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麗心靈觀》觀後感
美麗心靈,正如納什為國家的英雄主義,正如艾麗莎對納什無限的愛,正是它們都擁有的美麗心靈,才能最終在精神分裂的懸崖上重歸現實吧!以下是我為您帶來的《美麗心靈觀》觀後感。歡迎閱讀
昨晚我觀看了同學介紹的一部心理電影《美麗心靈》,感慨萬千!
《美麗心靈》是一部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影片的主人公約翰-納什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他在早年就做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突而來臨的精神分裂症使得他在數學領域的更進一步受到嚴重的阻礙。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婭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一顆美麗堅強的心,讓他這一天才沒有在病魔前倒下,而是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
讓我感到震撼的情節是納什得知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後的事。納什是不幸的,正當他好不容易研究出的博弈論被學術界廣泛接受,收獲美滿愛情並且將要成為父親時,他的精神分裂症爆發了。他不得不停止事業上的前進,不得不進行治療。但他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為了承擔家庭的重擔,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葯。並在別人的嘲笑與醫生的不贊同下,堅強地活著與心理疾病做斗爭。他的心是潔凈的,他的堅強意志使他的心靈得到美化。
但同時納什也是幸福的。他的妻子艾麗西婭是個美麗的天使,擁有著美麗的心靈,守護著她的愛人。她陪在納什身邊,照料他的起居。在納什發病並威脅到她的生命安全時,她把孩子送回娘家,自己不棄不離,她理解丈夫不願意去精神病醫院治療的擔心,把丈夫留在身邊,在住家休養中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她絲毫沒有退縮,沒有逃避自己作為妻子的責任,堅強地承擔起了這個在風雨中搖曳的家。這就是美麗心靈最生動的詮釋。
我認為納什最後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堅強,更是因為他的妻子不離不棄的照顧和支持。一般的人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多麼的不正常和瘋癲可怕時,她們更多的是受不了那種痛苦,更多的是選擇離開。而艾麗西婭堅持留在丈夫身邊,勇敢堅強的生活,給了納什無盡的關懷和鼓勵。她驚人的毅力和偉大的行為使我震驚,也讓我感受到了一顆天使般的純真美麗心靈。
在影片中還有一部分讓人感受美麗心靈的情節。當納什患病經常被幻覺引導,不自覺地到自己所在學校普林斯頓大學講學時,大學同事們給予了一個精神病人相當的包容與理解,配合納什重新找回自我。納什生活在一個充滿關愛與理解的家庭與大學校園里,這是精神病患者運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質戰勝疾病的客觀條件。同時也是美麗心靈的又一次詮釋。
這部影片讓人非常感動,感動那些美麗心靈:納什與病魔抗戰,努力剋制自己,不折不撓實現理想的美麗心靈;艾麗西婭與丈夫不離不棄,堅強勇敢生活的美麗心靈;納什的醫生,大學的同事們包容理解的美麗心靈......
愛,是世界上最能使人感到幸福的,世界上最不可缺少的。生活中無論面對怎樣的人,我們都應該用心去理解關愛他們,用美麗心靈去傳播愛。
你是否曾苦苦為一件事堅守過?或是一個夢想,亦或是一段感情,這種堅守是美麗的,是幸福的。到最後,你會覺得結局是什麼,好像也不再那麼重要了。
看一部電影,就像看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一瞬間,一個人的美好,《美麗心靈》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這是一部讓我感動且受到震撼的影片,一個人在寢室安靜地看完電影,感慨良多。有感動,感動於男主角的堅強毅力,有震撼,震撼於女主角的不離不棄。
男主角的人生是傳奇的,並且也是確有其人的。天才的數學家納什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很年輕時就作出驚人的數學發現,奠定經濟學博弈論的數學基礎,開始具有國際聲譽。但30歲時他被診斷出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相比於男主角傳奇的人生,我更喜歡裡面的女主角——艾麗西亞。她不僅美麗,而且具有一種氣質。在我看來,是一種蘭花般淡雅的氣質。同時,她又非常地堅強,納什病情的好轉和她是分不開的。沒有她的堅強和努力,我想納什也不一定會堅持到最後。她選擇不離不棄,選擇堅守在納什的身邊,這就絕對稱得上是美麗的心靈。
