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一條安達魯狗導演

電影一條安達魯狗導演

發布時間:2022-09-13 21:22:11

❶ 《一條安達魯狗(1929)》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路易斯·布努埃爾導演

鏈接:


提取碼:wtey
《一條安達魯狗Unchienandalou(1929)》
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
編劇:薩爾瓦多·達利、路易斯·布努埃爾
主演:西蒙妮·瑪勒伊、PierreBatcheff、路易斯·布努埃爾、薩爾瓦多·達利、羅貝爾·奧梅
類型:短片、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1929-06-06(法國)
片長:16分鍾
又名:一條安德魯犬(港)、安達魯之犬(台)、安達盧西亞之犬、一條叫安達魯的狗、AnAndalusianDog
本片是超現實主義電影之父路易斯·布努埃爾和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的跨界合作。表現的是人的夢境和潛意識。故事分兩段,第一段開頭,一個憂郁的男青年(路易斯·布努埃爾LuisBunuel飾)坐在月光下,磨著剃刀,他抽著煙,等著年輕女孩出現。男青年拿著剃刀撫弄年輕女孩的臉,用剃刀割開了她的眼球,同時烏雲劃過了月亮。第二段的時間設定在8年之後,馬路上出現了一個騎著自行車穿著類似女裝斗篷的男青年,他暈倒在一個女人的樓下,女人下樓來拿走了他手中的盒子,男人再也沒有醒來。回到屋內後女人坐著沉思,另一個男人來敲門,手心布滿了螞蟻,當男人和女人在研究螞蟻的時候,樓下一個穿著男裝的女人正在撥弄一支斷手,引起了路人的圍觀。隨後女人的乳房、南瓜、修道士、鋼琴、衣衫襤褸的男女紛紛出現在畫面中,富有象徵意義的夢境被一一展現。


❷ 賞析一部比較有名的電影

日本電影,《情書》

❸ 求KINO VIDEO電影公司的資料

說到美國的藝術碟商,一般人首先想到標准(CC)公司,其實美國有追求的品牌還有不少,Kino Video就是比較不錯的一個。它也致力於出版經典影片,而且專走冷、偏、刁的路線,靠這招贏得不少關注,像前段時間的巴斯特·基頓和茂瑙套裝,甚至還有不少非洲導演的作品。目前市面上出現了KINO公司的幾部力作,部部大有說頭,且聽我慢慢道來。

《黃金時代》 法國,1930年出品。

這部電影來自西班牙大師布努艾爾,是繼《一條安達魯狗》之後又一經典的超現實主義影片。布努艾爾繼續和達利合作寫劇本,寫完後兩人就鬧翻了。影片以性愛、狂想來對抗世俗,犀利的批判色彩嚇得當時的保守派人士慌作一團。這部電影無異於往他們的公廁里扔了顆炸彈,自然引起公憤。

本片當年遭到多國禁映,被禁的原因有很多,大多因為一些稀奇古怪的鏡頭。比如片中一位美女本來跟帥哥接著吻,可帥哥有事先走,美女感覺孤單,只好很投入地去吻身邊大理石雕像的腳趾。影片以一場蠍子大戰開始,相當有創意,更毒的是在蠍子廝殺拚鬥之時接入坐在岩石上神聖的主教。諷刺還不過癮,在片尾,布努艾爾索性讓人把主教從窗戶里直接扔下樓。超現實玩成這樣,倒有點像無厘頭,但當時人們卻完全承受不來。這種電影,不被禁才怪。

影片好像有一條愛情故事做為主線,但這不過是導演用來戲弄觀眾的借口。此外,對上流社會的嘲諷也隨處可見,比如一輛老破馬車出現在西裝革履的上等人聚會當中,悠得自得地慢慢駛過。自由自在的結構控制,大量生猛的影像和無邏輯拼貼——簡直讓人懷疑布努艾爾是周星馳的祖師爺。

本片長63分鍾,畫質一般,畢竟年齡太高;翻譯尚可,因為對話太少。版本難得,百分百推薦收藏。

《父親》 匈牙利 1966年出品

可能國內觀眾對本片導演、編劇伊斯特凡·薩伯不太熟悉,他可是匈牙利國寶級的電影人物,拍了四十多年電影,得了一大麻袋的電影獎項。這部《父親》也算他名留影史之作,1967年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得大獎。在碟片介紹中還把本片與《四百擊》和《天堂電影院》相提並論。

影片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兒對自己死去父親的思念和回憶。他在腦海里編造自己父親的英雄故事,對同學說父親是游擊隊員、醫生。電影也借著小男孩的角度,去看周圍世界和政治、社會的變遷。可以說這個題材小中有大,被導演表現得既真摯動人,還帶有點反思意味。

本片有著出色的攝影,讓我在前幾分鍾內就徹底入戲,而且薩伯的導演手法相當巧妙,通過精心設計的一系列主觀鏡頭,把小男孩對父親的感情表現得真實可信。影片最讓人開懷的地方,是小男孩總在回憶里把父親美化成英雄人物甚至是領袖人物,鏡頭語言也隨之跳躍起來。整部電影清新又不浮躁,還有一個勵志的結尾,絕對適合小時候常對老爸不爽、長大後又有點後悔的男人們觀賞。

KINO公司很照顧匈牙利電影人的情緒,薩伯的作品一共出過三部。本片長85分鍾,畫質修復得不錯,翻譯基本合格。可惜的是沒附帶花絮內容,但仍值得收藏。

《浮士德》 捷克,1994年出品

「影迷被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從來沒有聽說過楊·史雲梅耶的,一類是看過他的作品並知道自己遇到了天才的。」 這句話出自《紐約客》。幾十年來,捷克導演史雲梅耶以他夢幻般的超現實動畫作品令世界著迷,他的作品不限形式和材料,麵包、木頭、破布,通通都能出奇搞怪,讓人驚嘆。

雖然老楊以動畫著稱,但只要是看過《浮士德》的人,沒人敢不認為楊·史雲梅耶是個真正的電影導演。這部電影雖然是他嘗試真人與動畫結合的第二部長片,但已經完全展現他拍非動畫電影的深厚實力。《浮士德》的前十五分鍾,沒有一句對白,全憑純粹的視聽語言吊人胃口、推動故事,妙的是還能把神秘、荒誕的氛圍展現得入骨三分,那種奇技淫巧般的想像力讓人看後久久難忘。這種導演水準,放到哪裡都夠得上頂級的。

