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美國青年電影運動導演

美國青年電影運動導演

發布時間:2022-09-17 20:24:01

❶ 拉斯·馮·特里爾拍攝了哪些影片

作為一位才華出眾的電影導演,拉斯·馮·特里爾總是能夠給這個世界一次次的驚喜。

——戛納電影節評委會

作為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中的最為著名那場「Dogma 95」運動的倡導者,導演拉斯·馮·特里爾的名字將註定被寫進世界電影史中。不僅如此,這位素來有著「來自丹麥的恐怖小孩」這么一個聽起來有些古怪的稱號的電影人,也始終以他獨具特色的藝術創作吸引著世人的持續關注。無論是早期的那套電視電影《醫院風雲》,還是後來的所謂「良心三部曲」,以及近期推出的引起廣泛爭議的《狗鎮》等影片,都讓全世界的電影愛好者在哭過笑過、贊美過也詛咒過之後,還是會一如既往地熱切期待著他的下一部作品問世的消息。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十分矛盾且又十分有趣的現象,即使導演了這些影片的他並不這樣以為。

1956年出生於丹麥的拉斯·馮·特里爾,與電影結緣應該始於他在大學時期進修過的電影課程。他於1979年進入丹麥電影學院就讀,直到1985年畢業的這段時間內,就曾以一部短片《救贖的畫像》在慕尼黑獲得「最佳影片」大獎。在畢業之前的1984年,他又憑借著自己的首部劇情長片《犯罪單元》登上了國際影壇。此片一經推出,不但贏得了包括戛納國際電影節「高等技術獎」在內的多項國際大獎,也使得他本人從此一炮而紅。就在大學畢業後不久,他還曾以大學時代創作的《夢幻夜曲》和《影像多面向》這兩部作品先後兩次獲得慕尼黑影展的最佳影片獎。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拉斯·馮·特里爾仍舊繼續著他在電影事業上的輝煌。在由他創作完成的影片《歐洲特快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後,一套電視電影《醫院風雲》又以其凜冽的北歐攝影風格一舉震驚了整個國際影壇。全世界的電影人彷彿是在一夜之間就對這個突然從北歐小國丹麥沖殺而出的青年導演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也對他那充滿奇思異想的天才創作感到不可思議。但無論如何,拉斯·馮·特里爾確實是迎來了他在電影生涯中的第一個光輝歲月,也由此成為今後的電影世界中最受關注的一位導演。

當然,僅僅憑著這樣的一些成績還不足以確立拉斯·馮·特里爾的大師地位。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間,這個對於電影而言有著頑童般的智慧的天才又陸續推出了他最為著名的「良心三部曲」,即《破浪而出》、《白痴》和後來的這部《黑暗中的舞者》。其中《破浪而出》以其控訴禮教吃人和醫學無能的深刻內涵榮獲了當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及歐洲影展的「最佳影片」獎,而《白痴》一片也先後在眾多國際大型影展上多次問鼎至高榮譽。至於《黑暗中的舞者》就更是絕對的經典之作,不僅使第一次參加電影演出的歌手比約克獲得了戛納影後的殊榮,也使眾多影迷至今認為它在競爭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時的失利將會是奧斯卡在其歷史上犯下的又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

在21世紀剛剛到來之際,拉斯·馮·特里爾又邀請了美國最為著名的女影星妮可·基德曼拍攝了自己的新作《狗鎮》。盡管影片推出後受到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評論,但所有對於這部影片的褒貶,都無法抹殺導演拉斯·馮·特里爾在拍攝過程中所嘗試的更接近於舞台劇形式的那種全新的藝術風格對於電影製作本身的啟迪性意義。當然,關於拉斯·馮·特里爾這位電影大師,更值得一提的還是他在1995年發動的那場所謂的「Dogma95」運動。在這場聲稱為了「挽救已經瀕臨死亡的電影藝術」,也為了「像新浪潮那樣挽回電影的純真」而發動的新時期的電影運動中,究竟誰才是最終的受益者已經變得無關緊要。比起這樣的一種論調,更為重要的則是在經歷了這樣的一場不大不小的革命後,以拉斯·馮·特里爾為代表的青年電影導演,終於以他們充滿誠意和爆發力的作品開始了自己更為執著也更為無所畏懼的藝術創作,並也因此更加接近了電影藝術的本質和核心。而這對於後世的電影發展來說,顯然將會有著更為重要的歷史意義。

比約克是冰島著名的另類歌手,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則是她的電影處女作。最初她只是想為電影寫一些配樂歌曲,但導演拉斯·馮·特里爾勸她「寫歌曲必須要和演出的人是同一個人」,認為這樣才能了解主角的情感。由於比約克從未受過正規的訓練,所以演電影之於她恰如磨難,完全地投入使她產生了極大的痛苦和精神壓力。就連拉斯·馮·特里爾本人也坦承:「在拍片期間,我想我是給了她很大的痛苦和壓力。」他甚至說比約克工作起來像個「死人」。這不是指她表演僵化,而是說她已經完全變成了戲中人難以自拔。雖然只演了這一部電影就成了戛納影後,但比約克還是決定今後永遠不再出現在銀幕上,她的理由很簡單:「我要創作更多的音樂。」

❷ 大家好,有誰知道新德國的代表導演和他們的代表作嗎,謝謝呀!

0年代中期,新德國電影進入創作高潮,這一時期代表人物是威爾格·赫爾措格、福爾科·施隆多夫、賴納·威爾納·法斯賓德和威姆·文德斯。

威爾格·慧爾指格(又名:W.H·斯蒂佩蒂奇)

