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知名導演
第十名,寧浩。
寧浩在公眾面前的電影生涯從2006年開始,這一年他用300萬人民幣拍出了《瘋狂的石頭》斬獲2000多萬票房,如同一匹黑馬震驚全國。他至今推出的六部電影中,除了《無人區》外都是喜劇,也許這是市場和資本的自主選擇,並不是說寧浩只愛拍喜劇或只能拍喜劇,而是他拍的正劇太過嚴肅,以至於《無人區》審核四年之後才能上映。寧浩的代表作有《瘋狂的石頭》、《無人區》、《心花路放》等。
第九名 陸川。
1999年,陸川編劇的電視連續劇《黑洞》引起關注,2002年,他靠著電影處女作《尋槍》在中國影壇嶄露頭角,2004年,他導演的《可可西里》獲得金雞、金馬、華表等多個獎項,從而名聲大噪。在本片中,他展現了一種國產片中從未有過的極度干練殘酷的即使美學風格。2009年,他執導的電影《南京南京》將觀眾帶入戰爭瘋狂的無以言說的恐懼當中,真實地刻畫了戰爭的復雜性及英雄主義。
第八名,徐崢。
縱觀徐崢的導演歷程,他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無論是口碑上還是票房上,都取得了一鳴驚人的成績,後續作品的反響力都沒有超過第一步《泰囧》。但現在徐崢在國內導演中,應該也是一線導演,因為他導演的電影總票房,在國內導演中已經排在了前五,數據擺在那裡比較有說服力。而且徐崢現在和張藝謀、陳凱歌、寧浩這些大導演經常成為電影組委會的專業評委,這也證明了徐崢在導演圈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七名,賈樟柯。
⑵ 香港電影力王評價怎麼樣
電影《力王》是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依託視覺上的刺激,來觸及觀眾們的心靈,意圖獲得情感上的共鳴,而《力王》也成功的達到了它想要的效果,宣揚了自由和正義,將惡勢力清除干凈,才會到達和平的世界,當然力王的「力」度也足以震撼人心。
到最後力王將所有的惡人鏟除干凈,在水泥高牆上的揮拳一擊,著實讓人看到了自由和正義,在影片剪輯上,這部影片毫不拖泥帶水,有著快狠準的利落感,給人的是一種緊張的快感,或許能給當時年小的人帶來一絲的陰影,但是不得不說,它更多的是讓人們感受到,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快感。
⑶ 劉亞軍的個人經歷
2007年入西部電影集團(原西安電影製片廠)劇本審核部門工作。
同年,入西部電影集團股份之一西影影視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授課。
2007年。在西影影視傳媒學院與學生拍攝短片《煎熬》獲得JVCVIDEOFESTIVAL2007日常生活組「優秀導演獎」。
2008年4月,經西部電影集團總裁延藝雲介紹。入吳天明舉辦的「西安曲江好萊塢電影編劇高級研修班培訓學習。
2008年9月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部電影學系,攻讀電影學碩士學位。
2009年5月。作品《CD》參加由陸川舉辦的第二屆北京電影學院「研生代」研究生作品展映,獲得「優秀作品獎」。
並將版權授予電影頻道《愛拍電影》節目。
2009年4月,任由電影頻道和北京電影學院聯合拍攝的數字電影《愛你另一半》執行導演。
2009年8月赴山西大同獨立製片,編劇,導演拍攝長篇電影《息怒》,由北京電影學院選派韓國釜山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
入圍第29屆俄羅斯國立電影大學(格拉西莫夫電影藝術學院)(VGIK)國際學生電影節國際項目單元。
2010年入圍廣電局聯合扶持的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獨立編劇,導演由旭路百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投資製作的電影《全世愛》。
2010年12月,在中國科技大學奧體館(奧運場館)組織並策劃兩千人國際青年電子音樂大派對。並擔任現在總導演。
2010年末,參與並獨立完成由中國電影集團.
北京中恆匯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中國時尚協會共同製作的時尚派對電影《派對之王》劇本工作。
2011年6月,由中盟盛世(北京)國際電影有限公司.
