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我不是葯神》怎麼樣
關燈拆電影 《葯神》為何是7月神葯?
一冰
好消息!
全球首個「同聲評論影廳」來了!
你與電影專家只差一個二維碼的距離!
名家名導同聲評論服務就在電影院里等你來掃
隨手掃掃座椅扶手上的二維碼
即刻進入小程序體驗服務
地址:SFC上影影城(港匯恆隆永華店)6樓2號廳
現有開業優惠同評券6.6元秒殺活動(有效期半年)
《我不是葯神》成了7月國產院線的神葯,頭回見點映排片搞得像公映,公映前票房已經過億。趁著周末我連刷兩遍,場場爆滿,見證數對軟妹哭倒在男友懷里,承受了我這個年紀不能承受的暴擊。
跟隨著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的還有人們對「陸勇案」的關注,一夜之間這則幾乎快要被忘記的新聞又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
也正因影片引發的巨大討論,《葯神》被稱作是「中國電影的標桿」,把文牧野、徐崢、寧浩稱為是「敢踩高壓線的中國良心」,一夜之間《葯神》幾乎成了中國電影的代表。
優秀的電影讓你的眼睛濕潤,而《葯神》真正超越優秀的地方在於擦乾淚後,我們跟著徐崢一起在後視鏡里看見了眾生的苦相,照見了自己的靈魂。
「凝視」是《葯神》的一個核心表現方法,每個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凝視時刻。
在福科的理論中這對「看」與「被看」的關系呈現的是上下級權利的分割。黃毛的首次凝視出現在他打劫呂受益的那場戲,直勾勾的眼神愣是把老呂給看蒙了。
後來黃毛被抓,在明顯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還是用同樣的眼神瞄準了程勇,嘴裡蹦出一句:「你是為了賺錢」。觀眾通過黃毛的凝視點明了《葯神》中最重要的一條邏輯:不以錢作為衡量標准來界定凝視的上下級。
思慧的凝視時刻也得到了充分表現。她本是夜總會的鋼管舞演員,為了慶祝仿製葯大賣,她跟著程勇一行人來到夜總會慶祝。男領班來喊思慧上場表演,卻被憤怒的程勇用「巨款」砸到發昏,親自上檯子跳了一段艷舞。
鏡頭一個環攝,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在男領班一人身上,男的跳鋼管舞成了當晚的一道奇觀。畫面最後聚焦到思慧臉上,她正目不轉睛盯住台上的舞者,嘴裡大喊著:「脫褲子!脫褲子!」這一刻她眼中所見早已不是gay里gay氣的領班,而是往日賣弄風騷的自己。
雖然噙著淚,她卻不一定有多恨男領班。思慧真正凝視的對象是這個被金錢掌控,毫無善意的喧囂世界。
更不用提劉牧師的凝視,看的是蒼生百命;慫貨一枚的呂受益對妻兒靜靜凝視後選擇不拖累這個新興的家庭;就連葯販子張長林都通過一場凝視,由黑洗白。
被捕後張長林接受審問,三個回合太極拳打下來還是不肯供出幫著賣葯的程勇。這時鏡頭一拉,切換到警局監視器的屏幕,張長林正對著攝像頭狂笑。這一凝視是對機關的質疑,是對情與法的拷問,是真正穿透牆壁直達體制內部的深切一眼。
主角程勇的凝視更多聚焦在自我,影片上來第一個鏡頭是程勇凝視著手中迦梨女神像的主觀鏡頭。傳說中迦梨女神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的妻子,為救蒼生化身為迦梨女神與惡魔對抗。這個惡魔一旦流血,一滴血就會生出一個新的惡魔傀儡。為了打敗他,迦梨女神不得不事先吸盡他的血液再與之戰斗,而惡魔之血也使得女神陷入狂暴,憤怒的踱步震動三界。
最初的程勇是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印度神油店老闆,兜里的票只比要飯的厚那麼一點。他之所以供奉迦梨女神無非是看中人能吸血,他眼裡哪有神明,只有錢財。
第二次表現程勇凝視迦梨女神是在呂受益病重之後,程勇來到印度為老友買葯正巧遇上九夜女神節。路上開過載著迦梨女神和濕婆神像的板車,程勇再次和女神對視。