更令我動容的是艾麗西亞的包容,她可以包容納什給她帶來的傷害與畏懼,她可以包容周圍投射來的異樣眼光,我相信這才是最可貴最閃光的,也是.《美麗心靈》真正揭示的真諦。
試想下,如果你是艾麗西亞,你的丈夫,這一生與你緊密相連的人突然從天堂走入地獄,你的家庭支柱,精神支柱突然倒下,你是否會撕心裂肺,是否會崩潰倒下,是否會對生活絕望?也許你堅持不下去了,然後就放棄了,離開了。
而電影中的女主角,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丈夫,她選擇了堅守,最後挺了過去。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堅守信心,陽光。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無論你多麼堅強,無論你多麼富有,無論你多麼受人歡迎,生活就像風平浪靜的海面,可它同時也隱藏著可怕的風浪。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你也不知道它有多麼的恐怖,你能做的就像是平靜的海平面堅強地接受它,把它融入自己的生命里,讓它和自己一起成長。《美麗心靈》也許也告訴了我們這些更深層次的東西吧。
影片的結局一直印象深刻,當納什站在那高高的台上時,他的一切都成了閃光點。我們都應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故事的結局是美麗的,納什擁有了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東西。我想,這一切在歷經錘煉,始終堅守後變得更加珍貴。
看完《美麗心靈》,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眼前彷彿總閃現著納什在精神病床上掙扎的樣子,渾身插著管子,四周籠罩著痛苦和恐懼的陰霧,叫人久久透不過氣,而我亦深深感覺到震撼與懼怕。第一次,第一次讓我感覺到精神分裂症是如此可怕,就像我們發現我們觸手可摸的人和物在別人看來是不存在的,所有自以為發生的事事實上沒有發生,夢與真實沒有辦法區別——這該是多麼荒誕與恐慌。
納什是不幸的,他是孤獨的天才,不善社交,討厭人群,就如人們不喜歡他,他也不喜歡他們;他是行為怪異的學者,覺得上課是扼殺才能的工具,普林斯頓是充滿競爭的大學。如此怪異的人,當然不受同學和教授的歡迎——同學樂見他失敗。他需要一個朋友,一個真心對他的朋友,能在失敗的時候鼓勵他,與他分享成功的喜悅。所以,他幻想出一個室友,一個能陪伴他,不管快樂與傷心。這種情況從某種層面來說對於納什是有利的,因為他終於有了一個能充分理解他,鼓勵他的朋友,但假的畢竟是假的,他的病越來越重是事實。於是他又看到了另一個他腦海中的人—帕徹。我覺得帕徹的出現是源於納什對於成功的渴望,他渴望成為偉大人物,在戰爭中發揮自己的力量,而陷入破解密碼的旋流中,他無法自拔——這種情況對他來說是不幸的。然而,小女孩的出現象徵納什的彷徨,他對艾麗西亞-拉迪求婚感到害怕,他害怕失敗。我覺得小女孩的出現,是納什陰霾內心捅進的一縷陽光,是納什對真,善,美的追求。
同時,納什是十分幸運的。他對於自己興趣的堅持,執著得讓人感動。無論旁人怎麼褻瀆這份精神,他都一股腦兒扎進對數學研究的海洋里。在他看來,數學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最迷人的東西。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不是天才,只是沉迷在數學里的普通人,但他對於數學的痴迷程度又是常人不可以相提並論的,他就像個怪物。可他知道他該追求什麼,並能夠傾盡一生去追求——即使是無法治癒的精神分裂症,也無法阻擋他尋求真理的腳步。終於他成功了,不僅獲得諾貝爾獎,還 獲得大家的尊敬。餐廳所有人相繼給予納什鋼筆的情景,讓人久久無法忘懷,我想那應該是納什一生的財富。作為精神病患者,獲得學者的敬意,想來幸運,有點偶然,卻也是納什堅持努力的必然成果。
納什擁有一個艾麗西亞,他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她沒有因為納什患精神病而拋棄他,即使納什發病時差點淹死兒子,威脅到她的生命。艾麗西亞的不離不棄,讓所有的觀眾都潸然淚下。的確,在當今物質橫流的世界,這樣的真情和無悔,是稀罕而值得他一生珍惜的
美麗心靈,美在對不幸的抗爭,美在真情永在。
⑵ 《美麗心靈》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1、人生的跌宕起伏無處不在
萬事萬物,很少有一件事情是完全能如人心意的。家家,甚至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就像影片中的男主角一樣,年紀輕輕就發表了具有前瞻性的並且能適用於廣泛領域的博弈論,並且還在數學幾何學等多個學科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再加上他那張英俊瀟灑的臉龐,很多人羨慕都來不及。
但是,這樣優秀的男子,卻患有精神分裂症,並且無時不刻地受其困擾,讓男主角逐漸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動物。是的,人生中的跌宕起伏無處不在,一個人看似再輝煌的人生也總有自己的挫折和難言之隱。