如果說藝術家是一個「離群索居者」的話,新德國電影中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人物是赫爾措格,正像他影片中那些「孤家寡人」的主人公一樣,他自己就是這樣一位孤獨的藝術家。赫爾措格說:
「就因為我是獨自一人,而且還將獨自工作下去,所以很難將我的影片歸人這里的某個流派」。
1967年,他在希臘拍攝了《生活的標志》一部短片之後,又在薩哈拉拍攝了《法塔·莫爾迦納》(1968年);拍攝了《誅儒也是從小長大》(1968 年);1973年,他到了秘魯和巴西,拍攝了《阿吉爾——上帝的憤怒》,影片採用傳說中紀實手法,描寫了1590年到黃金國探險的僧侶阿吉爾的故事。表達了某種社會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現實面前的失敗。這是一部「妄想和放縱的敘事詩」。1976年,他執導的影片《人人為自己,上帝反大家》記敘了上個世紀一個遭受社會偏見的棄兒卡斯伯·豪譯爾的故事,他心理愚鈍和反常。這部半記錄、半自傳體的影片揭露了特權和教會制度為基礎的社會的虛偽和利己主義。8毫米膠片拍攝的主人公夢境很有特色,成為赫爾措格「最有力量和風格最統一的影片」,榮獲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獎。1978年,他還曾重拍了茂瑙的《夜間幽靈諾斯費拉杜》。1982年,赫爾措格導演了《陸上行舟》,主人公夢想在亞馬遜河上游的森林裡建起一座歌劇院,讓偉大的卡魯素來唱歌,他開始了旅行並在士著人幫助下把行舟搬過山嶺。影片在瑰麗壯觀的大自然景色中和古樸純真的民風中激盪著藝術家更加執迷、顛狂的心理狀態。赫爾措格說到:「我的影片是由於某種強烈的迷戀產生的……」,這部影片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孤獨和瘋狂、異域疆土的自然風光成為赫爾措格影片的一貫的主題。在赫爾措格的影片中,他熱衷於刻畫那種邊緣與孤獨的人物,探討人物「瘋狂的迷戀」的心智,在這一點上他與法國「左岸派」電影有近似之處。他的影片極富浪漫色彩,有強烈的造型意識和動人的古典音樂。他的電影劇作略欠一籌,一如《陸上行舟》河流中走船,放而不收,削弱了戲劇張力,令觀眾感到沉悶、拖杏,有時晦澀、難懂。

福爾曼.施隆多夫,

早年在巴黎攻讀政治學,然後進入巴黎高等電影學院學習電影製作。他曾做過馬勒、雷乃和梅爾維爾的副導演,也是從短片開始創作生涯的。1966年,他的處女作《青年特爾勒斯》『『預示了新德國電影的覺醒」,影片編劇是他後來的妻子和主要合夥人特洛塔。
1967年《劇烈的爭吵》的成功,使他同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簽訂了6年的合同,開始轉向拍攝歷史題材的影片。1971年的《科姆巴赫窮人的暴發》起源於民間傳說,敘述了民工攔路搶劫一輛錢車的故事,表達了下層人民的感情,批判了社會,「對具有新特徵的鄉土電影的發展是個貢獻」。1972年後,他從歷史轉向當代,拍攝對德國社會現狀進行精闢分析的系列影片,並從1960年「作者電影」較窄的觀念轉到較大的觀眾層面。1975年《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布魯姆》描寫一個收容無政府主義者的年輕婦女最終成了輿論界的犧牲品。1976年他拍攝了根據尤斯奈爾原著改編的《死刑》。在1978年《秋天的德國》中,他「技藝更加精湛」。1978年《錫鼓》影片通過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的故事對德國歷史及現實進行了強有力的批判。這部史詩般的巨幅畫卷於1979年同《現代啟示錄》並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閡大獎,1980年又贏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外國影片獎。
他的80年代仍然是豐厚的;《偽造》(1981年)、《斯萬的愛情》(1983年)、《一個保姆的故事》(1989年)等等。施隆多夫擅長導演藝術片,是一個「在所有導演中最具現代電影語言表現手段的人」,也是一個注意市場和同觀眾交流的人。施隆多夫注重電影劇作,有濃厚的文學功底。他的代表作品《錫鼓》等,對處於社會重壓下的人物變態心理的描寫以及他對文學作品的倚重使他同法國「左岸派」電影人士及作品十分接近。然而,他對電影基本技法的注重、對觀眾的顧及、與電影明星的多次合作,又使他同這些導演以及新德國電影的其他人明顯不同。目前,他主要在美國拍片,而這些「超級製作削弱了他的藝術才華」。

賴納·威爾斯·法斯賓德

新德國電影多產的天才法斯賓德是多面手,他曾做過記者、戲劇編劇、戲劇導演。70年代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從舞台轉向電影,在銀幕上塑造了一系列的棲棚如生的人物形象。1969年一1976年,他總共導演了29部長故事片和一部5集電影系列片。
1969年,在柏林電影節轟動的《愛比死更冷酷》「表現了毫無用處的可憐人」,影片中的移動攝影不同反響,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1970年《謹防神聖的妓女》把戲劇排演的喜怒哀樂搬上銀幕。
1971年,法斯賓德在《四季商人》里講述了一個無法滿足母親要求的菜商在飲酒後死亡的故事。影片僅用了l1個拍攝工作日,充滿風格化與舞台藝術痕跡,法斯賓德的創作風格達到高峰,在他的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了關於同性戀的主題。1972年,『法斯賓德僅用了10天拍攝完成了《佩特拉·馮·康德的辛酸淚》。 1973年,他導演《惡夢吞噬靈魂》片中60歲的老婦嫁給了一個年輕的摩洛哥外籍工人,當她能夠戰勝社會的種族偏見時,卻無法克服他們面對的種族差異。 1975年的影片《自由的強權》又一次顯示了法斯賓德偏愛的主題,一個同性戀青年被人利用後又被拋棄,慘死街頭。1977年導演的《中國輪盤賭》、 1978年推出反法西斯題材的《瑪麗亞·布朗恩的婚姻》、1978年與施隆多夫聯合導演的《秋天的德國》、1980年,另一部反法西斯主題的影片《莉莉· 馬蓮》問世。1981年4月法斯賓德在「世界報」采訪他時說:「如生命允許,我希望拍攝12部反映德國各個不同時期的影片;第一個描寫第三帝國的主題是《莉莉,馬蓮》。但不是最後一個……,我在尋找自己在祖國歷史中的位置,我為什麼是個德國人?」法斯賓德的聲明體現了新德國電影藝術家的覺醒和責任。 1982年,他在導演了《薇洛尼卡·弗斯的慾望》和高度風格化的影片《水手克萊爾》後離世,年僅36歲。
法斯賓德絕大部分影片的電影語言無大新意,採用的是他崇拜的美國「好萊塢」電影模式,是一種傳統情節劇。其中最大特點是他對藝術的真誠和對社會的直言批判,他敢於把德意志沉重的罪孽意識擺上銀幕,他也撕下自己的外衣,把種種非常態慾望和陰暗心理逐一解剖。法斯賓德的美學追求和創作傾向與法國新浪潮時期的 「電影手派冊」十分接近,他的影片中那種「烏托邦思想」和「悲觀絕望』』也同手冊派一樣消極。他的影片有時出現『『簡單化」的傾向,他的社會分析有時也難免「主觀」、浮淺」。然而,在新德國電影藝術家中,他的真誠是最令人難以忘懷的。

