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王蘋。
王蘋(1916.9-1990.12),原名王光珍,回族,江蘇南京人。
以下是她的生平以及作品的相關介紹:
1931年,王蘋考入南京一中高中師范科。在學校結識水華等人,並參加了「磨風藝社」。畢業後,她被保送到南京興中門小學教書 。1933年10月,上海左翼劇盟陳鯉庭和宋之的吸收磨風藝社集體加盟,成立南京分盟,王蘋成為南京分盟唯一的女性。
1934年加入左翼戲劇聯盟南京分盟,在多部進步和抗日的影片中扮演過角色。1949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1950年調總政文化部電影處,1952年參與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籌建工作。
1955年授予少校軍銜。1988遍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0年12月病逝,享年74歲。
② 2017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
大眾電影百花獎和金雞獎一起通稱為“中國電影雙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2017年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經過層層評選之後,獲獎名單才會公布。下面學習是我給大家跟蹤的關於2017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的最新消息,我們一起看看!
2017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
2017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將於2017年9月23日正式公布,屆時我一定第一時間告訴大家,下面我們先來看看2017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提名名單和評委的相關信息!這些都很重要,說不定你家偶像就在其中,對於很多演員來說,提名名單就是獲獎名單了!自己又提名就是獲獎了!
第2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將於9月21日至24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舉辦,主體活動包括開幕儀式及文藝表演、影展、學術活動、第33屆百花獎提名者表彰儀式和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評、頒獎典禮暨電影節閉幕式。
在唐山舉行的第25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對10部候選片目再次觀摩、討論,現場直播的百花獎頒獎禮上,101名觀眾評委將以按表決器的方式當場投票,評選各個最佳獎項獲得者。
2017第33屆百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名單
烏爾善(電影《尋龍訣》導演)
許誠毅(電影《捉妖記》導演)
吳京(電影《戰狼》導演)
陳可辛(電影《親愛的》導演)
管虎(電影《老炮兒》導演)
2017第33屆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名單
井柏然(電影《捉妖記》中飾演宋天蔭)
鄧超(電影《烈日灼心》中飾演辛小豐)
馮小剛(電影《老炮兒》中飾演張學軍)
馮紹峰(電影《狼圖騰》中飾演陳陣)
黃渤(電影《親愛的》中飾演田文軍)
2017第33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名單
白百何(電影《捉妖記》中飾演霍曉嵐)
許晴(電影《老炮兒》中飾演話匣子)
余男(電影《戰狼》中飾演龍小雲)
趙薇(電影《親愛的》中飾演李紅琴)
舒淇(電影《尋龍訣》中飾演Shirley楊)
2017第33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名單
李易峰(電影《老炮兒》中飾演張曉波)
張譯(電影《親愛的》中飾演韓德忠)
陳曉(電影《智取威虎山》中飾演高波)
段奕宏(電影《烈日灼心》中飾演伊谷春)
夏雨(電影《尋龍訣》中飾演大金牙)
2017第33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提名名單
王智(電影《夏洛特煩惱》中飾演秋雅)
李媛(電影《滾蛋吧!腫瘤君》中飾演夏夢)
楊穎(電影《尋龍訣》中飾演丁思甜)
姚晨(電影《捉妖記》中飾演女廚神)
梁靜(電影《老炮兒》中飾演燈罩兒媳婦)
2017第33屆百花獎最佳新人獎提名名單
庄小龍(電影《戰狼》中飾演板磚)
李一情(電影《親愛的》中飾演楊吉芳)
顏卓靈(電影《尋龍訣》中飾演洋子)
2017第33屆百花獎最佳編劇獎提名名單
吳京劉毅董群高岩(電影《戰狼》編劇)
張冀(電影《親愛的》編劇)
袁錦麟(電影《捉妖記》編劇)
曹保平焦華靜(電影《烈日灼心》編劇)
彭大魔閆非(電影《夏洛特煩惱》編劇)
2017第33屆百花獎影片獎提名名單(按影片筆畫排序)
《尋龍訣》
《戰狼》
《捉妖記》
《夏洛特煩惱》
《烈日灼心》
2017第33屆百花獎最佳編劇獎提名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吳京劉毅董群高岩(電影《戰狼》編劇)
張冀(電影《親愛的》編劇)
袁錦麟(電影《捉妖記》編劇)
曹保平焦華靜(電影《烈日灼心》編劇)
