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給我提供老版本家春秋的演員表
你說的87版的《家春秋》 主要演員:
林達信 飾 高覺新 陳曉旭 飾 梅芬 孫啟新 飾 高覺民 張 莉 飾 鳴鳳 徐 婭 飾 瑞 鈺 傅以宏 飾 高覺慧
② 家春秋電視劇87版演員
《家春秋》演員表 :
林達信
飾 高覺新
陳曉旭
飾 梅芬
孫啟新
飾 高覺民
張莉
飾 鳴鳳
徐婭
飾 瑞珏
楊昆
飾 淑英
施天音
飾 蕙表妹
張先衡
飾 高克明
呂涼
飾 高克定
宋憶寧
飾 琴
王玉珍
飾 琴的母親
鄭嘗互佰就脂腳拌協飽茅毓芝
飾 陳姨太
③ 家春秋婢女翠環 演員
韓再芬,出生於1968年3月20號(農歷2月22日),祖籍安徽潛山,原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二團主要演員,現任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院長。1980年進入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學員隊學藝,兩年後便登台。1984年因主演黃梅戲電視連續劇《鄭小姣》一舉成名。韓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風范:扮相俏麗,噪音圓潤,表演細膩,演唱韻味純厚、清亮悅耳。她在舞台上、電影、電視里塑造了許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韓再芬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安徽潛山出生日期:1968年3月20日職業:表演藝術家畢業院校:黃梅戲劇團學員隊代表作品:《女駙馬》,《莫愁女》,《楊貴妃》,《孔雀東南飛》主要成就:上海市「白玉蘭表演藝術獎」
國家一級演員籍貫:安徽潛山 個人作品黃梅戲電視劇《鄭小姣》、黃梅戲電視劇《女駙馬》、《天仙配》、《楊貴妃》、《香魂》、《血狐帕》、《小辭店》、 《生死擂》、《挑花女》、《李師師與宋徽宗》、《潘張玉良》、《西施》、舞台劇《女駙馬》、《莫愁女》、《鄭小嬌》、《徽州女人》、《公司》等。另外,她還先後主演二十餘部電影和電視劇,其中《鄭小姣》、《女駙馬》、《天仙配》、《桃花扇》和《孟麗君》獲金鷹獎;《桃花扇》獲飛天獎和「五個一」工程獎;《徽商情緣》獲97年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戲曲片獎;黃梅戲電視劇《挑花女》獲中國文化部頒發的「飛天獎」和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黃梅戲電視劇《潘張玉良》,獲「飛天」一等獎;電影《生死擂》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近年來主演的戲曲類電視劇: 1984年《鄭小姣》(五 集) 1984年《天仙配》 (四集) 1986年《桂小姐選郎》 (三 集) 1987年《女駙馬》 (四 集) 1988年《小辭店》 (上下集) 1988年《挑花女》 (四 集) 1990年《桃花扇》 (五 集) 1992年《孟麗君》 (九 集) 1995年《李師師與宋徽宗》(四集); 1995年《秋》(四 集); 1998年《龍鳳奇緣》 (三 集); 2002年《潘張玉良》 (六 集); 2002年近年來主演的戲曲類電影 《香魂》 1985年; 《徽商情緣》 1997年; 《生死擂》 2001年 《六尺巷》 2010年 近年來主演的非戲曲類電視劇: 《疾風勁草》 (單本劇) 1980年; 《溫州女人》 (十四集) 1994年; 《清明上河圖》 (三十集) 1998年; 《紅粉須眉》 (二十集) 2000年; 《大龍郵票》 (二十集) 2000年; 《走向共和》 (五十集) 2001年; 《塵埃落定》 (二十八集) 2002年; 《遠去的村莊》 (三十集) 2004年; 《貞觀長歌》 (三十六集) 2005年; 《血濃於水》 (二十集) 2005年; 《船政風雲》 (三十二集) 2006年 ; 《新天仙配》 (三十集) 2006年;《李清照》 (二十集) 2007年; 話劇《白門柳》 2006年; 小品《都市外鄉人》2004年;
④ 家春秋黃磊版演員大太太的扮演者是誰
在春秋黃豆版的演員袁太太恃婚掩飾什麼角色呢?那是因為這個年代的太太是因為很很霸道的太太了,這樣的太太不會善哉,以前的都是春秋,長的太大,都是在家當全的
⑤ 孫道臨家春秋演員表
家春秋 (1987)
導演: 李莉
編劇: 巴金
主演: 林達信 / 陳曉旭 / 張莉 / 孫啟新 / 徐婭 /傅以宏 / 楊昆 / 施天音 / 董梁 / 郭偉琳 / 邰華 /張先衡 / 李長年 / 呂涼 / 宋憶寧 / 王玉珍 / 鄭毓芝 / 張鋒 / 於菁 / 鞠士宏 / 方青卓 / 毛依文 / 章非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家庭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1987
⑥ 電視劇家春秋里的扮演者
演員表:
郭偉琳 飾 張 氏 .
