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好的二戰電影推薦下哈
《兵臨城下》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 裘德·洛 瑞切爾·薇茲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10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兵臨城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戰中共斃敵400餘名,是前蘇聯著名的狙擊英雄。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相比,這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不遑多讓,影片中,瓦西里和德軍狙擊手鬥法的鏡頭讓觀眾不由窒息,新兵們乘船渡河的場面扣人心弦,而蘇聯全線反攻的震撼場景,又使人欣賞到一道視覺盛宴。
《兵臨城下》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000萬美元,這其中德國資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擁有了反省德國歷史的特別含義。
最難忘
《橋》南斯拉夫
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最傷感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改變他生活的女人——瑪蓮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戰爭在繼續。傳來了瑪蓮娜丈夫的噩耗。瑪蓮娜為了生存,開始了出賣肉體的生涯。
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但是戰爭留給女人的傷痕,永遠無法癒合。
最悲情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
導演:斯·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表現了一場局部戰斗,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與德軍的戰斗。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流下熱淚。
這部出品於1972年的戰爭影片,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以及1975年列寧獎金等多項大獎。在中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不僅是因為片中有一幕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的「裸戲」,更因為它將女性在戰爭面前的抉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爭,往往應該讓女人走開,而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女人卻大膽地走入了戰爭。影片中,女兵們曾擁有的夢幻般愛情生活和戰爭的慘烈殘酷相交織。當這群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孩子最終相繼戰死沙場時,影片控訴法西斯暴行的主題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最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美國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善於利用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恐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
《辛德勒的名單》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實
《最長的一天》美國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這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顯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屬空前,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最長的一天》被影迷奉為二戰電影蓋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脫險》法國、英國
導演:傑拉爾·奧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或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共8部精彩的二戰電影在每晚10時播出。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或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最後介紹2部美劇非常經典:第一部「兄弟連」第二部「血戰太平洋」,血戰太平洋10集投資2億美元。
② 二戰電影
有一部奧斯卡獲獎的二戰的片子《細細的紅線》
③ 求電影SIN CITY和殺死比爾系列的介紹
中文名稱:罪惡之城
英文名稱:Sin City
別名:原罪之城/罪惡都市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5年04月01日
電影導演:昆廷·特拉蒂諾 Quentin Tarantino
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Robert Rodriguez
弗蘭克·米勒 Frank Mi
電影演員: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魯特格爾·哈爾 Rutger Hauer
邁克爾·麥德遜 Michael Madsen
