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扮演劉三姐的演員黃琬秋今年有多少歲了
扮演劉三姐的演員不叫黃琬秋,而是叫做黃婉秋,截止2021年黃婉秋七十八歲。
黃婉秋,女,祖籍廣東梅縣隆文鎮坑美管理區盛和樓,1943年1月17日出生。
黃婉秋十三歲開始踏入表演藝術生涯,從事桂劇舞台藝術。
1961年,黃婉秋主演電影《劉三姐》,受到中外觀眾的熱烈贊賞。隨後調入桂林市歌舞團,演過歌劇、彩調、文場、歌舞劇等。
1980年起,她多次應邀到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演出,被譽為「歌仙」和舞台世界的大英豪。黃婉秋也曾為香港文志唱片公司、中國唱片總公司、中國國際音像出版、廣西音像公司和新加坡風格唱片公司等灌錄錄音帶和唱片,發行國內外。
黃婉秋的早年經歷:
早在1985年,黃婉秋就有了一個組建劉三姐藝術團的構想,並得到當時自治區有關領導的支持。1992年6月,與香港中地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的劉三姐藝術團成立了,並逐步發展,成立了劉三姐集團公司。
劉三姐藝術團實行以聘用制為主的用人制度,團里的常務人員包括團長黃婉秋在內只有4人,其他所有的演員都從全市乃至全國招聘,分配製度則看演員的表現、付出的時間、演出的藝術效果和經濟效益而定,以充分調動演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由於改革的步子大,措施得力,劉三姐藝術團成立後,經濟效益、藝術品位和知名度迅速上升。在黃婉秋的心目中,劉三姐是她的藝術之根、是她畢生追求的藝術「標高」,她要讓劉三姐藝術精神在八桂大地上生根、長葉、開花,長成一棵蓊鬱常青的藝術之樹,一片鬱郁蒼蒼的藝術之林。
她鄙薄「走穴」賺大錢、撈私利的短視行為,投身商海而不沾商人氣,始終保持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真正藝術家的赤子之心。
她身為劉三姐集團董事長,但她和她的先生何有才在集團公司沒有拿一分錢兼薪和獎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黃婉秋永遠保持著她扮演的劉三姐清貧質朴卻自尊自強的高尚品質,這是她使人感動、嘆服的地方。
2. 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是否還健在
截至2021年7月,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還健在。
黃婉秋,女,祖籍廣東梅縣隆文鎮坑美管理區盛和樓,1943年1月17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演員、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
1961年,主演電影《劉三姐》,受到中外觀眾的熱烈贊賞;隨後調入桂林市歌舞團,演過歌劇、彩調、文場、歌舞劇等。
1980年起,她多次應邀到日本、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演出,被譽為「歌仙」和舞台世界的大英豪。
2018年11月,中國(龍華)客家文化藝術節在深圳龍華區大浪羊台山舉行,黃婉秋在文藝晚會上登台獻唱。
黃婉秋的人物評價:
讓黃婉秋特別感到驕傲的是電影《劉三姐》在美國的演出,竟然打敗了《飄》的紀錄。即便是在歐洲,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只要有華人他們都肯定看過《劉三姐》,會唱《劉三姐》。在一個華人最悲慘的年代,電影《劉三姐》成為全世界華人聯系的紐帶。
3. 劉三姐黃婉秋多少歲
截止2020年11月,77歲。
黃婉秋,女,1943年12月1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演員、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她14歲登台演出,1961年在電影中扮演劉三姐。代表作品有《劉三姐》、《春蘭秋菊》、《長城大決戰》等。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
(3)電影演員黃婉秋簡歷擴展閱讀
劉三姐的故事為中國壯族民間傳說,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本土民間文化的精華,沒有具體作者(作者就是一代代的人民,數不過來)。劉三姐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