本片根據浮士德的故事原型,在導演的重新詮釋下,背景移到了現代的布拉格街頭。故事主人翁只是街上的行人,卻被誘到一家怪異劇場的後台扮演成浮士德,並與魔鬼達成交易。史雲梅耶用天馬行空式的剪輯手法,把真人與動畫以一種近乎瘋魔的形式融合在一起,最終想表達的依舊是沉重的關於靈魂的思考。但最能影響觀眾的,還是他強烈的個人影像風格。

KINO公司推出本片,絕對符合其獨特品味。片長97分鍾,畫質不錯,翻譯尚可。所有鍾情新奇古怪電影的朋友們,建議人手一張。
發行的影片卡門在塞內加爾 Karmen Geï (2001)
貓咪少女 Take Care of My Cat (2001)
愛我就搭火車 Ceux qui m'aiment prendront le train (1998)
柯南上尉 Captaine Conan (1996)
藍 Blue (1993)
維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 (1993)
太不小心 Careful (1992)
L.627 (1992)
加里里的婚禮 Urs al-jalil (1987)
鄉村星期天 Un Dimanche a la Campagne (1984)
UTU (1983)
Before the Nickelodeon: The Cinema of Edwin S. Porter (1982)
錯誤的證人 Fälschung, Die (1981)
鐵皮鼓 Die Blechtrommel (1979)
德爾蘇·烏扎拉 (1975)
The Maids (1974)
聖保羅的鍾表匠 L'Horloger de Saint-Paul (1974)
Coming Apart (1969)
柴可夫斯基 Chaikovskiy (1969)
Eva (1962)
Léon Morin, prêtre (1961)
Bonnes femmes, Les (1960)
馬布斯博士的一千隻眼 Tausend Augen des Dr. Mabuse, Die (1960)
沒有面孔的眼睛 Les Yeux sans Visage (1959)
艾琳娜和她的男人們 Eléna et les hommes (1956)
小逃亡者 Little Fugitive (1953)
驚懼驟起 Sudden Fear (1952)
Pandora and the Flying Dutchman (1951)
鄉村牧師日記 Le Journal d'un cure de campagne (1951)
風流劍俠 Cyrano de Bergerac (1950)
不公平的遭遇 Raw Deal (1948)
The Long Night (1947)
血濺虎頭門 Brute Force (1947)
羅馬不設防 Rome, Open City (1945)
It Happened Tomorrow (1944)
Hangmen Also Die (1943)
開往慕尼黑的夜車 Night Train to Munich (1940)
牙買加客棧 Jamaica Inn (1939)
Sidewalks of London (1938)
毫不神聖 Nothing Sacred (1937)
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 (1937)
Tell Your Children (1936)
Maniac (1934)
Liliom (1934)
無糧的土地 Las Hurdes (1933)
吸血鬼 The Vampire (1932)
The Monster Walks (1932)
老黑屋 The Old Dark House (1932)
紅樓艷史 Love Me Tonight (1932)
禁忌 (1931)
藍天使 Der Blaue Engel (1930)
土地 Earth (1930)
月中女 Frau im Mond (1929)
墮落少女日記 Tagebuch einer Verlorenen, Das (1929)
持攝影機的人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1929)
安達魯之犬 Un chien andalou (1929)
The Man Who Laughs (1928)
船長二世 Steamboat Bill, Jr. (1928)
軍中紅粉 Sadie Thompson (1928)
間諜 Spione (1928)
將軍號 The General (1927)
大都會 Metropolis (1927)
大學 College (1927)
黑奴籲天錄 Uncle Tom's Cabin (1927)
It (1927)
萬王之王 The King of Kings (1927)
偽善者 Herr Tartüff (1926)
Battling Butler (1926)
The Son of the Sheik (1926)
浮士德 Faust (1926)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
靈與肉 Body and Soul (1925)
沒有歡樂的街 Freudlose Gasse, Die (1925)
七個偶然 Seven Chances (1925)
尼伯龍根之歌 Nibelungen: Siegfried, Die (1924)
最卑賤的人 Der Letzte Mann (1924)
火星女王 Aelita (1924)
航海家 The Navigator (1924)
待客之道 Our Hospitality (1923)
三種年齡 Three Ages (1923)
鍾樓怪人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1923)
血與砂 Blood and Sand (1922)
諾斯法拉圖 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1922)
羅賓漢 Robin Hood (1922)
The Electric House (1922)
The Haunted House (1921)
奧凡斯風暴 Orphans of the Storm (1921)
三劍客 The Three Musketeers (1921)
啟示錄四騎士 The Nut (1921)
作為我的妻子 Be My Wife (1921)
佐羅的面具 The Mark of Zorro (1920)
The Saphead (1920)
The Penalty (1920)
Outside the Law (1920)
卡里加里博士 Das Cabinett des Dr. Caligari (1920)
東方之路 Way Down East (1920)
凋謝的花朵 Broken Blossoms (1919)
男人與女人 Male and Female (1919)
與眾不同 Anders als die Andern (1919)
瓊女士 Joan the Woman (1917)
黨同伐異 Intolerance (1916)
海底兩萬里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1916)
A Fool There Was (1915)
Carmen (1915)
欺騙 The Cheat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Judith of Bethulia (1914)
Tillie's Punctured Romance (1914)
卡比利亞 Cabiria (1914)
Traffic in Souls (1913)
月球旅行記 Le voyage dans la lune (1902)

❹ 國外有一部老電影,劇情是一個女人兩個孩子,離婚後她愛上了一個男人,她和這個男人在家裡親密,孩子們在

一條安達魯狗?是不是太扯遠了?布努埃爾導演,1929年的電影,畢竟你說一條狗,或者是墨西哥的電影,愛情是狗娘,反正都是好電影。

❺ 達利和布努艾爾共同導演的電影

名字叫《一條安達魯的狗》
超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我喜歡。
本片是著名的超現實畫家達利和著名導演布努艾爾合作的產物。它敘述了一個白日夢。
我們看到一個女人的眼睛被剃刀割開,一個男人拖著一個鋼琴、兩個主教和兩個腐爛的死驢穿過房間,一大群螞蟻從手掌上的洞中湧出…… 人的想像力真的如此可怕嗎?

《超現實主義革命》是我唯一授權發表我這個劇本的刊物,這毫無保留地證明了我完全贊同超現實主義的思想和行動。沒有超現實主義,就沒有《一條安達魯狗》。 大多數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認為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但是,面對那些趨尚時髦的人們(即使這種時髦損害了他們的根深蒂固的信念),面對那個賣身求榮、缺乏真誠的報界,面對著那一群在這個只不過是絕望的、狂熱的殺人號召中,居然找出了「美妙」或「詩意」的群氓,我又拿他們怎麼辦呢?

