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星馳的電影中的聲音是原聲還是配音
周星馳的電影有原聲,也有配音,早期電影多為原聲,後期多為配音。
1、周星馳原聲電影——《最佳女婿》是一部由黃華麒執導的喜劇電影,由周星馳、張學友、張敏等領銜主演,並於1988年12月8日在香港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個男人為了贏得女主人公亞英的愛情,而展開激烈的角逐的故事。
2、周星馳原聲電影——《江湖最後一個大佬》是由沈威執導,周星馳、吳孟達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黑社會龍頭老大方叔二十年監禁刑滿出獄後的故事。
3、周星馳配音電影(石班瑜配音周星馳)——《功夫》是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曾謹昌、霍昕、陳文強編劇,周星馳、梁小龍、元華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類電影,於2004年12月23日在中國上映。
4、周星馳配音電影(石班瑜配音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是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鄭佩佩等主演。影片講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對華太師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見鍾情,在船夫的幫助下他施展計謀混進了華府。
5、周星馳配音電影(石班瑜配音周星馳)——《大話西遊》由周星馳彩星電影公司和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的愛情悲喜劇電影,由劉鎮偉執導,周星馳、朱茵、吳孟達、莫文蔚等主演。《大話西遊》由《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兩部組成。
B. 周星馳為什麼要用別人配音
原因很簡單,周星馳的普通話真的不夠好啊!大部分香港演員的普通話有多爛呢,好比渣渣輝(張家輝)的問候「大紮好」(大家好)。曾經有一期《魯豫有約》里,周星馳到訪,他幾度將魯豫叫成「老豫」,
石班瑜因為聲音比較有特點,但是在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給太監或者是娘炮這樣的小角色配音。但是,後來周星馳發現這種配音方式更加適合他無厘頭的熒幕表演,就連「I服了you「以及後來的」我走先」這樣的口誤也都成為了經典。
C. 周星馳的經典作品
電影作品
01 [1988]捕風漢子-飾演警察高同為的弟弟,銀幕處女作,正劇角色本色演出。
02 [1988]霹靂先鋒-飾演偷車賊偉仔,周星馳的電影成名作,憑借本色演出榮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03 [1988]最佳女婿-飾演風水先生賴布丁,屬八十年代香港傳統風格的喜劇,隱約可以覓到「無厘頭」的影子。
04 [1988]刑警本色-飾演一個警察劉定堅,本片也鮮為人知,典型的警匪片,星星演配角。
05 [1989]龍在天涯-飾演小混混阿勇,與李連傑合作,屬配角中的巔峰之作。
06 [1989]義膽群英-飾演小齊,是一部值得回憶的影片,也是一部被低估的影片。
07 [1989]流氓差婆-飾演阿賢,與吳君如的表演擦出火花,第一次轉型之作。
08 [1990]望夫成龍-飾演石金水,與吳君如第二次攜手,星星作品中少見的「純真年代」。
09 [1990]一本漫畫闖天涯-飾演酒吧侍應生,不僅標志著星星個性化「無厘頭」搞笑表演風的首次出現,而且也開始了他作為影片靈魂人物的時代,星星喜劇人生的開始。
10 [1990]龍鳳茶樓-飾演垃圾馳,與莫少聰二次合作,細膩的港產黑幫片。
11 [1990]風雨同路-飾演卧底探員張郎,警匪動作片,星星表現平平。
12 [1990]咖喱辣椒-與張學友聯璧,飾演辣椒,與學友二度合作,風格化的表演已見端倪。
13 [1990]小偷阿星-飾演阿星,慣性表演,沒有突破。
14 [1990]師兄撞鬼-飾演警員阿星,新老兩代笑星合作的老式鬼怪喜劇片,徒具熱鬧。
15 [1990]江湖最後一個大佬-飾演阿星,正劇角色,發揮空間有限。
16 [1990]無敵幸運星-飾演小混混幸運星,星星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與陳友的搭配甚為默契,「無厘頭」風格日趨成熟。
