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京劇的代表人物有那些
於魁智(國家京劇院副院長)、張建國(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奚派名家)、耿其昌(國家京劇院余派老生名家)、朱強(北京京劇院馬派老生)、陳少雲(上海京劇院麒派掌門人)、杜鎮傑(北京京劇院楊派老生)、李宏圖(北京京劇院葉派小生)、張克(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楊派老生)、李軍(上海京劇院楊派老生)、王佩瑜(上海京劇院余派女老生)。
1、於魁智
於魁智,回族,1961年12月15日出生於遼寧沈陽,京劇表演藝術家,老生演員,研究生學歷,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
現任中國國家京劇院藝術總監(正局級),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黨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2、耿其昌
中國京劇院主要演員,國家一級演員。12歲登台演出,曾演出過幾十齣優秀的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京劇,並擔任主要角色。曾赴西歐、北美演出,為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3、陳少雲
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上海京劇院著名麒派老生,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4、杜鎮傑
杜鎮傑,男,漢族,北京京劇院一團領銜主演,北京市政協委員。著名京劇演員,工余派、楊派老生。
5、李宏圖
李宏圖,男,著名京劇演員,工小生,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蘭芳京劇團常務副團長。葉少蘭少將的入室弟子。
❷ 京劇電影工程10大經典劇目都有哪些
第一批10部:《龍鳳呈祥》《霸王別姬》《狀元媒》《秦香蓮》《蕭何月下追韓信》《穆桂英掛帥》《謝瑤環》《趙氏孤兒》《乾坤福壽鏡》《勘玉釧》
第二批暫時7部:《紅樓二尤》《大鬧天宮》《貞觀盛世》《四郎探母》《捉放曹》《群英會•借東風》《文姬歸漢》
-愛聽戲曲網站長
❸ 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有哪些
1、葉盛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清末著名小生演員程繼先之得意弟子。葉派小生藝術的開創者、創始人。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縣,生於北京。
曾祖父葉廷科,清道光年間從太湖販茶、筍至京,後定居。祖父葉中定始入梨園,學藝於老嵩祝班,後為四喜班凈角台柱。父葉春善,創辦著名的舊式京劇學校富連成社並終身任社長,是成就卓越的戲曲教育家。盛蘭為其四子。
4、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市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程長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後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同治、光緒年間,任三慶班主,同仁尊稱其大老闆。歷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台、四喜三班總管。
5、譚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被尊為京劇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贊。其對京劇藝術的革新,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
❹ 京劇電影, 誰能給我一些比較全的資料, 最好能包含演員的名字.
01、《生死恨》(1948年梅蘭芳 姜妙香)
02、《借東風》(1949年馬連良)
03、《游龍戲鳳》(1949年馬連良 張君秋)
04、《打漁殺家》(1949年馬連良 張君秋)
05、《玉堂春》(1949年張君秋 俞振飛)
06、《蓋叫天的舞台藝術》 包括:《白水灘》、《七雄聚義》、《茂州廟》、《劈山救母》、《英雄義》、《武松》
07、《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上集)(1955年) 包括:《斷橋》(崑曲)、《宇宙鋒》
08、《梅蘭芳的舞台藝術》(下集)(1956年) 包括:《霸王別姬》、《貴妃醉酒》
09、《洛神》(1956年梅蘭芳姜妙香)
10、《荒山淚》(1956年程硯秋)
11、《宋士傑》(1956年周信芳 童芷苓)
12、《群英會》(1957年葉盛蘭 譚富英 馬連良)
13、《借東風》(1957年馬連良 葉盛蘭)
14、《望江亭》(1958年張君秋 劉雪濤)
15、《楊門女將》(1960年王晶華 楊秋玲)
16、《周信芳的舞台藝術》(1961年周信芳 趙曉嵐)包括《徐策跑城》、《下書殺惜》
17、《野豬林》(1962年李少春 袁世海)
18、《尚小雲舞台藝術》(1962年)包括《昭君出塞》、《失子驚瘋》
19、《穆桂英大戰洪洲》(1963年劉秀榮 張春孝 )
20、《尤三姐》(1963年童芷苓)
21、《武松》(1963年蓋叫天)
22、《鍘美案》( 1964年張君秋 馬連良)
23、《惡虎村》(1973年張世麟)
24、《挑滑車》(1973年張世麟)
25、《蜈蚣嶺》(1973年張世麟)
26、《斬黃袍》(1976年李宗義 王泉奎)
27、《辛安驛》(1976年趙燕俠)
28、《盜魂鈴》(1976年李宗義 李慧芳 )
29、《三岔口》(1976年張雲溪 張春華)
30、《游龍戲鳳》(1976年張學津 劉長瑜)