——路易斯.布努艾爾
《超現實主義革命》第12期,巴黎,1929年12月15日

❻ 西班牙電影發展概況 西班牙著名電影導演及代表作品是什麼

布努艾爾:代表作《一條安達魯狗》西班牙國寶級電影導演,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超現實主義電影之父。

阿爾莫多瓦:《崩潰邊緣的女人》為他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以及歐洲影展最佳青年電影獎,使他成為西班牙最受歡迎的新銳導演。2011年拍了部懸疑片《吾棲之膚》非常精彩。

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代表作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小島驚魂》

❼ 薩爾瓦多·達利的人物生平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1904年5月11日生於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像力的畫家。把夢境的主觀世界變成客觀而令人激動的形象方面,他對超現實主義、對20世紀的藝術做出了嚴肅認真的貢獻。達利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除了他的繪畫,他的文章、口才、動作、相貌以及胡須均給欣賞他的人們留下了撲朔迷離的印象。達利年輕時在馬德里和巴塞羅那學習美術,曾兼收並蓄多種藝術風格,顯示出作為畫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才由兩件事情促使其畫風日臻成熟。一是他發現了弗洛伊德的關於性愛對於潛意識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結交了一群才華橫溢的巴黎超現實主義者,這群藝術家和作家努力證明人的潛意識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為重大的現實」。
為從潛意識心靈中產生意象,達利開始用一種自稱為「偏執狂臨界狀態」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誘發幻覺境界。達利發現這一方法後,畫風異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間所作的畫使他成為世界最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在他所描繪的夢境中,以一種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將普通物像並列、扭曲或者變形。在這些謎語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記憶的永恆》(1931),畫中以平靜得可怕的風景為襯托,停留著一隻柔軟易曲、正在熔化的表。
達利還與西班牙電影導演L·布努埃爾共同製作兩部超現實主義影片,即《一條安達魯狗》(1928)和《黃金時代》(1930),同樣充滿怪誕的但富於暗示的意象。20世紀30年代末,在文藝復興畫家拉斐爾的影響下,達利的繪畫轉趨比較古典的風格。
此後,他花費大量時間設計舞檯布景、時髦商店內部裝飾以及珠寶飾物。在1950~1970年間他有許多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但仍探索性愛主題,描繪童年記憶,並且讓妻子加拉成為這些題材的中心形象。這些晚期繪畫雖然技法純熟,但客觀評價低於其早期作品。在達利的著作中,最有趣味和揭露隱秘的是《薩爾瓦多-達利的秘密生活》(1942~1944)。他的許多作品中充滿了暴力和對傳統社會禁慾主義的批判。代表作有《記憶的永恆》、《悍婦與月亮》、《內戰的預兆》等。
薩爾瓦多·達利1904年5月11日出生在西班牙Figueres的一個小鎮上,並且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孩提時光。他的出生地距離法國大約只有16英里的路程。達利的父親是一位公證員,家底殷實,曾經在海邊小漁村Cadaques替達利建立了他的第一個藝術工作室。
薩爾瓦多·達利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非常活躍,這對於他後來的生涯尤其重要;這個時期的一些軼事,無論真實與否,都是他以後許多持續不變的形象的基礎,他與父母及妻子加拉的關系對於他的藝術個性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達利總是熱愛著他兒時的風景環繞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欖林與尖禿岩石的加泰羅尼亞海岸。這些古老令人傷感的風景不僅作為背景而且也作為有生命的存在進入了他的繪畫。除了畢加索,薩爾瓦多·達利也許是最為知名但這並不是說得到了高度的評價的二十世紀畫家。
長大成人後,達利和妻子Gala在附近的Lligat港口組建了自己的自己的家庭。他的許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對西班牙這一港口的熱愛。1922年年輕的達利來到馬德里San Fernando美術學院求學。在這里達利的畫作讓他名聲鵲起。他在畫作中探索立體主義,並吸引了後來成為西班牙藝術界傑出人物的注意,比如菲德里哥∙加利西亞∙洛爾卡和裴賓∙貝約∙卜牛爾。他的天賦第一次被世人發現是在1925年巴塞羅那的個人作品展中。在1928年匹茲堡第三屆卡內基國際展覽會上,他展出了包括《The Basket of Bread》在內的三幅作品,從而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次年達利舉辦了他在巴黎的第一次個人展。同年,他還加入了由前達達派成員Andre Breton領導的超現實主義流派。也就是在這一年,達利在Cadaques結識了Gala,當時她正巧與她的丈夫,詩人Paul Eluard去拜訪達利。從此以後,Gala便成為了Dali的至愛,同時也是他的商業經理人和主要的靈感來源。很快地,達利成為了超現實主義運動的領導人。他的作品《記憶的永恆》,描繪了一個軟綿綿的鍾表,是當今世上最傑出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之一。
但是隨著戰爭的臨近,向來對政治漠不關心的達利與其他的超現實主義者發生了沖突,終於在1934年的一次「審訊」中被開除出了超現實主義團體。然而,在接下來的十年左右時間里,他依然還是能夠在國際超現實主義作品展中亮相。在1940年左右,達利又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格--這段時期為他的「經典」時期——顯示出了其對科學和宗教的專注。二戰期間,達利和Gala逃離了歐洲,在美國度過了從1940 到1948的8年旅居時光。這段時間在達利的一生中至關重要。他不僅藝術活動豐富,而且重拾天主教信仰。
1941年,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為達利舉行了他的第一個規模宏大的回顧展;同年,達利向傑安∙卡賓遞交了一份電影劇本,名為《月潮》。1942年達利又出版了自己的自傳《薩爾瓦多達利的私密生活》。在1944年發表的一部小說中,他還撰寫了一篇關於汽車潮流的文章。從這里誕生了埃德溫∙考克斯的漫畫《邁阿密先鋒》。
在達利從超現實主義向他的經典時期轉變得過程中,達利開始創作他的19幅大型油畫,很多都涉及了很科學,歷史和宗教題材。這19幅大型油畫已經成為了一個系列,其中最為有名的是《The Hallucinogenic Toreador》《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by Christopher Columbus》和《The Sacrament of the Last Supper》。
1974年,達利在西班牙的Figueres成立了Teatro展覽館,之後又在20世紀70年代結束之前相繼在巴黎和倫敦舉行了作品回顧展覽。自從達利的妻子Gala在1982年過世以後,達利的健康狀況也是每況愈下。1984年,他在Pubol家中的一次火災事故中又被燒傷,使他的健康更加惡化。這段時期內,達利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與世隔離的狀況下度過的,開始是待在Pubol,後來又搬到了Teatro展覽館附近的私人公寓中。1989年1月23號,達利死於心臟病和呼吸並發症。
1904年5月11日,出生於西班牙費格拉斯。
1914年,在費格拉斯天主教中學上學,已嶄露繪畫天才。
1918年,對彩色瘋狂酷愛。五月二日,在費格拉斯的市立劇院舉辦的當地畫家畫展上,初次展出。
1919年,定期撰寫有關藝術的文章並開始向費格拉斯公立中學辦的評論雜志「體育場」投稿。
1921年,進入馬德里的聖費南度美術學校,學習素描,油畫和雕塑。
1922年,在巴塞羅那的達茂畫廊展出八幅作品。
1923年,因無政府主義思想傾向而被捕,在費格拉斯與古羅納被囚卅五天。
1925年,首次在巴塞羅那的達茂畫廊舉行個人畫展,引起畢卡索和米羅的注意。
1926年,在巴黎曾拜訪畢加索,畢加索對達利作品印象甚深。
1929年,第二次到巴黎,目的是拍攝布努埃爾的影片《一條安達魯狗》與卡拉相遇相愛。
1931年,首次在皮雷·科列畫廊展出,後來並三年連續展出兩次。
1932年,《記憶的永恆》在朱利恩·利維畫廊初次參加集體展出時,引起紐約藝術愛好者極大的好奇, 是達利作品在美國獲得成功的開始。
1933年,在紐約朱利恩·利維畫廊首次展出個人畫展。12月,在巴塞羅那的加泰隆尼亞藝術畫廊展出。
1934年,在倫敦的茲威默畫廊,達利舉行了在英國的首次個人畫展。11月,達利與加拉乘坐潛普萊恩號輪船初次到達紐約。
1935年,在紐約現代美術館作題為「超現實主義繪畫和偏執狂患者的形象」演講。
1936年5月,超現實主義實物在拉頓畫廊展出,達利以他的設計《康德紀念碑》及《刺激性慾的外套》參展。
1937年,為避開戰爭,逃亡至義大利, 住在愛德華·詹姆士家裡。他和詹姆士一同研究熟悉文藝復興和巴洛克藝術。
1938年1月,以《下雨天的出租汽車》參加巴黎美術畫廊的超現實主義展出。
1939年,再度到紐約, 參加3月21日在朱利恩·利維畫廊開幕的個人作品展覽會。
1940年,納粹入侵迫在眉睫,達利再度離開歐洲,先住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卡雷斯·克羅斯比家裡。後至加州卡美爾的卵石海灘。
1941年10月,芭蕾舞「迷宮」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歌劇劇本,布景和服裝都是達利創作和設計的。
1942年,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達利作品回顧展,並輪流在美國其他八個城市展出。
1944年,上演戲劇作品有:《欽尼塔咖啡館》《感傷的討論》和《瘋子特里斯丹》。
1945年,廣島的原子彈爆炸啟發了達利,開始他的「核」或「原子」等科學階段。
1946年,返回歐洲,准備在西班牙科加特港定居下來。離家鄉費格拉斯約三十哩。
1949年,開始對宗教題材有興趣,也對和諧幾何圖形理論產生興趣。
1950年1月,達利在紐約出版了「備忘錄」。
1954年,先後在羅馬、威尼斯和米蘭展出重要作品回顧展。
1960年2月, 在紐約展出《哥倫布發現美洲》個展。
1961年,在威尼斯首演「加拉的芭蕾舞」達利設計布景,道具和服裝。莫里斯。貝賈特編導。
1964年,被授與西班牙伊莎貝爾大十字勛章。5月書籍「一位天才的日記」出版。
1965年,紐約現代藝術畫廊展出達利所有重要作品回顧畫展。此時他開始對攝影和二度空間藝術發生興趣。
1969年,「變態的情慾」出版,這是他的偏執狂臨界狀態手法達到最高潮的作品。
1970年,和西班牙建築師埃米利奧·佩雷斯·皮涅羅研究建在費格拉斯達利博物館的初步計劃。
1971年,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達利博物館正式開幕。達利第一部畫集「是的(Oui)」 出版。
1972年,紐約諾德勒畫廊展出他的攝影作品。
1974年3月,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史達德爾美術館,舉辦作品回顧展。9月18日,費格拉斯達利博物館開幕。
1975年,尼康公司資助攝影展,主題為「達利,偏執狂臨界狀態方法,客觀偶然性和第三度空間」。
1976年10月,將一本著作「哲學家的煉金術」存入巴黎國立圖書館。
1978年4月, 在紐約古金漢博物館展出第一件超立體主義的作品。
1980年,在倫敦泰德畫廊舉行達利主要作品回顧展。
1982年,妻子卡拉病逝。達利隱居在恩波達。創作有些是他自己設計的新主題,有些是從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取材的。
1983年4月15日,西班牙國王與王後,為馬德里西班牙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從1914到1983年400件達利作品選作」展覽剪綵。
1984年3月27日,在費格拉斯正式設立加拉·薩爾瓦多·達利基金會。
1986年,纏綿病榻且閉門謝客,可以接近他的只有醫療小組和最親密的合作者。
1988年11月, 病情惡化,被送到巴塞羅那的科龍醫院。在醫院中,西班牙國王親自探視,達利將自己為的一本詩送給他。
1989年,心臟病突發,1月23日於費格拉斯醫院中去世。他的遺體用防腐劑保存。安葬在達利博物館中。
2009年12月,在杭州藝術博覽會上,百餘件達利青銅雕塑作品與中國當代熔銅藝術家朱炳仁的百件熔銅雕塑進行了展覽和跨越時空的對話