彭大魔閆非(電影《夏洛特煩惱》編劇)
歷屆百花獎獲獎名單(1962年-2008年) 第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62年)
最佳 故事 片:《紅色娘子軍》
最佳編劇:夏衍 水華《 革命家庭》
最佳導演:謝晉 《紅色娘子軍》
最佳女演員:祝希娟《紅色娘子軍》
最佳男演員:崔嵬《紅旗譜》
最佳配角:陳強《紅色娘子軍》
最佳攝影:吳印咸 《紅旗譜》
最佳音樂:張敬安 歐陽謙叔 《洪湖赤衛隊》
最佳美術:丁辰 《馬蘭花》
最佳紀錄片:《兩種命運的決戰 》
最佳短紀錄片:《亞洲風暴》
最佳紀錄片攝影:《征服世界最高峰 》
最佳科教片:《沒有“外祖父”的癩哈蟆》
最佳美術片:《小蝌蚪找媽媽 》
最佳戲曲片:《楊門女將 》
----------------------------------------
第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63年)
最佳故事片:《李雙雙》
最佳編劇:李准《李雙雙》
最佳導演:王蘋《槐樹庄》
最佳女演員:張瑞芳《李雙雙》
最佳男演員:張良《哥倆好》
最佳配角:仲星火 《李雙雙》
最佳攝影:郭鎮鋌 尹志《劉三姐》
最佳音樂:雷振邦《劉三姐》
最佳美術:童景文 張起旺《劉三姐》
最佳紀錄片:《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最佳短紀錄片:《人民公敵蔣介石》
最佳紀錄片攝影:澤仁 田楓 計美登珠 札西旺堆《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最佳科教片:《知識老人》
最佳美術片:《大鬧天宮》
最佳戲曲片:《孫吾空三打白骨精》
榮譽獎:《槐樹庄》 (故事片)
《保衛古巴 在激流中》(紀錄片)
《中國 武術 巧種多收》(科教片)
----------------------------------------
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0年)
最佳故事片:《吉鴻昌》《淚痕》《小花》
最佳編劇:陳立德《吉鴻昌 》
最佳導演:謝添《甜蜜的事業》
最佳女演員:陳沖《小花 》
最佳男演員:李仁堂《淚痕》
最佳配角:劉曉慶《瞧這一家子》
最佳攝影:陳國梁 雲文耀《小花》
最佳音樂:王酩《小花》
最佳美術:黃洽貴《藍光閃過之後》
最佳紀錄片:《敬愛的周恩來永垂不朽》
最佳短紀錄片:《美的旋律》
最佳科教片:《黃鼬》、《紅綠燈下》
最佳美術片:《哪吒鬧海》、《阿凡堤》
最佳戲曲片:《鐵弓緣》
--------------------------------------------------
第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1年)
最佳故事片:《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
最佳男演員:達式常《燕歸來》
最佳女演員:張瑜《廬山戀》
---------------------------------------------------
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2年)
最佳故事片:《喜盈門》《鄉情》《白蛇傳》
最佳男演員:王心剛《知音》
最佳女演員: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
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3年)
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人》
最佳男演員:嚴順開《阿Q正傳》
最佳女演員: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最佳男配角:牛犇《牧馬人》
最佳女配角:姜黎黎《赤橙黃綠青藍紫》
---------------------------------------------------
第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4年)
最佳故事片:《咱們的牛百歲》《十六號病房》《不該發生的故事》
最佳男演員: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最佳女演員:龔雪《大橋下面》
最佳男配角:劉信義《快樂的單身漢》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咱們的牛百歲》
③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誰作品有哪些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王蘋,代表作品有柳堡的故事、槐樹庄。
王蘋(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南京中等高中師范科。
193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無限生涯》。
1947年,參演劇情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1953年,執導軍教紀錄片《河川進攻》。
1956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人物評價
王蘋的創作量很大,她的作品顯示出一種內外融匯貫通的立場,一種特定文化氛圍的規范,一種社會理想的風格表徵。如果說在謝鐵驪或謝晉的影片中還可以發覺心理和意識的動機,那麼王蘋的電影則主要是熱情的頌揚和溫柔的呼喚。