31、《盜仙草》(1976年劉秀榮)
32、《賣水》(1976年劉長瑜)
33、《哭靈牌》(1976年李和曾)
34、《借東風》(1976年馮志效)
35、《薛禮嘆月》1976年高盛麟)
36、《賀後罵殿》(1976年張曼玲)
01、《古城會》(1976年高盛麟 袁世海)
02、《讓徐州》(1976年李家載演唱 言少朋演出)
03、《珠簾寨》(1976年馬長禮)
04、《二堂舍子》(197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武漢市京劇團 關正明 李薔華)
05、《逍遙津》(1976年李和曾)
06、《斬馬謖》(1976年李和曾 袁世海)
07、《李陵碑》(197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李和曾)
08、《斷橋》(1976年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 杜近芳 蕭潤德演出 葉盛蘭演唱)
09、《長坂坡》(197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俞大陸 袁世海 劉秀榮 李世章 李嘉林)
10、《紅娘》(1977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北京京劇團 趙燕俠 劉雪濤)
11、《鐵弓緣》(197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雲南省京劇一團 關肅霜)
12、《白蛇傳》(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李炳淑)
13、《盜御馬》(1980年昆明電影製片廠 「坐寨」、「盜馬」兩折 裘世戎)
14、《紅娘》(1981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江蘇省淮陰地區京劇團 宋長榮)
15、《李慧娘》(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 蘇州市京劇團 胡芝風)
16、《陞官記》(198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湖北電影製片廠 朱世慧 )
17、《火焰山》(198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劉喜亮 王鳳霞)
18、《呂布與貂蟬》(198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 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葉少蘭 許嘉寶)
19、《三打陶三春》(198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王玉珍)
20、《真假美猴王》(1983年珠江電影製片廠 福建省京劇團 徐大松 王金柱)
21、《岳雲》(198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 徐衛偉)
❺ 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
郭振清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 畢業 於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先後為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
電影演員郭振清人物生平
郭振清,1927年生於天津。電影表演藝術家。早年曾在私塾念書。後在電車公司任售票員。建國後曾參加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後任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飾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質朴深沉,感情真摯,獲得好評。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平原游擊隊》《花好月圓》《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李向陽,在《獨立大隊》中扮演的馬龍,表演自然,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1981年任天津市廣播局演員。
電影演員郭振清人物 事跡
起源
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智勇雙全的游擊英雄李向陽被人們廣為贊譽和稱頌。李向陽的扮演者郭振清,從此也就成為人們熟悉和喜愛的著名演員。
郭振清生長在天津一個貧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於生計,在他剛滿17歲時,就跨上了電車,當了一名售票員。在那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飽受生活煎熬之苦,也從此開始認識了人生。當解放天津的炮聲響徹在海河上空時,他的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1949年底,黨送他到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市總工會文工團當演員。他第一次參加演出的話劇是反映紡織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嘗到創作甜頭的演出是話劇《不是蟬》。1981年,郭振清告別工作了20多年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長的故鄉--天津市,擔任了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的導演。同年與印質明聯合導演了 故事 片《大虎》,以後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獨具特色的風格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郭振清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細膩,質朴無華而又真實可信。看過《平原游擊隊》的觀眾,不會忘記那位手執雙槍、縱橫馳騁在敵人心臟里的游擊隊長李向陽。這個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軌跡,一度成了勇敢、機智的代名詞。