17 [1990]賭聖-飾演大陸仔阿星,第一部票房超越四千萬的香港電影,榮獲1990年香港十大賣座影片之首,該片的成功使他的稱謂由「星仔」變成了「星爺」,與達叔開始了影壇「夢幻組合」之旅。
18 [1990]賭俠,將《賭聖》之餘威發揚光大的作品,與劉德華破天荒聯手合作,名列年度票房第二,台灣配音演員石班瑜正式登場。
19 [1991]整蠱專家-飾演整人專家古晶,該片由傳統藝術道德挑戰新型喜劇點回應,一部趨於成熟的重要影片,具有里程碑版重要地位。
20 [1991]賭霸-賭片的跟風之作,周星馳僅在裡面露了幾臉而已。
21 [1991]龍的傳人-飾演周小龍,古裝與時裝混合片,風格趨於成熟。
22 [1990]非洲和尚-星爺與吳孟達做旁白,盡顯星音風采。
23 [1991]新精武門1991-飾演右臂天生神力的青年劉晶,無厘頭表演成型。
24 [1991]逃學威龍-飾演飛虎隊幹探周星星,校園喜劇,又一部年度票房冠軍,
繼續挑戰演繹風格的成功之作。
25 [1991]賭俠Ⅱ之上海灘賭聖-飾阿星,為照顧市場,拍了鞏俐和方季惟兩個版本,不過星星已成票房保證。
26 [1991]情聖-飾演古惑小子程勝,與毛舜筠合作,也暴露了無厘頭的一些弊病。
27 [1991]豪門夜宴-明星義演,「星爺」客串嘉賓。
28 [1992]群星會-TVB單本劇,台慶電影。
29 [1992]漫畫威龍-飾演阿晶,《新精武門》的續集,但在手法上更趨卡通化。
30 [1992]家有喜事-飾演常歡,香港最成功的喜劇作品之一,陣容豪華,獲當年票房冠軍。
31 [1992]逃學威龍Ⅱ之眼中釘,飾演周星星,《逃學威龍》的續集,從情節到噱頭重復第一集的套路,顯得牽強附會,沒多少新意。
32 [1992]審死官-飾演宋世傑,不但成為星星電影作品中最為賣座的一部,也榮獲亞太影帝,第一次在藝術領域上獲得肯定。
33 [1992]鹿鼎記Ⅰ-飾演韋小寶,該片是星星首次扮演一個武俠名著的經典人物,據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中本片的票房紀錄最高,娛樂效果也首屈一指。票房名列當年第三位。
34 [1992]鹿鼎記Ⅱ之神龍教-飾演韋小寶,延續前集,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五名。
35 [1992]武狀元蘇乞兒-飾演蘇察哈爾燦,星星首次嘗試拍攝悲喜劇題材的影片,也是無厘頭表演風格走向深層次的開始。
36 [1993]逃學威龍Ⅲ之龍過雞年-飾演周星星,一部搞笑賀歲片,多一些鬧劇成分。
37 [1993]唐伯虎點秋香-飾演唐伯虎,終身代號9527,本片展示了香港電影人顛覆古典題材的超凡想像力。在當年眾多西片中力挽狂瀾於不敗,選擇了「反諷」作為表現的方式,獨辟蹊徑。
38 [1993]濟公-星爺飾「降龍」,與杜琪峰二度合作,但無法體現星星內涵之轉化,票房並不理想。
39 [1994]破壞之王-飾演外賣仔何金銀,十大賣座影片之一,是星星和老搭檔李力持合作的一部佳作,也是一部成熟的星片。
40 [1994]九品芝麻官-飾演候補知縣包隆星,拍攝於周星馳電影事業的鼎盛時期,本片更能夠體現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功力,是一部用笑料堆砌的有內涵的電影。
41 [1994]國產凌凌漆-飾演特務凌凌漆,這部電影是星星首次嘗試導演與編劇工作,與袁詠儀擦出火花,無厘頭表演完全成熟,與羅家英合作備受認可。
42 [1995]大話西遊Ⅰ月光寶盒-飾演至尊寶/孫悟空, 第二次轉型之作, 一部經典的無厘頭喜劇片「後現代」和「無厘頭」的語境全面顛覆了我們的審美習慣,至於它的影響一直綿延到現在乃至以後。
43 [1995]大話西遊Ⅱ大聖娶親-周星馳顛峰作品,飾演至尊寶/孫悟空,與《月光寶盒》合稱《大話西遊》,是公認的周星馳顛峰作品,以其無可動搖的地位,在星爺參演的五十部影片中獨樹一幟、遙遙領先,也終於成就了周星馳一代表演藝術家。
44 [1995]回魂夜-飾演捉鬼人Leon,是劉鎮偉別有懷抱的作品,星星有超越自己以往角色的地方。
45 [1995]百變星君-飾演李澤星,有些迎合港片一貫的低級趣味大肆炮製之作。
46 [1996]大內密探零零發,飾演零零發,星星寄予厚望,個人表現到位,但對電影整體把握不算成功。
47 [1996]食神-飾演「食神」史蒂夫周,星輝海外有限公司的創業之作,一部經典賀歲片,也是星爺親自上陣又編又導又演的影片。
48 [1997]算死草-飾演陳夢吉,延續了以往風格,沒有突破。
49 [1997]97家有喜事-飾演老么老恭,情節與第一集基本無二,並無新鮮感。
50 [1998]行運一條龍-飾演伙計阿水,草率而熱鬧的賀歲片,票房成績還算不錯。
51 [1999]玻璃樽-客串
52 [1999]喜劇之王-飾演尹天仇,第三次轉型,自編自導自演,這是星星多年從影生涯的一個心得總結,更是他的由衷心曲。
53 [2000]千王之王-飾演澳門千王,「客串主演」,牽強之作。
