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國有很多驚艷的絕世大美女,你覺得是哪幾個人呢
國外也有許多驚艷的絕世大美女,今天就讓我們來介紹幾位。
⑵ Control的影片解析
後朋克的中間力量
影片敘述時間跨越了從1973年處在青少年時期的柯蒂斯,到1980年以自殺告別人世,此前還在籌備舉行一次轟動的美國巡演。形成於英國朋克迅猛覺醒的時期,快樂小分隊以著重體現精神狀態而非憤怒、獨特的風格和黑暗氛圍,成為後朋克運動中的第一支樂隊,至今仍對英式搖滾有著深遠的影響。影片主要記錄了柯蒂斯生命後半部分的時光,與妻子以及與女友的關系,與自己的病情癲癇症作斗爭,以及他的樂隊是如何在音樂道路上取得成功的。
在准備拍攝這部電影之前,荷蘭籍導演安東·寇賓已經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搖滾攝影師與音樂錄影帶導演,而且長期以來還是快樂小分隊的忠實歌迷。70年代末期開始與英國演唱團體合作,為多位知名樂隊如U2等操刀。為了接近心中的偶像,寇賓曾經在1979年的時候特意從家鄉移居到英國,並於當年11月親手拍下了第一張快樂小分隊現場演唱的照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張黑白照片,似乎也就因此定下了影片《控制》的基調。由於寇賓與快樂小分隊相識多年,還是他們的著名單曲《大氣》Atmosphere的MV導演。正因為如此熟悉,近乎真實電影的攝影,寇賓才能精準地捕捉到人物的神韻與那個年代所迷漫的幽暗氛圍。
記錄歷史與真實
這部電影改編自伊恩·柯蒂斯的妻子黛博拉·柯蒂斯所寫的關於她的丈夫的文集《遙遠的撫摸》(Touching From A Distance),書中主要記載了她與伊恩相守的時光。此外,不遺餘力的黛博拉還親自擔任起本片的製片。然而,本片編劇——曼徹斯特作家馬特·格林豪恩並不僅是限於黛博拉的回憶,為了確保電影的真實性,同時希望能夠涵蓋更多的內容,訪問了很多與電影相關的人物,包括從不接受采訪的安妮克·霍內爾。
電影的原聲大碟由New Order與1970年代的華沙(Warsaw)和稍後更名為快樂小分隊的樂隊共同完成。除此之外,配樂中還採用了符合當時那個年代情境的英國華麗搖滾樂隊Roxy Music、朋克先驅樂隊The Buzzcocks以及地下絲絨合唱團(Velvet Underground)這些樂隊的作品。影片與音樂結合得近乎完美,當背景音樂響起樂隊自己創作的那首《愛會將我們分開》(Love Will Tear Us Apart)時,伊恩正與黛博拉站在街頭說分手,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喚醒沉睡的心靈
在影片中,黛博拉的角色由曾獲奧斯卡提名的女演員薩曼莎·莫頓飾演,而伊恩·柯蒂斯這一角色則是由不怎麼知名的演員薩姆·賴利扮演。雖然曾在邁克爾·溫特伯頓的《24小時派對狂》中出演一個小角色,扮演墜落(The Fall)的主唱馬克·史密斯,但在《控制》中卻是他首度出任主角。在現實生活中,薩姆·賴利也是一支獨立樂隊的主唱,為了精益求精,他反復觀看快樂小分隊當時的現場錄像帶,學習伊恩·柯蒂斯獨特的機器人舞蹈姿勢,還特意花心思去研究癲癇病患者的發病症狀。正是因為如此用功,他所扮演的伊恩才能惟妙惟肖,神形兼備。
不僅僅是演員的表演,可以說整部影片的表現都非常精彩,這不是一部內容陳腐的搖滾樂隊沉浮錄,而是一部可以帶動所有觀眾的情緒的電影,也絕對不僅僅是那些熱愛音樂的人們。《控制》讓我們看見了一名凡人的掙扎,那是夢想的起飛與破滅,面對愛情時抵禦不了誘惑以及不完美的肉體之軀帶來的折磨。
⑶ 哪個電影主角給了你怦然心動的感覺
韓國電影《共助》裡面的林允兒。
少女時代成員之一的林允兒,擁有不俗的外面,可性感可可愛就是說她了。
當初看這部片前,看了一段花絮,能讓我放下手頭其他所有事情先把電影看完也只是一位林允兒的一個眼神。
飾演男主之一的小姨子(這個身份怎麼在中國聽起來都好敏感),第一次見到玄彬飾演的男主,在家裡一身休閑睡衣,依舊無法掩蓋她凹凸有致的身材。
全片都著家居服的她,一反之前勁歌熱舞的畫面,誘惑的眼神透露出絲絲可愛,可性感可嫵媚,一張初戀臉,無非也就是這樣了。
看到帥哥都會跟所有女生一樣,有著花痴的形態,會想為她下廚,幻想也想著嫁給他,會因為對方的受傷而心疼,也會因為對方的舉止投足而犯傻,這不就是那個讓我們怦然心動,讓我們我們沉浸進去的的那個初戀的女生嗎?
