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著名電影演員龐學勤

著名電影演員龐學勤

發布時間:2022-10-10 02:46:13

① 電影演員龐學勤的妻子

前夫人:楊洸是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電影演員,曾在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飾小翠、《冰上姐妹》中飾王冬燕,2004年去世。
二夫人:高山英子。

② 老演員龐學勤相貌英俊形象好,表演自然演技高

龐學勤(1929年5月4日一2015年10月12日),江蘇阜東(今濱海縣)人。15歲投身革命,經受過戰火考驗。195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校表演班學習。畢業後先在北影廠工作,後調到長影廠當演員。

戰爭年代,龐學勤擔任過軍區文工團員、連隊文化教員、炮兵連指導員等職,戎馬生涯使他具有軍人剛毅的氣質。經過專業訓練的他,飾演起軍人角色來形神兼備。

《邊塞烽火》中的指導員

《古剎鍾聲》中的王科長

《甲午風雲》中的王國成

《兵臨城下》中的李忠民

特別是《戰火中的青春》里的雷振林,他真實細膩地展示了人物的獨特性格,塑造了一位粗獷、魯莽、勇猛、干練的基層指揮員形象。

龐學勤曾說過:「飾演雷振林的最大收獲,就是王炎導演教我懂得了如何擺脫演員自己的本色,而溶化在角色的性格中。」

不久,龐學勤就迎來了一個挑戰:飾演《獨立大隊》里的兵痞流氓刁飛虎。許多觀眾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來信表示反對。因為龐學勤之前所塑造的角色都是令人敬佩的正面人物,人們不願意破壞他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龐學勤為了積累表演經驗,豐富創作實踐,一改戲路,在銀幕上塑造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反派人物,充分展現了他的表情才華。

十年動亂中,龐學勤不得不中止了表演。文革結束後,他於1977年出任長影廠藝術副廠長。

1985年龐學勤舉家南遷珠海,先後出任市文化局長、市政協副主席。

2014年,在23屆金雞百花獎電影節上,龐學勤獲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國家頒發的抗戰七十周年紀念章,同年10月12日逝世,享年86歲。

③ 龐學勤的影視作品

1957:《邊寨烽火》(飾指導員)
1958:《東風》(飾鄭浩)、《心連心》(飾李文彩)、《古剎鍾聲》(飾王科長)
1959:《船廠追蹤》(飾車間主任)、《戰火中的青春》(飾雷振林)、《朝霞》(飾林校長)
1962:《甲午風雲》(飾王國成)、《爐火正紅》(飾田書記)
1963:《獨立大隊》(飾刁飛虎)
1964:《兵臨城下》(飾李忠民)
1965:《烈火中永生》(飾彭松濤)
1984:《花園街五號》(飾劉釗)
1991:《追趕太陽的人》(飾張南健)
傳記
《銀海藝影:龐學勤、楊洸畫傳》、《龐學勤傳-從新四軍走出的電影明星》。

