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桃花扇詩句
(聲聲慢):逐入春色,入眼晴光,連江芳草青青。百尺樓高,吹笛落梅風景。領著花間小乘,載行廚,帶緩衣輕;便笑咱將軍好武,也愛儒生。
(甘州歌):流光箭緊,正柳林蟬噪,荷沼香噴。輕祖涼笠,行到水邊人困;西窗乍驚連夜雨,北里重消一枕魂。梧桐院,砧杵村,青苔蟲語不堪聞。閑攜杖,漫出門,宮槐滿路葉紛紛。
(前腔):雞皮瘦損,看飽經霜雪,絲鬢如銀。傷秋扶病,偏帶旅愁客悶;歡場那知還剩我,老境翻嫌多此身。兒孫累,名利奔,一般流水付行雲。諸候怒,丞相嗔,無邊衰草對斜曛。
(前腔):難尋吳宮舊舞茵,問開元遺事,白頭人盡。雲亭詞客,閣筆幾度酸辛;聲傳皓齒曲未終,淚滴紅盤蠟已寸。袍笏樣,墨粉痕,一番妝點一番新。文章假,功業諢,逢場只合酒沾唇。
(醉桃源):寒風料峭透冰綃,香爐懶去燒。血痕一縷在眉梢,胭脂紅讓嬌。孤影怯,弱魂飄,春絲命一條。滿樓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
(北新水令):凍雲殘雪陰長橋,閉紅樓冶遊人少。欄桿低雁字,簾幙掛冰條;炭冷香消,人瘦晚風峭。
(得勝令):恰 便似桃片逐雪濤,柳絮兒隨風飄;袖掩春風面,黃錯出漢朝。蕭條,滿被塵無人掃;寂寥,花開了獨自瞧。
(折桂令):叫奴家揉開雲鬢,折損宮腰;睡昏昏似妃葬坡增,血淋淋似妾墮樓高。怕旁人哭號,舍著俺軟丟答的魂靈沒人招。銀鏡里朱霞殘照,鴛枕上紅淚春潮。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鮫綃。
(掉角兒):鎖重門垂揚暮鴉,映疏簾蒼松碧瓦。涼颼颼風吹羅袖,亂紛紛梅落宮zhua.想起那拆鴛鴦,離魂慘,隔雲山,相思苦,會期難拿。倩人寄扇,擦損桃花。到今日情絲割斷,芳草天涯。
(破齊陣):地北天南蓬轉,巫雲楚雨絲牽。巷滾楊花,牆翻燕子,認得紅樓舊院。觸起閑情柔如草,攪動新愁亂似煙,傷春人正眠。
(雁過聲):蕭然,美人去遠,重門鎖,雲山萬千,知情只有閑鶯燕。盡著狂,盡著顛,問著他一雙雙不會傳言。熬煎,才待轉,嫩花靠著疏離顫。
(傾杯序):尋遍,立東風漸午天,那一去人難見。看紙破窗欞,紗裂簾幔。裹殘羅帕,戴過花鈿,舊笙簘無一件。紅鴛衾盡卷,翠菱花放偏,鎖寒煙,好花枝不照人眠。
(尾犯序):望咫尺青天,那有個瑤池女使,偷遞情箋,明放著花樓酒榭,丟做個雨井煙垣。堪憐!舊桃花劉郎又捻,料得新吳宮西施不願。橫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水紅花):當年煙月滿秦樓,夢悠悠,簘聲非舊。人隔銀漢幾重秋。信難投,相思誰救。等他詩題紅葉,白了少年頭。佳期難道此生休?