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
伊利亞·伍德 Elijah Wood
鮑爾斯·布思 Powers Boothe
本尼西奧·德托羅 Benicio Del Toro
卡拉·古奇諾 Carla Gugino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製作團隊:DiAMOND
簡介:
導 演: 昆廷·特拉蒂諾 Quentin Tarantino 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Robert Rodriguez 弗蘭克·米勒 Frank Miller
主 演: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魯特格爾·哈爾 Rutger Hauer 邁克爾·麥德遜 Michael Madsen 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 伊利亞·伍德 Elijah Wood 鮑爾斯·布思 Powers Boothe 本尼西奧·德托羅 Benicio Del Toro 卡拉·古奇諾 Carla Gugino
上 映: 2005年04月01日 ( 捷克 )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8.3/10( 29976票 )
顏 色: 黑白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 長: 124 分鍾
類 型: 犯罪 劇情 驚秫 動作
分 級: 英國:18 美國:R 加拿大:18A 加拿大:R 加拿大:16+
字 幕: 射手網提供中文字幕 點擊打開
劇情:罪惡三段體
想在罪惡之城裡生存嗎?這里暴戾橫行,魚龍混雜,罪惡盤踞在黑暗的街區,幫派肆虐腐敗著整座城市,這里沒有法律的公平,有的只有勢力和卑鄙的較量,警察從不執行法律,他們是法律的破壞者和罪惡的根源。
想在罪惡之城裡生存嗎?那就要學會暴力,學會圓滑,學會對敵人決不手軟,學會對所有的侵犯睚眥必報,以牙還牙。能夠在這里生存下來的人都是狠角色,他們都擁有著冷酷的心腸和堅硬的拳頭,擁有著警惕的嗅覺和敏捷的身手。
故事一:罪城。
馬弗(米基·洛克 飾)面貌醜陋,肢體粗硬,加上暴躁無常的脾氣,許多人都對他敬而遠之,一天他偶遇容貌秀美的女孩葛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溫暖的愛情在這對美女和野獸之間萌生了。她給了他從未感覺過的溫暖和理解,他也下決心因為她而改變自己,並不惜犧牲一切代價來保護她的安全。
然而在一段最恬靜的睡眠之後,醒來的馬弗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挽留這一生只一次的真情,躺在身邊的她已經被人謀殺,而他則面臨著殺人兇手的指控,馬弗的心再次被憤怒和復仇的火焰點燃,他要瘋狂報復,找出殺害自己愛人的兇手。
故事二:狙殺。
迪懷特(克里夫·歐文)外表冷漠,內心卻充滿著激情,他算得上是這個城市的異類,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人。他受雇保護自己所在街區的幾名街頭女郎,而在她們中間,就有著他一直瘋狂愛著的雪莉。
然而有一天,有暴力傾向的變態警探傑奇(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飾)襲擊了雪莉,也讓迪懷特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當妓女幫派中的另一名妓女再次遭到傑奇的襲擊,迪懷特絕對出手,尋找機會幹掉這名腐敗的警察。
故事三:黃雜種。
哈迪(布魯斯·威利斯 飾)也許是唯一盡忠職守的警察,然而現在他也之後最後一小時了,年齡讓他不得不告別這黑暗城市中的執法,成為被這黑暗吞噬的一分子。
在警察生涯的最後一小時,哈迪接到情報,黑道參議院的兒子綁架了鋼管舞舞女南茜(傑西卡·艾爾芭 飾),這個可憐的女孩凶多吉少。
盡管哈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而且他也許要在這次任務的執行中就要離職,他還是決心將南茜從這個無法無天的性罪犯手中救出來,於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他單槍匹馬進入黑幫領地。
幕後:漫畫大師和黑色群星
影片改編自著名漫畫大師弗蘭克·米勒的經典同名漫畫。弗蘭克·米勒1957年出生於馬里蘭州的奧米亞,1986年他推出自己的漫畫處女作《蝙蝠俠黑騎士再現》,立即引起業界和讀者的普遍關注。如果說在70、80年代,弗蘭克·米勒在前人基礎上創作的「金剛狼」和「蝙蝠俠」的眾多漫畫為他帶來的還僅僅局限於圈內的名氣,那麼90年代早期,他放棄主流獨辟蹊徑推出了《罪惡之城》則真正奠定了他在漫畫界的大師地位。
《蝙蝠俠》時期的弗蘭克還是以彩色的形式來處理他的作品,而到了1993年推出《罪惡之城》時,他注意吸收了雷蒙·錢德勒、等人的黑色偵探小說,以及日本漫畫大師小池一夫、小島剛夕的名作《帶子雄狼》的特色,大膽地使用黑白創作,筆觸亂中有序,強調光影的反差,營造出風格獨特的罪惡之城,也打破了讀者之前偏向於彩色漫畫的欣賞慣性。
《罪惡之城》系列具有獨特的黑白畫面、強烈的電影化場景和傳統的雕刻畫風格,弗蘭克·米勒的圖畫風格細膩,擅長描寫暴力血腥對人性的影響,當時美國主流漫畫創作領域中,作者與編劇經常各自分開,這樣做有時會造成劇情和繪畫脫節,而弗蘭克則是其中少數編劇、繪畫均十分出色的畫家。
《罪惡之城》的出版立刻吸引大批的漫畫迷,於他們來說,這才是真正代表弗蘭克實力的作品,它的誕生使弗蘭克·米勒邁入了大師殿堂,他被譽為被譽為黑白世界的幻魔師,而他的創造風格也給後來的漫畫帶來巨大影響,比如麥克·米格諾拉的《地獄男孩》、《懲罰者》等。
超豪華演職陣容:
本片的陣容非常豪華,曾經指導過《殺人三部曲》、《墨西哥往事》等著名影片的美國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成功獲得了漫畫的電影改編權,為了不讓電影改編原有漫畫的風格,他和原作者弗蘭克·米勒一起擔任影片編劇。同時在導演一職上,他堅持也要加上弗蘭克·米勒的名字。
除了這兩位導演之外,本片還邀請昆汀·塔倫蒂諾擔任影片的名譽導演,指導影片的部分拍攝。而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和弗蘭克·米勒在共同擔任編劇導演之外,還共同擔任影片的製片人。
