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911 (2011),成龍飾演黃興
2011年9月23日上映
㈡ 聽說成龍在遼寧阜新拍過電影。。誰知道叫什麼名啊
晨報阜新訊(記者 王潔)自電影《辛亥革命》在阜新「大露天」開拍以來,成龍何時來阜新拍戲的消息就備受市民關注。
24日16時許,成龍來了,他就住在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國際會展中心。
據隨同成龍一同來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是從北京開了8個小時的車才到的。據悉,成龍將在阜新拍攝近一周的戲,他在電影《辛亥革命》中飾演黃興
㈢ 辛亥革命電影簡介。不要太長!300多字(求求你啦!)
辛亥革命》是《建國大業》編劇王興東、陳寶光的又一部力作,是中國大陸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籌拍的獻禮片。全景式地展開辛亥革命史詩般場面,生動刻畫了孫中山、黃興、徐宗漢、秋瑾、黎元洪、袁世凱等歷史人物。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1895到1910年,秋瑾、徐錫麟等革命黨人先後發動了多次起義.《辛亥革命》由全國政協辦公廳支持拍攝,是《建國大業》編劇王興東、陳寶光的又一部力作,是中國大陸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籌拍的獻禮片。劇本在尊重史實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開辛亥革命史詩般場面,生動刻畫了孫中山、黃興、徐宗漢、秋瑾、黎元洪、袁世凱等歷史人物。2011年3月片中十大主要人物造型公布,主演李冰冰飾演徐宗漢,成龍飾演革命家軍事家黃興。2011年9月18日下午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了全國首映式,成龍與導演張黎、演員趙文瑄、孫淳等主創人員一同出席。並將於9月23日在全國上映。 辛亥革命》由全國政協辦公廳支持拍攝,是《建國大業》編劇王興東、陳寶光的又一部力作,是中國大陸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籌拍的獻禮片。劇本在尊重史實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開辛亥革命史詩般場面,生動刻畫了孫中山、黃興、徐宗漢、秋瑾、黎元洪、袁世凱等歷史人物。2011年3月片中十大主要人物造型公布,主演李冰冰飾演徐宗漢,成龍飾演革命家軍事家黃興。2011年9月18日下午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了全國首映式,成龍與導演張黎、演員趙文瑄、孫淳等主創人員一同出席。
㈣ 求電影辛亥革命,成龍演的那個
大概明年10月左右會公映《辛亥革命》開場的第一個鏡頭場地就在阜新,海州露天礦場景在片中將出現20分鍾左右。辛亥革命》將於9月初在阜新開機,在阜新的拍攝時間為一個半月左右,阜新海州露天礦將成為電影拍攝的主要取景地。影片中的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等重要戰爭場面,還有群眾演員眾多的戰爭場面都將在海州露天礦完成。在開機儀式上,群星璀璨,影迷可一睹趙文瑄、孫紅雷、姜武等30多位國內一線明星的風采。
演員
孫中山 趙文瑄(飾)
增肥十斤 還得戴牙托
作為辛亥革命這段歷史中最核心的人物,孫中山絕對是第一男主角。
其實對趙文瑄來說,出演孫中山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已經演過四次的他,堪稱「孫中山專業戶」。
趙文瑄說,為了讓自己的形象更接近孫中山,按導演要求必須得增肥10
斤。「我的臉不夠豐滿,為了更像孫中山,拍的時候還要戴著牙托。」
角色介紹 孫中山肯定是貫穿整個影片的。這次的劇作中突出他的醫人與醫國。
為突出職業特點,孫中山一出場,就有為他的親密戰友黃興聽診的動作,聽診器連接著兩位偉人的友誼。為即將肩負廣州起義指揮的黃興聽診心臟和肺部,這個細節很有味道。
黃興 成龍(飾)
戴著大鬍子示人
黃興在劇中的戲份僅次於孫中山。這個角色是最早定下的角色,因為成龍是影片的總導演。
從形象上看,成龍和黃興可不太像。黃興身形較胖,臉部比較豐滿,而且劇中黃興不到40歲,而已經56歲的成龍,略顯老態。
為使外形更加接近黃興,成龍將黏上大鬍子示人。不知道看慣成龍大哥的小人物喜劇形象,此次變身歷史革命英雄會有怎樣一番滋味。
角色介紹 辛亥革命時期,黃興以字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世人以「孫黃」並稱。1911年4月27日,他發動了廣州黃花崗起義,親自率敢死隊百餘人。同年還參與了武昌起義。
袁世凱 孫淳(飾)
這次主打「滄桑牌」
在《辛亥革命》中,袁世凱身材較胖,這對標准身材的孫淳是一個難題。
所以,孫淳和趙文瑄一樣,首要任務是增肥。而長相方面,孫淳相當自信,「當我看過化妝師給我做好的造型,我自己都嚇一跳。」
不過,孫淳說這次扮演的是袁世凱進行權利角逐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他「比較滄桑」,「我得重點抓住滄桑的感覺。」