『貳』 南征北戰電影
《南征北戰》上映於1952年,與《地道戰》、《地雷戰》合稱「老三戰」。
後兩部主要展現的是游擊戰,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征北戰》主要表現運動戰的戰術思想,影片磅礴的氣勢和宏大的場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眾多人物形象和恢宏的戰爭場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堪稱電影之經典。1951年春,國家電影指導委員會、國家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獻禮,成蔭和湯曉丹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
兩位導演接到任務後就開始著手准備劇本,當時有一部描寫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故事的,名為《戰線》的話劇很受歡迎,於是成蔭和湯曉丹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基礎上加以改編,這就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作為新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部「史詩」級戰爭故事片,除了場景真實,場面宏大外,演員陣容在當時堪稱豪華,馮喆、仲星火、湯化達、張瑞芳、陳戈都是那個年代明星級別的人物。
馮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員,能文能武,大家熟悉的《鐵道游擊隊》也是他主演,1995年被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張瑞芳,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被文化部譽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
雖然演員們都是大腕級別,但他們表現出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當代一些流量明星。馮喆,在當時可是一線小生,為了更好地呈現扮演的角色,他去了一個准備渡海作戰的連隊體驗部隊生活,每天跟著部隊戰士一起訓練,最終塑造了一個睿智多謀、堅毅果敢的高營長。
張瑞芳,扮演的是村長趙玉敏,既要給戰士們縫衣納鞋,磨面送糧,又要帶領群眾上山下水打游擊,為了貼近角色,她專門去了山東沂蒙老解放區,聽當地老百姓講解放戰爭時期納鞋送糧,支援前線的故事,不僅如此,她還穿上老布衫,與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民兵幹部一起學習射擊,這才有了影片中生動真實、淳樸憨厚的女村長。
70年後重溫《南征北戰》,不但不會有滄桑感,還會被影片撲面而來的樸素真實感和富有風格的電影語言深深震撼,無愧於新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史詩級戰爭、軍事故事片的美譽!
『叄』 南征北戰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南征北戰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經過多次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部隊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於蘇中七戰七捷。為了更有力的殲滅敵人,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 對這一舉動,起初有些戰士一時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轉移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當地百姓對人民軍隊的後撤也十分有意見。為了平撫安定戰士和老鄉們的情緒,高營長和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的作戰意圖進行傳達和解釋說明。
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反動派軍隊以為我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我軍合圍,企圖與我軍展開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戰斗持續了六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經被我軍包圍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授的敵軍張軍長的部隊。 鳳凰山戰斗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前鋒,敵軍退守大沙河南岸負隅頑抗,高營長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後敵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洪水阻止我軍過河。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全了水壩,也保住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使敵人的狠毒陰謀未能得逞。我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影片
