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喬治·梅里愛的人物貢獻
在著名的《德萊孚斯事件》 (1899年) 一片里,他採用細致的現實主義手法導演,模仿一些照片資料,運用新聞片的風格,讓演員即時表演,拍成長達15分鍾的長劇。其中有演員的大特寫和中景鏡頭,也有人群四散奔逃的場面,開創了「真實搬演」藝術的先河。
梅里愛為自己建立的蒙特路伊攝影場比愛迪生所建的「黑瑪麗亞」雖然晚了幾年,卻比之規模更大,設計更精巧,並出現了電影攝影棚和廠房式的作業。
蒙特路伊的攝影棚頂部全是玻璃的,以便拍攝時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線,讓人工光源的使用降到最低限度,並且利用幕布來調節光的強弱。梅里愛還親自設計了一整套復雜的機械裝置,可以隨時拍攝那些復雜的調度場面。
梅里愛在他的羅培·烏坦劇院放映影片並在隔壁設立了洗印車間和售片所,以550法郎的價格銷售拷貝。當時法國的電影發行還沒有形成規模,總共只有50人左右。梅里愛根據自己事業發展的需要,及時創立了「明星電影公司」,集製片和發行於一身,定期舉辦影片發行首映式,還召集發行商們觀看。他還為之設計電影海報,可算是最早的電影宣傳了。
由羅培·烏坦劇院、蒙特路伊製片廠、洗印廠和售片所組成的一條龍「明星電影公司」,使電影一下子從市俗的集市游戲、雜耍場地躋身於上流社會高雅的藝術場所了。明星公司所在地歌劇院街也被時人稱方「世界電影中心」。與此同時,明星公司在美國也獲得很大發展,而身兼製片人、編劇、導演、布景家、特技專家、服裝設計家和演員的梅里愛也隨著他拍攝的許多優秀影片享譽世界各國。
梅里愛對電影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曾這樣談到自己:「喬治·梅里愛將電影引向壯觀的戲劇道路,第一個拍攝了服飾華麗和場面宏大的戲劇……電影這一發明之所以取得了商業成功,首先是由於有這樣一批把電影作為記錄他們個人創作工具的人。我的作用正是為電影工作打開這條道路,並為電影創立了大部分技術手法。」
⑵ 被稱為「戲劇電影之父」的是
梅里埃
梅里埃,法國電影導演,世界第一位電影藝術家,1861年12月8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於同地。
⑶ 喬治梅里愛在歷史上有哪些記載
喬治•梅里愛(1861年一 1938年),法 國著名導演,兼任編劇、繪景等其他攝制工 作。他影響和推動了電影的發展,是首位將 電影引向戲劇的人。他將電影理解為一種魔 術,不再採取實地拍攝外景片和記錄自然片 的方式,而是研究起了 「排練片」和「變形 片」。梅里愛對電影最突出的貢獻在於他對 電影拍攝對象的變革上。他拍攝的《月球旅 行記》至今還是研究電影的必讀課。
⑷ 電影藝術也被比喻為什麼
電影藝術也被比喻為「裝在鐵盒子里的戲劇」。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是由法國的盧米埃兄弟於1895年在巴黎放映自己炮製的電影開始的,而另一電影鼻祖梅里耶則以天馬行空及豐富的想像力,利用攝影和創意的剪接法,製作了逾數百部電影作品。
梅里愛被稱為世界上第一位電影藝術家,也是故事片、藝術影片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把電影引向戲劇的人,也是第一個在攝影棚里拍片的人;他信守「銀幕即舞台」的理念,遵循戲劇的三一律,即地點,時間,動作的統一性,又加上了視點。從他以後,電影被看作了「銀幕上的戲劇」,被稱為「裝在鐵盒子里的戲劇」。
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西洋影戲」,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的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⑸ 誰是第一個將電影與藝術結緣的人
喬治·梅里愛是第一個將電影與藝術結緣的人。
美國電影開始成為藝術就是喬治·梅里愛,喬治·梅里愛是第一個利用這種工具作為個人表演的手段,首先讓電影向新的航道上前進,開拓了影片的界域,並把注意力集中到影片的潛在性能上來。梅里愛的影片輸進美國時,美國影片還只是新聞大事簡單的畫面記錄,被大家譏笑為「送客戲」。
他的種種革新都是革命性的。喬治·梅里愛這個人富於幻想,足智多謀,身懷絕技,是電影的第一個偉大藝師,也是電影的戲劇傳統之父。梅里愛從電影攝影機里發現了仙術魔法,於是他把攝影機的鏡頭從現實生活調開,從僅僅作為報導做法上調開一轉到幻想,轉到真正創作方面來。
他還用自己那一套「人工安排場景」的系統,把組織概念帶進電影製作中來,藉以改變美國人那種偶然的即興式攝制方法,並推進了他們的技術。