北京中藝博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的愛情喜劇《我是大明星》聯合編劇。
2011年,創作黑色幽默題材電影劇本《打劫》。並編劇導演國內首部格鬥類題材網路劇《陛圖之戰》。
2011年5月,創作由北京熱麥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完成三十集電視劇《抗日奇俠2喋血膠東》的劇本責編工作。
2011年,獨立編劇,完成北京熱麥傳媒有限公司投資拍攝的電影抗日傳奇劇《抗日奇俠》電影版本劇本。
⑷ 馮小剛坦言人生的3大遺憾,對不起前妻和徐帆,最大的遺憾竟然是捧紅他
馮小剛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他是一個著名的導演,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經典的影片,先說說我對馮小剛的印象吧。
對於馮小剛的印象當年一部《天下無賊》馮小剛選了王寶強飾演片中的「傻根」一角,隨著這部片子大火「傻根」也火了變了全國,那時候更多的人不知道王寶強這個名字,而是只知道傻根。據說王媽媽聽到別人稱呼自己的孩子「傻根」時,經常傷心流淚不止。
當馮小剛聽說了這件事以後,笑著說道早知道這個情況當初就不應該捧紅王寶強。不過網友們不淡定了,要是不捧紅寶強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馬蓉出軌事件了吧!
⑸ 你認為有哪些經歷使柳雲龍成為「諜戰教父」
前段時間熱播的「風箏」確實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以及官方的最高評價,同時柳雲龍本人也因該劇獲得了一個最佳實力劇星獎,說實話此獎分量並沒有多重,翻看他的履歷,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國內重量級的獎項,柳導還沒有獲得過,但是,這不能夠說明柳雲龍的諜戰劇不受歡迎,而是對於如今的影視市場來說,更加看好或者偏重於現代劇或者古裝劇。或許這就是柳導諜戰劇不受評委待見的原因。
⑹ 為啥中國導演愛拍抗日劇
倒不是他們愛拍,主要是最早的幾部抗日劇太火,嘗到了甜頭,於是乎就群起跟風。再加上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以及中國觀眾本身對抗日戰爭以及其他戰爭題材也確實有所偏愛,幾乎每部電視劇都有不錯的收視率,所以這些導演才樂此不疲。
⑺ 吳銘的主要作品
·院線電影《八月的窗》導演 演員:黃明《80後》男主角 饒星星(台灣)計劃2013年1月上映
·CCTV6愛優微賀歲微電影《遺失的美好》導演 2012年
獲得2012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原創影片大賽 劇情片最佳女主角
獲得2012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原創影片大賽劇情片愛拍電影特別獎
提名2012土豆映像節映象首映單元 受邀參加2012土豆映像節
受邀參展2012台灣高雄電影節
第三屆西安國際民間影像節入圍獎
·電影頻道《愛拍電影》小電影賀歲檔cgv院線點映 微電影《我和傻爸爸》 總導演
受邀參加 2011年「文登先鋒藝術節」
入圍2011土豆印象節TOP200
入圍2011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2屆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華誼非競賽單元
入圍2011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2屆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競賽單元
入圍2011深圳金鵬獎top80
作品入駐PPTV,網路終端點播
入駐新浪視頻點播原創頻道
入駐中國網路電視台/愛西柚 原創頻道首頁推薦
湖北電影總公司投資 湖北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獻禮電影《辛亥2011》 監制 總導演
受邀參加2010土豆映像節電影推介會單元
◇作品獲得獎項 騠洲第一演講大師梁凱恩 音樂電影《magic your life》 監制 總導演
獲得首屆中國國際微電影節TOP50
《漂流·愛》獲得新浪首屆微電影大賽TOP50
接受媒體采訪:《東楚晚報》《湖北廣播電台fm103。8》《湖北衛視火鳳觀察》《上海open》雜志
·上海優酷出品 珀萊雅 2011年尋找美容大王6集系列網劇 監制 總導演
·土豆網福特嘉年華短片《奪鑽追擊》 監制 導演
·土豆網鑽石小鳥《盜夢情人節》土豆首頁推薦 監制 導演
·《透明》 四川國際旅遊節短片大賽一等獎
