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一位電影導演說過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⑵ 電影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電影是一門工業。〔法〕安?馬爾羅:《電影心理學概說》
電影和電視是自由藝術和美術的特殊結合。〔摩洛哥〕哈桑二世:《挑戰》
電影是通過具體的形象,特別是人物形象,直接拆諸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的藝術。〔中〕張駿祥:《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
電影既如雕刻、繪畫等是視覺藝術,又如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以視覺為主視聽結合的藝術。〔中〕張瑤均:《論電影藝術的美學本性》
電影之成為獨立的藝術,是從視點的解放開始,因此,電影也被稱為視點的藝術。〔中〕張瑤均:《論電影藝術的美學本性》
電影可以表現一切事物,沒有另外一種藝術手段,能像它那樣訊速地把所要表現的東西送到最廣大的觀眾面前。〔意〕西?柴伐梯尼:《談談電影》
影片能講述一個故事,它的威力即在於此。〔法〕安?馬爾羅:《電影心理學概說》
一部偉大的影片是一部含義如此清新、富於想像、引人入勝或令人激奮的影片,它使我們對人生有新的看法。〔美〕波?凱爾:《電影——絕望的藝術》
電影終於滿足了按照世界本身的形象來重新創造世界的觀念和願望。〔美〕斯?卡維爾:《看見的世界》
我希望電影是傳達真實的眼睛,它批判政治和社會的謬誤,為群眾的幸福而盡力。〔日〕山本薩夫:《我的電影生涯》
由於電影不直接表現抽象概念,它靠隱喻生存。〔意〕皮?保?帕索里尼:《詩的電影》
無論在電影或戲劇中,任何事件只要基本要點得到表現,就會引起幻覺。〔德〕魯?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
電影畫面既是平面的,又是立體的。〔德〕魯?愛國漢姆:《電影作為藝術》
電影在時間與空間方面所享有的自由卻遠比戲劇大。〔德〕魯?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
照相的本性存留在電影的本性之中。〔德〕齊?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
在一部好的電影中總會有真正的戲劇因素。〔蘇〕梅耶荷德:《梅耶荷德談話錄?其他》
電影把繪畫與戲劇、音樂與雕刻、建築與舞蹈、風景與人物、視覺形象與發聲語言聯結成統一的整體。〔蘇〕愛森斯坦:《美學論集》
電影充分地具有以視覺形象去直接感染觀眾的力量。〔蘇〕普多夫金:《藝術特徵論》
對電影的無與倫比的特殊潛力,可以作這樣的解說:它是空間的動力化,從而也可以說是時間的空間化。〔美〕歐?帕諾夫斯基:《電影的風格與表現手段》
就其呈現方式而言,電影「猶如」夢境:它創造出一個虛幻的現在,一種直接呈現的過程。〔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電影簡議》
電影不僅擺脫了空間的限制,而且擺脫了時間的限制。〔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電影簡議》
「詩的電影」實際上是以創造風格為基本出發點的,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創造風格的意圖是真誠的。〔意〕皮?保?帕索里厄:《詩的電影》
電影在細節描寫上非常方便,因此,電影和小說很相近。〔中〕夏衍:《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一般地說:舞台允許,並必須具有虛擬性,而電影則絕不許可。〔中〕趙丹:《地獄之門》
在電影手法上存在著兩種形式的差別,一種形式在電影中相當於詩的語言;另一種形式相當於小說的語言。〔法〕讓?米特里:《電影的美學和心理學》
當電影純粹紀實時,它必然損害藝術。〔法〕讓?米特里:《電影的美學和心理學》
特寫鏡頭所表現的內容最具體,然而,它讓你理解的含義卻最抽象。〔法〕讓?米特里:《電影的美學和心理學》
比喻在電影中是難以表達的,除非比較形式與原劇情有關,或至少也應與被比物同處一個空間中。〔法〕讓?米特里:《電影的美學和心理學》
一般地說,電影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引導觀眾有順序地分別注意發展中的劇情的各個方面。這是電影的基本手法。〔蘇〕普多夫金:《普多夫金論文選集》
要在表演與電影攝影過程之間建立起一種有機聯系,以便造成不需要言語就能夠表情達意的境界——這與丟勒的版畫十分相似。〔美〕歐?帕諾夫斯基:《電影的風格與表現手段》
鏡頭代表著眼睛,但它代表著兩種眼睛,一種是觀眾的眼睛,一種是劇中人的眼睛。〔中〕夏衍:《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通過鏡頭看事物和用肉眼看事物是不同的,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通過鏡頭看事物有一個方框,而肉眼則沒有。〔中〕鄭君里:《畫外音》
鏡頭角度不僅決定著能否吸收演員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它能賦予對象以附加的含義。〔中〕鄭君里:《畫外音》
鏡頭調度與演員調度的有機結合,是電影場面調度的基本要求,也是電影場面調度與舞台場面調度的重要差別之所在。〔中〕鄭君里:《畫外音》
影片中靜場是不靜的,空鏡頭是不空的。靜場恰恰是感情最激盪的時候。〔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上下鏡頭一經聯接,原來潛藏在各個鏡頭的異常豐富的含義便像電火花似地發射出來。〔匈〕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
一部影片是否節奏准確、均衡有致,確有賴於蒙太奇。〔法〕讓?米特里:《電影的美學和心理學》
蒙太奇是通過鏡頭的組合表現事物和表達含義的藝術,〔法〕讓?米特里:《電影的美學和心理學》
蒙太奇就是將拍攝下來的場面恰當地組接在一起,使每個場面在時間上長短適切。〔法〕讓?米特里:《電影的美學和心理學》