1896年,34歲的梅里愛是一個萬事通—他是反布朗派報紙的諷刺漫畫家、舞台監督、演員、Houdin劇院的風景畫師,又是職業魔術師。就在這一年,他轉業到影片製作方面來,從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致力於自己選定的藝術。
他寫道:影片製作提出那麼多職業的匯總,要求那麼大數量不同的工種,又能贏得那麼持久的關注,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宣布:電影是各種藝術當中最吸引人、最迷人的藝術。
喬治·梅里愛的貢獻
在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1899年)一片里,喬治·梅里愛採用細致的現實主義手法導演,模仿一些照片資料,運用新聞片的風格,讓演員即時表演,拍成長達15分鍾的長劇。其中有演員的大特寫和中景鏡頭,也有人群四散奔逃的場面,開創了「真實搬演」藝術的先河。
梅里愛為自己建立的蒙特路伊攝影場比愛迪生所建的「黑瑪麗亞」雖然晚了幾年,卻比之規模更大,設計更精巧,並出現了電影攝影棚和廠房式的作業。
⑹ 誰是電影之父
人類進入19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電影藝術的成長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1839年攝影技術的產生和它的廣泛應用。它構成了電影拍攝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起來有點可笑,電影攝影機的發明,竟是由於一次打賭的意外收獲。
1872年,一位美國富翁和朋友打賭。他說,馬在奔跑時,在躍起的瞬間是四蹄離開地面的。那位朋友反對說,不管在什麼時候,奔跑的馬總是兩蹄離地、兩蹄著地的。於是富翁請了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來做試驗。麥布里奇把24架照相機的快門上各牽上一根線,當馬匹飛奔經過時,連續踩斷了24根線,在極短的時間里,使照相機依次拍下24張照片,再將這些照片一張一張地按次序看下去,以便觀察馬兒是怎樣躍起,又是怎樣著地的。為了這一試驗,麥布里奇和助手們吃盡了苦頭,付出了大量的勞動,歷時6年,終於拍攝出一套寶貴的「馬跑小道」的珍貴資料,同時也證實了美國富翁的預言是正確的。然而,麥布里奇的成功又向人們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如果解決連續攝影的問題。因為他用24架照相機僅僅只能拍攝奔馬的一段動作,如果馬奔跑1000米的長距離,就得用上成千上萬架照相機,膠卷的長度將會繞地球轉一圈了。所以,如何運用一架單鏡頭的攝影機來代替多鏡頭的攝影機或者一組攝影機,就成了解決連續攝影的關鍵問題。
1882年,當麥布里奇帶上自己拍攝的連續照片到歐洲旅行時,他們的成果使法國學者馬萊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馬萊運用左輪槍的原理,創造出一種輕便的「攝影槍」,這是第一架能從一個鏡頭里,一秒鍾內獲取若干底片的攝影機,它真正解決了連續攝影的問題,說明現代的攝影機和攝影術已經誕生。
到了1888年,英國發明家格林奈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改進了攝影槍,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攝影機,同時拍攝了倫敦的街景。當試放他的電影,看見人物在布幕上活動起來時,他跑到街頭激動地高呼:「成功了,成功了!」
在這一時期,世界著名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的貢獻也是不容抹煞的。
他的第一個貢獻,是在1887年和他的助手狄克遜在膠片間發明了鑿孔方法,解決了活動照片的放映問題,這便是「愛迪生型」影片的問世。
他的第二個貢獻,是在1894年發明了「電影視鏡」。它像一隻大櫃子,上面裝有放大鏡,裡面裝有50英尺的鑿孔膠片,首尾相銜接,繞在一組小滑輪上,當馬達開動後,膠片便漸漸移動,畫面循環出現。「電影視鏡」面世後,深受人們的歡迎。當它傳入中國後,被稱為「西洋鏡」。
愛迪生的發明使電影技術日臻完善。他運用「電影視鏡」拍攝了一些娛樂性的舞台影片,成為世界電影史上攝制戲劇電影的最早紀錄,如1893年拍攝的《奧特打噴嚏》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在實踐中,人們發現這種「電影視鏡」還有一些缺陷:一是太笨重,使用很不方便;二是沒有銀幕,只能供一個人觀賞,缺少群眾性;三是放映速度過快,致使人物動作不太自然、平穩。
