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里製片人導演出品人

電影里製片人導演出品人

發布時間:2022-10-15 17:34:15

A. 在電影或電視劇中,製片人、出品人、導演、是個什麼概念呢

出品人:就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或者電視欄目)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拍攝進度,負責場地的預定資金籌集等很多雜務。
導演:指揮演員拍片子

B. 什麼是製片人(出品人、監制、製片人、導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演員都轉行當導演了,比如徐崢、王寶強、韓寒、郭敬明、郭德綱、劉若英等等 ,這種行為可把老牌導演刺激的夠嗆。張藝謀、馮小剛都曾公開嗆聲諷刺,張導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說: 現在中國人有個奇怪的現象,好像什麼人都能當導演,只要能有人給你投資,不管你會不會,都可以試一試。

娛樂圈著實熱鬧, 這些演員為什麼都要體驗當導演的滋味?

外行人會各種想入非非,因為導演權力大,想捧誰就捧誰,想剪誰的鏡頭就剪誰的鏡頭,可能還會有傳說中的八卦潛規則......那麼演員是否都要聽導演的呢?從拍攝角度上來說確實沒錯,畢竟導演負責整個電影的拍攝。

但整個電影的拍攝中,權力最大的不是導演,而是製片人。

什麼是製片人呢?

籠統的講,製片人是電影生產過程的總負責人,他是把一個故事思路製作成完整電影的人。在電影製作完成後,還負責把電影對接到上映渠道,大家才能在電影院和視頻平台看到。

舉個例子,假設我是烯易的製片人,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然後我覺得這個夢的劇情很棒,就把這個夢做成電影,搬到大熒幕上給觀眾欣賞。然後我就要把這個夢補充成完整的故事,再找編劇把這個故事寫成分場大綱,再把大綱寫成完整的劇本,與此同時,我還要去找拍這部劇的導演、演員、工作人員還有場地。我還要租相關設備,計算出詳細的預算,我還得帶著項目方案去找金主爸爸,也就是每個片頭都會出現的那個角色,出品人。

等影片拍攝完成之後,還要兼顧配音、剪輯、宣傳加上後期製作。完成這一系列的事,一直到影片製作完畢,最後找到發行公司宣傳發行。從誕生到上線,整個過程都需要製片人親力親為。

簡單總結一下, 製片人做的事情就是挑本子,找款子,組班子,賣片子。 金牌製片人一般和發行商、院線都有很多關系,所以一部電影能否賣得好,製片人的IP是值得考察的重要一環。

一部電影能不能賺到錢,除了影片本身的好壞外,最重要的就是看發行是否到位,發行方會帶著導演主演等主創,利用自己強大的渠道,進行宣傳造勢,比如在地鐵互聯網商場等平台投放廣告,帶著明星進行路演,或是舉辦首映禮,這些都是發行公司組織策劃,增加電影曝光度,為電影宣傳造勢的手段。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初《百鳥朝鳳》的製片人直播下跪求增加排片的新聞,不論多好的電影,如果電影院每天只給他一兩場,這電影的票房絕對好不了。專業點說,院線是影院的管理公司,由很多影院組成的放映前線,管理著各個城市的不同影院,如果一家影院加入了某個院線,那就要接受院線的統一管理,與院線下的其他影院統一排片,像大家經常去的萬達影院就是由萬達院線統一管理的。

不過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除了常規的影院外,愛奇藝優酷等網路放映平台也是一個很好的發行渠道,甚至很多電影人只選擇網路發行,也就是近年來流行的網路大電影

言歸正傳,說到監制,這個概念很容易混淆。因為監制其實也是製片人的一種,主要負責平衡導演追求的藝術畫面和大眾接受的商業屬性,所以,監制和導演往往是針鋒相對。監制也會提供設想和意見,會參與劇組重要決策,但不負責具體的劇本創作和導演拍攝。

從文字表面來看工作,監制的主要工作是對電影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 主要工作有: 改編劇本、策劃宣傳、籌備、拍攝計劃、後勤保障、經費支出、後期、發行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類似項目運營總監,部分監制也可以參與製片。

我們可以把出品方比作董事會,監制是項目總監,製片人是總經理,導演是生產電影的廠長。所以說一部電影可不是導演能直接說了算的。

C.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出品人等都是干什麼的大小順序是什麼

(3)電影里製片人導演出品人擴展閱讀

電影製作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

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參考資料電影製作 網路

D.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出品人各自的職責究竟是什麼

從觀眾角度而言,觀看電影正片是與影片建立聯系的直接渠道,這也決定了一部電影的演員往往是大眾談論最多的,而導演、製片人、監制、出品人都屬於幕後職能,在電影中也只是名字一帶而過,因為不出鏡,觀眾自然也談的少。