在人物塑造、語言的提煉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並嘗試用對比蒙太奇的手法,力求對解放軍指戰員和敵軍將領在決戰中的心理活動加以表現和對照。
影片拍攝時曾和人民解放軍組成一個有四、五千人的攝制組,前後歷時一年。它在把握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和表現戰略決策及軍事思想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導演把一個龐大繁雜的戰爭題材表現得明快流暢。顯示了處理大題材、大場面的藝術才能,同時也為今後駕馭重大題材積累了經驗。
穿幫台詞
電影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於1947年初,電影里稱呼蔣介石為“總統”,事實上蔣介石到了第二年1948年5月20日才就任總統,當時蔣介石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委員長”,或者國民政府“蔣主席”。
經典台詞
“我們已經到達摩天嶺,請你們向我們靠攏!”
“有人竟不顧大局,有意保存自己實力!這種常識在軍事上也許是沒有的!”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拍攝散記
第一部軍事故事片
《南征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氣勢,眾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廣大電影觀眾非常喜愛這部片子,親切地把它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1951年春,由江青負責的“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反映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爭片,作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的獻禮影片。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參與了該片的指導。成蔭由於在此之前成功拍攝了《鋼鐵戰士》而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當時正值全國文藝整風運動,各電影廠原先准備的片子全部停拍。上影廠要拍攝的這部戰爭片也因此成為當年唯一的准拍片,這使廠領導和導演在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三位部隊作家負責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為保證影片的真實性,電影廠還專門組成了以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教員組組長王曉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根據上級指示:《南征北戰》要“以華東戰場上一次大殲滅戰為背景,著力表現毛澤東運動戰思想在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命題也由此奠定了《南征北戰》准史詩片的地位。
如何既能從宏觀角度,全景鳥瞰式地把握與展現重大事件的全局,使影片場面宏偉壯觀,又能使劇中人物在觀眾中“立”起來,這對《南征北戰》劇組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尋常的考驗。為了寫好適合拍攝的劇本,沈西蒙率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經反復打磨,終於寫出了劇本第一稿。導演成蔭對劇本很是滿意,本以為上級審查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不曾想,劇本交到電影局,江青看了稿子後很不滿意,認為劇本里高營長和區長的愛情描寫,損壞了人物形象,必須要刪去。盡管劇中愛情描寫的分量並不多,但它卻涉及全劇結構,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成蔭和沈西蒙改來改去,卻總是難以圓滿,一時間急得團團轉。
《南征北戰》開拍之時,正值毛澤東親自發動批判《武訓傳》,劇組因此也顯得格外小心謹慎,沒有保險的劇本,誰也不敢貿然開機。如此折騰來折騰去,一晃半年時間過去了,上影廠領導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情急之下,他們找到曾拍攝過軍事片《耿海林回家》的導演湯曉丹來“救火”。這樣,就出現了兩個攝制組同拍一部片子的奇特現象。這兩套班子做了分工,成蔭重點拍解放軍方面的戲,湯曉丹重點拍國民黨方面的戲。
《南征北戰》的拍攝也引起了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粟裕將軍的關注,他將成蔭和湯曉丹召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詳細講解了當年華東戰場上的軍政態勢及戰斗情形。這樣,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等很快就在原來劇本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的改寫和加工。新劇本得到了林彪、陳毅等軍隊上層領導的認可。林彪還對其中陳戈師長念的一大段台詞進行了修改,陳毅也改過劇本中的幾段對話。