2、人生中的親密關系很重要
影片中的精神分裂症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難治癒的,幾乎可以等同於絕症,更何況電影還有誇張的藝術手法。在電影中,這樣的精神分裂症幾乎可以摧毀男主角納什的整個人生,但就在這樣危險的關頭,他的妻子挺身而出,沒有拋棄他,時刻親密地相伴在他的左右,並最終讓他成功地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且幫助他成功地擺脫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
3、人生中親密關系的重要性
幫助人們戰勝人生中的困難事物的發展過程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態勢都是一條螺旋的上升曲線。所謂螺旋式的上升,就是指一個人在人生中的發展軌跡不可能是一條上升的直線,而是一條打著無數個拐彎的曲線。這也就決定了人生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挫折與困難,而這些光靠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戰勝的。
4、尊重,是人們彼此交往的基礎准則。
而在親密關系中的尊重,並不是簡簡單單地和電視言情劇裡面一樣的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你選擇了對的人"那麼簡單,尊重更需要真心實意,不要只是嘴上說尊重圓場而心裡卻心懷不滿。
5、懂得在親密關系中保持獨立
在蜀國滅亡後,面對曾經相伴多年的主子,蜀國大臣們中時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扶不起的阿斗"。在親密關系中,我們絕對不能當"扶不起的阿斗",無論關系中的另一方對自己有多麼的盡心盡力。我們要在親密關系中保持一定的自尊,自強,自立,才可以給這段親密關系持續下去的理由。
⑶ 印度有一部電影 男主角叫迦納什
額,我想說我都國家缺這些題材電影么?玄幻的,戰爭的,歷史的。啥都拍了幾百部了幹嘛要去看印度這些題材電影,滿屏咖喱味,我只願看摔跤吧爸爸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電影
⑷ 電影《美麗心靈》劇情
電影:《美麗心靈》
導演:朗·霍華德
編劇:阿齊瓦·高斯曼、西爾維婭·納薩爾
主演:羅素·克勞,艾德·哈里斯,詹妮弗·康納利,保羅·貝坦尼,亞當·戈德堡,賈德·赫希,喬什·盧卡斯,安東尼·拉普,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雷吉·奧斯汀,朗·霍華德,Jason Gray-Stanford
劇情簡介:
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數學家約翰·納什念研究生時便發表了他的博弈理論,短短26頁的論文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他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
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與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斗爭。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完全通過意志的力量,他一如既往地堅持工作,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他在博弈論方面頗具前瞻性的工作也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理論。而納什也成了一個不僅擁有美好情感,並具有美麗心靈的人。
(4)主角迦納什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拍攝
為提升該片的真實感和情感的感染力,主創人員決定按照故事的時間順序進行拍攝,雖然這意味著拍攝費用將大幅增加,但卻有助於演員更投入的表演。在影片開拍前,霍華德安排了為期兩周的排練,並請來已經年過七旬的約翰·納什親臨現場指導。為使影片與數學相關的內容精準可信,在拍攝期間,巴納德學院的數學教授戴夫·貝爾(DaveBayer)每天都會來到片場為數學細節把關。
⑸ 有一部印度電影,主角接了爸爸的電話,然後去救他爸爸叔叔,對方要殺他叔叔,然後他爆發了
《為正義而戰》也叫《善行者無咎》
⑹ 電影男主角叫迦納什是什麼電影
《善行者無咎》也叫《為正義而戰》
⑺ 有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主角接了個電話去救他爸爸和叔叔,最後他爸爸說他們要殺他叔,然後他爆發了
為正義而戰,也叫善行者無咎
⑻ 找部電影,是國外的,女主角一直被死神追啊什麼的,好像是帶了什麼詛咒,最後死在鐵道上,好像被地獄拉下去了
《墮入地獄》
劇情簡介 · · · · · ·