1957年,郭沫若曾題詞一首贈郭振清同志。詞曰:“鳳頭鳩見桑葚,獨立枝頭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飛四海頌和平,月桂菊可尋。”郭老詩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幾十年勇攀藝術之路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新中國17年的紅色銀幕上,長影廠的郭振清和八一廠的高寶成,是兩個最符合“工農兵”形象的銀幕代表人物,他們輪廓突出、稜角分明、濃眉大眼、身材魁梧,既有男子漢的陽剛偉岸之氣,又有符合代表人民大眾鮮明個性的本質特徵,特別是郭振清在1955年拍攝的《平原游擊隊》,飾演的“雙槍李向陽”這一威風凜凜的抗日英雄形象,立刻風靡全國,家喻戶曉。
電車飛向大銀幕
1927年8月15日,郭振清出生於天津衛的一個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幼年時代靠父親擺小攤維持生活。他小時候十分頑皮,只要熱鬧的街市上有踩高蹺的、玩雜耍的、唱大鼓戲的、演驢皮影的、馬戲表演的,總有他圓圓的大腦袋削尖地朝最前邊擠。小小的年齡,就非常羨慕民間藝人的生活,這大概就是郭振清最早的耳濡目染的藝術啟蒙。
1943年,郭振清16歲那年,為生活所迫,前去電車公司應聘,當上了一名電車售票員。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中國的黑暗時期,初涉社會的郭振清深刻體會到生活的艱難。他每天必須在凌晨3點就起床,連續工作12個小時。路上還不能下車吃飯,餓了就啃上幾口隨身攜帶的雜和面窩頭,或是用豆餅、豆腐渣和山芋面做的干糧。
電車行駛在繁華的城區街道,為了聚集人氣,招攬生意,街頭的大小商家都在播放著流行的曲藝節目。這聲音就如同磁鐵吸引金屬一般,郭振清人在車中,神思卻伴隨著音樂盡情地在街市的歌海里遨遊。
空暇間,他就和一幫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自組樂隊,演奏“金蛇狂舞”、“步步高”等著名的廣東音樂,或是踩高蹺、練 武術 ,還學會了單弦、數來寶、相聲和評劇等表演技巧。當時,電車公司成立了一個由穿長衫大褂的職員組成的業余京劇團,郭振清聞之幾次前去報名加入,只是因為自己是卑賤的“穿號坎”的窮售票員,屢次遭到冷嘲熱諷。郭振清不甘心,只要一有空,就自我推薦當場唱上一段“西皮二黃”,他的誠心和執著最終感動了負責人,破例將郭振清吸收進去。但是,“穿大褂”的終歸是瞧不上“穿號坎”的,郭振清走進了業余京劇團後,也只能被指使著幹些雜活,連“龍套”都不讓他跑。
假戲真做獲得愛情
對於郭振清來說,電影《六號門》既是他演藝的幸運之門,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幸福之門。因為這部根據同名話劇改編拍攝而成的描寫天津碼頭搬運工人在新舊兩個社會不同命運的《六號門》,使郭振清的本色表演贏得了廣大工人的一致認可而名聲遠播。同時,也正是因為這部《六號門》,他在劇中與自己演對手戲的青年女演員李曉功由相識、相知到相愛,假戲真做地牽手同行。這恐怕對於郭振清來說,又是一個絕對意料之外的驚喜等等。
《六號門》開始拍攝時,劇中的一些主要演員因為是借調而來的,一再更換,換到第三撥,原班人馬早已經是所剩無幾,只有東影廠新招收來扮演胡二妻子的青年演員李曉功留了下來。在《六號門》之前,李曉功已經在1950年參加過電影《光榮之家》的拍攝,接著還加盟到《劉胡蘭》劇組,後來在1959年國慶10周年獻禮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扮演了具有喜劇色彩的胖大嫂。
半年後,《六號門》曲終人散,郭振清吃驚地發現自己愛上了李曉功,而少女的心扉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感覺這個朴實厚道的天津小夥子就是自己心儀已久的心上人。兩位“弄假成真”的熱戀情侶回到天津,參加了喜氣洋洋的集體婚禮。
新婚燕爾,李曉功憑借著在電影學院蘇聯專家指導的表演班學習過的科班出身,幫著酷愛演戲的丈夫分析角色,提高業務。也正是由於郭振清在《六號門》的不事雕琢的出色表演,他被東影廠調去,當上了有別於舞台話劇表演的專業電影演員。1953年9月,郭振清進廠不久,就作為廠里重點培養的對象,榮幸地參加了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中國電影周活動。回國後即刻再次主演了描寫新一代火車司機生活和事業的故事片《英雄司機》,劇中男一號郭大鵬的藝術形象,是郭振清本色表演的又一個新起點。而李曉功為了全力支持郭振清冉冉升起的事業,自覺自願地在事業上跑起了“龍套”,辛苦地在家裡相夫教子。
經典電影造就英雄偶像
1954年,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到郭振清的頭上,郭振清把《平原游擊隊》中游擊隊長孤膽英雄李向陽的精神氣質把握得十分准確到位,生動地塑造出了一個智勇雙全、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英雄人物。
《平原游擊隊》是1955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的。為了更像劇情里那個黑不溜秋、膽大如虎的八路軍,郭振清跟隨劇組深入到河北、山東一帶去體驗生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努力讓自己更加貼近那個年代的人物個性。