電影藝術的基礎是蒙太奇。〔蘇〕普多夫金:《美學新編》
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更像二數之積。〔蘇〕愛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
把無論兩個什麼鏡頭對列在一起,它們就必然會聯結成一種從這個對列中作為新的質而產生出來的新的表象。〔蘇〕愛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
蒙太奇的力量就在於,它把觀眾的情緒和理智也納入創作過程之中,使觀眾也不得不通過作者在創造形象時所經歷過的同一條創作道路。〔蘇〕愛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
電影編導只要發掘,每一件瑣細的事都將變成一個金礦。如果掘金者終於採到這無限豐富的現實的金礦電影在社會上將起重要的作用。〔意〕西?柴伐梯尼:《談談電影》
電影導演沒有詞典,他只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他不是從某個櫃子里或某個提包里取來他的形象符號,他要從混沌世界中選取他的形象符號。〔意〕皮?保?帕索里尼:《詩的電影》
沒有一條公式能幫助人們抓住最能看到事物特徵的方位;這是一個感覺力的問題。〔德〕魯?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
在一部好影片里,每個場面都必須在劇本階段就作好周密的計劃,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演出一切必要的(並且是僅僅必要的)東西。〔德〕魯?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
含義和風格的完美結合永遠是導演對故事素材的富於想像力的把握和對製作過程的全面控制的結果。〔美〕波?凱爾:《電影——絕望的藝術》
電影必須時刻注意民眾的興趣。〔印度〕普列姆?昌德:《電影與文學》
電影導演是故事情景的導游者。〔中〕夏衍:《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電影是最精練的藝術,因為精練,所以更要交代清楚〔中〕夏衍:《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導演是作家,是用鏡頭寫作的作家。〔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電影創作以導演為中心,這是已被世界公認的一個無可爭議的電影藝術規律。〔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只有當導演用全部身心去擁抱作品時才能取得成功。〔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要使創作意圖形象化,選擇演員就成為導演的頭等工作。〔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如果對有聲電影演員提出真正的藝術要求,而不僅是匠藝,那有聲電影演員就應該比舞台演員在技巧方面要精湛得多,並且要更加完美。〔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演員的這門藝術不同於其它的藝術,只有自己的身心才既是創作者,又是創作的工具和創作的成品,所謂一身而三任焉。〔中〕趙丹:《地獄之門》
物色演員第一是形象、氣質,第二才是演技,觀眾首先相信他「是」才行,不「是」,演技再好也白搭,這與話劇不大相同。〔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電影演員的基本功和其他劇種的演員不一樣,它在表演上要求更生活化,更自然,要看不出演戲的痕跡。〔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凡是好的演員,他們首先都具備兩條最起碼的基本功:一條是在鏡頭前比較放鬆;一條是拍攝時注意力集中,能夠很快地進人規定情景。〔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近景、特寫是電影演員的基本功。〔中〕謝晉:《謝晉談藝錄》
電影演員必須表演得彷彿他根本沒有表演,只是一個真實生活中的人在其行為過程中被攝影機抓住了那樣。〔德〕齊?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
假如要使影片顯得自然而又有意義,那麼,表演就得既不同於舞台風格,又不同於真實的日常生活。〔美〕歐?帕諾夫斯基:《電影的風格與表現手段》
在演員的表演中,掌握角色形象的基調是很要緊的。〔中〕鄭君里:《畫外音?導演學步的起點》
⑶ 電影名句經典語錄
1. 每個人都在忙,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只有這兩種選擇。——《肖申克的救贖》
2. 有一個女孩我一直迷戀著。但我覺得她是知道招募時才知道我這個人。——《飢餓游戲2》
3. 賽車和做人一樣,有時候要停,有時候要沖。——《極速傳說》
4. 敬仰天上的神名,熱愛自己的女人,保護自己的祖國。——《特洛伊》
5. 好女人和好男人一樣,總是在別人身旁。——《戀情告急》
6. 薩魯曼認為只有強大的力量可以控制現狀,但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就算是渺小的東西,每天的一舉一動,都可以避免黑暗的發聲——簡單的善良和愛。——《霍比特人2》
7. 不要相信漂亮的女人,尤其是不穿衣服的裸體女人。——《偷天陷阱》
8.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天堂電影院》
9. 真實的東西是最不好看的。——《胭脂扣》
10. 我知道這世上有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我在等誰,為了這個,我每天都非常快樂。——《那時花開》
11. 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都很臟,可是心靈卻很乾凈。——《可可西里 》
12. 人生本就是苦還是只有童年苦?生命就是如此。——《這個殺手不太冷》
13. 「你知道,有些人一輩子只能遇到一個。」— ..........
