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八月電影小演員孔維一

八月電影小演員孔維一

發布時間:2022-10-05 09:56:22

1. 八月電影完整版百度雲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k6k4

《八月》是由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大磊編劇執導,孔維一、張晨、郭燕芸等主演。影片於2017年3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

2. 請問有八月2016年上映的由孔維一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d62LhvpznvLIGsXAw6Z2HQ

提取碼:rye7

《八月-2016》

導演:張大磊

編劇:張大磊

主演:孔維一、張晨、郭燕芸

類型:劇情、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17-03-24(中國大陸)、2016-07-23(FIRST青年影展)

片長:110分鍾、106分鍾(中國大陸)

又名:TheSummerIsGone

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結束了小升初考試的張小雷(孔惟一飾)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沒有作業的暑假。然而這個自由的,炎熱的夏天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紅火熱烈,更多是平常反復的家庭生活和大把閑工夫。恰逢那一年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張小雷父親(張晨飾)的單位也受到改革沖擊,他們生活的家屬院里每一個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響著。孩子們整日百無聊賴,而看似平靜的大人們,心卻像烈日炙烤著那般燥熱。張小雷就那麼靜靜的耗著,感受著身邊隱隱發生的一切。直到父親為了生活同其他人遠走他鄉,家裡只剩下了母子倆,張小雷才著實感覺到時間過去了,生活不一樣了。立秋那天夜裡,張小雷家的曇花在院子里悄然開放,像是意味著什麼……

3. 電影八月百度雲網盤,哪裡能看啊

《八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QXL-fYfxHTd3VDQq7h6oA

提取碼:k6k4

《八月》是由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大磊編劇執導,孔維一、張晨、郭燕芸等主演。影片於2017年3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

4. The Summer is Gone——八月,是七月流火(電影《八月》影評)

說實話,電影開場我是有些失望的。並不好看的演員,枯燥乏味的家常對話,我一直抱著把這部片子當文藝片來看的心態,除了黑白的畫質和劇中老舊的樓房,似乎沒有感染人的藝術氣息。

但「八月」二字出現的時候,電影的英文翻譯便給了我一個極大的震撼,The summer is gone,不是簡單直接的August,而是婉轉的表達——夏天走了。那一刻我意識到它可能是跟我往常所看的文藝片是不一樣的,並不只適用於無聊的消遣,於是決定認真觀摩解讀,好好寫一篇影評。

故事背景是在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國家開始實施國企改革,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十一歲的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電影里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都是一個時代的體現,比如小雷,比如父母和一群親戚,比如看似無關緊要的地痞三哥。

雖說這是一部致敬父輩的電影,但幾十年來,許多景象還是日復一日從未變過。大爺大媽們在嘈雜的環境下打牌,四周不乏一些圍觀的人,小孩兒穿著廉價的衣服涼鞋在旁邊跳橡皮筋,大人喊小孩兒回家吃晚飯時男孩一臉不情願的說「我想多玩會兒」。小雷的童年也是我的童年,准確的說,是我小時候生活在鄉下時眼裡看到的童年,不是經歷的童年。我充斥在彈琴畫畫練字背單詞中的童年並不快樂。

也許是喜歡孩子的緣故,一直覺得孔維一——就是劇中的張小雷小朋友,他笑起來真好看,當他看著媽媽用古怪的方式澆花,「噗嗤」一聲就笑了,那是小孩子才有的調皮搗蛋古靈精怪的笑,連帶著看電影的我都發自內心的笑了。許多人圍在河邊看三哥在羊肚子里取出菩提子(並不確定三哥是在干什麼,憑直覺所想),一群大人裡面,只有小雷的眼神帶著孩子才有的好奇、探究。大人都是沉悶死氣的,只有孩子為生活的枯燥帶來了生機。

家屬院里運動會拔河,還未分出勝負時,廠子里的車動不了了,大家都去推車,直到車子都發動了許多人還是跟著跑,大喇叭里念著熱血沸騰的詩彷彿這是一場鬧劇。隨著人群漸遠,鏡頭聚焦到小雷身上,小雷的神情一半茫然一半似乎又懂得了些什麼,半知半解的眼神,瘦瘦小小的身影,這樣孩子氣對未知的不解,總讓人想越過面前的屏幕去抱一抱他。小雷揮動著手裡的雙截棍,咚咚響的跑到樓上盡頭的房間,偷偷的打開門,又忍不住問「爸爸,這是什麼?」「放電影。」「你為什麼不去參加運動會?」爸爸當然不會回答,跟小孩子怎麼解釋得清楚,再說就算回答,又能回答出什麼。他剪了一截膠片給小雷,孩子終歸是孩子,馬上拿到窗邊把玩,問父親「這是誰呀?」「這是你老雲叔叔。」這一刻父子倆的場面格外溫馨,窗外通過膠片透進來的光,彷彿是父子倆的希望。

父親張晨一直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不要低下高貴的頭顱」——這恐怕是不需要考慮生存的艱難不識愁滋味的少年才有資格說出的話,沖動的意氣用事的父親,喝醉酒的父親,不願向現實妥協的父親,帶小雷看電影時流淚的父親,多像個文藝莽撞的大孩子。不要說是一個父親的年齡,就連現在的我們,逐漸成長麻木,操勞擔心過不去的現在和未來,已然很少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了。