❽ 推薦幾部電影

給你介紹一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電影吧。都是影史上的經典,希望後來者不要復制。

一、里程碑式的電影:

1.《偷自行車的人》
關鍵詞:維托里奧·德·西卡,「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開山之作
點評:導演用真實的鏡頭記錄下最真實的生活,成為最真實的感動。

2.《八部半》
關鍵詞:費德里科·費里尼,「義大利電影後現實主義」代表作
點評:導演借男主角來比喻自己創作的甘苦和經歷的苦悶,探索出現代人的精神危機。

3.《四百下》
關鍵詞:弗朗索瓦·特呂弗,「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開山之作
點評:第一部「青春殘酷物語」電影,最經典的結尾(跑向大海,意味深長)。

4.《精神病患者》
關鍵詞:希區柯克,驚悚電影
點評:恐怖電影里程碑之作,小小成本竟有幾萬倍收入,正是大師傑作。

5.《摩登時代》
關鍵詞:卓別林、默片時代
點評:當時社會背景的真實再現,體會卓別林大師的笑中帶淚。

6.《羅生門》
關鍵詞:黑澤明、日本電影
點評:黑白電影的光影魅力,導演告訴我們真相往往被人性給掩蓋掉。

7.《放大》
關鍵詞: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義大利後現實主義」代表作
點評:如今看來,影片也很犀利的批判記者的偷窺行為,色彩感很強烈看不出年數很高。