除了與迦利女神的兩次深情對望,前前後後導演還給程勇安排了五次凝視。一次他從後視鏡里看呂受益的妻子跪倒在地,車緩緩前行,視線卻緊緊跟隨呂妻,此刻程勇開始意識到自己正在離正確的方向越行越遠;
他去看病重的老呂,遇到護士來清創,紗布揭開是老呂身上血淋淋的創口,程勇終於直面了這些年他斂財的行為給病人造成了何等的創傷……又是一次凝視。
還有幾次與病友群群主會面,他想通過凝視展現權利,卻被患者戴的一重重口罩設置了心理的屏障;以及最後法庭上陳詞時程勇凝視鏡頭,彷彿是直接在和觀眾進行交流。
質量最高的一次凝視發生在程勇從呂受益家上香出來,門外熙熙攘攘擠著前來治喪的病友。導演只給這些群眾演員安排了一個任務:看著徐崢。在這條長長的似乎永遠走不完的通道中,程勇洞見了每個在場病人的未來,他們來此地不僅是與曾經的病友告別,更是提前看一眼自己將來的靈位。
買不起葯,治不起病的他們也即將化為一張黑白照片,一段往生咒。每與一人擦肩,就是與死神打一次照面。於是程勇低下頭不再去看,他終於無法再直視那具行屍般的自我。
相反,反派在影片中不僅沒有凝視,導演還為他們的凝視設置了障礙。瑞華制葯公司的兩位發言人都戴眼鏡,其中的高層更是佩戴有色眼鏡四處亮相。眼鏡這個道具不僅標識了他們「精英」的身份,更是為人與人之間有效的心靈溝通(即凝視)形成了一道物理屏障。他們無法從別人身上看見醜陋的自我,自然也無法完成程勇般英雄的轉變。
這里導演很巧妙地設置了一道障眼法。瑞華制葯的醫葯代表幾次出現的地點都相當蹊蹺。兩次在警局,分別先是和局長會面,後來連警方會議都參與旁聽,甚至還插嘴調整作戰方針。接著又在電視信號上出現,他在「健康之路」欄目慷慨陳詞,仔細看欄目LOGO就會發現和央視的同名欄目異常相似。在影片尾聲代表還與瑞士大使見面,一路他所出現的場合從地區到國家,最後上升到國際層面,明裡暗裡地諷刺人民的苦難與體制的腐敗是脫不開關系的。
影片呈現的終極凝視是觀眾對於銀幕的凝視。導演兩次表現了從上海的浦西往浦東看的空鏡,江那邊是上海最貴的CBD,大陸金融發展最迅速的地塊。物慾、拜金,讓人不斷地靠外在修飾來提醒自己「人」的屬性,卻幾乎要忘了我們與生俱來的群居天性。人字一撇一捺彼此依靠,我不是葯神的下一句應該是:我是個人。落難的時候需要依靠別人,順風順水的時候也得想著回饋社會,畢竟「誰還沒個生病的時候啊?」
它不一定是生理上那個病,窮也是一種病,搞基也是一種病,少數派也是一種病。病理正是這個世界沒有同理心。《葯神》看起來像在說陸勇的故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扮演著一個小角色。它之所以能超越優秀進入偉大殿堂,正是由於觀眾通過凝視它,撇見了自我的丑態。
2. 沒有共情能力的人是什麼人格
共情能力能夠影響孩子的性格走向,如果孩子是一個性格比較孤僻,不容易跟他人共情的人,這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弱,而相對而言,那些開朗大度,比較有感染力的孩子的共情能力就會比較強,這是因為他們的情感更加收放自如,這樣也更能夠體會到不同情感之間的區別,不會過分的壓抑自己的感受。
在電影《自閉歷程》中,自閉症女主的媽媽就比較缺乏共情能力,無法用心理解到女主發明的擠壓器的作用,導致女主一度崩潰,好在媽媽雖然不理解,卻一直沒有放棄她,最終還是幫助她成功融入社會。
共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年齡還小,跟他們說這些也不懂,其實不然,孩子的共情能力就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和引導。
當孩子還處於嬰兒期的時候,對於自我的情感和需求之間的邊界,不太清晰,也不能夠明確的區分自我和他人之間的情感區別和需求。
等到孩子1~2歲的時候,開始能夠分辨出他人悲傷和開心的情感,但是還不能夠把這種感受具體的轉化為有效的行為。
等到孩子3~9歲的時候,在發現別人不開心的時候,也會主動出現想要去安慰他人的舉動。