·《勁酒小孩子篇》 土豆網公益短片大賽一等獎
MV 音樂錄影帶主要作品
胡楊林 《香水有毒》《寬恕無罪》MV ([V] 頻道播出)/ 湖北省首屆dv大賽三等獎)
胡楊林 王啟文 《老鼠愛大米》
胡楊林 《多情種》電視劇《來不及說我愛你》主題曲
吳格林 《原來愛情》武漢小姐冠軍 呂為為《我知道》MV 09華人創意短片大賽MV單元10強
胡楊林 《與幸福有關》MV 09華人創意短片大賽MV單元10強
呂為為《我知道》MV 09華人創意短片大賽MV單元10強
《菜花甜媽》mv
⑻ 斯皮爾伯格的電影
寫好萊塢導演不可能繞得開斯皮爾伯格,正如談中國導演就必然要談張藝謀。雖然很多文化界的精英一定對以上邏輯嗤之以鼻,但我想說的是斯皮爾伯格和張藝謀之所以擁有這樣的"江湖地位",其根本原因與他們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沒有必然聯系。若評選二十世紀最優秀的電影藝術家,相信他二人要殺進前十名都困難,但如果要說利用電影藝術這樣一種載體最大限度的進行文化的傳播,並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們取得的成就是很多電影大師都難望項背的,而這也就順理成章的賦予了他二人一種文化符號的內涵。
從丹.布朗的熱門小說《達·芬奇密碼》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符號。但我們未必真正讀懂了這些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因為我們太熟悉它們了,熟悉到都懶得去思考、去分析了。就電影導演而言,斯皮爾伯格在好萊塢的地位相似於喬丹在NBA的地位,都是一覽眾山小的頂尖人物。我們被斯皮爾伯格作品的魅力所折服,並醉心於探究這些作品藝術的成敗得失,但我們往往疏忽了斯氏作品背後蘊含的符號力量。我個人認為,斯皮爾伯格之所以區別於同年代的其他導演,就是因為他擁有了這種力量。
其實,寫斯皮爾伯格可以很容易,隨便上google搜索一下,相關資訊極為豐富。從他出生到進入電影界,再到他一步步成為好萊塢呼風喚雨的人物,其間每一個時間段都可以查找到翔實的資料。而關於他作品的分析、評論就更是浩如煙海了,有相當嚴肅的專業著作,也有民間評論界精彩紛呈的隨筆。可以說,如果我想以人物背景介紹外加代表作點評的方式來寫這篇文章,只需用復制、粘貼和一點點編輯的工作,半個小時就能完稿。但我覺得做這樣"錦上添花"的事挺無聊的,如果我的文章只是資料的拼湊和成熟理論的嫁接,那我還不如就將相關資訊的鏈接地址列出來算了。
激發我寫這篇文章的靈感源自央視6頻道近期播出的斯皮爾伯格和張藝謀的訪談節目。當我看到兩個身份極為特殊的導演面對面交流電影心得時,內心所關注的焦點其實早已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這兩個分別代表不同文化的"符號"如何在碰撞中產生思維的火花。在我看來,張藝謀和斯皮爾伯格的文化價值要大於他們拍攝作品的藝術價值。讓他們在交流中自發地探尋各自身為文化符號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絕對要比談對於藝術的理解和電影的技巧過癮的多。只可惜我並沒有看到這方面的內容,實在有些意猶未盡。象他們這樣級別的文化符號相互交流的機會其實是不多的,正是帶著這份遺憾,我將這篇文章原來的命名《一個時代的電影"寵兒"》撤換為《符號的力量》。一來我覺得原來的名字顯得有些矯情,二來我也想藉此深入闡述一下自己對於文化符號的理解。
要談電影界的文化符號,我首先想到的是李小龍。這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橫空出世的武學奇才一生留下的作品不過寥寥幾部,但對後世的影響卻是無窮的。正是這些作品為西方電影觀眾洞開了一扇了解東方文化的窗口。但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單論藝術成就,李小龍作品與同時期華語電影相比並不具優勢,而他本人的演技也算不得出類拔萃。但是,他卻完成了其他華語電影人所無法完成的任務。為什麼呢?因為他不同於一般的電影明星,他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這讓他的作品可以鑿穿文化間的隔閡,並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深遠的影響。幾十年後的今天,華語影壇出現了另一位同樣具有文化符號特質的明星,她就是章子怡。今天的媒體要比三十多年前苛刻的多,當我們對於章子怡演技平平卻蜚聲海外感到忿忿不平時,我們恰恰是誤解了章子怡的身份。一個文化符號未必是本民族當中最優秀的代表,一個電影界的文化符號同樣也未必是傲視群倫的藝術精英。要知道,最優秀的精英多數不具有文化親和力,能理解他們、認同他們成就的人寥寥無幾,如何能承載文化符號之職呢?
