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一位電影導演讀唐詩對杜牧

一位電影導演讀唐詩對杜牧

發布時間:2022-09-13 06:09:31

Ⅰ 《楊貴妃》電影 范冰冰 韓國導演郭在容

電影還沒有拍好,一定會在韓國和日本上映的!
《楊貴妃》(范冰冰黎明主演電影)

盛唐危機即楊貴妃(范冰冰黎明主演電影)。
2013由春秋鴻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田壯壯執導,范冰冰與黎明主演的電影《楊貴妃》,已於2013年9月1號開機拍攝。
角色

演員
備注

楊玉環 范冰冰 ----
李隆基 黎明 ----
惠妃 陳沖 ----
梅妃 寧靜 ----
高力士 吳剛 ----
李瑁 吳尊 ----
李瑛 吳樾 ----
李亨 吳超 ----
李琰 金浩 ----
李琬 劉潮 ----
太醫 陳寶國 友情客串
大將軍 文章 友情客串
大將軍 王龍華 友情客串
大將軍 馬洲 友情客串
楊玉環驗身太監 韓斯斯斯 ----
報信太監 鄒闖 ----
▪ 導演:田壯壯
演員陣容方面,除范冰冰與黎明確認分飾「楊貴妃」與「唐明皇」之外,陳沖、吳剛、寧靜、吳尊等也將在片中出演主要角色。著名導演兼攝影師侯詠、香港著名美術指導黃家能、鍾移風等也已確認加盟該片。
2劇情簡介
恃寵驕縱
有一次,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娘家。可是,貴妃出宮後,玄宗飲食不進,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來。750年,貴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獨吹自娛。事發,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貴妃出宮後,剪下一綹青絲,托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張祜《分王小管》詩雲:「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詩叩彈集》卷五)就是詠此事的。
楊貴妃知道玄宗沒有她,便寢食不安,於是更為驕縱,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時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之謠。(《楊太真外傳》)
著名一笑
唐代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稀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楊貴妃在華清宮里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羞花典故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貴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後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美容秘術
秘術之一:摒棄濃妝艷抹,講究淡妝輕掃,顯示人體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鉛、汞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皮膚老化。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妝艷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妝,追求蛾眉輕掃的淡妝。
秘術之二:溫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溫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溫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溫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溫泉時,常把牡丹丹皮、桑葉、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紅樓夢》中賈寶玉寫詩說「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秘術之三:合牡丹丹皮、杏仁、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據說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川來美容的秘方之一,連後來的慈禧太後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葯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川,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秘術之四:吃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為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3楊玉環名字由來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有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說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昵稱。但在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楊玉環幼時的名字卻叫楊玥兒。是真是假,現仍是說不清楚。
