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拍電影時為什麼要打板呢
其實拍電影經常會將聲音及畫面分開錄制,再靠剪輯師將兩部分放在一起。場記板是在電影聲音與畫面分離錄制的情況下,為了輔助後期剪輯進行「聲畫同步」,才被發明出來的。早期的場記板,上邊兒「打響」的那兩個條塊和下邊的「信息板」是分開的,而且由兩個不同的人來負責,後來為了方便單人操作,就被整合在了一起,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在打板時會顯示精確到幀且與攝影機同步的SMPTE標准時碼,從而大大提高了後期聲畫對位的精準性和效率。
Ⅱ 拍電影拍一場戲都要打板,打板時要說一串英文:one two艾克深 艾克深怎麼拼寫,是什麼意思
action(ACTION)開始,開拍,開始表演。
在拍片現場,導演用來命令演員開始表演的口頭用語。
Ⅲ 一般的拍電影、拍電視劇時,打板時拿的那玩意叫什麼
叫「場記板」
場記板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場記板的主要操作者即場記,隸屬導演部門,雖然報酬少、工作量大,卻是劇組中最能學到東西的職位,像田壯壯等許多知名導演都是場記出身。在某一個場景中,當場記喊下那聲耳熟能詳的「Action」並敲下場記板時,攝影機同一時間開始運轉,這個動作叫作「打板」或「拍板」。
場記板上記錄的攝影機機位、場次序號等具體信息是為了方便後期剪輯時尋找和對應,以免在場景順序上出現錯亂。至於為何要有「拍板」的動作,是因為電影在記錄影像的同時,也需要標注聲音。在每一個場景開始前,場記用場記板完成「拍」的動作,攝影機將場記板的鏡頭和敲擊聲同時拍攝下來,後期配音時,音效師據此可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
(3)拍電影導演打板怎麼說擴展閱讀:
由來——
電影史上第一塊場記板的發明者有可能是弗蘭克·斯林(Frank Thring),他在上個世紀20年代擔任澳大利亞墨爾本Eftee電影工作室的主管。
電影是由許許多多鏡頭組成的,每部片子一般都有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鏡頭,片中的場景、內容非常復雜。拍片時是不可能按照劇情的順序進行,而是按場景拍攝,如先拍外景戲,再拍攝影棚里的戲,或者先是夏天的戲,再是冬天的戲,而即便同樣是冬天的戲,有的情節是發生在故事前段,有的情節是發生在後面。為了保證質量,有些鏡頭還要拍好幾次。
辛辛苦苦拍了幾個月,帶回一大堆膠片,怎麼把它拼成一部完整的電影呢?如果膠片上沒有明顯的標記,將會給後期的剪輯工作帶來極大麻煩。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他們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著下面將要拍攝這段膠片的有關內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這塊「板」,作為這個鏡頭的標記。
這個步驟用電影界的行話叫「拍板」或叫「打板」。這樣,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場記板的鏡頭,在後期製作時,工作人員只要一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第幾場戲、第幾個鏡頭,很好識別。此外,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員也能以此來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犯錯誤。
Ⅳ 電影拍攝中場記怎麼樣打板板上都寫些什麼
按板上的讀出來就完了!人家導演會知道的,因為每一個場景,鏡頭,怎麼去拍,都是討論好了再拍的,不是抗個攝像機去就拍的!