8.《一條安達魯狗》
關鍵詞:路易斯·布努艾爾,「超現實主義電影」的里程碑之作
點評:拍攝手法很高超,是一部無法用語言概括的完美之作,描寫了非理性的夢境。

9.《奇愛博士》
關鍵詞:庫布里克,黑色幽默
點評:庫布里克最經典的影片,不恐怖反而笑死你,比《發條橙》好看多了,有點怪異。

10. 《野草莓》
關鍵詞:英格瑪·伯格曼 瑞典文藝
點評:導演通過大量的閃回畫面表現了一位老醫學教授回憶自己一生時所產生的幻覺,伯格曼在本片中的象徵手法體現得淋漓盡致,對夢幻與現實之間的聯系處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經典中的經典

11.《魂斷藍橋》
關鍵詞:費雯麗,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戰爭+愛情片
點評: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戰爭考驗了愛情,但愛情戰勝不了戰爭。

12. 《亂世佳人》
關鍵詞:費雯麗,克拉克.蓋博,戰爭+愛情片
點評:宏偉的史詩,「明天將會是新的一天」,女性堅強意識覺醒的作品。

13.《羅馬假日》
關鍵詞:奧黛麗·赫本,浪漫愛情經典
點評:古老的城市,感人的愛情。一次旅行的艷遇換來一生難以忘懷的回憶。

14.《辛德勒的名單》
關鍵詞: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二戰電影
點評:黑白電影中穿梭自如的紅色小女孩,是經典一幕。主題曲更是感人至深。

15.《教父》
關鍵詞:馬龍.白蘭度,科波拉,黑幫電影
點評:「史詩」,揭露了黑社會明爭暗鬥的內幕,音樂也非常動聽,青年演員出色參與。

16.《音樂之聲》
關鍵詞:朱莉·安德魯斯,音樂片
點評:好萊塢歌舞片經典中的經典。一首首堪稱經典的歌曲,飽含主人公深沉凝重的情感。

17.《十誡》
關鍵詞: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波蘭文藝電影
點評:藝術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這部短片集中對道德、倫理、人性等終極問題做了一番深遠的探討與思考,盡管每個故事情節都不復雜,背後去後暗藏著大型的人生命題。

18.《飛越瘋人院》
關鍵詞:傑克.尼克爾森
點評:尼克爾森最偉大的一部影片,各式各樣的精神病患者,還有部落長都是感動的地方。

19.《第七封印》
關鍵詞: 英格瑪·伯格曼 瑞典電影
點評:如果一個男人在告別人世之前看一部電影的話,那麼最好選擇《第七封印》。它向世人明示了人生的最後哲思:一個男人怎樣做到雖死猶生。

20.《黑暗中的舞者》
關鍵詞: 拉爾斯·馮·特里厄 丹麥歌舞經典作品
點評:一部別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有一點浪漫,也有一點灰色,但是卻充滿力量。它向100多年來經典電影里所有愛的深處走去,既有琉璃的色彩,又有深淵一樣的穿透力。

三、其他國家的特色:

21.《對她說》
關鍵詞:阿莫多瓦,西班牙電影
點評:國寶級導演,喜歡拍女性電影,他總感受到女性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一面。

22.《悲情城市》
關鍵詞:侯孝賢,台灣電影
點評:用平淡的筆墨展現台灣人民內心的悲情,反映當代台灣社會的灰色史詩。

23.《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關鍵詞:嚴井俊二
點評:唯美的鏡頭,殘酷的青春,莉莉周美妙的歌聲依舊盪漾在耳邊。

24.《小鞋子》
關鍵詞:馬基德·馬基迪,伊朗電影
點評:小孩子的童貞,小孩子的單純。為了一個理想而過早得面對挑戰。

25.《霸王別姬》
關鍵詞:陳凱歌,張國榮,中國電影
點評:「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體會戲曲家的悲歡離合。柏林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26.《雲上的日子》
關鍵詞:蘇菲.瑪索,安東尼奧尼,法國影片
點評:有著一雙美麗眼睛的蘇菲.瑪索,真是我所見到最漂亮的女演員。

27.《兩生花》
關鍵詞: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法國電影
點評:《兩生花》將宿命的神秘感和豐富敏感的感性情緒發揮到了一種極致的境界。

