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導演的電影鏡頭分析

導演的電影鏡頭分析

發布時間:2022-09-23 03:12:09

『壹』 從經典電影分析導演怎麼用景深講故事

景深敘事

《公民凱恩》是出色地運用景深美學的經典範例。威爾斯想讓這部影片看上去像是人眼看到的那樣,前後景都清晰。影片有時以一個稍仰的攝影機角度拍攝,以凸顯凱恩這個人物的權威,有時則從上方拍攝以使人物顯得微弱渺小,如拍攝凱恩第二任妻子蘇姍·亞歷山大時。貫穿全片,無論何時我們看到凱恩在他所處的環境里,無論是在他所經營的報館還是他所建造的巨大的仙納杜庄園里,他所有的財產都是清晰可見的。他是他所創造的世界的一部分,他所創造的世界也是他的一部分。
影片開始的一場戲里,當母親將年幼的凱恩託付給一個監護人時,畫面構圖和景深揭示了故事本身的動力。凱恩正在外面的雪地里玩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運。透過窗戶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而他的母親處在畫面的右側,正在簽字以放棄對他的監護權,父親則站在畫面的左側,顯得無能為力。母親,監護人處於鏡頭前景的顯眼位置,父親是被動的。而被剝奪了選擇與行動的小凱恩處於背景中。母親與監護人決定了小凱恩的命運,他在畫面中,一邊是父親,另一邊是母親與監護人。這場戲揭示了影片的本質,因為後來我們看到他的雪橇「玫瑰花蕾」被遺棄在雪中。

《公民凱恩》
在為了獲得較大景深而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的場景中,觀眾在畫面中看到的那些所揭示的內容或許與角色本身同樣重要。景深可以用來展示一個角色的生活空間,他們的財產也許能在視覺上傳達給觀眾信息,彰顯他們的人格特徵。展示角色的環境,正如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中所做的,往往能以微妙的方式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徵。我們看到露易絲的房間優雅整潔,而塞爾瑪的家中則凌亂無序,這在視覺上為角色的個性,以及在共同的旅行中兩個人的性格變化提供了最初的線索。因此鏡頭能夠清晰地表現環境是很重要的。

《末路狂花》
根據「希區柯克規則」,畫面中一個物體的大小應該等同於在那一時刻它在場景中的重要性。在電影《美人計》中,對那杯盛有毒葯的茶的突出表現便是告訴觀眾它有多麼重要。

《美人計》
約翰·福特導演的許多西部片經常使用廣角鏡頭來展現作為環境的一部分的牛仔。像電影《搜索者》的結尾,角色騎馬遠去走向夕陽,永無止境延續的大地將孤獨的英雄吞噬。當被攝體遠離攝影機時,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觀眾會感覺角色正緩緩地遠行融入廣袤無邊的平原,這種觀感通過景深的運用而得以增強。
由於大多數攝像機用的是電子變焦,大景深就成了數字攝像機與生俱來的一個 特性。當你用數字(DV)格式拍攝的同時又想削弱景深,就需要使用定焦鏡頭了: 如前所述,高清攝像機所攝畫面的景深更接近於超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膠片的效果: 有一些可以用來在數字攝影機上再現膠片電影感覺的方法,比如使用電影鏡頭或者 使用中灰密度濾鏡來開大光圈、縮小景深范圍。有一些固定電子變焦的低端數字攝 影機不能縮小景深,這一特徵也使其影像看上去非常數字化,此外還有解析度的問題: 當然,如今事物日新月異,電影鏡頭也被用在了高清攝像機上。但你更願意去看35 毫米、超35毫米或變形格式電影中的淺景深,而不是數字的東西。這是當你確定視 覺效果會怎樣影響故事的表達時該考慮的事情。

《搜索者》
淺景深敘事
削弱或減小畫面景深的審美原因是要將觀眾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處於畫面焦點 的主體身上。鏡頭中的其他物體都被虛化,只有一個角色清晰,而觀眾的注意力就 只集中在那個主體或物體上。這可用於多種方面,有一個例子是,主體處於紛繁城 市環境之中,只有他一人是清晰的,這可能便是暗示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主體的形 單影只,或者其未能融人這個世界。它還可以用來表示以另一角色的主觀視點觀察 剛才那個人,後者置四周的嘈雜紛亂而不顧。它可以明確地告訴觀眾該看哪裡,告 訴觀眾他們正在看的就是畫面中唯一重要的,因為其他所有東西都一片模糊。