但在一部電影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出品人、製片人、監制、導演這四個角色也同樣舉足輕重。

出品人:簡單來說,出品人就是出錢的人,或者稱之為一個電影項目的股東,拍電影得花錢,如果沒有人投資,那影片自然也無法誕生。若是公司投資,那出品人便為該家公司法人;若存在多家公司或個人投資,那在出品人後也會有聯合出品人。既然是股東,那影片上映後產生的收益,主要部分也由出品人享有。

製片人:電影項目拿到投資後,在正式開拍前,還需要經過不少流程,如立項、劇本創作、組建攝制組、選取演員、制定拍攝計劃等,這些都需要由製片人牽頭完成。而在拍攝過程中,製片人也可以稱得上全劇組最有權力的人,需要把控影片拍攝進度、審核日常財務,在影片拍攝完成後,也需要由製片人管理具體的送審、宣傳和發行工作。當然若在陳凱歌、張藝謀等名導的劇組,我們也可以理解成製片人是解決、協調好片場拍攝之外的其他團隊工作,類似於大管家,好讓導演專心於拍攝本身。

監制:監制主要是由具備一定經驗的人擔任,主要工作是監督劇組工作,如實際拍攝周期過長,拍攝內容偏離預期,監制便會進行干預。國內的監制也有是對新人導演提供藝術指導與支持,在導演的創作上給予一定幫助,如《我不是葯神》中,便由寧浩、徐崢擔任監制,導演則是新人文牧野。而在柯汶利的長片處女作《誤殺》中,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影片很有陳思誠風格,而「監制陳思誠」的名字也在電影中醒目位置出現了多次。

導演:在片場,導演最大。導演的工作就是將文字語言轉換為鏡頭語言,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掌控演員如何通過台詞、情緒演繹角色外,還會具體要求劇組各個部門如何配合,如要求美術、燈光、道具、攝影等部門按照自己的想法實現場景的選擇搭建、光線的調度、畫面的構成等,所以觀眾實際看到的成片,基本上都是基於導演想法的影片,像昆汀、姜文等導演的作品也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

每次看電影或者電視劇時開頭或結尾總是會出現一堆名字,其中的演員,藝術顧問,導演等比較讓人熟悉。但是還有比如出品人、製片人、監制他們究竟是幹嘛的,和導演有什麼關系,又有哪些區別?

下面就簡單的給大家整理一下他們各自的職責。

1、出品人: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簡單來說就是出錢的!

2、製片人: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製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3、監制: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等;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4、導演: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

出品人就是工程建設投資方,俗稱甲方;製片人就是工程建設總包方,俗稱乙方(包括設計、采購、組織施工、安裝、調試、最後交工完成實體項目竣工);監制就是工程監理;導演就是乙方(總包方)旗下的分包施工方的施工經理;其他的演員就是臨時民工,各類職員就是項目部成員……,大概就這樣,說的籠統一些,哈哈。

如果說劇本是整部戲的靈魂,那麼導演就是讓靈魂更加有生命力!具體要講的話負責的太多了整個項目前期,建組,拍攝,後期等等!那麼製片人負責的更多因為更代表出品人負責整體項目進度監督,所以前期,建組,成本核算,申報,協助發行等等,顧名思義出品人也就是拿錢的人,監制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經費支出和藝術創作,項目整體總預算以及後勤保障!

這些個職位在國內可能一人多兼,也可能一職多人,所以就從最簡單、簡化的角度去說。

導演:顧名思義,指導演出的,所以在片場,導演最大。導演要乾的事情就是拿到劇本,把劇本的文字語言轉化成鏡頭語言,這個時候他需要考慮每個場景用那些鏡頭,用什麼樣的景別展現情緒,用什麼樣的調度、鏡頭展示故事張力,也會有美術師、分鏡師或者導演自己畫分鏡和調度。然後開拍了,就喊「action,卡,來來來保一條」。總之,導演是一部電影的核心,決定了電影的鏡頭呈現,包括前期鏡頭設計、拍攝過程把握、後期剪輯,是總工程師。下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導演(武術導演、鏡頭導演等,雖然國內都不加導演這兩個字),副導演(導演助手,導演坐那指揮懶得動,就副導演跑腿,當然其實副導演很重要),執行導演(拍空鏡的,拍小場景戲的,基本就是執行導演、副導演去拍,主導演不管,或者是開兩組一塊拍,這個拍電視劇很常用,兩個劇組一塊開工,趕進度)等等。

