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電影評價和賞析的視屏節目,通過電影看出導演的心思和思路
1、今日影評(綜藝)
2012年1月2日,國內首檔以揭秘「電影里的生活,生活里的電影」為主題的漫談式電視脫口秀日播欄目——《老梁看電影》在甘肅衛視正式開播。《老梁看電影》由知名電視主持人梁宏達坐鎮主持,節目以電影為素材,以普通觀眾的日常生活為參照,通過發掘、整理電影里的故事和生活細節,以梁宏達獨特的「說故事」主持風格,說說「電影里的那些事兒」。
5、電影追憶(綜藝)
電影追憶是2014年在大陸地區開播的一檔紀實類的電影剪輯、配音、短片的節目。追憶曾經觸動你心靈的電影。每期推薦三部經典電影,並以此展開討論,直戳淚點,希望能勾起你淡淡的往事回憶。
6、每周影評(綜藝)
《每周影評》是一個主要針對國內院線公映電影的電影評論節目,它誕生於2009年5月18日,每周一期,努力成為國內電影觀眾的觀影參考和電影消費指南。
7、電影解毒室(綜藝)
《電影解毒室》是由暴風影音公司自製的電影評論節目,聚焦院線大片,解析熱點事件。解說風格專業而不失趣味,深入淺出,兼顧骨灰級影迷與普通觀眾。從觀賞性、製作成本、拍攝手法、導演技巧、演員表演等方面對電影進行解讀,會態度鮮明地告訴觀眾電影的好與壞,在有態度的主觀基礎上堅持客觀原則。
8、青年電影館(綜藝)
《青年電影館》是國內全方位梳理香港電影史的權威欄目,並已擴展到世界電影、華語音樂、華語電視劇。它在很多大學電影鑒賞課上放映,並被一些地方電視台播映。它運用作者論的方法,對五星殿堂級電影人、電影和各種電影元素進行鑒賞、評比。
9、三下五除二(綜藝)
《三下五除二》是一個由楊二和蘇五共同主持的中國首檔社交影評節目,節目《三下五除二》中8-10分鍾,從不同觀點、多角度出發對熱點影片進行解讀,同時總結電影干貨(敘事風格、美術等相對專業剖析)的視頻福利就直通你的腦洞賬戶。且有不少明星將與大家一起玩耍。
B. 左右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誰
新浪娛樂訊 3月27日下午,榮獲今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王小帥新片《左右》(blog)在北京星美國際影城舉行首映式。王小帥導演,主演劉威葳( blog)、成泰燊( blog)、高圓圓( blog)、張嘉譯( blog),以及新浪娛樂頻道主編雷振劍等出席了儀式。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表示對國產電影的支持,吳宇森夫婦、馮小剛、顧長衛、崔健(聽歌)等數十位大腕級人物紛紛自掏腰包購票入場看電影。吳宇森的出現使現場霎時混亂一片,而他則表示自己是王小帥的大影迷,稱王小帥是中國電影的良心,讓大家感到拍電影是光榮的事情。
眾明星大腕自掏腰包看《左右》
與以往電影的首映儀式不同,觀看《左右》首映的明星大腕們都要自掏腰包買票入場,吳宇森、馮小剛、崔健、顧長衛、汪峰(聽歌 blog)、王寶強( 聽歌 blog)等人均在在自動售票點購買了電影票。對於這個做法,王小帥表示,他以前去看首映的時候,很想自己買票表示對影片的支持,但有時卻是想買票也買不到,所以這次斗膽想到這樣的方式,而他也坦言,藝術類型的影片在中國還是需要幫助的,沒有可能像商業片一樣扔大量的錢做宣傳活動,這次的做法也可以讓大家感受到電影從業人員對電影的支持。
吳宇森稱王小帥是中國電影的良心
雖然主辦方事前曾表示吳宇森將參加首映式,但當吳宇森出現在紅地毯上時,媒體記者的瘋狂程度依然引來了意想不到的混亂。吳宇森在接受主持人采訪時則表示,自己是王小帥的大影迷,「我很喜歡王小帥的電影,他是國內非常知性的導演。兩年前在戛納看《青紅》的時候,所有看過的朋友都非常驚訝和震驚,他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生活和感情。」吳宇森隨後提到,聽到《左右》柏林獲獎的消息時自己雖然正在剪片,但開心得整個人跳了起來,「王小帥很會運用電影語言,把內心感情發揮得很透徹,他是中國電影的良心,有豐富的思想內涵,讓我們感到拍電影是很光榮的事情。」
馮小剛想拍文藝片
馮小剛在商業片上的成績已經無可置疑,但他對藝術電影也表示了不遺餘力的支持。出現在首映儀式的馮導雖然要自掏腰包買票,但他幽默說到早就應該這樣,「早應該自己買票,要不大家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同時他談到,電影是要用錢支持的,雖然王小帥電影在柏林得獎後也有了發行出路,票房壓力不是特別大,但也祝願在國內有好的票房。當主持人問馮小剛會不會也想拍文藝片時,馮小剛坦陳自己確實也想拍這種有關生活題材的影片。