與其說那光怪陸離的電影世界讓我們沉溺,在電影中披荊斬棘的主角們讓我們怦然心動,不如說是那些不被世俗偏見壓制的反抗精神在牢牢抓著我們的心。
我讀大學的那會,多雨。可以在戶外進行的一切活動都藏匿在了傘花之下。一個人的,兩個人的,藍色的,粉色的。那時的校園就是一片汪洋,過往的傘花是那一艘艘活力的小船。我本來就不喜歡外出,又因為下雨的緣故,窩在宿舍曾是我的夢想,這會兒就實現了,讓人總覺得不適應。看電影成了那 時尚 能體會到樂趣的事,拋開學習的奔波。
那時網路上有太多種類的電影,讓人眼花繚亂。我在那被各種人分享的必看電影目錄中掙扎著,再通過為數不多的電影評價渠道一部部的了解電影,一部部確定要看的類型。我那時總以為電影中演繹的情節和現實是匹配的。兩個人之間是朋友,就不會有過分的感情。我在那時看了多部純愛的電影,導致自己和異性的交往都是為了純粹的朋友之情。
後來,大理石碑上龍飛鳳舞的字體終於失去溫熱,冷言冷語的畢業證書上任由一批批人的離開。我才終於發覺,那些互相開著玩笑的她們,對於我來說,成為了一個個名字,發生了什麼,已經記不得了。
我在那以後,去過許多城市,經歷了許多事。明白了電影來源於現實,演繹的卻不是現實。它們宣傳的愛情,曾經是一所香火鼎盛的廟宇,時代的發展將那些真心渴望愛情的信徒抹殺,留下更多游手好閑的人在廟里尋求一時的生財之道。極少數仍然嚮往愛情的人,面對那毫無底線的要求,只能轉過身子,道一聲珍重。
同名同姓的兩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肆無忌憚的頂著另一個人的名號為非作歹,不用考慮後果。可以毫無顧忌的寫下另一個人的名字傳達心意還不被人誤解。
可是樂趣的身後,就是相隨而至的悲劇。大聲呼喊另一個人的名字卻不會被當成喜歡。我說的,可以是藤井樹。
一份感情可以在心底埋藏十年之久。一個暗戀的名字藏在了圖書館所有的書里也無法被人們察覺。
男生在最後的選擇中,替掉了女主。是放棄?或者是愛情的另一種歸宿。
那張藏在《追憶似水年華》簽名背後的素描,大概就是他心中的答案。
我似乎總在回憶那個下著雨的大學食時光,那時的我是不是也躲在一排排的座椅後,一言不發的望著前排的女孩?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當微風吹開那縷窗紗,現在陽光里的少年,他會成為光,一縷讓人心動的光。
請看圖
《美國往事》中詹妮弗·康納利飾演的少女黛博拉
如同不小心落入凡間的天使,在倉庫里跳芭蕾舞,翩若驚鴻,讓人過目不忘。
驚艷! 我覺得就是你說的讓人怦然心動的感覺
本人也是通過《羅馬假日》這部電影認識了奧黛麗.赫本,從那以後本人心中永遠的女神,也就非赫本莫屬。
還記得看這部電影是高中時候,英語課上老師為了鍛煉大家的聽力,所以放了這部電影,從來沒有上課這么聚精會神過,那2節課感覺整個人都陷進去了,被赫本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所吸引。當天就開始瘋狂的上網找關於赫本的資料,我記得那天是2003年1月20日,正好是奧黛麗.赫本逝世十周年。我記得我當時好難過,這么喜歡的一名演員,已經離開我們十年了。
但是不影響我開始熱烈的喜歡上赫本,然後開始找尋關於她的電影,從《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龍鳳配》到《甜姐兒》全部看了一遍,想著了解這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與現在的藝人相比,赫本真的是太高大上了,自己的作品都很經典,平時也是熱衷於慈善,感覺她做什麼都做的很出色,連紀梵尼這樣的大咖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一個好的演員不是追求潮流,而是引領潮流,從《羅馬假日》中的赫本的發型,到後來赫本的穿著,無時不刻的帶領著全球的 時尚 潮流,即便現如今也依舊能在影視上看到很多赫本的造型的影子。
赫本就是我心中永遠的公主,從《羅馬假日》中走進我心中的永遠的公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看到提問第一想到的就是《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飾演郡主趙敏的 張敏 。