等到孩子10~12歲了以後,共情能力會更高,能夠去理解所處不同環境中的人當中的感受,在做事之前也多換位思考,能夠考慮他人的感受。
3. 你認為哪個電影角色有NPD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是10種人格障礙之一,有先天和後天兩種原因。這是一種嚴重的狀況,包括但不限於:對自己的浮誇感覺、權利感、缺乏同理心、無法處理批評、持續需要關注和願意剝削他人。自戀者很難維持人際關系,部分原因是他們過於敏感,不理智,不尊重界限。這聽起來可能不是那麼糟糕,但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了解(和捲入)一個自戀者的深度,除非他們真的有。我應該知道…我的前任是一個惡性的自戀者,在外界看來他是如此的美好,但實際上他是一個騙子。只有最親近他的人才知道。
4. 電影男主內向,想殺了女主,每次都是女主主動親他
《去他媽的世界》是由喬納森·恩特威斯爾、露西·徹尼亞克執導的英國電視劇,傑西卡·巴登、埃里克斯·勞瑟、 史蒂夫·奧拉姆、 烏米·馬薩庫、傑克·維爾等主演 。
講述十七歲的怪異少年詹姆斯和憤世嫉俗的女孩艾麗薩一起離家出走開始公路旅行的故事。
詹姆斯從小親眼目睹媽媽在自己面前自殺,父親又是一個基本上沒有同理心,很容易沉浸在自己世界裡自high的人,很少和他溝通。從此他的世界滿滿的都是脆弱和偽裝,毫無幽默感,也覺得得不到任何人的愛。艾麗薩從小被生父拋棄,被養父騷擾,親生母親為了維持表面上的平靜對這一切熟視無睹,並且更加偏愛自己的雙胞胎女兒們。她在那個家庭里是沒有存在感的,是被拋棄的人。
17歲的詹姆斯確信自己是名精神變態者,他冷血無情喜愛殺生,原本計劃殺掉接近他的叛逆少女艾麗莎,但兩人的合拍讓他決定推遲殺人計劃,跟 她一起離家出走開始公路旅行 。
《去他媽的世界》這部劇的節奏很快,更像是一部公路電影。男女主角遇見不同的人,發生故事,然後再遇到下一個人,情感克制不造作。畫面的顏色溫暖,每集結尾更是配上了一首能准確表達心情的復古爵士,提升了整部劇的質感。但最讓人觸動的是,它展現的一種青少年的虛無感。從希望到絕望,再重燃起希望,再絕望。看到最後,才發現這是個治癒的故事。兩個被父母傷害的,從小缺失了關愛的孩子,如何通過彼此完成自我救贖。
5. 她片酬高到驚人,最離譜的是連走路都要付費,吳京回應稱:用不起,她是誰
徐嘉雯,作為一個新人演員,能夠被吳京吐槽,也算是出名了。她被吳京吐槽的原因有四個:一個是「耍大牌」;一個是臨時加價;一個是沒有同理心;一個是沒把劇組當回事。
一、徐嘉雯的經紀人「耍大牌」,惹怒了吳京
徐嘉雯是2015年才正式開始演藝生涯的,在《終極勝利》中飾演了一位性格柔韌的女護士,在劇中有精彩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有人說,做人做事沒有前後眼。這話對,用王伯昭的話說,把錢看眼裡的人,眼界不會高。郭德綱曾說,他對錢不感興趣。所以造就了他當下的地位。
吳京表示,拍電影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他沒有將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他成為巨星。而徐嘉雯的經紀人,只是看到了錢,結果,錢沒了,事業也沒有那麼好了。
徐嘉雯經紀人當時的判斷沒有錯,只是沒有看到電影當時拍攝的國內環境,誤判了形勢,這個結果,只能徐嘉雯品嘗了。
苦果也好,酸果也罷,已經造的果,含淚也要吞下。不得不說,找經紀人,也要找境界高的,找錯了,受傷的,是明星。
結束語:
徐嘉雯本來可以一飛沖天的,但由於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意外,讓她的事業如同母雞一樣,撲騰了幾下,就這樣了。
她在很多影視劇中有角色,但沒有達到盧靖姍的高度。有時候,選好一個助手,真的很重要。大家覺得,徐嘉雯後悔了嗎?