④ 龐學勤的個人生活

家庭
前夫人:楊洸是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電影演員,曾在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飾小翠、《冰上姐妹》中飾王冬燕,2004年去世。
二夫人:高山英子。
長子:龐好是電視劇導演,導演電視連續劇《天之雲地之霧》、《為愛做主》等,兒媳東方聞櫻是電視製片人,曾在電視劇《紅樓夢》中飾探春。
次子龐越,兒媳劉鐵君。
家庭生活
高山英子在長影廠幼兒園當保育員,彼此住的不遠,兩家的孩子從小就在一個大院里玩耍。高山英子與老龐的愛人楊洸無話不談,常來常往。楊洸見她長得比劇團里的演員還漂亮,就鼓動她轉行去當演員,但因為她有日本血統背景,她也就沒敢往這方面想。但她一直很敬重龐學勤對病妻多年來不離不棄的關心照顧,更敬慕他在電影《古剎鍾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等片中的英雄形象。高山英子是中日混血兒,她的母親是日本人,抗戰結束後滯留長春嫁人生兒育女。其父是長春中科院的一名幹部,早於「文革」前去世。母親晚年退休後帶子女返回日本,兩家人從此斷了音訊。後來,高山英子作為日本電影代表團的領隊,與龐學勤同下榻在銀星酒店,彼此邂逅甚歡。再後來,高山英子因搬家而弄丟了電話本,兩家又暫時失去了聯系。
高山英子隨家人從東北漂洋過海到了日本,因人生地不熟,母親又從沒教他們說過一句日語,在日本僅靠政府給歸回者的生活費也僅夠吃飯。為了生存,她學做裁縫、會計等。後來為了能早日養家自立,她竟去干日本男人都不願意乾的臟活累活,到皮料加工廠去做洗皮工。生活的磨難,家庭的不幸,那段日子,是她最慘苦的一段日子。當她徹底過了語言關,就辭掉洗皮工去商場租櫃做售貨員。由於她以誠待人,生意開始紅火起來。有一天,她為中國景德鎮瓷器來日本展賣做翻譯,她重新定位自己事業的發展方向。畢竟自己是中國人,她要為中日友好和睦盡自己的一份力量。1991年,高山英子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專門做中日方面的文化交流和觀光旅遊。1995年,她又成立東方文化交流協會,並成功開展多次國際性交誼交流活動。
高山英子為事業拼搏漸入佳境之際,她敬重的昔日老領導龐學勤,卻正在珠海經歷一場生離死別的哀傷。龐學勤相濡以沫半世紀的愛妻去世後,老龐陷入痛不欲生的迷茫。在親友的勸導下,他開始積極參加電影界的一些活動,以消遣心中的孤清寂寞。高山英子與龐學勤的小兒子龐洋通話時得悉此事,也黯然神傷。重新聯繫上的高山英子,為慰解老龐形單影只的愁悶,隔三岔五打來越洋電話與他長談。彼此由互相勸慰到互訴衷腸,由回顧昨日到展望明天,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雖說遠隔千山,但電話把他倆的心拉近了。
人生再牽手,夕陽無限好。
龐學勤做客央視《藝術人生》後,不少好心人與他聯系,說媒的與求愛的信件不時飛到他的手上。但此時他的心中只有高山英子。在兒子的撮合下,傲氣耿直的龐學勤經深思熟慮後,終於勇敢地向對方送上愛情玫瑰,東渡日本,與高山英子在富士山下度過他們愛情的第一個春天。高山英子說,再過幾年,等她把事業都安排好以後,國外的兒子念完大學,她就會移居北京與龐老長相廝守。七十多歲的龐老和高山英子,這一對昔日知根知底的同事,在各自經歷半世紀的人生風雨後終走到一起,雙雙演繹、共同見證這段美麗姻緣的傳奇。
(陳毅藝)