背景介紹
《南征北戰》描寫了敵我雙方一批高級將領,人物多達十幾個,而且戲份也都相當。由於當時全國影片拍攝都停頓下來,這倒反而為南征北戰“遣將調兵”提供了極好的便利。演員陣營很快就排定了,陳戈飾我軍師長,馮喆飾演高營長,劉沛然演我軍連長,張瑞芳飾演女游擊隊長。項堃演敵軍張軍長,白穆演敵參謀長,楊華演敵李軍長,穆宏演敵軍總司令。《南征北戰》真可謂“大腕雲集”。盡管劇組來了這么多名演員,但電影指導委員會及電影局對演員把起關來還是很嚴格的,就連演員試鏡頭的戲也必須送審。
《南征北戰》拍攝於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方面經濟還比較吃緊,粟裕要求劇組節約每一分錢,要愛護部隊和群眾,盡量減少參拍部隊和群眾數量,以免影響生產和部隊正常工作。他還建議將劇本中我方炸彌河橋改成炸彌河大壩,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可減少投資。劇組遂根據粟裕的建議對劇本場景作了修改。為節省開支,劇組大量採用實地拍攝,並將殘破的青州火車站作為重點場景。對於拍攝用具和道具,能自己做的盡量自己做。為了拍攝戰場全景,攝制組還製作了一架左右能搖擺,上下能升降的木製升降機。戰爭場面自然少不了煙火,成蔭為此專門購置器材,組織了一支特技煙火隊,這支煙火隊對於創造藝術氣氛和保證拍攝安全起了很好的作用。
拍攝現場
1952年春節剛過,成蔭和湯曉丹便率攝制組來到了第一個實地拍攝現場——山東青州,參加電影拍攝的步兵、騎兵、裝甲兵、汽車兵、工兵、炮兵紛紛在小城安營紮寨,好不熱鬧。攝制組和軍隊的到來也吸引了許多前來看熱鬧的人。大概是剛解放不久,看到這些和從前沒什麼兩樣的軍隊,大家感到非常親切,都鼓掌歡迎起來。然而,當一隊戴著鋼盔,背著卡賓槍,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從大家面前走過時,許多人禁不住失聲驚叫:“怎麼國民黨軍也來了?”一位拄著棍子的老太太,踮著小腳氣呼呼地跑上去,拿起棍子朝一個戴鋼盔的“小鬼”頭上,嘣嘣嘣就是三下,嘴裡還不住地罵著:“怎麼回事?這些兔崽子們怎麼又回來了……”還有人朝這些“國軍”扔起了石頭。軍事組一位參謀見狀忙叫道:“這不是真的,這是拍電影!”大家聽了這才恍然大悟,人群里爆發出陣陣笑聲。
看熱鬧的人興奮不已,但導演們卻急得直冒火。當時參加拍片的一個團是剛從朝鮮戰場拉回來的,他們負責演“國軍”。可個個哭喪著臉、垂著頭,任憑當官的喊破嗓子也走不整齊。一了解才知道,原來是戰士們都不願演“國軍”,正鬧情緒呢。一位姓王的營長見狀立即將全營一百多位戰士集合起來,大聲說:“(演國軍)這是政治任務,有咱們的份,咱們不幹誰干?就算是讓國民黨又抓了一次壯丁。咱們今天來拍電影揭露控訴他。這不用演,都熟悉,咱不抬舉他,也不糟蹋他,真的什麼樣就怎麼演。導演在這兒,你給我們掌著舵,演得不像,演得不好你撤我的職!演得好了說不定還當電影明星呢!”演“國軍”的解放軍戰士們聽了這位營長的話,頓時來了精神,導演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看過《南征北戰》的人對片中那些民工支前的恢宏場面一定會記憶猶新。當初在拍這些戲時,導演還真是捏著一把汗呢。因為劇中的這些群眾演員都是從分散的各村邀請來的,他們能准時到達現場么?然而,開拍那天時間還沒到,鄉間小道上便長龍似的涌動著一隊隊人馬,有推著小車的,有抬著擔架的,有挑著鋪蓋的,還有扛著門板的,青年人扶著老人,領著孩子,背著病號……他們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都是戰爭年代裡的衣物和用具,個個臉上凝重而嚴肅……攝制組被老區人民那動情的“投入”深深地感動了。用不著說戲,攝制組便立即投入了拍攝,幾台機器整天轉個不停,到頭也沒有一個老鄉“開小差”。
青州戲剛收鏡,另一個外景地的地方幹部又急沖沖地趕來找到成蔭說:“俺們那兒好幾年沒見隊伍啦!大夥兒都想啊,您們就快去吧!”地方幹部著急,攝制組又何嘗不著急呢。由於場面大,拍起來也較費力,夏天快到了,許多冬天的戲還沒拍。眼瞅著綠油油的田野、花團錦簇的果樹,導演急得直跳腳。想到山區夏天可能到來得晚一些,成蔭於是連忙召集大隊人馬向大山奔去。可到現場一看,大家都傻了眼:山區的夏天雖不及平原來得早,但此時也是桑樹吐綠,楊樹枝頭上也吊起了一片毛毛蟲似的毛絮,哪裡還有一點冬天的影子呢?可是大部隊都開來了,再換外景地不僅費力費時,拍攝進度也因此要受到很大影響。“這該如何是好?”成蔭和湯曉丹兩位大導演真是急火攻心,一籌莫展。一位姓董的團長見狀對成蔭說:“成導演,你能不能用那傢伙(指取景框)看看能帶出多少樹,能帶上的就把樹葉全捋了!”成蔭聽了猶豫不決:“這樣行么,這些樹可是老鄉的經濟林,他們靠這生活呢。”話音還沒落,一位拎著水罐的老大爺便過來說:“這些樹都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您們不用犯難!”
看著老大爺那誠懇的目光,成蔭和在場的人們都被深深地感動了。董團長隨後便將各連幹部招來下達捋樹葉的命令:“一個班一棵樹,電影帶著的就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葉也不準動,這是群眾紀律!”董團長一聲令下,戰士們便捋起袖子紛紛摘起了樹葉。
“冬景”問題解決了,戰士們很快投入了緊張的拍攝之中。時間過得飛快,拍著拍著,真正的夏天便來到了。夏天拍冬天戲,其艱苦可想而知。原本不願演“國軍”的戰士此時倒顯得比“解放軍”輕松許多。因為在影片中敵軍服裝是夾衣,或是套著棉襖的單衣,而我軍卻仍舊穿著大棉褲、大棉襖,而且還要頂著驕陽,跑步攻山頭,一場戲下來,大家都是汗流浹背的。直到現在,當年在片中承擔一個小角色的演員仲星火每每想起當時拍攝情景還是感慨不已:“我們每天天一亮就掛幾個水壺,找著道具,穿著棉軍裝,戴著棉帽子,夏天四十多度,山上一棵樹都沒有,一直拍到晚上,又是煙又是火,機槍爆炸,一天就吃這么幾壺水,拍一個鏡頭就把衣服脫下來,裡面已濕透。一天都沒有小便,所有的水都變成汗跑光了。”