C. 中國有沒有著名電影評論家
張愛玲、評論家贊譽她是: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
李文斌
人物簡介
電影評論家、編輯。江蘇省揚州市人,1939年11月生。少時就讀於江蘇省揚州中學,1964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曾在中國戲曲研究院、國務院文化組辦公室工作。1973年進入電影界,先後在國務院文化組電影組、文化部電影局、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任職。現任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報刊處處長、《中國電影周報》總編輯、《電影通訊》月刊主編和電影審查小組成員。除主編《中國電影周報》和《電影通訊》外,還主編了《電影導演的探索》、《科學教育電影創作談》、《新聞紀錄電影創作》、《美術電影創作研究集》等16本理論書籍,撰寫了100多萬字的電影評論、理論文章,從事過詩歌、小說和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理事。
夏衍
鍾惦斐(1919~1987)著名文藝評論家、電影美學理論家 ----------中國著名影視評論家——杜高,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楊恩璞,著名電影音樂評論家楊大林,著名電影評論家、《中國電影報》總編輯李文斌 ,著名影視評論家、中國電影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 羅雪瑩
D. cctv6導演是誰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CCTV-6),全稱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衛星頻道。它是以宣傳電影、培養電影觀眾、傳播影視文化為宗旨的專業頻道。所以沒有導演。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閻曉明
E. 中央電視台ccTv一6頻道電影頻道啊編輯十導演是誰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CCTV-6),全稱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衛星頻道。它是以宣傳電影、培養電影觀眾、傳播影視文化為宗旨的專業頻道。所以沒有導演。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閻曉明
F. 江小魚導演的年齡
不和「屠夫」江小魚談文化!
以下是江小魚的博文:
我現在是第三次結婚,未婚妻是韓國人。兩個前妻都是中國人,第一個比我大三歲,拿我當兒子養,後來終於翻身得解放,一賭氣,找了個比自己小16歲的,我又變成了她爸,成天哄著她過日子,無聊至極。跟了這個韓國人以後找到了感覺,就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一起,非常日常的狀態。
第一段婚姻的時候我在福建,那時候我才20歲,前妻比我大三歲,在一個報社當記者。她大學剛畢業,她在大學的時候就是學生會主席,團支部書記,特別精明能幹,那時我高中畢業,是一個詩人,在一個工廠裡面當工人,實際上也不怎麼上班,就是從事我的文學事業,名氣還挺大,青年文化領袖那種的。我跟她的關系就是跟謝燁和顧城似的,她呵護我,她覺得我是一個天才,她覺得要呵護我,而且她非常寬容,我們89年結的婚,結婚時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她置辦的。我結婚不是因為我對婚姻的渴望,因為人家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是屬於不信邪的人,什麼事我都想經歷,那個時候我才20歲,但覺得自己像涅魯達說的:我曾歷經滄桑。年齡特小,雖然也很快樂,但是內心世界覺得自己特別歷經滄桑的那種,就是小神童的感覺,我覺得什麼都經歷了,就是婚姻沒有經歷,而且別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還不信呢,我就屬於那種心態,就結婚了。