同行里的“樣樣通”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_運動不斷,但對於出身“紅五類”、又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並成功扮演“工農兵”角色的郭振清來說,他一心一意沉浸在不斷塑造新角色之中,頻繁上戲,年年沒有閑著,就連在1956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 春節 大聯歡》,也特意找來空暇中的郭振清與另一個女演員安琪,聯合擔任電影拍攝的解說報幕員。
在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天津 文化 主管部門曾組織名為“笑的晚會”固定演出。此時,郭振清早已因扮演李向陽而名聲在外,作為天津文藝界的名人,他也經常會接到這方面的邀請信函,因為他的相聲說得頂呱呱。
銀幕和舞台是郭振清縱橫馳騁的疆場,而體育賽場和訓練場則又是他另一個特殊的一方遼闊天地。郭振清還是一個不折不 扣的球迷,上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10周年大慶的時候,郭振清作為文化部 足球 隊的代表,前往北京京劇團,與著名的京劇大花臉裘盛戎、老生李宗義等演藝界名家一起踢球。
1963年,郭振清參加由王炎導演的《獨立大隊》的拍攝工作,扮演一個由草莽英雄轉化為革命戰士的男主角馬龍,再次以他那質朴生動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李向陽迷”。
1973年,當國家恢復故事片生產的時候,郭振清在當年就出演了由林農導演的、根據浩然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農村電影《艷陽天》。1974年,被安排到嚴恭導演的工業題材的電影《鋼鐵巨人》劇組。1975年,又被北影廠抽調到李文化導演的《決裂》中,擔任男主角龍國正。1976年回廠後,本來讓他准備重新再次主演重拍片《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但是,由於年齡的關系,郭振清實在難以再現當年叱吒風雲的雄姿,而改為在幕後負責“新版李向陽”李鐵軍的表演輔導工作。在電影表演創作實踐中,郭振清不但虛心求教,刻苦鑽研,逐步將自己的戲路擴展到能洞察每一個角色的心理空間之中,從而成為中國影壇獨具風格的著名電影演員。同時,他還能夠把自己精心塑造的每一個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角色的實踐 經驗 ,無私地傳授給年輕的下一代。
電影演員郭振清晚年生活
步入垂暮之年的郭振清,雖身陷病榻,老伴李曉功也癱瘓在床,但回想起自己年輕時代領略到的輝煌,郭振清充滿著對人生的知足。郭振清因年事已高,中風癱瘓,雖由此帶來嚴重的後遺症,讓以往能言會道的他發音都成了問題,但“共產黨”這三個字,卻時常掛在嘴邊。是啊!他對共產黨有著深厚的感情,有著發自肺腑的真切表白。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郭振清至今還不是共產黨員,為了早日想入黨,他努力爭取了一輩子,但總是好事多磨,每當差一點要跨進黨的大門,總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事情意外出現。步入風燭殘年的郭振清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他對一輩子演戲已經毫無遺憾,因為有他的李向陽,還有馬龍,但他這一輩子惟一的遺憾,就是想早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接受黨組織的考驗,早日了卻那難以釋懷的真摯情感。
❻ 西遊記去世的演員
截至2021年10月份,已故演員有王鳳霞、程之、趙麗蓉、萬馥香、黃斐、閆懷禮、王夫棠、顧嵐、李鴻昌、徐冠春、李恩琪、曹鐸、鐵牛、雷鳴、吳桂苓、郭家慶、郭壽陽、韓善續。
1、王鳳霞
王鳳霞,女,(1955年12月5日-1993年11月5日),吉林省京劇院演員。1993年11月5日逝世,享年38歲。王鳳霞參演過1986年央視版的《西遊記》中鐵扇公主一角。
❼ 王佩瑜簡介
王佩瑜,1978年3月4日出生於江蘇蘇州,京劇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就職於上海京劇院。
1992年王佩瑜考入上海市戲曲學校專攻老生行當。1994年起王佩瑜分別在「新苗杯」、「寶鋼杯」、「梨園杯」、「藍島杯」四項全國少兒京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1999年考入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2001年畢業後進入上海京劇院工作,同年獲得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老生組)。
2011年獲得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2017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角兒來了》節目。2018年當選為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年獲得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2019年2月4日參加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
(7)京劇電影工程演員擴展閱讀:
王佩瑜經典劇目介紹:
1、《失空斬》
失空斬,是中國京劇傳統劇目《失街亭》、《空城計》和《斬馬謖》的合稱,三出戲故事內容前後銜接,故稱《失空斬》。因《空城計》為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有時候只單演《空城計》一折,全劇有時也稱《空城計》。