⑤ 這幾天哪個老演員死了

今日(10月12日)上午,據影評人余泳微博透露,著名表演藝術家龐學勤於清晨在珠海與世長辭,享年86歲。他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代表作有《甲午風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等,曾於1962年入選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2014年獲金雞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得國家頒發的抗戰七十周年紀念勛章。
1929年,龐學勤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的農民家庭。15歲時投身革命,曾隨軍南下,挺進大別山,參加過淮海戰役。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蘇北軍區文工團演員,195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班學習,1954年到1956年間,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當演員。
龐學勤第一次登上銀幕,是1956年在林農導演的《邊寨烽火》一片中,扮演一位邊防軍指導員。1958年,他憑借導演朱文順的《古剎鍾聲》里,深入虎穴偵察敵情的保衛部偵察員王科長一角綻露頭角。而真正意義上的成名,是1959年《戰火中的青春》,他所飾演的排長雷振林曾點燃一大批熱血青年參軍入伍的決心。
此後,他還塑造了《兵臨城下》中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負責人李忠民,《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丈夫彭松濤,《甲午風雲》的水手王國成等諸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龐學勤常說,「任何天才演員也沒有導演對全戲的貫穿線理解得那麼清楚、明確;任何天才導演也沒有演員對他所扮演的角色想像得那麼具體、形象。」
龐學勤與妻子楊洸的愛情也是一段電影圈佳話。他們相識於中央電影藝術研究所藝術系演員班,在讀書時便開始相愛,後來一起分配到長影,於1958年步入結婚殿堂,後者曾憑借《冰上姐妹》、《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影片為觀眾熟知。
不幸的是,1959年,也就是龐學勤事業剛剛起步之時,同時拍攝三部電影的楊洸因工作壓力,被診斷為由「尖端勞損性眼疾」發展到「玻璃障體出血」,但龐學勤始終不離不棄,他說「命運既然結合在了一起,就應該一生一世」。1965年、1970年,他們的兩個兒子龐好、龐越相繼誕生,而楊洸也將事業重心放在劇團招考學員和教學,還參與多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2004年6月15日,楊洸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於珠海逝世,享年72歲。
今日,龐學勤的兒子龐好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采訪中,龐好告訴記者,他在今天早上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突然,「我父親身體一直很好,不抽煙不喝酒,生活習慣也非常健康。我一直不能相信(父親去世)。」龐好表示,他將於明日(10月13日)從北京飛往珠海,「我會把我爸(骨灰)接回來,把他和我媽合葬在一起。」
龐好告訴記者,龐學勤在拍攝完《花園街五號》之後,就調到珠海負責統戰工作,在珠海已經工作了20多年。就在前兩天,父子兩人還通過電話,「我父親前兩天跟我通電話的時候還很好,思維很敏捷,我一直以為他活到九十歲沒有問題。他滿口雪白的牙齒都是自己的,身體很好。」龐好說,父親是在睡夢中去世的,沒有遭一點罪。
在龐好看來,父親是一個對家庭非常有責任感的嚴父。「我媽媽之前眼睛不好,眼底大出血雙目失明,我父親不離不棄的照顧她,後來媽媽復明了但是沒有辦法再演戲,精神狀態一直不好,爸爸也一直在身邊照顧著媽媽,同時他還得照顧這個家,對爸爸的身體也有蠻大的影響。」
盡管身為中國第一代「星二代」,龐好回憶,父親對他從小的教育就非常嚴格,他直到上中學才知道父親是演員,「我其實到現在還怕他,早上聽到這個消息一直不能相信。」龐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和王志文是同學,但是龐學勤起初並不贊成兒子也從事影視這一行,「我爸爸那個時候想讓我當兵,他覺得他做演員有命運的成分,做演員不一定是努力多少就能有多少回報,所以他不希望我做這一行。」
讓龐好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對他淡泊名利的教育,在他考上電影學院入學的前一天,父親很嚴肅的叫他過去,「我爸爸特別嚴肅的跟我說,你就要進入演藝圈了,在這里你會看到鮮花和掌聲,但是你要很努力才可以,你首先要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
考入北京電影學院之後,龐好成為了一名導演,他說父親會在電視機前認真的看他每一部作品,「他有時候看了我拍的劇會跟我說,你這樣拍好那樣拍不好,這種場景要用電視劇的處理方式拍不要用電影的方式拍,會跟我講很多。我還會跟他爭論,說別人都說我拍得挺好的,我父親就會說,爸爸是不會騙你的。」
龐學勤最後一部電影作品就是主演兒子執導的電影《追趕太陽的人》(1991年)。龐好說,父親演戲邏輯思維非常好,也喜歡跟人聊天,口才好,喜歡創作。而他最喜歡父親的作品還是《戰火中的青春》,「從角色創作上來說我最喜歡爸爸的《戰火中的青春》,如果是形象帥那還是《兵臨城下》。」 龐好說父親總愛說自己是一個兵,當兵、演兵、愛兵,兵的本色是他人生的重要底色,「我爸爸經常跟我說演戲要體驗生活,他就是當兵的,他也演兵也愛

⑥ 我國建國初期最著名的二十二位著名演員

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
崔嵬,謝添,陳強,張平,於洋,於藍,謝芳,趙丹,孫道臨,白楊,張瑞芳,秦怡,上官雲珠,王丹風,祝希娟,李亞林,龐學勤,張園,金迪,王心剛,田華,王曉棠