6. 高分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Jordan這個角色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上個世紀的小說,因為情節引人入勝、打動人心而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其中的一部還有小李子萊昂納多的出演。由這部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很高的人氣,人們也經常對其中的一些情節進行探討。很多觀眾都想知道,電影中Jordan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她在很多情況下都只是一個旁觀者,為何還要安排她的戲份?
Jordan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沒有Jordan,我們就很難體會到其他角色真正的性格,在很多時候,Jordan就是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其他人的好壞,雖然在我看來,她自己也不是什麼好人,不過站在上帝視角上看,我依然覺得她是一個很重要很成功的角色。
7. 朱雨辰媽媽:恐怖的不是她的言行,而是同理心的缺失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讓演員朱雨辰的媽媽成為流量擔當,大家才知道有這樣一位戲紅人不紅的演員。
觀看了朱雨辰的各類采訪視頻,不得不說,他是個非常有才華的演員。
在媽媽的教導下,他從4歲起練習鋼琴長達15年;進入中央戲劇學院,才華和顏值讓他擁有演員詩人「小賈宏聲」的名號;中戲畢業後,他堅定不移的堅持,贏得了影片《一百萬》的主角,才有後來《奮斗》中的華子。
朱雨辰在很多影視劇中作詞作曲並獻歌,著名音樂人盧中強對他高度評價,稱其是一個演而優則唱的優秀藝人,完全可以組建英式樂隊。
除了自身的才華,朱雨辰也非常紳士,待人體貼,心細如發。演員謝楠和馬蘇都交口稱贊,他對身邊人恰如其分的關心,對片場工作人員的熱心幫助,都贏得大家的好感。
湯唯名揚四海後,作為初戀情人,半紅的他也沒有去消費湯唯的名氣。
孩子的行為是母親教育的一面鏡子,看得出,朱雨辰的家教是極好的。
2015年《可凡傾聽》的采訪中,主持人曹可凡談及媽媽對他的「熱情」照顧時,朱雨辰搖頭並無奈的坦言:「媽媽喜歡自己誤解自己,誤解我,這是母愛不能承受的重。人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但她就是施於我!」
朱媽媽對兒子愛的點滴細節讓人感到窒息:從上海搬去北京照顧兒子起居,跟著兒子進組;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熬湯、日榨果汁、冬季楓斗水、夏季綠豆水;干擾兒子的每一段感情……
台灣學者蔣勛曾說過: 母愛有的時候真是暴力。
微博本是明星和粉絲互動的極為重要的平台,朱雨辰提到媽媽 監控 他的微博,還會把每一條抄在本子上,一旦看到負面評論,朱媽媽恨不得要查出這些評論者,無奈,朱雨辰停止了自己的微博。想當年電視劇《奮斗》熱播的時候,朱雨辰扮演的華子多火啊,簡直就是星途無限啊。但11年過去了,微博粉絲相比其他《奮斗》主創更是少得可憐,僅有203萬(佟大為兩千多萬、文章五千多萬、馬伊琍和李小璐四千多萬)。
2013年的一檔采訪中,朱雨辰提到媽媽禁止他接古裝戲和武打戲,主持人詢問原因,朱媽媽坦言不捨得兒子被他人打,甚至那種青春戲中教室里打鬧的場面也無法接受。日漸成熟的朱雨辰,因為其母「不捨得」的限制,導致戲路沒有更多的拓展。
反觀彭於晏,每拍一部戲就學會一樣技能,體操、綜合格鬥、巴西柔術、泰拳......只要能更完美演繹角色,他就拚命去學。如今彭於晏成為各大導演力爭的男主演、票房的保證、女粉絲們的國民老公。
一個人缺乏同理心,就不會感受到別人的痛苦。
每一次采訪中,主持人和朱雨辰提及媽媽如此過渡滲透的行為,朱雨辰苦澀的表情中透露出無奈的氣息,但是朱媽媽至今保留強勢本色,成為如今流量話題黨。
剛上節目時,朱媽媽就吐槽說,兒子不讓把他說成「媽媽寶」的樣子,朱媽媽反駁:「難道媽媽寶的樣子不可愛吖?」
擁有同理心的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朱雨辰已經再次告誡母親,其言語背後帶來的可能性後果,結果朱媽媽還是一路「高歌」;朱雨辰在朋友前調侃自己的母親,尤其是帶著80個大閘蟹來北京、火車站中手舉鐵鍋猶如「吃雞」狀,也似一種不滿情緒長期積累的發泄。
朱媽媽從來沒有尊重自己的孩子,沒有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更別說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當朱雨辰再三明確提出自己的請求,朱媽媽仍舊不願意去滿足他的要求。
請問:這是對孩子的愛嗎?