她對我確實關懷備至,只要她出差,家裡就准備一大堆吃的,我只要一出差,她就托她當地最好的女朋友照顧我。她不嫉妒,她覺得我是一個天才,要跟女孩子在一塊才有靈感,她完全是這種感情,很奇怪,就是像媽媽,完全是這種感覺。完全是她養著我,寫詩有什麼錢,當一個工人有什麼錢,所以都是她養著,她來照顧我,她給我錢花,我覺得這種生活挺好玩的,因為小,所以這個經歷挺好玩,時間長了,我覺得這樣的生活不太像一個戰士的生活,像一個兒子,雖然很幸福,但是我覺得沒有什麼意思,完全是什麼都不用操心的生活,我覺得總是缺點什麼。就想擺脫,就跟擺脫父母似的,正好有個去香港工作的機會,我就去香港的一個雜志做美編去了,後來回來去南京大學讀書,讀完書就來北京了。她察覺到了我的變化,知道我在故意躲她,她就去瑞士讀書去了,臨走的時候我們辦了離婚手續。
離開她之後,剛開始有一點不習慣,我對生活幾乎是一種無知的狀態,很弱智的狀態,我開始自己賺錢,我發現賺錢也不是很困難的事,隨便寫點東西,也餓不死你,還混得挺好,以前沒有這種概念。經濟上我獨立了,在生活上還是特別需要別人照顧的,我永遠也學不會開車,我永遠分不清楚家裡的東西在哪兒,誰要在我家住上一天,他都永遠比我了解我家的東西擺在哪兒。混亂地生活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個問題挺好解決的,我有錢,我可以請別人來照顧我,至少我花自己的錢,於是,我請小時工,保姆,司機等等,我還養了一堆人呢,陸陸續續的,估計上百人了。這個還是很有區別的,雖然生活上需要別人照顧,但從我的心態上,我是一個很獨立的人,包括我對世界的認識,我對世界的介入這種東西,我完全是非常獨立的,我覺得自己完全是非常有責任心的,非常真實的一個人了。
01年的時候,我認識了第二個妻子,那年她17歲,來北京實習。開始的時候我拿她當小妹妹,過了半年,慢慢有了感情。一開始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完全是兩種東西,我覺得我要有一種責任,要去照顧她的所有事情,對我來說挺有成就感的。但是很快就不勝其煩,我最後發現我不是在愛一個人,是在哄一個人。
她沒有什麼事干,就是閑著,衣食無憂的,她就天天琢磨我,她總琢磨我對她愛不愛,沒有別的,就是琢磨這些事。像我這種人有過很多女朋友,以前的把柄特別多,她就整天跟我較這些真。比如說簡訊,總有一些簡訊,可能是以前的女朋友想念你一下,發一些小段子,或者是好朋友之間,比如說我叫你親愛的,或者怎麼著,這種東西她會去當真,她去調查這些事。比如說我有一個特別好的妹妹,有一段時間住我們家,前妻就會把她所有的東西都扔了,比如以前女友的照片,都給撕了,我的所有過去,越挖越多,我這個人又特誠實,我也不會撒謊,她總覺得我太復雜了。她把以前的女友的東西全都毀掉了,不斷的毀,跟文化大革命似的,她那一段相當於浩劫,比如你的衣櫃里頭,她每天都能發現一些東西。包括你去跟人談事,比如這個時候我要接受一個女記者采訪,她在旁邊就會給你臉色看,她就會不高興什麼的,比如像剛才我們倆擁抱一下,她就會想你們倆過去是不是怎麼著了,她就干一些這些事,從她的角度好象挺正常的,但是她會耽誤我做很多事情,我去哪兒,她要跟著,當然跟著我倒是沒有關系,她長得也挺好看的,但是我的效率沒有了,比如要是單獨咱們倆這么談,她跟著,我怕麻煩,我就乾脆算了,取消采訪,就是這樣,很多事就會很耽誤,而我又不是一個混混,對我來說,不工作不行,而且我有做不完的事。
這些事你能解釋清楚嗎?越解釋越多,剛開始我很誠實,最後發現這個事就是一個錯誤,就有一點像你抓一個人,本來公安局就是因為你貪污這個事,結果你被抓了,你又不知道公安局針對這個事,你把別的事給招了,越弄越復雜,越招越多。
跟她在一起的那一年差不多就是折騰這個事,讓我坦白交待。就是一個父親跟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之間的,小孩生下來就是折磨父母的,就是為了搗亂,把你弄得崩潰了才罷休。但是她覺得她是愛你,最後她說她是一片空白,是一個處女,她說就你有本事來你說我,我立馬沒戲了,她整天拿這個來要挾我。她可能愛我,但是愛得過了,最後兩個人都心力交瘁的,生活就變得忍無可忍了。
