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央媒批評豆瓣惡評引導觀眾拒看國產影片,對此你怎麼看
28日一早,一則題為「人民日報點名批評'豆瓣'、'貓眼'惡意為國產電影評低分,誤導觀眾」的消息在手機屏幕上跳出;不出所料,到了下午,這個消息就在各大論壇炸開了鍋。
「評論員文章」引用了確鑿的數據,麋鹿也去湊熱鬧看了一眼,學了兩個新詞:「肉庫」、「撞雞」;文章雖然也承認了「某些國產電影在質量上存在缺陷」,但更多的似乎是在為《鐵道飛虎》、《擺渡人》、《長城》三部影片的低分鳴不平。
也許確實存在惡意水軍的中傷,某些影評人為了吸引眼球也將「毒舌」發揮到登峰造極;但我想,大多數吃瓜群眾看到這則消息後的第一反應肯定都是:
咋地?電影不好看,還不讓人說啊?
說來也巧,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麋鹿因為工作關系,只休了一天假;想去看個電影放鬆一下,就上「貓眼」看了下最近有什麼值得一看的:
最後的最後,想多一句嘴:「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再有人刷數據、惡意差評,也改變不了目前大部分,我說的是大部分國產電影差勁的事實。咱也不說遠了,就跟隔壁的棒子國比吧,韓國電影與韓劇經常讓我懷疑,這是不是同一個國家的影視製作人生產的----咋差距這么大捏?
《我在故宮修文物》,我想看,可是沒看成。可是,這部片子也是在網路上「火」了之後,才被出品方製作成大電影上映的。這背後,說明了什麼?難道沒有看電視紀錄片火了,想要趁熱打鐵、在粉絲中大賺一筆的心態嗎?
你的眼裡只有「錢」了,我還能愛什麼?讓我心甘情願愛上你給的痛?臣妾做不到啊。
『貳』 央媒批評豆瓣惡評引導觀眾拒看國產影片,對此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悲哀的現象,確實很多中國的觀眾就是愛看網友、影評人的評論,而這些評論甚至能左右中國觀眾是不是去看這部電影。有時候罵聲高漲的話,中國觀眾也會跟著一起罵!所以說,有時候這些觀眾對電影來說,也是一種毒!
我記得當年《大魚海棠》出來的時候,網上很多人也是在吐槽,然而我也看到我身邊的一些人說到:「聽說《大魚海棠》不怎麼樣,本來想去看的,算了不看了,去看《xxx》吧!」瞬間覺得無語。在心裡也哀嘆,我們老說中國應該做好電影好動畫,也老吹什麼中國動畫崛起那些鬼話,但是,作為觀眾的我們自己根本就不給我們的電影和動畫機會,那談何崛起啊!不要給你踩一腳就不錯了!
我自己去看了《大魚海棠》之後,確實覺得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中國的動畫導演在講故事上面,跟國外的相比還是很欠缺的。特別是《大魚海棠》的導演其實經驗並不豐富,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也很正常,但是我覺得總體還是應該鼓勵的!可是大家就是抓著不好的地方拚命批!就像最近的《長城》也是一樣的道理,張藝謀的這個想法我覺得首先就是一個中國電影圈的創舉了,先不管其他什麼深邃的東西,反正一個守衛長城的士兵將領的故事,我們是看到了,而且整個過程酣暢淋漓。
希望大家不要太輕信那些所謂的電影評分吧,電影不是單一的面,別人看到了什麼不等於你看到的東西,作為觀眾的我們更應該要有一個自己的標准,不要道聽途說。不管怎麼說,看完了整場電影,你才有資格對電影評頭論足。
『叄』 請問為什麼大眾不喜歡弘揚主旋律的影視作品
樓上說得也有道理,我覺得不是大眾不喜歡主旋律電影,而是我們的主旋律電影太不吸引人了,也就是說拍攝的太不成功,好的電影還是有好的票房的,比如《生死抉擇》就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電影。
中國電影現在的困境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電影在中國誕生之日起是走得市場路線,講究大眾的樂趣與口味,又不乏寓意寄託。就是從建國後開始,電影完全被扭曲了,電影體制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計劃體制,而且經過文革的洗禮中國電影的銀幕形象就越來越向單面發展,故事情節也老套陳舊,所以我們不喜歡看國產電影尤其是主旋律電影。
再有一個我覺得是導演的問題,我們的大眾早已經適應了好萊塢大片的思維,我們的國產電影導演還把中國的電影觀眾想向成無知的愚民,我很不滿意的就是馮小寧的垃圾《舉起手來》,可能他沒有看過其他人的電影吧,中國的導演都是停留在個人的藝術世界裡,也是因為長期體制的原因,中國導演拍電影多是為了拿國際獎,而很是忽略票房,馮曉剛是真是順應潮流的人,但他卻被電影界所謂專業人士不齒了很久。
但是我們的現在的觀念正在逐漸轉變,特別是03年,電影體制改革是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以後會有大量的好看的電影誕生的。
期待!