⑷ 有關電影的名言名句
1、我留下腳印,讓後人來追尋。——德里克·賈曼
2、我倒不是怕死,只是死到臨頭,我不願在場。——伍迪·艾倫
3、每次表演一個角色時,演員都必須生活在這一角色之中。——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4、生活的全部,它行動的整體,乃是一部自然、生動的電影。——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5、電影書寫的影片,籍影像與聲音的關系來表達,而非靠(演員或非演員的)動作和聲調的模仿。它不分析,也不解釋。它重組。——羅伯特·布烈松
6、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基亞羅斯塔米(阿巴斯)。——讓-呂克·戈達爾
7、演員也同樣是人,與別人並無差別。作家、畫家或音樂家可以躲到角落裡去舔凈他的傷口,但演員卻要站在大庭廣眾面前忍受這種傷痛。——莫琳·斯特普爾頓
8、影戲假如能用來描述民間的痛苦,至少可以促進社會的自警,讓社會自己想一想,應該如何的改進自己。——孫瑜
9、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非正常的階級關系,沒有同情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現實。——金基德
10、別給我擠眉弄眼,表演沒有那麼復雜。——勞倫斯·奧立弗
11、讓一個人置身於變幻無窮的環境中,讓他與數不盡或遠或近的人物錯身而過,讓他與整個世界發生關系:這就是電影的意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2、我對情節的發展、事件的串聯並沒有興趣,我認為我的電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3、人老了之後的現象之一就是,童年的回憶會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出來,而壯年時期的種種大事卻反而模糊,以至於消失。——英格瑪·伯格曼
14、無論你是英雄抑或歹徒,切記把你的角色演得有人味,那就是要盡可能賦予他某些相反的品質而又不影響他在故事裡的主要身份。——唐·理查遜
⑸ 電影名言
電影名言如下:
生活的全部,它行動的整體,乃是一部自然、生動的電影。——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電影書寫的影片,籍影像與聲音的關系來表達,而非靠(演員或非演員的)動作和聲調的模仿。它不分析,也不解釋。它重組。——羅伯特·布烈松。
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基亞羅斯塔米(阿巴斯)。——讓-呂克·戈達爾。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斯蒂芬·金。
什麼是權利?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利,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也可以不判他死刑,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利!——影片:辛德勒名單。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影片:四根羽毛。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影片:美國美人。
⑹ 關於電影藝術的名言
1、電影是戲,不能把它拍成偶發的事件。——小津安二郎
2、電影書寫的影片,籍影像與聲音的關系來表達,而非靠(演員或非演員的)動作和聲調的模仿。它不分析,也不解釋。它重組。——羅伯特·布烈松
3、那不會支配我,因為我無所畏懼,不貪戀錢財。——馬龍·白蘭度
4、一個影像接觸其他影像時必須發生轉化,如一種顏色接觸其他顏色時那樣。放在綠、黃或紅旁邊的藍不是相同的藍。沒有藝術不含轉化。——羅伯特·布烈松
5、當我非常個人化地敘述一個故事時,這個故事要比我試圖以放之四海皆準的語言敘述能令更多人認可。——賴納·維納·法斯賓德
6、我確實覺得美好的,肯定不會長久。——許秦豪
7、蠢比智慧更無限迷人、更無限深奧。智慧有限度,而愚蠢則沒有。——克勞德·夏布洛爾
8、決不能爆炸,不爆炸,觀眾就老在惴惴不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9、有一種電影要求很長時間的積淀,有一種需要閃電般的靈感。——賈樟柯
10、我倒不是怕死,只是死到臨頭,我不願在場。——伍迪·艾倫
11、我一直同步記錄國民演變的過程,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這種變革性要求一個導演很敏感很同步地來判斷。我相信我的作品會成為中國標志性的一組建築物。——賈樟柯
12、在我身上有所有中國導演的缺點,比如說戲劇性,我很愛戲劇性,我也是看評書看章回小說長大的,但我知道那是一個缺陷,我們把現實簡單化了、娛樂化了、傳奇化了。——賈樟柯
13、我的電影從來無意寫實,它們是鏡子,是現實的片斷,幾乎跟夢一樣。——英格瑪·伯格曼
14、我是一個獨立製片導演!人們總說我的電影像好萊塢電影,或者就是好萊塢電影。可是好萊塢要抄襲我,我有什麼辦法。——喬治·盧卡斯
15、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非正常的階級關系,沒有同情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現實。——金基德