所以,當我看到西方電影界的某位大師對斯皮爾伯格口誅筆伐時,我一點也不覺得驚訝。與此類同,當國內某些文化界的精英開批判大會聲討張藝謀時,我也權作笑話。在對待文化符號的態度上,全世界的態度都有些苛責。這是正常的,你贏得了那麼大的市場,產生了那麼高的影響力,賺了那麼多的錢,拿了那麼多的獎,苛責你一下算什麼,沒滅了你算是客氣了。如果我們硬要得出文化符號等於文化精英的邏輯,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世界上沒有一個文化符號是稱職的。就電影界而言,我們可以隨便羅列一串比斯皮爾伯格藝術成就更高的導演,但若論傳播電影文化理念,革新電影拍攝技巧,激發觀眾的觀影熱情等領域的成就而言,只將目光鎖定在表達自我的藝術大師們遠不如斯皮爾伯格。電影界當然需要費里尼、大衛·林奇等藝術家,同樣也需要斯皮爾伯格這樣的文化符號。
斯皮爾伯格和張藝謀的談話節目有兩處讓我印象深刻,一是對於第一次觀看自己拍攝完畢的作品時的態度,二是對待電影敘事性這一要素的看法。兩位導演因為彼此之間的尊重和良好的外交風度,在多數問題上都保持了相似答案的"默契",卻在以上兩個問題上透露出些許"天機",或許這微妙的不同可以為我們解答出不同類型的藝術家之所以成為文化符號的內在原因。張藝謀在首次觀看自己拍攝完畢的作品時感覺非常愜意,而斯皮爾伯格卻誠惶誠恐。(原話是害怕面對,這里僅是比喻)這屬於典型的新媳婦心態,是拍攝以市場為主導,觀眾好惡為標准影片的這類導演共同的心理特徵。斯皮爾伯格擅長拍攝娛樂片是盡人皆知的,雖然你可以用[辛德勒名單]這樣的文藝片來作為反證,但總體來看,斯氏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強大的娛樂性。
因該說,好萊塢多一半的導演都屬此類,為什麼斯皮爾伯格可以脫穎而出呢?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斯氏作品不僅完美的遵守了好萊塢娛樂片的各項法則,更為這套法則創立了新的標准。如果單論一部作品對於好萊塢乃至整個電影工業的影響,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卡梅倫的[終結者]和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國]等影片都不會輸給斯皮爾伯格的作品。但如果要以一個導演所有作品的平均影響力而言,很難再找出一個和斯皮爾伯格比肩的電影人了。從[大白鯊]開始,一直到最近的[慕尼黑慘案],斯氏作品幾十年裡不間斷的給電影市場注入強大的活力,不僅開辟出很多風格獨特的電影類型,留下十餘部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更為重要的時,這一系列作品引發了范圍極廣,時間較長,影響深遠的文化現象,這才是導致斯皮爾伯格最終成為一個文化符號的原因所在。
早期的斯皮爾伯格屬於典型的以市場為目標的導演,但他並不是票房的奴隸,他善於迎合同時更善於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他也嘗試過導演型作品的拍攝,遭到過敗績,這些經歷讓他明白了導演自身的個性一定要服從於整部影片的風格,更要服從於整個觀眾群的欣賞品味。所以,當他在電視上和張藝謀交流時極力強調一部影片故事的重要性,而我們反過來審視他這幾十年的作品,感覺此言不虛。斯皮爾伯格似乎無意拍攝純意識流的藝術片,即便是最為嚴肅的[辛德勒名單]、[人工智慧]、[大兵瑞恩]等作品,影片的敘事性仍然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所以看起來一點也不會悶,在這點上和他所拍攝的所有娛樂片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張藝謀對斯皮爾伯格"敘事第一"的觀點表示了贊同,但我覺得這多半是出於禮貌。