監制:顧名思義監管製片過程,監督導演製片,別瞎拍,別瞎拖時間,可以這么簡單理解吧,片場大總管,就是啥都管,很多新手導演很需要靠譜兼職幫襯,幫著擺平各種需要經驗和專業知識的狀況。很容易和製片人混了,因為他倆指責上有重合的部分,這樣簡單來分吧,製片人比監制官兒大,沒製片人在就聽監制的,有製片人在就聽製片人的,但是實際情況又很復雜,就不展開細說了。

製片人:除了全管從立項、製片、後期發行等等全部工作之外,基本會是投資方的代言人,全劇組里他最大,本事也得大,他統籌製片組,導演組是個分部門吧,然後統領一堆製片人,比如監制啊、外聯製片(就是堪景、拍外景的時候去跟景點部門溝通的)、現場製片(製片人不一定在劇組受罪,需要個代言人,也會行使一些製片的指責)等等,他就相當於軍隊里的總司令,糧草啊,排兵布陣啊,溝通投資啊,搞各種關系啊等等,有時候製片會選角(一般主角都是製片導演選,其餘的就選角導演選),總之他要是想管,他基本什麼都管的到,除非碰上這樣的導演,或者大咖導演,但是一般不會怎麼沖突,合作前都會了解很透的。

出品人:就更花活了。一般來講就是那個出錢拍電影的人,一般是出品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就是順位的出品人,當然也有不想湊熱鬧的。這樣的出品人,不在此列。所以只要這部電影的製片成本里有你出的一塊錢,理論上你就是這部電影的出品人了,一般是公司性質嘛,所以是出品公司,然後有幾個出了大頭的公司,就是主要出品公司。我也見過眾籌拍電影的,一萬多個出品人呢,也不知道眾籌出來了沒有。所以理論上出品人就是投資方,當然了,投資方因為一系列能說不能說的原因,不想湊熱鬧,就把錢給製片公司,製片公司直接就是出品公司了,這個不展開。

所以,大概就是這樣的情況。

導演:導演是這部電影在藝術完成上的大家長。總而言之,就是編劇、演員、攝影、剪輯都需要按照導演的意思進行創作。指的電影本身的總領導。

製片人: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其實,說白了,就是搞錢的!

監制: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比如有些青年導演沒有經驗,這個時候就可以有個熟悉電影工業的人,當監制去指導導演。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

大家好 我是怪蜀黍要來了 給大家回答一下我個人理解的導演 製片人 監制 出品人各自的職責

導演

就是整體負責一部影片的文藝創作,主要是從劇本、選演員(當然某些情況下是和製片人共同定人選),選場景,文學創作,藝術創作上等方面整體把控,是一部電影文藝創作的核心。

簡而言之,導演的職責就是要用電影劇情和演員,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且傳達給觀眾。

監制

可以說是製片人的一個重要分身。國內的監制其實是做了製片人創作指導那個部分的工作,負責對導演藝術創作的把控、創作思路上的引導,以及對項目進程中的某些核心環節進行指導,包括大場面、特技應用、攝影影調等等。在一部電影中發揮的能量,大體來說包括出「名」和出「力」。一種是出品方或導演請來借勢的,腕兒夠大,在整個電影項目的宣傳運作中更多發揮的是一張金光閃閃的耀眼 「名片」的功能,對電影的融資、發行等大有裨益。另外就是實實在在參與電影創作,給導演專業層面的指導。總之,監制對導演尤其是對新導演是一種互補,無論是名氣上,經驗上,還是藝術上。

製片人

製片人是代表出品人負責具體的電影、電視劇項目策劃、生產、發行等一系經營活動的負責人。也可以說是影視劇生產過程中的項目經理,從資金到人員再到銷售,全都由製片人來負責。

製片人是決定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人物。他要把項目的各個部分進行組合包裝,使其能夠順利通過投資方的認可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立項。他同時也是影視劇藝術和經濟方面的最終決策者。

製片人從尋找適當的劇本開始,之後確認導演、主要的演員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接著去投資人或者電影公司那裡尋找投資,隨後才能開始拍攝影視劇,包括選擇導演、演員、攝影、美術,作曲,等等並與他們一起開展工作。在影片攝制過程中,這個製片人負責控制影片的預算,對製片公司或電影公司負責,以及充當製片公司、電影公司和導演的中介。可以說,製片人是第一個投身項目,最後一個離開項目的人。並且,製片人還要參與影片的發行與宣傳工