除了三位大名鼎鼎的導演,《罪惡之城》吸引了眾多知名演員參加演出。除了在三段影片中分別扮演主角的米基·洛克、克里夫·歐文和布魯斯·威利斯之外,影片雲集了當紅的眾多明星,他們包括曾出演《黑鷹計劃》的喬什·哈耐特、主演《21克》的本尼西奧·德爾托羅、擁有漂亮小蠻腰的《甜心辣舞》中的傑西卡·艾爾芭、《指環王》中的伊利亞·伍德、《新婚告急》中的布萊特妮·墨菲、《綠里》中的麥克爾·克拉克·鄧肯、《終結者3》中的尼克·史塔等等。
今年除了《十二羅漢》,還很少有一部電影能夠聚集如此多的明星,更何況是製作費用僅僅4000萬美元的《罪惡之城》了。根據一些內部的消息,這些明星同意參加演出的演員大部分都是處於對原著漫畫的喜愛,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義務出鏡的。
點評:風格獨特的迷幻暴力美學風格
影片改編自著名的漫畫作品,但又和其他流行的漫畫改編電影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影片中,沒有超級英雄,沒有絕對正義,三段故事中的各個主角都是變態、暴力的化身。
在片中扮演妓女角色的羅莎里奧·道森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她曾對自己的媽媽講自己傳得就像一個變態女王,而她的媽媽一點也不驚訝地問道森的角色是什麼,她回答說就是一名妓女,她的媽媽還是堅持說:「我不是問你這個,我是想知道你變身後的形象是什麼樣子的。」
就像原著漫畫一樣,這是一部充滿絕望,黑暗,無政府主義的電影,裡面充滿著不分對錯的打鬥,血肉模糊的暴力,毫不遮掩的色情等等,但表現這些內容的載體卻有是如此充滿夢幻般的吸引力,黑白顏色的巨大反差,漫畫風格的極度強化,這一切造就了這部電影的魅力,一種張揚的迷幻暴力美學風格。
演員表:
傑西卡·奧爾芭 Jessica Alba .... Nancy Callahan
羅莎里奧·唐森 Rosario Dawson .... Gail
伊利亞·伍德 Elijah Wood .... Kevin
瑪麗婭·貝羅 Maria Bello .... Ava Lord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 Hartigan
本尼西奧·德托羅 Benicio Del Toro .... Jackie Boy
邁克爾·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 Manute
卡拉·古奇諾 Carla Gugino .... Lucille
喬許·哈奈特 Josh Hartnett .... The Man
邁克爾·麥德遜 Michael Madsen .... Bob
Jaime King .... Goldie/Wendy
布瑞特妮·墨菲 Brittany Murphy .... Shellie
克萊夫·歐文 Clive Owen .... Dwight
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 .... Marv
尼克·斯塔爾 Nick Stahl .... Rourk Jr./Yellow Bastard
《殺死比爾I》(Kill Bill Vol. 1)
導演:昆丁-塔倫迪諾(Quentin Tarantino)
主演:烏瑪-瑟曼(Uma Thurman)
戴維-卡拉丁(David Carradine)
劉玉玲(Lucy Liu)
達里爾-哈南(Daryl Hannah)
薇薇卡-A-福克斯(Vicica A- Fox)
邁克爾-麥德森(Michael Madsen)
片長:110分鍾
類型:動作、犯罪、驚險
分級:R(強烈的血腥暴力、粗口、暴露性鏡頭)
發行: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
影評:
毫無疑問,昆丁.塔倫迪諾導演的影片《殺死比爾I》是一件非常值得鑒賞的藝術品。自從他的兩部作品《落水狗》(Reservoir Dogs,1992年)和《低俗小說》(Pulp Fiction,1994)取得巨大成功以來,他的許多手法就曾被多次模仿。但是,通過本片我們不得不承認,再沒有其它人
能夠像塔倫迪諾導演這樣,將緊張和輕松、暴力與幽默、對話和動作,以及音樂和圖像等至善至美地結合在一起。
也許,導演塔倫迪諾、監制勞倫斯.本德,以及攝影師羅伯特.理查德森的結合是一種偶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結合稱得上是電影界的最佳排擋,他們共同打造的精品使觀眾的眼球為之震撼,這也是近幾年以來最眩麗、最精彩的一部動作片。
雖然影片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幾乎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新娘」要殺死比爾!但是,在塔倫迪諾的手下,再簡單的故事也變得精彩萬分。故事開篇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婚禮上遭其所屬暗殺組織老闆虐殺後昏迷多年的女主人公「新娘」在一家醫院蘇醒過來,開始悲壯的復仇行動。對於復仇這樣一個簡單故事,塔倫迪諾導演首先將其按線性結構分成十個章節,然後以非線性的方式重新排列組合,並在每一章節中揉合進不同的風格……這樣一來,故事雖然還是那個簡單的故事,但觀眾在欣賞時的所見所感,卻是變化多端、其味無窮。
當然,經典的電影總是離不開經典的表演。而塔倫迪諾導演總是擅於發掘演員與自身電影風格相融合的一面。就本片而言,由烏瑪來飾演「新娘」這個角色就可謂是天作之合了。因為她既能很好地表現「新娘」復仇這個執著而堅定的信念,同時又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復仇過程中作為一個頂級殺應該持有的風度與機智。
就像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本片的故事情節一樣,對於本片的評論,也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值得鑒賞的藝術珍品,無人能比!
內容:烏瑪-瑟曼在片中飾演一名叫「新娘」的女殺手,曾經是致命毒蛇暗殺組織(D.I.V.A.S)的成員。她本想通過婚姻脫離血腥的暗殺組織,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她以前的同黨(劉玉玲、達里爾-哈南、薇薇卡-福克斯、邁克爾-馬德森等人飾演)以及毒蛇暗殺組織的老闆比爾(戴維-卡拉丁飾)卻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婚禮現場,企圖破壞一切。「新娘」懇求說:「比爾,我懷上了