電影中場,小雷開始由小孩轉變為少年了。學校主任一回頭看到小雷,「這誰家的小孩兒?」「咋呀」——少年身上獨有的戾氣。還有後來父親與小雷沒有看成的那場電影,有錢人的倨傲和他兒子胖小子眼裡的輕蔑,瘦弱的小雷臉上再也藏不住憤怒,他的手和身體已經做出了最直接的反應。而父親大概是因為內心壓抑許久,他沒有去阻止自己的孩子動手。可媽媽很是生氣,拆了父親親手為小雷做的雙截棍,甩下一句我再也不管你們了。如果可以活得輕松一些,我也不願這么掙扎,這大概是媽媽心中所想。她在別人眼中是「郭老師」,可她最怕的一句話一定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她怕自己的兒子長大後像她,像她的丈夫一樣沒有出息。她很疲憊,疲憊於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這是每一個母親,每一個普通家庭中女人的艱難。

「你為什麼想去三中?」飯後的餐桌小雷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回家的路上一家三口美滋滋的,小雷坐在父親的自行車上很是開心,父母一臉輕松,媽媽又問了一遍小雷這個問題。「因為三中的校服最帥,還配一根三哥那樣的皮帶。」頓時,父親停下自行車,丟下小雷一個人騎得飛快走了。一開始我沒有想到在這里怒氣沖沖的居然是一向對兒子好脾氣的父親,後來我想他一定是對自己的兒子很失望。可那隻是小孩子單純的崇拜,他並不知道父母得因此付出多大的代價,他並不懂他的苦是有人替他受著,有人替他負重前行。孩子如此,也是大多數普通階層父母的悲哀,從一開始他們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在我看來,不是說孩子需要多成熟懂事承擔什麼家庭重擔,但孩子應有知情的權利,有他自己的選擇與判斷並為之付出一定的責任與代價。

坐在田間小雷和父親面對面吃東西。小雷沒頭沒腦的冒出一句:「爸我不去三中了。」小雷不知道他這一句話並不能挽回什麼局面。也許是母親一句「你這一分是我和你爸一個月的工資呢」觸動了他,於是小孩子單純的以為自己該懂些事,作出了自己極大的的犧牲,可現實多無奈啊。父親拍了拍小雷的頭。回家的路上樓上的老頭又像電影開場時唱「天下興亡多少事 茫茫我神州」。是的,歌還是這首歌,可多少事變了。但小雷小小年紀,需要懂天下興亡嗎?他都不懂得父母親戚為他的付出,他甚至不知道爸爸快要離開家了。

「他媽的你小子想跟我作對啊」這一幕電影開場一家人在看的電視,中場再出現時台詞重復了三遍。劇中劇里人與人作對,劇里現實與人作對。父親拿出磁帶,瘋了一般的撕扯,是深感生活的無力,如同劇中劇里卡頓的畫面,不得向前。小雷聽到客廳的響動,偷偷打開房門探出頭來,看到父親正在打拳。旁人看來笨拙還有些可笑不成章法的拳腳,是父親自以為的能力,無處發泄。我們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不顧一切,仍然沒有改變什麼,包括自己。

為父親餞行的前一晚大家有些爭執。是真的滿懷抱負不屑於苟且還是空有理想的一群人的自我安慰呢?媽媽的話,想要的踏實,許多母親的影子。前陣子網易雲大火的《我想和你吃個飯》歌詞里沒有車沒有房,還對未來迷茫還想去流浪。空有理想和熱血可不夠啊,等我掙大錢的時候,會跟這樣的你在一起,牽手轉一轉,但一無所有的話,怕是兩個人都會餓死。但歌舞廳那一幕喚醒了我心中莫名的熱情。「明天去航行,親人的藍頭巾,將在船尾飄揚」歌聲中,像是對未來有了熱血沸騰的期待,大家都在自顧自的熱鬧,父母牽手跳舞,這個時候小雷穿著他期待的那套三中校服,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臨行前夜,父親拿著那根「像三哥一樣帥氣的」皮帶走到房間看看兒子,嘆一口氣離開。我想起自己離家的前一晚,也會失眠。第二天清早,父母提著行李,牽著睡眼惺忪的小雷一路小跑趕大巴車。整個場景文藝又現實,大巴車催人快走,離開得很迅速,小雷沒有像一般的電影里演的那樣追著車跑,只是蹙眉看著遠方,像失去了什麼一樣,一絲空洞一分茫然一副似懂非懂的樣子。似乎年少時我也經歷過這一幕,眼神和小雷是一樣的。父親沒有揮手示意離別,甚至來不及轉頭再向窗外看一眼,車沒有等人好好說再見。可在車上聽到「就在那個下雨的星期天 我送你離開故鄉……你在他鄉還好嗎 是否想過靠我的雙肩」這首歌時,他流淚了。

父親走後的大家庭里,長年卧病在床的小雷太姥去世了。整個家庭的關系也有所緩和,「媽,過去是我不對,您要不哭吧,不哭出來難受」。一雙手搭在另一雙手上,眼淚流下的那一刻,是與往事和解,與自己和解。大合影里小雷揮起了手臂,唯獨少了父親,小雷也從坐爸爸的自行車變成了自己推著自行車,穿著校服走在路上。家裡床頭是父子的合影,床上是父親親手做的雙截棍。另外,三哥的父親去世,他彷彿一夜長大。鈣奶餅干,劇組發的夜宵,也沒捨得吃,都留給了三哥。三哥對一旁安慰他的小雷吼了一聲滾,與之前和人一起勒索他人的零花錢不同,那時的一聲「滾」是不屑和目中無人,這一刻是硬撐,不想讓小孩子看到他無助、需要依靠的樣子。夜晚小雷家的曇花開了,一切在悄悄改變了。