54 [2001]少林足球-飾演大力金剛腿之五師兄,第四次轉型,是周星馳電影的精髓,也是周星馳整個人生歷程的精華所在,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認可。
55 [2004]功夫-飾演阿星,搶佔了2005年的賀歲強檔,闖入好萊塢的大之作,導演技法也更為成熟和多樣了。
56 [2008]長江7號-飾演周鐵,溫情轉身,星空也感動
註:其中,周星馳在1995年《西遊記101回之月光寶盒》中飾演的孫悟空形象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個經典形象。
D. 周星馳的電影,普通話好聽還是粵語好聽
我個人認為粵語。因為周星馳最大部分的電影原聲就是粵語,普通話只是後來配多一版。所以很多劇情或者台詞只有粵語才能展示笑點出來
比如在唐伯虎點秋香中懟對聯的時候
普通話版
隊穿腸:你家墳頭來種樹
唐伯虎:汝家澡盆雜配魚
隊穿腸:魚肥果熟入我肚
唐伯虎:你老娘來親下廚
粵語版
隊穿腸:冚家鏟泥齊種樹!
唐伯虎:汝家池塘多交魚!
隊穿腸:魚肥果熟嫲捻飯!
唐伯虎:你老母兮親下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只能說只有懂粵語的人才知道不同之處
先說結論:粵語版好。
其實粵語跟普通話版本算是各有特色吧。很多人說是石班瑜成全了周星馳,其實在石班瑜配音之前,周星馳在香港和珠三角地區就已經很出名了,只是石班瑜把周星馳的影響力往普通話地區拓展開了而已。為什麼我會覺得粵語版的好聽?
大家一提起周星馳肯定就知道他的風格叫「無厘頭」,「無厘頭」本身就已經是一句粵語,而周星馳的電影也是在粵語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其風格也是在香港電影中誕生的。而早期的香港電影是離不開粵語的,很多其他優秀的香港電影引進內地沒有在香港火爆的原因也是在這,因為有些經典的對話和場景換到普通話裡面就會變得平平無奇。
周星馳在國內的成功,和石班瑜的配音是有不少的關系,但是他自身的表演功力也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點。有些畫面就算沒有了對白,單從表演方面來看也是很有感染力的。
稍微關注過粵語的都知道,其實粵語有八個音節,而普通話才四個。而且粵語裡面有很多的俚語和諧音,轉成普通話之後就會變得不倫不類。而且在某些場景裡面說的粵語和普通話感覺意思都不一樣了。
除了周星馳之外,其實粵語文化裡面還有另一個 搞笑 的傳奇,叫黃子華的,不認識的可以去了解一下。他的「棟篤笑」在粵語區也是火的一塌糊塗的,但是為什麼影響力和周星馳相差那麼多?其實就是吃在粵語「獨特」這個虧上。「棟篤笑」大量使用粵語的俚語和諧音,用普通話根本沒辦法翻譯過來。
石班瑜的配音是很出色,但畢竟只是一個配音演員。與周星馳相比,在角色理解和語氣的表達上,石班瑜只能是盡量去模仿周星馳。一個原版,原汁原味的東西;另一個是模仿,就算模仿的再惟妙惟肖也只是個模仿秀。兩者相比較,孰強孰弱就不難判斷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如果能看的懂粵語的話,那就看粵語好了,聽不懂粵語的,看普通話其實也不會太差的。畢竟星爺的電影那麼經典,錯過也是自己的遺憾。
而我個人的觀點是,無論任何電影,原聲的是最好聽的。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地域文化比較濃郁的藝術作品,她裡面所講述的一定時間,一定地方的人們的 社會 生活,這種特定的 社會 生活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特定的文化。電影中的語言(或者說是方言),更能夠表現出地域的風情,更重要的是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徵。
說回到周星馳的電影,裡面很大部分的港式本土幽默表達,是很難用其他語言去完完全全地演繹出來。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種翻譯,將一方文化與另一方文化的嫁接。例如,將趙本山的電影配成粵語,我作為一個粵語地區的觀眾也是表示拒絕的。
周星馳的電影其實原版和普通話版的都不錯,但是在有地域性的差異,有的人能聽的懂,有的人聽不懂也懶的看字幕,所以就是觀看人群不同。
兩廣地區應該都喜歡看粵語,畢竟都是說粵語的,像北方地區肯定是看普通話的了,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這邊還是比較喜歡看石班瑜的,本人也習慣了普通話版的了。但是真的是原聲的好,可惜聽不懂,沒字幕真受不了!