你的孩子。」但是,回答她的是「砰」的一聲槍響,「新娘」頭部中彈,昏迷過去。
四年之後,「新娘」在一家醫院蘇醒過來。她發誓要不惜一切代價追殺兇殘的比爾,將復仇行動進行到底!於是,她頑強地尋遍世界各地,從美洲一路追殺到亞洲,於是,得克薩斯、墨西哥、沖繩、北京、香港和日本等地彌漫著一股濃郁的血腥氣味。
「新娘」唯一的目的就是「我要殺死比爾!」
中文名稱:殺死比爾 - 卷2
英文名稱:Kill Bill - Volume 2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4年
電影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Quentin Tarantino
電影演員:
烏瑪·瑟曼Uma Thurman
大衛·卡拉丁David Carradine
邁克·麥迪遜Michael Madsen
達瑞·漢娜Daryl Hannah
劉家輝Chia Hui Liu
薩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
維維卡·福克斯Vivica A. Fox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原 片 名】Kill Bill Volume 2
【中 文 名】殺死比爾 卷2
【出品公司】米拉麥克斯公司
【首映日期】2004年4月16日
【MPAA級別】R 級
【IMDB鏈接】http://us.imdb.com/title/tt0378194/
【IMDB評分】8.2/10 (21,728 votes) top 250: #117
【國 家】美國
【類 別】動作 / 驚悚 / 劇情
【文件格式】XviD + AC3
【文件大小】2CD 49 x 15MB + 49 x 15MB
【視頻尺寸】640x272
【影片長度】136 Mins
【對白語言】英語原聲
【內容簡介】
「恩,索菲亞,再問一件事:她知道……女兒活下來了么?」
在《殺死比爾卷1》的結尾,當比爾突然深沉地問出這句話時,無論觀眾是否喜歡整部電影,都無法不驚喜於這一「包袱」。即使是那些最不喜歡第一卷中暴力場景的觀眾,都會忍不住猜想:這一突然揭示的事實,會給「新娘」的復仇之路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歷經劫難的復仇之路Road to Perdition◆
「Baby, you ain't kidding.」 「No, I am not.」
「該殺的還得殺!」這就是「新娘」的想法;何況,她根本不知道女兒的存在。
與第一卷一樣,第二卷也分為五章;當然,照樣是被打亂了時間順序的。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小記已經全面摸清這幾章在昆汀的電影世界中的排列情況。顯然,我既不能按照電影講述的順序介紹——那樣會削弱昆汀精心策劃的妙處,我也不能按照時間發生的真實時間順序來介紹——那樣會降低讀者您自己思考的樂趣;所以,我只能打消偷懶的念頭,將所有章節「亂中添亂」地講出來,您自己去體會順藤摸瓜的樂趣吧。
◆另類的演技體驗(The Virtueman Show)◆
-「How come? 」
-「I nno. I guess they thought it sounded cool.」
從《低俗小說》到《殺死比爾》,昆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打破既有的電影常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殺死比爾》就是一個完全發生在「電影」那個宇宙空間的故事,它不是拿來給觀眾叫真的;恰恰相反,它是拿來最大限度地「娛樂」觀眾的。請注意,昆汀所說的「娛樂」是非常廣義的,盡管他最嘴上說得很粗俗,但他的意思遠遠超出粗俗的表象:在低級趣味之外更有其獨特的藝術追求。
以演員的表演而言,昆汀要求他們表現出某種游離感。也就是說,既要看起來有一種戲耍玩鬧的感覺,又要做得異常細致而有風格。簡而言之,就是看似粗糙隨心,實則大巧不工。這種表演模式,放在「一本正經」的藝術電影裡面,很可能是一場災難,但放在《殺死比爾》里,正好表達出那種游戲人間、瀟灑自如的勁兒。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同志們在卷二中的表現——
◆頑皮中的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in Naughty)◆
「Vol. 2 is the heart and soul of Kill Bill with Vol.1 proving to be merely the flesh and blood of it.」
藝術人士請收回您圓瞪的目光,俺並不是說昆汀就是莎士比亞,估計他本人也不會想成為莎士比亞那樣的酸人。這里說的莎士比亞,是莎士比亞式的主題與結構,套用一句非常庸俗的話,叫莎翁式的文本。
喜歡看電影尋找主題或深層思想的同學,在看完第一集後很郁悶,看著在一旁笑得哈哈打滾的俺,他們的目光恨不得把俺燒成灰;同時,他們提出了當年一個據說很有「見識」的記者對同樣一個很有「見識」的導演提出過的問題:這部電影除了「打架」還有什麼?
◆前瞻◆
The incident has since become legend.
六年的等待,昆汀是否叫人失望?
六年的厚積,昆汀是否突破了自己?
從目前的評論來看,每一個人、每一篇都是由衷叫好的聲音。美國最著名的影評人搭擋: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與理查德·羅帕(Richard Roeper)對本片贊不絕口,他們認為第一卷是很不錯(good)而有趣(funny)的電影,第二卷簡直可以說得上「偉大」(Great)。
而試映現場鐵桿影迷們的反映更是熱烈,在奧斯汀的試映結束後,全場起立鼓掌長達五分鍾;要知道,這些人都是異常挑剔的電影狂人,可不是一般的電影觀眾,要讓他們一致性地叫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種種跡象表明,昆汀又一次證明了自己、征服了影迷,並將再次創造昆汀旋風。這股旋風不僅將席捲電影市場,更將深入到電影藝術的探討中去。
更加讓人激動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昆汀將會對兩卷本《殺死比爾》重新剪輯,並以所有120萬英尺的原始素材為基礎進行整合,重新在電影院和DVD市場推出一部完整的《殺死比爾》。
讓昆汀旋風來得更猛烈些吧!