環境艱苦
《南征北戰》不僅拍得艱苦,而且險情叢生。因為當時拍片用的炸葯都是真的,而且所埋梯恩梯炸葯重達一公斤,其威力可以炸翻一個水泥碉堡。雷管也都是用紫銅做的,崩了眼睛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拍攝時為防意外,相關人員都要在埋炸葯的地方畫上保險圈。盡管如此,董團長還是作了最壞的打算,他對大家說:“往死里干!!死一兩個沒關系,真干!”結果拍攝時,戰士們毫發無損,倒是當過多年兵,並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掛了彩,腿上被彈出的雷管並列地崩了兩個小窟窿。雖然受了傷,但成蔭還是輕傷不下火線,越拍越有勁。只是拍攝過程中發生的兩次事故使他和攝制組心痛不已。那是在拍攝過程中當一輛坦克開過時,路邊圍觀人群中有個十四歲小孩突然竄上前去想看個仔細,不幸被坦克履帶卷了進去!另外一次運輸道具的大卡車在途中爆胎,車輛失去重心,翻到溝里,幾個年輕押運員受傷,好在這次沒有人員死亡。《南征北戰》人物演得到位,戰爭場面拍得也很精彩,尤其是敵我雙方搶占摩天嶺、將軍廟爭奪戰這兩場戲,不僅戰爭氣氛營造得真實與濃烈,而且戰爭規模之大,在當時戰爭片中也是空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場戲在當時技術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空間縱深鏡頭運用得相當成功。在拍攝中,導演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生動地體現了雙方從兩側分頭搶占摩天嶺的緊張場面,而且在解放軍搶先一步登上制高點後,採用了一個跟移拍攝的長鏡頭,將鏡頭不斷地移到將沖上來的國民黨軍隊那裡,完整地表現了兩軍短兵相接、爭分奪秒的緊張場面;在表現將軍廟車站爭奪戰的大場面戰斗時,除了採用分切手法外,也大量地運用了移動鏡頭,真實完整地再現了整個戰斗的激烈情景。
此外,在電影音樂方面,《南征北戰》也很有特色,作曲家葛炎在創作中很善於把握畫面背景,使音樂與畫面渾然天成,營造出一種出神入化的意境。其中攻佔鳳凰嶺一段音樂十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激烈戰斗場面,堪稱中國電影音樂作品中音樂與畫面同步的經典段落。
『肆』 馮喆的坎坷人生
馮哲生平:
馮喆原名馮貽喆,1920年出生於天津市,原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1947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裙帶風》,從而開啟了他的演員生涯。1
949年,主演愛情電影《戀愛之道》,1952年由其主演的戰爭電影《南征北戰》上映,1956年主演戰爭電影《鐵道游擊隊》。
1957年主演劇情電影《羊城暗哨》,1959年在戰爭電影《沙漠追匪記》中飾演騎兵班長鍾永勝。1963年主演抗日電影《金沙江畔》。
1969年6月2日馮喆因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關押而逝世,終年49歲。1978年7月13日,峨眉電影製片廠舉行全廠追悼會,公開為馮喆平反昭雪。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辰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 。
(4)演員馮喆電影擴展閱讀:
馮喆從小在書香氛圍的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畢業於哈佛大學,母親也是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哥哥是聖約翰大學生,他與妹妹都是聖約翰附中的高中畢業生。
良好的教育與成長環境養成了馮喆溫和、謙遜的性格,在待人上他彬彬有禮,在藝術追求上他孜孜不倦。
對待演戲馮喆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他深諳生活是創作唯一源泉的道理,在演戲之前先體驗生活。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莽莽蒼蒼的川西原始森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當年,馮喆為了出演《勝利重逢》中的耿林海,隻身一人到三野部隊以及石家莊農村體驗生活,同隊員們一起訓練、同當地老百姓一起下地勞作,盡可能地改變城市人的形象。
等他體驗完生活,出現在銀幕上時便是身著破衣、扛著鋤頭的光頭農民形象,隨著角色的深入最終成為勇毅果敢的革命戰士。
在拍完這部電影後,馮喆也完成了他第一次新中國兵的表演,昔日的英俊小生蛻變成了充滿硬氣的鐵漢。
馮喆的戲路寬廣,且人物反差極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將,既能演現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說是古今縱橫,工農商學兵皆有涉獵的多面性格演員。
不幸的是,就是這樣一位難得的實力派與偶像派兼具的演員,生活經歷卻充滿坎坷,婚姻的不幸與事業的受阻以及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讓他在四十八歲那年就離世了。
『伍』 高營長馮喆,當紅小生為啥會娶小妾出身為妻
說起馮喆,可能90後的孩子們並不知曉太多,對他熟知的人群大約集中於70後居多。他所主演的電影如數家珍,《南征北戰》中,他飾演高營長,《金沙江畔》中,他飾演指導員,《羊城暗哨》中的他飾演政委李正,《沙漠沙漠追匪記》中他飾演騎兵班長,《桃花扇》中更是飾演了一代名士,侯公子......