角色介紹 大家對袁世凱是再熟悉不過了。在辛亥革命中,他主要是後期出現。他憑借帝國主義支持和北洋軍閥武力,利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篡奪辛亥革命果實。
黎元洪 姜武(飾)
不用化妝都能演
黎元洪的扮演者,一開始片方就想到了姜武。無論是外形還是氣質,兩人都神似,甚至連妝都不用化。
聽說,姜武本人也對黎元洪這個角色相當感興趣,自己還找來有關黎元洪的各種史實資料進行研究。
不過,片方說,姜武其實還沒有給他們最後的答復,但如果檔期能調得過來,他演黎元洪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角色介紹 黎元洪被稱為「牆頭草總統」,他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都督,也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
三大配角
徐宗漢 李冰冰(飾)
女革命家徐宗漢是黃興的妻子,也是片中所有女性角色中戲份最重的。這也是成龍、李冰冰成功出演《功夫之王》後的第二次合作。而他們二人的革命愛情也是影片一大感人看點。和其他參演演員不同的是,李冰冰除了擔綱女一號,還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擔任影片的聯合出品人和監制。李冰冰以片酬的方式投資《辛亥革命》,成為該片聯合出品人,最終她將不收取片酬,而是收取該片的票房分紅。
袁克定 王亞楠(飾)
王亞楠是在開拍前才知道自己演袁克定,所以王亞楠要在短時間內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
同時他還要學習德語,因為袁克定有德國留學背景,在片中說著一口流利的德語。
林覺民 胡歌(飾)
林覺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上《與妻書》的作者。1911年,林覺民從日本回國參加廣州起義,中途受傷被俘。當時傳言,抓獲一個剪短發、穿西裝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覺民林帥哥。
所以從外形上來看,胡歌絕對能勝任,只要他不把在「仙劍」中那股痞子勁帶進來就成。
還有這些大牌龍套
秋瑾 章子怡(飾)
在片中章子怡扮演秋瑾,她將在影片開始時出場,戲份約3分鍾。
汪精衛 余少群(飾)
余少群有望在片中飾演汪精衛,因為檔期問題還在協調。
張振武 房祖名(飾)
房祖名出演武昌起義中的湖北軍官、黃花崗72烈士之一張振武,這也是他第一次出演父親成龍執導的影片。
㈤ 電影《幸亥革命》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本片講述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同盟會,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國,於1911年發動武裝起義的史實創作,是一部全景展現辛亥革命的電影。
第一章:《血染黃花崗》
時隔三年,孫中山(趙文瑄飾)在檳榔嶼召集同盟會的主要骨幹,安排黃興(成龍飾)擔任廣州起義的領導,並委派新寡的革命女性徐宗漢(李冰冰飾)假扮其妻,兩人秘密潛入廣州城……而孫中山自己則前往美國,繼續為革命募款。 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林覺民(胡歌飾)等年輕的起義者攻打總督府,功敗垂成。徐宗漢聽到噩耗後,強忍悲痛收殮了七十二烈士,卻找不到黃興的屍體……
第二章:《武昌城首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熊秉坤(杜宇航飾)、金兆龍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統領黎元洪(姜武飾)在張振武(房祖名飾)等革命黨人的勸說下,半推半就的當上了湖北都督。武昌失守讓隆裕太後(陳沖飾)陣腳大亂,同時向四國銀行借款的計劃又被海外的孫中山阻撓,隆裕萬般無奈下,只得請袁世凱(孫淳飾)出山……
第三章:《陽夏保衛戰》
漢口前線炮火連天,「黃興到」的大旗突然殺到,原來黃興僥幸在廣州起義中生還,他的到來令革命 軍士氣高漲,徐宗漢也隨後趕到,二人經歷諸多生生死死,情愫暗生……一個月的陽夏之戰終因寡不敵眾而敗退,正在黃興落寞的乘坐江輪離開武昌之時,遠處卻漂 來了各地光復的木牌水電報……
第四章:《創建共和制》
孫中山回國後與黃興就戰與和的問題產生了分歧,汪精衛(余少群飾)代表革命黨人展開與袁世凱的斡旋。1911年12月,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電告袁世凱只要清帝退位,便可讓位於袁…… 孫中山如約退位後與黃興一起來到漢陽,憑吊這一場為天下求民主與共和的戰爭中逝去的亡魂……
㈥ 電影《辛亥革命》有哪些看點
電影《辛亥**》在拍攝時就引發網上一股又一股的忐忑,估計導演和製片人應該更各懷鬼胎。原因在於前邊有兩個龐大的參照物——《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二者以史無前例的全明星陣容、給朝廷送生日蛋糕的必中主旋律題材獵取了驚人的票房,創造了自己的一套主旋律商業化模式,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辛亥**》,同樣是講史,同樣是主旋律片,但是要照著模子去走《建國》和《建黨》的路子,顯然是很危險的。俗話說,事不過三;在越來越多的觀眾對《建國》和《建黨》模式失去興趣的情況下,《辛亥》究竟如何玩出新意呢?說實話,在之前的報道中突出強化成龍導演+主演的主導地位後,還真對這部片子不抱什麼希望,尤其在臨近上映時竟然曝光被電影局刪得乾乾凈凈的成龍李冰冰的激情床戲,徹底讓我看扁了這部片子:如果一部嚴肅的主旋律歷史劇要靠床戲鏡頭來博眼球時,是不是意味著自己首先唱衰了自己的實力和品質?因為這一般是爛俗商業片的炒作手法。