④ 關於阻擊手的電影
幾部關於狙擊手的電影
狙擊手溯源
現代意義上的狙擊手「Sniper」這個單詞的詞根「snipe」則在1832年第一次出現,源自於英軍在印度邊區的一種獵鳥活動。據說snipe是一種身體嬌小、動作十分靈活的小鳥,要獵獲這種鳥並不容易,需要相當不錯的射擊和潛行的技術,這種運動也就被叫做snipe。等到一次世界大戰時,sniper成了軍事上狙擊手的通稱,強調的除了射擊之外,還有掩藏自己蹤跡的能力。同樣的,德文中的「Heckenschutze」與法文的「tireurembusque」也都有埋伏射手的意思,而中文譯成了「狙擊手」,勉強算是不差。
最近,美國的華盛頓特區出了個連環殺手,專門躲在暗處用狙擊步槍射殺普通民眾、一槍斃命、彈無虛發,引起了美國社會的極大恐慌——我還真有點兒佩服美國人,什麼事兒都能搞得跟電影似的。說到電影,相信這位「華盛頓狙擊手」也一定會在銀幕上亮相,但不是現在,因為眼下就有一部「狙擊手電筒影」、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電話亭》被推遲上映。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狙擊手將不同的人引誘至一個電話亭里,一旦他們掛斷電話,便將其一槍擊斃的故事。面對發行公司推遲本應於下月15日上映該片的決定,劇本原作者拉里·科恩表示對此「並不介意」,他說:「如果你看了影片,就會知道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而福克斯公司發言人顯然被嚇壞了,他表示:「該片內容與目前現實生活中的案件太相似了,此舉完全是為了保護觀眾」。你瞧,有時候,假的成了真的,電影也可能變成現實。
雖然狙擊不一定要用火器來進行;但是在一般意義上,它的發展還是跟近代槍械工藝的水平息息相關。自16世紀起,具有改良膛線的前膛來福槍在德、奧兩國開始大量的應用,主要用途是在打獵和競賽上。在美國開拓初期,有部分中歐移民也移到美洲來,定居在賓夕法尼亞州一帶,這種前膛來福槍也隨之傳入美國,以供墾荒、狩獵、自衛之需。經過拓荒者的改良,口徑變小,槍管加長,加上槍托,也將彈頭用浸了油脂的布或皮革包上以利前膛裝彈。這就是著名的「肯塔基來福槍」的由來,因為當時肯塔基是拓荒的前哨。
我們可以從電影《最後的莫希幹人》里看到這一時期的狙擊射擊情況。片中有一個段落,為了能讓送信的信使從包圍城堡的印第安人手中安全脫逃,劉易斯在城牆上用遠程狙擊火力掩護,一槍一個,彈無虛發。從史實上來說,這個電影一方面誇大了劉易斯的射擊水平,另一方面也虛構了槍械工藝的發展史。在這個電影所講述的年代中,他還沒有得到後來讓他威鎮四方的名槍「打鹿將」(肯塔基來福槍)。
肯塔基來福槍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戰場上。華盛頓義勇軍中的狙擊手配備了這種當時射程最遠的火器(200碼左右),專門用以對付英軍軍官。而英軍正規部隊配備的是老式的BrownBess前膛裝填的滑膛燧石槍,有效殺傷射程僅為80碼——超出這個距離被打中的人可說是運氣極背。英國陸軍的漢格上校在1814年寫下過這么一段話:「如果一個士兵的槍膛不是製造得很糟的話(許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碼外的人;至於想射擊200碼外的人的話,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兩者打中目標的機會都是一樣的」。
電影《敵人的榮譽》描寫的就是肯塔基來福槍手在獨立戰爭中創下的最有名的狙殺成績。英軍狙擊手佛格森上尉(Capt.PatrickFerguson)潛心研究設計了新型的來福槍,有效射程在200碼以上,性能和射速都遠勝過滑膛槍;而且是後膛裝彈,這在當時是個創舉。他在1776年向英軍高層展示他的新槍,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生產了100支,並且讓他招募了一個連的狙擊步兵到美洲作戰。他首次上陣在1777年的白蘭地酒之役,把美軍打得大敗。在此役中他還瞄準了125碼外一個正騎馬離去的美軍軍官,大概是由於紳士的風度他沒有對那軍官背後開槍,殊不知那軍官正是華盛頓。這就是有名的「未開的一槍」。
歷史上的狙擊手佛格森的右臂在此役中受傷,三年後的一次戰斗中,他被一個肯塔基來福槍手射殺,死後他的新型來福槍也隨之湮沒。歷史的瞬間真是可嘆。
真正意義上的後膛裝彈步槍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投入使用的。克里斯丁·夏普斯(Christian Sharps)在1848年設計了一種落下式的後膛閉鎖裝置,成為他日後一系列後膛來福槍的基礎。經過多次改良後,他1859型的設計被美國聯邦軍隊採用。夏普斯後膛來福槍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後膛槍幾乎在任何姿勢下都可以裝填,這就大大地方便了狙擊手們;如果是前膛槍的話,他們必須直立裝填,目標暴露太大。