出品人

最後說下出品人:講的大概通俗說就是個投錢的,比如《泰囧》是光線投的,那麼光線的老總王長田就是出品人。參與投資的就是聯合出品人。其實出品人這玩意也是中國特產,美國只署出品公司presents,老闆們不湊這熱鬧(當然像韋恩斯坦的公司就叫自己名另說)。其實就是出品方(投資方)的法人代表,比如出品有中影集團,那韓三爺就是出品人。如果某公司只是投了一小部分錢,那他就是聯合出品,法人代表掛聯合出品人。 近年來有個好玩的趨勢就是會在出品人欄里出現劉德華、周星馳成龍這些人,其實一般意味著他們是影片的主要投資人之一。

導演,是指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 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監制:是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們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電視劇中的重要性相當於電影里的導演。監制這個角色,有人這樣說「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在攝制組里,監制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們才握手言和。」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導演

看到一部電影,可能很多網友 第一印象肯定會想知道這部劇的導演是誰?畢竟導演是一部劇里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是通過演員來表達出他自己思想的人,也是一位把影視文學搬到熒幕上的總負責人,所以說導演的職責就是,把劇組里的所有的創作人員,技術人員和表演這部劇的出演人員,把他們各自的職責和能力都發揮出來,融合到一起通過熒幕表達出來給觀眾看。

製片人

製片人簡單來說就是財務差不多,他全權負責一個劇本的統籌 ,也就是前期要去籌備、組建攝影組,還要確定出演演員名單,拍攝場地以及選擇拍攝器材公司和它們簽訂合同,通過選擇不同的人員,器械公司,核算具體成本,核算好了開始拍攝生產。後期的製作也少不了他,比如拍攝出來的作品要發行到國內、還是國外,並且把作品拿去申請參獎活動等。

監制

監制的職責就是確定拍攝的日程計劃 ,比如,這部劇要什麼時候開始拍,開拍之後每天的進度大概要到哪裡,這部劇大概什麼時候殺青等。保證攝制組每天的支出總預算和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等,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拍攝作品和經費的支出,並且也幫助導演安排每天的日常事務等。

出品人

出品人說的通俗點就是投資者,也就是出錢的,他可以說是這部劇里的靈魂人物, 他要決定一部劇的風格、種類以及市場的走向。

這就是我簡單整理出來的導演、製片人、監制、出品人各自的職責,希望能回答道你的問題,各位看官要是覺得佳偉有哪裡說的不對的,歡迎評論區留言指出。

導演: ω

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

製片人: ω

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製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監制: ω

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等;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出品人: ω

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簡單來說就是出錢的!

現在誰的權力大,吃瓜群眾清楚了吧!簡單點來說,出品人是大boss,製片人是總經理,導演是項目負責人,監制是總監,所以,演員的選擇上,他們都有很大的權利,一般情況下,出品人只管收益就對了,選演員這事還是製片人與導演商量確定噠,而影片的拍攝剪輯等等就由製片人、監制、導演共同負責啦……

E. 導演、製片人和出品人有什麼區別

1、工作內容不同

導演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製片人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2、側重點不同不同

導演側重於影片的質量,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視作品的風格,也往往體現導演的藝術風格和性格,更能體現出導演看待事物的價值觀。

(5)電影里製片人導演出品人擴展閱讀

1、導演同時運用了演員的身體及情緒/視線的選擇/光線的調度/畫面的構成/剪接的邏輯/音聲的搭配,將某個劇本呈現於影視屏幕上,從而將這個劇本(以及如果有的話:它的思想)表現給觀眾的人。

2、在香港和台灣通常將製片人的名稱稱做為監制。他們是電影或電視劇的最高管理者,全權負責「挑本子、找款子、組班子、賣片子」等全盤工作。

3、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F. 出品人、製片人、監制、導演、具體都是做什麼的

電影中的出品人通常是電影拍攝許可證所有者單位(出品單位)的廠長(主要負責人)或者聯合拍攝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來擔任,監制則是出品單位或聯合拍攝單位的次要一些的負責人來擔任,製片則是負責運作電影攝制組的日常事務的人員,如安排拍攝場地,住宿地,飲食供應等。
參考文獻:http://www.btfilm.net/info/113

G.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出品人各自的職責究竟是什麼

導演的職責就是要用電影劇情和演員,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且傳達給觀眾。


電影導演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同時運用以下幾個方面,將劇本裡面的內容呈現於影像屏幕上。