朱媽媽對孩子釋放的愛,實際是「隱蔽的暴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理心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
朱媽媽這種暴力溝通行為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受傷,朱雨辰曾向母親說:「你要搞死我,你根本就沒有把我當人,而是把我當成一個桶,什麼都往裡倒啊!」
而朱媽媽仍然採取屏蔽模式,屏蔽孩子的感受反饋,照舊「肆無忌憚"自己的日常「暴力」行為,導致才華顏值均在線的朱雨辰事業受限,情感受阻。
網路上鍵盤俠們對朱媽媽的一邊倒,措辭強烈。要知道朱媽媽已經71歲,她生於上世紀40年代,那個年代成長中的女性有著自己難以承受的痛苦。
長期以來,婦女的形象和自我犧牲聯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顧他人當做最高的職責,她們也就會傾向於忽視個人的需要。
朱媽媽長期忽視個人的內心需要,也直接導致完全忽略朱雨辰人生成長的需要。就算一旁的寧靜和其他媽媽的再次提醒,她都不以為然。
我們每個人成長中都有基本的需要,對朱雨辰來說,他首項的需要就是「選擇的自由」,選擇夢想、目標和方向的自由。這基本需要是有助於他人生健康成長,而不是母親的某種具體行為。
朱雨辰屢次提到媽媽的這種過渡滲透行為,雖然媽媽一再說自己會改,卻始終不奏效。實際上朱媽媽最需要的是那份同理心的重建, 同理心不僅可以來自他人,也同樣可以來自我們自己,通過自我同理給予自我同理心, 朱媽媽最需要的是找回自己內心的個人需要。
生活總是充滿了戲劇的篇章,這位缺失同理心的媽媽卻相中了擁有豐富同理心的霍思燕。
霍思燕非常聰慧,她能感受到朱媽媽對兒媳的要求。那個階段,杜江毫無名氣,而朱雨辰在圈內有一定的知名度,更何況,他們彼此年齡也相仿,但霍思燕完全明白自己的內心需要,她要尋找的是一個彼此相愛的人。
霍思燕和杜江兩人堪稱是同理心高手,《媽媽是超人》和《爸爸去哪兒》的綜藝節目中,他們夫妻倆完美地向觀眾詮釋了何為非暴力溝通,何為同理心!
同理心,是深入的看到他人語言行為之下的內心的能力,無論自己和他人經歷了什麼,看到了其行為之下共通的人性。
他們夫妻倆能感受到彼此的需要,總是把夫妻感情放在第一位。杜江在電影《紅海行動》宣傳中,只有幾小時的空檔也要回家探望霍思燕,而霍思燕也知道杜江的內衣數量需要適時的替換,他們在衣帽間里互相閑談,一旁卧室里的嗯哼聽著,不由自主地說了句:這就是全家在一起!