Ⅳ 導演在打板的時候說什麼,記得是一句英語,忘了
一般打板分兩種時候,開拍和結束
開拍打板是電影拍攝一定會用到的,一般打板時要拿著場記板在鏡頭前說的是「某某影片第幾場幾鏡第幾次,action」,就是說明此時是開拍的意思,同時也是方便好幾個機位同時拍攝時後期剪輯方便同步
結束打板是電視節目錄制用的比較多,這種打板的時候就沒有電影開拍打板那麼正式用場記板,有時直接是導演用手打板,說句OK表示結束
Ⅵ 拍電影打板的時候說得英文是什麼好像是t
action
act的名詞形態。
不用動詞act(行動),因為真正的含義表示准備看演員表演的action(效果)。
Ⅶ 拍電影打板的時候說得英文是什麼好像是t開頭的意思
哪有t開頭,喊的是action,開演
Ⅷ 拍攝電影時什麼叫打板
「打板」是一個動作,是幫助電影後期聲畫同的。打板的那個板子叫「場記板」,動作叫「打板」。場記板是做鏡頭記錄的。
因為電影拍攝時,畫面和聲音是分開記錄的。打板時會發出咔噠一聲,其目的是為了在後期剪輯時將分別錄制的聲音和畫面同步。同步點就是畫面上場記板合上的那一格和聲音素材里咔噠那一聲。
補充一下,場記板上是記錄著本條鏡頭的素材信息的。用於剪輯時的素材管理。另外還有聲畫同步的功能俗稱「合板」。
場記板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8)拍電影導演打板怎麼說擴展閱讀:
打板的由來: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他們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著下面將要拍攝這段膠片的有關內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這塊「板」,作為這個鏡頭的標記。
這個步驟用電影界的行話叫「拍板」或叫「打板」。這樣,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場記板的鏡頭,在後期製作時,工作人員只要一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第幾場戲、第幾個鏡頭,很好識別。此外,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員也能以此來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犯錯誤。這樣做的作用:
1、作為每一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於剪輯時候識別;
2、利用打板的聲音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是後期音效編輯的開始點;
3、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分特定鏡頭的依據,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細節上的硬傷。
Ⅸ 拍電影打板時導演喊action為什麼不喊漢語,只喊英語
你好!
那為什麼老外玩麻將的時候喊pong?為什麼美國人管壽司叫sushi而不叫sticky
rice
roll?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Ⅹ 在電影電視拍攝過程中,一開始用的那個打板叫什麼
場記板 (SLATE)
上面以粉筆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上緣還附有一段拍扳,上塗黑白相間條紋,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這塊長方形條紋板叫做「場記板」,英文名稱叫 sla te,上面用粉筆寫了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上緣附有一段拍板,一端可以開合,能夠拍出清脆的響聲。場記板的主要作用是作為拍攝每一段膠片的標記,便於後期剪輯時識別。
我們知道,電影是由許許多多鏡頭組成的,每部片子一般都有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鏡頭,片中的場景、內容非常復雜。拍片時是不可能按照劇情的順序進行,而是按場景拍攝,如先拍外景戲,再拍攝影棚里的戲,或者先是夏天的戲,再是冬天的戲,而即便同樣是冬天的戲,有的情節是發生在故事前段,有的情節是發生在後面。為了保證質量,有些鏡頭還要拍好幾次。辛辛苦苦拍了幾個月,帶回一大堆膠片,怎麼把它拼成一部完整的電影呢?如果膠片上沒有明顯的標記,將會給後期的剪輯工作帶來極大麻煩。
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他們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著下面將要拍攝這段膠片的有關內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這塊「板」,作為這個鏡頭的標記。這個步驟用電影界的行話叫「拍板」或叫「打板」。這樣,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場記板的鏡頭,在後期製作時,工作人員只要一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第幾場戲、第幾個鏡頭,很好識別。此外,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員也能以此來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犯錯誤。
既然場記板的作用是做標記,那為什麼還要「啪」的敲一下呢?這是因為電影不僅有圖像,而且還有聲音。假如一部影片中的人物在說話時,聲音與口型不一致,那麼看電影的時候就會感到十分別扭。在拍電影時,場記在舉起場記板的同時將拍板上的木條「啪」的一合,發出清脆的響聲,攝影師將敲擊聲與場記鏡頭同時拍攝下來,這個聲音就成為後期錄音的同步記號,可以使編輯人員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
由於場記板與電影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視為電影事業的標記和象徵。為紀念中國電影一百周年而興建的中國電影博物館,整體造型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場記板。 1996年,法國為戛納國際電影節 50周年發行了一枚紀念郵票(附圖),郵票上就有這塊場記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