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奪印的導演

電影奪印的導演

發布時間:2022-10-19 13:52:51

⑴ 田華:從貧民女到藝術家,一家四口皆患癌去世,今92歲為何仍要掙錢養家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雖然是動亂歲月,但依然走出了許多知名的藝術家,田華就是其中一位。

提起田華,可能年輕一代的觀眾不是很熟悉,但其實她在影視上有很高的成就,她是中國第一批演員,為中國電影塑造了一些具有民族品質的新東方女性的形象,她還曾獲大眾百花獎和金鳳凰獎的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雖然藝術造詣很高,但田華的一生卻頗為坎坷,她先後有四位親人都患上了癌症,為了救家人命,她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甚至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還要到處奔波。

那麼,這位出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經歷過戰爭歲月,被命運多次打擊的老藝術家,如今過得怎麼樣了呢

1928年8月3日,田華出生於河北省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原名叫劉天花。

在那個年代,普通大眾的日子非常不好過,田華家裡也如此,家境十分貧困,不過雖然沒有錢,但好在有父母的疼愛,生活尚且沒有那麼苦。

但在她九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沒有媽的日子,想想都辛酸,父親一個人養活一家人很艱難,原本就貧困的家變得更加貧寒,甚至經常餓肚子。

如今92歲的田華,依然活躍在熒幕上,鏡頭里的她,滿頭銀發,但精神狀態很好,這也和她的樂觀脫不開關系,她曾說:

「不攀不比,好好做自己,不爭不怒,好好活一 生。人這一生,珍惜當下就好,健康最重要!」

這位走過戰亂的老藝術,配得上「德高望重」四個字。

⑵ 電影<奪印>是在什麼地方拍的

江蘇省高郵市川青鄉董家團;現在叫江蘇省高郵市臨澤鎮川青社區董潭村

⑶ 許如輝的人物生平

許如輝(1910–1987),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農工民主黨成員。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有聲電影音樂、古典樂曲、戲曲音樂作曲家,演奏家,民族樂派音樂家。曾用名許如煇、許嘂、水輝、白沙、白水、古牧、伏魯等。1910年7月10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幼年家境貧困,念過3年私塾。新昌尚素公學畢業後,即到浙江餘姚學徒。之後,舅父將他帶到上海。
1925年,許如輝15歲時,加入上海大同樂會,成為會內最小的會員,師從國樂大師鄭覲文,學習吹奏民族樂器。由於他聰穎苦學,不久便任大同樂隊司鼓,兼吹奏笛、箏、瑟、排簫、箜篌、琵琶及塤(塤又稱壎,為古吹奏樂器)等古樂器,精通樂器百餘種。
許如輝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先驅者之一,歌曲成就主要是在播音界和電影界。
20年代末 許如輝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先驅者之一,歌曲成就主要是在播音界和電影界;1926年創作了第一支歌《四時吟》;1927年上海民營電台開播後,以《子夜社》名義,在電台推出流行歌曲,國樂伴奏,並由中國最早的播音歌星江曼莉、夏佩珍、余靜、包庸珍、汪淡淡、潘雲雲等演播。1929年,《子夜社》改名《子夜樂會》;同年,《永別了我的弟弟》、《賣油條》、《夜月之歌》、《這回事情太稀奇》、《擱樓上的小姐》等12支歌集結出版。並以《擱樓上的小姐》作封面,由北新書局代為出版。許如輝的流行歌曲有百餘首,歷史上百代、麗聲、勝利等唱片公司灌過唱片,江曼莉、夏佩珍、嚴斐等女士灌唱;30年代歌曲創作的同時,還從事古典音樂的作曲,並親率《子夜樂會》在上海電台及舞台公開演奏,如《杯酒高歌》,《還我河山》,《華夏之風》,《古渡扁舟》, 《錦綉乾坤》等民樂合奏曲;以及中國交響曲《壯志千秋》和《新胡茄十八拍》。
30年代初
許如輝進入中國最大的製片廠——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音樂指導和作曲,1932年轉為「基本作曲」,直至197年8月13日明星公司被日寇大火燒毀歇業。其間為洪深、陳鏗然、李萍倩、張石川、程步高、徐欣夫、歐陽予倩編導的《香草美人》、《桃李爭艷》、《女權》、《路柳牆花》、《劫後桃花》、《女權》、《翡翠馬》、《兄弟行》、《生龍活虎》、《金剛鑽》、《清明時節》、《夢里乾坤》等影片,以及吉星公司左明編劇的《年年明月夜》、王次龍的《大地》譜寫了電影音樂和電影插曲。胡蝶、顧蘭君、顧梅君、葉秋心、姜曦等等,是演唱許如輝電影歌曲最多的影星。
抗戰爆發
許如輝先抵南京,後隨遠房舅父、博古文學家、時任監察院秘書的錢智修 (原上海商務印書館《東方雜志》主編) 夫婦,於1937年底撤至大後方重慶。後赴成都加入「成都影人劇團」,編排了抗日歌舞劇《還我河山》。稍後又加入陳白塵, 陶金等主理的「上海業余劇人協會」。
1939年任重慶中央廣播電台古箏演奏員、兼作曲, 譜寫了《寒夜聞柝》、《原野牧歌》、《憶別》等器樂曲,以及《抗敵歌》 (於右任詞)、《神鷹之歌》、《大同之聲》等歌曲.。1939年,第一部大型劇作、謳歌抗日英雄戰死疆場的《王銘章之死》完稿,在中央電台內傳閱。1940年,為中國電影製片廠何非光編導的抗戰電影《東亞之光》作曲。
1941年,許如輝與國樂大師鄭覲文之子鄭玉蓀聯手,在於右任、陳其采、陳果夫、許世英、潘公展、王曉籟等民國高層人士的支持和見證下,在重慶恢復了大同樂會,任樂務總幹事,創辦大同難童國樂教養院(院長),大同劇社,中國國樂團(團長),為國家譜寫了《國家典禮樂章》(24章節),另創作了器樂曲《伯仲曲》、《大同樂》、《歡樂樂章》、《凱旋樂章》等,積極投身重慶抗戰文化活動。1941年10月,為作曲家張曙追悼會(田漢、王泊生主祭)首譜「哀樂」。這支「哀樂」,後來在重慶國民政府政要故世的葬禮上多次採用。
抗戰期間
許如輝還為郭沫若的話劇《棠棣之花》、《屈原》多次作曲;以及為馬彥祥編劇的《鬰雷》,歐陽予倩編劇、賀孟斧導演的《忠王李秀成》,冒舒湮編劇、秦怡主演的話劇《董小宛》任音樂設計;1943年8月國民政府林森主席逝世,同年9月發行電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紀錄片》,許如輝擔任了影片作曲;1945年5月1日,許如輝編劇作曲、蘇怡和陶金導演、楊薇主演的抗戰音樂劇《木蘭從軍》,在重慶抗建堂公演,連滿33天。
抗戰勝利
1945年8月抗戰勝利,10月10日 蔣介石與毛澤東代表國共兩黨,在重慶舉行談判後簽定 雙十協定。 期間,舉辦了多次歡迎宴會。10月8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張治中在軍委禮堂舉辦歡送毛澤東回延安千人「告別酒會」,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許如輝應邀參加了酒會,並在會上演奏了《十面埋伏》 和《春江花月夜》。
1945年底,許如輝回到上海,任柳中浩主持的國泰影片公司特約作曲,為徐欣夫導演的《呂四娘》、楊小仲導演的《十步芳草》和《釵頭鳳》譜寫了電影音樂。1946年秋,許如輝任上海《大公報》游藝版編輯,撰寫雜文《和平調停》、《的盧》、 《吹塤》等;同年,第二部音樂劇《塞上曲》劇本和曲譜脫稿,籌措搬上上海舞台,並在報上公開招聘扮演「王昭君」的歌劇演員,後因國共內戰在即,沒有演成。
解放後
1950年,許如輝經夏衍和黃源介紹,進入華東文化部戲曲改進改處,任音樂專家;後調入上海戲劇界,從事編劇、導演和作曲工作。作品愈百部, 遍及各劇種。許如輝的戲曲音樂代表作有范瑞娟、傅全香主演的越劇《真假夫人》,袁雪芬的《柳金妹翻身》、借紅燈》,戚雅仙的《尤三姐》;筱愛琴丁是娥的滬劇《白毛女》(1952年全國首屆戲曲會演音樂紅花獎)、《羅漢錢》;石筱英的《大雷雨》,楊飛飛的《為奴隸的母親》、《妓女淚》、《茶花女》、《陳化成》、《家》、《劉胡蘭》、《劈山救母》、《紅色的種子》、《王魁負桂英》、《龍鳳花燭》、《兩代人》、《白鷺》、《星火燎原》、《奪印》、《南海長城》;文彬彬的滑稽劇《三毛學生意》,楊華生的《好好先生》;顧玉君的揚劇《人往高處走》等。
1986年,許如輝完成最後一部戲曲劇本《二月》。
1987年1月4日,許如輝因病在上海故世,遺下音樂,戲劇作品300餘部。
追憶
2005年6月25日,「中國電影百年回顧——早期電影作曲家許如輝誕辰95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上海召開,來自電影、戲曲、文化、音樂、圖書館學界80餘位人士與會,緬懷了這位在各個時期、多個領域,留下深深足跡的中國民族樂派傑出音樂家——許如輝。

