又從容不迫地拆除了鞋底上的釘子,時而把鞋帶像繞通心粉似地繞在叉子上送入嘴內,時而又煞有介事地咬著鞋底。吉姆看夏爾洛吃得很香,也跟著弄了一塊鞋幫遲疑地送進嘴裡,但他越嚼越感到不是滋味,一下子便吐了出來。而夏爾洛不但吃得津津有味,連鞋釘也像吮魚刺似地一枚枚都吮得乾乾凈凈,並頻頻慫恿吉姆趁熱「進餐」。
吉姆因為肚子餓,無精打采地坐在床上。夏爾洛的皮鞋已經吃光了,他只好用破毯子包著腳在爐邊烤火取暖。他看到吉姆挨餓的模樣,向他作了個鬼臉。吉姆被逗笑了,旋即,他對著夏爾洛大笑:「我看你好像一隻雞!」這時,夏爾洛在吉姆的眼中彷彿真的變成了一隻雞。吉姆從腰同撥出短刀撲過去,而那隻「大雞」抖動著羽毛拚命抵抗。稍停,它打開門逃走,吉姆拿起獵槍追趕。夏爾洛逃到小木屋外面,和吉姆相距不遠,正當吉姆扳動槍栓,「大雞」停下來了,彷彿請求他不要開槍似地抖動著羽毛。就在這一剎那間,吉姆從幻覺中回到現實,他認出「大雞」是夏爾洛之後大吃一驚,連忙放下槍,跑過去向夏爾洛道歉:「請原諒,我有點兒餓瘋啦!」
翌日,風雪稍停。吉姆與夏爾洛兩人打死一隻大熊,飽餐了一頓,各奔前程。吉姆朝自己找到的金礦方向走去,夏爾洛則折回原路,繼續前行。吉姆來到礦地發現拉遜正在盜取自己的金塊,勃然大怒,猛地撲過去將拉遜按住。拉遜兇相畢露,掄起棍子朝吉姆頭上亂擊,吉姆昏厥倒地。拉遜拉起裝滿金塊的雪橇,倉皇逃離。這雪橇乃是拉遜打死了兩名便衣警察後得到的。拉遜拉著雪橇來到懸崖上,由於滿載金塊超重,引起崖崩路塌,拉遜與雪橇一起墜入了千丈深谷……
一條被大雪覆蓋的大街,兩邊是零零落落的建築物。座落大街正面的是一幢兩層樓的木板房,掛著「蒙的卡羅舞場」的招牌。狗拉的雪橇和馬拉的雪橇在街上往來不絕。有個服裝華麗、嘴唇上留著一攝小髭的名叫賈克的青年,領著兩名舞女從舞場出來,他們高興地登上了停在門口的雪橇。這時,迎面走來一位年輕而漂亮的女人。她是舞女喬佳,賈克邀她同行,遭到了拒絕。
大街的另一角,夏爾洛背著一個小包,一隻腳上裹著一小塊破毯子,茫然地兀立在一家當鋪門前。他猶豫了一下,毅然進入當鋪。夜晚,蒙的卡羅舞場門口燈光閃爍。夏爾洛經過這里,被五光十色的亮光吸引了,他也情不自禁地隨著幾名舞客進入了舞場。
賈克在舞場一邊占踞了一個餐桌,他正起勁地與幾名打扮入時的年輕女人調情。喬佳為了擺脫賈克的糾纏,於是她主動過去邀請局促不安的夏爾洛共舞。夏爾洛受寵若驚,偕同喬佳翩翩起舞。正當他興高采烈地邁著華爾茲舞步時,不料身上那條肥大的褲子漸漸褪了下來。他靈機一動,悄悄用手杖的柄從房面把褲子勾住,繼續跳舞。賈克見狀嘲笑不已。夏爾洛為了改變這一尷尬局面,他乘喬佳與其女友談話之際,又隨手用鄰桌上的一條繩子把褲子束緊,誰知這條繩子的另一頭接著一條狗,那條狗被夏爾浴拖到舞池中,竟然也隨著人們大兜圈子。偏巧舞場邊有隻貓溜了進來,那狗見到貓,縱身撲了過去,一下子把夏爾洛拽倒了。舞池大亂,喬佳匆匆離去。她離開舞池時,不慎把胸前的一朵玫瑰花掉了下來,夏爾洛趕緊上前撿花,喬佳接過夏爾洛送來的花朵吻了一下,又將此花贈與夏爾洛。賈克看了,妒火中燒,他離座想把喬佳拉回來,夏爾洛堵住了他的去路,賈克揮拳向夏爾洛打去,夏爾洛自知不是他的對手,馬上避開。但由於過分驚慌,他把身子撞在屋柱上,將掛在二樓欄桿上的大掛鍾給撞落了,不科那掛鍾不偏不倚地砸在賈克頭上,賈克一下子應聲倒地,夏爾洛見狀,誤以為對方已被自己擊敗,便洋洋得意地分開人群,昂首闊步走出了舞場。