⑦ 龐學勤的介紹

龐學勤,1929年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1944年,參軍,在部隊當過文化教員、文工團員、炮兵連指導員。電影演員。代表作品有《甲午風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2015年,在珠海去世。

⑧ 銀幕最帥「張靈甫」,家世充滿傳奇,外孫是知名演技派帥哥,還有誰

這位銀幕最帥「張靈甫」就是舒適。1960年反映孟良崮戰役的電影《紅日》開拍,此時已經逐漸轉向幕後更多擔任導演工作的舒適被選為飾演張靈甫的演員。舒適出演張靈甫有幾大優勢,首先就是外貌相似,雖然當年沒有網路,認識張靈甫的人並不多,但導演還是一眼看中舒適,畢竟他和張靈甫的相似度太高了。

舒適是飾演張靈甫的最佳人選

其次,舒適拍攝《紅日》時的年齡居然和張靈甫陣亡時同歲,都是44歲,也就是說他基本上不用化妝就能正常出演角色。還有一點,舒適曾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和持志大學法律系,張靈甫曾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兩人還都是肄業,同是名校同是文科又都沒上完大學,這樣的背景真的難找。

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祖籍浙江慈溪,出生於北京。六七歲時隨父舒厚德(舒石父)移居上海。舒適的父親舒石父是奧運籃球第一哨———舒鴻教授的四哥,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是清朝第一期官費留日學生。

由於舒石父酷愛京劇,與當時聲名鵲起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交往甚密,常與京劇名流、票友切磋技藝,使小小的舒適耳濡目染,各流派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各名家的唱段,學得象模象樣,為此常在家人朋友面前表演,得到親朋好友的誇獎。父親曾打算讓他拜師梅蘭芳,其本人也盼望成為梅蘭芳的弟子,但由於母親的反對而未能如願。

19歲入復旦大學,後轉入持志大學法律系。學生時代,他喜愛京劇、話劇和古典文學。上海淪陷後,參加了青鳥劇社,曾演出話劇《雷雨》《日出》、《不夜城》及《大雷雨》等。正式演出時,借用父親的筆名「舒適」。

⑨ 50年代銀幕3大美男子 八一廠王心剛 上影廠馮喆 長影廠是帥氣的他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電影事業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出品了大量優秀好電影,同時也涌現了一大批優秀電影明星。這其中,有三位男演員,因為外形俊美、氣質出眾,而成為廣大觀眾公認的美男子。

首先說到美男子這個詞,我想幾乎所有的觀眾,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王心剛。是的,王心剛真的是太帥了!他似乎天生就是為電影鏡頭、為大銀幕而生的演員。他的形象,他的氣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欣賞,都是那麼的賞心悅目,都是那樣的無可挑剔。

1956年,24歲的王心剛出現在了電影《寂靜的山林》中,在其中扮演男主角馮廣發這個人物。這是王心剛的首次銀幕亮相,而第一次登上銀幕就點亮了所有觀眾的視線。幾乎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無不認為,影片中的那個男演員,簡直是此生見過的最帥的明星。

緊接著王心剛又拍攝了長影廠的電影《牧人之子》,並在其中扮演男主角德力格爾。這是王心剛在銀幕上所塑造的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青年形象,英俊瀟灑,一表人才,並且具有牧民所特有的豪爽之氣。

1958年,王心剛正式進入八一廠,成了一名專業電影演員,並且在王蘋執導的經典影片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首次嘗試反派,扮演了姚葦這個角色。而這也是王心剛在銀幕上塑造的唯一的一個反派形象。關鍵,就算演反派,觀眾也依然覺得他是那麼帥。

然後在1959年,王心剛和王曉棠首次在銀幕上進行合作,出演了在電影《海鷹》。王心剛扮演男主角張敏,王曉棠扮演張敏的妻子吳玉芬。這兩人,一個是氣宇不凡的美男子,一個清新脫俗的大美女,銀幕上珠聯璧合,簡直是一對璧人。堪稱經典。