⑷ 姬成功的出演作品

《三國演義》飾師勖、鄧芝
《東周列國》飾魯僖公
《隋唐演義》飾張衡
《三國》飾劉表
《楚漢傳奇》飾蒯徹
《毛澤東》 飾柳亞子
1982年首次公演話劇《浮沉》。1982年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飾有話劇《枯木逢春》方冬哥、《肥缺》查倫夫,電影《黑火》、《救命48小時》、《孔乙己》、《白棉花》,電視劇《三國演義》、《南漢辰》、《紅絨花》、《上官婉兒》、《江湖奇俠傳》、《孫子》、《夢斷紫禁城》等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舞台監督話劇《遠方青年》、《青松嶺》、《馬克白》、《暴風雨》、《培爾·金特》、《天國春秋》、《安梯》等;導有話劇《漁人之家》、《祝你健康》、《八二六前夜》、《三隻手》、《夕鶴》,評劇《奪印》,歌劇《三月三》等;編導話劇《沙洲戰歌》(合作);編寫京劇《清宮恨》1987年承辦全國戲劇院校導演教學交流會,1995年承辦全國戲劇院校表演教學交流會即表演教學小品大獎賽,1997年開辦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戲劇製作人與舞台監督大專班,擔任主講教師。

⑸ 介紹一些抗戰或內戰的中國老電影

1949年(10部)
1橋
2回到自己隊伍來
3光芒萬丈
4中華兒女
5白衣戰士
6無形的戰線
7表
8二百五小傳
9烏鴉與麻雀
10三毛流浪記
1950年( 27部)
1趙一曼
2光榮人家
3衛國保家
4紅旗歌
5鋼鐵戰士
6劉胡蘭
7高歌猛進
8遼遠的鄉村
十九頁
9內蒙古人民的勝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戰士
12保衛勝利果實
13在前進的道路上
14呂梁英雄
15鬼神不靈
16民主青年進行曲
17女兒親事
18和平保衛戰
19農家樂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訓傳
23太平春
24思想問題
25我這一輩子
26腐蝕
27生命交響曲
1951年(17部)
1鬼話
2新兒女英雄傳
3陝北牧歌
4走向新中國
5女司機
6勝利重逢
7團結起來到明天
8上饒集中營
9海上風暴
10翠崗紅旗
11兩家人
12我們夫婦之間
13姐姐妹妹站起來
14紅樓二尤
15關連長
16彩風雙飛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時候
2六號門
3一貫害人道
4龍須溝
5南征北戰
6方珍珠
7美國之窗
十八頁
8勞動之花
1953年(8部)
1豐收
2草原上的人們 東影
導演: 徐韜
烏日娜 恩和森 樹 海 葉賀 廣佈道爾基
3結婚
4智取華山
5金銀灘
6為孩子們祝福
7紡花曲
8太陽照亮紅石溝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機
2春風吹到諾敏河
3沙家店糧站
4土地
5無窮的潛力
6一件提案
7雞毛信
8斬斷魔爪
9三年
10偉大的起點
11淮上人家
12渡江偵察記
13山間鈴響馬幫來
14一場風波
15不能走那條路
1955年( 16 部)
1祖國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擊隊
6羅小林的決心
7董存瑞
8怒海輕騎
9哈森與米加拉
10天羅地網
11水鄉的春天
12青春的園地
13湖上的斗爭
14閩江橘子紅
15南島風雲
16宋景詩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蹤
2撲不滅的火焰
3新局長到來之前
4馬蘭花開
5哥哥和妹妹
6馬
7媽媽讓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節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嶺
12國慶十點鍾
13祝福
14為了和平
15春天來了
16小白旗的風波
17秋翁遇仙記
18誰是兇手
19母親
20落水記
21小夥伴
22李時珍
23兩個小足球隊(員)
24鐵道游擊隊
25家
26沙漠里的戰斗
27這決不是小事情
28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風雨中的雄鷹
2寂靜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劇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師
6蘆笙戀歌
7邊寨烽火
8尋愛記
9地下尖兵
10復試
11青春的腳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簫橫吹 海燕
14球場風波
15牧童從軍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誼長
19女藍五號
20霧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尋寶記
23鳳凰之歌
24護士日記
25乘風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戰斗里成長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戰前夜
32穿山巨龍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圓
2民兵的兒子
3紅孩子
4水庫上的歌聲
5黨的女兒
6徐秋影案件
7懸崖
8古剎鍾聲
9她愛上了故鄉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長
12黎明的河邊
13東風
14心連心
15患難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並肩前進
18畫中人
19列兵鄧志高
20服務員
21新的一課
22帥旗飄飄
23春水長流
24傷疤的故事
25快馬加鞭
26天下無難事
27紅領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寶山之歌
30風箏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親記
34山裡的人
35十三陵水庫暢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頌
38平凡的事業
39夜走駱駝鈴
40紅色的種子
41深山裡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43巨浪
44戰斗的山村
45翠谷鍾聲
46聰明的人
47誰是被拋棄的人
48第三次實驗
49鋼人鐵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報告
52長青樹
53蘭蘭和冬冬
54三毛學生意
55鐵窗烈火
56大躍進中小主人
57前方來信
58布穀鳥又叫了
59千女鬧海
60林 沖
61大風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個命
63英雄趕派克
64重要的一課
65兩個巡邏兵
66苗家兒女
67長虹號起義
68魯班的傳說
69三八河邊
70愛廠如家
71三個戰友
72黑山狙擊戰
73長空比翼
74英雄虎膽
75渡江探險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電波
79返老還童
80金鈴傳
81海闊天空
82狼牙山五壯士
