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星空》中男主角他是新人嗎
林暉閔,台北人,1997年9月10日,抬拳道高手。
《星空》是他首次觸電的作品,一次放學後在路邊吃小吃被星探發現,後參加了海選脫穎而出。
Ⅱ 求電影《星空》的觀後感 越長越好
嚴格意義上來講,《星空》是直戳我點的一部電影,從預告片開始,就覺得說,一定是要看的。 對於幾米的作品而言,《星空》並不是最讓我覺得最有力量或者說在突然間有感觸的繪本,記得我第一次看幾米的書是在高中,我的同桌送給我一本《月亮忘記了》,那本書現在仍然放在抽屜裡面像新的一樣,但也是我小心翼翼翻了很多遍的書。我現在其實也幾乎忘記那本繪本在講些什麼,但我可以清晰的回憶起當時看幾米作品的感覺,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有點像看情色小人書,雖然是卡通,但深刻又強烈。 很多年以後,我看台灣電影,也愛看台灣電影,寫過很多台灣電影的影評,大三那會兒窩在家看楊德昌,看蔡明亮,看侯孝賢,也看鄭文堂,閱讀了很多關於台灣電影發展和現狀的書籍,卻沒有辦法用理論去直接往台灣電影上套,我一直覺得,看電影的人,你跟他說再多理論都沒用,感受最重要。所以,我覺得很多人也應該不喜歡《星空》,因為觸及不到他們的神經,於是證明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海角七號》,而我,完全沒feel。如果說《海角七號》是現代台灣電影的一個轉折,那麼,我想這之後或者那期間的電影就不用談電影語言了,我討厭理論,對於一個學電影的人,情結、感知和想像力大於一切理論知識。但基礎當然需要具備,要不然再拍出一部《夏天的尾巴》,也真夠折騰觀眾的,當然,鄭文堂老師的《深海》仍然算是佳作。 所以,在魏德聖先生的《海角七號》各種賣座叫好以後,我開始懷疑我看的台灣電影是不是好的電影,或者說,我看的《海角七號》是不是魏導的那部。當然,之後的好電影當然是有的,我想《父後七日》、《停車》、《帶我去遠方》是一定能擠進台灣好電影前十的,至於說《九降風》,其實我真沒什麼印象了,除了海報上的天空和少年,似乎電影語言太容易混淆在一大批台灣電影中,抽離不出,對於沒有像《艋舺》這么高辨識度的電影真的很容易淹沒在台灣電影浪潮里,傻傻分不清楚。這部《星空》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突破。 我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20分鍾了,我很慶幸我能在20分鍾以後看懂片子,並且沒有被搞暈菜,導演沒有玩浮誇,沒有玩懸念,平鋪直敘,自然而言。原本我以為內部觀摩活動不會有那麼多人,殊不知確實就有那麼多人,大放映廳座無虛席,我就只好坐在旁邊走道上,這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在雖然鋪著地毯但也極不舒服的台階上看完整場電影。其實《星空》不難理解,講述的就是兩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為家庭、學校、懵懂的感情而拉扯出來的成長的故事,老百姓的,平民化的,就像你弟弟或侄子的故事。 可能是因為那句「我們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就把我整個吸引住了,這更像是一個被工作、社會壓迫太久的上班族內心迫切的念想一樣,朴實的一句話卻能量十足。「私奔」的情感總是吸引我的,沒有揮一揮手帶走雲彩的惆悵,多的卻是更加直接的內心需求。於是他們就去了,在脫軌的火車上穿越星空,然後開啟了認識自己、了解別人內心掙扎欲求的秘密旅行。我覺得人總是希望更強烈的活著的,這在小美身上表現得極為明顯,由於家庭的即將破碎,爺爺的離去,而真正有一個更貼近自己了解自己和懂自己的人對於小美來講變得很珍貴,小傑便是這個人。當然,在小傑身上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電影里,小美問小傑,你覺得兩個人之間的愛會消失么?小傑答:會。堅決得像個經歷豐腴的成年人一樣,而那種表現也恰恰只是年少的假成熟,對於一個13歲少年來講,或許他並不明白,愛並不是最重要的,探索愛和需求的過程才最重要。其實這套用在二三十歲的人身上也依然成立,所以原則上,《星空》更多的,是給那些因為壓力和周遭紛繁瑣事無法自處的人看的,讓他們更有勇氣說出那句「我們一起去看星星」,當然,可以不用是原句,也可以換成「我們私奔吧,現在!」