電影最後一幕是父親在外邊拍片的樣子,畫面轉為了彩色。也許農村的世界是黑白,而外面是彩色。看樣子父親在外頭過得還好,算是令人慰藉的結局。曇花開放,大概意味著八月里夏天的燥熱不安過去了,而快要到來的秋天,是成熟穩重,生活趨於平靜。

整部片子的細節處理得很好,小雷家房間門上貼著崔健《一無所有》的海報(這是第二讓我震撼的部分,關於崔健在那個年代的影響力不必多說,也許在電影中也有著一定的寓意),父親離開家前一夜大家相聚時「我抽萬寶路」的台詞,臨近電影結束牆上的「樂隊」二字,都深刻的體現了那就是九十年代所具有的樣子。唯一我覺得缺憾的是一個極小的部分,或許導演都未曾注意——有一幕父親騎自行車載小雷回家時,巷中一群人跳舞。廣場舞的音樂是用了卓依婷的《東南西北風》,而這首歌2000年才發行,並不是九十年代初。

片尾曲《青青的野葡萄》歌詞是顧城的詩《安慰》,也是一部1985年老電影里的歌。電影院人不多,但大都都沒有先走,而是靜靜看到了最後一秒,我忽然想起去年聲名大噪的《路邊野餐》。不同的是,《路邊野餐》有刻意的文藝,穿插晦澀的詩歌,而《八月》是沒有絲毫華麗詞藻的老故事,是陳舊的老照片。回去的路上看了電影之前的海報宣傳——留住好時光。可我並不覺得好時光需要去留住,我認為,好時光應該在未來,過去的,就妥帖收藏小心安放。

瑪格麗特·米歇爾那本著名的《飄》,英文書名是《Gone with wind》,隨風而去;《八月》翻譯成The summer is gone,夏天走了。某方面,電影與書是一樣的,所記錄過都是逝去的生活。No matter how,our life is gone.

The Summer is Gone——八月,是七月流火。

2017.03.26

小蔥

5. 雙影後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冰冰爽約采訪又拒了慶功宴……

點擊上方「小婉電影醬」可訂閱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出啦!

首先恭喜《七月與安生》周冬雨馬思純雙雙拿下 最佳女主角 ,「雙影後」竟然實現了!她們是內地首位85後金馬影後和內地首位90後金馬影後。

同一部影片獲得「雙影後」在金馬獎尚屬首次,金馬執委會表示,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並不鼓勵並列,但評委們看完影片後有了這種想法。

「如果要變更原則,就得有三分之二的評委通過才可以,於是由主席許鞍華提出雙影後選項,評委們投票同意了。這與當年黃渤、張家輝並列影帝的情況不同,當時是9票對8票,8票對9票來回投票僵持不下,才決定給並列。」

評委對冬雨思純的評價是「缺一不可,珠聯璧合」,認為這兩位是年輕演員的典範,在當下年輕演員大量接戲以及「…」的時候,這兩位的表現應該被鼓勵。

兩位也是圈中難得在合作中相處成朋友關系的小花,她們調侃是兩人的八字比較合。

馮小剛憑借《我不是潘金蓮》終於終於終於拿下了 最佳導演獎 !他說,謝謝金馬獎再一次證明,自己拍圓方畫幅是對的!

由於馮小剛曾因為徐帆沒拿到影後而炮轟金馬,此次他也對台灣媒體表示,要感謝金馬獎的胸懷,確實讓他看到公正。

執委會透露,在導演獎上,趙德胤和馮小剛PK到了最後,而馮小剛是個資深導演但還能展示實驗創新的勇氣,敘事構圖選角都挑戰了傳統習慣,展示了導演技巧,所以取勝。

雖然范冰冰在紅毯上美艷不可方物。但雙影後的誕生,讓范冰冰註定要失意。不知道是不是提前有feel,范冰冰此次來台灣,不僅不接受內地媒體的采訪,也不參加金馬獎官方安排的提名者采訪,連公關約好的台媒采訪也悉數爽約,被台媒寫成「耍大牌」。

結果公布後,小鋼炮安慰她,「如果你演得不好,我也不會獲獎」。

這個安慰恐怕沒能起到作用,范冰冰最後缺席了《我不是潘金蓮》的慶功宴。

據金馬執委會透露,范冰冰其實是有人支持投票的,最後進行角逐的實際上是范冰冰、周冬雨、馬思純,以及周冬雨+馬思純。

許鞍華認為,不是范冰冰的演出不好,而是因為她的角色比較抽象,有限制,「她的演出先於風格化,很多鏡頭是中景遠景側面,而不是演員用毛孔表演的那種戲份,而七月與安生都是有血有肉的,喜怒哀樂都能看到,這是兩個電影演戲的要求不一樣。」

今年入圍最佳劇情片的五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是內地獨立電影《八月》。而《八月》此次也爆冷拿下 最佳劇情片 獎。

執委會介紹,評委們第一個討論的獎項就是最佳劇情片,而且花了100分鍾進行,一開始由於沒有一部可以取得壓倒性勝利,只能一部部討論,再逐個刪除。

最後,《再見瓦城》和《八月》爭奪最佳劇情片,評委們認為《八月》像契科夫的戲劇,細膩的黑白光影,讓演員的調度不著痕跡。許鞍華也表示,《八月》更豐滿和完整,她作為香港人,看了都很感動,所以這個獎其實給得非常慎重、沒有草率,他們也嘗試過翻案,並沒有翻過去。