《墜落天使》
另一個利用景深來虛化背景的原因是掩飾外景地原本的特徵,模糊環境的細節, 用來「偽造」——使它看上去像是在其他地方拍攝。利用或削弱景深既是一種技術 的工具,也是美學工具,導演需要理解如何正確地利用它們,以便在電影中強化視 覺敘事。
鏡頭間的切換也應當考慮到景深。如果你想保持兩個角色在交談時的連續性, 應當用相似焦距的鏡頭拍攝他們,使背景的景深保持平衡。如果一個主體使用長鏡 頭拍攝,背景被虛化,而另一個主體由廣角鏡頭拍攝,景深很大,那當這兩個鏡頭 被剪接到一起時,就會讓人感覺非常古怪。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對焦距的控制還可用於製造心理上的效果。例如,你可能想讓觀眾感覺場景中 的某些事物不對頭。但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你是怎樣利用景深的,就可能製造出並不 需要的隱含意義,這就給剪輯師造成棘手的局面,他得設法剪掉一個情景,以保持 客觀連續性。

『貳』 《畢業生》這部電影幾個經典鏡頭分析

《畢業生》影片分析 一、故事與主題 故事簡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本恩對前途十分茫然在他的家裡的一次派對上遇上了風流的魯濱遜太太。雖然魯濱遜太太不再年輕但她卻一再勾引本恩致使本恩內心慌亂搖擺不定最終二人在一家酒店裡發生了關系。沒過多久魯濱遜太太的女兒伊萊恩從伯克利回來魯濱遜先生以及本恩的父母都希望本恩能與伊萊恩約會見面。魯濱遜太太卻一再讓本恩保證不會和自己的女兒約會。但本恩迫於父母的壓力還是來到魯濱遜太太家裡邀請伊萊恩。本恩被她的純真青春深深吸引並向她吐露了愛意。然而在一次本恩去接伊萊恩出去吃飯的時候遭到了魯濱遜太太的反對和威脅。最終伊萊恩知道了內情。伊萊恩非常傷心回到伯克利。幾番波折後伊萊恩迫於父母的壓力倉促同意了另一個人的求婚。本恩知道後奮不顧身地沖向伊萊恩結婚的教堂他要力挽狂瀾奪回自己的愛人。 故事主題表意上是通過一個剛剛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年輕畢業生本恩在這個人生過渡期的一段成長經歷來表現本恩這個青年人在成長時期心中的迷惘、茫然以及對情慾的好奇和對愛情的嚮往。深層上是充分展現了二戰後五六十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也就是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對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叛逆、對社會制度的不滿、對前途的迷茫與焦灼、對成人世界的隔膜和不認同以及這種掙扎的盲目與徒勞。展現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社會正值傳統家庭、道德准則、價值觀處於分裂、崩潰、調整的動盪時期。將美國當時時代的新變化和新一代人的敏感體驗融為一體投射到影片中來。 同時影片主要以成長和叛逆為敘事母題大膽體現了對性禁忌和傳統道德觀的突破。 從《畢業生》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敢於突破敢於挑戰的形象。也可以感悟到人生遇到迷茫與紊亂是正常的即使一開始選擇錯誤走錯了道路只要我們拿出勇氣足夠堅定的堅持自己內心正確的想法及時改正也為時不晚。正好印證了那句老話「浪子回頭金不換。」 二、結構與段落 總的說來《畢業生》這部影片是單線型結構。主要圍繞本恩這個剛剛從大學畢業的男孩展開進行敘事的。本恩作為影片的中心人物按照他的生活時間為敘述脈絡、影片的時間延伸順序展現了本恩從畢業回家以後的種種事情。 但從影片故事結構又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段落。第一部分是本恩與魯濱遜太太的情感糾葛。第二部分則是本恩與伊萊恩之間的愛情故事。 總體說來這部劇依然屬於「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劇作結構。在劇作安排上並沒有十分新穎和出彩的地方。但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還是值得借鑒的。 