回眸一笑百媚生
當她騎著白馬,一襲白衣,英氣逼人,有一種令人窒息的美,回頭對著樓上的張無忌淺淺的一笑,帶著令人無法抵抗的傾城,真的是迷倒了很多人,這個鏡頭不僅僅在當時,到現在也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再加「張無忌,你從今往後,就是我汝陽郡主趙敏的人了」這句台詞,讓我們倍加期盼張無忌去大都找她,而我們這一等就是二十年····
我很喜歡美麗純潔的心靈,因為當你感受到它時,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如果要選出一個令我怦然心動的電影角色,我會選擇《哈爾的移動城堡》中18歲的少女蘇菲。
蘇菲和繼母以及妹妹居住在歐洲的一個小鎮中,父親死後,繼母沉醉於燈紅酒綠,對蘇菲毫無顧忌,蘇菲獨自經營父親留下來的制帽店。
一天晚上,荒野女巫出現在了蘇菲經營的小店中,對蘇菲下了詛咒,把她變成了一個90歲的老太太,並詛咒蘇菲不能對任何人透露這件事。
就這樣,蘇菲只能離家出走。在路上蘇菲遇見了神秘的稻草人,為了躲避大風,被引進了神秘的哈爾移動城堡。
在城堡蘇菲相繼結識了火焰惡魔、小男孩馬魯克以及哈爾。蘇菲通過進行城堡清潔的工作留了下來。哈爾擁有神奇的魔法力量,但他並沒有與這個國家其他的魔法師一同參加戰爭,而是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捍衛和平。
直到有一天,哈爾對蘇菲傾訴了自己厭惡戰爭的心聲,蘇菲決定幫助哈爾。蘇菲歷經艱辛卻始終未能求得和平,戰爭終於全面爆發。
哈爾為了保護蘇菲和大家,一人獨自面對敵人。內心愛著哈爾的蘇菲不忍讓哈爾一人受難,決心與哈爾一同面對。
經過一連串事故後,蘇菲通過戒指的指引發現了隨意門並回到了哈爾的過去,並了解到哈爾在童年時在流星結束生命的地方遇到了火焰惡魔,後者不願就這樣死去便與哈爾簽定了契約,哈爾自己的心臟成為這個契約的交換品,將卡西法與哈爾的生命聯系在一起。
故事最後,蘇菲拯救了奄奄一息的哈爾,破除了哈爾與卡西法之間的契約並且幫助哈爾找回了自己心臟,同時自己身上的詛咒也被解除。
於是在火焰惡魔的驅使下,會飛的移動城堡搭載著蘇菲與哈爾一行,過上了和平而幸福的生活。
為了心愛的人——哈爾,一個18歲天真無邪的少女蘇菲不懼艱辛,勇敢的沖破一道又一道險境,這種美麗的心靈深深的使我心動。
蘇菲的勇敢、真誠和善良深深打動了我。真正的美麗,不需要多麼美麗而嬌艷的外表,而是要那美麗的心靈。
《暮光之城》是《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的第一部,由獅門電影公司旗下的頂峰 娛樂 公司出品的一部愛情電影。
《賭神》電影中,賭神披上那個大披風的時候,非常讓我怦然心動。特別是在這個場景里還配著賭神的音樂,就看起來這個賭神真的是很牛逼,氣場也特別足,我非常喜歡這樣的主角周潤發。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暮光之城的男主角叫愛德華·卡倫,由羅伯特·帕丁森飾演。《暮光之城》是《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的第一部,由獅門電影公司旗下的頂峰 娛樂 公司出品的一部愛情電影。影片由凱瑟琳·哈德威克執導,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羅伯特·帕丁森、凱姆·吉甘戴和泰勒·洛特納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11月21日在美國上映。
想小閱高中那會,那也是清純可愛的少女一枚啊,那時候第一次看《暮光之城》,哇塞,真是對吸血鬼愛德華怦然心動啊。當然也是因為電影拍得太好啦,嘿嘿嘿,被男主的美色誘惑。
不是第一次知道吸血鬼,但是第一次看懂愛情有多麼誘惑人。直到現在都覺得這部作品是我心中的愛情經典。
今日提問:哪些影視劇或小說會給你怦然心動的感覺?