電影《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60年攝制的故事片,著名導演蘇里代表作。
歌劇《劉三姐》的歌曲和歌詞創作是由中國著名的歌詞作家喬羽老先生和歌曲作家雷振邦先生完成的。
4. 演員黃婉秋是怎麼死的
演員黃婉秋還沒去世,現在依然很健康,估計你是搞錯了吧。
黃婉秋,女,1943年12月1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演員、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她14歲登台演出,1961年在電影中扮演劉三姐。代表作品有《劉三姐》、《春蘭秋菊》、《長城大決戰》等。
在袁成亮編寫的《紅色經典誕生的台前幕後——電影「劉三姐」誕生記》一文中,也記載了當年這部電影的輝煌歷史:「同年,影片在全國公映,引起轟動,被稱為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成為當時拷貝發行量最大的中國電影。……在新加坡《劉三姐》曾經創造了連續兩次各上映120天的電影放映紀錄,馬亞西亞還將這部影片評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直到今天,對於許多中年以上的華人,劉三姐和黃婉秋仍然是不可分離的形象,「翩若驚鴻」的劉三姐經過黃婉秋的演繹在一代人的心中完成了定格。她嬌艷嫵媚、純真純情、率真潑辣,活生生一個紅土地的美精靈。著名詞作家洛兵在他的一篇名為《紅光電影院》的回憶文章里寫道:「很小的時候,一天晚上,我走進紅光電影院,看了一個電影,叫做《劉三姐》,黃婉秋頓時成為橫亘我整個童年的第一美女。」
5. 《劉三姐》劉三姐扮演者是誰
黃婉秋。
黃婉秋,女,祖籍廣東梅縣隆文鎮坑美管理區盛和樓,1943年1月17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演員、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黃婉秋是中國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尖子演員。曾榮獲中國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1983年,她被調到廣西自治區歌舞團擔任副團長。之後還參加了電影《春蘭秋菊》《桂林山水》《離江春》《長城大決戰》和電視劇《爸爸媽媽和孩子》,代表作品有蘇里導演的經典音樂片《劉三姐》《春蘭秋菊》《長城大決戰》等。
社會評價
這樣認為的顯然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那深深受到影響的一代人。導演張藝謀執導大型實景舞台劇《印象·劉三姐》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電影《劉三姐》對我影響至深,我小時對劉三姐的印象,那就是人漂亮,歌好聽,劉三姐是我兒時最美的回憶。
6. 黃婉秋的真實丈夫
截至2021年7月,黃婉秋的丈夫是何有才。
何有才,男,演員。代表作品:《春又回到身邊來》、《姑蘇風光》、《古麗阿依夏姆》等。
1966年,一個叫何有才的小夥子到了黃婉秋所在的劇團。愛情的種子悄悄地在兩個人心中發芽了。1972年,何有才23歲,黃婉秋29歲,兩人結婚了。其實當初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他們之間的婚姻,一是兩個人年紀有差距,另一個是兩個人的地位也不同。
1982年,電影《劉三姐》重新上映,再次引起轟動,黃婉秋也再次成為紅極一時的大明星。可這對一同走過最艱難歲月的夫妻,卻並未因為這些改變,而發生情感上的變化,反而更加恩愛。
黃婉秋參加各種活動的時候,何有才就背著相機,為妻子拍照,或者有演出需要的時候,黃婉秋扮演劉三姐,何有才就扮演阿牛哥,真正把銀幕和舞台上的愛情,延續到了生活中。
黃婉秋和丈夫何有才相識:
1960年,年僅11歲的何有才住在灕江畔,正和小夥伴在抓魚,聽聞電影劇組在附近拍攝,一群小夥伴就去看了。當時人山人海,什麼都看不到,何有才轉身就走了,當時就與黃婉秋擦肩而過了。再次看到黃婉秋,就是在學校組織的電影放映上。
1966年,何有才也考進桂林市歌舞團,由於基本功扎實,很快就擔任主唱。緣分讓他們在歌舞團中相識相知,何有才愛上了比他大六歲的黃婉秋。
7. 黃婉秋的簡介
這是一個端莊美麗、溫柔嫻靜、深情忠貞的壯族姑娘形象,
這個形象清新脫俗,像一顆潔白無瑕的珍珠在舞台上熠熠閃光。