懷著忐忑心情看了首場,竟然在片尾有這樣一個強烈的念頭——這部片子比《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好看。「好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首先,不用忙著全天候數星星了。雖然影片之前號稱有70餘明星參與拍片,但片中其實也就成龍、趙文瑄、孫淳、李冰冰、胡歌、房祖名、姜武、陳沖等有限的幾個人出鏡較多。比起《建國》和《建黨》來,這根本就不叫群星燦爛,觀眾不再專注於誰誰演了這部片子,不用數星星了反而有利於專心咀嚼影片的情節和每一個鏡頭。於是感覺上片子比較立體,沒有《建國》《建黨》那樣擁擠不堪滿滿當當。如果說《建黨》《建國》像紀錄片,而《辛亥》則更有故事性和人物性格沖突,更像故事片。
其次,《辛亥》也面臨著像《建國》和《建黨》那樣的繁雜的歷史事件表述,總體來說《辛亥》並沒有單一的用真實事件表現人物,也沒有讓事件如同截取片段一樣散亂的出現,算得上及格。片子結構上略顯鬆散一些,相對還算完整,小錯不斷、大錯沒犯。例如比較恰當地對林覺民和黃興感情世界做了特寫,雖有刻意之處,但卻很感人,更加襯托出反清斗爭的殘酷和犧牲精神。尤其是林覺民就義時的大義凜然和那封感人肺腑的《與妻書》:「我們有幸結為夫妻,可又如此不幸生不逢時。我不忍獨善其身,能夠為國捐軀,百死不辭。我再也見不到你了,如果你不能忘掉我,就到夢里來尋我吧。」歷史細節得到很好的還原,栩栩如生,這確實是個妙筆。
第三,孫淳飾演的袁世凱是最成功的一個角色。影片用細膩的情節,充分還原了一世奸雄袁世凱竊國的整個過程。孫淳把一個老奸巨猾老謀深算的袁世凱演繹得干凈利落,入木三分。在孫中山、黃興和袁世凱這三個主要角色中,孫淳的表演形神兼備,一舉一動讓人拍手叫絕,也契合袁世凱留給後世的印象。
當然,《辛亥》的硬傷同樣很明顯。也可體現為三點:
首先,作為一個武家出生為功夫影片做出傑出貢獻的巨星,成龍舍棄看家本事,扎扎實實的在電影中扮演一個不花哨的**者實屬難得,而大體尊重歷史的表達方式也讓觀眾對他有了新的認識。不過,不管是港人對歷史的了解深淺也好,還是作為畫面語言的表達,影片在處理清廷和袁世凱的部分時有些過於的醜化現象,或者說度的拿捏不夠准確,以致人物也好,戲份也罷顯得過於扁平,甚至有些滑稽。這對講求劇情和人物性格立體的當下觀眾來說,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其次,作為一部客觀表現歷史的電影,在表述的過程中又套用了情節敘述的方式,縮小了整個歷史過程的格局,以致整部影片缺乏主旋律電影慣有的大氣、深刻。沒有鮮明的觀點,即便再客觀,史實講述再完整,依舊顯得空洞,更何況影片的格局被人為的縮小了,人物的精神與品德又未能在拔高的同時落地,很難讓人產生共鳴感。同樣的硬傷,還在於用以往動作片里個人英雄主義方式去表現歷史人物黃興,雖然黃興在這場**中是個偉大的實幹家,但是他仍是謀略多於蠻干,事事顧全大局,成龍式的個人主義並不適合表現歷史人物黃興。還有一點,黃興在辛亥**時才30多歲,年壯氣盛,而成龍演的黃興已盡顯老態,已近老年黃興在「興風作浪」。事實上,黃興1916年死時也才42歲。
第三,尤其要說的就是黃興成龍和徐宗漢李冰冰之間的愛情戲。一方面顯得有些過多,儼然戰爭版的《雲水謠》,歷史劇差點拍成了愛情片。另一方面是顯得多餘,和林覺民的《與妻書》細節相比,黃興和徐宗漢的愛情故事就像是硬塞進來的,幸虧把那部分床戲一點不留地給咔嚓掉了,要不然真倒了胃口禍害了整部片子。作為成龍出演的第100部片子,為了給老成面子讓他在主旋律里多露兩手,也不必如此牽強上床戲;而且還有一段武打,分明成龍范兒。
100年前那次翻天覆地的變化————談不上有一個漂亮的開頭,以武昌起義第一槍來看,這件事的偶然觸發性實在明顯(當然偶然中包含著必然);它更談不上有一個光明的結局,前仆後繼的死難,形成了南北割據而日後殺機四伏的僵持局面。就這個事件本身前後的故事性看來,是編導面前一個棘手的難題。再就電影所涉及的事件在中國現有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中的地位來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建國」同日而語(雖然官方態度一向承認該事件和自身歷史具有承上啟下的關系,但是畢竟親疏有別內外有序),所以《辛亥》不可能如《建國》《建黨》那樣得到官方不遺餘力的扶持,而在中國,官方的態度對一部主旋律電影的命運有著重要的特殊影響力。作為讓人擔心的一部主旋律獻禮片,《辛亥》與《建國》《建黨》相比,有著諸多亮點,且用了一些有效的新手法,能拍成這樣,宜屬基本合格。
㈦ 求電影《辛亥革命》影評,總800字,要500字左右感想