16、夢想要根植於現實。——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17、最好的電影是拍給聾者和啞者看的。人類喋喋不休,話語泛濫,都快淹死在其中了。只有看芭蕾舞,我們才能發現純粹的美和純粹的姿態,而這正是我的電影努力要去表現的。——謝爾蓋·帕拉傑諾夫
18、我像個雷達,我接受東西,然後再像鏡子一樣反射出來,夾雜著回憶、夢境和理念。——英格瑪·伯格曼
19、為了保衛韓國電影,我們甚至可以去死!——林權澤
20、演員也同樣是人,與別人並無差別。作家、畫家或音樂家可以躲到角落裡去舔凈他的傷口,但演員卻要站在大庭廣眾面前忍受這種傷痛。——莫琳·斯特普爾頓
21、別給我擠眉弄眼,表演沒有那麼復雜。——勞倫斯·奧立弗
22、我們並不處處袒露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只表露我們想要別人信以為真的東西。——唐·理查遜
23、當幻想轉向愛情時,直覺卻並不總是跟隨。——艾里克·侯麥
24、讓一個人置身於變幻無窮的環境中,讓他與數不盡或遠或近的人物錯身而過,讓他與整個世界發生關系:這就是電影的意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25、我們永遠都無法預知一部電影的結果。每部片子都有一道窄門,我們只能憑著自己的判斷力決定是否應該跨進去。——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⑺ 電影中的名言名句
電影中經典語錄匯總如下
1、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都是時事使然。——《一代宗師》
2、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會有希望。——《星蘋果樂園》
3、我內心深處感到非常難過,即便昰現在,當我感覺到你安全地在我懷里的時候,我真的昰最可怕的。——《暮光之城·破曉》
4、你不要對我這么好,你對我這么好、要是有一天你對我不好了,我會很傷心。——《夏日的么么茶》
5、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哈利-波特與密室》
6、如果不能驕傲的活著,我選擇死亡!——《紅色戀人》
7、沒有法律。沒有限制。只有一條規則——永遠也別墜入愛河。——《紅磨坊》
8、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肖申克的救贖》
9、凡事都有可能,永遠別說永遠。——《放牛班的春天》
10、廢墟上生出詩的語言,詩是失敗者的游戲。——《狂人皮埃羅》
11、感覺自己的生活像完全被吸塵器吸走一樣,一片空虛。——《愛在日落黃昏時》
12、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重要的事大家能在一起。此時,此刻,為友情乾杯!——《速度與**5》
13、當你選擇成為別人時,你將失去你自己。——《納尼亞傳奇3》
14、你不能取代任何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他那種美麗的、獨特的細微之處,失去的就是失去了。——《愛在日落黃昏時》
15、假如我望見了那個人的背影,我會披荊斬棘地追去,腳扭傷了,跳著也要追。天下著最大的雨,扔下傘也要追。假如他不等我,就讓她後悔一輩子。——《東京愛情故事》
16、只要還有一口氣,就繼續戰斗,繼續呼吸,一直呼吸。——《荒野獵人》
17、惆悵的青春,叛逆的歲月,發酵成一碗青綠色的草汁,倒進心臟里。——《小時代》
18、是不是我誠心誠意的祈禱,我就能回到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我一直以為那就是天堂。那時侯,我最愛的女人陪在我身旁。——《綠里奇跡》
19、當我站在瀑布前,覺得非常的難過,我總覺得,應該是兩個人站在這里。——《春光乍瀉》
20、多希望地球是平的,那樣,我一直望下去,就可以看到你。——《似水年華》
⑻ 經典導演語錄
1、不要去迷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機構,相信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有可能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證明自己的價值。 ----《賈想》
2、我明白:任何一種小布爾喬亞式的情感泛濫都會使我步入誤區。 ----《賈想》
3、我不詩化自己的經歷 ----《賈想1996—2008》
4、沒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後,他們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過了這段路,你會遇見新的人,和新的生活。 ----《山河故人》
5、當年紀更大一點時我突然發現,其實放棄理想比堅持理想更難。當時那些中斷學業的人都有理由,比如父親突然去世了,家裡需要一個男人去幹活;再比如家裡供不起了,不想再花家裡的錢了。每個人都是有非常具體的原因,都是要承擔生命里的一種責任,對別人的責任。他們知道放棄理想的結果是什麼,但他們放棄了。在這種情況下,所謂堅持理想的人,其實付出的要比他們少得多
6、在我看來,如何評判影像並不在於它的燈光打得多麼漂亮,運動多麼復雜,最主要的是看它有沒有表達出現實生活的質感,是否具有一種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 ----《賈想》
7、愚昧就是不知道在自己的經驗范圍之外,還有別的可能性。 ----《噴嚏網》
8、這個世界的人智慧應該不缺,少的是勇敢。因為是否能夠選擇一種生活,事關自由;是否能夠背叛一種生活,事關自由。是否能夠開始,事關自由;是否能夠結束,事關自由;自由要我們下決心,不患得患失,不怕疼痛。 ----《膝蓋中箭的感覺》