「我們搞一下吧,晚上!」「我們不要再掙扎了,愛誰誰去。」之類的。重要的是放開各種束縛,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和感受。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在火車起飛以及翱翔在星空中的那些時間小傑是睡著的狀態,如果把這個伏筆理解為小美的內心世界或者每個人內心的差異化而變得有距離感是不是正確的。一開始的旅程是全新的旅程,是了解對方、了解自己的旅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才是消除這種內心差異、情感距離的一個靠近的過程。在這個旅程中,每個人看風景的眼光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當迷霧退散以後,是否可以一同仰望星空,去尋找更堅定的價值觀和生活狀態。 其實這部電影也是極具符號化的,拼圖、折紙,這些小孩子玩意兒其實本質上也映射了現代人內心的渴望,渴望拉近與別人距離,渴望被援溺振渴,渴望更純真的情感,而本質上,每個人都是缺了角的拼圖,只看你走過那段看星空的旅程,有沒有找到更妥帖的那一塊人格,拼湊上去,完善自己,也更懂得與人相處。雖然說教,但不是沒有道理。 鏡頭沒什麼好說的,四平八穩,沒有耍花腔沒有各種晃動到讓人發指的所謂的「情感表達手法」,要看暈眩的台灣電影可以選擇《陽陽》,要看浮躁的台灣電影可以選擇《愛的發聲練習》,《星空》有的,就是那些帶著小幻想、小沖突和小羞澀卻讓你更加勇敢的自我更新,輕松又有想像空間。 一部電影,怎麼可以沒有缺點,對於只獨立執導過兩部電影的林書宇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以下觀點純屬個人感受,敝帚自珍,若有相左意見,望請點撥指導斧正。 整部片子順下來,發現情感的高潮和爆發點似乎少了一些,一直穩扎穩打,卻忘記電影本身的起伏,如果有更加強烈的情緒渲染,可能會更有記憶點,讓看客更加深刻和感動。桂綸鎂的出現我對此持保留態度,不予置評就是最好的表態。其他演員都非常好。 最後,如果結尾法國小巷子的那間拼圖店,只有那副《星空》的地圖是缺了一塊,或許會更完美,更有想像空間。
Ⅲ 電影《星空》的主題是什麼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中國大陸、台灣聯合出品的電影,影片涉及成長、愛情及奇幻,改編自台灣著名插畫家幾米暢銷繪本《星空》,由華誼兄弟拍攝。2011年11月3日上映。導演是林書宇,由徐嬌、劉若英、庾澄慶、林暉閔擔當主演。影片描述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女,認識了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年,他們都不是最快樂的孩子。 有一天,他們逃離城市,翻山越嶺,來到少女的爺爺曾經住過的山中小屋。在山裡的夜晚,他們看到了最美麗的星空…《星空》以一種年齡的視角,描繪了一類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從對社會的恐慌、逃避到逐步認識自我的過程。
Ⅳ 星光大電影的九位導演都有誰
光大電影的九位導演都有誰?星空大雁電影的九位導演都有誰可以去星光大電影網站上查一下,這個真不知道
Ⅳ 星空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我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20分鍾了,我很慶幸我能在20分鍾以後看懂片子,並且沒有被搞暈菜,導演沒有玩浮誇,沒有玩懸念,平鋪直敘,自然而言。原本我以為內部觀摩活動不會有那麼多人,殊不知確實就有那麼多人,大放映廳座無虛席,我就只好坐在旁邊走道上,這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在雖然鋪著地毯但也極不舒服的台階上看完整場電影。其實《星空》不難理解,講述的就是兩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為家庭、學校、懵懂的感情而拉扯出來的成長的故事,老百姓的,平民化的,就像你弟弟或侄子的故事。