董 梁 飾 高覺英.
施天音 飾 蕙表妹.
楊 昆 飾 淑 英.
傅以宏 飾 高覺慧.
徐 婭 飾 瑞 珏.
張 莉 飾 鳴 鳳.
孫啟新 飾 高覺民.
陳曉旭 飾 梅 芬.
林達信 飾 高覺新.
《家春秋》是由李莉導演,徐婭榮、林達信等主演的民國劇。本劇主要講述了金陵城高公館一家的盛衰,舊中國的沒落與腐朽,封建家庭舊禮教的殘酷以及在黑暗勢力壓迫下的年青人的不同命運。
1987年的電視劇《家春秋》,榮獲第七屆「金鷹獎」優秀電視連續劇獎[1] 。
這部片子先在四川取景,然後是在上海搭景拍攝完成的。改編人員曾為改編事宜,多次請教巴金:「過去改編主要突出的是覺慧,這也是原著的亮點。我們這次改編,編劇擬以覺新為主線,認為這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開拓下去,戲路會更廣闊。但是,我們心裡不踏實,於是再一次去請教巴老……交談中,我們體會到巴金……對覺慧這個人物是傾注了心血,寄予了厚望的……」
在原著中,覺新最後還是有一個不算太灰色的結局,而在電視劇中,覺新最後走上了絕路。這部電視劇的悲,始終籠罩不散,連那主題歌曲與插曲都讓人聽得不寒而慄。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剛在央視拍攝完電視劇《紅樓夢》的陳曉旭和張莉。《紅樓夢》的明星效應實在太強大了。在林黛玉與薛寶釵後不久,人們再次看到陳曉旭與張莉出現在《家春秋》中。張莉的角色從雍容富態的寶釵變成了美麗丫頭鳴鳳,角色的反差稍微大一點。而陳曉旭,則完全令人們陷入梅表姐就是林黛玉的聯想中無法自拔。一樣的憂郁,一樣的病態,一樣的欲得未得……我們甚至還能從某些相對靜止的畫面中讀出一些尖酸刻薄,或者洞明犀利來。很明顯這一部《家春秋》中,渲染梅表姐與覺新的愛情戲比較用心。當陳曉旭站在梅花叢中微笑時,有比葬花更動人的效果。
⑦ 陳曉旭的資料
陳曉旭,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林黛玉的飾演者,時為鞍山話劇團演員,後扮演過電視劇《家春秋》中的梅表姐。現從商。 38歲的陳曉旭 作為世邦廣告公司的董事長,陳曉旭的辦公室只有十幾平方米,除了室內繚繞著輕緩的佛樂阿彌陀佛」外,有兩樣東西最為醒目一件是正對著門的地方立著她在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里飾演林黛玉的經典劇照,一件是辦公桌對面牆邊設立的佛堂。佛堂桌上擺著一位身穿僧衣的老和尚的照片,和尚慈眉善目,精神矍鑠。 他是我的師父,凈空法師。」陳曉旭介紹說。 我總結了一下我的前半生,我經歷的困難和挫折真的不是很多。我的問題都是對自己的一種判斷、否定、反思和重新開始。」陳曉旭在接受《時代人物周報》專訪時說。 盡管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陳曉旭見到陌生人仍顯拘謹,但自我意識非常強烈。我跟林黛玉一模一樣——太自我了,別人都不歡迎我,記者對我的印象也不好。我不高興的時候就不理你,或者說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生活中的陳曉旭頗為低調,極少接受采訪,更不願意談及私生活。不過她還是告訴《時代人物周報》,如今她跟父母和妹妹一家三口住在一套大房子里,演妙玉的姬玉老住在我們家。」還有就是,她的丈夫與她一起經營著世邦公司,他很健康很陽光很帥。」 只演兩部戲的名演員 陳曉旭一共只演了兩部戲,即《紅樓夢》和《家春秋》。但當年她的名氣卻大過很多演了一輩子戲的演員,因為她演了林黛玉。 