供職於某銀行信貸機構的美麗女孩克莉絲蒂安(艾莉森•洛曼 Alison Lohman 飾)經過多年的努力,事業終於有所起色;她和男友克雷(Justin Long 飾)的戀情雖遭對方母親的反對,卻也是情投意合,順風順水。可是,一場無妄之災將她的人生推向谷底。
住在布雷頓大街的吉普賽老婦人希爾維婭•迦納什(Lorna Raver 飾)因醫療糾紛面臨房產被收回的困境,克莉絲蒂安同情她的遭遇,無奈規定所限無能為力。憤怒至極的迦納什遷怒於無辜的克莉絲蒂安,兩人在車庫中發生激烈搏鬥,迦納什更向對方落下無情詛咒。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克莉絲蒂安遭遇諸多恐怖和離奇的事件。她決定拜訪迦納什解決這一切,卻發現老婦人已經去世。而魔鬼黑山羊的詛咒仍在繼續……
⑼ 印度電影男主角叫迦納什是什麼電影
電影主人公的爸爸和叔叔被抓住了,壞人叫丹努胥,壞人他爸說要殺了主人公的,是印度的,到處查不出影片名,好想看
⑽ 從《美麗心靈》看什麼是精神分裂症
從《美麗心靈》看什麼是精神分裂症
對於精神分裂症,你的了解有多少呢?我們又能通過什麼事例進行分析呢?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從《美麗心靈》看什麼是精神分裂症,歡迎大家閱讀。
約翰·福布斯·納什
約翰·福布斯·納什(英語: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美國數學家,前麻省理工學院摩爾榮譽講師,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他的理論被運用在市場經濟、計算、演化生物學、人工智慧、會計、政策和軍事理論。晚年為普林斯頓大學的資深研究數學家。1994年,他和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約翰·海薩尼和萊因哈德·澤爾騰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2015年,他與路易·尼倫伯格共同獲得了阿貝爾獎。
1950年,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在那篇僅僅28頁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也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個人生活
在1951年 Nash來到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擔任講師,在那裡,他遇見了 Alicia Lopez-Harrison de Lardé,是一個來自薩爾瓦多的物理系學生。並在1957年2月結婚。在1959年她因Nash的思覺失調症而讓他到一家醫院接受治療。他們的兒子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在之後就出生了,但在出生後一年仍然沒有取名字,是因Alicia覺得他丈夫應該有取名字的發言權。Nash和他的妻子在1963年離婚,在1970年Nash出院,並住在de Lardé的家裡。盡管兩人離婚,但在Nash患病期間,Alicia仍全心照顧他。最後他們在2001年再度破鏡重圓。Nash長期居住在新澤西州的西溫莎小鎮。
影片《美麗心靈》
2001年上映的美國影片《美麗心靈》是基於Sylvia Nasar為納什寫的同名傳記而改編與拍攝的。該影片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四項奧斯卡金像獎,不過納什本人表示電影情節和他的真實人生並不一致。
影片《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傳記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這部電影《美麗心靈》影片以199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小約翰·納什與他的妻子艾莉西亞(曾離婚,但2001年復婚)以及普林斯頓的朋友、同事的真實感人的故事為題材,藝術地重現了這個愛心呵護天才的傳奇故事。該部電影由Ron Howard導演,在A Beautiful Mind里的RusselCrowe扮演Nash,電影於2001年上映,並一舉獲得8項奧斯卡提名。
為什麼納什的妻子伊利希婭(Alicia)始終對納什不離不棄?
在看過《美麗心靈》之後,我買來讀了納什的傳記。其中最讓我困惑的一點是:為什麼納什的妻子伊利希婭(Alicia)始終對納什不離不棄?它對於今天的人來說依然有現實意義。從傳記中看,伊利希婭擁有今天所有“現代女性”的致命缺陷:虛容、浮誇、物質、買弄風情等等等等。即便按照今天的標准,她也是個一無是處的女人。雖然就讀於麻省,但是沒有足夠的IQ完成學業。和大多數女性一樣,她的智力發育完全讓位於生殖發育的要求,和完成艱澀的學業相比,她更擅長用她的女性魅力把同學們弄得神魂顛倒。伊利希婭之所以會嫁給納什,是因為納什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明日之星。她因為部分受過的理科訓練而感受到納什在數學上魅力,但是更多的考慮還是出於虛榮。畢竟,教授夫人或者諾獎獲得者夫人這一稱號足夠令任何一個理科女生心動,好像我們最近還有新鮮的例證?