范偉憑借《不成問題的問題》拿下 最佳男主角

執委會介紹,影帝的競爭,主要聚焦在柯震東、許冠文和范偉之間,他們都走了與過往不同的表演路。

許冠文在《一路順風》中的表演非常熟練,但最後投票是范偉勝出。

許鞍華說,范偉可怕的地方在於,他演的角色不是壞人,但其城府卻讓人感到恐怖,而且本片是一個文學化的劇本,很難進行戲劇化地表演,但他的演繹又不讓人覺得張狂,這與過往的范偉不同,達到了極高的成就。

柯震東挑戰了自己,還是沒能沒拿到影帝,而《再見瓦城》女主角吳可熙也沒拿到影後。

令許鞍華比較扼腕的是,相對於《再見瓦城》,她更喜歡趙德胤的另一部紀錄片《翡翠之城》。但紀錄片獎項的競爭太激烈,她也沒能說服其他評審。

最佳男配角 是大爆冷,台灣小鮮肉林柏宏憑借《六弄咖啡館》獲獎。

今年其實男配的競爭很激烈,納豆在《一路順風》中是與許冠文並駕齊驅的男主角戲份。

林雪在《老笠》中一直「剪刀插頸」演完全程,十分有沖擊力。

曾志偉在《一念無明》中也是戲份非常重,是今年的大熱門。

秦沛這樣的老戲骨也不需要證明,《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里最出彩的就是他。

相比而言,林柏宏在《六弄咖啡館》里的表演就比較輕了,雖然他非常自然討喜,但力壓三大老戲骨有點說不過去,而如果真想把獎項留在台灣,納豆應該是更合適的選擇。

據介紹,評委陳建斌稱贊林柏宏,具備了優秀演員身上的鬆弛、幽默和爆發力。

曾志偉的表演雖然非常好,但林柏宏卻可能被人低估了,曾志偉是因為劇本關系本身就有發揮,但林柏宏的表演展現了劇本里角色本來欠缺的部分。

莫非小林是接下來台灣力捧的小生?外形可能和上一個力捧者柯震東有差距哦。

目前他正在內地接拍網劇,據說有很多動作戲,不知道內地觀眾喜不喜歡他這一型呢?

最佳女配角 由金燕玲憑借《一念無明》獲得。

金燕玲自己今年根本沒想到會提名,因為《一念無明》是一部香港政府資助的小成本電影,只用了200萬,因為資金問題16天就拍完了,幾位明星演員都是零片酬演出,金燕玲自己只拍了一天戲,是在一天之內拍了很多場,所以看起來戲份也不少。她接這部戲只是因為曾志偉打電話給她而已。

金燕玲是港台電影中的老戲骨了,曾以《獨立時代》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這是她第六次入圍女配角,是金馬獎這項提名的紀錄保持者。

去年,她剛剛憑《踏血尋梅》入圍最佳女配角,但是遺憾輸給《醉生夢死》的呂雪鳳,不過今年她還是拿下了香港金像獎。她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我金馬提名六次,其實去年我非常希望憑《踏血尋梅》拿獎,但沒有拿,其實我拿獎的兩次都沒想要拿獎,而其他四次都很想拿。」

哎,演員肯定都想憑自己認為表現最好的電影來獲獎吧。

獲得 最佳新導演 的是《一念無明》的導演黃進。他用200萬低成本、16天的拍攝周期,並用關注躁鬱症人群的劇本題材,打動了曾志偉、余文樂和金燕玲等演員。

他打敗了入圍最佳劇情片的《樹大招風》《八月》的兩組新導演,以及台灣電影力捧的導演程偉豪。獲獎因素應該是他的低成本操作和執行能力,評委主席許鞍華表示,本片完成幾乎是一個奇跡,更難的是駕馭資深演員。

據說《一念無明》在金馬影展上展映的口碑也非常好,看來會是接下來香港金像獎的熱門影片了。

最佳新演員 授予《八月》中的小演員孔維一,實至名歸。

金馬獎非常喜歡給小朋友頒發新演員獎,10歲的孔維一已經不是最小的獲獎者,《父子》中的吳景濤(當年9歲)才是。

當然,孔維一是《八月》最重要的人物,他出生在新世紀,能扮演一個90年代初的孩子,氣質相當自然,也是讓《八月》成功的重要一環。

孔維一是導演張大磊在遍尋小演員不獲後,意外找到的,他的父親是張大磊朋友的同事。張大磊發現孔維一的外形很符合自己的要求,第一次見到他時,他在練羽毛球,雖然身影矯健,但是卻非常安靜,與其他躍躍欲試的小孩子完全不同。

孔維一一開始並不想當演員,張大磊為了說服他,和他相處成為了好朋友。

現場孔維一也說,拍電影非常辛苦,每天晚上12點、1點才能睡,不過背劇本對自己來說不算太困難,他來之前不知道金馬獎是什麼,來了之後導演告訴自己才懂。不同於之前不想演戲的想法,他現在說之後想拍電影,尤其是喜劇片。

在入圍的其他重點影片中,《樹大招風》拿到最佳剪輯、最佳原著劇本獎,這兩個獎項都算實至名歸,因為三個導演每人負責執導和編寫一個賊王的故事,最後剪輯串到一起,是非常有難度的挑戰。