而幾乎在同時,在上影廠,有一位男演員,也被觀眾認為是玉樹臨風的美男子。他,就是馮喆。

相比較王心剛的俊朗和堅毅,馮喆似乎顯得更加儒雅和文氣,頗具文藝氣質。但這並不妨礙他在銀幕上塑造眾多工農兵形象,如《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淮上人家》中的高黑子、《鐵道游擊隊》中的李正、《羊城暗哨》中的王練、《沙漠追匪記》中的鍾永勝等。

1952年,在上影廠的重點影片《南征北戰》中,馮喆就出演了戲份頗重的高營長這個人物。觀眾驚喜地發現,影片中的高營長不僅有勇有謀、從容鎮定,而且外形還是那樣的溫文爾雅、清新俊逸,給人的感覺還十分的平易近人。

盡管在這之前馮喆已經出演過眾多電影,但我相信有眾多觀眾都是通過《南征北戰》而認識馮喆並深深迷戀上他的。更有許多影迷,從此但凡馮喆出演的電影,總是一部不落,一次不夠就看兩次。我相信像這樣忠實的粉絲,至今都大有人在。如果您正是馮喆的粉絲,請別忘記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哦。

除了王心剛和馮喆之外,還有一位男演員,在上個世紀50年代,也是觀眾心目中的美男子。他就是長影廠帥氣的銀幕小生龐學勤。

龐學勤和王心剛一樣,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起來的電影明星。他1950年被保送到了當時電影局舉辦的電影藝術研究所(為國家定向培養電影人才),並成為表演班的第一批學員。畢業後先是進入北影廠,然後又進入長影廠。1956年,他首登銀幕,就是在王曉棠和達奇主演的《邊寨烽火》中扮演邊防軍指導員。清俊的五官、清秀的面容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緊接著,他又在驚險反特片《古剎鍾聲》中出演了偵察員王科長。這部電影上映後深受大家歡迎,龐學勤也被更多觀眾所認識。大家一致認為,龐學勤不僅演技成熟穩健,而且英俊瀟灑,氣質不凡。大概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他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就成了「美男子」的代言人。

然後,他又在《戰火中的青春》中的雷振林,非常成功地塑造了這個看似大大咧咧但作戰十分勇猛的軍人形象。龐學勤所扮演的這個角色,硬朗、剛毅,充滿男性魅力。使觀眾過目難忘。

這之後,他又陸續參演了《爐火正紅》、《船廠追蹤》等眾多影片,成為50年代最被觀眾所著名的電影明星,同時和王心剛、馮喆等人一起,成為那個年代的「銀幕美男子」。

盡管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審美標准,但說到「銀幕美男子」,我想咱們今天說到的這三位,他們的銀幕形象和個人魅力,卻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被幾代觀眾所牢記。由此可見,真正的美好,從來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但不知我們今天所說到的這三位50年的「銀幕美男子」,各位最喜歡的哪位呢?快到留言區告訴我們吧!

閱讀全文

與著名電影演員龐學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女演員演空姐的電影 瀏覽:421
電影地雷戰傳奇全部演員表 瀏覽:870
勵志電影推薦愛情 瀏覽:926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09級 瀏覽:69
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 瀏覽:176
平凡的足球電影觀後感450 瀏覽:375
劉德華吳孟達電影全集國語高清圖片 瀏覽:947
英雄集結冠狀病毒中文版大電影 瀏覽:400
在線看經典電影的網站 瀏覽:883
韓國電影蘋果中文字幕電驢下載 瀏覽:495
宮崎駿畫風的一部電影 瀏覽:991
電影貓名字叫什麼名字叫什麼 瀏覽:523
昆蟲的大電影 瀏覽:486
歐錦棠電影大全 瀏覽:139
在電影院看3d 瀏覽:650
電影穿幫鏡頭大全集 瀏覽:953
北京電影節2019開幕式紅毯 瀏覽:546
卓別林電影免費觀看中文版 瀏覽:121
土豪電影最新網站 瀏覽:852
五月有什麼電影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