拍《紅樓夢》時,我已經讀過兩遍原著了。給王導演寫自薦信時,我還附上了14歲時發表的那首歌頌柳絮的小詩。」 陳曉旭說,她那時的性格真是很像林黛玉,長得非常瘦弱,愛讀書,醉心於芭蕾。 18歲的陳曉旭 1985年,《紅樓夢》劇組開始選演員。18歲的陳曉旭聽到這個消息後,拿著一張背面抄著一首詩的自己的照片找到導演,毛遂自薦,要求飾演林黛玉。 開始導演懷疑我是否能演好。問我能否演另外一個角色。我說『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的角色。』導演覺得演林黛玉的演員本身應該是個詩人,所以最終我得到了這個角色。」 接到試鏡的通知,她沒有告訴鞍山話劇團的同事和領導,而是請了三天病假,偷偷地跑到北京。在《紅樓夢》劇組里一待就是三年,沒有任何錶演經驗的她把林黛玉演繹得凄凄慘慘切切。 《紅樓夢》後來成了中國電視史上最風行的電視劇,前後重播了700多次。 她和那部戲里的十多位以前默默無聞的男孩女孩一起一夜成名。那時,她只有21歲,我不覺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為我長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氣質與她很像。」 《紅樓夢》熱播後,陳曉旭藉助林黛玉」一角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這為她爭取到了電視連續劇《家春秋》的女主角梅表姐的角色。但無論她怎麼用功」,展示在觀眾面前的梅表姐,都只是林黛玉」的翻版。 我就拍過這么兩部戲。一是我覺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別人有天賦;二是由於起點太高,我之後就沒有再遇上什麼合適的戲了。事實證明,這是我的幸運,要演就該演最好的角色,不是嗎?」 浮華散盡是落寞。此後,陳曉旭獨自漂泊北京——十多年前還沒有漂一族」的說法,她成了最早漂在北京的一撥人之一。沒有租房中介,沒有酒吧和迪廳,不知道往下該怎麼走,多次搬家使得她幾乎得了房子恐懼症——她害怕拖著行李飄零街頭的感覺。 上世紀80年代末流行出國熱,我也盲目地心動過,想去美國,被拒簽了。」為了出國,她雇了保姆,並把自己關在家裡苦攻英語,她的孤僻性格竟然把保姆給嚇跑了。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先去德國,想轉簽去美國。然而,她在德國呆了三個月就回來了。 回國之後的陳曉旭,仍不確定自己該做什麼,直到1991年陰差陽錯地轉入商界。 不懂廣告的廣告人 廣告人陳曉旭 假如有廣告客戶要跟你談廣告代理,你會怎麼談?」 跟我談?」陳曉旭顯出非常吃驚的樣子,我不知道,沒有客戶直接來找我談的。我們各個部門都有總監,他們比我專業,我需要做的是堅持誠信經營的宗旨和為有志之士提供廣闊的舞台。」 不跟客戶談廣告的陳曉旭,於1996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世邦廣告公司,擔任董事長。那年,她29歲。 陳曉旭說,闖入廣告界只是個偶然,說白了是為了生存。1991年,一個朋友告訴我說,長城廣告公司在徵集加盟承包經營,可以自己組一套班子單干,他們覺得我應該去試試。沒想到公司竟同意由我組建製作總部,自負盈虧,我就大著膽子簽了字。」 陳曉旭的創業資金是買股票賺來的。那時,中國的股市也是剛剛起步,她拿演出積攢的兩三萬塊錢跟著別人買原始股,沒想到股票翻了好幾倍,她成了先富起來的人」。 