三姐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當中。
1998年春天,在雲南宜良縣陽宗海風景區舉辦的民間
山歌節上,當年電影《劉三姐》中「劉三姐」的飾演者黃婉秋
在觀眾的期盼中出現了。幾十年風雨滄桑,已把黃婉秋帶入了
藝術生涯的金秋季節。「劉三姐」在外形上雖已不像年輕時那
樣清秀俊俏,但她的扮相端麗柔美,眼神仍然清亮如秋水,台
步依舊輕盈如春風,歌喉一張,婉囀清音如山泉瀉澗,一下子
流入觀眾心田。當她唱起「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只有山
歌敬親人」時,台下喜愛山歌的3萬各族聽眾隨聲跟唱,廣場
上騰起了一片片山歌的細浪。
這只是黃婉秋多年來在各族人民中間傳唱山歌,傳播劉三
姐藝術精神的平常的一幕。早在飾演電影里的劉三姐之前,從
12歲便開始艱苦學藝生涯的黃婉秋,就師從桂劇老藝術家尹
羲、蘇芝仙,在他們的嚴格打磨和精雕細刻下,成了一名歌舞
兼擅、形神俱佳的桂劇新秀。電影導演蘇里、作曲家雷振邦發
現並選擇了她時,她已是櫝中之珠,匣中之劍了。
在「文革」動亂中,批鬥黃婉秋的人說:「劉三姐是階級
調和的典型。她用山歌戰勝財主的故事散布的是不要武裝斗爭
的幻想……」這種「歪批三國」式的「批判」從反面教育了黃
婉秋,促使她更深邃地把握住劉三姐的藝術精神。傳播劉三姐
的藝術精神,便是顯示中華民族的尊嚴,發揚鄉土文化的精魂,
樹立中國正直不阿的為人標尺,讓清新、剛健、優美的山歌清
韻滋潤現代人的心靈。黃婉秋認為:「現代都市人需要隨歐風
美雨湧入的流行歌曲,也需要來自山野民間的純朴山歌。而且,
隨著人類對現代物質文明的弊病日益加深認識和回歸大自然、
親近大自然的歸真返樸傾向的加強,山歌會更多更廣地融入人
民的藝術生活中。」她立下了一個庄嚴的志願:「我一生的追
求,便是做一個劉三姐那樣的剛正不阿而又受人民群眾歡迎的
人,一個人民的演員。」
她是言出行隨、身體力行的人。回顧新時期開始以來20
年間新的征程,人們看到,黃婉秋一直舉著劉三姐藝術精神的
火炬,走在人民中間,走在時代前列。
作為一個人民的藝術家,黃婉秋的藝術生命在這20年間
煥發出了新的光彩。她信奉這樣的格言:「老不是藝術,而藝
術卻不怕老。」
1977年11月28日,是黃婉秋終生難忘的日子。這
一天,她經過艱苦排練,重新主演的歌舞劇《劉三姐》正式上
演了。這是她演藝生涯的第二個春天的開始。在克服了十年荒
疏、形體變化等困難之後,黃婉秋重新塑造的劉三姐形象又一
次征服了國內外觀眾。人們看到,她將固有的藝術功力與新添
的現代敏感相融合,在戲劇中融入了壯族歌舞的神韻,使劉三
姐形象顯得更有性格,內涵也更活潑跳脫,更具時代色彩也更
富地方風情。人們認為,這一新的劉三姐形象,更豐滿更成熟,
別具情趣和風采。黃婉秋走到哪兒,那裡的觀眾都會說:「劉
三姐來了。」
1984年,黃婉秋在廣西歌舞團上演的廣西著名的民間
傳說歌劇《百鳥衣》中飾演主角伊娌。伊娌的形象雖然更帶有
浪漫主義的幻想色彩,但其血脈是和劉三姐的形象相連的。她
們都植根於人民的現實生活,都凝聚了人民生活中固有的詩意
和美質,都浸潤著民間山歌的清韻彩調。為了塑造好伊娌形象,
已經聲名卓著的藝術家黃婉秋,對第一次見面的中央歌舞劇院
導演韓冰誠摯地說:「導演,我嗓子不算好,但很耐用,不要
怕我累,只要能達到導演的要求,排十遍百遍都願意。」她的
苦練和勤唱,使導演深受感動,又贊嘆又心疼。導演說她是用
心在歌唱、在表演。當黃婉秋塑造的伊娌形象得到觀眾的贊譽,
《百鳥衣》獲廣西首屆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黃婉秋本人獲主要
演員優秀獎時,黃婉秋更深刻地領會到:藝術是花的鮮美驚艷,
都是奮斗的血汗澆灌出來的。
1991年,由新加坡投資,黃婉秋與安徽電視台合拍黃
梅戲電視連續劇《黃山情》,並在劇中飾演主角黃山妹。這是
她在電影《劉三姐》30年之後最喜歡的又一部電視劇,黃婉
秋心情特別激動。她並不是黃梅戲演員,卻虛心學習,嚴格律
己,自唱了劇中全部的黃梅戲段子,而且唱得韻味十足。在黃
山妹形象上,人們又看到了「劉三姐」扎實、精湛的藝術功底
和細膩婉轉的藝術風格。該劇榮獲1992年度全國電視戲曲
片「飛天獎」、「飛鷹獎」。
1995年,黃婉秋積極牽頭籌備大型彩調《巧妹子》,
在劇組蹲點兩個月,對該劇的排練演出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
對巧妹子的飾演者、青年演員言傳身教,悉心培養,精心指導,
使這個青年演員的表演技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開始在藝壇上
嶄露頭角。當《巧妹子》被文化部邀請進京演出載譽而歸,被