與其說她深刻,不如說她是執著,在她的藝術世界中,難以找尋繁復的痕跡,而更多的是簡單和明快。
④ 《永不消逝的電波》女導演是誰
《永不消逝的電波》女導演是王蘋。
王蘋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執導過多部膾炙人口的優秀影片,《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電波》《槐樹庄》《霓虹燈下的哨兵》等均是在中國電影史上留名的佳作。
她執導的八一廠建廠後的第一部故事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開創了八一廠攝制戰爭電影的先河;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王蘋即主演了話劇《娜拉》,造成轟動全國的「娜拉事件」。這一切使王蘋導演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永不消逝的電波》王蘋的創作背景
王蘋在抗戰前、抗戰初期、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在黨的領導下從事進步文藝工作,特別是解放戰爭時期,她的丈夫宋之的到了解放區,王蘋配合丈夫的工作,帶著兩個孩子在上海,和地下交通站保持聯系,送信、買葯品,擺脫特務的盯梢,兩年中出色完成任務,沒有出現一次紕漏。
這一地下工作的經歷為她之後《永不消失的電波》的創作積累了實際經驗,成功塑造了李俠、何蘭芬兩個堅定淳樸的藝術形象。
⑤ 劉柴燒談槐樹庄傳說
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以拍攝軍事題材的電影為主的電影廠,一般不拍攝與軍事無關的故事片。但是,在過去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為了反映現實的階級斗爭和生產活動,八一電影製片廠也會拍攝一些與軍事沒有很大直接關聯的故事片,不過一般都是由軍隊作家編劇創作的。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這一類的電影中,有一部電影讓人難以忘卻,它就是拍攝於1962年的故事片《槐樹庄》。
資料在介紹電影《槐樹庄》時,是這樣寫的:影片通過槐樹庄的政治風雲變幻,體現了中國農村從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成立這一歷史階段的幾次重大變革,井以郭大娘這樣一個女共產黨員為中心,多層次地展示了中國農民的不同思想風貌和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
《槐樹庄》故事梗概
1947年,正是解放戰爭進行到第二個年頭,解放區人民一面支援前線,一面進行著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槐樹庄的貧農團在共產黨員郭大娘、劉老成等的領導下,也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土地改革。從小被郭大娘奶大的、地主崔老昆的兒子,現在是某機關的科長崔治國,聽說家鄉土改回來看望。當他看到地主家庭被清算,極為不滿,對已經發動起來的群眾斗爭企圖進行壓制。郭大娘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帶領群眾同崔治國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在槐樹庄終於勝利地完成了土地改革。時間過得很快,六年過去了,郭大娘根據黨指定的方向——走合作化的道路,向各種困難進行著斗爭。土改時的貧農李老康雖分得了土地,因老婆病重,孩子又多,長期缺少勞動力,無法維持生活,不得不把分得的土地又出賣給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李滿倉。土改時的積極分子、老共產黨員劉老成,滿足眼前單干生活,不願走合作化的道路。土改時的中農李滿倉,一心想發家致富。農村中出現了階級分化現象,兩條道路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劉老成的兒子劉根柱和郭大娘的兒子郭永來,是在解放戰爭初期一道參軍的,現在劉根柱從朝鮮復員回來,給郭大娘帶來了不幸的消息,郭永來在朝鮮前線犧牲了。這些困難並沒有把郭大娘壓倒,更使她堅強地站了起來。劉根柱安慰著郭大娘,並違背了父親劉老成的意志,參加了合作社,同時獻出了全部的生產資助金,這一舉動教育了廣大群眾。經過時間的考驗,合作社的優越性逐漸地顯示出來。李老康入社以後,生活好轉,集體力量克服了自然災害,入社的農戶越來越多,合作社也由初級社走向高級社。可是身為共產黨員的劉老成,依然留在社外,父子關系越來越惡化,黨內的斗爭也越來越激烈,兒子劉根柱堅持黨的原則,批評父親說,黨員不入社就應開除黨籍,這使老黨員劉老成很不信服。他找支部書記郭大娘請求幫助,郭大娘同意劉根柱的意見,並對劉老成的思想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使劉老成認識到錯誤,重新回到了黨的立場上來。合作化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的,土改時犯過錯誤的地主兒子崔治國,由於對黨的路線政策的仇視,在1957年,正當黨號召整風、鳴放的時候,來到槐樹庄進行煽風點火,挑撥人們攻擊合作化,反對郭大娘,以退社、改選為名,在槐樹庄造成了混亂。但這並不能阻止合作化的前進,槐樹庄在上級黨組織和郭大娘的正確領導下,人們經受了這場階級斗爭的考驗,分清了敵我,認清了是非。郭大娘的全心全意為群眾、一心走合作化道路的決心是赤誠而堅定的,合作化在人們心目中紮下了根,郭大娘仍當選為社長。1958年,在總路線、人民公社、大躍進三面紅旗的光輝照耀下,槐樹庄建立起人民公社。正當社員們把豐收的果實運往縣里匯報展覽的時候,郭大娘接到去北京參加群英會的消息。堅決走合作化道路的郭大娘,得到了黨和人民的關懷與愛護。