但是,也就是這個女人,並沒有在納什神經失常以後放棄他,甚至是在他通過法庭與其離婚之後,依然對納什不離不棄。據說有不到8%的狂躁型精神分裂者最終恢復了正常,而在納什的例子中,伊利希婭無疑是最重要的動因。如果沒有伊利希婭,納什可能現在還是那位“普林斯頓的幽靈”。這就是說,一個即便按照今天的標准看,都不屬於賢妻良母的女人,最終完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和婚姻。
為什麼?
類似伊利希婭的女孩子,在我有生以來的經歷中見識過恆河沙數,她們在第一眼判斷之後都被無情的擯棄在外。然而現在,伊利希婭的故事讓我對這種取捨標准產生了懷疑。伊利希婭用事實告訴我,即使有如此缺陷,但是在這位女性的身上依然可以煥發我無法預期的偉大情懷。這給我一種相當怪異的感受,好像看到了一個殺人如麻的強盜為了救一個過馬路的小朋友隕身不恤。它提醒我,如果按照智性和審美來衡量一位女性,可能犯了一個大錯誤。因為一位女性可能虛榮淺薄甚至喜歡賣弄風情,但是她可能是維持婚姻關系的強力者,連納什這種極端自我和自私的人最終都接受了來自她的幫助。這比數學復雜多了。
我想到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如果我們要把兩條繩子緊密地纏繞起來,這種纏繞的粘度取決於兩根繩的表面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越大的話,可能纏繞的緊密程度也就越高。可是,這依然沒有解釋清楚一條看似華而不實的細繩何以系住一條狂暴的粗纜,而且成功經歷了時光的檢閱。也許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納什是絕世天才,所以上帝派遣這樣的天使下凡來打救他,而天使並不是凡人的肉眼可以區分的。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看待納什的精神分裂症?
如果是從心理學角度對影片的主角納什進行變態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該人物作為電影形象的藝術強化成分。影片以納什的精神分裂症為獨特素材,對其忐忑但卓越的一生加以傳記。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最常見的重性精神病。該病症的心理異常表現十分復雜多樣,基本特點是病人的精神活動與現實環境相脫離;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互不協調,甚至相互分裂。會出現的病症有:思維障礙(其中包括聯想障礙、邏輯進程障礙和妄想。)、情感障礙、意志行為障礙、感知覺障礙和一些其他的異常表現。
通過對納什的分析,可發現他所患的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病症。在思維障礙方面,納什患有妄想。個人認為具體是受思維邏輯障礙影響較大的繼發性妄想。納什會對身周的事物和人有一些奇怪的聯想和邏輯推理,他是熱情的數理學家,並把自己的這份熱情和痴迷注入進了日常生活。對鴿子行為的觀察推理,對研友領帶的思考以及對男女交往的本質的發覺,等等,無不有數理狂熱的滲入。以致無形中形成了思維邏輯障礙,最終導致了妄想。納什妄想的內容比較固定,並形成了系統。納什妄想的人物主要是葡萄牙室友、國安局的威廉和室友的小侄女瑪希;內容主要圍繞國安局秘密事件展開。而所有這些都在納什讓人驚嘆的廣闊的幻想空間中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妄想之外影片刻畫得最突出的其他症狀是感知覺障礙和意志行為障礙。對這些內在反應和外在表現的刻畫可以讓影片人物更加生動。影片在藝術上也達到了這一效果。納什的`幻想是十分顯著和真切的。一般出現在意識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幻覺內容於現實生活是怪異的,兼有聽幻覺、視幻覺和觸幻覺。聽幻覺為真性,聲音清晰,主要是下達指令、威脅等,也有對自己有利的好的方面;視幻覺出現時,納什並不完全是旁觀者,大多時候他都參加到了幻覺的場面;觸幻覺在影片中比較明顯的一處是國安局工作人員給納什手臂植入晶元時他所感到的觸電感和疼痛感。當然這些都存在藝術需要的變動和扭曲。
在影片中,納什不主動參加活動,經常處於沉思之中;不與周圍的人接觸,閉門索居,不修邊幅,孤僻,脫離現實。同時伴隨一些刻板、機械、不具實際意義的動作和姿勢,如影片中僵硬地偏頭和恐懼、防衛地抱著包等。這些都是納什意志行為障礙的表現。