夏爾洛來到近郊一間小屋前,飢寒交迫,無家可歸。但幸好遇上好心的屋主漢克收留了他。漢克與他的朋友也都是找礦人,他們商量後,決定讓夏爾洛料理家務,看管小屋。某天,喬佳偕同幾個女友來郊外滑雪嬉戲,她們在漢克屋後的小山坡上打雪仗,喬佳邊玩邊跑,不覺來到了漢克屋前,夏爾洛聞聲開門,見是喬佳,喜出望外,他邀請喬佳與女支們進屋取暖。喬佳坐在夏爾洛的床邊,無意中發現枕頭下還珍藏著那朵已經枯萎的玫瑰花。喬佳與女友看到玫瑰花都笑了起來,夏爾洛羞怯、靦腆,坐立不安。夏爾洛相約喬佳除夕晚再來這里聚餐,喬佳應允,依依惜別。此後,夏爾洛為了准備好除夕晚餐,他到處籌錢,賣力幹活。
除夕夜,蒙的卡羅舞場里,賈克與男女舞客們相互致意、答禮。木屋內,夏爾洛換上了嶄新的檯布,把餐具等整齊地擺放在桌上,並點燃了蠟燭。他靜坐桌前,恭候著喬佳到來。他眼前漸漸地出現了這樣的幻覺:喬佳與她的女友們穿著盛裝翩然進屋,夏爾洛分別向她們贈送了小禮品,夏爾洛用兩把叉子叉起兩只梭子形的小麵包,算是舞女的兩只腳,在桌面上跳起舞來。他活靈活現摹擬著各種動作,確實很像漂亮的女孩子在舞蹈……夏爾洛的幻覺消失了,他伏在桌前打起盹來。
蒙的卡羅舞場樓上的大掛鍾正好指向零點正。舞客中有位80多歲的白發老人引吭高歌,眾舞客的合唱聲此起彼伏,把迎接新年的歡樂氣氛推向了高潮。突然有人提議:「我們別忘了那個流浪漢呀!」賈克也不懷好意地附議:「我們去和他開個玩笑。」喬佳和女友們都表示同意,然而她們早已忘了與夏爾洛的除夕約會。他們一夥人來到漢克的木屋前,喬佳推門進屋,不見夏爾洛,只見桌上擺著款待客人的豐盛食物;目睹此情景,她深受感動。原來夏爾洛在捱過零點後仍不見客人光臨,他已獨自摸黑去舞場找尋了……
第二天晚上,夏爾洛又來到了舞場。正當他四處尋找喬佳時,不期與吉姆相遇。吉姆遭受拉遜一擊後已失去了記憶。他看到夏爾洛,忽然記起了小木屋。他拉著夏爾洛一定要去小木屋舊址尋找金礦。夏爾洛和吉姆經過艱辛跋涉,終於來到了小木屋。他們一進屋,便卧床酣睡起來。不料,大風雪又來臨了,一夜之間把小木屋刮向懸崖邊緣。當他倆醒來時,只見屋內桌椅都翻倒在地,窗上掛滿了冰柱,房門也被冰凍住了。夏爾洛用足力氣往門上撞去,門雖撞開,但夏爾洛卻跟著沖了出去,他看到小屋已懸在半空中,幸好自己抓牢了那扇房門才沒有掉下深淵。吉姆趕來相救,而小屋卻因吉姆龐大的身軀走動而傾斜、搖晃不已。吉姆跨出後門,意外地發現原來這里就是他找到金礦的地方,他欣喜若狂,一面撿起藏在坑下的礦石吻了又吻,一面對著夏爾洛連連歡呼:「我們發財啦I我們成百萬富翁啦!」