港產片就覺得廣東話好聽,聽起來順耳,
那更定是普通話的,因為越語只有香港,但香港七百多萬人,就有一半人不是越語的人。普通話在涯廣東和中國各省都普通話通用,所以普通話的銷量和觀眾都比越語好,如果你放越語,中國的百姓一定會把你看作猴子一樣的表演,如果用普通話,中國的百姓還能明白這場戲的表達。作為中國百姓都希望能看到自己明白戲里講的是脈阿東西,或聽的識的語言。如果聽唔識,看來有什麼意思呢,涯情願唔看。
作為一個對港劇情有獨鍾的影迷,我就說一句!
看港劇不聽粵語,和去重慶吃清湯火鍋有什麼區別?
哈哈哈,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的~歡迎交流!
對於周星馳電影,究竟是國語配音版好看,還是粵語原聲版好看,我的觀點應該有一定的代表性,因為我雖然是廣東人,但是我家鄉是說客家話的,小時候我並不會說粵語,但我現在廣州工作若干年後漸漸學會了粵語。小時候我看的周星馳電影應該是國語版和粵語版各參半,都覺得很好笑,但對於粵語僅限於會聽不會說,所以發現不了粵語的精髓,總體還是喜歡國語版的多一點。客觀地說,對於廣東以北很多不懂粵語的人來說,自然國語版最好笑,因為看不懂粵語版;對於廣東廣西香港等粵語地區的人來說,自然認為是粵語版的好笑,因為這部分人大多說不好國語,因為母語情節,他們大都不屑於看國語版。但對於我作為一個中立者的來說,說中立是因為國語與粵語都不是我的母語,真要說粵語版和國語版哪個好,還真的不分伯仲。石班瑜的國語配音固然好笑,某個時候,比如《唐伯虎點秋香》和《大話西遊》里的「。。。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的經典台詞,國語配音版顯得比粵語原聲版的更有味道,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周星馳的原聲粵語版更有味道。可能是在廣州呆久了,漸漸掌握了粵語的精髓,現在我更喜歡看粵語版的周星馳電影,比如最近的《西遊降魔篇》,雖然沒有周星馳的角色,但因為他是導演,所以該電影處處都是周星馳的蹤跡和神經質的思維,粵語和國語版的我都看過,對比之下明顯還是粵語的更好笑,更有味道一點。所以我認為,對於周星馳電影,如果你不懂粵語,覺得國語版好那無可厚非,如果你懂粵語並掌握了粵語精髓,那麼一定會覺得粵語更加有味道一點,畢竟粵語原聲版才最能體現周星馳的想法。我的總結是粵語版才是周星馳對電影100%的詮釋,很多笑點翻譯成國語版後就沒那麼有味道了,大概打個95%吧!總來而說,國語配音版和粵語原聲版各有各的優缺點,國語版的誇張 搞笑 讓更多大陸人見識到周星馳的 搞笑 功力,而粵語版則更能表現周氏無厘頭的精髓!