玉奴這個名字理解起來倒是不難。唐代有一個稱謂習俗,給小孩起名字時,最後一個字往往喜歡帶上「奴」字,除了楊貴妃的小名玉奴外,唐高宗小名叫雉奴,玄宗手下有個歌星叫念奴,白居易的小弟小名叫金剛奴,李白的兒子小名明月奴,不勝枚舉。其中的奴,是當時對小孩的一種愛稱,並無實意,誰起名字都可以用,楊貴妃的小名玉奴,實際就是小玉、玉兒的意思。按照唐代當時的習俗來釋解謎團,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把最後一個愛稱去掉,就叫「楊玉」。
楊貴妃叫「楊玉」,「玉娘」的解釋也會迎刃而解。清代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說,娘子,本少女之稱。他還舉出《唐書》中的例子說,楊貴妃初入宮,有寵,宮中號曰娘子,「是皆以娘為少女之證也」。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未被冊封的楊某被度為女道士,時年22歲,說她是一個少女,是完全行得通的。天寶四年(745年),她應召還俗立為貴妃後,人們正式稱她楊貴妃。她立貴妃前的「玉娘」稱謂,可理解為小女玉兒。這個稱謂可是給足了玄宗面子,因為他「父奪子妻」後,當時楊某是女孩還是女人,至今還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不管是玉奴還是玉娘,「玉」應該是楊貴妃名字的核心,「奴」和「娘」只是附在名字後面的一種虛稱,表面上看這兩個名字都很俗,所以在世人的記憶中也像天上的行雲一樣慢慢地淡化,後來人們通用的則是鄭處誨的「玉環說」。如果問楊貴妃叫什麼?肯定有許多人不知道玉奴和玉娘,但幾乎不會有人不知道楊玉環的。如果前面所說的楊貴妃真實姓名就叫楊玉,那麼,「玉環」的「環」又作何解釋呢?
從字典中查找「環」的本義,很難解釋玉環的環。不過從史料中驚人地發現,環這個字,有時還被古人用作肥胖的替代詞。如果真是如此,這不正和楊貴妃的一身肥肉相吻合嗎?這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新發現。環」就是胖的說法,其實就隱藏在「環偉」一詞中,這是古人形容一個人高大肥胖時最愛用的一個詞。
她「姿質豐艷」是出了名的,古書中用一個「豐」字概括她的外表,正是說明了她是一個正宗的楊胖妞兒,如果改用另一個字「環」來形容她的外表,絕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舉一反三,套用對玉奴、玉娘的解釋方法,玉環的「環」,在楊貴妃名字中可以看作是一個愛稱,也可以當作一個戲稱,它是用來形容楊貴妃的三圍大、吃得胖的。總之,楊貴妃「玉奴」、「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的真實性是勿庸置疑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功能都是一樣的,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個性裝飾。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楊玉」,如果「楊玉說」的觀點無可爭議,那麼,出自蘇東坡的成語典故「環肥燕瘦」也得改一改了,而中國漢語辭典中最新誕生的成語將是「玉肥燕瘦」。
4貴妃的故事
貴妃墓
楊貴妃墓其實只是楊貴妃的衣冠冢,位於咸陽市興平縣馬崽鎮西500米處,佔地3000平方米,距西安60公里。
貴妃故居
楊貴妃故居,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首陽鄉獨頭村東向100米處(楊貴妃生長於此)。佔地面積近百畝,建築形制為仿唐民居。楊貴妃故里,是一座類似城堡式的獨宅三進院落,它依山勢而建,南北走向,可瞰黃河。建築分堡門、下院、中院、上院、西花園、貴妃池,自下而上,建在一條中軸線上。下院,昔日是傭人居住的地方,已辟為接待室和歌詠楊貴妃詩詞書法字畫展覽廳。
中院,過去是楊貴妃姐妹兄弟和叔嬸居住的地方。這次修復後,為了再現楊貴妃的香蹤芳跡,精心泥塑大型貴妃生平彩塑群像160餘尊,栩栩如生,力求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的綽約風姿,使這位唐時絕代美人,再現人間。
上院,主樓是供奉楊家歷代祖宗的祭祀房屋。廂房是楊家長輩和接待貴客的地方。
從角門出去,可直通花園,這里奇花異木,假山曲橋,亭台水榭,不僅可以賞花劃船,還可以在望河亭舉目遠眺,使遊客心曠神怡,胸襟坦盪。
望河亭下面有貴妃池,乃是楊貴妃童年洗頭的清水潭,池水光滑如脂,清澈見底。
5電影開機
范冰冰再臨承德演楊貴妃 男一號是天王級男星
據悉,范冰冰主演的《楊貴妃》將於2013年9月份在北京開機,並輾轉承德等地拍攝。我市「冰冰棒」們有望再睹范爺風采。
據了解,6月份,范冰冰在避暑山莊拍攝電影《畫框女人》時的場面非常壯觀,劇組警戒線以外都是圍觀粉絲,雖然天氣炎熱,但范冰冰魅力無法阻擋,依舊吸引無數人在大熱天里等待,只為一睹范冰冰傾國容顏。
正在宣傳《一夜驚喜》的范冰冰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下半年要重拍電影《楊貴妃》。據悉,范冰冰也繼續扮演影片的絕對女主角楊貴妃,主創陣容除此二人外,王力宏、小栗旬等主演都將全部更換。對於唐明皇的扮演者,投資方和范冰冰方面均拒絕透露,但有消息稱是一位「天王級」的男星。[1]
《楊貴妃》開機 黎明看劇本三度落淚
演員方面,除范冰冰、黎明將分飾楊貴妃與唐明皇外,陳沖、吳剛、寧靜、吳尊等也將在片中出演主要角色。黎明也首談對唐明皇一角的理解,「唐明皇與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所不同,他文治武功,既有皇帝的威嚴,又深具文藝氣質,其實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原本很難有愛情,但是在看過劇本之後,我發現此次唐明皇在面對愛情時很痴情、很專一,這讓我特別感動。劇本尤在這一點上做得特別出色,一個擁有天下的男人在面對愛情時的無助和凄涼令人印象深刻,在讀劇本時曾讓我三度落淚。」[2]

Ⅱ 中年人的無奈全都在杜牧的這首詩裡面了,讀來讓人心生感慨

時間匆匆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恍然才發覺自己竟然已經人到中年,這實在是太為尷尬,這個年紀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負擔與壓力實在是太大。年少時的我們總是想著自己能早點長大,將學習是視為人生中最討厭的事情,覺得長大了就沒有事業上的壓力,然而步入 社會 後才發現年少的時光實在太過美好,如果能夠重來,就算每天讀書又有何不可?