9、對我來說,如果有一個機會讓我與別人交談,我情願用自己的方式說一些實話。 ----《賈想1996—2008》
10、不能因為整個國家在跑步前進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到的人。
11、我願意靜靜地凝視,中斷我們的只有下一個鏡頭下一次凝視。
我們甚至不像侯孝賢那樣,在凝視過後,將攝像機搖起,讓遠處的青山綠水化解內心的哀傷。
我們有力量,看下去。以為——我不迴避。 ----《賈想》
12、用電影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 ----《賈想》
13、男人不流氓,發育不正常。 ----《站台》
14、我在乎你,所以就被你欺負。 ----《山河故人》
15、個人生命的印記、經驗,把它講出來就有力量。 ----《賈想1996—2008》
⑼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吳宇森經典語錄摘抄
吳宇森(John Woo 1946年9月22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和整個華人社會影壇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原籍廣西平南,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71年在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1986年執導《英雄本色》引起巨大轟動,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電影,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由此開創了吳氏暴力美學的先河。1993年縱身好萊塢,憑借《斷箭》《變臉》《碟中諜2》等商業大片使他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確立了其A級導演的地位。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進入好萊塢的第三位華人明星。20xx年獲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經典語錄:
人生的經驗里都會經過一個失敗的教訓,也會經過成功的快樂。
電影就是我一生的事業,也是我的理想。雖然是我今天做得成功,我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成功,或者是看到別人成功。
我覺得還是不能把藝術和商業分的太開,不能太執著於商業或者藝術。電影也可以是商業和藝術並存的。應該是更有包容性的。
電影不光要注重國內市場,其實也應該注重海外市場。因為如果能打開海外市場的話呢,那麼我們的電影事業也會有維持的動力和創造力,也就能更長久。
終身成就獎對我來講是一個鼓勵的作用,拿了這個獎並不代表我要退休,拿一個獎反而是讓我更努力,要拍更多的電影。
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個導演有一部戲成績不理想,我們就表示失望,我自己也拍過令人失望的電影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去鼓勵一些年青人,就盡量去做,不管他做出來的成績是好與壞,他只要有這個心,一部不行,三部不行,第十部總可以吧?終有成功的一天。
一個電影就是等於一幅畫,一個畫家畫完一個畫之後,就不再屬於這個作者了,應該以後就是屬於觀眾的,屬於觀賞的人,他們能夠感受到什麼就感受到什麼這樣。
我每十年都有一個轉變:我剛做導演的頭十年,我是拍喜劇的年代;第二個十年是拍《英雄本色》的年代,都是一些英雄片;第三個十年是在好萊塢拍了一些電影,又是一個不同的經驗;第四個十年是在中國,在大陸是一個新的開始。
暴力美學是一些評論家想出來給我的稱號,我覺得當然是在我拍動作的時候,有一些場面不是為了刻意的美化暴力,而是我拍的時候我感覺是我拍的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一個很深沉的,可能是一個很唯美的,可能是一個很瀟灑的,所以我就會用一個唯美的方式來去表現。
好萊塢的核心是以商業片為主流,以觀眾的喜愛為標准,但同時擁有高質量的技術。在高質量的視覺元素之外又加上人的主題。
拍戲拿不到錢,也無所謂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很多人以為我有很多錢,其實我賺的錢不多,也不是很強求,生活過得去就是了。
我覺得現在拍電影,要拍一個有意義的電影,我說不管賺多少錢也好,就是說只要這個電影出來,我覺得能夠找尋到某一種意義,我才拍。
我覺得現在經紀人不大對,對演員保護過度,戲還演的一般呢,就把他們包裝成大明星,讓很多年輕的好演員失去了發揮的機會。
中國人的正義感、俠義精神的確和西方不同。我們可以為國家、為一份理想,為朋友、為家庭,不惜犧牲自己,死而無憾。但是他們不是,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會求死的,你必須先求自己生存,才可以幫助別人,如果你是為了幫別人而犧牲自己,那你以後就不能幫更多的人。
在人性的方面,中國和美國有很多的共同點:有同樣的喜怒哀樂,有同樣的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樣有理想的人生,還有正義感。
