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晶:用內地演員做男一號,基本沒有海外票房,唯獨他值得一試,他是誰
港片是越拍越爛,所以香港電影想要再次崛起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了。但是香港的知名導演的功力還是在的,所以他們紛紛選擇了北上和內地的資金以及新的工作團隊合作。所以現在堅持拍港風的電影的導演,基本上也是屬於小眾導演了。最先北上吃螃蟹的導演中,王晶可以說是很有經驗的一個了。不過王晶導演對於內地演員的評價,也是挺發人深思的。
雖然吳京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與李小龍、成龍等武打明星的地位還是有著不少的差距。國內的明星其實很關心海外市場的票房的。畢竟演員在海外有了一定的名氣後,可以接到更多的更好的資源。對於王晶說的,你們有什麼看法?
② 胡歌作為年青一代演員中的代表,為什麼不進軍電影圈
其實胡歌之前出了一場意外粉絲都應該知道,或許他現在已經知道了自己應該把時間投資到哪裡,而不是過於的做一些可能對自己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胡歌現在片酬不是很高,未來就不好說了:他走向電影市場的每一步,都是清晰踏實有力。在33歲往電影圈轉行,還能拿到最頭部電影資源的胡歌,的確是實力與幸運一起作用的結果:又便宜又好用,這樣的定位,姿態雖低,但是一個讓粉絲、觀眾、媒體和製片導演出品人都喜聞樂見的表達
可能胡歌商業運作上在你看來不是特別的成功,對是對於他個人來說意義真的是非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一個特徵,而他標志著,自己的形象與氣質,可以到文藝電影中得到適配:不違和,不出戲,不減分。你要是用新人的角度去進行評判,胡歌拿到了不小的印象分。這個「特別出演」,對劇組來說看重的是出演,對他自己來說,反而不是你所認為的。
③ 電視劇圈的幾個男女明星如果去電影圈,能扛得起票房嗎
票房的好壞,或許跟明星有些關系,但是個人覺得,真正關系大的應該是劇情,如果劇情不好,請再有名氣的明星來也沒有用,劇情好的話,不管是電視劇圈的明星還是其他圈的,票房都不會差。
④ 陳凱歌的電影票房也不高,電影圈地位卻很高,為什麼都說他是大導演
一部電影拍的好不好有很多因素,比如劇本好不好,演員的演繹,運鏡和剪輯,色彩與光影,配樂與插曲,場景道具服飾等等。一個導演好不好,就要看導演講故事的能力,以及運鏡色彩與剪輯的調配能力好不好,其他都可以交給別人來完成。
⑤ 電影票房很差會對演員有什麼影響嗎
個人覺得票房如果真是很差的話就不單單是個別演員的問題了。希望每部上映中的電影的演員都能被受眾知道和肯定。
⑥ 討論一個現象,男演員如果票房撲街是不是拿再多獎也不
確實如此,票房雖然只是一個方面,但是卻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分析如下:
1、電影拍出來需要花錢的,而花1元錢拍的電影,至少需要3元票房才能不虧本,如果電影票房不好,那麼後果就是電影公司虧損,自然就沒有人拍電影,造成惡性循環。
2、對於電影來說,票房也是最重要的標准。一部電影,總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從戰狼到紅海到唐人街探案到美人魚都是如此,但是票房作為標准,則沒有人不認可。
3、一個導演,獲得1百個獎項,不如一部電影獲得世界票房前三位。畢竟得獎不能當飯吃。而票房可以!
4、下面是2018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再別天堂》《阿拉姜色》《翻譯家》《塔杜薩克女孩》《星期五的孩子》《阿拉姜色》《食肉動物》《漫長的季節》《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
對觀眾來說,9部電影加在一起也不如一部戰狼,一部紅海,這就是票房是電影質量的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的表現。
⑦ 為什麼頂級電視劇演員都不混電影圈
不是不想混,是有時候難以兼得,一般大家會認為電影咖更高端一點,電視劇演員更親民一點。
電視劇的拍攝手法和周期和電影有區別,
電視劇拍攝給台本,自己揣摩台詞,按照自身演繹;
電影拍攝就是導演和演員之間的不斷交流,討論,磨合,進行拍攝。
拍攝周期的話,兩個小時的電影有可能比20集的電視劇還長。
並且大導演的話要求較高。
當然很多演員想轉型電影圈,也在不斷試水。比如趙小刀,孫儷娘娘,劉天仙(已經好久沒拍過電視劇了)也許試水的結果是不是那麼適合,起碼暫時沒有出現比電視劇更大的水花。
相反,以前走電影咖的,也在嘗試親民些,拍些電視劇,比如景甜(大唐榮耀演繹使得大家覺得對景甜更為熟悉,不那麼高遠的感覺)周迅,陳坤(這兩位作品暫未放映,預感會很不錯)
⑧ 電影票房很爛對演員自身有什麼影響
我認為演員演了太多爛片之後對自己最大的影響就是被定位。從導演的角度講,一個有造詣的導演不太可能會去找一個被定義為「演爛片」的演員演戲,這樣演員註定會失去很多機會。
⑨ 為什麼很火的小鮮肉沒有票房號召力
現在電影的主體觀眾是偏年輕的,和追星族有一些重合。但是,觀眾們中真正的追星族畢竟只是少數,臨時決定去看電影,然後選擇更有國民度和演技更好的演員的作品的可能性還是更大一些。
而並沒有小鮮肉的《使徒行者》,票房堅挺最終超過6億,成了2016年暑期檔最大的驚喜。
所以,票房號召力這東西,在小鮮肉身上基本是並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