客輪甲板上,乘客們紛紛上船。吉姆和夏爾洛都穿著漂亮的外套,戴著禮帽朝頭等艙走去。夏爾洛獨自坐在床邊默默出神:「自己希望的東西都有了,唯獨喬佳還沒有找到。」其實,喬佳也搭乘這艘客輪回家,此刻,她正兀立在三等艙的甲板上憑欄眺望。兩名攝影記者為了采訪夏爾洛的淘金經歷,有意讓他穿著那套破上衣和肥大的破褲來甲板上拍照。夏爾洛秉性好動,攝影記者要他面對鏡頭,而他仍一味地往後退去,不慎一腳踏空,整個身軀跌到中層甲板上,剛好在甲板盡頭處與喬佳相遇。兩人意外重逢,興奮異常。攝影記者連連告誡夏爾洛不要動,准備拍照,但他與喬佳都好像沒有聽見似的,兩人越談越親熱,身子也越靠越近,最後擁抱在一起,熱烈地接吻……
8. 卓別林的電影《淘金記》里他們吃的皮鞋是用什麼做的
《淘金記》里卓別林吃的皮鞋是甘草做的。以前在電視里有看到過此電影的細節介紹..其中就有關於吃皮鞋這段的解釋..鞋釘是用糖做的..
9. 卓別林電影常見的主題是什麼
卓別林影片的主題通常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①鞭撻不公正、不人道的資本主義社會,反抗剝削和壓迫;②反對法西斯獨裁,譴責侵略戰爭;③歌頌底層「小人物」的真、善、美;④針砭人性的弱點,警示人生的誤區。
卓別林影片的藝術特點,在他最鍾愛的傑作《淘金記》中可窺見一斑:首先是以喜劇為載體表現悲劇。影片開場,淘金者查理(卓別林飾)在冰雪覆蓋的山徑上悠然行進,渾然不覺身後正緊隨一頭准備吞噬他的巨熊;查理被暴風雪吹入一間木屋,竊喜天賜安身之所,豈知屋主是個被通緝的殺人犯;查理煮皮鞋充飢,吃得津津有味,他在絕境中的樂觀主義博得觀眾凄然一笑。此類笑中有淚、淚中有笑的例子在影片中俯拾即是。其次是用對比蒙太奇手法敘事。最典型的例子是除夕夜的一場戲:一邊是酒吧里的勁歌歡舞,一邊是酒吧外查理的孤寂落寞。這一強烈反差揭示了舞女們的失約給查理帶來的不安與痛苦,從而凸現了影片的主題,即世界上有比黃金更貴重的東西――同情、理解、友誼、愛情。三是運用啞劇手法,以誇張的表情和動作營造喜劇氣氛。四是恰如其分地摻入雜技動作,使其同劇情融為一體。舞女喬琪亞答應除夕夜前來赴宴,查理難以抑制興奮之情,他蹦到床上,先是頭手倒立,繼之手握橫梁當單杠,來回擺盪……這一精彩片斷充分顯示了卓別林自幼打下的深厚雜技功底。五是絕大部分鏡頭使用全景,中景不多,少量遠景,特寫鏡頭屈指可數。卓別林有一句名言:全景和遠景適合表現喜劇,特寫適合表現悲劇。對此,他是身體力行的。他如此傾心於全景也許還有另一層原因。人們毫不懷疑卓別林那張極富表現力的臉足以反映角色的內心世界;但是卓別林卻宣稱:「全景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可缺少的。因為我演戲的時候,我的腿、我的腳、我的臉,同樣都在表演。」因此,腿腳不入鏡頭就難以體現他的演技全貌。
卓別林曾經聲明,他不是「為電影」而拍電影,他相信笑和哭的力量,他努力的目的是帶給人間歡樂。卓別林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的電影已經成了當今人類的文化瑰寶。
借鑒別人的 看看 滿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