28.《收信人不詳》
關鍵詞:金基德,韓國電影
點評:一位最偉大的當代韓國導演,一部最有深意的最含蓄的戰爭影片。

29.《美麗人生》
關鍵詞:羅伯托.貝尼尼,義大利電影
點評:編劇出如此巧妙的戰爭故事的貝尼尼又親自導演了這部有歡笑有淚水的電影。

30.《猜火車》
關鍵詞:伊萬·麥克雷格,英國電影

❾ 一條叫安達魯的狗的劇情梗概

兩只手磨著剃刀的大近景。左腕上戴著一隻男式手錶。
一個男人頭部的特寫,他的視線朝下,嘴裡叼著一支香煙(這就是布努艾爾本人)。他略微眨眨眼,我們可以看出,這就是磨剃刀的那個人。背景處,從離他很近的窗戶透出一片漫射光。提一下他穿的襯衣是必要的:這是一件無領的敞口豎條紋襯衫。
黑夜中的陽台。陽台前,一個男人在磨剃刀。
又一次出現雙手磨剃刀的鏡頭。身後是木板門的門框和門閂。男人用拇指指甲試了試剃刀。鏡頭再一次推近男人的臉部,他抽的煙卷一直叼在嘴邊。攝影機向後拉成男人膝部以上的鏡頭。他站在門前,開門走出去。攝影機搖著跟他到陽台,他靠著陽台,注視著天空。
男人隔著玻璃窗注視著天空,看見……一片浮雲飄向一輪滿月。
從男人的胳膊肘撐在陽台上的鏡頭轉為黑暗的天空的鏡頭。但是,銀幕的左邊是一輪明月,一片狹長的浮雲飄向月亮。再次推成男人的近景,他若有所思地望著天空,繼續抽著煙。
化入一位姑娘臉部的大近景。男人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將姑娘的左眼皮分開。另一隻手拿著剃刀向眼球接近。男人穿的是豎條紋襯衫,此外,現在戴著一條橫條紋的領帶。
然後是姑娘的頭部,她睜大雙眼。剃刀戳向眼睛。浮雲此時從月亮前面飄過。鋒利的剃刀橫在姑娘的眼睛上,切進去。
天空的鏡頭。浮雲飄過月亮前面,好象把月亮切成兩半。
剃刀橫切眼睛的大近景。
轉暗。然後,銀幕上出現字幕:「八年之後」。
全景。一條空無一人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陽光璀璨。
一條空無一人的街道。下著雨。
一個騎自行車的人進入畫面,沿街而行。他的背影漸漸遠去。
一位身著深色衣服、騎自行車的人進入畫面。
攝影機略向前推。街上現在又是空無一人。攝影機向後拉,拍攝騎車人的正面近景。如原劇作所寫的那樣,他在深色衣服外面披了一件白色斗篷,把肩、腰、頭都裹住了。
他的頭、肩和腰都裹在白色斗篷里。
攝影機不再向後拉,化入大街,街上再次空無一人。攝影機再次向前推,化入騎車人。切入行人稀少的街道,遠處可見三個行人。在騎車人的鏡頭上疊印騎車人沿街遠去的背影。在疊影鏡頭上,騎車人的斗篷由於特殊的照明而顯得比在原鏡頭上稍大。
切入騎車人的正面中景。他朝我們前進,……直到呈現一隻盒子的特寫鏡頭,盒蓋是黑白斜條,盒子系在脖子上,掛有胸前,他胸前掛著一個用皮帶系著的黑白條紋的長方形盒子。他機械地蹬著自行車,兩手鬆開車把,放在膝蓋上① 。
中近景:騎車人的背影,一直拍到膝蓋。疊印縱向的大街,他背對攝影機,在街上行進。他騎車迎面而來,直到那個帶條紋的盒子到達特寫的程度。
一個房間的室內全景。一位姑娘坐在屋子當中的桌旁看書。鏡頭略搖,推成姑娘的正面中景,然後是近景,她猛然抬頭,大吃一驚。
外景的瞬間鏡頭。俯拍騎車人穿過街道。
轉為姑娘的鏡頭,她激動不安,驚懼地傾聽著,她突然用力合上書,扔到桌子上。書的特寫:書被摔在桌上後翻開了,從其中的一頁上可以看出是弗美爾②的《綉花邊的女人》的復製品。
鏡頭切成姑娘的中近景。她站起身,攝影機跟攝她走到窗前,她把窗簾掀開,朝街上看去。可以發現,她衣服上的圖案和那個眼睛被切的姑娘的完全一樣——她們是同一個人。
這條街上某一棟樓的第三層的一間房內。中間坐著一位衣著鮮艷的姑娘,她專心地看書。她突然感到驚慌,注意地傾聽,丟開書本,並把它扔到旁邊的長沙發上。書本翻開的一頁上有一幅插圖,是弗美爾的《綉花邊的女人》。現在,姑娘確信發生了什麼事:她站起來,半轉過身,快步走到窗口。
俯拍大街的鏡頭。騎車人從一盞煤氣路燈前面經過。
鏡頭轉為姑娘的中近景。她掀開窗簾,仔細觀看。她嚇了一跳,退了回去。
俯拍騎車人的鏡頭。他停住了,連人帶車摔倒在人行道旁的地上。
在樓下的大街上,前面提到的那個人剛剛停下。由於慣性,他連人帶車一起摔到溝里去了,滿身泥濘。
姑娘的瞬間特寫,她稍微離開窗。她顯得既不安又氣憤——她再次靠近窗口。
俯攝的短鏡頭。騎車人躺在摔在地上的自行車上。
姑娘的特寫。她好像是在自言自語,對她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非常的生氣。
騎車人的短促近景。
姑娘的中近景。她繞過卧室的鐵床(搖拍,跟移),想去開門。
快速特寫鏡頭。室外,摔倒的騎車人的不安的臉。
姑娘下樓梯的鏡頭。
姑娘帶著氣憤和怨恨的表情,匆匆下樓走到街上。
布努艾爾談一隻叫安達魯的狗 譯者:Talich UN CHIEN ANDALOU 和超現實主義的嘗試 Tomas Perez Turrent: Un chien andalou這個項目最初是如何誕生的? LUIS Bunuel: 我在1927或者1928年的時候開始對電影產生很大的興趣。我在馬德里拼起一個法國先鋒電影(avant-garde films)之夜,放映的影片包括Cavalcanti的Rien que les heures,Rene Clair的Entr』acte,其它的我記不起來了。那活動辦得成功極了。Otega y Gasset第二天打電話給我,跟我說,「如果我還年輕的話,我將會獻身於電影。」Juan Ramon Jimenez(西班牙詩人,1956年獲得Nobel文學獎)也感到眼花繚亂(ebloui)。這是一個巨大的啟發,因為盡管我們已經熟悉了美國電影,先鋒電影在西班牙還無人知曉。後來,當我和Salvador Dali在Figueres過聖誕節假期的時候,我提議和他一起拍一部電影。Dali跟我說,「昨天晚上我夢見了螞蟻爬滿了我的手。」於是我說,「嗯,我夢見了我切開了一個人的眼睛。」我們用了6天寫出了劇本。我們相互之間非常了解,沒有任何爭執。我們工作的方式是選擇最初進入我們意識里的畫面,而系統的拋棄任何從我們的文化或者教育里來的東西。它們必須是讓我們倆驚奇,而我們倆也都能沒有矛盾的接受的畫面。比如:女人抓起一個球拍以抵抗試圖襲擊她的男人。然後他四下里看,去找什麼東西(現在我跟Dali說):「他看見了什麼?」「一隻飛著的青蛙。」「不好!」「一瓶白蘭地。」「不好!」「好,我看見了兩根繩子。」「OK,但是繩子之後又有什麼?」「那傢伙拉它們,結果掉下去了,因為有個什麼很重的東西系在上面。」「好,我喜歡他掉下去了。」「繩子後面跟著倆個大葫蘆。」「還有什麼?」「兩個瑪利亞會(marist)的兄弟。」「然後呢?」「一門加農炮。」「不好。一個奢侈的扶手椅。」「不,一台大三角鋼琴。」「非常好,另外在鋼琴上面是一頭騾子……不,兩匹腐爛的驢子。」「精彩!」事情就是這樣發展的;我們需要喚起無法給出解釋的無理性畫面。 Turrent:盡管如此,評論家還是試圖找出它的符合邏輯的解釋。 Bunuel:在Zaragoza的一個騎兵上尉,一個德國教授,還有很多其他的人都不約而同的得到了相同的解釋。「那人接近女人:這是性沖動;繩索是道德約束;兩個軟木墊子(cork mat):輕佻的生活(life』s frivolity);兩個葫蘆:睾丸;牧師:宗教;鋼琴:愛情的旋律;還有驢子:死亡。」不該去解釋這些畫面,它們應該被接受為它們本來的樣子。它們讓我反感了么?它們打動我了么?它們吸引我了么?這樣就夠了。 Jese De La Colina:好象是有特定的類比或者隱喻。比如,雲掠過月亮對應著刀片切過眼睛。自然人們會傾向於象徵性的解釋它:這是一個序幕,它請求觀眾閉上眼睛,眼睛只能看到外觀和表面的詩意,要試圖去看一個更深刻的影像(profound vision),一個超現實主義的影像。 Bunuel:我不否認電影可以像你剛才說得那樣去詮釋。「讓我們閉上眼睛不去看顯而易見的現實而去看內在的精神。」但是我拍攝這畫面是因為它來自於我的一個夢,而我知道它會讓人們產生厭惡感。 Turrent:那個到底是什麼東西?一隻牛眼? Bunuel:一隻小牛的。毛被去掉了,還化了妝。 Turrent:Dali參與拍攝了么? Bunuel:不,我自己拍的。Dali後來說拍攝的時候每天我都向他請教如何去做。真是個騙人的傢伙(charmer)!Dali跟我說當我快拍完的時候給他發個電報。封鏡前兩天,我發了電報給他,於是他來到片場看最後場景的拍攝。倒數第二個場景是那個有鋼琴和驢子的景。 Colina:在The Secret Life of Salvador Dali一書中,他說他為那個場景准備了驢子。 Bunuel:沒錯,是他做的。拍攝前我殺了兩頭驢子,往肚子里塞了草。Dali為了加快腐爛過程添了一些魚。 Turrent:影片的資金是如何解決的? Bunuel:我母親給了我25000比塞塔安(五千杜羅ro)。她給了我的姐姐/妹妹們每人10000杜羅作嫁妝,而我只要了5000杜羅來拍一部電影。在巴黎我在舞廳里和跟朋友的晚飯里花掉了一半的錢。當我只剩下12500比塞塔的時候,那時候這依然是一大筆錢(因為法郎的匯率特別低:一瓶香檳只要一個比塞塔),我決定拍一部電影,因為我是一個負責的人,我不想欺騙我的母親。我租了Billancourt片場;我付給演員很少的錢(但是我的確給了)。我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自己影片的製作人。 Colina:你拍電影的那時候有沒有工會的問題? Bunuel:據我所知沒有。另外,也不可能有任何工會問題,因為我是一個「資本家製作人(capitalist procer)」。 Turrent:你拍的第一個景是什麼? Bunuel:它應該是一個拍起來容易的景。我不敢開拍,於是跟自己說,「從最容易的開始。」