威姆,文德斯

這位曾攻讀醫氣和哲學的大學生在投考巴黎高等電影學院時失敗,他在巴黎電影資料館通過觀摩大量影片自學成才。
1971年文德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城市裡的夏天》,這是「一個犯罪故事的歷史」,影片中的囚犯因懼怕往昔而逃跑。他還拍攝了非情節化、不求表意的《守門員罰球時的焦慮》;這一風格同樣反映在1974年的作品、愛麗絲漫遊城市》中。1976年執導《時間的進程》,1977年美國演員德尼·霍普在他氣氛神奇的影片《美國朋友》中擔任主演。1980年,他把美國導演尼古拉·雷依的傳記故事搬上銀幕,影片記敘了在無盡的公路旅行中電影機械師與他的朋友卡米茨的友誼與煩惱,這是一部典型歐式風格的公路片。1984年,摘職戛納電影節的金棕閻的另一部歐式風格的公路片《德克薩斯州的巴黎》標志著文德斯「美國化傾向的高峰」,他表現了人的孤獨、人與人之間的隔漠。1985年他拍攝了一部關於他的偶像導演小津安二郎的紀錄片《東京之行》。1987年,《柏林上空》這部充滿超現實主義氣氛的作品問世。遷移、旅行是文德斯影片的慣常主題,他的電影語言修詞中基本排除蒙太奇,形成對運動和場景不加剪輯的「坦率、冷靜」的風格。
新德國電影運動的衰落:
同新浪潮電影—樣,新一代的德國電影人反對電影商業化,主張「作者電影」和「藝術電影」,新德國電影在美學追求和製作方式上有很多與新浪潮相似之處,幾百名導演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拍攝了近幹部影片,形成持續不斷的創作高潮和聲勢浩大、歷時長久的電影運動。美國新好萊塢電影運動導演科波拉對旺盛時期德國電影作過安如下的評價:「過去的10年屬於新德國電影,西德是現在唯一有所作為的電影國家」。
然而,70年代中、後期,經濟危機已經表明德國電影有衰落,電影市場出現了蕭條,德國影片在國內的放映收入幾乎無法抵償製版成本。據統計:其收入僅佔全部影片收入的10%,1977年佔4%。新電影對資助團體的依賴,使電影藝術受制於這些團體和電視台編輯部,同時也受制於主管這些部門的政治態度。「德國青年電影董事會」由於提供資金過少喪失了影響,已於1976年解散。
1977年,法斯賓德還曾發表了將來只在國外拍片的聲明轟動一時,引起人們議論紛紛。一些評論家認為「雖然電影導演們對運轉不靈的團體和對缺乏評論界的支持表示不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在別的歐洲國家或歐洲以外的國家拍攝電影的條件就比聯邦德國優越卻是使人懷疑的」。法斯賓德於80年代初業已故世,其他三大導演已到國外拍片。新德國電影運動的主將在國外創作上的滑坡現象,證明了評論家的擔憂。90年代的德國電影市場完全被好萊塢佔領,有著先鋒運動表現主義、德國室內劇、批判現實主義傳統的民族電影也已日漸消亡。

❸ 世界電影史上對世界電影影響最大的導演是誰

法斯賓德 (1946~1982) 姓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籍貫:德國 巴特沃里斯霍芬 職業:演員 導演 編劇 生卒:1946年5月31日生於巴特沃里霍芬,1982年6月10日卒於慕尼黑 電影傳奇 他英年早逝,只活了37歲。 他自學成才,24歲開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他在14年時間里,拍攝了25部故事片,14部電視片和兩部紀錄片。 他吸煙,他酗酒,他吸毒,他雙性戀。 成名之前,他賣過淫,成名之後,他更是揮霍所有博自己的「同志」一笑。 他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新德國電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國電影的神童」、「德國的巴爾扎克」,「德國的安迪·沃荷」「與戈達爾和帕索里尼比肩的電影巨人」「當代西歐最有吸引力、最有才華、最具獨特風格和獨創性的青年導演」。 大衛·格里菲斯 大衛·格里菲斯(英文全名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稱為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出生,1948年7月23日逝世),美國導演,被認為是對早期電影發展作出極大貢獻的開創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和《黨同伐異》(Intolerance)。

麻煩採納,謝謝!

❹ 古榕的簡介

古榕中國著名青年電影導演。1987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古榕在90年代初編劇和導演的表現開創老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的廚子們艱辛創業歷程的京派巨片《老店》,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最佳錄音獎及主創6項提名、獲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中國電影政府獎、中國十佳影片,為中日電影作品研討會研討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俄、西班牙、阿拉伯七國語言在海外展映,享譽國內外影壇。古榕導演的影片《紅塵》是一部描述當代北京城一個從良窯姐在動盪歲月中不幸命運的藝術影片。這部影片在藝術上和商業上取得了雙重成就,成為1995年全面啟動沉寂已久的中國電影市場的三部影片之一。由於影片內容涉及從良妓女和文革雙重敏感問題,本片在95年度不能參加國內金雞獎、百花獎和政府獎中國三大電影獎項的評獎,同時不能參加國際電影節比賽。在禁賽後,本片仍被評為全國十佳影片之一,女主角徐松子榮獲中國電影表演協會優秀表演獎,和中央戲劇學院首屆導演學院獎。影片在美國學術放映時獲美國電影界和新聞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報導。本片在1996年6月獲准參加國際電影節。古榕編劇和導演的反映中國第一代芭蕾藝術家既美麗又殘酷的藝術生涯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故事片《紅天鵝》是中國第一部芭蕾音樂舞蹈故事片,中國第一部觀眾參與創作的影片,被電影界權威人士認為是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新力作。這部影片由獨立製片人古榕成立的南海影業公司古榕電影工作室投入大量資金與廣西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出品。

❺ 《柏林蒼穹下》的導演是誰

對於維姆·文德斯而言,這個世界上已經再也沒有任何榮譽可以用來衡量他的成功與否了。當然,那種來自電影的所謂挑戰對他也已經失去了任何的意義。他只是那樣靜靜地處於世界的某一個角落,然後等待著下一個奇跡再次降臨到他的身上。

——德國電影工會

作為公路電影的創始人之一,以及20世紀最為重要的大師級導演,維姆·文德斯向來就是世界電影中最不可忽視的一位豐碑式的人物。

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3個月的時候,維姆·文德斯出生在德國的杜塞爾多夫。因為受到戰亂的影響,當時德國的本土電影並不景氣,所以少年時期就對電影萌生出巨大興趣的文德斯看了大量的美國電影,並對其中的音樂劇和西部片尤其著迷。這種最初的電影愛好,也毫無疑問地深深地影響了他在後來的電影生涯中的全部創作。