雖然我們很少在反映這一時期的電影中看到有關狙擊手的形象,但在丹澤爾·華盛頓早年主演的電影《光榮》里,我們還是可以窺到狙擊槍手的隱約身影。影片里有一段劇情說的就是,毫無槍械使用黑人奴隸加入了聯邦軍隊對抗南軍,在艱苦的訓練里,其中一項技能就是如何快速地裝彈並有效地射擊。前膛槍裝填手續繁復,雖然從18世紀起已經使用紙包彈葯以利裝填,整個程序還是快不起來。1834年時英國陸軍測試使用雷管的前膛槍時的記錄顯示,即使是技術純熟的士兵每分鍾射速也不過三發;這還是在沒有戰斗壓力下的成績。在實戰時,由於種種因素影響,能夠維持每分鍾兩發就算不錯了。還有,士兵在戰場上慌亂之際非常容易出錯。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在裝填後忘了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機,通條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自然無法再裝填。
一擊必殺或者被殺
在槍械的發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兩項發明跟狙擊效果直接有關,一是膛線,另一則是瞄準裝置。最早在槍管壁上拉出膛線的是1498年維也納的CasparKollner,不過他的膛線是直直兩條線,應該是用來加快裝填速度,而非用來提高准確度的。真正的螺旋式膛線大約發明1520年前後的德國的紐倫堡地區。至於瞄準裝置,大約也是在1500年前後發明的,是最基本的準星、照門的配備。有了膛線和瞄準裝置,射擊的准確度大大提高。
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瞄準裝置才真正體現出了實用價值。一戰中,德軍的狙擊手普遍使用Kar98k毛瑟步槍,配備3或4倍的瞄準鏡,倍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在雙方距離相當近的壕溝戰場上使用起來綽綽有餘。由於德國光學產品的品質和數量都勝過其他國家,當英軍也想配發瞄準鏡時,卻尷尬地發現根本就沒有國貨供應,只能使用戰前進口的德國電影《兵臨城下》中蘇聯紅軍方面的主要狙擊用槍是Mossin-NagantM1891/30步槍,口徑7.62mmx54mm,彈葯威力十足,但是瞄準鏡多為3.5或4倍,不利長距離狙擊。而德軍使用的狙擊槍則還是一戰中使用過的Kar98k毛瑟,口徑7.92mmx57mm,瞄準鏡為2.5倍到6倍之間。
蔡斯或萊卡。而在東線方面,俄軍更是沒有所謂的狙擊手,既無裝備也無編制,因而在德軍狙擊手的槍下亡魂不可勝數。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當德軍在東線開始遇到紅軍的狙擊手時,他們受到的震撼絕不亞於1914年的協約國部隊。蘇聯紅軍狙擊戰術的成功在史達林格勒攻防戰中達到巔峰,上演了一出二次大戰中最具戲劇性的狙擊手對抗賽,著名的蘇聯狙擊手瓦西里·扎依采夫准尉(VasiliZaitsev,242次擊殺記錄)使用兩人小組的戰術,成功地狙殺單槍匹馬行動的德軍知名狙擊教官科尼格少校,對紅軍的士氣是一大鼓舞。這也是電影《兵臨城下》的故事原型,影片里的蘇聯狙擊手是來自烏拉山的獵手,而德軍少校則是擁有狩獵庄園的貴族。有意思的是,因為蘇軍狙擊手的威脅,德軍方面大量增加狙擊手學校及狙擊手的數量,並且對狙擊手給予特別的獎勵。例如在1944年納粹黨衛軍(Waffen-SS)給有50次擊殺記錄的狙擊手一隻手錶,100次擊殺的一支獵槍,150次擊殺的則被邀請跟SS的頭頭希姆萊本人一同去獵鹿。
和蘇聯紅軍相似,二戰時期的美軍也比較注重狙擊手的培養。在每個連級作戰單位基本上都會配備幾名狙擊手,各單位指揮官的戰術手冊上也有關於狙擊戰術的詳細講解。例如,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湯姆·漢克斯所帶領的小隊就配有一個狙擊手傑克森,在影片開頭的D日登陸作戰中,他首先擔任的就是消滅德軍火力點的任務。當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德軍的狙擊手一直都是極大的威脅。不論是在義大利半島的中北部山區,還是在諾曼底星羅棋布的農場果園中,到處都彌漫著突然死亡的陰影。這時,狙擊手傑克森在巡邏作戰中直接與德軍狙擊手對陣,又是一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對獵游戲。最後在守橋戰役中,他又擔任偵察和伏擊以及火力支援任務。作為一個嚴肅的戰爭題材電影,這個狙擊手在電影中的作用比較明顯地說明了現在戰爭中狙擊手的作用:指定獵殺、隨隊觀察及火力支援、巡邏與定點伏擊。
和歐洲戰區的美軍相比,太平洋戰區的美軍面臨日軍狙擊手的威脅則又大大不同。美軍在太平洋島嶼上的反狙擊作法多半是使用密集火力轟擊可疑地區,例如以37mm反坦克炮裝用特製的霰彈用來肅清茂密的叢林頂冠就十分有效。關於這樣的作戰方式,我們可以在電影《細紅線》中看到最典型的例子。
關於狙擊技巧
在電影《全金屬外殼》中,我們可以見到當時越南遊擊隊的狙擊戰術對美軍士氣的打擊。這個狙擊手只用一個人一隻槍就牽制了一隊美軍士兵並把他們的行進成功地拖延了半天,最後美軍還是付出了相當代價才解決掉這個狙擊手。這一情節的真實故事是:1967年的某天,美國陸戰隊第四團第二營在叢林中的遭遇。他們沿著一號公路附近巡邏,被幹掉了5個人,每個都是在雙眼間一個干凈利落的小洞,根本找不出子彈是從哪裡發射的;整個營就地找掩護,不敢前進。第二天還是一樣,沒人敢站起身來,營長呼叫空軍支援,炸彈、汽油彈、機關炮彈在四周亂炸一通。轟炸過後他們繼續前進,一個小時後聽到「砰」的一聲,又倒了一個傢伙,他們又都趴到地上不敢動彈了。這時早已暮色四合,營長再度呼叫空軍轟炸,那個越軍狙擊手竟然在黑暗中還對美軍飛機射擊。這個營在兩天內只前進了一英里半,總共1100人的兵力,卻奈何不了一名越軍狙擊手。