我相信應該是陽台上的景,就是我拿著一把剃刀出現的那個。 Turrent:你是如何把劇組拼起來的?比方說,你怎麼知道Pierre Batcheff的? Bunuel:我是在一個Josephine Baker演的電影Siren of the Tropics里給Henri Etievent和Mario Nalpas當助手的時候認識他的。他可不僅僅是一個英俊的主角,他也是很有文化和知識分子趣味的(intellectual inclinations)。有一天Josephine Baker本來被通知要早上9點鍾來,結果她下午5點鍾才趕到片場。她怒氣沖沖的,因為她的小狗生病了,結果她還打破了更衣室里的一面鏡子。這種事情讓Batcheff憤怒。我評論道,「這就是電影。」他回答說,「或許是你的電影,但是不是我的。」我說他說得對,然後我們成了朋友。於是我找他來拍Un chien andalou。我需要找其他演員。Fano Mesan,在電影里跟切斷的手演對手戲的姑娘,有時候會和我們在Montparnasse喝咖啡。她總是穿著一身男孩子的裝束,直到某一天,她穿著女人衣服來了。女主角是Simone Mareuil,二三十年後她選擇了佛教僧侶式的自殺方式。她倒了兩罐子汽油在身上,劃了一根火柴,然後在火焰中跑過樹林。Batcheff也是自殺的。 Colina:你是如何指導演員的? Bunuel:我不讓他們看劇本。我只是告訴他們,「現在往窗外看;那裡有閱兵式,」或者,「那裡,兩個醉漢在打架呢。」事實上,那個場景是那個關於切掉的手的景。從攝像機操作員到其他劇組成員都不清楚故事情節。 Colina:盡管如此,最後的結果是很忠於劇本的。你在什麼地方即興發揮了? Bunuel:不,我沒說過我有即興發揮。我把這里或者那裡的東西剪掉,在L』Age d』or里我也這樣,但是我不即興。我或多或少知道我要做什麼。對於我,劇本永遠是基礎。情況是一個細節可以改變所有事情。我砍掉一個景是因為我很節省(economical),我對於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不必要的有一種直覺。我拿劇本做基礎,因為電影只是你在銀幕上看到的。一個糟糕的劇本可以拍成一個好電影,這取決於是誰來拍它。從另一方面講,有時候非常好的劇本也能拍出非常糟糕的電影。 Turrent:Carlos Velo告訴過我們關於螞蟻爬在Batcheff的手上的一個故事。 Bunuel:我曾經去過Guadarrama高原,那裡有很肥的紅腦袋螞蟻,拍特寫的時候效果很好。我跟一個叫Maynar的朋友說讓他拿一些螞蟻給我。他把螞蟻拿給了Velo,Velo把螞蟻放在腐爛的樹干里再塞到一個罐子中,帶到巴黎給我。 Turrent:Velo說這些螞蟻在法國的沼澤里也能找到。 Bunuel:在Provence省肯定能找到。但是我在法國一個昆蟲學家也不認識。 Colina:那些捆在鋼琴上的教士是誰? Bunuel:Miratvilles和我的舞台監督。在另外一個鏡頭里,則是Miratvilles和Dali。那個場景是電審檢查官要求我剪掉的唯一一個景:「Couper les deux cures que l』on traine(剪掉兩個被拖著走的牧師)。」 Turrent:影片至今依然讓人戰栗。 Bunuel:影片首映後第二天,Cinema des Ursulines的老闆跟我說,「我們很抱歉。影片昨天上映的反響非常好,但是我們不能接它,因為電審不會通過的。」然後Studio 28的人向我要它。他們為此給了我1000法郎,結果放了8個月。昏倒,流產都出現過,有超過30個抗議者就住在了警察總部。今天是時過境遷了。超現實主義者沒曾參加過首映。Dali也沒有。他去Cadaques畫畫了。我和超現實主義者的首次接觸是在La Coupole飯館里見到Louis Aragon和Man Ray。我拍完了影片,發現Man Ray准備放映Le mystere chateau de de(The Mystery of the Chateau of the Dice, 1929,Man Ray導演)。那片子是Vicomte de Noailles投資的。Fernand Leger把我介紹給了Man Ray。我跟他說,「我知道你會放映一部電影。我也有一部20分鍾長的電影,我想讓你看看。」他把我介紹給了當時在酒吧里的Aragon。第二天他們倆看了我的電影,並說他們非常喜歡。那天晚上影片首映,le tout Prais的人也出席了。為以防萬一,我揣了――我說過好多次這個故事了――石頭在兜里。影片放映的時候我操縱著唱機。我隨心所欲的在這里放上一段阿根廷探戈,那裡放上一段Tristan and Isolde。之後我想以向觀眾扔石頭的方式做一次超現實主義者的示威(demonstration)。掌聲把我繳械了。第二天冒出了許多關於這片的言論。我去了Cyrano,在那裡被介紹給Andre Breton和其他超現實主義者團體(Surrealist group)的成員。 Colina:超現實主義者因為Un chien andalou的巨大成功而審判你(put you on trial),這是真的么? Bunuel:審判不是因為這個,盡管有不少超現實主義者確實說如果一部反大眾(against public)的影片是如此成功,那麼它一定有點可疑。審判是因為其它一件事情,在一個雜志上刊登劇本。 Turrent:在Revue de Cinema。但是這跟超現實主義者有什麼關系? Bunuel:那個雜志向我要劇本,我就把劇本給了他們。不久以後,我參加了超現實主義者團體。在布魯塞爾有一個叫Variete的雜志准備刊登一期超現實主義者的專題,由超現實主義者自己編輯。Paul Eluard向我要Un chien andalou的劇本,我告訴他,「我很抱歉,但是我把它給Revue de Cinema了。」他們要求我收回劇本。「不可能,我已經答應了。」他們跟我說,「一個人說的話是不作數的。」我覺得這樣做不公平。「公平是不存在的,」Breton說,「Ii faut choisir: avec Ia Police ou avec nous(你必須選擇:跟警察走還是跟我們走)。」 Colina:那時是超現實主義者最不妥協(intransigent)的日子。你接受了么? Bunuel:完全的。我將自己全部的活力和希望都繳給了超現實主義。那審判對於我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你們倆應該能理解:天主教教堂和蘇聯都是不妥協的,它們依然在那裡。Aragon是原告(Prosecutor),他就象個瘋子一樣處理這事情,說,「Et bien, mon cher ami, je trouve tout ça detestable. Nos camarades...(那麼,我親愛的朋友,我覺得這一切很討厭。我們的同志們…)」最後他們建議我去雜志付印的印刷廠,銷毀用來印刷的鉛版「但是我不知道鉛版在哪裡,」我說,「我或許會毀掉錯誤的東西。我不知道。」他們堅持,我就服從了。我買了一個榔頭,就像藏一把左輪手槍一樣藏在我的雨衣底下。Eluard和我去見Gallimard,因為印刷機就在雜志辦公室。「我來抗議刊登Un chien andalou,」我跟他說。Gallimard滿臉困惑:「但是是你同意給我們的啊…」「是,事實上是這樣的,但是我重新考慮了,決定我要收回它。」「但是它已經被印出來了,我對此無能為力。」我們跟他說了再見,然後我給20家巴黎的報紙寫信抗議說「我是Gallimard先生的惡舉的受害者。這個資本家…」等等。然後劇本出現在下一期的La revolution Surrealiste,並帶了一個注腳,「這是我劇本的唯一授權刊登版本。」 Colina:Breton是非常嚴苛的人。當Dali和你加入團體的時候,清洗已經開始了。 Bunuel:對,已經有很多人。已經有大約10個人站到運動之外:Robert Desnos,Pierre Naville,Jacques Prevert,Georges Ribemont-Dessaignes。後者發表了一篇反對Breton的cadavre exquis(註:exquisite corpse。這是超現實主義者研究出的一種創作形式,來自一種老的游戲,幾個人每人寫一個片語在一片紙上,然後折好遮住部分寫下的,傳遞給下一個人。這種創作方式的名字來源於一次創作結果:「Le cadavre exquis boira le vin nouveau/The exquisite corpse will drink the young wine」。創作方式不限於文字,也可以是繪畫。可以參見http://www.cyberstars.com/ron-mike/history.html)。Alejo Capentier也簽了,他那時候還默默無聞。那個cadavre exquis上面寫著「Breton est une orre(Breton是垃圾)。」之類的罵人的話。那時我已經加入團體一年了。 Colina:除了你,剩下的成員有Dali,Aragon,Rene Char,Eluard,Max Ernst,Peret,Francis Ponge,George Sadoul,Tristan Tzara,Rene Crevel,還有其他人。你們簽了超現實主義者第二宣言(Second Surrealist Manisfesto),發行了叫Le Surrealisme au service de la revolution的新雜志。你們都在一個照片蒙太奇里亮相,你們的肖像環繞著一個裸女的照片,上面提著… Bunuel:對,我們所有人眼睛都閉著,女人在中間,一行標題寫著:「je ne vois pas la femme cachee dans Ia foret(我看不見藏在樹林里的女人)。」