社會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俠義精神,不一定是動刀、動槍、動武的方面。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熱心腸的人,在汶川大地震、甘肅泥石流等大災難面前就能看到,太多的例子。所以這個社會是存在這種精神的,只是我們能不能放得開,能不能那麼容易相信別人。
我希望能夠除了自己拍電影之外,也監制多一些電影,幫助一些年輕導演,給他們機會。就像當年,有人我拍戲一樣。中國的電影要發展得好,還是要多元化一些,不要大家都去拍古裝片,應該讓年輕人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
以前電影里的悲劇英雄是我個人的反映,或者某一些人物是我所嚮往的。年紀慢慢大了以後,覺得很多事情不能太注重個人的感受,社會是整體的,我更照顧到別人的感受。我不能再停留在個人英雄浪漫主義的情懷上了,應該顧到大多數人的生活、感想,大家共同的愛。
我覺得做朋友不要計較那麼多,不能因為一時之氣,什麼都斷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安定,如果大家太計較小過節的話,會讓人的生活都不好。
做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兩點:第一點是要會欣賞,要會欣賞每個人的貢獻;第二點是要會感激,大家的付出才讓一個電影更好看,更有感覺。
我注重武俠精神,不喜歡花哨的動作。你說我古板也好,保守也好,我反正就是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空中轉幾個圈下來還能打。我也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在竹竿頂上打來打去。我喜歡看,因為覺得很浪漫。如果我拍,肯定不會這樣。
現在很多華語武俠片雖然都很賣座,全球成功。但是武俠片只是我們的一部分,很多國家很多人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還不夠了解。
以前我的電影里出現的都是悲劇英雄,現在年紀大一些,人生觀改變了很多,反而更加樂觀一點。我想,觀眾所想的,想做的,或者態度,都和三國人物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
美國人一點也不浪漫,我們中國人才最浪漫,而我們的浪漫是一種風度和情懷,包括對國家、朋友和愛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這種情懷都存在。
好多東西都沒了,就象是遺失在風中的煙花,讓我來不及說聲再見就已經消逝不見。
笑到肚子痛,比哭到心痛好。
青春正二八,生長在貧家,綠窗春寂靜,空付貌如花。
離騷的偉大就在於,它以女性為中心,在我的詩論里,凡是輕視女人的詩人都是二等詩人。包括李白在內,他不是什麼大詩人,杜甫是一流的,屈原是一流的對不起,我有沙眼哪。
在這年頭,誰能幫我發財就是最大的愛。
我有一個荒唐的說法。女人分美人和佳人,知道為什麼嗎?美人喜歡力量型的男人,他們喜歡mucle肌肉,像虞姬喜歡力拔山令氣蓋世的男人。佳人就不同,佳人喜歡男人有腦子,所謂才子佳人,喜歡他們滿腹經綸才高八斗。
即使沒有別人給你理由,生命依然值得堅持。
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艱難,然後才懂得怎樣去安慰別人。
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徐克(Tsui Hark),本名徐文光,1950年2月15日出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省海豐縣,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1966年移居香港,後到美國攻讀電影。1977年回港後,先在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後轉投佳藝電視。1979年執導處女作《蝶變》,1981年執導電影《鬼馬智多星》,憑該片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1年推出作品《黃飛鴻》,榮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2年徐克導編電影《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取得3039萬的票房,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計9項提名。1997年徐克監制首部動畫作品《小倩》,2001年導演電影《蜀山傳》。2005年徐克推出電影《七劍》,獲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20xx年徐克執導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影片在中國大陸收獲3億元的票房,並獲得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獎。20xx年徐克編導電影《龍門飛甲》,為首部3D武俠片。
徐克經典語錄:
有時候我們拍一部很經典的電影,很多年之後它突然完全失去當時的魅力,原因是什麼?因為在一部好電影的後面,總跟著很多電影模仿它,模仿與重復導致它失去最初讓我們震動的力度。
對於創作來講其實每個時刻都在創新,不是到什麼階段才創新。我覺得作為導演來講就要不斷的追求進步,不斷向前邁進,每一分鍾每一秒鍾我們都在創新,所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個演員都需要一些機會把他們的表演事業拓寬,導演給演員提供這樣一個改變和發展的機會,而演員又能信任導演,我覺得是一個很難得的緣分。