有兩部的,普通話可以取代粵語?第一部,《食神》中,李兆基要眾人講那說話,特別是八兩金,第二部,《喜劇之王》外賣仔那段。不過,有些時候,即使是粵語版,也須要有普通話的,好像《少林足球》中,星爺對光頭趙薇講的那段話。
E. 周星馳的電影中的聲音是原聲還是配音
周星馳的電影有原聲,也有配音,早期電影多為原聲,後期多為配音。
1、周星馳原聲電影——《最佳女婿》是一部由黃華麒執導的喜劇電影,由周星馳、張學友、張敏等領銜主演,並於1988年12月8日在香港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個男人為了贏得女主人公亞英的愛情,而展開激烈的角逐的故事。
2、周星馳原聲電影——《江湖最後一個大佬》是由沈威執導,周星馳、吳孟達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黑社會龍頭老大方叔二十年監禁刑滿出獄後的故事。
3、周星馳配音電影(石班瑜配音周星馳)——《功夫》是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曾謹昌、霍昕、陳文強編劇,周星馳、梁小龍、元華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類電影,於2004年12月23日在中國上映。
4、周星馳配音電影(石班瑜配音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是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鄭佩佩等主演。影片講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對華太師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見鍾情,在船夫的幫助下他施展計謀混進了華府。
5、周星馳配音電影(石班瑜配音周星馳)——《大話西遊》由周星馳彩星電影公司和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的愛情悲喜劇電影,由劉鎮偉執導,周星馳、朱茵、吳孟達、莫文蔚等主演。《大話西遊》由《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兩部組成。
F. 周星馳的配音是誰
周星馳的配音是石班瑜。
石班瑜,本名石仁茂,1961年出生於中國台灣,祖籍廣西桂林,中國台灣配音演員,吉林動畫學院客座教授。他的代表配音作品有《賭俠》、《極道學園》等。石班瑜,周星馳的御用配音,創造了星爺招牌式笑聲,從《賭俠》開始,共配過20部左右的周星馳經典電影。
他於1983年開始從事配音工作,1990年在電影《賭俠》中第一次為周星馳配音,周星馳誇張的演技與石班瑜無厘頭的聲音正好相吻合,從而成為周星馳的御用配音。石班瑜從業至今,給300多部影視劇配音,除周星馳外,還給其他明星配音。
1990年,周星馳與劉德華合作《賭俠》,當時的出品公司永盛公司力捧周星馳,特意到台灣給他挑配音演員,想找一位聲音接近、語調有點誇張的人來給周星馳配音。
所謂歪打正著,說的就是石班瑜身上發生的一切,周星馳那種誇張頹廢的演技與他那無厘頭的聲音正好相吻合,從而改變了他前面的道路。石班瑜從業至今,給300多部影視劇配音,除周星馳外,還給其他明星配音。
比如《古惑仔》里的陳小春、《西遊記》里的張衛健,《新邊緣人》里的張學友等,大陸上演的《阿福將軍》中的男主角就是他配的音,其作品甚豐,我們稍加留意就能聽個耳熟。
周星馳表演過程中會有他特殊的表現方式,比如他演孫悟空時雖然都是商業搞笑片,但石班瑜在配音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嚴謹去配,爭取達到與周星馳的表演狀態同步。
G. 周星馳的電影,國語配音和粵語配音哪種更好
我們看到大多數周星馳國配都是石班瑜配的,兩者相比,周星馳本人聲音比較低沉,而石斑魚的聲音比較尖,有種陰陽怪氣,「賤格」的感覺,更能為周星馳的喜劇增色。
H. 關於周星馳電影的配音
石斑瑜是周星馳『御用』的華語配音演員。
在新加坡、台灣及中國大陸等華語片地區,周星馳成功的背後有個男人。
自1990年以來,石斑瑜一直是周星馳『御用』的華語配音演員。他由《賭俠》開始,配過二十八部周星馳經典電影,從《逃》到星爺近年登峰造極的《少林足球》及《功夫》。
在這些不播映香港粵語原音電影的地域里,石斑瑜的聲音深入星迷的腦神經、潛意識,簡直是與星爺劃等號。中國大陸網上留言版更有周星星迷抗議:『通緝《一本漫畫闖天涯》,因為不是石斑瑜的配音,不爽!』
台灣藝人石斑瑜接受本報獨家電訪中,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是普通電視上常聽到的台灣男人的說話聲音,完全不像我們熟悉的「周星星」。他說:「這是因為電話的聲效不好。」但配音演員就是靠一張嘴變成千萬人物的口技魔術走江湖,星爺招牌式,超級無敵犯賤的聲音,就是他用表演功夫創造出來的。
配音前先跟執行導演溝通
在配音前,石斑瑜不是跟周星馳而是跟戲的執行導演溝通,確定需要表達的感覺。他會先看戲、劇本,然後進錄音室分段來看來配、不斷重復至到完美效(笑)果。
石斑瑜說,現代錄音硬體好,用電腦收音兩三天內就能錄完整部電影,但要命的是一天就要耗上10多小時。
近年中國大陸市場越來越重要,周星馳似乎也開始對配音在乎起來。石斑瑜說《功夫》配完後,星爺特地來看,聽到較深的華語就會問他配這句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為什麼這么講?