改進並完善「電影視鏡」的任務就落到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的肩上。
盧米埃爾兄弟原是照相攝影師。這哥兒倆將愛迪生的發明、其他人的成果以及自己的「連續攝影機」進行綜合研究後,於1894年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電影放映機——活動電影視鏡,終於把影像投放到銀幕上,使廣大的觀眾能夠共同欣賞這一新生的藝術。第二年,他們取得了拍攝和放映電影的專利,成為真正電影的發明者和創始人。
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視鏡」是架手提攝影機,不僅靈活輕便,節約膠片,放映質量好,而且具有一身兼任三職——攝影機、拷貝翻印機和放映機的功能,對電影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後人尊稱盧米埃爾兄弟為「電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是人類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地下室,盧米埃爾兄弟公開售票放映了自己的影片。
首先放映的是《工廠的大門》。內容是:清晨,工廠的大門被慢慢地推開了。女工們穿著不同花紋的衣裙,軟邊帽上插著千姿百態的羽毛,三五成群說說笑笑地進入大門。男工們穿著敞懷的茄克衫,推著自行車,漫不經心地也走進廠門。隨後來了一輛豪華的馬車,工廠主旁若無人地坐在裡面,馬車駛入工廠後,大門便緩緩地關上了。影片內容雖然簡單,但觀眾看得興味盎然,放映獲得極大成功,引起巨大轟動。這一天被公認為世界電影的誕生紀念日。
盧米埃爾兄弟一共拍攝了50多部短片,都是紀實片。這些短片從內容到表現手法都對後來的電影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們的影片,現實主義地表現了人們的生活。短片幾乎沒有什麼故事情節,缺少矛盾沖突,然而動作性和新聞性較強,拍攝真實,成為寫實主義的開路先鋒。影片能夠開闊人們的視野,開發人們的智慧,促進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當高爾基看了這些影片後,熱情地贊頌道:「可以肯定地預示,由於這個發明具有驚人的新穎性,它將獲得廣泛的發展」,「它一定能夠為一般的科學任務服務,為改善人們的生活和發展人們的智慧服務。」
下面簡單介紹幾部影片對後世的影響。
《工廠的大門》:傳說是盧米埃爾在里昂工廠對面一幢樓的窗口拍攝的,這是電影史上第一次用「隱蔽攝影法」拍片。
《水澆園丁》:是根據路易?盧米埃爾7歲的小弟弟的調皮舉動拍攝的。說的是一名憨厚的花匠拉著一根長長的水龍頭在澆花,來了個淘氣的男孩,他悄悄地踩住了那根膠皮水龍頭。花匠以為水龍頭發生了故障,剛打開唧筒進行檢查,小孩馬上松開了腳,水龍頭猛烈噴出的水澆了花匠滿臉。花匠生氣了,抓住小淘氣,猛打他的屁股。這場追打孩子的鏡頭,形成了引人發笑的場面,取得了一般紀錄片達不到的效果。這部短片盡管拍攝技術並不高明,光線灰暗,構圖平淡,但可以說是最早帶有「懸念」的喜劇片。它已具備簡略的劇情,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這為以後的故事片奠定了基礎。
《膝行人》:比上一部的喜劇效果更濃。它敘述一個假裝殘疾的乞丐,為了逃避警察追捕,突然站起來逃跑,這便成了後來「追逐片」的先聲。
《火車到站》:短片從開頭出現一個遠景車站,一個搬運工手推行李。接著從地平線出現一個黑點,逐漸增大,是一列火車開來,車頭占滿銀幕。下面便是月台上許多旅客上下列車的種種表情。這部紀實片成功地運用了「景深」鏡頭,使畫面產生層次感和縱深感。觀眾可以清楚地觀賞到火車從地平線上出現的遠景起,直到火車進站的近景止,了解到電影表現的無限可能性。鏡頭前實演實拍的人物,在畫框內產生一連串的不同形象,和現代蒙太奇所體現的連續效果十分接近。
《機器肉店》:它描寫一頭又肥又壯的豬,搖頭擺尾地從前面走進了一架古怪的機器里,後面出來的竟是一串串美味的香腸……這部引起觀眾哈哈大笑的滑稽有趣的短片,孕育著科幻片的胚胎,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
《救火出動》等四部短片先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拍攝後,盧米埃爾兄弟把它們連接起來放映,構成了一個消防隊員救火的驚險小故事。它在電影史上最早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段。