今年年初,我正好在做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的總策劃,我有一個很久沒有見的好朋友和他的妻子來找我談事,他的妻子是一個朝鮮族人,不是很漂亮,典型的朝鮮族女孩的那種大圓臉。我們跟他談事,他太太在旁邊,你會感覺到她對他的事業,對他的人非常在乎,笑得也非常的溫柔。我特別羨慕那對夫妻,看到他們你會有一種想結婚的沖動,我覺得有這么一個女孩,我就肯定跟她結婚了。我就跟我的好朋友說:你媳婦真好,我真想找一個鮮族的女孩。當時我沒有想找個韓國人,只要是朝鮮族的就行了。他老婆說是嗎,我可以幫你留心。沒過多久,朋友的媳婦還真給我打電話了,她說有一個姐妹,是韓國女孩,長得也很漂亮,她說比她自己漂亮,我說好吧。在她的安排下,我第一次去相親,第一次的媒妁之言,真是挺好的。
她叫金京心,27歲,是韓國一個很大的旅遊公司的領隊。那天跟著我的朋友他們兩口子,去機場接這個女孩,我一看她是個大高個,別看我身高才一米六,我喜歡高個子的女孩,我以前的妻子和女朋友身高都在一米七以上,比我高至少十公分,我這個人很喜歡挑戰,我就是喜歡跟我的身材有反差的女孩,這才有感覺。從機場出來,然後去後海吃飯,她第二天下午就要趕回去,就是完全見一面,她是很矜持的,她不像中國女孩這么開放,全世界最開放的是中國女孩,最保守的就是歐洲,亞洲其他國家的女孩,中國女孩現在,你隨便給我找一個,我五分鍾就能搞定她,特別簡單。但是這個韓國女孩非常矜持,我就喜歡上她了,一見鍾情吧。
那時我正在忙青歌賽,住在影視之家,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翠微大廈買了一個鑽戒。我這個人的效率比較高,我要看準一個事,那就立馬付諸行動。她下午走,約的中午吃飯,在南四環那邊有一個生態美食城,朋友的媳婦,我們三個人在一起。剛剛坐下,我就跟她說了我喜歡她,大概意思是說:如果對這么一段天生的情緣,稍微表現出猶豫,我覺得都是不道德的,都是缺乏理性的。我朋友的媳婦給她翻譯,她沒有想到,嚇壞了,我給她戒指,她嚇得直往後躲,我說是不是要下跪,她說不敢,後來我的朋友媳婦說你先收下吧,以後再說,她就先收下了。她喜歡喝茶,我給她選了非常好的西湖的茶,就送走了。回到漢城以後。我就每隔一天晚上十點鍾,漢城時間十一點,給她打電話,聊別的,因為怕這個事情太突然,嚇到人家,就聊別的,反正是年輕人,就是找一些話題,因為她也很喜歡中國的流行音樂,喜歡孫燕姿,周傑倫什麼的,韓國電影我也熟,有的時候聊一個多小時什麼的,慢慢的變成一種習慣了。
沒過多久,我去香港,她也喜歡香港,她說我們在香港見吧。第一天發生的事情讓我對她的印象非常好。我是一個很有事業心的,有的時候工作非常忙,每到這個時候,我以前的妻子老給我出一些選擇題,越忙的時候就越要考驗我是愛她們還是愛事業,比如說又多少多少天沒有一塊吃飯了,她們不太去感受我的東西,也知道我很忙活,但是她表達起來,是另外一種方式。但是那天我在香港,她在酒店裡等我,說好下午我來接她,很多事情耽擱了。我給她打電話,我說對不起,我可能晚幾個小時,她說:不要著急,你忙你的,沒有關系,你在忙,你辛苦了。我說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她說沒有,是我不好意思,讓你分心了。就這么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覺得心裡特別舒暢。後來我們去香港郊區去吃很新鮮的海鮮,然後回到城裡頭看電影什麼的,晚上就在藍貴坊的中國餐廳去吃飯,在這個過程中間,彼此之間就慢慢的了解。我特別是珍惜這一段,我在香港開了兩間房,我是把她當成老婆來接待的,我不會跟她隨便上床,我從見她第一眼的時候,我說這是我老婆,以前的女孩我是先當女朋友的。
但是在香港有一個小進步,我們牽手了。第二天去迪斯尼的時候,下大雨,我們坐一個計程車,香港的計程車司機也愛嘮叨,說你老婆好漂亮,問我們哪裡的,我說北京的,司機又說一定要好好照顧你老婆,說了一堆,我就親了她一下臉頰。在香港的那段日子,我覺得自己特別純情,我覺得在現在這個社會能談這樣的戀愛挺不容易的。你看韓國電影都是這樣,韓國電影都是甚至沒有一個接吻鏡頭,但是特別讓人感動。
回北京之後,她就住在我的朋友家,天通苑,我那邊叫青通苑。白天我在忙活,到吃飯的時候,我就去接他們,吃各種好吃的,看電影,看音樂會,去酒吧,再把她送回天通苑,但是已經是完全可以隨時隨地的接吻,擁抱這種,她跟我的所有朋友一塊吃飯,她已經成了我所有的中國哥們羨慕的一個對象了,我吃飯的時候都是一堆人吃飯,她給你夾菜,完全是與生俱來的天然的那種性格。