公司初創,頂著長城國際廣告公司製作總部經理」頭銜的陳曉旭,手下除了幾個大學生外,幾乎一無所有。她在一家酒店租了一間客房當辦公室,業務舉步維艱,房租和人員工資幾乎壓得她抬不起頭來。 她的第一個客戶出現在一個月後。那是慕名而來的一家葯廠,客戶對她說我知道林黛玉不會騙我的。」 另一家葯廠也讓她記憶猶新。那是湖北省一家制葯廠,當時幾乎就要倒閉了,與她簽訂了150多萬元的代理合同,通過她的宣傳,制葯廠不但起死回生,而且兼並了一家小廠。 『林黛玉』的名氣對生意沒有什麼幫助,有理性的人絕不會因為你是『林黛玉』就與你合作。」陳曉旭說。話雖這么說,林黛玉」仍無形地為陳曉旭帶來了一些寶貴的機會。當時,中國只有幾百家廣告公司,規模都不大,客戶不知道做廣告該信任誰,紛紛慕其名而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從1991年開始,一直到1993年,我們都是很順利的,穩步發展。我進入的時機好,客戶盈門。如果放到現在,簡直不可想像,行業都已成熟、競爭也日趨激烈,不懂行的人哪有機會?」 如果說有困難,那就是在1994年。當時,全中國的經濟都比較低谷,我們的業務稍微冷清一些。我從演員的角色轉到負責一個小企業,不太懂得維系客戶,到了1994年,我們失掉了一些客戶,進入低潮,處於維持運轉的狀態。這完全是因為我自己的粗心大意。」 現在每一個人都懂得,除了對客戶的專業服務外,一定要跟客戶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夥伴。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教訓,1995年,我重新結識了一批客戶,尤其是五糧液,一直跟我們合作了11年。」 9年之後,世邦已發展成包括廣告、文化和商貿三家公司的一個品牌企業。 如今,陳曉旭投入1200萬元,與中視傳媒籌拍一部28集的電視連續劇,希望在文化領域有所作為。電視劇暫名為《紅幫裁縫》,寫20世紀初到三十年代上海西裝行業的發展史和風雨飄搖時代的恩愛情仇。 過著一種平和的生活 以代理酒類品牌廣告發家的陳曉旭卻喜歡吃素,從不喝酒。受她的影響,世邦公司有幾名員工也養成了素食的習慣。 棄影從商後,陳曉旭曾經很專注於賺錢,努力讓父母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她為他們創造更舒適的家,還送精美的禮物給他們。 後來,我發現物慾的增長並沒有給我和家人帶來真正的快樂。我變得越發忙碌和煩躁,很少有時間和父母相處。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父親母親不知何時開始衰老、虛弱了,好像隨時都有離開我的可能。而我給了他們什麼呢?這一切他們又能帶走什麼呢?這種心痛使我從喧鬧中安靜下來。我開始想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們會去哪裡,我們還能見面嗎?」 1999年,她偶然在朋友的車上聽到凈空法師講解的《無量壽經》的錄音帶, 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個世界彷彿印證了我從小到大對清凈仁愛世界的無限嚮往。我對經中所描述的一切沒有絲毫懷疑,就像有人將你心中多年描繪的藍圖突然呈現在你面前那樣驚喜、感激。」 兩個月後,她聽說凈空法師在新加坡講經,便立即辦理了簽證,飛了過去。看著老法師慈祥光明的面容,我感到自己與佛法很早就相識了。我問老法師『我可以做您的弟子嗎?在我心裡,您早已是我的師父了。』