83縣委書記
84陽關大道
85社會主義第一列車
1959年(61部)
1船廠追蹤
2鋼鐵飛車
3康莊大道
4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
5錫城的故事
6笑逐顏開
7試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風從東方來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黃河飛渡
14雲霧山中
15青雲曲
16海上神鷹
17金玉姬
18換了人間
19戰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歡歌
21前 哨
22林家鋪子
23無名島
24礦燈
25飛越天險
26風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糧食
30綠州凱歌
31好孩子
32黃浦江的故事
33聶耳
34今天我休息
35萬紫千紅總是春
36向海洋
37喬老爺上轎
38林則徐
39老兵新傳
40鋼鐵世家
41春滿人間
42沙漠追匪記
43地下少先隊
44香飄萬里
45地下航線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隊
48江山多嬌
49海鷹
50萬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島
53赤峰號
54友誼
55戰上海
56漁島之子
57雪海銀山
58天山歌聲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趕
61兩個營業員
1960年( 47 部)
1鴻雁
2太陽剛剛出山
3昆侖鐵騎
4再生記
5鐵道衛士
6烽火列車
7神秧手
8羌笛頌
9我們是一代人
10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義
13春暖花開
14耕耘播雨
15紅旗譜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闖 關
19激 流
20馬蘭花
21摩雅傣
22她們的心願
23風流人物數今朝
24向陽花開
25十二次列車
26三八線上
27林海雪原
28紅鷹展翅
29勐壠沙
30奇 襲
31英雄詩篇
32新隊員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銀花
35永恆的友誼
36抗旱曲
37草原風暴
38兩代人
39嘉陵江邊
40親 人
41父子倆
42革命風暴戰勝龍卷風
43他們在戰斗
44綉江山
45劉三姐
46十級浪
47 底下航線
1961年(20 部)
1馬戲團的新節目
2萬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禮物
5洪湖赤衛隊
6暴風驟雨
7北大荒人
8 51號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紅色娘子軍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烏江
14碧空雄師
15巴山紅浪
16延安游擊隊
17達吉和他的父親
18遠方星火
19風雪大別山
20雞毛飛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風雲
3爐火正紅
4花兒朵朵
5昆侖山上一棵草
6停戰以後
7阿娜爾罕
8錦上添花
9李雙雙
10魔術師的奇遇
11女理發師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東進序曲
15哥倆好
16槐樹庄
17地雷戰
18鄂爾多斯風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來客
2自有後來人
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4滿意不滿意
5兩家人
6冰雪金達萊
7汾水長流
8紅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張嘎
11兄妹探寶
12飛刀華
13如此爹娘
14北國江南
15紅 日
16水手長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寶葫蘆的秘密
19蠶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風斗古城
22農奴
23抓壯丁
24怒潮
25奪印
26跟蹤追擊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獨立大隊
2兵臨城下
3英雄兒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隊員
6小 鈴 鐺
7青年魯班
8小二黑結婚
9千萬不能忘記
10草原雄鷹
11青山戀
12阿詩瑪
13豐收之後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問題
16霓虹燈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邊激浪
20帶兵的人
21雷 鋒
22分水嶺
23逆風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會計
2浪濤滾滾
3三進山城
4小足球隊
5景頗姑娘
6黃沙綠浪
7特快列車
8這是我應該做的
9青松嶺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櫃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擊侵略者
17紅色背蔞
18苦菜花
19龍馬精神
20秘密圖紙
21地道戰
22天山的紅花
1966年中國拍攝的電影
1雁紅嶺下 ( 長影 導演 常甄華 主演 趙文瑜 張園 史健 )
2紅色郵路
3女飛行員
4紅石鍾聲
5他們在成長
6大浪淘沙
7戰洪圖

⑹ 青年電影製片廠的內容

青年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是北京電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建於1958年。至1966年,共攝制《父子倆》、《大木匠》、《穿山巨龍》等19部短片和一部長故事片《奪印》。1959年,受北京市市委的委託,攝制新聞雜志片《北京新聞》,至1964年共發行63期。此外,實驗廠還配合教學的創作實踐,拍攝了《跳傘》、《摩托車運動》等24部紀錄短片,還拍攝了《機床》、《科學與技術簡報》等5本科教片。
1979年,該廠組織了以中日友好為題材的彩色故事片《櫻》的拍攝,並改名為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1980~1981年,又相繼拍攝了故事片《沙鷗》和《鄰居》。《沙鷗》獲得第 2屆電影金雞獎的優秀青年導演獎和錄音獎。《鄰居》獲最佳故事片獎和道具獎。上述3 部影片,均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青年廠還先後拍攝了《竹》、《舞戀》(與峨影合拍)、《端盤子的姑娘》、《百合花》、《陳奐生進城》(與瀟湘廠合作)、《青山夕照》、《我們的田野》、《青春祭》、《見習律師》、《湘女蕭蕭》、《成吉思汗》(同內蒙廠合拍)等影片。
青年電影製片廠,設有辦公室、電視劇部、生產辦公室、剪接車間、照明車間、化服道車間、攝影整備室等機構。共有98名工作人員。