可能是因為那句「我們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就把我整個吸引住了,這更像是一個被工作、社會壓迫太久的上班族內心迫切的念想一樣,朴實的一句話卻能量十足。「私奔」的情感總是吸引我的,沒有揮一揮手帶走雲彩的惆悵,多的卻是更加直接的內心需求。於是他們就去了,在脫軌的火車上穿越星空,然後開啟了認識自己、了解別人內心掙扎欲求的秘密旅行。我覺得人總是希望更強烈的活著的,這在小美身上表現得極為明顯,由於家庭的即將破碎,爺爺的離去,而真正有一個更貼近自己了解自己和懂自己的人對於小美來講變得很珍貴,小傑便是這個人。當然,在小傑身上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電影里,小美問小傑,你覺得兩個人之間的愛會消失么?小傑答:會。堅決得像個經歷豐腴的成年人一樣,而那種表現也恰恰只是年少的假成熟,對於一個13歲少年來講,或許他並不明白,愛並不是最重要的,探索愛和需求的過程才最重要。其實這套用在二三十歲的人身上也依然成立,所以原則上,《星空》更多的,是給那些因為壓力和周遭紛繁瑣事無法自處的人看的,讓他們更有勇氣說出那句「我們一起去看星星」。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在火車起飛以及翱翔在星空中的那些時間小傑是睡著的狀態,如果把這個伏筆理解為小美的內心世界或者每個人內心的差異化而變得有距離感是不是正確的。一開始的旅程是全新的旅程,是了解對方、了解自己的旅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才是消除這種內心差異、情感距離的一個靠近的過程。在這個旅程中,每個人看風景的眼光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當迷霧退散以後,是否可以一同仰望星空,去尋找更堅定的價值觀和生活狀態。
其實這部電影也是極具符號化的,拼圖、折紙,這些小孩子玩意兒其實本質上也映射了現代人內心的渴望,渴望拉近與別人距離,渴望被援溺振渴,渴望更純真的情感,而本質上,每個人都是缺了角的拼圖,只看你走過那段看星空的旅程,有沒有找到更妥帖的那一塊人格,拼湊上去,完善自己,也更懂得與人相處。雖然說教,但不是沒有道理。
一部電影,怎麼可以沒有缺點,對於只獨立執導過兩部電影的林書宇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以下觀點純屬個人感受,敝帚自珍,若有相左意見,望請點撥指導斧正。
整部片子順下來,發現情感的高潮和爆發點似乎少了一些,一直穩扎穩打,卻忘記電影本身的起伏,如果有更加強烈的情緒渲染,可能會更有記憶點,讓看客更加深刻和感動。桂綸鎂的出現我對此持保留態度,不予置評就是最好的表態。其他演員都非常好。
最後,如果結尾法國小巷子的那間拼圖店,只有那副《星空》的地圖是缺了一塊,或許會更完美,更有想像空間。
在放手前,想要抓多緊,就抓多緊。讓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讀懂小孩的語言,讓每一個小孩,都用自己的方式讓成年人知道,他們活得多不強烈。
Ⅵ 電影《星空》里的小傑到底是不是虛構的呢結局也沒說他怎麼消失的
當然不是,因為他爸爸又找到他們家了,所以要搬家,況且小美她有電話(又發燒了,需要治療),所以小傑撥通了(應該是小美父母,更有可能的是他母親,因為最後陪在床邊),最後導演安排:小美還沒有醒過來時,小傑就已經搬家了(導致最後一聲再見,都沒來得及說)。n年以後,小美在巴黎街頭的一家拼圖室里,(發現拼圖都缺了心【小傑忘不了她吧】),也發現當初小傑送了她的那塊星空中丟失的最亮星星的中間的那一塊的其他部分,意外的見到了小傑,也是說了小傑並不是虛構。
打字很累的。。
Ⅶ 電影《星空》最後桂綸鎂看到的是周宇傑嗎
這是導演設置的懸念,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你覺得是那就是個完美結局,你覺得他不是那就是悲傷收場,但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心裡舒坦些。 星空、幾米大愛~
Ⅷ 關於電影星空的上映。
我問了美國的同學,這部電影不在美國上映,但是由於票房不好提前下映的緣故,DVD會在1月的時候上市,你可以在網上訂購,現在網上能下載到的都還沒有高清版的,所以我覺得有點兒遺憾,我是在電影院看了的,感覺很好,值得一看
Ⅸ 電影星空城市的導演叫什麼