根據以上的病症分析,可以推導出納什精神分裂症的臨床類型——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偏執型又稱妄想型。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可圍繞某一中心思想而逐漸發展,最初可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妄想結構可變得鬆散而不嚴密,內容也更荒謬和不固定。這跟影片中納什關於國安局的妄想的產生和發展是大致吻合的。一開始納什很自然地置身於國安局的秘密行動中,井井有條。但在不斷地深入中,謀殺、槍戰等意外出現了,妄想不再嚴密,荒謬起來。
至於納什發病的原因,影片所提供的材料和背景較局限。首先我們無法追究其生物學因素,而這些因素至少多少存在。葡萄牙室友剛出現時,說:“當你身體水份不足,體內的循環會停止……”我敏感地認為,納什在高度緊張和專注的工作下可能造成了體內代謝異常,幻想出的人物所說的這些話可能是身體對意識的自我提醒。除去生物學因素,就心理-社會等其他因素的發病原因與機理而言,目前為止,理論和研究本身尚不確鑿,當然還是有共性特徵可談論的。
當納什第一次跟葡萄牙室友飲酒長談時,他憶及童年說:“我一年級的老師跟我說,我很聰明,但是心地卻不怎麼好。但是事實上,我不喜歡與人交往,他們也不喜歡我……”從這習影片透露的簡短話語我們來挖掘,可以發現納什與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共有的人格特徵。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都從小有人格異常,容易跟別人(包括家庭成員)形成格格不入或關系失調的狀態,由此造成人際關系緊張,並發展成人際沖突,從而很可能成為引發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會因素之一。人格因素在納什身上的表現是明顯的,直至他研究生畢業、工作、戀愛、結婚,他在人際交往上一直都是單薄緊張的,很糟糕。
心理應激作為精神因素對精神分裂的發生也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心理應激會導致大腦功能的失調,從而促使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生活事件(即在生活過程中,對人們的情緒和行為產生不同影響的事件)是造成心理應激的重要因素。大量的調查研究資料證實,生活事件發生的頻率越高,導致心理應激的可能性越多,進而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影響就越嚴重,造成疾病的可能性也越大。影片中從納什進入研究生院到發表博弈理論,盡管最後他取得了成功,但中間的過程中出現的“生活事件”數不勝數。納什受到同伴的嘲笑和導師的否定,把友未遂,下棋失敗,等等,這些都不斷地刺激著這顆孤獨微弱但好強的心。強烈深重的心理應激,不斷地在沉默和壓抑中積聚,直至轉化成妄想幻覺爆發出來。
至於社會、經濟因素,影片所突出得不夠鮮明。
就精神分裂症的其他起因,不少人推崇瑞士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情結”說。榮格認為,當情結作用超出自我的可控范圍時,便容易構成獨立的分裂人格。本質上,這是一個人被壓抑的潛意識進行自我抗爭的表現,是人的精神允許被壓抑的內容進入意識領域,從而擴展人格的一種自我治療的嘗試。我們無法單從影片正面了解納什的一些情結,但可從反面加以推導和發掘。對納什幻想出的三位人物的原因加以思索,我們可以泛泛地概括出一些與其相符的個人情結。葡萄牙室友的出現是被壓制在內心深處的焦慮、孤獨;渴望被認同、鼓勵等情感的呼喊,這些情感一直被意識拒絕和忽略,並被迫處於無意識狀態。葡萄牙室友正是這些情感的共鳴和發泄。
至於國安局的威廉,他出現在納什在五角大廈破解出一組高難度軍事暗號的當頭。那時納什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這些成功和這一次在五角大樓作出的貢獻(那些將軍感激和肯定的表現有些冷淡,我個人認為納什的內心對此是不滿意的),激起了納什的英雄主義情結。他渴望繼續為國家做出貢獻,然而國家似乎並不樂於滿足他。於是他開始了精神狀態下的自我實現。這種滿足的過程是狂熱和驚心動魄的,以至於自己深陷其中,逐漸被這股強大的情結和幻想的力量控制住,病症不斷惡化。
小女孩瑪希的出現是美好溫暖的。可憐的瑪希失去了雙親,這種可憐是納什內心的悲哀和無助的幻化。小女孩可能也是納什對自己過往已久但一直心有餘悸的童年的潛意識的補償。總之,瑪希是純潔的,無助的,需要人照顧,渴望成長強大。納什不也是如此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