因為張藝謀作品最大的特點恰恰不是它的故事性有多麼強,而是表現這個故事時所採用的強烈的個性化藝術形式。斯皮爾伯格盛贊[英雄],說這是一部開創了用色彩來講故事的經典之作。色彩對於一部影片而言,當然是屬於典型的形式范疇。斯皮爾伯格是那類深諳娛樂之道的導演,不僅對觀眾的心理有著洞若觀火的掌控,同時更善於將自己的藝術品味和價值觀不著痕跡的融入到影片當中,他從來不自戀,同時,也不會做毫無原則的妥協。如今的斯氏作品正如導演自己所言,變得越來越"自私"了,因為斯皮爾伯格感覺為觀眾拍了大半輩子的電影,也該為自己拍兩部了,所以,現在的斯氏作品逐漸有了點導演型作品的個性鋒芒。張藝謀走過的道路恰恰與之相反,早期的張藝謀專注於導演型作品的拍攝,雖然獲獎無數,但市場價值遠低於藝術價值。現而今他也開始嘗試市場型作品的拍攝,票房屢創佳績,但來自觀眾的責難之聲不絕於耳。可以看出,這兩個著名導演成為文化符號的道路是截然相反的。一個是從市場的輝煌中回歸到個性,另一個則是突破個性,投向了市場。
文化符號的產生往往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必須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兼容性。斯皮爾伯格用純熟練達的娛樂片技巧感動了世界,而張藝謀卻用濃烈耀眼的文藝片形式征服了世界。當兩個完全陌生的文化相互碰撞時,彼此了解的最初印象往往不是深邃的思想,而是那些通俗而又具體的符號。符號可以不必是最優秀的代表,但必須具有文化的共通性;符號所代表的產物可以不必得到精英群體的認同,但必須被普羅大眾輕易消化。只有當你了解到這一點後,才會明白章子怡紅遍西方世界的內在原因,並坦然接受這個事實。
其實,擁有一個文化符號絕對是一件幸事。因為它降低了不同文化間理解與溝通的難度系數,繞開了艱澀難懂的理論,規避了陽春白雪的爭鳴,將一個文化的斷面形象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而這一點,恰恰是大師、專家們最不擅長完成的任務
⑼ 《人生大事》票房破8億,觀影人次近2千萬,這部影片為何能收獲如此成績
這部影片能收獲如此成績,主要有以下這2個原因:
1、題材比較少見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關於殯葬行業的事情,而像這方面的題材電影是比較少見的,也是很多人不太願意去碰的領域。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都比較忌諱,然後也會覺得有些晦氣,因此和這方面題材相關的內容都是很少的,更別說是電影了。所以當這方面題材的電影上映以後,很多人對這個行業也是產生了好奇心,於是想要通過電影去了解一下。
最後這部影片在暑期檔上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對於電影行業來說,除了春節檔會火爆以外,暑期檔就排在了第二。還有這部電影的故事很貼近現實的生活,非常的接地氣,並且故事的氛圍以及人物關系都是很合理的。現在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破8億了,以上這兩個原因,也許就是為什麼這個電影,會收獲的好的口碑和好的票房原因。
⑽ 為什麼中國導演愛拍抗日神劇
因為相對於其他題材,抗日神劇好拍很多。
另一方面,很多導演除了這方面的東西他也拍不了其他的了,首先是編劇水平有限,我們發現很多編劇就是翻來覆去改變那一點東西,總是換湯不換葯,沒有創新的東西,而抗戰又是一個很簡單的題材,而且還能體現自己的一些精神,所以抗戰題材當然是很多導演的不二之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