⑺ 馬連良的活動年表

1914年6月27日,農歷甲寅年閏五月初五日:1914年6月27日
日吉祥園演出
1916年2月27日,農歷丙辰年正月廿五日:1916年2月27日廣和樓演出 1916年7月30日,農歷丙辰年七月初一日:1916年7月30日廣和樓演出
1917年,農歷丁巳年:歐陽予倩、貫大元、馬連良聯袂赴漢口演出
1917年3月2日,農歷丁巳年二月初九日:馬連良、李連貞、趙連華、宴連恭、趙連成、陳連洪、高連登、李連英滿科
1918年,農歷戊午年:富連成社首演全本《取南郡》
1918年10月1日,農歷戊午年八月廿七日:1918年10月1日廣和樓演出
1918年12月16日,農歷戊午年十一月十四日:馬連良首演《胭脂褶》
1919年5月9日,農歷己未年四月初十日:1919年5月9日廣和樓演出
1919年7月13日,農歷己未年六月十六日:馬連良首演《白蟒台》
1919年8月3日,農歷己未年七月初八日:1919年8月3日廣和樓演出
1919年10月8日,農歷己未年八月十五日:1919年10月8日廣和樓演出
1919年11月21日,農歷己未年九月廿九日:馬連良首演《罵王朗》
1919年11月27日,農歷己未年十月初六日:馬連良首演《雲台觀》 &raquo;
1920年3月9日,農歷庚申年正月十九日:馬連良首演《三字經》
1920年8月14日,農歷庚申年七月初一日:1920年8月14日廣和樓演出 &raquo;
1920年9月13日,農歷庚申年八月初二日:北京梨園公益總會十六省水災急賑義務戲 &raquo;
1921年12月10日,農歷辛酉年十一月十二日:1921年12月10日廣和樓演出 &raquo;
1922年,農歷辛酉年:馬連良搭沈華軒的臨時班 &raquo;
1922年,農歷壬戌年:馬連良搭尚小雲的玉華社 &raquo;
1922年1月24日,農歷辛酉年十二月廿七日:北京城南遊藝園1922年1月24日演出 &raquo;
1922年7月26日,農歷壬戌年六月初三日:慶樂園1922年7月26日演出 &raquo;
1922年12月16日,農歷壬戌年十月廿八日:中和園1922年12月16日演出 &raquo;
1922年12月23日,農歷壬戌年十一月初六日:中和園1922年12月
23日演出 &raquo;
1923年,農歷癸亥年:尚小雲、馬連良參加雙慶社 &raquo;
1923年1月10日,農歷壬戌年十一月廿四日:中和園1923年1月10日演出 &raquo;
1923年1月14日,農歷壬戌年十一月廿八日:中和園1923年1月14日演出 &raquo;
1923年1月31日,農歷壬戌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和園1923年1月31日演出 &raquo;
1923年8月15日,農歷癸亥年七月初四日:廣德樓1923年8月15日演出 &raquo;
1923年9月7日,農歷癸亥年七月廿七日:廣德樓1923年9月7日演出
1923年10月2日,農歷癸亥年八月廿二日:慶祝端康皇貴太妃五十整壽演出 &raquo;
1923年10月17日,農歷癸亥年九月初八日:廣德樓1923年10月17日演出 &raquo;
1923年12月7日,農歷癸亥年十月三十日:尚小雲首演《紅綃》 &raquo;
1924年,農歷甲子年:馬連良搭朱琴心的和勝社 &raquo;
1924年1月20日,農歷癸亥年十二月十五日:廣德樓1924年1月20日演出 &raquo;
1924年1月25日,農歷癸亥年十二月二十日:尚小雲首演《張敞畫眉》 &raquo;
1924年9月13日,農歷甲子年八月十五日:馬連良搭和勝社後首次演出 &raquo;
1924年11月20日,農歷甲子年十月廿四日:華樂園改建完成首日演出
1924年11月24日,農歷甲子年十月廿八日:1924年11月24日華樂園演出 &raquo;
1924年11月30日,農歷甲子年十一月初四日:1924年11月30日華樂園演出 &raquo;
1924年12月13日,農歷甲子年十一月十七日:1924年12月13日華樂園演出 &raquo;
1924年12月20日,農歷甲子年十一月廿四日:1924年12月20日華樂園演出 &raquo;
1925年,農歷乙丑年:馬連良搭尚小雲的協慶社 &raquo;
1925年,農歷乙丑年,年底:第一舞台1925年年底窩窩頭大義務戲 &raquo;
1925年2月7日,農歷乙丑年正月十五日:1925年2月7日華樂園演出 &raquo;
1925年2月8日,農歷乙丑年正月十六日:馬連良首演《廣太庄》 &raquo;
1925年2月28日,農歷乙丑年二月初六日:1925年2月28日華樂園演出 &raquo;
1925年3月20日,農歷乙丑年二月廿六日:朱琴心首演《無雙》 &raquo;
1925年4月4日,農歷乙丑年三月十二日:馬連良首演《化外奇緣》 &raquo;1925年5月29日,農歷乙丑年閏四月初八日:馬連良首演《流言計》 &raquo;
1925年6月7日,農歷乙丑年閏四月十七日:1925年6月7日華樂園演出 &raquo;
1925年7月,農歷乙丑年:中國紅十字會天津分會舉辦救濟陝甘兩省難民義務戲 &raquo;
1925年12月17日,農歷乙丑年十一月初二日,晚:1925年12月17日三慶園演出
1925年12月20日,農歷乙丑年十一月初五日:1925年12月20日三慶園演出
1926年,農歷丙寅年:馬連良搭朱琴心的協合社
1926年1月28日,農歷乙丑年十二月十五日:1926年1月28日吉祥園演出
1926年2月23日,農歷丙寅年正月十一日:馬連良首演《玉鐲記》
1926年5月28日,農歷丙寅年四月十七日:1926年5月28日吉祥園演出
1926年11月27日,農歷丙寅年十月廿三日:1926年11月27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1月28日,農歷丙寅年十月廿四日:1926年11月28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2月15日,農歷丙寅年十一月十一日:1926年12月15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2月20日,農歷丙寅年十一月十六日:朱琴心首演《玉鐲記》 &raquo;
1927年,農歷丁卯年:馬連良代朱琴心掛頭牌演出 &raquo;
1927年1月6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初三日:朱琴心首演《秋燈淚》 &raquo;
1927年1月20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十七日:朱琴心首演《關盼盼》 &raquo;
1927年2月,農歷丁卯年:周信芳與馬連良在上海聯袂合作 &raquo;
1927年2月6日,農歷丁卯年正月初五日:馬連良首演《青梅煮
酒論英雄》 &raquo;
1927年6月9日,農歷丁卯年五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次挑班 &raquo;
1927年6月26日,農歷丁卯年五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武鄉侯》 &raquo;