《不成問題的問題》除了影帝之外,還拿到最佳改編劇本獎,這是梅峰和弟子黃石改編老舍先生在1942年的原著,而今年是老捨去世50周年,改編創作很有意義。

之前在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拿下藝術成就銀熊獎的《長江圖》這次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兩個獎。

不過該片並未入圍大獎,止於技術,也止於「用電影語言說話」的褒獎。

提名八項的大熱門《一路順風》最終只拿到最佳美術設計一個獎項。

這種獲獎少、提名多的現象,執委會解釋為「提名多說明是前五名,獲獎少可能說明都是第二第三名。」

《唐人街探案》作為內地一部商業喜劇片,在金馬獎上獲得最佳造型設計和最佳動作設計兩項大獎,實屬不易。

最佳造型設計被三次提名兩次獲獎的張世傑拿下,這是這位香港造型師的第二座金馬獎,第一次是《消失的子彈》。

後者被成家班成員伍剛獲得,伍剛在沒有成龍的幫助下單獨為《唐人街探案》做動作指導,打敗了《葉問3》、《Mrs K》兩部功夫片,可以說,在這個獎項上,金馬獎或許比金像獎更加重視動作戲與人物、劇情的結合度。

【未來展望】

台灣本土有反彈隱憂,內地獨立電影會更多聚焦金馬

今年金馬獎的變化是增設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動畫短片之前是和劇情短片一同報名「最佳劇情短片」獎,由於報名數越來越多,組委會決定拆成兩個獎項。畢竟最佳動畫長片獎經常從缺,所以只能用短片來試著填補了。

從整體來看,金馬獎立足於整個大華語圈的華語片競逐,這一點不會變,所以不光是包括台灣、香港和大陸,還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華語電影都可以報名參賽。

這些年一方面對於其他國家的小眾華語片有扶持力度,最典型的一次是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爸媽不在家》戰勝王家衛、賈樟柯、杜琪峰等大導演獲得大獎。另一方面對內地獨立電影也有非常大的提攜,《塔洛》《路邊野餐》都是在金馬成名,並獲得更多文藝片受眾的矚目。

但金馬獎的隱憂來自與本土觀眾的脫節,由於提名影片大多沒有在台灣上映,大部分台灣觀眾無法得見,而台灣觀眾也逐步發現金馬獎的傾向是藝術片,因為最初金馬獎的獲獎影片會吸引一些台灣觀眾去戲院觀看,但看後發現是藝術片,並不一定符合自己的觀賞需要,所以會導致他們對金馬獎的結果關注逐漸減弱。

直接的結果是從去年開始,金馬獎的收視率有所下降。今年,主持人陶晶瑩甚至與頒獎嘉賓舒淇串謀,假裝暗示舒淇懷孕,其實並沒有……

另一方面,台灣電影工業的從業者無法在大華語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信心會受到打擊,未來這種狀況如果一直持續,那麼對於金馬獎來說,要擔心的是台灣本土的大反彈。

所以金馬的囧境是分裂的,如今年這般,大獎都給了大陸電影,台灣本土會不滿,如果大獎給了台灣電影,內地評論又會覺得金馬獎地方保護主義。金馬執行長聞天祥說得好:「你要把金馬獎當作鏡子,而不是一堵牆。」

若能將一切回到電影本身,就最好了。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張大磊《八月》

最佳導演: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

最佳男主角: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馬思純《七月與安生》

最佳男配角:林柏宏《六弄咖啡館》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一念無明》

最佳新導演:黃進《一念無明》

最佳新演員:孔維一《八月》

最佳原著劇本:龍文康/伍奇偉/麥天樞《樹大招風》

最佳改編劇本:梅峰/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

最佳剪輯:梁展/David Richardson《樹大招風》

最佳攝影:李屏賓《長江圖》

最佳美術設計:趙思豪《一路順風》

最佳造型設計:張世傑《唐人街探案》

最佳動作設計:伍剛《唐人街探案》

最佳視覺效果:Douglas Hans Smith/Sam Khorshid/劉松《尋龍訣》

最佳音效:房濤、郝智禹《長江圖》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強《翡翠之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Arena Cahaya》(《OlaBola》)

最佳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

最佳劇情短片:應亮《九月二十八日·晴》

最佳動畫長片:入圍從缺

最佳動畫短片:徐國鋒《缺乏名字的場所》

終身成就獎:張永祥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往期熱點文章:

琅琊榜 神探夏洛克 百花獎 比利林恩

大魚海棠 我不是潘金蓮 七月與安生 驢得水

旋風十一人 白玉蘭 網路大電影

火鍋英雄 踏血尋梅 北西2 黑粉 盜墓筆記

恐怖分子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李立群 李安

陸川 楊慶 楊冪 胡歌 董子健 馮小剛 鍾漢良

霍建華 林允 春夏 陳曉 唐嫣 袁姍姍

劉亦菲 陳坤 湯唯 吳秀波 周冬雨

長按二維碼,關注小婉吧(ID:Miss_bowl)

6. 八月電影觀後感

《八月》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八月電影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八月電影觀後感篇1

黑白電視機、燕舞收音機、老式撥號電話......九十年代的各式老物件陳設讓影迷彷彿“穿越”回了兒時時光,溫馨而有情懷。3月25日,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電影交流會在昆明舉行,導演張大磊攜演員張晨現身,與觀眾及媒體進行觀影交流,分享影片拍攝幕後故事。