星爺用華語講話的模式是配音間創造出來,在這翻譯的過程當中,有些廣東話在中文沒有同樣的詞義,所以要想辦法找意思最相近的,有些話是石斑瑜自己加進去的。
聲音低沉的星爺,在廣東原音版里的口吻較冷,華語配音則較誇張。
看過廣東及華語版本的粉絲一向覺得聲音低沉的星爺,在廣東原音版里的口吻較冷,華語配音會比較誇張。石斑瑜解釋,這是因為他必須維持住「周星星」從前到現在一貫的聲音及表演方式。他說:「畢竟我不是他,所以廣東部分,周星馳雖比較冷,但聽華語時你感覺起來會誇張一點。
「這也是因為他的表演方式一向會比較誇張,所以在某些部分我們會用誇張的口吻來突出喜劇的成分。但在維持住這風格時,我也得做一些變化。好比,《功夫》、《少林足球》的戲變了(變得不那麼無厘頭),所以在配音時也變得不太誇張了。哎呀,我也老了!」
星爺對石斑瑜的聲音有什麼評語呢。石斑瑜笑說:「他叫我好好保養咯,看能配多少年咯。」
記者詢問他配每一套戲的價碼時,石斑瑜的口風守得很好:「我感覺我跟周星馳的角色已經連在一起,已經不是多少錢的問題了。他不給我錢我也去配!」
還是不要給星爺聽到,要不說到做不到就糗大了。
這15年來一路跟在周星馳的身後走,石斑瑜對他的戲的成長有很深的個人體會:「很多點子別人表演起來沒有什麼,但他表演起來特別叫人印象深刻。而且他現在的電影已經發展到不只是周星馳個人的表演,而是整部戲都是周星馳式的表演。有時候他把無厘頭表演方式放到每一個橋段,每一個人物里。所以他電影的深度讓人百看不厭。除了讓人笑之外,還會有深沉的東西。《少林足球》講的是男人與男人之間,兄弟之間的情感,兄弟之間團結起來,力量是很大的。《功夫》只要有心,你原是壞人也會變成好人,把功夫片推上另一個境界。」
石斑瑜還配過陳小春的古惑仔角色山雞、張學友的《新邊緣人》。但他的聲音富喜感,所以配葛民輝、張衛健、還有帥哥梁朝偉較搞笑的電影(《咖厘辣椒》、《風塵三俠》)特別到位,讓人印象深刻。
嘗試從周星馳的影子走出來
「哈~哈~哈哈~」石斑瑜自創「周星星」誇張笑聲。
很長的一段時間,石斑瑜都是站在星爺背後。近兩年來,他也嘗試從周星馳的影子走出來,「全方位發展」,開始接廣告、電視綜藝節目、電視劇的演出。他在根據周星馳經典電影《武狀元蘇乞兒》改編的30集電視劇《功夫狀元》里演了一個小角色,還在《哈拉教父》演出一個叫「周星馳」的人物。在未來,石斑瑜還計劃出唱片,而且唱的是情歌。
記者問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秀出廬山真面目,「全方位發展」呢?他笑說:「以前沒有這個機會。」他近兩年接觸了中國海外的市場,並在《功夫》里演斧頭幫師爺及《少林足球》里的三師兄,在好朋友田先生的鼓勵下,嘗試做出更多的發展。
但作為周星馳的華文代言人將會是他扮演的主要角色:「只要他不嫌棄,只要他一直拍,一直演,我就會一直配下去。」
網上流傳的星爺語錄
網上到處流傳星爺語錄,成為年輕粉絲的口頭禪,雖然「愛你一萬年」、「地球不適合你,還是滾回火星去吧,你呀!」這些經典台詞出自石斑瑜口中,但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這些語錄,而是他在聲音與對白上自創的一些「周星星」味道的口吻及對白。這些石斑瑜的自創在字面上也許沒有語錄這么有意義,但卻已經成為大家認出星爺角色的指標了。