三、場面與場景 本片的場景多在室內。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主要在賓館、本恩家、以及魯濱遜太太家。以內景為主輔之以外景。 本恩的房間以白色調為主體現了主人公受父母傳統教育深刻影響的影響為人較為嚴謹、靦腆、乖乖孩的形象。而魯濱遜太太的家顯得燈光較暗沒有明亮的光源體現了魯濱遜太太成熟具有挑逗的性感形象。而且也為他們倆發展曖昧關系提供了環境。而賓館的狹小、昏暗則體現了他們倆之間曖昧的、禁忌的關系。而在表現本恩和伊萊恩的發展時導演多用外景和明亮的背景體現了2個青年人陽光、活力。也體現了他們兩之間愛情的美好相比本恩與魯濱遜太太的關系來說顯得光明和正常符合道德准則。本片的場景為該片的敘事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也體現了各個人物的性格。做的恰到好處有渲染和鋪墊的效果。
四、人物的出場 影片一開始導演就以一個長鏡頭交待給觀眾一個滿臉茫然的主人公本大學畢業坐飛機回洛杉磯在機艙里他一臉的迷茫神態回到家裡仍萎靡不振在社交場合面對眾人的溢美之辭更感到虛妄於是逃回卧室。這便是本畢業後走向生活時的失落心態。 而另一個主演魯濱遜太太的出場從本恩逃離派對躲在自己房間開始。在本恩眼神迷茫的看著自己房間里的魚缸時魯濱遜太太突然破門而入不請自來而且神情泰然自若一切顯得自然悠閑並主動與本恩交談連坐姿都頗具幾分挑逗。為觀眾理解魯濱遜太太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也為後來他們倆之間發生關系做鋪墊。 伊萊恩的出場則充分展現了她的端莊典雅和青春、純潔。伊萊恩在本恩到她家姐她出去約會時由父親帶到本恩面前。一副靦腆、純真、美好的模樣衣著得體秀發飄飄與魯濱遜太太成熟性感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也為後來本恩發現伊萊恩的美好愛上伊萊恩做了鋪墊。 五、剪輯與節奏 該片剪輯流暢節奏跌宕起伏有起有落。其中展現本恩受到魯濱遜太太的誘惑熱欲難耐而又極端苦悶時候的那段剪輯手法頗受好評是本片的亮點。那段採用現代的幻覺、想想、錯覺和現實的交錯以及及時空跳接的手段極其生動地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慾望、悔恨、茫然等錯綜復雜的心理。從而揭示出一個初入世事的純潔青年矛盾惶悚的內心世界為後來她的自救行為埋下伏筆。各種景別的合理變換、特寫的切入以及運動鏡頭的表現、還有空鏡頭的切入造成了一種虛實結合的效果體現了主人公內心茫然、不知所措但又慾望涌動的心理。 本片節奏總的來說是不緊不慢的。但是在某些重點情節時影片節奏隨著故事的發展變化著。比如本恩去尋找伊萊恩結婚的地點阻止她結婚時那段不斷加緊的節奏將故事推向了高潮。 技術方面這部電影的剪輯手法在當時頗為前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表現本傑明與羅賓森太太偷情生活的這一段。場景在家中、游泳池和旅館三個空間中轉換將他 的不同行為巧妙的聯系在一起。比如本傑明原本在水中他向氣墊上一撲緊接著鏡頭就剪輯成他撲到了羅賓森太太身上。這樣的剪輯非常的自然流暢表現出本 傑明沉湎於「水」與「性」的世界中為我們展現出他空虛的精神世界。 六、特殊氣氛的營造 本恩第一次和魯濱遜太太到賓館開房。兩人在賓館房間里本恩十分焦慮不安緊張而魯濱遜太太十分鎮定十分坦然兩人完全不同的心情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氣氛。導演運用演員的動作、表情、以及場景的布置、現場燈光的明暗變化來體現。 本恩被迫在游泳池裡潛水那段。 七、細節的處理 細節伊萊恩的婚禮已經宣告成功本恩依然沖下台階用教堂里的十字架做武器擋開婚禮上的人們。人們害怕褻瀆這一神聖的器物而不敢靠近。最後他用十字架把參加婚禮的人鎖在了教堂並和伊萊恩一起逃跑。 這個場面是對那個麻木的成人所統治的社會里已經形成的傳統法律、道德、宗教觀念的正面挑戰。 細節畫面胯下借位拍本恩 八、光影和造型 賓館里燈光的亮暗交錯。 胯下借位的造型前景是羅賓森太太穿著絲襪的大腿後景是目不轉睛盯著她的本傑明很顯然這預示著本傑明要陷入她的情色陷阱了。鏡頭造型本身就體現了一種曖昧和挑逗。這個鏡頭也成為了電影的海報.