來和小閱說說,
哪些影視劇或小說會給你怦然心動的感覺?
推薦掌閱書城
《暮光之城4部合集》
斯蒂芬妮·梅爾 著
「暮光之城」系列以伊莎貝拉·斯旺和愛德華·卡倫一對苦命鴛鴦的 情感 糾葛為主線,融合了吸血鬼傳說、狼人故事、校園生活、恐怖懸念、喜劇冒險等各種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動人的愛情則是全書「最強烈的情緒」。
暮光之城
羅伯特帕丁森,飾演吸血鬼愛德華,擁有一頭古銅色頭發、帥氣的愛德華成為吸血鬼後,那種清冷的氣質,完美的面容,瞬間就愛上他了,他是真的符合霸道總裁的人設,愛德華雖然是個吸血鬼,但他不願使自己嗜血成性成為惡魔,所以和自己的家人一樣都遏制著自己對人類鮮血的慾望,以動物血液代替人血
陳情令
肖戰,飾演的魏無羨,豐神俊朗,瀟灑不羈。是詭道術法創始者,號夷陵老祖。身形纖長,一襲黑衣,腰間掛著鬼笛是陳情。失去金丹無法繼續修仙用劍,無奈創立並修習詭道術法。射日之徵中使用陰虎符殺敵數千、保護無辜的溫氏殘黨而受到仙門百家忌憚敵視,又在窮奇道鬼將軍溫寧失控誤殺金子軒在不夜天被仙門百家圍攻,各大世家圍剿亂葬崗時為毀掉陰虎符墜落山崖。十六年後,莫玄羽使用禁術獻舍,魏無羨得以重生
雙世寵妃2
陳宥維,飾演流觴先生,東岳神秘謀士流觴 ,真實身份是戴上了面具易容後的墨連城,為了守護曲小檀,竭盡全力助八王爺與強敵周旋。流觴才智過人,無欲無求,流觴看似文弱,實際上武功高強
老九門
張銘恩,飾演張日山,張家本家人,擁有麒麟紋身。張啟山的副官,張啟山離開後掌領九門協會,任九門協會會長及穹祺公司老闆九門張家的當家。張啟山從東北張家帶出來的兵崽子,後提在身邊做了副官,對佛爺言聽計從奉若神祇。張日山性格機敏聰慧,為人靠譜,是佛爺最信賴的人。身手不凡,處事乾脆利落
香蜜沉沉燼如霜
羅雲熙,飾演的潤玉,天帝太微長子,天界大殿下,真身應龍,司夜之神,性情溫和隱忍,常年獨來獨往,唯有魘獸相隨,司夜之神,後來通過兵變成為天帝,因滅族、喪母、失妻而逐漸走向偏執瘋狂,一生清寒,受盡磨難,最終太上忘情,永世孤獨
⑷ 黛博拉·海薇主演過哪些電影作品
導演:
Antonin Peretjatko
主演:
Vimala Pons / Grégoire Tachnakian / Vincent Macaigne / Marie-Lorna Vaco...
國慶之女 (2013) [ 演員 ]
7.6 / 54人評價
導演:
艾麗斯·威諾古爾 Alice Winocour
主演:
基婭拉·馬斯特洛亞尼 Chiara Mastroianni / 文森特·林頓 Vincent Lindon / ...
奧古斯丁 (2012) [ 演員 ]
6.0 / 434人評價
導演:
Christian Vincent
主演:
凱瑟琳·弗洛 Catherine Frot / 亞瑟·杜彭 Arthur Dupont / Jean d'Ormesson...
愛麗舍宮的女大廚 (2012) [ 演員 ]
7.0 / 1939人評價
導演:
勞倫特·博尼克 Laurent Bouhnik
主演:
黛博拉·海薇 Déborah Révy / 葛雯·迪蒂 Gowan Didi / Helene Zimmer / Jo...
