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卓別林系列電影都有哪些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後他拍攝了《大獨裁者》。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攝了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聖誕節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歲。
㈡ 卓別林簡介
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2)1979年哪部電影的主角是卓別林擴展閱讀
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1923年,卓別林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
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1936年拍攝電影《摩登時代》。四年之後他拍攝了《大獨裁者》。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台生涯》上映。1967年他拍攝了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聖誕節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歲。
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㈢ 跪求卓別林《城市之光》的影評
"You can see now?"
"Yes, I can see now."
一個潦倒的流浪漢愛上了失明的賣花姑娘,一個不太現實的愛情故事經過卓別林獨到的演繹的讓人涕淚交加,大師就是大師,舉手投足皆是戲;沒有對白,完全依靠角色的表演和精彩的配樂,影片的魅力卻絲毫不遜色於現代的有聲電影。
電影中主角的出場堪稱經典,本該嚴肅正式的雕塑揭幕典禮,卻被一個藏在布下的流浪漢攪得難以收場,卓別林扮演的流浪漢在人群上方閑庭信步,下面的官僚和紳士們急得手足無措,亦庄亦諧的對比不得不讓人佩服卓別林的的偉大之處:關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士商權貴皆是陪襯,忠於平民才是忠於藝術。
影片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各種角色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的縮影。主角雖身份低賤,被取笑,被欺負,被拋棄,被冤枉,卻無時無刻不保持著自己的尊嚴,一根不離手的拐棍,和一頂不太協調的禮帽,滑稽卻讓人敬畏。而那些所謂的文明的人卻利慾兩心,雖穿著光鮮,卻讓人鄙視,一對比,強烈的喜劇效果就出來了。片中的流浪漢一如鏡頭外的卓別林。
影片的結尾讓人感動的掉淚,主角歷經牢獄,重回街頭,連那根維持最後尊嚴的拐棍都丟失了,潦倒不堪,卻巧合般在轉角遇見那位他為全力相助而入獄的賣花姑娘。從取笑他,到同情施捨,再到認出恩人的瞬間,幾分鍾的戲道盡了人生百味。社會險惡,愛情美妙,或許影片想告訴我們也許生活不值得自豪,現實讓人可笑,但是總有值得去期待,去付出的美好。
P.S.向好萊塢的那個黃金年代致敬
500咯~希望有幫到你。
㈣ 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給別人帶來歡笑自己卻度過悲慘一生
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者》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的女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者》和1927年的《大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後他拍攝了《大獨裁者》。1949年,他的有聲電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被傳為共產黨人而被捲入麥卡錫主義的迫害中。不滿於美國的對他的不公正待遇,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攝了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受勛,1977年聖誕節於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歲。
㈤ 1979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美國喜劇電影是哪一部
1979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譯制的美國喜劇電影是《舞台生涯》。
影片講述了一個年老的沒落喜劇演員和一個年輕芭蕾舞女的故事,這是卓別林向有聲電影時代「屈服」的一部情感電影。卡維羅曾是個受人尊重的喜劇演員,現在變成了一個酒鬼。一日,他回到公寓時,偶然發現隔壁的女孩塞瑞拉躺在床上,企圖開煤氣自殺——原來,塞瑞拉是個芭蕾舞演員,因為患了腿疾而要告別舞蹈了。
善良的卡維羅悉心照顧她,試圖用自己的幽默細胞打消卡維羅的自殺念頭。六個月後,塞瑞拉再次站在了舞台上——因為經過診斷,她的腿疾只是緣於自己的心理作用。後來塞瑞拉開始和一個作曲家墜入情網,而卡維羅卻只能承受愛情的煎熬。
㈥ 卡爾費羅是哪部電影的主人公
卡爾費羅是電影《舞台生涯》的主人公。《舞台生涯》是查理·卓別林主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年老沒落的喜劇演員和一個年輕芭蕾舞女的故事,卓別林扮演的是主人公卡爾費羅。
㈦ 卓別林酒醉爬窗進屋開門後又爬窗出屋外開門進家是哪部電影
卓別林酒醉爬窗進屋開門後又爬窗出屋外開門進家是摩登時代。
查理·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英文名:Charlie Chaplin,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男演員、導演、編劇。現代喜劇電影的奠基者。
1915年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1923年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
拍攝於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贏得了學院獎。1936年拍攝《摩登時代》。四年之後拍攝了《大獨裁者》。
家庭生活
卓別林的父母都是職業歌手。母親漢娜·哈利特·派德林格漢姆·希爾在19歲那年以麗麗-哈利為藝名第一次正式登台;父親查爾斯·卓別林一世,24歲在倫敦開始了他的職業歌手生涯。卓別林一世和漢娜於1885年6月結婚。父母離婚後,年幼的西德尼和查理一起被送往國立貧民院。
人物評價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
㈧ 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究竟是反映的哪一個時代
美國20世紀30年代。
喜劇大師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影片《摩登時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的時代,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裡集中。隨著這場工業和社會變革洪流到來的是大量淪為機器工業文明附庸的無產階級,在技術革命的旋渦中迷惑,然後成為這個機器社會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微不足道,隨時可以被無情拋棄,工人的價值不如機器。
《摩登時代》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c1U4MYoA8mOGfdikoaFA
㈨ 卓別林是誰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後他拍攝了《大獨裁者》。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77年12月25日聖誕節早上於瑞士家中逝世,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