沒說名字只說是新銳導演
愛情·勵志·喜劇電影《星空城市》將於本月28日於陝西省韓城市開機拍攝。據悉,電影《星空城市》製片方啟用新銳導演,同時注入陝西深厚的文化元素,以追求商業與藝術上的完美嫁接。另外在電影《星空城市》劇本創作過程中,盡量避免了把故事引向城市—農村二元對立。農村青年即便留在老家,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老成世故。進入大城市後,使故事主人公的變化更為劇烈,因為要不斷面對很多必須立刻做出的選擇,如職業、婚戀。因此,劇本主要表達的主題是年輕人在成長中是怎樣被異化和抗拒異化的。
電影《星空城市》攝制組為了更好的打造一部優秀的院線精品,特邀請了寧浩導演電影《黃金大劫案》女一號,並由此獲得第十一屆長春電影節最佳女配角提名的優秀女演員程媛媛,其在李少紅版《紅樓夢》(舊版 新版)中飾演平兒一角,獲得廣大觀眾好評,並出演了國內首部科幻大片《三體》等眾多熱門電影;以及憑借電影《不後悔》獲得第26屆韓國電影評論家協會獎新人男演員獎、入圍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競賽單元,第29屆第43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類最佳男新人、電影類男子新人演技獎,韓國鞍山國際電影節最佳作品獎;憑借電影《GP506》獲得第29屆 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新人男演員提名的優秀演員李英勛。另外特邀出演《卡拉是條狗》、《北京故事》、《京華煙雲》等眾多經典影視作品,資深實力派演員李勤勤等眾多明星出演,其在最新上映影片《我的特工爺爺》中表現搶眼,獲得一致好評。據悉,電影《星空城市》計劃將參加國內外各大電影節,預計於2017年同期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
Ⅹ 電影《星空》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嚴格意義上來講,《星空》是直戳我點的一部電影,從預告片開始,就覺得說,一定是要看的。 對於幾米的作品而言,《星空》並不是最讓我覺得最有力量或者說在突然間有感觸的繪本,記得我第一次看幾米的書是在高中,我的同桌送給我一本《月亮忘記了》,那本書現在仍然放在抽屜裡面像新的一樣,但也是我小心翼翼翻了很多遍的書。我現在其實也幾乎忘記那本繪本在講些什麼,但我可以清晰的回憶起當時看幾米作品的感覺,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有點像看情色小人書,雖然是卡通,但深刻又強烈。 很多年以後,我看台灣電影,也愛看台灣電影,寫過很多台灣電影的影評,大三那會兒窩在家看楊德昌,看蔡明亮,看侯孝賢,也看鄭文堂,閱讀了很多關於台灣電影發展和現狀的書籍,卻沒有辦法用理論去直接往台灣電影上套,我一直覺得,看電影的人,你跟他說再多理論都沒用,感受最重要。所以,我覺得很多人也應該不喜歡《星空》,因為觸及不到他們的神經,於是證明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海角七號》,而我,完全沒feel。如果說《海角七號》是現代台灣電影的一個轉折,那麼,我想這之後或者那期間的電影就不用談電影語言了,我討厭理論,對於一個學電影的人,情結、感知和想像力大於一切理論知識。但基礎當然需要具備,要不然再拍出一部《夏天的尾巴》,也真夠折騰觀眾的,當然,鄭文堂老師的《深海》仍然算是佳作。 所以,在魏德聖先生的《海角七號》各種賣座叫好以後,我開始懷疑我看的台灣電影是不是好的電影,或者說,我看的《海角七號》是不是魏導的那部。當然,之後的好電影當然是有的,我想《父後七日》、《停車》、《帶我去遠方》是一定能擠進台灣好電影前十的,至於說《九降風》,其實我真沒什麼印象了,除了海報上的天空和少年,似乎電影語言太容易混淆在一大批台灣電影中,抽離不出,對於沒有像《艋舺》這么高辨識度的電影真的很容易淹沒在台灣電影浪潮里,傻傻分不清楚。這部《星空》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突破。 我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20分鍾了,我很慶幸我能在20分鍾以後看懂片子,並且沒有被搞暈菜,導演沒有玩浮誇,沒有玩懸念,平鋪直敘,自然而言。