巴黎Q娘 (2011) [ 演員 ]
6.0 / 1063人評價
導演:
伊娃·愛洛尼斯科 Eva Ionesco
主演:
伊莎貝爾·於佩爾 Isabelle Huppert / 德尼·拉旺 Denis Lavant / Anamaria V...
我的小公主 (2011) [ 演員 ]
7.0 / 2627人評價
導演:
Guérin Surville Charles
主演:
Noemie Kocher / Charles Guérin Surville / 黛博拉·海薇 Déborah Révy /...
Privation (2009) [ 演員 ]
導演:
Paul Natale
The Lesson (2009) [ 演員 ]
⑸ 《美國往事》女主角叫什麼就是跳舞的那個、、
《美國往事》影片中的跳舞的女主角是少年黛博拉,扮演者是:詹妮弗·康納利。
詹妮弗·康納利(Jennifer Connelly),1970年12月1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卡茨基爾,美國演員,畢業於耶魯大學與斯坦福大學。
1984年參演《美國往事》步入影視圈,隨後參演電影《神話》。2000年演出電影《夢之安魂曲》和2001年演出了傳記電影《美麗心靈》後演技獲認可,憑借該片中表現獲得了2002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2003年參演電影《綠巨人》。2010年主演電影《戀情生變》。
2012年主演電影《維吉尼亞怎麼了》。2014年主演電影《諾亞方舟:創世之旅》;參與拍攝並主演電影《在高處》。2017年主演災難電影《無路可退》。
(5)電影女主角黛博拉擴展閱讀:
一、影片簡介
《美國往事》是一部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面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1984年2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85年,該片獲得了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獎項。
二、角色介紹
(一)面條(羅伯特·德尼羅 飾)
他為人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有善惡感和正義感。他雖從事黑道,但重情重義。兄弟們遭遇危險時,他挺身而出,幹掉當地黑幫老大而坐牢。出獄後,他雖然參加黑幫的活動,卻盜亦有道:不想接的活不接,不該殺的人不殺,不能拿的錢不拿,太冒險的事兒不幹。
他想最終過平靜安逸的生活。為此,他與陰險狠毒的麥克斯道不同,分歧多,爭執不斷。最後他拒絕參與麥策劃的襲擊聯邦銀行的行動,並提前報警,就是想挽救兄弟們的生命。然而,他想不到整個計劃都是麥克斯設計的局。
(二)麥克斯(詹姆斯·伍茲 飾)
他老謀深算、陰險惡毒、深藏不露,後發制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出賣自己最好的朋友,不惜犧牲兄弟性命。他霸佔兄弟的情人,掠奪兄弟財物,他不擇手段,機關算盡。然而,當他到達人生名望的頂點之時,東窗事發,即將失去一切。
此時,他良心發現,找來兒時一起打拚的「面條」,當面懺悔,並希望昔日的戰友親手了結自己,當被拒絕後,他選擇跳進垃圾粉碎車自我了斷。
(三)黛博拉(伊麗莎白·麥戈文 飾)
與面條相戀,但見面條不願洗心革面,於是決定放棄愛情,離開面條,去好萊塢開始她自己的演藝事業,做一名明星。
(四)卡羅(塔斯黛·韋爾德 飾)
串通面條、麥克斯團伙搶自己丈夫的鑽石。再次遇上這個團伙後,她選擇了跟隨麥克斯。
(五)少年面條(斯科特·提勒 飾)
他是一個不時幫流氓辦點事賺外快的猶太孩子,後參與麥克斯的販運私酒事業,暗戀好友胖摩的妹妹黛布拉。
(六)少年麥克斯(魯斯狄·雅各布 飾)
搬到面條家附近,後做販運私酒的勾當掙大錢,並自立門戶。
(七)少年黛博拉(詹妮弗·康納利 飾)
自幼練習舞蹈,渴望日後闖出一番事業。
三、影片簡介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Noodles)」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面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若干年後面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