『叄』 《一個都不能少》作品的導演分析,鏡頭特點是什麼藝術特性所佔比率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紀實風格的電影,用的全是非職業演員,在片子里小學生就是小學生,村長就是村長,廣播員就是廣播員,連人物的名字都是生活里演員自己的名字。這樣的題材、風格都讓人想起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以我覺得影片更像紀錄電影,更有公益廣告的味道。我非常欽佩張藝謀對這些非職業演員、尤其是對小演員們的調教,也欽佩張藝謀在片子里十分智慧的、幽默的導演意識。但是看過了還是有不知足的感覺,這是因為片子還是在述說一個簡單的事件,沒有鮮明的人物,沒有立得住的銀幕形象。究其原因,還是劇本結構的問題。具體說,這個戲的前半部分發展比較自然,一個被臨時找來代課的只有13歲的小老師懷著最為簡單的概念:只要那些上學的一個都不少,她就可以交差並拿到50塊錢。這裡面有著豐富的戲劇性,一個大孩子和一群小孩子之間的故事不乏幽默。但是到了後半截,小老師去找進城打工的孩子,這個過程就顯得太快,也太富偶然性,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洗盡鉛華、重歸鄉土的作品,在這部作品裡滲透著深切的人文關懷。與他以往影片所不同的是,這部影片以獨特的視角,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表現了貧困地區農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人關注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選用的都是非職業演員,他們從未經過表演訓練,但是他們卻以其質朴真摯的表演演繹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動人之處,一是真實、二是真情。張藝謀的電影要做到視聽真實、質感突出,是由他的精益求精的態度保證的。寫農村小學,情真意切到這種程度,不是一般的技巧手段高低所在,而是導演長期積累,對農民、對教師、對小學生的巨大的愛,真心的關注,才能洞幽燭微地寫出他們靈魂的本真。
聲音的處理:《一個都不能少》開頭同期聲音的處理,接近一個村莊的體驗與經歷。
《一個都不能少》A盤,開頭,通過剪輯現實時間創造銀幕時間
特寫:視距最近的鏡頭,拍攝人的面部,人體的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細部的景別畫面。它的特點是,取景范圍小,內容單一、集中、突出。它能夠強調細節,揭示人物的情緒變化和心靈世界,給觀眾在時間、視覺和心理上產生強烈的反應。
近景:攝取人物上半身或人體局部形象的一種景別畫面。(有時把腰部以上稱為中近景)它的特點是比特寫稍遠,兩者有相似之處,近景中,人物的上半身活動和面部表情占據畫面顯著地位,能得以清楚交代。
全景:攝取人像全身的一種景別畫面。它的特點是有較廣闊的空間,能使觀眾既看清人物的全身動作又能看見人物周圍的部分環境。使得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相互的關系得到展現,人與環境融為一體,創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場面。