綜藝節目中,朱媽媽的言語行為里,毫無朱爸爸的任何氣息,觀眾一度錯覺認為朱雨辰是單親家庭出生。
對於孩子,杜江霍思燕夫妻倆總是能第一時間感受到嗯哼的感受,並尊重嗯哼的感受,傾聽到他內心的需求,合理滿足他的需要。
嗯哼首次參加《爸爸去哪兒》,不願意放棄玩具,杜江尊重他的感受,並沒有強制執行,而是給他悄悄藏了玩具,然後慢慢引導他。在其後的節目里,嗯哼開始自覺遵守規則,也是任務完成度最高的孩子。
父母對嗯哼的高度尊重,父母給予嗯哼有序自由的成長空間,全然保護了嗯哼的個性,他的不按常理出牌、幾籮筐的金句、率真的個性,贏得了粉絲們的狂熱追棒,香港歌星容祖兒也成為其超級粉絲。
杜江和霍思燕的教育方法也充分保護了嗯哼的同理心, 它是一種注意力的訓練,它帶領我們不僅將注意力放到彼此的可見的行為和語言上,還帶領我們去感知彼此的感受,帶著對對方需要的覺察,覺察此刻對方的內心真正的渴望和需要。
霍思燕要求嗯哼幫她買一杯冰美式咖啡,而嗯哼因為天冷怕媽媽感冒,擅自主張幫媽媽點了一杯熱咖啡。他的這份暖心舉動也是源於父母日常的同理心行為,本能地對周圍人的需要有著細致的觀察,並適時地去滿足。
三十而立的朱雨辰,他對母親的行為,從最初的抗爭到無奈地接受,他不斷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去滿足母親的需要。這份愛是令他痛苦、卻又不得不背負的。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中提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情感的奴隸」
在這個階段,我們相信自己需要為他人負責,讓他人快樂是我們的義務。
朱媽媽恰恰是在這個階段愉快地忙碌著!
第二階段:「面目可憎」
在這個階段,我們發現,為他人的情緒負責,犧牲自己迎合他人,代價實在是很大。
朱雨辰止步於這個階段,再也無法前行。
第三階段:「生活的主人」
在這個階段,我們樂於互助。我們幫助他人,是出於愛,而不是出於恐懼、內疚或慚愧。那是自由而快樂的行為。
杜江霍思燕和嗯哼向我們完美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生活真正的快樂!
我們都需要同理心,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一種溫暖的幫助, 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大不同,但是作為人,卻有著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同理心,意味著一種深的理解和共鳴。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說:當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善用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那麼人們就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全文完-
相關系列文章
霍思燕的老公,才是「非暴力溝通」高手
霍思燕家中,上演了一堂精彩的「非暴力溝通」課程
新婚的哈里王子:一名「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
學會《非暴力溝通》,各類沖突迎刃而解
8. 電影小丑是探討同理心的影片嗎(張宏偉付玉寧)
無疑《小丑》是一部探討同理心的影片,而同理心恰恰是悲劇和喜劇兩類影片間分寸感拿捏最微妙的部分,同理心旺盛的看喜劇笑不出來,同理心匱乏的看悲劇哭不出來
9. 超越這部電影,你覺得是誰把角色演到了極致
超越這部電視劇是由鄭愷,李昀銳主演的,在這部電影裡面,不僅是展現出了跑步運動員們對於自身的超越,而且也有非常棒的主題,其中我覺得鄭凱真的是把角色演到了極致。
有很多觀眾看了這部電影之後,都覺得這是在描寫特別正常的一個體育生的生活,其實也是因為整部電視劇確實都在用心的刻畫和描寫,尤其是演員也都是非常用心去准備了,才能夠有這么好的一個效果,所以鄭愷作為男主角,功勞肯定是功不可沒的,而且他也是最主要的核心人物。
10. 電影《老無所依》結尾發生了什麼
最後的疑團摩斯被殺後,那筆錢的歸屬。地上的硬幣和開啟的通風口驗證了奇古曾經檢查過,老警官湯姆表面上看一無所獲。
《老無所依》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hcRufq2_xZQO2OI3cvWxag?pwd=xty9 提取碼:xty9
美國德克薩斯州鄉村,老牛仔Moss(喬什·布洛林 飾)在獵殺羚羊時發現幾具屍體,幾包海洛因和200萬現金。Moss決定將毒品和現金占為己有,想以此改變自己的生活,誰知卻遭到冷血殺手Chigurh(哈維爾·巴登 飾)的跟蹤和追殺,陷入了逃亡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