在大學期間,文德斯先後學習了醫學和哲學,但最終還是決定去學習自己心愛的電影藝術。可正如每個人都不會在人生道路上永遠一帆風順一樣,文德斯在報考巴黎高等電影學院的過程中也屢遭失敗。為了可以更好地實現自己與電影的親密接觸,年輕的他終於隻身前往巴黎,並在那裡觀摩了大量的影片,也發表了很多的電影評論。這種自學的經歷對於文德斯日後的發展來說可謂是至關重要,而且直到他在1967年重新回國並進入慕尼黑電影電視學院進行正規的影視製作學習後才暫時告一段落。在幾年的學習過程中,文德斯不僅與法斯賓德等人創建了作家電影出版社,還執導了《守門員害怕罰點球》和根據霍桑同名小說拍攝的《紅字》等影片。盡管這些影片並未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但卻使文德斯本人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注目,並被認為是「新德國電影運動」中最有希望的青年導演之一。

對於文德斯的整個電影生涯來說,1974年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由於受到當時美國一些公路電影的啟發,也是出於自己在少年時就萌生出的對於西部片的喜愛,文德斯開始拍攝屬於自己的歐洲式的公路電影。從此以後,「流浪與疏離」成為文德斯的電影作品中永遠的主題。至於令文德斯聲名鵲起的那套他在20世紀70年代拍攝的旅行三部曲(《愛麗絲漫遊城市》、《錯誤的舉動》和《公路之王》),就更是強化了他的這些藝術追求。

當轟轟烈烈的「德國新電影運動」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衰落之際,德國的很多電影導演或是轉投電視業或是前往國外。就在這個時候,一直關注著「德國新電影」運動的好萊塢電影大師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向文德斯發出了前往美國拍片的邀請。於是,自1978年起,文德斯一直在好萊塢電影體制下繼續著自己的創作。盡管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並非都是一帆風順,但他還是在1982年憑借《事物的狀態》一片獲得了聯邦電影獎(前聯邦德國電影最高獎)和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並由此開始樹立他在國際影壇上的顯赫聲譽。

當然,要細數奠定文德斯大師地位的幾部經典傑作,還是要從他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拍攝的另類公路片《得克薩斯的巴黎》,以及超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柏林蒼穹下》說起。

拍攝於1983年的影片《得克薩斯的巴黎》,不僅為文德斯摘取了第37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桂冠,而且被全世界的評論者稱為是一部「標志著文德斯美國化傾向的高峰」的不朽傑作。盡管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文德斯似乎還是更喜歡在歐洲拍片。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文德斯先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然後又拍攝出了他最廣為人知也最受好評的影片《柏林蒼穹下》。而該片也確實沒有讓世界和文德斯本人失望,在獲得了1988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桂冠的同時,也使文德斯真正成為世界公認的電影大師。面對這些空前顯赫的榮譽,文德斯顯然並沒有滿足。他在此後的創作中又在不斷地豐富和擴充著自己的電影世界——1991年由他執導的影片《直到世界盡頭》先後拍攝於全球四大洲,並因為影片在一種廣闊、遼遠的氛圍里講述了一個關於世界末日的奇妙寓言,而被稱為是一部難得的「終極公路電影」;1993年推出的影片《咫尺天涯》,則以一種俯視的角度觀察和表現了德國統一後社會景觀的變化;至於在稍後兩年拍攝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中,文德斯更是和義大利傳奇電影大師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一起探討了愛與慾望的問題,並巧妙地借用了公路電影的形式。

盡管文德斯在1997年和2000年推出的《暴力啟示錄》和《百萬美元大酒店》兩部影片並沒有取得預想中的顯赫成績,但他把審視的目光逐漸轉移向現代城市生活另一面的做法還是得到了眾多的好評。至於他在影片的外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越來越多地在有意或無意間融合了好萊塢的很多影片類型及形式的做法,也的確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藝術奇跡,尤其是對於一個歐洲導演來說就更是如此。之所以這樣說,完全是因為歐洲人普遍具有一種強烈的歐洲式的潛意識,而這種潛意識帶來的最終結果,往往是一種故步自封的僵化和一份拒絕改變的保守。所以,能夠像文德斯這樣呈現出如此豐富多彩且又極具美國電影所特有的那種魅力的導演,除了他之外,也確實寥寥無幾了。

另外,出於文德斯電影創作理念中根深蒂固的那種客觀觀察者的姿態與感覺,他也非常鍾情於紀錄片的拍攝工作。在迄今為止的電影生涯中,文德斯一共拍過7部紀錄片,其中拍攝於1985年的《尋找小津》,是一部關於文德斯個人的偶像、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的紀錄片。而他拍攝於1998年的紀錄片《樂滿夏灣拿》,則因為其中展現了古巴音樂的濃郁風情而廣受好評。

被評論家定位為一個存在主義者的維姆·文德斯,始終在他的電影世界裡研究著人類,也展示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這位大師還沒有停止他創作的腳步,那麼這種研究和展示也就必然會繼續進行下去。

❻ 13部不容錯過的美國校園青春電影

青春電影很受觀眾歡迎,而在各個國家國家拍攝的校園電影中,美國的校園電影總是能把握青少年的觀看標准,就算情節再老套也能吊足青少年的胃口。電影也是文化的一種體現,讓我們從這些電影中來細細品味美國的校園文化。下文是14部不容錯過的美國校園青春電影,我們一起來看看哦。

一、《牛仔褲的夏天》

影片《牛仔褲的夏天》改編自安·布拉謝爾斯於200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影片由肯·卡皮斯執導,阿麗克西斯·布萊德爾、亞美莉卡·費雷拉、布蕾克·萊弗利和愛波·塔布琳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5年6月1日在美國首映。

影片講述四個妙齡少女和一條會飛的牛仔褲之間的故事。在一個舊貨店,他們發現一條適合四個人體形的牛仔褲,雖然四個女孩會在不同的地方度過這個夏天,但是他們決定用這條牛仔褲來維系之間的感情。

二、《賤女孩》

《賤女孩》是一部在2004年上映的校園青春電影,由蒂娜·菲編劇、馬克·沃特斯執導,林賽·羅韓、瑞秋·麥克亞當斯、阿曼達·塞弗里德和萊西·沙伯特、喬納森·本內特等主演。

本片改編自蘿瑟琳·魏斯曼撰寫的非虛構小說《女王蜂與跟屁蟲》,講述了女主人公凱蒂在15歲的這一年,隨父母搬到伊利諾斯州,開始了她人生第一次校園生活的故事。

三、 《發膠》

由Adam Shankman 導演的美國影視作品,講述翠西是個愛跳舞的可愛小胖妹,她與死黨最大的嗜好便是准時回家收看名叫「The Corny Collins Show」的'舞蹈節目,並幻想有一天能夠上節目一展舞技。

四、《歌舞青春》

特洛伊(扎克·埃夫隆 Zac Efron飾)和蓋布利拉(瓦妮莎·哈金斯 Vanessa Hudgens飾)本是分屬兩個世界的年輕人。特洛伊從小就作為籃球種子來培養,而蓋布利拉則是個高智商的學習優秀學生。新年晚會兩人被推上舞台,合唱了一首美妙的歌,彼此的內心都燃起了火花。