影片誠意滿滿 細節之處重現兒時閑適

電影《八月》講述了九十年代經濟發展浪潮中,西部小城裡的小雷一家在面臨鐵飯碗即將被打破時的處境和選擇,影片以小雷的孩童視角懵懂地旁觀大人世界的生活變化。

觀影結束後,觀眾與眾主創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不少觀眾表示,這是一部“誠意滿滿、感人至深”的電影。片中很多細節設置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譬如影片中小雷一直隨身攜帶著雙節棍這一細節。小雷的偶像是李小龍,雙截棍是李小龍的標志更是主人公精神的寄託。“雙截棍是父親給小雷做的,這代表著父愛。”導演張大磊解釋說,影片最後,給父親送行的小雷身上披著一件過大的衣服,“那也是父愛的體現,不易察覺,卻一直守護著孩子。”

現場有觀眾表示,由於自己年紀與影片描繪的年代相仿,片中所描繪的時代特徵及故事場景讓自己深有感觸。導演張大磊也分享了影片的拍攝初衷:“其實早在2008年就想到要拍《八月》,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沒時間停下來想想問題。不像八九十年代,能夠感受慢節奏的生活。”他說,2008年的一個午後,他突然回想起兒時吃過午飯曬太陽的閑適時光,過去的記憶與感受突然浮現,於是,《八月》的雛形便在腦海中誕生了。“算是對兒時的一種抒情的表達與嚮往吧。”張大磊說。

素人演繹 純粹而干凈的光影呈現

據張大磊介紹,片中的演員皆為“素人”,飾演主人公小雷的孔維一是同事家的孩子,小雷的父親是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好哥們兒,而小雷的母親則是自己從事婚慶行業時的客戶,他笑稱創作班底為“七大姑八大姨”構成,但整部電影的製作水準卻是專業級別。

在片中飾演小雷父親的張晨也分享了自己的拍攝感受:“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把演員帶回那個年代。導演的方法很好,他給了演員比較大的空間,劇本台詞沒有完全固定,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覺融合在裡面,我覺得這就是能讓大家看起來覺得舒服和有共鳴的原因。”

影片的另一亮點是採用了黑白的拍攝手法,直至片尾才還原彩色。對此,導演張大磊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純粹和干凈就是選擇它的原因。2008年有拍攝想法時我就決定要用黑白,就是呈現光影,光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如同我們回望那個片中離我們已遠的年代一般。”

從“曇花”到“八月” 不變的是含蓄而內斂的表達

《八月》的最後,小雷家的曇花迎來了最盛大的一次綻放,也寓意著小雷家美好的新生活即將到來。導演張大磊透露,最開始電影的名字其實就叫“曇花”:“曇花寓意美好,因為結束得太快,於是更期待下一次,與影片想表達的情感不謀而合。”

至於最終棄用“曇花”改用“八月”的原因,張大磊說:“影片蘊藏的含義,我想讓觀眾自己感受。現在看來,我覺得《八月》更好,‘曇花’的解釋太直接,片子的情緒是內斂的表達,含蓄的‘八月’更貼切一些。”

談及此次來到昆明的感受,張大磊笑著說:“雲南給我的感覺和家鄉內蒙古很像,人們都很熱情好客。”他還表示,希望有機會能拍攝一部關於雲南的電影。

據悉,迄今為止,《八月》已入圍海內外13個國際電影節(影展),提名24個獎項,憑借細膩的情感表達和質感不俗的影像風格獲得不俗的口碑,影片於3月24日在全國上映。

八月電影觀後感篇2

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2016 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在全國院線公映。迄今為止,該片已經入圍海內外 13 個國際電影節(影展),提名 24 個獎項。《八月》憑借細膩的情感表達,質感不俗的影像風格,口碑一路看漲,成為 2017 年春季首部被眾多媒體安利,值得一看的華語影片。導演張大磊以"簡單、安靜和浪漫"三個關鍵詞概況影片風格,"是一個小男孩的夢境"。

《八月》出品方和宣傳、發行方愛奇藝影業配合影片上映發起了"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的主題活動,繼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導演張大磊本人積極配合發聲之後,新生代實力小生董子健接棒亮相,支持華語佳片的票房成績。

在接受媒體深度訪問中,董子健難得敞開心扉聊到父親董志華。董志華是香港大導演張徹愛將,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出演周星馳《功夫》,擅使五郎八卦棍,這也是董子健出道以來首次如此細致聊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原因恰恰是感慨《八月》中的父子互動情節。

評價《八月》神似青春經典

《陽光燦爛的日子》

90 後生人董子健出生於北京,他說 90 年代留給自己"淡淡的味道","我在一個大學里長大,跟電影相似,也算 21 世紀的大院,那時是有生活二字的,不像現在,節奏快,生活氛圍反倒沒那麼強烈。對於那個年代,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氣味,泥土的氣味,學校里的味道。"他坦言可能與生俱來對生活有豐富的感受力,因此幫助了他很快地進入到有年代感的角色中,出道後雖然是新人但卻能夠與諸如劉傑、肖洋、賈樟柯、相國強等導演合作,連續出演或年代感強烈,或文學性豐富的影片,比如《青春派》、《德蘭》、《少年班》、《山河故人》、《少年巴比倫》等,在評論界和媒體看來,初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駕馭角色的功力日益成熟。