《槐樹庄》的創作陣容是非常強大的,編劇胡可,導演王蘋,主要演員胡朋、孔芮、葛振邦、車毅、姜則善,這些名字聽上去都是那麼響亮,八一廠對這部電影的重視就是可想而知的。
⑥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誰作品有哪些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王蘋。代表作品有《柳堡的故事》、《槐樹庄》、《江山多嬌》、《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永不消逝的電波》等。
一、《柳堡的故事》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的劇情片,由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在中國上映。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⑦ 哪位大神有《槐樹庄1962》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胡朋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wcOV2Dyp80OSA6Sdy6E-og
⑧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誰,作品有哪些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王蘋。
王蘋(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南京中等高中師范科。
193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無限生涯》。
1947年,參演劇情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1953年,執導軍教紀錄片《河川進攻》。
1956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柳堡的故事》上映。
1962年,憑借劇情電影《槐樹庄》獲得第2屆百花獎最佳導演獎。
1966年,執導舞台藝術片《青春紅似火》。
1976年,與黃寶善聯合執導舞台藝術片《長征組歌》。
1968年,擔任武俠電影《笑面俠》的助理導演。
1978年,執導劇情電影《我們是八路軍》。
1985年,執導了建國35周年獻禮電影《中國革命之歌》,該片獲得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1990年12月28日,王蘋病逝,享年74歲。
人物評價
王蘋的創作量很大,她的作品顯示出一種內外融匯貫通的立場,一種特定文化氛圍的規范,一種社會理想的風格表徵。如果說在謝鐵驪或謝晉的影片中還可以發覺心理和意識的動機,那麼王蘋的電影則主要是熱情的頌揚和溫柔的呼喚。
與其說她深刻,不如說她是執著,在她的藝術世界中,難以找尋繁復的痕跡,而更多的是簡單和明快。她依賴那種切實可感的隱喻喚起觀眾的想像,並在直白的鏡語中揉進溫馨而舒緩的色彩,她把政治信仰和個人藝術品味巧妙地熔於一爐,鑄就出某種坦誠而直率、流暢而曉白的藝術風格。
⑨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誰,作品有哪些
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王蘋。
王蘋(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南京中等高中師范科。
193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無限生涯》。
1947年,參演劇情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1953年,執導軍教紀錄片《河川進攻》。
1956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柳堡的故事》上映。
1962年,憑借劇情電影《槐樹庄》獲得第2屆百花獎最佳導演獎。
1966年,執導舞台藝術片《青春紅似火》。
1976年,與黃寶善聯合執導舞台藝術片《長征組歌》。
1968年,擔任武俠電影《笑面俠》的助理導演。
1978年,執導劇情電影《我們是八路軍》。
1985年,執導了建國35周年獻禮電影《中國革命之歌》,該片獲得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1990年12月28日,王蘋病逝,享年74歲。
人物評價
王蘋的創作量很大,她的作品顯示出一種內外融匯貫通的立場,一種特定文化氛圍的規范,一種社會理想的風格表徵。如果說在謝鐵驪或謝晉的影片中還可以發覺心理和意識的動機,那麼王蘋的電影則主要是熱情的頌揚和溫柔的呼喚。
與其說她深刻,不如說她是執著,在她的藝術世界中,難以找尋繁復的痕跡,而更多的是簡單和明快。她依賴那種切實可感的隱喻喚起觀眾的想像,並在直白的鏡語中揉進溫馨而舒緩的色彩,她把政治信仰和個人藝術品味巧妙地熔於一爐,鑄就出某種坦誠而直率、流暢而曉白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