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為了一步達到最後的目標,麥克斯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
有過鐵窗經驗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並把面條心愛的姑娘據為己有。
面對多項指控無法脫身的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逃脫法律的審判,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⑹ 黛博拉·蔻兒的演藝經歷
電影生涯
黛博拉·蔻爾出演的第一部電影是英國電影《禁運品》,但她的鏡頭最終被剪掉了。1941年她出演了兩部英國電影《巴巴拉上校》和《愛上多爾》並獲得好評,詹姆斯·阿蓋特(James Agate)針對她在後者中的表現稱,雖說和溫蒂·希勒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蔻爾仍然是一顆非常漂亮並且充滿希望的新星,以往像她這樣漂亮且有前途的新星往往都會大張旗鼓地加以宣傳。接下來她又在《哈特的城堡》中與羅伯特·牛頓和詹姆士·梅遜演對手戲。這部作品為蔻爾獲得了公眾的歡迎,她被評為當地最受歡迎的票房女星。
1943年,她在麥可·鮑爾和艾默利·普萊斯柏格的《百戰將軍》中飾演了三位女性角色。鮑爾的自傳稱兩人在這一期間成為情侶:「我意識到黛博拉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有血有肉的理想女人」。蔻爾曾明確表示,自己的姓氏應該與「Car」(意為「轎車」,發音為「卡」) 相同。為了避免發音上出現混淆,米高梅公司的路易·B·梅耶稱她的姓氏是「與Star押韻的Kerr」(「Star」意為明星)。
雖然溫斯頓·丘吉爾認為《百戰將軍》會對戰時軍隊的士氣產生不利影響,英國陸軍也拒絕繼續與製片人合作,但事實證明該片無論在藝術還是商業上都是一部成功的作品。鮑爾本希望蔻爾和本片男主角羅傑·萊伍賽可以出演自己的下一部電影《夜夜春宵》,但蔻爾的經濟人已經與米高梅公司簽訂了協議。據鮑爾所說,蔻爾明確表示自己如果有機會就會前往好萊塢發展,兩人的戀情也因此終結。
蔻爾在1947年的電影《黑水仙》中飾演了一位陷入困境的修女,精彩表現引起了好萊塢製片人的注意。該片在美國和英國上映都獲得了成功,蔻爾獲得了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並被評為最富票房號召力英國演員的第八位。
來到好萊塢後,蔻爾的英國口音和舉止讓她得以扮演了一連串優雅、端莊的英國淑女角色。不過她也會把握一切機會出演那些看上去不那麼冷靜的人物,打破自己形象上給人的刻板印象。她與斯特瓦爾特·格蘭傑和理查德·加爾森一起出演了1950年的電影《所羅門王寶藏》,該片主要是在非洲取景拍攝的。接下來她又出演了宗教史詩電影《暴群焚城錄》,該片主要在羅馬取景,蔻爾飾演的是一位公元一世紀的頑強基督徒里吉婭(Lygia)。 然後又在《古堡藏龍》中再度與詹姆士·梅遜和斯特瓦爾特·格蘭傑合作,在片中詮釋弗拉維亞公主(Princess Flavia)。
1953年,蔻爾在約瑟夫·曼凱維奇執導的《愷撒大帝》中出演波爾恰·卡通尼斯(Porcia Catonis),緊接著又改變戲路,在弗雷德·金尼曼的《亂世忠魂》中出演心懷怨恨的軍人妻子卡倫·福爾摩斯(Karen Holmes),展現出自己性感的一面,與伯特·蘭卡斯特的角色在夏威夷海灘上激情擁吻。她因該片獲得了第26屆奧斯卡女主角獎提名。美國影藝協會也將該片評為AFI百年百大愛情電影中的第20和AFI百年百大電影中的第52名。
從那以後,蔻爾出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讓她在好萊塢以多才多藝聞名。她先後扮演了修女(《明情》)、乖乖女(《鴛鴦譜》)和家庭教師(《風雨故人情》及《無辜的人》),還包括澳大利亞牧羊人朴實的妻子(《夕陽西下》)和欲求不滿的美麗女子(《痴情恨》和《日安憂郁》)。她還出演過兩部喜劇片:《綠苑春濃》和《婚姻破裂》。
蔻爾出演的角色中最具知名度的是在理查德·羅傑斯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音樂劇《國王與我》改編的1956年版同名電影中扮演安娜·李奧諾文斯;還有與加里·格蘭特合演的1958年電影《金玉盟》,該片由萊奧·麥卡雷執導。她還出演過舞台劇版本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1967年,46歲的蔻爾出演了《007別傳之皇家夜總會》,創下了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中年齡最大邦德女郎的新紀錄,截止2012年的《007:大破天幕殺機》,這一紀錄仍未被打破。