風格是構成精英話語文本的重要美學元素。風格是寫作者的內在情思、品行人格及語言特色共同創造的文章的一種外顯形式,它是個體創造的產物,具有他人不可取代的特性。以書畫為例,在千萬幅畫「竹子」的作品中,我們很容易就能辨認出鄭板橋的作品。因為他的「細竹」(常常是「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葉」)不僅具有清癯雅脫之美,而且富有傲視濁世的內在人格美(他常以葉少而突出其竹的「勁節」)。對於傳統經典作品,風格是彰顯其創作成熟的標志,是衡量其審美價值的重要尺度。現代主義作品也追求風格,甚至把有無風格作為其藝術等級的標准,正如著名現代派服裝設計師聖.洛朗所說的「比時尚更重要的是風格,風格是不變的。」 ⑤ 後現代主義文化中的先鋒派曾以顛覆、反叛的姿態標榜其不與主流同謀的風格(如表情的「酷」和極端化的探索形式等),但它們在市場和金錢的誘惑面前卻顯得十分脆弱。
如張藝某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雖然觀影時笑聲不斷,但笑聲中有沉重的感動:當銀幕出現那破陋不堪的教室,三條腿的教桌,每天只能用一根粉筆,仍然靠看日影來判斷時間並隨時面臨輟學孩子們艱辛的生存環境時,不論是笑還是哭出的眼淚都不是「他們比我低」(亞里士多德語)的心理反映,而是欲說無語的一種沉重——為艱難求學的孩子們,更為了祖國的明天。最為感人的自然是小魏老師本真的人性和執著於「一個都不能少」的舉動。從她身上我們從中看到了自己的迷失,看到了一種日益遠離我們的品質——對一種追求的執著。
通過平凡的人物、平實的語言、平淡的現實狀況,揭示、烘託人性的本質——人性的閃光點或是人性的醜陋。「喻大於小」是他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段,而在這部電影里,我們看到的是神話般的人物、誇張的歷史和半文半白的語言,那充塞大腦的影音訊息和顯得有點勉強、難以自圓其說的主題內涵,反而使人物的本質——人性的表達被空前削弱。這種風格的突變,對於一位有著20年從影經歷、有著豐富經驗和相對固定藝術風格的導演來說,是要冒一定危險的。且不說觀眾能不能在短時間適應這種變化,就是這種「轉型」也很容易成為東施效顰、不倫不類的跟風之作。
《一個都不能少》紀錄片式的風格統御了整部影片的美學,非職業演員、紀實性的拍攝手法、貧困的山村小學,這裡面追求一種真實感。

① 陳墨《電影商業化與國民文化心態》,載《當代電影理論文選》第411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② 《魯迅全集》第一卷24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③ 愛德華.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主義》第45頁,楊業治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年版。

④ 轉引劉小楓《拯救與逍遙》修訂本第212頁,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版。

⑤ 轉引張檸《「現代性」與文學時尚》,見《文藝報》2002年9月3日。

⑥ 傑姆遜《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第17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1月版。

『肆』 電影中鏡頭的運用及作用

1、弧形運動鏡頭

弧形運動鏡頭(Arc Shot),顧名思義,攝影機以按照某個圓周以弧形運動所拍攝的鏡頭,可以為一個場面提供多變化的視覺層次,在電影電視中屬於被濫用的鏡頭之一,對技巧和手法的要求不高,但精通難度大。《變形金剛》導演邁克爾·貝對弧形運動鏡頭情有獨鍾。

2、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Close Up),最早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用來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物品的某一細節。它的出現和應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的表現力,也是鏡頭美學最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觀眾最喜歡也最容易記住的鏡頭手法。

3、中景鏡頭

中景鏡頭(Medium Shoot),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稱為中景畫面,中景鏡頭所包容的景物比全景少,比特寫多,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在影視作品中中景鏡頭的比重較大,因為鏡頭的敘事性較強。

4、遠景鏡頭

遠景鏡頭(Long Shoot),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但卻可以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

5、深焦鏡頭

深焦鏡頭(Deep Focus),利用焦距將前景,中景,近景等全部景深融入到鏡頭到中,在電影構圖中,往往尋求最大景深,把所有細節都在鏡頭里畢露無遺。影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深焦鏡頭攝影大師當屬格雷格·托蘭德,他和大導演奧遜·威爾斯是深焦鏡頭的鼻祖。

6、仰拍鏡頭

仰拍鏡頭(Low Angle Shot),攝影機從垂直位置上低於多數被攝對象位置拍攝的鏡頭,往往可以使得畫面中主體人物顯得更加高大,當然,仰拍鏡頭的應用不止於此,關鍵在於這種低角度的拍攝和電影畫面的具體情節相結合,比如拍攝小孩等等。