1927年11月3日,農歷丁卯年十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演《戰宛城》 &raquo;
1927年11月10日,農歷丁卯年九月十五日:馬連良首演《焚綿山》 &raquo;
1927年12月4日,農歷丁卯年十一月十一日:馬連良首演全本《火牛陣》 &raquo;
1928年1月8日,農歷丁卯年十二月十六日:馬連良首演《鴻門宴》 &raquo;
1928年1月13日,農歷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raquo;
1928年2月23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初三日:馬連良首演《臨江館》 &raquo;
1928年3月1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演全本《浣花溪》 &raquo;
1928年3月18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范仲禹》 &raquo;
1928年8月25日,農歷戊辰年七月十一日:1928年8月25日中和戲院演出
1928年8月26日,農歷戊辰年七月十二日:馬連良首演《清風亭》
1928年12月8日,農歷戊辰年十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三顧茅廬》 1929年3月24日,農歷己巳年二月十四日:馬連良首演全本《天啟傳》
1929年4月,農歷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
1929年9月4日,農歷己巳年八月初二日:扶春社改組為扶榮社
1929年9月29日,農歷己巳年八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許田射鹿》
1929年12月17日,農歷己巳年十一月十七日:馬連良在開明灌制七張唱片
1930年,農歷庚午年:馬連良組扶風社
1930年3月23日,農歷庚午年二月廿四日:馬連良首演《要離刺慶忌》
1930年3月29日,農歷庚午年二月三十日:1930年3月29日中和戲院演出
1930年5月4日,農歷庚午年四月初六日:1930年5月4日天津中原大劇場演出
1930年6月1日,農歷庚午年五月初五日:馬連良在開明灌制唱片首批發行
1930年9月8日,農歷庚午年七月十六日:馬連良在開明灌制唱片二批發行 1930年9月26日,農歷庚午年八月初五日:扶風社首次演出
1930年10月12日,農歷庚午年八月廿一日:馬連良首演《安居平五路》
1930年12月21日,農歷庚午年十一月初二日:馬連良、梅蘭芳合演《法門寺》
1930年12月22日,農歷庚午年十一月初三日:馬連良、梅蘭芳合演《探母回令》
1931年,農歷辛未年:第一舞台為江西水災舉辦籌款賑災義務戲 &raquo;
1931年1月21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初三日:梅蘭芳、馬連良在百代公司灌錄唱片
1931年1月21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初三日:馬連良在開明灌制唱片三批發行
1931年1月23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初五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一天
1931年1月24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初六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二天
1931年1月25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初七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三天
1931年1月28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初十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六天
1931年2月1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十四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天
1931年2月3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十六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二天
1931年2月6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十九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五天
1931年2月7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二十日:馬連良在百代公司灌錄唱片
1931年2月8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廿一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七天
1931年2月10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廿三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十九天
1931年2月12日,農歷庚午年十二月廿五日:1931年上海榮記大舞台馬連良、楊小樓、新艷秋合作戲第二十一天
1931年4月30日,農歷辛未年三月十三日:馬連良首演《取滎陽》
1931年5月17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初一日:馬連良首演全本《轅門斬子》
1931年5月23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初七日:馬連良首演《蘇武牧羊》
1931年6月9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1931年6月10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1931年6月11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1932年6月22日,農歷壬申年五月十九日:馬連良首演《假金牌》
1933年4月13日,農歷癸酉年三月十九日:馬連良與周信芳在天津聯袂合作