譽為「現代劉三姐的新版本」,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提名
獎,人們因此稱贊黃婉秋無私扶植新人的藝德時,黃婉秋深情
地回憶起在她學藝過程中給予她難忘教誨的前輩。比如著名桂
劇老藝人蘇芝仙教給她眼睛運用法時說:「眼睛不要時時用,
要用在點子上,一下子抓住觀眾。」這句含蘊著刻畫人物上的
藝術辯證法的話讓黃婉秋受益一輩子。魯迅說過,要極省儉地
畫出一個人的靈魂,最好是畫他的眼睛。眼睛作為靈魂的窗戶,
永遠洞開就暗淡無光了;但在表達人物在典型場景中的內心感
情時,它有力的一轉一瞥,便能透出靈魂內在的幽光來。
表演藝術上的精深造詣,德藝雙馨的人品、藝品,對新時
代審美風尚的敏感,大膽探索的藝術家勇氣,是黃婉秋的表演
才能向導演才能發展、轉化、升華的條件,而推動她往導演藝
術方面發展的動力,則是她對劉三姐藝術精神的湛深理解和執
著追求,是她對祖國文化藝術事業的高度責任心。1997年,
為了向桂林山水節獻演,黃婉秋蹲點劇組,負責重排大型民間
歌舞劇《劉三姐》。她大膽起用青年演員,冒著酷暑,在簡陋
的現場設施里,用20多天完成了排練。她以現代審美視角和
藝術感受重新演繹這恆久彌新的美麗民間傳說,使其內含的民
主性菁華和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契合無痕地得到渾然一體的表
現。重排的《劉三姐》在山水節期間連演13場爆滿,並得到
了中宣部領導丁關根的稱贊。
黃婉秋不僅導演歌舞,而且善於導演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種
曲藝新劇。1995年11月,在全國曲藝調演比賽中,黃婉
秋導演的以朱老總桂林賞蘭為素材的桂林文場《春蘭吟》,還
有壯族末倫《灕江竹》,在評比中獲第二屆全國曲藝牡丹獎,
她本人榮獲本屆大賽中唯一的導演獎。1997年,《春蘭吟》
以其對高尚的革命情操的演繹和高雅的藝術品位,榮獲第七屆
「文華獎」的新節目獎,實現了桂林市小節目獲「文華獎」的
「零的突破」。黃婉秋導演大戲舉重若輕,導演小戲舉輕若重,
她逐漸形成了氣度恢宏而又一絲不苟,時代感強而又地方風情
濃郁的導演藝術風格。她把滿腔熱情和心血,投注在桂林地方
藝術品種的繁榮中。越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越能走
向全國,走向世界。黃婉秋多次率團進京,出國演出,她的表
演藝術和導演藝術,贏得了中外觀眾和行家的交口稱譽。
在這改革開放的20年中,黃婉秋還以一個藝術團體現有
體制的改革者的姿態,出現在廣西藝壇上。1991年10月,
黃婉秋從南寧回到桂林,就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一個在她
心中醞釀已久的「劉三姐計劃」,終於有機會得以施行了。
早在1985年,黃婉秋就有了一個組建劉三姐藝術團的
構想,並得到當時自治區有關領導的支持。1992年6月,
與香港中地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的劉三姐藝術團成立了,並逐步
發展,成立了劉三姐集團公司。劉三姐藝術團實行以聘用制為
主的用人制度,團里的常務人員包括團長黃婉秋在內只有4人,
其他所有的演員都從全市乃至全國招聘,分配製度則看演員的
表現、付出的時間、演出的藝術效果和經濟效益而定,以充分
調動演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由於改革的步子大,措施得力,
劉三姐藝術團成立後,經濟效益、藝術品位和知名度迅速上升。
在黃婉秋的心目中,劉三姐是她的藝術之根、是她畢生追求的
藝術「標高」,她要讓劉三姐藝術精神在八桂大地上生根、長
葉、開花,長成一棵蓊鬱常青的藝術之樹,一片鬱郁蒼蒼的藝
術之林。她鄙薄「走穴」賺大錢、撈私利的短視行為,投身商
海而不沾商人氣,始終保持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真正藝術家的
赤子之心。她身為劉三姐集團董事長,但她和她的先生何有才
在集團公司沒有拿一分錢兼薪和獎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
之志」,黃婉秋永遠保持著她扮演的劉三姐清貧質朴卻自尊自
強的高尚品質,這是她使人感動、嘆服的地方。1995年自
治區文聯換屆選舉,黃婉秋是唯一全票通過的連任副主席。這
是對她的人品藝德的最高嘉許。1998年被評為自治區德藝
雙馨演員,黃婉秋每年都有新的貢獻,不愧為用劉三姐藝術精
神塑鑄自身靈魂和形象的真正的人民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