後來我約他到我家。一般的中國女孩要第一次去男人那兒,不會給他收拾什麼,肯定很矜持坐著,可金京心完全是很天然的舉動,那天我買了水果,吃完了之後,就把盤子拿去洗,她洗的時候,看到旁邊有一些東西就順手洗掉。我覺得她的家庭的教育是滲透在骨髓里的,這種東西是很自然的,中國的小女孩,她喜歡你,她會裝,比如她要特別愛你的話,她會裝一段時間,她會很主動,但是你覺得跟她日常狀態不一樣,但是我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她的習慣,她的干凈,勤勞,特別的體貼溫柔是一種日常狀態,所以適合做老婆,老婆是過日子的,她是日常狀態。但是中國女孩她是狂,是過節的狀態,就是興致所致,她心情好的時候,做菜做的比誰都好吃,她有興致的時候,弄一堆菜譜,給你做,一天還挺忙活,但是沒有興致了,她也不管了,餓死你。還有一個比如說持家這一塊特別不擅長,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她也不太管,你感覺好象有沒有這個家都行,她沒有什麼感覺,你感受不到愛的細節。
通過金京心,我終於明白自己需要一個經過生活打磨過的女孩,她什麼都懂,什麼都明白,她又充滿了細節對生活,她對你的愛和關心是日常生活,而不是像我原來的妻子和女朋友,想起來了,特關心你,關心死你,等一下她又不關心你了,讓你四腳朝天。其實她們的長相,工作各方面,素質都不錯,都比這個韓國女孩好,但是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她們的愛里沒有細節,我覺得這一點是中國女孩的一個通病。跟中國女孩談得戀愛太多了,我覺得中國女孩不太適合結婚。現在的中國女孩非常可愛,但是我覺得她們適合做女朋友,不適合做妻子。中國的年輕人現在沒有家教,我的女朋友都是70後的和80後的這種女孩,她們對性愛情愛的認知特別的單線,缺少一種作為東方女性的那種很溫柔的特質,就是細節,她們感情生活中缺少細節,比如韓國女孩她那種溫柔,那種感覺,她是舉手投足都體現出來了,這是一種文化,跟你的學歷沒有關系,中國女孩就是大大咧咧的,可能還比較自私,比較自我,相處的時候,她不太會愛照顧別人的感受,她不會去換位思考,比如有的你要特別忙吧,她給你添亂,心智不是特別成熟,這方面的家教太缺少了。
6月份,她跟我去沈陽,在那裡舉行紀念中國搖滾樂大型系列演,我是總策劃,總指揮。第一天,因為她中國話又說不好,沒有人交流,所以晚上就沒有看演出,她在酒店等我,酒店離體育館走路才兩分鍾,唐朝樂隊演出的時候,我就溜回酒店看她,我們第一次在一起,她完全是我的人了。那天有個細節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親熱的時候,衣服就扔在床邊上,到處都是,親熱完了之後,她會把你的衣服疊好了,反正明天還要穿那個衣服,襪子是襪子,褲子是褲子,弄好了,鋪好了。
沒想到,第二天有一個戲劇性的事。我在沈陽特別忙,我要協調很多事,我沒有時間照顧她,跟一些朋友我們還要吃宵夜,回到酒店之後,她不理我了,第二天也不理我,我牽她的手,她都不牽,我覺得挺奇怪的,後來我趕緊發簡訊給我朋友的媳婦,弄得挺郁悶的。她後來趕緊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有一點累,正好在生理周期裡面,情緒不好,也聽不懂漢語,所以她就心情不好。她跟我朋友的媳婦說:你放心吧,我一會兒就跟他好了,我一會兒說對不起。第二天,她睡了一覺,就好了,她說對不起什麼的,我實在太累了。從沈陽回來,她就回漢城了,回去之後辦辭職,就來北京了。
我覺得愛情是要有細節的。愛是日常生活,就像美國夫妻似的,「我愛你」這三個字,它是一個日常生活的表達,而不是說只有情人節的時候才表達,中國人一年只有一個情人節,其實應該每天都是,而且這種東西不是表演的,它是日常生活,並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女人街的花卉市場,買一百束花,而是你隨處摘下一朵花,來表達這種東西。這種細節其實就是一個個國家的文化,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所受的教育。認識金京心,讓我找到了久違了的那種
中華民族文化,有的時候看著她,我有些恍惚,我不禁問自己: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國的賢妻良母?卻是個韓國人?