董子健的母親是著名經紀人王京花,父親是著名電影演員董志華,可以說他出生在演藝家庭,"從小就聽大人們聊工作,聊劇本",很多大明星對他來說都沒有神秘感,這樣的家庭背景也讓董子健作為演員的狀態超常鬆弛,"剛演電影時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在乎,連劇本都沒有考慮,我只需要相信這個角色,相信導演"。董子健說,這就是他理解的"初心",坦言"現在已經回不去這種狀態了,演得越多反而會考慮其他的問題,還會挑劇本角色,心想怎麼能那麼糙。"

演電影有初心,看電影也有。董子健回憶起 90 年代的電影經典,第一個躍入腦海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加奇特的是他說印象中就跟看《八月》的感覺神似,"畫面都是黑白的",講的也是少年故事,情節很安靜抒情。他回憶到,我趴在姥姥家的小房間,有一個小桌子放一個特別小的黑白電視機,就放著這個片子。

《八月》里有熟悉的年代氣味,是董子健加盟入"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主題活動的第一個原因。

首度詳談父子情

"我演得像狗屎他都會覺得好"

功夫,成為 90 年代少年成長的集體回憶。《八月》導演張大磊在回憶起自己的 90 年代時,提及曾效仿銀幕角色方世玉在空地里模仿動作。很巧的是,董子健的父親董志華也是資深動作明星,曾與香港大導演張徹合作過數部影片,"我很早就知道張徹這些人,我爸爸以前一直拍他的電影。聽我爸口中的張徹,是很較真的,一個踢腿都要拍好多遍。"當董子健看到電影《八月》有小雷父親在深夜的客廳里孤獨打拳鏡頭時,生起不少感慨,也想起自己跟父親董志華比劃武打動作的童年片段。

"小時候經常帶我去打拳,我們以前住在一個胡同里,每次下那個樓梯,走過胡同泥濘的路,經過垃圾桶,小吃店,那些奇奇怪怪的味道混在一起。我們走到一個院子,就在那裡打拳。我爸有時候會扔一個塑料袋,我就對著塑料袋胡打,我爸一直鼓勵我,倆人還對打。等回去路上,還要經過哪些味道,順序顛倒了。我們上樓,從鄰居家偷根蔥,回家做飯。"

董子健還談到自己小時候看父親出演周星馳《功夫》,""非常不喜歡",覺得不像之前星爺作品的感覺了。"我爸爸還挺生氣的,說,嘿!我演的片子你還不喜歡了?後來大一些了,再看一遍,才覺得覺得爸也厲害了,片子也厲害。"而反過來,董志華對兒子的角色一概接受,"他可能不喜歡有些片子,但我演的角色都喜歡,就算演得像狗屎一樣都會覺得好。"談到這,兩代影人的父子情就很動人了。

《八月》能勾起自己對父親的美好記憶,是董子健加入"像 90 年代一樣看電影"主題活動的第二個原因。

電影《八月》已經公映,濮存昕、張大磊和董子健代表的三代華語電影人紛紛為難得一見的佳作發聲助陣,在媒體、業內都掀起情懷浪潮,也引起越來越多年齡層廣泛的普通觀眾產生強烈觀影需求,希望走進電影院一起"入夢",在光影交錯中留住好時光。

公映之後 24 小時口碑集體爆發

90 後觀眾要帶爸媽二刷"表達愛"

公映當天,影片口碑在 24 小時內呈集體爆發的趨勢,普通觀眾和媒體分別從自己的角度肯定《八月》在影院放映的寶貴價值,很多評價發布在社交平台,直抒胸臆:"在電影院里哭的自己都不好意思,想想父輩經歷的一切,特別心疼。" "《八月》是好看的電影,故事和演員氣質完美統一。""真的希望這部電影被更多人看到。""好像回到自己的那一段《八月》,不想結束。""想帶著爸爸媽媽二刷,用電影來表達說不出的愛"等等。觀眾真誠、直接的觀影感受直接反饋到數據平台上,據藝恩官方數據顯示,《八月》認知指數為 5.17,直追好萊塢大片《金剛:骷髏島》(5.68),遠超同檔期華語影片。《八月》出品方代表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先生在首映當天的金句"電影院是好電影最完美的呈現形式"刷爆各大媒體平台。

很多觀眾在觀影後都表示被影片中的真情實感所打動,認為影片是中國版的"請回答 1994 ",被勾起很多對於往昔生活的美好回憶。部分觀眾激動表示平時與父輩溝通太少,這次一定要推薦自己的父輩去看。在與主創互動環節中,有一位 90 後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說《八月》可以拉近與父輩之間的心靈距離,"中國人不太會直接表達感情,片中合影那場戲小雷虛摟並不在身邊的父親很打動人",他表示願意帶爸爸媽媽再看一遍,"雖然我不會說,但我希望爸媽知道我愛他們"。另外還有一位女影迷發言說這已經是她第二次看《八月》,她覺得電影是屬於大銀幕的,只有在影院看才不會錯失影片豐富細膩的親情細節,她願意推薦身邊的親友買票觀看。不少觀眾直接表示,沒想到作為文藝電影的《八月》原來觀看過程是很放鬆愉悅的,感動之餘笑意持續,"高級的幽默源自真實的生活",父母拌嘴、小雷耍雙截棍怒視、父母求人解決孩子上重點等都成為引發觀眾會心一笑的觸點。而現場不少媒體肯定了《八月》出色的視聽語言,與故事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了一次美好的情感旅程,堪稱記錄 90 年代"最浪漫的影片"。