碰巧的是,兩人竟成為了高中同班同學。藝術老師打算挑選合適的人選參演一部音樂劇,特洛伊和蓋布利拉憑著優美默契的歌聲打動了老師。要獲得最終的演出資格,他們還得在第二輪面試中打敗對手,然而,事情卻起了波折。

這邊籃球隊正為了一場重要的比賽而加緊訓練,隊員紛紛要求特洛伊專心練球;那邊學術比賽即將開始,眾人反對隊員蓋布利拉為音樂劇的事情分心。更糟糕的是,他們的競爭對手從中作梗,把籃球賽、學術比賽和音樂劇面試排在了同一天。魚與熊掌該怎樣取捨,兩個年輕人當機立斷,妙計橫生。

五、《朱諾》

《朱諾》是由賈森·雷特曼執導,迪亞波羅·科蒂編劇,艾倫·佩姬、邁克爾·塞拉、奧莉薇·瑟爾比、艾莉森·珍妮、J·K·西蒙斯、詹妮弗·迦納、傑森·貝特曼主演的一部加拿大、美國合拍喜劇電影。

影片講述一個10多歲的聰明女孩意外未婚生子,最後把孩子送給另外一對夫婦的故事。該片於2007年9月8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12月5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六、《鄰家女孩》

《鄰家女孩》是美國的一部愛情喜劇電影。影片一半是性誘惑一半是友情,女主角無處不在的性感宛如一位天作尤物,挑逗的表情散發出根本無法抗拒的魅力,毫無疑問,這位美女是《鄰家女孩》給觀眾最深的印象。

高中生馬修(埃米爾·赫斯基 飾)是個憨厚老實的大男孩,他迷戀著政治,一直夢想能夠像林肯那樣成為美國眾人仰慕的政壇風雲人物。直到有一天,馬修發現隔壁搬來了一個美麗性感的女孩,成為了他的新鄰居。這個女孩滿頭誘人金發,性感火爆的身材幾乎令所有男人都會噴血,馬修立刻毫無救葯地暗戀上了她......

七、《回到17歲》

影片《重返17歲》是2009年出品的一部青春喜劇電影,由波爾·斯蒂爾斯執導,扎克·埃夫隆、馬修·派瑞和萊斯利·曼恩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4月17日在美國首映。

電影講述一名中年男子邁克返回自己十七歲高中時候的樣子,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期間也重新認識了妻子和孩子,了解了他們心中的想法。

八、《暮光之城》

《暮光之城》是美國作家斯蒂芬妮·梅爾(Stephenie Meyer)寫的一本恐怖但是卻浪漫的小說。小說《暮光之城》,描寫的是高中學生貝拉與青春帥氣的吸血鬼愛德華的浪漫愛情故事。

在世界許多國家,它也是名列榜首的暢銷書。被稱謂後「哈利波特時代」的魔幻巨著,成為《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納尼亞傳奇》之後的國際魔幻系列代表。

「暮光之城」系列以伊莎貝拉·斯旺和愛德華·卡倫一對苦命鴛鴦的情感糾葛為主線,融合了吸血鬼傳說、狼人故事、校園生活、恐怖懸念、喜劇冒險等各種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動人的愛情則是全書「最強烈的情緒」。

九、《足球尤物》

影片《足球尤物》是2006年夢工廠出品的一部青春愛情電影,由安迪·菲克曼執導,查寧·塔圖姆、阿曼達·貝尼斯、勞拉·萊姆希和羅伯特·霍夫曼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6年3月17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講述高中生薇歐拉有個特殊身份──女子足球校隊主力健將。為了繼續踢足球,她趁著雙胞胎哥哥塞巴斯蒂安出國,女扮男裝冒充塞巴斯蒂安,前往他的新寄宿學校,加入足球校隊。在男生宿舍居住的薇歐拉,漸漸地愛上室友杜克,但杜克暗戀著頭號校花奧莉維亞,而奧莉維亞卻意外喜歡上了薇歐拉,求愛事件越鬧越復雜。

十、《平民天後》

迪士尼公司的《平民天後》講述了極具喜劇天賦、可愛的莉琪·麥奎爾(Lizzie McGuire,希拉里·達夫飾,Hilary Duff)和她的死黨戴維·澤弗·高登(David Zephyr Gordo Gordon,亞當·拉姆伯格飾,AdamLamberg)、凱特·桑德斯(Kate Sanders,阿什莉·布里爾奧爾特飾,Ashlie Brillault)和伊桑·克拉夫特(Ethan Craft,克萊頓·斯奈德飾,Clayton Snyder)一起背上行囊去義大利旅遊,路上他們計劃要好好放縱一把。

在羅馬旅遊的同時,莉琪遇到了大明星保羅(耶尼·蓋爾曼飾,Yani Gellman)。保羅立馬用盡辦法讓莉琪代替與其情侶組合的伊莎貝拉。因為,此時的伊莎貝拉已經被看似英俊帥氣,卻背地裡想盡辦法讓伊莎貝拉離開組合的保羅氣走。(其實保羅是音痴卻想陷害伊莎貝拉不能唱歌)而保羅也對莉琪展開了一系列討好的方法,使她能全心全意幫自己完成陷害伊莎貝拉的目的。陰差陽錯,就在高登為了莉琪而被迫離開羅馬時,卻在機場遇見了真正的剛度假回來的伊莎貝拉。三人同心,終於在演唱會上揭穿了保羅的黑暗面具。

十一、《灰姑娘的玻璃手機》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英語:A Cinderella Story),又譯作無線兩心知、灰姑娘的故事、現代版灰姑娘,是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於2004年推出的浪漫喜劇電影。該片匯集了希拉里·達芙、查德·邁克爾·墨瑞、詹妮佛·庫里奇等明星主演,由馬克·羅斯曼執導。

故事以著名童話故事灰姑娘為藍本,製作了一個新的現代版灰姑娘,故事發生在21世紀中,希拉里·達芙飾演的薩姆·蒙哥馬利在父親去世後,跟隨自戀無比的繼母與兩個雙胞胎姐姐一起生活,詹尼佛·庫里奇飾演繼母費歐娜。繼母與姐姐們對待薩姆如同菲佣一般,家庭對於薩姆已經失去了溫暖,她只好通過互聯網尋求交流。在網路中他遇到了她的「白馬王子」。他們相約在萬聖節的化妝舞會上見面。在舞會中,薩姆發現白馬王子竟是學校內大受歡迎的橄欖球隊的奧斯汀·埃姆斯,自卑的薩姆選擇在午夜十二點中離去,不敢面對奧斯汀。不料卻遺落了手機,奧斯汀撿到了手機,最終找到了薩姆。