1934年1月25日,農歷癸酉年十二月十一日:馬連良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一天
1934年1月26日,農歷癸酉年十二月十二日:馬連良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二天
1934年1月27日,農歷癸酉年十二月十三日:馬連良二次赴武漢演出第三天
1934年2月7日,農歷癸酉年十二月廿四日:馬連良二次赴武漢演出最後一天
1934年12月24日,農歷甲戌年十一月十八日:楊寶忠首次為馬連良操琴
1936年8月21日,農歷丙子年七月初五日:馬連良首演《胭脂寶褶》
1936年9月19日,農歷丙子年八月初四日:馬連良凈化改革京劇舞台
1936年11月13日,農歷丙子年九月三十日,晚:梅蘭芳為天津市慈善事業聯合會公演冬賑義務戲第二場
1937年,農歷丁丑年:《戲劇旬刊》評須生「四傑」
1938年,農歷戊寅年:時慧寶末次赴滬演出
1938年2月27日,農歷戊寅年正月廿八日:楊小樓送聖儀式
1939年2月14日,農歷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義會濟貧義務戲第二天
1939年11月,農歷己卯年:趙炳嘯拜金少山為師
1940年,農歷庚辰年:扶風社1940年赴天津演出 &raquo;
1940年1月22日,農歷己卯年十二月十四日:新民會貧民救濟義務戲
1942年10月12日,農歷壬午年九月初三日:扶風社至新京演出
1945年10月,農歷乙酉年:馬連良1945年赴滬演出
1945年10月31日,農歷乙酉年九月廿六日: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
1945年12月,農歷乙酉年:北京各界慶祝抗戰勝利假懷仁堂演出堂會戲
1946年6月20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一日:1946年6月20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6月21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二日:1946年6月21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6月22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三日:1946年6月22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7年9月12日,農歷丁亥年七月廿八日:為陝西水災義演暨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
1950年7月,農歷庚寅年:楊寶森赴香港演出
1951年,農歷辛卯年:上海京劇界為捐獻飛機大炮第一次義演
1951年4月,農歷辛卯年:上海京劇界為捐獻飛機大炮第三次義演
1951年9月,農歷辛卯年:中南實驗京劇團成立
1951年10月1日,農歷辛卯年九月初一日:馬連良秘密返回內地
1951年11月,農歷辛卯年:高維廉任中南實驗京劇團團長
1953年10月4日,農歷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1954年5月,農歷甲午年:梅、程、馬、楊競演上海
1955年,農歷甲午年,年初:1955年初懷仁堂京劇演出
1955年12月,農歷乙未年:北京京劇團成立
1956年,農歷丙申年:京劇電影《群英會》、《借東風》開拍
1956年3月10日,農歷丙申年正月廿八日:北京京劇團1956年赴上海演出
1956年9月1日,農歷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一天
1956年9月2日,農歷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二天
1956年9月3日,農歷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農歷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四天
1956年11月,農歷丙申年:張君秋加盟北京京劇團
1956年12月25日,農歷丙申年十一月廿四日:馬連良向中國民主同盟北京市委遞交入盟申請表
1956年12月27日,農歷丙申年十一月廿六日:馬連良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7年1月2日,農歷丙申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京劇團合團紀念演出舉行
1957年5月14日,農歷丁酉年四月十五日:北京京劇團1957年赴上海演出
1959年4月29日,農歷己亥年三月廿二日:北京市文藝界抗議帝國主義和印度擴張主義分子干涉我國西藏問題座談會舉辦
1959年6月3日,農歷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
1959年8月2日,農歷己亥年六月廿八日:北京勞動劇場1959年8月2日演出
1960年,農歷庚子年:北京京劇團首演《海瑞罷官》
1961年2月13日,農歷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劇團舉行春節聯歡晚會
1961年8月10日,農歷辛丑年六月廿九日:梅蘭芳公祭舉行
1961年11月22日,農歷辛丑年十月十五日:北京京劇團1961年集體拜師儀式舉行
1962年,農歷壬寅年:馬連良任北京戲校校長
1962年1月15日,農歷庚子年十一月廿九日:侯喜瑞收趙志遠為徒
1962年3月1日,農歷壬寅年正月廿五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組抵京
1962年3月6日,農歷壬寅年二月初一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首演 1962年3月28日,農歷壬寅年二月廿三日,上午:高盛麟收楊少春為徒
1962年8月8日,農歷壬寅年七月初九日:北京舉辦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紀念演出第一場
1963年,農歷癸卯年,秋:京劇影片《秦香蓮》開拍
1963年4月1日,農歷癸卯年三月初八日:馬連良收申鳳梅為徒
1963年4月4日,農歷癸卯年三月十一日:曲劇《奪印》的劇本移植、改編、表導演和音樂問題座談會舉行
1963年4月26日,農歷癸卯年四月初三日:北京京劇團1963年赴香港演出
1963年6月27日,農歷癸卯年五月初七日:北京京劇團赴澳門演出
1964年7月9日,農歷甲辰年六月初一日:北京京劇團觀摩寧夏京劇團《杜鵑山》座談會舉行
1966年6月4日,農歷丙午年四月十六日:馬連良最後一次演出
1966年6月5日,農歷丙午年四月十七日,上午:首張針對馬連良的大字報貼出