直至最後馮喆經歷了三年的高牆生活,讓馮喆再也經受不起生活對他的打壓,導致他於1969年6月2日上吊自殺。
直到死,馮喆都沒有留下一句遺言,但在他妹妹的記憶中,哥哥唯一的心願就是想永遠陪伴著母親的遺骸。
『陸』 1,羊城暗哨的男主角是哪個人演的呀
建議樓主下次發問時問題盡量詳細一些,免得修改答案,呵呵。
[老電影]
羊城暗哨(1957)
這是一部驚險樣式的反特片,它以新的角度,表現了我公安人員不怕犧牲、與敵特鬥智斗勇的故事。編導設置了曲折的情節,藏下一個個懸念,以達到出其不意、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同時讓主人公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經受考險,顯示其超凡的智慧和膽略。影片將故事放在新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中,體現出社主義祖國的強大聚心力,和敵特分子的倒行逆施定會歸於失敗的客觀必然性。本片是盧珏獨立導演的第一部影片,他克服樣式本身所帶來的難度,成功地把握了環境與事件、人物與懸念的關系,從而使影片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海燕電影製片廠
導 演:盧珏
編 劇:陳殘雲
主 演:馮喆 狄梵 夏天 宏霞
演員表:
馮喆 ...... 王練
狄梵 ...... 八姑
夏天 ...... 馬老闆
宏霞 ...... 梁英
韓濤 ...... 陳醫生
李浣清 ...... 李秀英
於飛 ...... 偵察處長
楊蔚如 ...... 209
凌雲 ...... 小神仙
梁明 ...... 劉媽
藍谷 ...... 江廣德
張慶芬 ...... 女特務
簡介:
我邊防軍逮捕了一個攜電台潛入國境的特務209號,但是口供還沒有錄完,209就因傷勢過重而死去,僅僅留下一個特務聯系的暗號和地點,公安局只知209 要和一個叫「梅姨」的特務頭子接上關系。梅姨是誰?公安局偵察處長決定把此人找出來。偵察員王練接受了這個任務,他化裝成一個華僑,頂替209,按209 所言地址找到一個測字的「小神仙」。「小神仙」讓王練次日到黃花崗去會見梅姨。王練見到一個女人,可是她不是梅姨,她名叫八姑,公開的身份是僑眷。八姑隨後來到一家古董店,向她的上司馬老闆報告了209平安到達的消息,馬老闆叫她和209假做夫妻掩人耳目。王練便搬到八姑家,設好電台,與海外特務組織取得了聯系,並接到匪首電報,命他們加緊活動。他們活動的內容是什麼?梅姨到底在哪?王練都無法偵察到。一天,王練發現八姑和一個陳醫生的妻子李秀英往來很親密,王練便追蹤到陳醫生家,卻又發現一個公安人員無病裝病硬在那兒讓醫生給他葯吃。對這一系列的發現,王練理不出頭緒。過了兩天,一個女人來找陳醫生,她掏出一張李秀英與那個裝病的公安人員合拍的照片,她說那是她的丈夫,請陳醫生幫助她。陳醫生信以為真,加上自己有過歷史問題沒有交待,妻子跟那個公安人員在一起對自己不利,而且平時李秀英常去派出所開會,陳醫生對此事感到萬分痛苦。他便一個人到酒店裡喝酒,喝得爛醉,八姑和「小神仙」跟蹤而至,假裝幫扶他,「小神仙」忙把八姑對醫生的親熱樣子拍成照片,交給了馬老闆。第二天,馬老闆叫人把陳醫生請來,原來他倆過去同在反動軍隊里干過,馬老闆裝出很關心他的樣子,把「小神仙」拍的照片拿出來,並說八姑的丈夫要對陳醫生不客氣,李秀英的相好也在搜集陳的材料雲雲,最後,馬老闆拿出一張反動派的志願書,要陳醫生參加「中國人民代表控訴團」,到香港去。馬老闆這一套,正是特務的主要活動,即收買一些地痞流氓,冒充代表,到香港去搞對新中國的污衊活動。陳醫生一方面怕自己的歷史問題暴露,一方面又擺脫不了特務的威脅,便服毒自殺了!幸虧發現得早,又被搶救過來。李秀英也同時得到公安局的通知,知道特務正在威脅他的丈夫。在公安人員的幫助下,陳醫生認識到自己思想糊塗,並決定協同公安局破案。特務們等陳醫生出了院,便來逼他一同上了開往海南島的輪船。同時,公安局已得知特務要劫船開往香港,便布下了天羅地網。王練也隨著八姑上了船。船至半路,梅姨出現了,她原來就是八姑家的女傭劉媽。梅姨命爪牙江廣德(冒充公安人員到陳醫生家看病者)把定時炸彈放在貨艙里。王練的身份也被梅姨發現,當特務正要加害王練之際,我公安人員一齊動手,將特務一網打盡。王練搜出定時炸彈,把它拋人大海。