兄弟是一個很簡稱的東西,如果有人在你生活裡面無條件你,無論你成功失敗,無論你選擇對不對,他都一直很你的話,我覺得這一點上他是一個兄弟。
我覺得電影等於是跟女人一樣,是感受人生的一種藝術,你可以有自己對人生的感受,觀眾看才有感覺。
回頭一看,很多事情其實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你讓別人有沒有開心,別人有沒有讓你開心過,可能一輩子就是這樣子過。
兩個人在一起,就好像投影機跟那個銀幕一樣,你需要一個銀幕來看看自己的畫面。我很難說是怎麼回事,因為有時候你需要另一個人去看看自己的樣子,可能這個人就是你的愛人。
我一直沒有長大過,我還是一個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感覺。
我們看小說也好,看歷史書也好,常常會看到不同的人會對同一歷史事件持不同的觀點。這種觀點在事件與事件的比較下,就出現了某種空間。對於現代人來說,絕對是可以通過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的。
每一項新技術產生之初都伴隨著爭議,隨著它的日漸成熟,大家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對於一個導演或者電影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喜歡某個故事,喜歡某種題材,想用自己的方法把它拍得最好看,跟觀眾分享我們對於這個故事的情緒和感受。讓觀眾記住一個角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武俠是中國文化傳統,你們都去關注現實,我只好延續傳統。
我喜歡的就是將電影習作視為自己經歷自己的思維旅程。經歷過不同的階段,自己要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夠反映兩樣東西:一是周遭環境;二是我。這不是什麼偉大的想法。
在好萊塢拍戲時的工序很簡單:接劇本、拍攝、後期製作。制度太過健全令到一個導演似乎只是參與了一部電影的部分誕生過程。
只要拍得好,演員不用說英語也可成為國際片。
每個人對武俠的定義未必一樣,我所講的武俠,也是一種個人在現實社會裡面追求這種突破的精神狀態的東西。
我覺得武俠電影就是讓人感覺到是一個很多故事裡面有一些很精彩的片段,讓人家回想,不斷地記住,讓看的人很享受電影本身的、有些劇情上的一些所謂高潮啊,一些人物性格本身衍生出來的一種很磅礴很偉大的豪氣,然後感染到每個觀眾身上,回去不斷在回憶過程裡面很感動,對人物情緒上很感動的東西,我覺得就追求這種感覺。
劍除了它本身是一種武器外,它還代表一種身份一種修養。那我們塑造一把劍的時候,就等於說塑造它的可能性,比如從開始到最後,到它的過程有多少過程能讓劍客去成長,從劍身上領悟到人生、生命的一種東西。
王晶,原名王日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香港鬼才導演之稱,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紹興,在香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導演人物,父親是著名導演王天林。王晶1977年編寫了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此後十餘年,編過40多部電影劇本。1981年首次執導電影《千王斗千霸》。他編導及監制的電影包括《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至尊無上》《賭神》等。1997年,他聯同文雋等成立最佳拍檔電影公司。近年來代表作有《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千王之王2000》、《未來警察》、《財神客棧》《大內密探零零狗》。
王晶經典語錄:
我的底線很清楚,就是我不會沒辦法。在這個世界裡活下來,你必須要有火眼金睛。
影評人的作用主要是善意地鼓勵電影製作人。可是現在大多在嘩眾取寵,放大自己。其實影評還應是文學批評,文學批評不是要把文學家說死,而是把文學帶到走上正確的道路。
我從來不覺得情色電影能證明一個導演本身的品質。我拍的電影其實從來都是贊美女性的,我必須讓女性看了之後不會臉紅,不會反感,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底線。
電影世道是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家獨大或者一兩個戲賣錢,那電影世道是不會好起來的,必須整體蓬勃,大家的票房都不錯,這樣電影世道才會在一個互相刺激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大滿貫。
電影市場並不是建築於電影的素質上,而是建築於社會跟經濟上。當社會跟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它對電影就有一個巨大的需求,電影市場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並不是有10個導演拍了10部很好的影片,電影市場就突然膨脹起來了。
一個導演應該找尋一些值得尊重的影評,吸收人家的意見,而不是對一些無聊的批評生氣。
我不會刻意地仿效別人。大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條件不一樣,仿效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導演不跟著時代做出改變也不是聰明的導演。為什麼不做出改變呢?