『肆』 中國電影為什麼那麼爛,難道導演演員都是腦殘嗎
不能這么武斷。
導演、演員和政策以及觀眾是有相互導向性的。他們需要迎合政策或者觀眾的口味。還有金錢。你懂得。
但是他們也會引導觀眾以及政策的一些方向。
藝術是沉澱出來的。我們的演員導演的確要反思,沉澱,進取,踏實。我們這個社會、包括領導階層亦不如是。
『伍』 國產電視劇 電影,為什麼越來越垃圾越來越假,一聽名字都不想看了,到底什麼原因 ,國內就拍不出一部
因為各種政治原因把導演都變成腦殘了,例如抗戰,好好的熟讀下歷史,再看看電視劇就知道了,把歷史改得污濁不堪!
『陸』 張藝謀垃圾
你說得很對,說出了我的心裡話 順便發表下個人觀點:中國現在什麼大導演啊,都是shi來的,什麼 無極啊 非誠勿擾啊 十面埋伏。。。。。 光靠幾個大明星來撐腰,, 他們幾個大導演把電影僅僅當成了一種賺錢工具而已,,只有結果賺到錢了 其他什麼的都無所謂 換句話說:只要我錢 請得起大牌明星 隨便請個什麼人當個導演,然後做宣傳 吹得天花亂墜 ,,最後 就可以搞出跟所謂大導演一樣的電影了
『柒』 一些人不喜歡看國產電影,是什麼原因
我認為現在中國越來越開放,電影拍的也越來越好了,我認為不是中國電影還能堅持多久的問題,是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畢竟現在世界還是白人天下,白人拍的電影文化輸出方便。國產片的導演和編劇的思想都被局限了 沒有太多新奇的劇情 導致國產片來來去去都是青春校園愛情 沒有太多新題材 。
還有演員演技太差,一看就知道是演戲, 你看歐美電影,就感覺是真實的故事,而不是為了講故事而演戲。國內故事精彩程度不行,不夠波盪起伏,導演功底不行,好劇本,也拍不出好畫面,情節來, 愛拖泥帶水,總愛搞些莫名其妙的情節在裡面,不知道講什麼.
『捌』 為什麼我從來不看國產電影
國產的電影其實也有好的,不過由於國情原因,好的電影往往沒有出頭之日。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看過《霸王別姬》。至少我覺得那部電影無論是在演技還是在內涵上絲毫都不遜於眾所周知的肖申克或者阿甘,甚至更在這些之上。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些年的國產電影的確讓人提不起興趣。前兩天去看了《花木蘭》。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其實是沖著豚鼠特工隊去的,不過沒趕上當天的半價票- -所以看了花木蘭。看完此片我只得到兩個印象,1:是個講愛情的悲劇2:花木蘭的指甲太干凈了點。還有,音效師不太敬業。
雖然國產片讓我挺失望的,不過我還是會抱著一線希望啊,據說韓國的電影院每年放映的國產片占絕大多數,而我們國內,往往沖著票房收入而去的,並沒有對國產的電影進行多少保護,有的好片根本無人問津,又有幾個人能進行評論呢?一部好片大片並不是人人都說好的,而是因為有人說不好有了爭議,最終正面獲勝才成就他的「大片」地位。
最近出的那部《大明宮》的紀錄片,我等了很久,上映第一周的時候電影院整個場子一共不到10個人。有幾個人知道這部片子呢?至少我們看的時候一直有一種心潮澎湃熱淚盈眶的感覺,爆米花都沒吃。
挺遺憾的是,只有這種「中性」的電影才能在我們的電影院看到。有一部讓我覺得。。。非常好(想不到別的形容詞)的電影,叫《天狗》。本來我還在想,這種題材的電影XXX局是怎麼批下來的,看到結尾的時候我就明白了,他也並沒有逃過一劫。
盡管如此,我還是對中國電影抱有希望的~甄子丹的《十月圍城》和老謀的三槍我還是很期待的。另外風雲2,我也想看看,中國的電影特效到什麼程度了。
呵呵,看到樓主的話有感而發,上班偷上網,無聊發發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