在這部影片中,手機取代了水晶鞋的位置,王子變成了穿著牛仔褲的校園明星,但依然被批情節老套,沒有創新。該片首映後,負面評論不斷,女主演希拉里·達芙還曾被評為2005年金酸梅最差女主角,但是該片卻在商業價值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首映周末票房達到了13,623,350美元。

十二、《辣媽辣妹》

《辣媽辣妹》是一部2003年的同名翻拍喜劇電影,由琳賽·洛翰和傑米·李·柯蒂斯主演一對水火不容的母女。該片劇情根據瑪麗·羅傑斯的小說改編,瑪麗·羅傑斯同時也是1976年版的編劇。本片為迪斯尼經典老片的翻拍,原版影片由青年時期的朱迪·福斯特主演。

傑米·李·柯蒂斯憑借她的出色表演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音樂或喜劇電影的提名,林賽·羅韓也因此獲得了2004年MTV電影大獎的突破創意女演員、土星獎和又一次青年藝術家獎的獲獎提名,評論家也對林賽·羅韓和柯蒂斯的出色表演贊不絕口。

截至2012年,《辣媽辣妹》仍然是琳賽·洛翰影視商業上最成功的電影,全球收入約1.6億美元、美國票房排行榜亞軍以及擁有爛番茄網站上88%的支持率。

十三、《公主日記》

《公主日記》是迪士尼公司所創的一部電影,影片由加里馬歇爾執導,安妮海瑟薇等主演,講述舊金山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兒,甚至在學校被視為透明,但被證實是一個臨近小國的公主,而後公主由皇後奶奶調教為舉止優雅的真正公主,並最終選擇擔當起治理國家的責任的故事。

❼ 美國新一代導演中有沒有誰是比較創新的

美國著名攝影師 出身的導演拉里·克拉克(LarryClark)以表現青少年放縱生活的成名,其電影作品向觀眾體展示了一群十幾歲的青少年的性愛、吸毒和酗酒的迷亂經歷。雖然攝影師本人不動聲色躲在鏡頭後的態度如同製作一部紀錄片,仍有人認為看他的作品就像進行一次地獄之旅,「和那些色情文學沒有任何區別,連最基本的道德准則也盪然無存」。

克拉克的作品非常自我,他曾在1974年被指控犯有搶劫罪接受審訊,當時檢控官指出:「當欣賞完克拉克偉大的作品後,依據作品就可以判斷出他的為人。」

他曾在1995年攝制爭議性的影片《小孩》(Kids),該片內容涉及青少年的性和吸毒問題,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引來一片遣責。影片以人物對白為主,顯得沉悶,到三分之二時出現了主角全裸的四級鏡頭,但並不色情,鏡頭的長度和表現尺度也恰到好處,並不像一般商業片那樣煽情。以「色情」作賣點來宣傳顯然是誤導。

克拉克曾表示:「我展示了一切。」他強調:「我的作品絕非色情,而是『忠實』暴露了真實生活中無時不在發生卻無人談及的事實。」

參與影片:
《 Beautiful Losers 》 (2007) ...Himself
《 Destricted 》 (2006) ...(segment "Impaled")
《板仔玩轉LA Wassup Rockers 》 (2005) ...archive footage: Jonathan at 14 & Milton at 12
《板仔玩轉LA Wassup Rockers 》 (2005) ...(story) &
《板仔玩轉LA Wassup Rockers 》 (2005) ...procer
《板仔玩轉LA Wassup Rockers 》 (2005) ...
《 Larry Clark, Great American Rebel 》 (2003) ...Himself
《滑板公園/天地無倫 Ken Park 》 (2002) ...
《滑板公園/天地無倫 Ken Park 》 (2002) ...Hot-dog seller (uncredited)
《滑板公園/天地無倫 Ken Park 》 (2002) ...stories and characters by
《 Teenage Caveman 》 (2002) ...Nathaniel (uncredited)
《 Teenage Caveman 》 (2002) ...
《半熟少年激殺案 Bully 》 (2001) ...
《半熟少年激殺案 Bully 》 (2001) ...Hitman's Father (uncredited)
《天堂無路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 (1998) ...
《天堂無路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 (1998) ...procer
《半熟少年 Kids 》 (1995) ...
《半熟少年 Kids 》 (1995) ...story

❽ bullets9請進!

1月19日遠風夢想家

1月19日出生的人,需要讓自己有作夢的空間,以感受自己對生活與眾不同的特殊態度。即使在最實際的工作領域里,他們也會從遠大的社會或全人類的理想中獲得力量。由於擁有能夠看清人類潛在的情緒或潛意識的能力,他們反而能夠執著於一些真理,活得一點也不妥協,成為別人的典範。
在家庭和社交生活上,這於出生的人經常能夠強而有力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能夠藉由個人的魅力,讓別人接受自己的看法,不管是談品味、政治、道德,或是藝術都一樣。然而,自我強烈的他們卻必須小心被商門左道所吸引,以免產生自我毀滅的傾向。

事實上,對1月19日出生的人而言,生活是不太可能輕松的,盡管如此,他們仍然能夠八面玲瓏,對周圍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在必要的時候,甚至還能將每分精力完全必揮出來。最令人敬佩的是,當他們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並得到絕大的成就時,看起來依然是一個很平常的普通人。在這種人當中,有些智慧高超的人甚至能找出潛藏於人類內在的能量,發揮出神廳的力量,並運用在自己身上或工作上,變得非常與眾不同。

這天出生的人經常會有個人問題的困擾,尤其是感情方面的問題,他們就像夜空中的彗星一樣,不停地燃燒自己,劃過星空,消失在黑夜裡。屬於這種類型的人,必須學習調整自己過度興奮的能量,不要活得太「用力」。通常讓他們更穩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與一個能夠了解他們、且個性比較穩定的人建立密切的關系。

1月19日出生的人絕大部分會覺得自己必須在充滿想像的生活與普通、穩定的生活之間,訂下明確的分野,或是採取更正常的工作模式,以便平衡比較專注和想像的內在生活。不管是哪一種方法,只要努力求得客觀和平衡,就能幫助他們將外放的能量導入正途。

其實,這天出生的人不應該排斥自己天生的熱情,以及用心生活的態度。如果硬要壓抑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最後必然會挫折連連,反而活得更不快樂。通常他們會在28歲開始感覺到危機出現,到了42歲左右,就會做下重大的抉擇,這個決定也許會讓生活層面變得更開闊,也或許從此更加受限,誰也不知道。