❿ 西班牙電影發展概況 西班牙著名電影導演及代表作品是什麼

布努艾爾:代表作《一條安達魯狗》西班牙國寶級電影導演,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超現實主義電影之父。
阿爾莫多瓦:《崩潰邊緣的女人》為他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以及歐洲影展最佳青年電影獎,使他成為西班牙最受歡迎的新銳導演。2011年拍了部懸疑片《吾棲之膚》非常精彩。
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代表作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小島驚魂》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一條安達魯狗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鄧超最新搞笑電影名字大全集 瀏覽:758
泰國電影種因得果 瀏覽:931
寡糖電影中文mp4 瀏覽:250
一個喜歡音樂的小男孩電影有骷髏 瀏覽:360
一部美國電影女的跳群舞跳舞 瀏覽:8
什麼電影裡面有霸王超過這個人 瀏覽:575
全職高手大電影角色介紹 瀏覽:140
喜羊羊原始世界大電影7 瀏覽:389
電影意料之外英文插曲 瀏覽:825
西峰區電影院票價 瀏覽:492
一周去看電影兩次的英文 瀏覽:14
瘋子的音樂電影 瀏覽:453
國內反轉電影結局是所有人死 瀏覽:53
怪奇物語電影情節女主角圖片 瀏覽:165
台灣電影絕味 瀏覽:196
外國富人裝窮人的電影大全 瀏覽:595
塘沽奧萊城電影院 瀏覽:462
超越電影里的英文歌 瀏覽:603
多看英文電影英文 瀏覽:757
目擊者電影韓國2018中文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