從《唐伯虎點秋香》里那句超級搞笑的哀號「小強~~!」;到《少林足球》特意把「的」的發音拉長、講成「地」(好比:「球不是這樣踢地~」)來突出人物的土氣;到很新加坡破華語文法的「我走先!」;中英摻雜的「I服了You!」;甚至那個招牌式的誇張笑聲都是他的自創。
從石仁茂到石斑瑜
石仁茂來自台灣,他今年已47歲了。
從台灣藝大畢業後,在1982年出道,早年在廣播電台主持綜藝節目,演出廣播劇,其中一個節目曾入圍台灣「金鍾獎」。
他在1985年進入配音圈,師從有「台灣配音皇帝」之稱的陳明陽。當時陳明陽為《賭俠》找了四五名同事來配周星馳的角色,但香港導演一直不滿意。
第二天他臨時被叫去試了一小段,香港導演就覺得很對位,說他的聲音很像。他笑說:「但真正輪到我到配音間配時,我的心情緊張得不行!導演要求太嚴格,壓力很大,我第一次覺得配音工作不好玩了,痛苦到極點。也不知NG了多少遍。」但他與周星星及無數星迷就這么結下了緣。
石斑魚的諧音可愛喜感多了
據說很久以前,台灣一名配音師喊石仁茂名字的時候,忽然說:「石仁茂啊,乾脆就叫『死人貓』吧。」但笑的人肯定不是他,所以還是取石斑魚的諧音可愛喜感多了。取這個藝名,石斑瑜在無數的網上訪問透露,就只因為:「諧音好記。我在1992年才改名,當時正好碰上女兒出生要為她取名,我想順便也給自己取一個吧,想了半天,「石斑瑜」、「石分鍾」、「石塊錢」……最後選了這個。正好那時有台灣媒體采訪我,我就說用這個名吧,從此就叫開了。」
I. 為什麼周星馳的電影都要別人配音 難道他說不來普通話嗎 很急 很想知道
看過《卧虎藏龍》嗎?裡面楊紫瓊的普通話能把人雷死,這樣的水平還不如找翻譯呢。周星馳記者招待會時的普通話說得都很慢,而且好多發音都不標准,很多意思用普通話都表達不來,這樣的普通話水平要是在片場上能把導演急死,而且還可能因為NG太多而浪費膠片。
其實懂粵語的朋友都喜歡看周星馳的粵語原音作品,很多笑點在普通話版本中都弱化了,很多罵人的話翻譯成普通話之後都清一色的成了「你老母啊」、「一坨屎」之類的,失去了粵語中調侃搞笑的味道,因此周星馳拍電影都是說粵語的,加之自己的片約太多和有限的普通話水平,因此在成片之後找個配音比較省心省力。
J. 沒有石班瑜的配音,你認為周星馳能不能成為喜劇之王呢
石班瑜原名石仁茂,是祖籍廣西桂林的台灣人,1961年生,僅比周星馳大一歲。他於1983年開始從事電視劇和電影的配音工作,因聲線奇特,經常配太監、妖怪之類角色。自從1990年為周星馳的《賭俠》配音之後,其獨特的聲音和拿捏准確的幽默感,而成為周星馳的御用國語配音。
應該說如果沒有石班瑜的國語配音,周星馳的電影很難在內地國語區廣泛傳播而如果沒有周星馳,石班瑜也不會受到關注。石班瑜至今為周星馳配了27部電影,從《賭俠》開始到2008年的《長江七號》。
周星馳在非粵語區觀眾接觸到自己的作品之前,已經把該拿的獎項都拿了,在演藝界的地位基本確立了。石斑魚的工作讓周星馳擁有非粵語區的大量粉絲,對於周星馳的地位沒什麼影響啊。
配音確實幫助了周星馳打開了內地市場由於大家最先接觸的周星馳電影都是石班瑜配音,所以大家先入為主了總之一句話,你可以說配音確實幫助了周星馳打開了中國市場,讓周星馳的電影在內地的傳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你卻不能說某一個配音成就了周星馳。香港電影傳到內地都配音了,並且很多都火了,難道這都是這些電影中某一個配音的功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