http://www.sjtunet.com/read.php?tid=1122
看清楚了嗎: 馮喆
馮喆(1921-1969),中國電影演員。原名馮貽喆,原籍海南,生於天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曾參加美藝、華藝、同茂等文藝團體,1946年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主演了《憶江南》(1947)、《裙帶風》。1948年到香港,在《戀愛之道》、《結親》等影片中扮演各種角色。1950年回上海,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後主演《南征北戰》(1952)、《鐵道游擊隊》(1956)、《羊城暗哨》(1957)、《沙漠追匪記》(1959)、《桃花扇》(1963)等名片。新中國電影史上最英俊、瀟灑的銀幕形象之一,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是新中國電影史上最傷痛的非正常死亡明星案例。
『柒』 南征北戰》飾演鐵牛的演員叫什麼
一、電影《南征北戰》中鐵牛飾演的角色叫李進。鐵牛是演員的名字,李進才是飾演的角色。
1、角色介紹
李進,一名胖墩墩的解放軍戰士,出場並不多,但胖乎乎可愛的形象及其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面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2、演員簡介
鐵牛(1922~2015.3.5),原名楊錫業,山東掖縣人,中國著名電影演員。1946年參加新四軍,後進山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曾任中共上海電影演員劇團支部書記、副團長。在從影期間,多扮演士兵、工人等形象。1986版《西遊記》中彌勒佛的扮演者。在黑白電影《南征北戰》中,鐵牛飾演一個胖墩墩的戰士「小胖子」。
鐵牛老師於2015年3月5日14:50仙逝,享年93歲。
代表作品:《南征北戰》、《水鄉的春天》、《霧海夜航》、《燎原》、《球迷》、《西遊記》、《滴水觀音》、《取長補短》、《八仙的傳說》、《回來吧!微笑》等。
二、影片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的一個戰例,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主席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過程,旨在表現「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戰略思想。
『捌』 羊城暗哨演員介紹
羊城暗哨演員介紹:馮喆飾王練,狄梵飾八姑,夏天飾馬老闆,梁明飾劉媽,宏霞飾梁英,於飛飾偵察處長,韓濤飾陳柏之,李浣青飾李秀英,凌雲飾小神仙,藍谷飾江廣德,楊蔚如飾209,張慶芬飾女特務。這部電影講述了解放初期,公安人員王練進入敵人內部,一網打盡敵特組織的故事。
我的邊防軍在羊城廣州抓獲了代號209(楊蔚如) 入境特務,死前與廣州基地頭目交代「梅姨」聯系。領導把偵破任務交給了王練(馮哲) 裝飾),他冒充209找測字先生「小神仙」(凌雲 飾),「小神仙」讓他次日見「梅姨」而且看到的人叫八姑(狄梵) 馬老闆(夏天) 安排他們假裝是夫妻,用電台和海外保持聯系。
陳醫生(韓濤,私人診所) 裝飾)由於過去的歷史不光彩,他的弱點被敵人利用,但他服毒自殺,然後獲救。在公安人員的幫助下,他克服了困惑,幫助破案。《羊城暗哨》由海燕電影製片廠製作、盧珏反特驚險電影由執導馮喆、迪梵、夏天等人參加演出。
『玖』 老電影《南征北戰》當年的老演員現在怎麼樣了
老版電影《南征北戰》是1952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一經放映,立刻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特別是高營長馮喆、張軍長項堃等人的精湛表演,受到人們的好評和贊譽。老版電影《南征北戰》也成為我國經典電影之一。
老版電影《南征北戰》的主要演員現在生活的怎樣了呢?