把重心轉移到內地,不是我要,而是誰都要,哪個導演都要。誰不要,那是笨蛋。任何一個對市場有認識的人,都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邊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覺得最主要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大家低胸你就低胸,大家短裙你就短裙,大家搞笑你就搞笑,那就死定了。一定要讓大家記得你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那才有機會紅。
我能維持拍片32年,並且越拍越大,那就證明實力在。那些愛耍嘴皮子的笨人愛說什麼就隨他說吧,對我來說早習慣了。
電影是第八藝術,但它不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可以是音樂、繪畫,但不是電影。電影是我用來換飯吃的,怎麼能當作藝術,我的電影從來都是從商業目的出發,票房好,有錢賺才是我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是沖突的。
不是少穿就性感,性感是一種感受,一種態度。
看演員我是有我的一套的,除了英俊、漂亮,一個人身上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氣質,這樣他就會成為明星。
你總要有一些獨特的才能,比別人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你成功的機會才能越大,香港很多明星都是我發現的,我不否認我的眼光比別人獨到。
我們電影人就是游牧民族,哪裡有水有草,我們就去哪;哪裡有更多的觀眾,我們就去哪。
我個人並不排斥藝術電影,也很喜歡不少藝術大師的影片,但市場有分工,我註定就被安排在商業和賺錢這個位置上,我不會說大話,但是有自己的原則。我很享受這種工作狀態。
我一直覺得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
賭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我拍的也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每天都要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寫成笑話,你說怎麼可能沒有靈感呢?每次我成功都會總結為什麼成功,導演最重要的是讓觀眾過癮,而不是自己過癮。
我耍嘴皮耍不過馮小剛,我只能用整體動作和氣氛。
我戲里戲外是兩個人。雖然所有的賭博我都會,但我平時不賭,我知道一旦陷進去,就永遠別想爬出來。
拍情色片是市場需要,不代表人格有問題。
有人說我拍戲很爛,我就絕不會這樣說人。你說達不到水平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用這種侮辱性的詞語?所以這么說話的人本身就是爛人。
很多電影人不懂娛樂電影,只好躲在藝術片後。他們可以拍十部藝術片,可以用藝術這兩個字遮羞,拍一部娛樂片,他就成了票房臭蛋了。他們沒有挑戰市場的勇氣。
電影中和生活中的幽默是兩種東西,不幸的是你不可能兩全其美,往往是電影中非常幽默的人在生活中是個悶蛋,很不好玩。而且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的不一定是幽默,可能是搞笑。那是精確計算出來的笑聲,生活中的幽默不是預先設置好的,是即興的。
我覺得,比演戲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尊重。我進片場前就知道想要什麼,告訴演員你要的是什麼就可以了,然後像修改文章一樣,刪去你不要的部分,大家都會很有效率。
我不會做一個把演員當成泥娃娃雕塑的導演,他們不是木偶,他們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發揮的平台,在關鍵時刻給他們一點方向,如此而已。
我看演員主要看性格和氣質。為什麼有的演員成為流星或者一直沒有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演技,而是因為他的性格。觀眾沒有一個必須的理由非看誰不可。所以人太拽了,就白痴了。沒有你,大家一樣活,可惜很多人不這樣想。
父親給我一個範本,讓我知道在這一行,你會有多少受傷害的可能。就好像你有了一個航線圖,你可以避開所有暗礁,有一條安全路線。
所有在電影里搞笑的人,生活中都是悶蛋。卓別林、周星馳還有他,都符合這個定理。
我不會騙人,但不能有人騙我。我不會只看布景板前面的花哨,我總要到它的背後看看。我的生活只有真相,所以我這樣的人不會很快樂。自己騙自己的人才會有快樂的機會。
⑽ 與電影有關的名人名言。
1、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該影片是如何表現其傾向的。——安德烈.巴贊(法國)
2、電影藝術的基礎在於剪輯。——普多夫金(蘇聯)
3、我的電影從來無意寫實,它們是鏡子,是現實的片斷,幾乎跟夢一樣。——英格瑪.伯格曼(瑞典)
4、風格即人。——布封(法國)
5、夢想要根植於現實。——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伊朗)
6、影戲假如能用來描述民間的痛苦,至少可以促進社會的自警,讓社會自己想一想,應該如何的改進自己。——孫瑜(中國)
7、一個編劇導演人不僅僅是隨便把一個故事搬上膠片就算完事,而他至少應該是一個作家,一個有獨特的風格、正確的認識而為大眾所有的作家。——蔡楚生(中國)
8、如果說中國會好,國產片也會好。——費穆(中國)
9、電影藝術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方式、思想方式,它使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有可能向著一體化、向著世界大同的方向邁進。
—— 貝拉. 巴拉茲
10、這是一個影像的時代,視聽的時代,機械復制的時代,靈光消逝的時代。
—— 瓦爾特. 本雅明
11、法國著名導演阿貝爾.岡斯有一句名言,說:「構成影片的不是畫面,而是畫面的靈魂。」
12、戈達爾的名言:「電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實」。
13、美國電影理論家波布克有句名言:對於成熟的導演「每一個視覺畫面上都有它的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