『伍』 常用電影蒙太奇手法解析

本文就幾種常用的電影蒙太奇手法給大家詳細解析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蒙太奇藝術手法。

01蒙太奇,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是建築學上的術語,有構成、組裝的含義。

02 借用到電影、電視理論中來,有剪輯、組合、連接的意思。

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這個使電影產生了飛躍的手法。蒙太奇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創造了感人的藝術力,在流動的畫面結構裡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創作方法。

電影蒙太奇方法,就是把兩個或者多個元素合成一個具有全新內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師,蘇聯的電影理論家兼導演艾森斯坦曾經在其著作中提到:漢字中的「口」和「犬」組成「吠」,要知道,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詞,各自有獨立的含義,但是,當把它們組合到一起的時候便發生了質的變化,成了動詞。它們展現在銀幕上,「口」和「犬」的特寫鏡頭剪輯在一起,自然使觀眾悟到那是一隻叫著的狗,或是那有一隻狗在叫,並且如聞其聲。這種蒙太奇方法成了電影獨特的語言形式。電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鏡頭的分切與組合,或者是剪輯。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名例子,同樣是三個鏡頭,採取不同的剪輯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一個人在笑。

2、槍直指。

3、驚恐的臉。

如此的順序組接的鏡頭,給觀眾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驚恐的臉。

2、槍直指。

3、一個人在笑。

如此組合的鏡頭,則表現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對這個試驗曾經加以概括,他說:「通過剪輯把兩個不相乾的問題並列起來,不是等於一個鏡頭加上另一個鏡頭——它導致了一種創造,而不是各個部分的合並。因為這種並列的結果和分開地看各個組成部分是有著質的不同。」 構思影視作品時,常常要用到下列五種蒙太奇手法:

復現蒙太奇

亦稱反復蒙太奇、重復蒙太奇。讓一些重要的物件、場面,反復多次在影視文學劇本中出現,一方面起強調的作用,引起讀者對他們的注意、重視;另一方面,在作品結構上起理清脈絡、劃分層次的作用。如蘇聯《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地球儀,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樹,就是反復多次出現的物件,場景。

對比蒙太奇

又稱對照蒙太奇。運用這種手法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相互襯托、比較的邏輯聯系。這種蒙太奇不僅可以用在普通鏡頭的場景、人物表情之間,也可以用來組接長鏡頭。如《白毛女》里的喜兒被蹂 的片斷:

佛堂小院里,月光花影異常靜穆。

佛堂里,神桌前,喜兒非常聖潔的形象,在往神燈添油。

黃世仁解下腰帶,鬼祟地疾走著。

喜兒在添油,黃世仁射門縫里進來,走到喜兒身後,一把捉住她的兩手。

喜兒掙著回身,黃把她推倒下去。

黑暗裡聽到喜兒叫二嬸子。

「大慈大悲」的橫匾,佛像。

黃家正廳,「積善堂」的橫匾。佃戶林(專門埋葬佃戶的亂墳崗),狂風吹得草木嘯鳴。

惡霸地主黃世仁,正廳里高懸著「積善堂」的橫匾,居然在佛堂里干下了禽獸不如的壞事,欺辱了喜兒。這是聖潔與邪惡的對比!是標榜與惡性的對比。對比蒙太奇在這里起了鞭笞黃世仁的偽善的作用。

平行蒙太奇

把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有關事件、場面連接起來,讓它們有條不紊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劇情得以平行發展,強化觀眾的懸念心態。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里,成功地運用了這種組接方法:一個無辜的工人被誤判了死刑,當絞索套在他脖子上時,他的妻子帶著州長的赦免令趕到,這就是著名的「最後一分鍾營救」。我國影片《鐵道游擊隊》里,劉洪飛馬營救芳林嫂,也是運用蒙太奇的範例。

隱喻蒙太奇

也稱比喻蒙太奇、象徵蒙太奇、相似蒙太奇、聯想蒙太奇。它要求所連接的鏡頭,場面之間,存在某種微妙的類比聯系,通過「相似點」、「具象點」和「寓意點」,突出事物之間的有關特徵,促使觀眾領會其中內在的、深層的含義。蘇聯影片《十月》里,有一組隱喻蒙太奇的手法:

阿芙樂爾巡洋艦上的大炮開始轟擊;

冬宮華麗的`枝形吊燈在晃動;

阿芙樂爾巡洋艦的大炮又一次轟擊;

冬宮華麗的吊燈轟然落地。

用冬宮華麗的枝形吊燈由晃動而轟然落地,來象徵俄國資產階級政權被十月革命推翻,既形象又耐人尋味。

雜耍蒙太奇

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蒙太奇,既有畫面的分解,又有畫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寫;節奏快,有緊張感。愛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戰艦波將金號》里,在舉世聞名的「敖德薩階梯」那個段落里,成功地運用了雜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軍警屠殺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全景)階梯口。亂跑的人群。廣場上的警察,哥薩克騎兵。

(中景)軍隊從與孩子一同死去的母親身旁走過。

(全景)階梯的拐彎處。亂跑的人群。

(中景)在階梯上亂跑的人群。

(中景)柵欄。一個老人在屍體旁邊。人們從柵欄里滾出來。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眾。被殺死的人們。其中有一個老太婆。

(特寫)斷起槍齊射。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眾。倒在柱子旁邊的人們。

(中景)軍隊的行列。(腳)

(中景)一個婦女推著嬰兒車。人們從車旁走過。

『陸』 如何理解電影鏡頭所表達的意義

導演的意圖大多來自舞台,通過調度演員達到傳遞信息和情緒的目的。比如兩個人在同一個畫面出現,但是兩人站的很遠,其中一人做出防備的姿態,我們得到的信息是兩人的疏遠和警惕,不是陌生人就是有隔閡。當導演做電影時控制了觀眾的視線,便希望通過畫框隔離兩個人,讓觀眾潛意識認為兩人不在一個空間來營造疏遠感。

對切鏡頭其實用地越來越少,雖然不明顯,但是實際上你去看看六七十年代的對切,那才叫泛濫,現在剋制多了。就現在的電影的清晰度和畫面感染力來說,雙人鏡頭比對切更好。

『柒』 導演李安的鏡頭藝術特徵和其電影的風格

李安電影的風格多數都比較直接,但又不缺細心,敘事平易近人,這和李安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首先李安的作品有很多都是在揭示人性之美,他總能抓住人性關懷的特點來進行影片創作,凡塵中的人,無論他來自哪裡都會被埋藏在日常瑣碎的生活里,對於人性的描述是沒有國界劃分的,也沒有時間之分,更沒有背景的差別。

(7)導演的電影鏡頭分析擴展閱讀:

李安的父親叫李升,江西省德安縣人,當過江西省崇仁縣的縣長,1949年遷徙到台灣,擔任台南二中、台南一中的校長,2004年去世。李安的母親叫李楊思庄。李安還有一個弟弟叫李崗,是一名導演兼編劇。

1983年8月19日,李安與林惠嘉(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微生物學博士,曾任紐約醫學院研究部教授)在紐約結婚 。1984年5月,長子李涵出生,李安執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使用的「實體道具船」就是李涵設計的。1990年5月30日,次子李淳出生,兩歲時即參演了李安的電影。

閱讀全文

與導演的電影鏡頭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最新英文電影 瀏覽:360
惡狼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340
石家莊北國超市電影院 瀏覽:745
蘇聯電影夏伯陽圖片 瀏覽:49
德州電影院4d電影片 瀏覽:222
大年初一完整版電影 瀏覽:619
那個網站免費下電影票 瀏覽:583
賭俠粵語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807
為什麼香港音樂電影情 瀏覽:581
六個法國警察電影喜劇 瀏覽:681
二刷電影是什麼感覺 瀏覽:720
一部女主叫阿雅和娜娜的泰國電影 瀏覽:920
後來的我們電影結局是悲是喜 瀏覽:841
有女王的英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590
找個愛情電影看一看 瀏覽:829
浴血無名川電影觀後感作文 瀏覽:432
微信公眾號免費領取電影票 瀏覽:638
孫紅雷電影大全決戰剎馬鎮 瀏覽:219
一個關於蒼蠅的泰國電影 瀏覽:681
網站在線觀看電影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