馮喆
高營長的扮演者馮喆,1920年生,1946年加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建國初期,馮喆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後又調入四川峨嵋電影製片廠,先後拍攝過《羊城暗哨》《鐵道游擊隊》《桃花扇》等數十部影片。馮喆戲路寬廣,能飾演古今各種不同的角色。馮喆曾被評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中國電影百年百星」之一。上世紀那個動盪的年代,馮喆不幸去世,享年49歲。
陳戈
師長的扮演者陳戈,1916年生,1940年來到延安,組建了青年劇院,並任演出部主任。曾演出《塞上風雲》《雷雨》《上海屋桅下》等劇目,受到根據地廣大軍民的好評,甚至得到周恩來等領導的贊譽。建國後,陳戈先後在北京電影局、長春電影製片廠等單位任編劇、導演、藝術指導等,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陳戈曾先後在《抓壯丁》《停戰以後》《黨的女兒》等多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1981年,陳戈離世,享年65歲。
仲星火
戰士的扮演者仲星火,1924年生,解放戰爭時期,仲星火加入到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1949年,文工團進駐上海並入到上海電影製片廠,開始了其電影生涯。先後在《巴山夜雨》《李雙雙》《今天我休息》等數十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仲星火曾獲得過「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金雞獎」男女配角集體獎。2014年,仲星火逝世,享年91歲。
項堃
敵張軍長的扮演者項堃,1915年生,1940年在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演員。解放後,曾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任職。先後在《烈火中永生》《海囚》《佩劍將軍》等數十部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項堃常扮演國民黨軍高級將領、特務頭子,他的表演能揭示人物的本質,入木三分,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和贊賞。項堃曾獲得過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2009年,項堃病逝,享年94歲。
張瑞芳
女游擊隊長的扮演者張瑞芳,1918年生,抗戰時期,曾在中華劇社任演員。1946年加入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後又分別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演員劇團任職,先後拍攝過《李雙雙》《母親》《大河奔流》等數十部片,並擔任主要角色。張瑞芳曾獲得「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華語電影終生成就獎」等。
2012年,張瑞芳在上海病逝,享年94歲。
作者:「小方說 歷史 」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 歷史 」
雲緋 歷史 號:故紙堆間
『拾』 求老電影《羊城暗哨》觀後感急!!!!!!!!!
影片主要講了我公安偵察員王練奉命頂替特務209號,打入特務內部,偵查特務們的計劃,協助公安幹警將敵特一網打盡。
影片最驚心動魄的環節就是片尾王練在定時炸彈即將爆炸的時候扔到海水中,剛著到海面就爆炸了,如果要在晚2秒鍾...後果將不堪設想。
看完影片我真的很佩服偵查員王練超凡的智慧和膽略,他能與敵人巧妙周旋,時時刻刻都在分析敵情,面對敵人毫不慌張,在危急時刻奔到船頭把定時炸彈扔到海里,奔跑中炸彈很有可能爆炸,但他不怕犧牲。
面對困難時,我們也要向王練一樣不怕困難,毫不慌張,從容不迫,仔細分析情況,一定會戰勝困難的!
真的很為裡面的盧隱感動,那麼好的一個男人,對妻子那麼愛,那麼好,管他什麼特務不特務,要是我嫁了這么個男人,死也值得了啊!我覺得自己是深深的稀飯這個帥特務了,HOHO~
盧隱GG有什麼不好?人又帥,又聰明,又什麼都會,對妻子又好。中國很多電視劇都是違背常理的,一定要愛上黨的工作者,比如亮劍吧,那個SB李雲龍有什麼好喜歡的,整一個土鱉,居然會有人喜歡,這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現實中的女性也喜歡,那不是SB秀逗嗎!要長相沒有要學識沒有要溫柔沒有,要來做什麼?!電視劇看完我就喜歡那楚雲飛,哈哈。完蛋,安盡是稀飯國民黨滴帥鍋~
喜歡《羊城暗哨》里的盧隱,看他為自己的小妻子買菜做飯,真的是很感動;看他最後看著槍比著自己還堅持開槍,真的是很感動,我喜歡這樣純粹的東西和純粹的人,管他什麼好人壞人!如果對別人都好而對自己壞,好有個P用!
很喜歡片尾的音樂:「眩的光,飄忽在,夜的臉,太善變,見過你,只一面,道無間,人有千面,在陌生的人潮里,愛是否與你擦肩,在熟悉面孔後,是否藏著冰冷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