電影《阿甘正傳》中有一句台詞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丹中尉對阿甘說,別向我敬禮,這會讓我成為狙擊手的靶子!而在1900年的波爾戰爭中,同樣流傳著這樣的經驗之談:「盡量跟軍官和白色岩石保持距離。」——因為前者是敵人的目標,而後者則是測距的極佳對象。這里不能不提一部很有名的狙擊題材電影,好萊塢過氣明星湯姆·貝林格主演的《雙狙人》(sinper)。雖然影片本身很爛、基本乏善可陳。但因為片中對現代狙擊戰術涉及頗多,所以還是專門提出來講一下。自從以美軍為代表的西方軍隊在越戰後普遍設立狙擊手編制,狙擊戰術就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特別是近些年隨著特種作戰任務的增加,狙擊戰術的運用更是普遍。在《雙狙人》這個電影中,就是美國情報部門和軍方合作聯手執行刺殺毒梟任務。而像這樣的狙擊獵殺任務,一般是採用「雙狙擊殺」這種現代狙擊戰術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2人一個小組,以1人觀察,1人狙擊;或者2人同時狙擊;或主射手未能成功時副手再補上一槍。當然,副射手的槍法也必需是一流的,並且隨時維持備射與瞄準的狀態才行。
這部電影還給觀眾明確了一個觀念:對付敵方狙擊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因而,這次美國華盛頓發生的系列槍擊案中,警方專家就推測殺手可能不是單獨的一個人,而是一個行動小組。
⑤ 世界著名狙擊手有那些,戰績如何
約克中士阿爾文·約克(Alvin York)於1887年12月13日在田納西州Pall Mall一間兩個房間的小木屋出生,直到1917年前,約克還是一個窮困的體力勞動者,而且從未離開過他的家五十英里以外的地方。本來30歲的人是不必服兵役的,但他跟當時許多下層社會接受教育不多的人一樣,在徵兵宣傳影響下參了軍,他在喬治亞州的戈登營接受基本訓練,隨後成為第82步兵師(全美師)第328步兵團G連的一個士兵。82師到了法國後,328團負責守衛馬斯河-阿爾貢地區的Chatel-Chehery附近的223高地後面的鐵路段。
在1918年10月8日的早晨,約克所在的第328步兵團被德軍機槍火力所壓制,約克和另外16名士兵在伯納德·厄爾利(Bernard Early)軍士的指揮下,被派遣向德軍機槍陣地的側翼迂迴。
這一群人由於看錯了地圖(法語地圖)而跑到敵軍戰線後面,結果他們發現一個德國軍官和一些士兵在吃早餐。這些德國人認為他們被包圍了,於是就投降了。然而,山頂上的德國機槍手意識到美國人的人數可能很少,於是他們大聲用德語叫被俘虜的德國士兵趴下,同時用猛烈的機槍火力橫掃了這支美軍小部隊。一半的美軍士兵非死即傷,厄爾利軍士被17發子彈打中,有一些資料說他臨死前把指揮權轉交給Harry Parsons下士和William Cutting下士,他們命令約克幹掉德軍的機槍,於是約克做到了。但另一些資料卻說在厄爾利死後,美軍小隊沒有人指揮,這時阿爾文·約克挺身而出指揮了這支小隊。倖存的美軍人數也不盡相同,有些資料是寫8個人,另一些資料是寫9個人。
總之,當時美國人仍然控制著他們的俘虜,約克看到德軍機槍的位置大約有30碼遠,當時他除了一支恩菲爾德M1917步槍外,還攜帶了一把柯爾特M1911自動手槍。而德軍機槍手由於怕打到自己人,所以不敢把機槍的槍口壓得太低。
約克的恩菲爾德開火了,一槍幹掉一個機槍手。約克來自田納西州的山區,他桌上的食物是靠槍得來的。山區人很節儉,所以每一槍都不能落空。
在約克看不到的地方,一些德國人利用地形的掩護向前推進,接近約克的射擊位置。他們一邊躲著一邊計算約克步槍的槍聲,想像他的射擊動作。他們算準了他的恩菲爾德連續打了5槍並開始裝彈的時候就跳出來沖擊,然而他們隱藏的小土坡距離約克的位置卻還有一小段距離,這正好是在手槍的戰斗射程內,他們也沒想到約克身上還有一把.45自動手槍。約克用手槍射倒了多名德國士兵,而且他的行動也激發了其他幾名倖存的美軍(7個或8個?),這8個(或9個?)美軍最後一共打死了25個德國兵並俘虜了132人。
由於約克的英勇,他被提升為中士並獲得國會榮譽獎章。他的英勇是事實存在的,不幸的是他的功績被一些人吹噓得太過分,有些報道說他一個人就幹掉了35挺機槍和獨自俘虜了132個人。但約克從來沒有宣稱他是單獨行動的,而且25個被打死的德國人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有意思的是我記得國內早年的一些資料中說約克是在負傷後用單手射擊打死這些德國人的,其實這是對single-handedly(單槍匹馬)的誤譯。
⑥ 求幾部好看的狙擊類電影
排行榜是沒有排行榜的,一輩子都不可能有排行榜的,每個人的口味又不一樣,只有靠隨便列舉兩個才能勉強維持得了生活。
當然,狙擊題材的電影還有很多,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生死狙擊》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且值得一看的作品。
⑦ 推薦幾部殺手的電影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一些好看的經典火爆動作類電影~
另附本人看片感謝以供參考。
希望你喜歡~!
絕對火爆哈~!