幸運數字和守護星
1月19日出生的人,都受到數字1(1+910,1+0=1)以及太陽的影響。因為這一天很靠近魔羯座與水瓶座交接之處(這個地帶有神秘和想像力),所以,1月19日出生的人不但受到土星(魔羯座的主宰行星)的影響,也受到天王星(水瓶座的主宰行星)的影響。他們會有很多很多的能量,必須小心引導,才不會四處爆發,或是製造壓力,燃燒得太過火。這點對於受數字1影響的人更是千真萬確,因為他們通常都比較有野心,也不喜歡受限制。

健康
1月19日出生的人,必須學習將他們狂野的能量導引到比較積極、正面的方向。能不能在實際與想像之間尋得平衡,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1月19日出生的人經常活得很用力。消耗太多的能量,所以,他們比較容易出現工作過度而崩潰的現象。因此,他們必須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學習穩定自己,為人生建立起遵循的架構。就這一點而言,運動和飲食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能幫助他們將一天的時間做架構性的安排。一些有活力、但不太激烈的運動,例如瑜珈、太極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至於飲食習慣方面,則應維持均衡的營養、多吃熱食、補充維他命、少吃糖、少喝灑。大致而言,一天至少能與他人共享一餐,會對他們產生很好的作用。

建議
保持清醒,走在正路上,別走入旁門左道。讓生活的樂趣持續得久一點,別太在意人生中所遭遇的負面經驗。讓自己保持平靜,並維持良好的工作習慣。

名人
愛倫坡(Edgar Allen Poe) 美國詩人、評論家及短篇故事作家。他是創作偵探和恐怖故事題材的先驅,著有《泄密之心》、《黑貓》等。

台灣政論家陶百川,曾任監察委員。

美國電影導演李察賴斯特(Richard Lester),其著名作品為《酷熱的一夜》。他捧紅了自己成為電影愛好青年的偶像。

美國西部鄉村歌手桃莉巴頓(Dolly Parton),亦為電影演員、流行搖滾樂歌手兼作曲者。

珍妮絲喬普林(Janis Joplin),美國歌手、詞曲作家,她是紅極一時的偶像搖滾歌星,但在27歲時因為吸毒過量身亡。

香港影歌星呂方,代表作《老情歌》。

美國女演員珍史塔波頓(Jean Stapleton),她在電影、電視皆有演出,曾在《家族事務》一片中擔任演出。

美國小說家海斯密斯(Patricia Highsmith),以寫恐怖小說見長,著有《瑞普利在水底下》。

瑞曲網球選手艾伯格(Stefan Edberg),曾獲得兩次澳洲公開賽冠軍、溫布爾頓和美國公開賽冠軍。

塔羅牌
大秘儀塔羅牌的第19牌「太陽」,可說是所有牌中最好的一張。它象徵知識、活力和幸運,也代表值得受人尊敬和回報。這張牌正立時,具有清澈、人際和諧及美好的名聲等等正面特質;牌面倒立時,則有驕傲、自負、虛偽等不利反面特性。