劇本取材於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講述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北伐的故事。劇本結構嚴謹、主題鮮明、唱念精彩,深受群眾歡迎。眾多京劇界老生演員均擅演此劇。另有同名京劇電影。
2、《搜孤救孤》
又名《八義圖》,京劇劇目。老生傳統戲。
改編自中國古典戲劇《趙氏孤兒》,講述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氏因奸臣陷害而慘遭滅門後,醫生程嬰撫養趙氏孤兒長大並報仇雪恨的故事。
3、《武家坡》
《武家坡》(傳統劇目)是京劇《紅鬃烈馬》中的一出摺子戲,講的是:出身高貴門第的妻子王寶釧獨居破瓦寒窯18年,在困頓中寫下血書,托鴻雁寄往西涼。薛平貴得信,告別代戰公主,急返長安,在武家坡前遇見王寶釧。
夫妻分離18年,容顏難辨,不敢貿然相認。薛平貴借問路試探寶釧,王寶釧清貧艱苦,堅守貞節,逃回寒窯。薛平貴趕至窯前,細說緣由,賠訴前情,夫妻才得相認。
4、《大登殿》
《大登殿》(傳統劇目)講述的是薛平貴得到代戰公主的援助,攻破長安,拿獲王允、魏虎,自立為帝,坐上龍位,封官授爵,清算餘孽的情景:薛平貴在金殿封王寶釧、代戰公主為昭陽正宮,分掌後宮、兵權;迎送王夫人去養老宮頤養天年。
分封蘇龍,問斬魏虎;王允死罪不免,經王寶釧再三求情,得赦,授銜無權,居家養老。
5、《烏盆記》
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五回烏盆訴苦別古鳴冤的片段,主要講述包公到定遠縣赴任破獲的一起貪財行凶命案,被後人演繹成經典京劇劇目,烏盆記,一名《奇冤報》,又名《定遠縣》。系老生傳統戲,多個流派都有此劇目,在演唱上有不同處理。
❽ 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是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 ,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 梅蘭芳的藝術造詣正如北大書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樣耐人回味,可謂爐火純青、臻入勝境。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京劇形成初期,以梅巧玲為代表的一代老前輩藝術家開啟了京劇男旦藝術的篇章。梅巧玲開創的梅派藝術,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成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傳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缽,良好地繼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對梅派藝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孫梅蘭芳繼承並發展了梅派藝術,當時的男旦藝術在京劇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讓整個京劇發展步入了巔峰時期,這是京劇走向興盛的重要標志。
梅蘭芳旦行立派也是從「梅派」開始的,而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蘭芳是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一人。
❾ 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演員王曉棠與丈夫言小朋簡介
1、王曉棠1934年1月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國影協副主席,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少將軍銜。
1955年,王曉棠出演第一部電影《神秘的旅伴》。1958年,憑借主演的電影《邊寨烽火》獲得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2、言小朋1925年5月-1992年,京劇武生,後為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京劇言派藝術創始人言菊朋的幼子。1935年,10歲即開始從事文藝活動,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劇、話劇團體中參加演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文工團、京劇團、話劇團中當演員。
(9)京劇電影工程演員擴展閱讀
1、王曉棠,2001年,王曉棠憑借自編自導的電影《芬芳誓言》獲得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05年,王曉棠被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09年8月6日,王曉棠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2、言小朋,1959年,調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工作。曾在故事片《分水嶺》中飾地主閻萬山,《戰上海》中飾巴隊長,《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飾苗先生,《雷鋒》中飾大個子,《奪印》中飾富裕中農,《南海風雲》中飾越南大副,《奸細》中飾地下交通員老明。
❿ 57年拍的京劇<群英會>包括哪些內容
電影《群英會》起於蔣干盜書,只到草船借箭完。過了幾年才續拍了《借東風》,到諸葛亮借風後返回劉備處止。不過這一系列簡稱《群英會》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