第二天,師父為我和妹妹傳授了皈依。我們從此踏上了學佛的道路。」 現在每天早上,陳曉旭以誦讀《無量壽經》作為一天的開始,在入睡前讀誦《地藏經》,來檢討和懺悔自己當天的過錯,替一切正在造罪業和受苦的眾生懺悔,祈願他們能和自己一起斷惡修善。 白天的工作很繁忙,我會在午休時靜坐30分鍾恢復體力,效果很好。失敗和成功就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了什麼,智慧是不是增長了,靈魂是不是長高了,道德是不是提升了。學習在我的生活中占著很大的部分。以後,我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有關智慧、道德、教育的公益事業。」 我的人生目標是在我壽終正寢之前,能夠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覺悟,並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錯誤全都贖罪,然後做一些好事。」 陳曉旭所說的錯誤」,是指行為、語言、思想上有意無意中的過失。 看上去,陳曉旭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小得多,而她卻說,她的心理年齡已經不止100歲了」。 我希望生活盡快過去,像流水一樣,然後進入一種特別平靜的狀態,看書寫作,親近自然。我希望現在就過老年人的生活,希望過我爸爸媽媽(那樣)的生活。」
⑧ 家春秋的拍攝情況
1987年的電視劇《家春秋》,榮獲第七屆「金鷹獎」優秀電視連續劇獎 。
這部片子先在四川取景,然後是在上海搭景拍攝完成的。改編人員曾為改編事宜,多次請教巴金:「過去改編主要突出的是覺慧,這也是原著的亮點。我們這次改編,編劇擬以覺新為主線,認為這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開拓下去,戲路會更廣闊。但是,我們心裡不踏實,於是再一次去請教巴老……交談中,我們體會到巴金……對覺慧這個人物是傾注了心血,寄予了厚望的……」
在原著中,覺新最後還是有一個不算太灰色的結局,而在電視劇中,覺新最後走上了絕路。這部電視劇的悲,始終籠罩不散,連那主題歌曲與插曲都讓人聽得不寒而慄。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剛在央視拍攝完電視劇《紅樓夢》的陳曉旭和張莉。《紅樓夢》的明星效應實在太強大了。在林黛玉與薛寶釵後不久,人們再次看到陳曉旭與張莉出現在《家春秋》中。張莉的角色從雍容富態的寶釵變成了美麗丫頭鳴鳳,角色的反差稍微大一點。而陳曉旭,則完全令人們陷入梅表姐就是林黛玉的聯想中無法自拔。一樣的憂郁,一樣的病態,一樣的欲得未得……我們甚至還能從某些相對靜止的畫面中讀出一些尖酸刻薄,或者洞明犀利來。很明顯這一部《家春秋》中,渲染梅表姐與覺新的愛情戲比較用心。當陳曉旭站在梅花叢中微笑時,有比葬花更動人的效果。
飾演完美瑞珏的是長相溫柔的徐婭,她還演過《封神榜》里的青君、《孫中山與宋慶齡》里的宋慶齡,都是同一路子的善良得體女子。
與之前拍的電影不同,電視劇《家春秋》對覺新之外的副線人物刻畫也很仔細,於是我們還留下了對其他幾個積極爭取權益的女子的好感,她們更讓人覺得激情澎湃。
上海人此後經常見到的演員,例如呂涼、楊昆、孫啟新等等,都在此片雲集,讓我們看到他們的最初面貌。
——摘自卓瑪麗《對影人 徐婭 的一句話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