靜思語
在夢想中,有些人忘記了自己是誰,有些人卻發現了自己到底是誰。

優點
具魅力、富創造力、有影響力。

缺點
不易適應環境、自我毀滅、不穩定。

❾ 求一部美國青春喜劇電影

中文片名
女生向前翻
原片名
Stick It
更多中文片名
站穩了
忍耐
堅持就是勝利
影片類型
喜劇 / 運動
片長
103分鍾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SDDS
評級
Rated PG-13 for some crude remarks.
級別
USA:PG-13
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2006年4月21日
美國
USA
2006年4月28日
法國
France
2007年1月10日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傑茜卡·班汀吉爾 Jessica Bendinger
編劇
傑茜卡·班汀吉爾 Jessica Bendinger .....written by
演員
約翰·帕特里克·阿梅多里 John Patrick Amedori
傑費·布瑞吉 Jeff Bridges
米西·佩若格米 Missy Peregrym
Vanessa Lengies .... Joanne Charis
Nikki SooHoo .... Wei Wei Yong
Maddy Curley .... Mina Hoyt
Kellan Lutz .... Frank
Mio Dzakula .... Ivan
Svetlana Efremova .... Dorrie
Jon Gries .... Brice Graham
Gia Carides .... Alice Graham
Tarah Paige .... Tricia Skilken
Polly Holliday .... Judge Westreich
Julie Warner .... Mrs. Charis
Annie Corley .... Officer Ferguson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影片講述了一名年僅17歲前體操明星海莉曲折的經歷。海莉生長在一個問題家庭,從小就養成了桀驁不馴的個性。出於叛逆的心理,她在體操賽場上半途而廢,漸漸走上了歧途,由於誤觸法網,還多次被捕。無奈之下,她只能重返體操賽場,希望能夠重新找回當年那個積極向上的自己。
任性叛逆的17歲女孩海莉·格雷厄姆(梅西·帕瑞格蘭飾)慣於挑戰權威和地心引力,她的單身父親為了管束女兒一籌莫展、無計可施。越發有恃無恐的海莉終於觸犯了法律,因損壞財產而被告上少年法庭,法官責令她進入一所異常嚴厲的體操學院學習,掌管這所學校的是以軍事化管理見長的傳奇教練伯特·維克曼(傑夫·布里奇斯飾)。
幾年前,海莉曾是一名才華橫溢的體操運動員,可在她即將參加體操錦標賽的決賽之前,突然得知當時的教練同自己的母親有染,心灰意冷的她在關鍵時刻退出比賽,使自己的團隊與金牌失之交臂。強制下,海莉不得不背負著背叛隊友的指責重返體操界,在接受規則約束的同時,還要面對自己的朋友和對頭。伯特教練很快就發覺海莉的體操天賦,不管她願不願意,他都要讓她重新出現在賽場。當然,刁蠻頑劣的海莉同教練之間難免會有一場明爭暗鬥,而這種抵觸情緒隨即演變成相互的尊敬,由此海莉和她的精英團隊也開始漸入佳境。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一部拙劣的體育電影,甚至連主人公都不可愛。
——《紐約郵報》
除了布里奇斯的魅力表演之外,影片的其餘部分實屬平庸。
——《好萊塢報道》
班汀吉爾的這部電影可謂獨特有趣,對那些小運動員們既有取笑也有崇敬。
——《舊金山紀事》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傑茜卡·班汀吉爾
1966年出生的傑茜卡·班汀吉爾曾是世界著名的精銳模特公司的簽約模特,在大學期間她就開始為音樂雜志撰稿,後來開始為Masters of Reality、Loudness等當紅藝人拍攝MV,1991年,她還因為奎恩·拉蒂法的單曲《Fly Girl》拍攝的MV獲Billboard最佳說唱錄影帶和最佳導演提名。出於對寫作的熱愛,傑茜卡開始創作劇本,《慾望城市》便是有她加盟的傑作。在電視界取得成功之後,傑茜卡來到洛杉磯尋求發展,然而,她的第一部電影劇本《魅力四射》卻四處碰壁,先後被27家電影公司拒之門外。最後,這部由燈塔電影公司製作、環球公司發行的《魅力四射》在票房榜冠軍交椅上穩坐兩周,成為對這個編劇新丁的充分肯定。在為多部明星雲集的影片擔任編劇之後,傑茜卡以本片拉開了導演生涯的序幕。
打造職業水準
導演傑茜卡在童年時也曾同影片主人公一樣有過體操運動員的經歷,雖然從9歲開始只學了3年,但小有天賦的她曾拿到過州季軍,對體操運動員的生活與內心也深有體驗。從影之後,傑茜卡一直希望能製作一部有關體操競技的電影,而且在幾年間收集了大量有關體操運動的資料。2004年10月,傑茜卡用自己手中的體操錄像剪輯出兩分半的畫面,以此吸引製片方的關注,這段錄像很快引起了一輪競價,最終影片的拍攝權落到迪斯尼公司手中。
為了呈現出真實而多彩的體操生活,傑茜卡在2003年創作劇本時聯繫到了著名體操雜志出版商、贊助商和經紀人保羅·澤特,向他咨詢各種技術問題,並物色到了19位剛剛畢業的體操運動員、13位外國體操運動員和新近的美國體操冠軍娜斯蒂亞·柳金。
在影片開拍的3個月前,4位主要演員便在體操顧問的指導下開始接受嚴格的體操訓練,在短時間內,這些演員的體操水平要從入門級發展到中級水平,而作為先決條件,他們必須首先學會在訓練和拍攝中保護自己。在每天長達5、6個小時的訓練中,演員們不僅提高了體能和柔韌性,而且形體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標准。
影片陣容
導演傑西卡·班丁吉爾在電影界並不算出名,但在TV界已經大紅大紫,由她擔綱編劇的《慾望城市》(《Sex And City》)已經成為全世界女性必看的電視劇,被奉為「都市女性的聖經」。如今她執導的本片也是一部講述體操女運動員的影片,一幫女人在一起的故事已然又是傑西卡的強項,從這個角度來講,筆者還是比較看好這部片子。
本片的演員大部分都是啟用的新人,較為大牌的也就是教練的扮演者傑夫·布里吉斯了。這位曾經獲得三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和一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老戲骨,當年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霹靂與光腳》(《Thunderbolt and Lightfoot》)中同場競技的時候,就曾以其出色的表現讓伊斯特伍德相形見絀,從而力壓他獲得自己第二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事實上,傑夫多次與小金人擦肩而過已經讓多數影評家感到憤憤不平。想他當年的競爭對手如今已手捧小金人,而今年來教練的角色通常又比較討巧,不知傑夫能否在本片中大放異彩。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由於影片是體操題材的,而且涉及到不少比賽場景的拍攝,必須靠專業的體操運動員,所以在影片籌拍階段,劇組在世界范圍內征選體操運動員參與影片的拍攝,美國一些奧運會選手和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著名體操運動員參加了這部電影的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剛剛退役的體操名將楊雲,在自己粉絲的推薦下參與了這部影片的拍攝,扮演其中的一名亞裔體操運動員,楊雲也因此成為中國登陸好萊塢的第一位體操運動員。雖然楊雲扮演的只是一名小配角,在賽場上做幾套動作而已,也沒有台詞,但她努力認真的態度,扎實的基本功底讓導演和現場做指導的羅馬尼亞體操名將科馬內奇的教練連連誇贊,並被選中參加了電影海報的拍攝。
在好萊塢的七天觸電旅程中,楊雲度過了非常快樂的一段時間,她還教會了劇組中的其他各國體操運動員唱「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她希望這次影片拍攝能成為她今後一個良好的開端。
影片於2005年6月13日開拍,同年8月22日拍畢,全程在南加州拍攝。
在最後決賽的場景中,劇組招募到了諸多赫赫有名的體操名將,如2004年奧運會體操全能冠軍卡里·帕特森,法國隊的Iabelle Severino,當今世界冠軍娜斯蒂亞·柳金,澳大利亞隊的阿蘭娜·斯雷特爾,以及中國體操隊不久前退役的楊雲等等。
劇組使用了名為「Spydercam」的攝影裝置,這種懸垂在纜繩上的攝影機可以由遙控器來完成俯沖和急升等復雜運動,從而體現出銀幕上從未出現過的體操鏡頭,此前,《蜘蛛俠2》的拍攝就曾使用這種裝置。
影片主題曲《We Run This》出自6次格萊美獎得主Missy Elliott的最新專輯《The Cookbook》,Missy Elliott還在片場拍攝了這首歌曲的MV,並在MV中也同樣扮演了一位體操運動員。
海莉第二次冰浴時,她的黑色文胸在切換鏡頭後變為灰色。
影片的一些鏡頭中有山出現,而在影片故事的發生地休斯頓是沒有山的。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Burt Vickerman:You gonna be ready soon?
伯特:你會很快准備就緒嗎?
Haley Graham:Yup.
海莉:是的。
Burt Vickerman:You gonna hurt yourself?
伯特:你會傷到自己嗎?
Haley Graham:Probably.
海莉:或許。
Burt Vickerman: Just don't get any blood on the equipment.
伯特:不過不要把血弄到器械上。
Haley Graham:Too late!
海莉:太晚了!
Haley Graham:Elite gymnastics is like, the navy seals, only harder. There are like 2000 navy seals, there are only like, 200 elite gymnasts…. the things gymnasts do make navy seals look like wusses. And we do them without a gun.
海莉:體操運動員中的精英就像海豹突擊隊員,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海豹突擊隊有2000人,而最出色的體操運動員只有200人,體操運動員所經受的訓練會讓那些士兵看上去像膽小鬼,我們不用槍就能戰勝他們。

閱讀全文

與美國青年電影運動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齊天大聖之大鬧天宮大電影 瀏覽:914
2012世界末日電影免費中文版 瀏覽:493
精品自慰電影院 瀏覽:242
台灣電影中國鐵人 瀏覽:572
電影湘西秘藏免費觀看完整 瀏覽:770
嫁到上海電影完整版 瀏覽:493
大奧惡女電影 瀏覽:288
高清男女愛情電影歐美 瀏覽:920
讓我說電影票 瀏覽:379
愛情就像一盤散沙是什麼電影 瀏覽:145
64屆柏林電影節提名 瀏覽:56
特種兵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6
電影位置搞笑圖片 瀏覽:835
類似地獄電影院的小說 瀏覽:452
日本動漫電影好的結局 瀏覽:244
動作戰電影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356
法國電影巧克力解說 瀏覽:988
99塊錢電影票 瀏覽:492
電影院沒人包場說說 瀏覽:684
天才瑪蒂爾達在線播放完整電影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