據悉 , 《八月》由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責任有限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霍爾果斯映可大方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果實創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追蹤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東方影業有限公司、北京天地力行影業有限責任公司,火象(上海)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

八月電影觀後感篇3

去年金馬獎上,“80後”導演張大磊執導的電影《八月》“爆冷”戰勝馮小剛、杜琪峰等大牌導演的作品,摘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影片已於24日全國上映,它也成為首部由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參與全國發行的藝術片。

《八月》描述了上世紀90年代一戶普通人家瑣碎的生活日常,呈現出12歲的小雷無憂無慮的暑假,和大人所必須面對的國企改革的歷史潮流。導演張大磊說,很難概括《八月》的故事,“我只能說這部影片是關於一個12歲少年小雷和他身邊人發生的故事,是一場簡單、安靜、浪漫的白日夢。”

在中國電影現在的市場形勢下,《八月》的題材和類型極易成為又一個“口碑好票房差”的藝術片典型案例。談到這,張大磊謹慎表示,不敢對票房抱太多期待,“別虧本就行”。

“別虧本就行”的願景,是藝術電影在電影市場“弱勢”境地的一個縮影。商業院線鮮少給藝術片高排片是事實,黃金場次更是難見藝術片的身影。這些年,王小帥等導演以或憤怒或悲情的姿態,多次振臂呼籲,應該有相應的院線政策來讓藝術電影有準入市場的權利。

作為電影界“陽春白雪”的代表,藝術片由“小眾”走向“大眾”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各方的醞釀下,藝術片在尋求“被看見”方面邁出了探索性的一步。成立了不足半年的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最終目標是在全國徵集400個合作放映廳,實現3000塊銀幕動態放映藝術電影。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介紹,《八月》是該聯盟首次參與發行的影片。全國55個城市的110家影院與電影資料館簽約,在專門影廳保證持續兩周的時間,每晚提供黃金場次給《八月》。

其中,廣東有廣州百麗宮影城(獵德店)、廣州萬達(白雲店)、廣州金逸空中電影城等7家影院參與簽約。南方日報記者留意到,簽約影城的確保留了黃金場次給《八月》,以24日為例,《八月》在廣州百麗宮影城(獵德店)的開場時間為19:15,在廣州萬達(白雲店)則為18:10。

7. 求八月2016年百度雲資源,孔維一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e8tLRiV4k2H5FKMJANNWiQ

提取碼: enxr
《八月 2016》網路網盤資源在線播放
導演: 張大磊
編劇: 張大磊
主演: 孔維一、張晨、郭燕芸
類型: 劇情、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7-03-24(中國大陸)、2016-07-23(FIRST青年影展)
片長: 110分鍾、106分鍾(中國大陸)
又名: The Summer Is Gone
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結束了小升初考試的張小雷(孔惟一 飾)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沒有作業的暑假。然而這個自由的,炎熱的夏天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紅火熱烈,更多是平常反復的家庭生活和大把閑工夫。恰逢那一年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張小雷父親(張晨 飾)的單位也受到改革沖擊,他們生活的家屬院 里每一個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響著。孩子們整日百無聊賴,而看似平靜的大人們,心卻像烈日炙烤著那般燥熱。張小雷就那麼靜靜的耗著,感受著身邊隱隱發生的一切。直到父親為了生活同其他人遠走他鄉,家裡只剩下了母子倆,張小雷才著實感覺到時間過去了,生活不一樣了。立秋那天夜裡,張小雷家的曇花在院子里悄然開放,像是意味著什麼……

8. 電影《八月》好看嗎

孔維一、張晨、郭燕芸等主演的劇情片。
電影里三位主角對情緒的把握非常到位,好像都可以感覺到他們復雜的思緒變化。值得去看的電影!

9. 求電影《八月》資源

༄家༄我༄的༄百༄度༄雲༄N༄小༄炮༄

導演: 張大磊

編劇: 張大磊
主演: 孔維一 / 張晨 / 郭燕芸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7-03-24(中國大陸)
片長: 110分鍾 / 106分鍾(中國大陸)

10. 求 八月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分享鏈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bjsQoQdcpsymru8etM_Ppw

提取碼:q8v8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關簡介:

《八月》是由愛奇藝影業、北京麥麗絲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大磊編劇執導,孔維一、張晨、郭燕芸等主演。影片於2017年3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際的呼和浩特,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鐵飯碗被打破,國有製片廠家屬院里,每一個簡單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響,而少年小雷就這樣在經濟變革與家庭改變之間懵懂成長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八月電影小演員孔維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精靈寶可夢電影真人版女主角 瀏覽:538
賈玲電影外星人名字 瀏覽:706
音樂類的勵志電影 瀏覽:551
突破口電影的導演 瀏覽:232
泰國電影一刀未剪 瀏覽:855
免費日韓電影網站迅雷下載 瀏覽:635
周星馳的電影元華 瀏覽:630
韓國韓國吻戲大全電影 瀏覽:521
女主角獨木橋異族電影 瀏覽:367
未來水世界電影中文版的 瀏覽:784
發你視頻電影網站嗎 瀏覽:171
傷物語電影圖片 瀏覽:914
網站上看電影會中毒嗎 瀏覽:888
電影謊話大爆炸主角 瀏覽:245
毒誡完整電影粵語 瀏覽:646
泰國復仇電影關於佛 瀏覽:523
電影三人床結局 瀏覽:177
經典英文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瀏覽:14
求小電影網站地址 瀏覽:118
向上的電影圖片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