首先是香港:
龍蛇爭霸--------------------從本片中開始,吳氏槍戰風格開始大放異彩。
喋血雙雄--------------------也許是吳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
喋血街頭--------------------本片是吳宇森處於創作高潮期的野心作
縱橫四海--------------------本片的包裝最具國際品味..場面火爆..
俠盜高飛--------------------這是香港乃至世界槍戰電影中,獨一無二的作品
明日天涯--------------------出自杜琪峰之手,老杜的槍戰片就屬這部最精彩,後來的都是擺酷、刻意的個人化風格居多,看得沉悶
殺人三部曲------------------這部電影中吳宇森發明雷人暴力鏡頭慢動作..
----------------------------cmy整理請勿復制----------------------------------
歐美:
系列動作電影:
奪寶奇兵-------------------這個更多的是冒險~不用說了~經典的一塌~
第一滴血系列---------------導演特德.科特切夫不但將動作場面的氣氛拍得緊湊逼人,也將小人物打倒建制惡勢力的內蘊拍得太快人心..
虎膽龍威系列---------------又是老一代經典動作電影~~永遠忘記不了那個渾身是膽滿身帶傷的硬漢。
極限特工系列---------------這是一部"范·迪塞爾影片"...
非常人販系列---------------弗蘭克·馬丁是個專門為黑道人物送包裹的「地下送貨員」這次他發現包裹裡面竟然是一個東方女子,他決定幫這個女孩逃生。
X戰警系列------------------X戰警1是為了被大眾接納而戰,X戰警2是為了生命而戰,而X戰警3則是為了全球的變種人而戰...
生死時速系列---------------憑著《生死時速》的成功及劇中人物的塑造,基努李維斯榮升好萊塢動作片巨星已是不爭的事實...
懲罰者系列-----------------每一部的情節都設定環環相扣,緊張刺激
諜影重重系列---------------這個不用說了啊~太經典的電影了
諜中諜系列-----------------間諜電影的經典...
---------------------------cmy整理請勿復制----------------------------------
電影:
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凱奇的電影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殺手47---------------------這不是一部純脆的槍戰電影,但槍戰場面還是值得一觀的
生死狙擊-------------------雖然口碑不佳,但把冷狙擊的戰術「白熱化了」,而且場面賞心閱目
勇闖奪命島-----------------歐美動作電影的始祖...
潛龍轟天-------------------要多火爆就有多火爆~~~
血鑽-----------------------超火爆的動作片..萊昂納多主演~~
御前演出-------------------俄羅斯總理在莫斯科的一場搖滾音樂會中被劫持為人質,一個樂隊的鼓手,他曾經是一個飛車黨,決定去營救總理..
石破天驚-------------------不管場面布局,剪輯配樂還是人物塑造,思想深度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獨闖龍潭-------------------影片混雜著冷幽默、古怪的情節以及阿諾·施瓦辛格最棒的無敵動作效果,確實很難不欣賞這樣一部快節奏的幽默驚悚片..
空中監獄 ------------------不光是看大場面
火線保鏢-------------------在這個由暴力搭起的芭蕾舞台上,即使是純粹的邪惡也可以帶來很大的樂趣..
斷箭 ----------------------老吳的好萊塢之旅並沒有讓大家失望。
暴力街區-------------------這裡面有電影中最敏捷最流暢的動作。
反擊王---------------------一部冷門的火爆動作電影~!
絕地戰警-------------------地道的好萊塢大片...動作喜劇片~
特種部隊之眼鏡蛇的崛起-----大製作的爆米花電影,但帶來逃離現實的暢快
孤島驚魂-------------------翻拍自著名游戲孤島驚魂..
通緝令---------------------全片出現了大約兩百多種不同的槍支
罪惡之城-------------------罪城;狙殺;黃雜種..
古墓麗影-------------------這部捧紅了安吉麗娜朱莉~
史密斯夫婦-----------------超炫的動作場面、大量的特技、槍戰、飆車、爆炸,這就像幾乎大部分夏季大片的風格..
狼犬丹尼-------------------有人並不看好這部電影
殺死比爾-------------------中國武術指導的傑作。
驚天核網-------------------片中一場海軍陸戰隊救人的場面拍得相當煽情,感人至深。
終極標靶-------------------影壇最受歡迎的動作明星尚克勞德范達米,加上亞洲最知名的導演吳宇森,攜手帶來這出精彩動作大片
真實的謊言-----------------是阿諾·施瓦辛格主演作品中的極品之一,也是詹姆斯·卡麥隆導演作品的又一個里程碑..
霹靂嬌娃-------------------3個強悍女人像男人一樣戰斗。
蒸發密令-------------------只記得是部不錯的動作電影
第二指令-------------------依靠尚格·雲頓和使館里的小批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來對付眼前這些兇悍的敵人……
玩命快遞-------------------新生的動作大師,玩的就是心跳。
巔峰殺戮-------------------影片以戶外山峰的雄奇壯麗和驚險刺激的滑雪表演作為賣
火線對峙-------------------集懸念、驚悚、心理和動作於一身..
颶風營救-------------------聽名字就知道是好看的動作片~
還有很多啊~
lz要是還有需要可以hi我
希望樓主喜歡~!^______^
cmy整理..請勿復制~!如有復制,投訴處置..
⑧ 一外國殺手特工電影名字(主角被誤導殺了特工父親,最後在鐵路邊的小木屋有超遠距離狙擊目標的慢鏡頭)
《刺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