⑻ 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演員王曉棠與丈夫言小朋簡介

1、王曉棠1934年1月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國影協副主席,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少將軍銜。

1955年,王曉棠出演第一部電影《神秘的旅伴》。1958年,憑借主演的電影《邊寨烽火》獲得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2、言小朋1925年5月-1992年,京劇武生,後為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京劇言派藝術創始人言菊朋的幼子。1935年,10歲即開始從事文藝活動,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劇、話劇團體中參加演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文工團、京劇團、話劇團中當演員。

(8)電影奪印的導演擴展閱讀

1、王曉棠,2001年,王曉棠憑借自編自導的電影《芬芳誓言》獲得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05年,王曉棠被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09年8月6日,王曉棠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2、言小朋,1959年,調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工作。曾在故事片《分水嶺》中飾地主閻萬山,《戰上海》中飾巴隊長,《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飾苗先生,《雷鋒》中飾大個子,《奪印》中飾富裕中農,《南海風雲》中飾越南大副,《奸細》中飾地下交通員老明。

⑼ 奪印和箭桿河邊是一個電影嗎

不是,只是表達的是,同一類戰爭類型的片子。
電影簡介,陳瘸子是《奪印》劇中一號反派人物,是個陰險毒辣的壞分子,他耍陰謀,篡奪了村的行政權力,在盜竊集體稻種時摔壞了腿,卻要偽裝成為保護集體財產而受傷。後來在上級派來的何書記帶領群眾與他展開激烈斗爭,粉碎了他種種陰謀,奪回了被他纂取的權力,在面臨失敗下,陳瘸子企圖製造沉船殺人,被群眾擒獲。
寨頭村演出《箭桿河邊》,其他演員包括扮演妄圖變天的地主佟善田的演員,都沒被起上外號,唯獨扮演二流子的演員大劉,在演完戲後,攤上了外號。
農村人演戲,凡扮演地主狗腿子、小特務之類的丑角,在舞台上都愛誇張丑態,以博觀眾眼球,大劉也不例外。他飾演被地主蒙蔽利用的游手好閑的二賴子,劇中他的戲份不大,僅出場兩次,總共四、五分鍾,可是在短暫的表演中,他大耍噱頭,丑態百出,十分賣力。
所以表達的不是一個電影。

閱讀全文

與電影奪印的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茂名電影院哪個好 瀏覽:998
破綻電影完整 瀏覽:800
一部關於房間的驚悚電影 瀏覽:566
65年台灣經典電影 瀏覽:1000
海王出生電影音樂 瀏覽:865
電影圖片羨慕別人的感情 瀏覽:7
電影座點陣圖片 瀏覽:483
菜頭電影完整版 瀏覽:479
撫順橫店電影城圖片 瀏覽:383
看三地電影網站 瀏覽:586
為什麼有些人感覺老電影好看 瀏覽:401
劇場電影解說大全 瀏覽:492
2021六一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瀏覽:729
有一部電影叫什麼覺醒 瀏覽:232
電影賭神的背景音樂是什麼歌曲 瀏覽:201
電影零零零完整版 瀏覽:646
芳華電影文字圖片 瀏覽:611
楊冪北京大學電影節圖片 瀏覽:136
2015年版大電影 瀏覽:45
電影不是友情我們才是愛完整版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