1969年,來自更年輕新生代女演員的競爭壓力讓蔻爾同意在約翰·弗蘭克海默的《飛天英雄未了情》中裸體出鏡,這也是她職業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考慮到那個時代的電影中裸露鏡頭越來越多,擔心自己也需要出演更多這樣的鏡頭,蔻爾從1960年代末開始退出了電影界,轉向電視和劇場行業發展。
舞台生涯
蔻爾曾於1938年在薩德勒的威爾斯劇院首度登台,參加《普羅米修斯》芭蕾舞劇的演出。在攝政公園露天劇場參加多部莎士比亞戲劇演出後,她於1940年加入牛津劇場劇團並參與了多部劇目演出。
蔻爾首次在西區劇院登台演出是1943年在劍橋劇院出演劇目《心碎之家》(Heartbreak House),這時還只有21歲的她搶了多位舞台劇中堅演員的風頭,如伊迪斯·伊萬斯和伊莎貝爾·瓊斯等。評論家貝弗利·巴克斯特(Beverley Baxter)稱蔻爾「有罕見的天賦」,會「思考她的台詞,而不僅僅是記下來。在這三個小時的節目里,她從一個相信浪漫的傻丫頭發展成一位堅強而幻想破滅女人的過程既感人,又讓人信服。」
這以後一直又過了29年,蔻爾才返回倫敦舞台,偶爾出演一些籍籍無名的劇作如彼得·烏斯蒂諾夫的喜劇《竊聽》(Overheard)和埃姆林·威廉姆斯的《錦綉前程》(The Corn is Green)。
1953年的《茶與同情》是蔻爾在百老匯的處女秀,她為此贏得了托尼獎提名,之後又出演了該劇改編的同名電影,影片於1956年上映,文森特·明奈利擔任導演。1955年,蔻爾在芝加哥演出本劇,獲得了薩拉·西登斯獎的肯定。1975年,蔻爾重返百老匯,在根據愛德華·阿爾比獲普利策獎肯定的舞台劇《海景》中飾演南希(Nancy)一角。
據蔻爾表示,雖然自己在電影方面取得了成功,並且走上舞台時她一直有些提心吊膽,但這一直是她的最愛。
我喜歡上台表演,因為這就像是成年人梳妝打扮一樣。我並不是說這其中不需要什麼演技,而是說在舞台上,我感覺自己就像個孩子,讓大人們感到震撼和著迷,讓他們歡笑與流淚。這其中有著不可思議的恐怖,像是種自虐般的癲狂。看起來隨著你年輕漸長,這樣的事情應該更能駕輕就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電視劇生涯
1980年代初,蔻爾的事業在電視上出現了復甦,她先是出演了《原告的證人》,之後又再次與羅伯特·米徹姆合作演出《重聚范堡羅》。這一時期她還因英國電視迷你劇《一個真正的女人》獲得了艾美獎提名。
晚年
晚年的黛博拉·蔻兒備受柏金遜症的纏繞。盡管如此,她仍然能夠在1994年親身接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994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給她一座榮譽獎,稱蔻爾是「一位有著無可挑剔優雅和美麗的藝術家,一位從影以來始終追求完美、自律和高雅的敬業演員」。惟自此以後,其病情不斷惡化,使該次的領獎成為其最後一次的公開露面。在1998年,英廷為表彰其演藝貢獻,向她頒授CBE勛銜,但她因病未能親身獲勛。
黛博拉·蔻兒在2007年10月16日因柏金遜症的影響,於英格蘭沙福克家中病逝,終年86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她曾自1992年至逝世為止,出任英國全國清新空氣與環境保護學會贊助人。
2007年10月16日,蔻爾因帕金森氏症在英國薩福克郡一個名叫波特斯德爾的小鄉村去世,享年86歲。
⑺ 黛博拉·弗朗索瓦的介紹
黛博拉·弗朗索瓦(Déborah François),1987年5月24日出生於比利時列日市,法國女演員。2005年,出演銀屏處女作《孩子》,並憑此獲第31屆法國凱薩獎最具潛力新人獎提名1。2006年,出演驚悚片《翻曲譜的女子》並再次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新人女演員。2007年,獲得蘇珊娜·比安凱蒂獎。2008年,憑借主演家庭喜劇片《餘生的第一天》摘得第34屆凱撒獎最佳新人女演員2。2009年,榮膺法國新進女演員獎。2011年,主演喜劇片《高學歷收銀員》。2012年,與羅曼·杜里斯合作主演喜劇電影《一鍵成名》3。2014年,因主演喜劇片《大師》獲比利時馬格利特獎最佳女演員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