盧米埃爾兄弟訓練和培養了第一批攝影師。他們前往各地,拍攝了許多具有很高史料價值的新聞電影。有的學生如普洛米奧還創造了移動攝影法,使攝影機第一次獲得了活動的自由。這種可貴的嘗試,對後來的電影藝術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
⑺ 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是誰-
你的問題顯得對電影史太武斷了。電影不過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何用追溯到人類起源。任何領域的任何關於歷史的書寫,都需要全面審慎的態度。關於影史「第一」的正確表述,最最起碼,應該(可以保留不同意見)是這樣的:
盧米埃爾兄弟首先發明了電影。
梅里愛第一個將戲劇雜耍的技巧和內涵延續在電影領域里。這是早期「電影藝術」誕生初的重要坯形。
D.W.格里菲斯是影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導演。如:發現了特寫。創造和展現了時至今日仍是根基性的一些電影拍攝方法、流程。
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是影史上第一部在技巧的表意系統上和內涵的深度廣度開掘上既總結了過去又開創了新風范的,影響深遠的作品。
伯格曼是「作者電影」的先驅。他是藝術電影導演中,至今仍在許多方面深刻影響和鞭策著今日電影創作者,而又總是一再被發現很難超越的大師之一。
身為傑出電影導演的愛森斯坦第一個提出了「蒙太奇」理論。
巴贊是第一個不用攝影機,而用電影批評、理論思想和社會活動直接和間接創生了一個國家(法國)的電影運動勃興和流派遷延的電影評論家。巴贊第一個系統全面的提出了「長鏡頭理論」。
電影的歷史和任何歷史一樣。在不同的角度和座標點上,值得銘刻和記憶的里程碑同樣不勝枚舉。所謂「第一」之言,有無限而無唯一。除非電影沒落的那一天已經來臨。
⑻ 11春《影視文學》第一次作業 求答案!幫幫忙做一下啦!
1 D弗拉哈迪的作品
2 C任景豐
3 A梅里愛
4 B法國
5 D 京劇
6 D《虛榮城市》
7 C 梅里愛
8 B 1932年
9 B 難夫難妻
10 A 英國倫敦
因為我在找影視文學自考的歷年試卷答案 看到你的問題 就順便答了一下 除了第七題 是我沒做過的 但是 我也還是比較肯定的
⑼ 梅耶荷德的歷史評價
梅耶荷德是個戲劇革新者,他提出「戲劇的電影化」的口號,把電影手法移植到戲劇舞台上來。他熱情贊美東方戲劇並從中汲取營養。他預言,「蘇聯藝術的最新技術成就,是建築在日本和中國的假定性戲劇的基礎之上的。」
1936年,梅耶荷德的「把戲劇藝術引向它與假定性本質」的戲劇革新實踐被指責為「形式主義」。1938年1月8日,蘇聯政府關閉梅耶荷德劇院,梅耶荷德本人也於1940年2月2日殉難。蘇共二十大後得到平反。 蘇聯戲劇家梅耶荷德總結,歷史上成功的文學藝術家的作品,出現時如果所有的人都說好,那是徹底失敗。當然如果所有的人都說壞,那麼當然也是失敗,不過這起碼說明你總算還有自己的某些特點,大家願意去發表議論。
如果反響強烈,形成的局面是一部分人喜歡的要命,而另一部分人恨不能把你撕成兩半,那麼你就獲得真正的成功了!後來這個觀點稱為評論創意類作品的經典的「梅耶荷德定律」。
也就是說,創意類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標准在於包含的觀點具有觸及人們內心的穿透力,讓喜歡的人喜歡,讓不喜歡的人痛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就是觀點、思想、文化的力量。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戲劇家梅耶荷德總結,歷史上成功的文學藝術家的作品,出現時如果所有的人都說好,那是徹底失敗。當然如果所有的人都說壞,那麼當然也是失敗,不過這起碼說明你總算還有自己的某些特點,大家願意去發表議論。
如果反響強烈,形成的局面是一部分人喜歡的要命,而另一部分人恨不能把你撕成兩半,那麼你就獲得真正的成功了!後來這個觀點稱為評論創意類作品的經典的「梅耶荷德定律」。
也就是說,創意類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標准在於包含的觀點具有觸及人們內心的穿透力,讓喜歡的人喜歡,讓不喜歡的人痛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就是觀點、思想、文化的力量。
所以現實生活之中不管任何一個企業的任何一個層次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入髓去領會他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