中華文化不是哪個國家的文化,它是東方的一種文化特質,一個基本的價值核心,這種價值核心實際上在當代的中國年輕人身上已經喪失殆盡了,但是韓國人把這個保護得非常完整。相對來說,現在的中國女孩我覺得非常可愛,但是我覺得她們適合做女朋友,不適合做妻子。
中國的年輕人現在沒有家教,幾乎處於一種荒漠狀態,於是,現在的女孩缺少一種作為東方女性的那種很溫柔的特質,就是細節,她們感情生活中缺少細節,比較一下,韓國女孩她那種溫柔,那種感覺,她是舉手投足都體現出來了,這是一種文化,跟學歷沒有關系,不是學校教育,是家教應該完成的那部分。
彩星評論:
讀了半天上邊的博文,最後我讀出來「無恥」二字。很難把江小魚和他作家,主持人的「光輝」形象聯系起來。觀其照片,人如其「行」(形狀之行),是個面目猙獰的市井屠夫!江小魚無論年輕時候還是在現在,生活和婚姻都是在混沌中度過的。這個「永遠分不清楚家裡的東西放在哪兒的人」就像「裝在套子里的人」。浪費他人青春不說,還忘恩負義罵人,建議他還是不要結婚為好。以上文字字里行間對自己的前兩次婚姻都充滿著詆毀和褻瀆。起碼前兩任妻子都對他都有無私的付出吧,一個不懂婚姻和珍惜的人有什麼資格在這里大放厥詞?很難相信江小魚與金京心的第三次婚姻能夠維持下去,江小魚變成「江死魚」的可能性較大。試問:連自己婚姻都維持不好的江小魚,還有什麼資格談中華文化?老匹夫辱人賤行,吠吠如喪家之犬!江小魚對待婚姻的態度完全是忘恩負義之舉,與此山野屠夫低俗之流談文化,我頓覺惡心。哎呀,又忘了,不和「屠夫」談文化!
江小魚,又名江熙,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客家人。著名文化評論人、訪談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新銳導演,又是資深傳媒人、文化策劃人。被譽為「京城第一文化策劃人」、「中國當代流行文化和傳媒業最重要的見證人、參與者和獨立思想者之一」,被譽為「中國演藝圈點子最多的人」。 現為北京中視新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CEO、百集史詩電視連續劇《海峽西岸三部曲》總編劇、總導演、中央電視台第12屆青年電視歌手大獎賽策劃人、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今日影視」欄目主講嘉賓、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與素質教育論壇名譽主席。文學代表作入選《百年中國文學經典》(北京大學出版社),和中國搖滾之父崔健共同發起中國真唱運動,引發國內外廣泛反響,導致國務院重新修訂《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曾獲國家版權局版權保護特別貢獻獎、中國文化部文化新聞獎、中央電視台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通俗歌曲金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評委特別獎、中國歌曲總評榜最佳詞作獎等。
出版著作有《公司論》、《最後的蘋果樹》、《屋頂上的搖滾》、《用你的背叛拯救我》、《靈魂之路》、《秦淮八艷》、《中國明星大洗牌》、《權勢女人》、江小魚後人文主義繪本系列等。
導演、編劇、策劃、製作、監製作品有電影《搖滾之子》、《情流感》;電視劇《球愛俏佳人》、《海峽西岸三部曲》、《蔡明2005年賀歲劇》、《巴士警探》等;MV作品《舞過三八線》、《水上花》、《守望》、《綠色聽得見》、《乘風起航》等。
G. 著名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去世!你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充滿傳奇的一生。
法國著名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去世了,令人震驚和遺憾,也感嘆沒有人抵得過歲月的侵蝕,都將回歸到大自然之中去的宿命。讓·呂克·戈達爾可以說是擁有卓越成就的一位導演,為電影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是電影界的奠基者。由於希望自己有尊嚴地離去,他選擇了安樂死,他離開的方式,也引起法國民眾對安樂死合法化的爭議。
法國著名導演讓·呂克·戈達爾
著名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從19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拍電影,在漫長的從影生涯中,他製作完成了上百部影視劇,其中不乏有享譽全球的作品,比如,《阿爾伐城》《精疲力盡》等等,讓全球影迷都感受到了他通過影片給大家帶來的無窮魅力。他其實是一位非常自己立場的導演,並希望通過電影來改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