原本我以為內部觀摩活動不會有那麼多人,殊不知確實就有那麼多人,大放映廳座無虛席,我就只好坐在旁邊走道上,這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在雖然鋪著地毯但也極不舒服的台階上看完整場電影。其實《星空》不難理解,講述的就是兩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為家庭、學校、懵懂的感情而拉扯出來的成長的故事,老百姓的,平民化的,就像你弟弟或侄子的故事。 可能是因為那句「我們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就把我整個吸引住了,這更像是一個被工作、社會壓迫太久的上班族內心迫切的念想一樣,朴實的一句話卻能量十足。「私奔」的情感總是吸引我的,沒有揮一揮手帶走雲彩的惆悵,多的卻是更加直接的內心需求。於是他們就去了,在脫軌的火車上穿越星空,然後開啟了認識自己、了解別人內心掙扎欲求的秘密旅行。我覺得人總是希望更強烈的活著的,這在小美身上表現得極為明顯,由於家庭的即將破碎,爺爺的離去,而真正有一個更貼近自己了解自己和懂自己的人對於小美來講變得很珍貴,小傑便是這個人。當然,在小傑身上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電影里,小美問小傑,你覺得兩個人之間的愛會消失么?小傑答:會。堅決得像個經歷豐腴的成年人一樣,而那種表現也恰恰只是年少的假成熟,對於一個13歲少年來講,或許他並不明白,愛並不是最重要的,探索愛和需求的過程才最重要。其實這套用在二三十歲的人身上也依然成立,所以原則上,《星空》更多的,是給那些因為壓力和周遭紛繁瑣事無法自處的人看的,讓他們更有勇氣說出那句「我們一起去看星星」,當然,可以不用是原句,也可以換成「我們私奔吧,現在!」「我們搞一下吧,晚上!」「我們不要再掙扎了,愛誰誰去。」之類的。重要的是放開各種束縛,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和感受。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在火車起飛以及翱翔在星空中的那些時間小傑是睡著的狀態,如果把這個伏筆理解為小美的內心世界或者每個人內心的差異化而變得有距離感是不是正確的。一開始的旅程是全新的旅程,是了解對方、了解自己的旅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才是消除這種內心差異、情感距離的一個靠近的過程。在這個旅程中,每個人看風景的眼光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當迷霧退散以後,是否可以一同仰望星空,去尋找更堅定的價值觀和生活狀態。 其實這部電影也是極具符號化的,拼圖、折紙,這些小孩子玩意兒其實本質上也映射了現代人內心的渴望,渴望拉近與別人距離,渴望被援溺振渴,渴望更純真的情感,而本質上,每個人都是缺了角的拼圖,只看你走過那段看星空的旅程,有沒有找到更妥帖的那一塊人格,拼湊上去,完善自己,也更懂得與人相處。雖然說教,但不是沒有道理。 鏡頭沒什麼好說的,四平八穩,沒有耍花腔沒有各種晃動到讓人發指的所謂的「情感表達手法」,要看暈眩的台灣電影可以選擇《陽陽》,要看浮躁的台灣電影可以選擇《愛的發聲練習》,《星空》有的,就是那些帶著小幻想、小沖突和小羞澀卻讓你更加勇敢的自我更新,輕松又有想像空間。 一部電影,怎麼可以沒有缺點,對於只獨立執導過兩部電影的林書宇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以下觀點純屬個人感受,敝帚自珍,若有相左意見,望請點撥指導斧正。 整部片子順下來,發現情感的高潮和爆發點似乎少了一些,一直穩扎穩打,卻忘記電影本身的起伏,如果有更加強烈的情緒渲染,可能會更有記憶點,讓看客更加深刻和感動。桂綸鎂的出現我對此持保留態度,不予置評就是最好的表態。其他演員都非常好。 最後,如果結尾法國小巷子的那間拼圖店,只有那副《星空》的地圖是缺了一塊,或許會更完美,更有想像空間。 在放手前,想要抓多緊,就抓多緊。讓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讀懂小孩的語言,讓每一個小孩,都用自己的方式讓成年人知道,他們活得多不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