1、演員的身體語言及情緒


2、場景的選擇


3、光線的調度


4、畫面的構成


5、剪接的邏輯


6. 聲音的搭配

監制


監制可以說是製片人的一個重要分身。國內的監制其實是做了製片人創作指導那個部分的工作,負責對導演藝術創作的把控、創作思路上的引導,以及對項目進程中的某些核心環節進行指導,包括大場面、特技應用、攝影影調等等。


監制在一部電影中發揮的能量,大體來說包括出“名”和出“力”。一種是出品方或導演請來借勢的,腕兒夠大,在整個電影項目的宣傳運作中更多發揮的是一張金光閃閃的耀眼 “名片”的功能,對電影的融資、發行等大有裨益。另外就是實實在在參與電影創作,給導演專業層面的指導。總之,監制對導演尤其是對新導演是一種互補,無論是名氣上,經驗上,還是藝術上。

H. 製片人,導演,出品人是什麼意思

1、導演
導演是整個製作的總指揮.他的任何決定均會影響整個製作的藝術水平和經費運用.他需要與整個製作組合共同工作,並且要有彈性的處理方法.不同單位有不同職責.導演不是萬能泰斗,他要與演員,設計師及後台工作人員全面合作才能獲得理想效果.
導演更要了解劇本的質素及需求,以求製作能達到劇本的目的.導演更要聆聽別人的意見,專制的導演不會受到歡迎.導演必要明白「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
2、製片人/出品人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電視節目)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I. 製片人-出品人-導演-監制的區別

製片人、出品人、導演和監制的區別在於它們的職務和權力。

1、職務:

製片人: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

導演: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監制: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2、權力:

製片人:攝制組的最高權力者,既有權決定聘用優秀成員,也有權開除在劇組違紀行為的成員。

出品人:負責選擇製片人人選,權利高於製片人。

導演:指導拍攝現場的燈光、劇務、演員、攝像、 錄音、 美術、 化妝、 服裝等各部門工作。需要配合製片人和出品人的意見。

監制:因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同樣管轄攝制組各部門人員。

(9)電影里製片人導演出品人擴展閱讀:

製片人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製片人是劇組的主宰,攝制組的最高權力者,既有權決定聘用優秀成員,也有權開除在劇組違紀行為的成員。從片子的形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貫穿的核心 。也有的影視公司的老闆或投資方在影視劇中署名製片人職務。

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導演就好比軍隊的最高指揮者,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視作品的風格,也往往體現導演的藝術風格和性格,更能體現出導演看待事物的價值觀。

網路-導演

網路-製片人

網路-出品人

網路-監制

J. 電影的製片人,出品人,導演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

導演(film director)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

監制(Executive Procer)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在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中,通常存在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由導演負責的藝術部分,他指導演員的表演、決定畫面的呈現,他要激發演員的表演才能,在整體上決定電影的藝術效果;另一個是由監制負責的運營部分,通常由他制定電影製作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他也負責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實際上,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藝術之外的幾乎所有事項。

場記是影片拍攝階段的一項工作內容,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主要任務是將現場拍攝的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鏡頭號碼、拍攝方法、鏡頭長度、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音響效果、布景、道具、服裝、化裝等各方面的細節和數據詳細、精確地記入場記單。

電影公司泛指用於製作,拍攝電影電視節目的公司企業或部門。

執行製片人一詞,最初來源於台灣同行,意為代表製片人procer執行部分職能的人,因為有時候製片人並不具體實行管理的權利,只是由於在籌資、談判明星方面的貢獻而掛名而已。另一方面,執行製片人的出現,亦是電影電視行業中需要掛名的人越來越多,需要不斷出現新的職務名稱授予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發行人就單純是發行公司或者個人把電影成功推向市場的人員。

閱讀全文

與電影里製片人導演出品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德國恐怖電影大全 瀏覽:361
愛情的電影圖片素材 瀏覽:880
池昌旭愛情電影 瀏覽:803
把照片變電影圖片 瀏覽:261
冬電影圖片 瀏覽:99
周末有什麼電影院 瀏覽:380
日本打架女生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27
meiguo野獸電影大全 瀏覽:807
李安下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96
國產007周星馳電影完整版 瀏覽:700
哪吒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圖片 瀏覽:868
哪裡可以下載蝴蝶電影完整版 瀏覽:110
免費觀看國語動作電影大全 瀏覽:657
奧特曼大電影之奧特曼大電影 瀏覽:244
最新正能量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923
忍者龜大電影國語 瀏覽:173
新天地今日電影院 瀏覽:365
電影啊台灣中的歌曲視頻下載 瀏覽:567
小兵張嘎的電影的圖片 瀏覽:130
香港澳門舊電影大全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