以前,辛亥革命這個名詞總是在歷史書中看到或是在新聞中聽到。至於對它的了解也只是從歷史老師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這個名詞在我腦中很平面,沒有立體、鮮活的感覺。但是《辛亥革命》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電影,它兼顧藝術欣賞性和歷史的客觀性鮮活的展現了辛亥革命這段歷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孫中山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回顧歷史,1911年前後,那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政權搖搖欲墜,人民深受壓迫。革命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是改變命運,更好的生活;對於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來說是歷史賦予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他們要為天下人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
《黃花崗烈士序》中寫道:「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而含悲,風雲因而變色。」林覺民、方聲洞、喻培倫等七十二烈士為了革命一個一個倒下,我不禁想問:為什麼要革命呢?犧牲了那麼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進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對革命者的選擇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其實,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也不想這樣。只是1911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說是要讓大清帝國變成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朝廷在組織內閣的時候過半數都是皇族和滿人。讓人看不到一點兒清政府推行憲政的誠意。所以孫中山等人要革命。只有革命才能改變命運,才能為天下人謀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孫中山為什麼要將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使得他復辟帝制,竊取革命果實。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為孫中山希望中華民國這個共和體制的政體可以完整,所以他承諾將臨時大總統之位讓給令清帝退位的人。雖然說孫中山不該讓位於一個滿腦子封建思想的軍閥,但看了《辛亥革命》之後,我理解了孫中山此舉的無奈。但孫中山這樣做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的生活境遇,但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此後發生的兩次帝制復辟都沒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湯湯,不可阻擋,順其者昌,逆其者亡。
㈧ 辛亥革命的電影劇情
《辛亥革命》講述了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的故事。
劇情介紹: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氣數將近,內憂外患,時局動盪,正是亂世之際,英雄輩出,中華民族面臨著重大的歷史變革。以孫中山(趙文瑄飾)為首的仁人志士意識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國,他們組成一個個革命政黨,旨在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
在這一過程中,無數革命者流血犧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來與落後的封建體製作斗爭,終於在武昌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
在此期間,黃興(成龍飾)、黎元洪(姜武飾)、隆裕太後(陳沖飾)、袁世凱(孫淳 飾)、汪精衛(余少群飾)、宋教仁(邢桂棟飾)、秋瑾(寧靜飾)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
(8)成龍飾演的黃興叫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角色介紹:
1,孫中山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黃興
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辛亥革命的先驅和領袖。以字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
3,徐宗漢
黃興妻子,黃興在起義中負傷,她悉心照料並護送往香港就醫,後結成夫妻。辛亥革命後,隨黃興回武漢、南京,從事女界運動。中國女權活動家,民主革命家,貧兒教育家。提倡女權倡辦女學,是辛亥革命的女傑和婦女運動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