於是就想著在奮斗幾年,等到中年的時候可能就能清閑下來,然而到了中年才發現自己將一切都想得太簡單了。最可怕的就是到了中年之後,自己努力了拼搏了,卻仍舊沒有什麼成果,而只有狀況日益變差的身體。這樣的感慨並不僅僅只有我們才會有,其實早在唐朝之時,就有一位詩人杜牧看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他就寫下了一首詩,表達這種人到中年的無奈。


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

只言旋老轉無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唐詩之所以備受大家歡迎,能夠流傳千古自然有它的優勢,很多詩人在寫詩的時候,都將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寫入詩中,通過讀唐詩,其實我們也能夠從中了解不少人生的哲理,就比如說杜牧的這首詩。這首詩雖然很短,只有28個字,然而它卻通過這簡短的文字將人到中年萬事休的那種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仔細想想,人的一生真的挺短暫的,只有3萬多天,然而我們卻從出生開始都面臨著很多的磨難,而生命也在這磨難中慢慢消逝。等到發覺自己一直一事無成時人生卻已經過半,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打擊,都會讓人感到悲痛,也會讓人憤恨歲月的無情。


杜牧雖然是一位很偉大的詩人,他滿腹才華,在少年之時也對未來的人生抱有憧憬,然而現實的生活卻是無情的,他也是無能為力。之前他在揚州的時候就迷戀那裡的一切,迷戀那裡的風土人情,然後來再次回想時,卻只能發出了「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感慨。而在這首詩中,他從起筆就寫到自己已經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再也沒辦法去實現的那種悲哀。


這首詩的前兩句他就寫得極為傷感,將自己內心的那種悲憤描繪了出來。放眼望去,青山依舊,世界從來沒有改變,然而自己就再有沒有充足的時間與好心情去登高望遠,去享受其中的樂趣。畢竟鏡中的自己早已經兩鬢斑白,人生逐漸進入暮年,年老體衰的身體早已經不允許自己再去體驗人生。在這兩句中,他將生理上與心理上的矛盾描繪的淋漓盡致,讓人不免得想到自身而感到悲哀。


而這首詩的後兩句則是全詩的經典,同時也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年輕時雖然忙碌,但是總是希望老的時候能夠輕松自由,現在人到中年才發現一切不過是自己的痴想,身上需要背負的擔子更重了,恍然發覺自己早已經身心疲憊。


其實仔細想一想,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有著這樣的感慨,生活總是平淡的同時又夾雜著各種苦澀,所以我們只能想辦法讓自己用豁達與平淡的心態去看透人生,才能夠苦中作樂,但與此同時,這何嘗又不是人生的魅力呢?

Ⅲ 山行古詩中有什麼科學

①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這話不假。 ②記得一位電影導演讀唐詩,對杜牧的《山行》一詩進行分鏡頭:「遠上寒山石徑斜」是遠景,「白雲生處有人家」是全景,「停車坐愛楓林晚」是中景,而「霜葉紅於二月花」則是特寫。他《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那麼描寫景物的有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石子的小路,人家 楓林 霜葉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白雲深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這樣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Ⅳ 讀唐詩《清明》筆記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孫。唐代文學家 [27]  、大和進士。歷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御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左補闕、史館編撰、司勛員外郎以及黃、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嘗居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     

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出了「潑火雨」的特徵(清明前兩天是寒日節,舊俗要禁火三天,這時候下雨稱為「潑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慾斷魂」寫行路人的心境。「斷魂」,指內心十分凄迷哀傷而並不外露的感情。這位行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大節日,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游春。現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裡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境就更加凄迷紛亂了。    

 如何排遣愁緒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於是他問路了:「借問酒家何處有?」問誰,沒有點明。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對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幟)。詩到這里戛然而止,至於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像。     

由於這首詩的廣泛流傳,「杏花村」三字在後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這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吊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後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Ⅳ 《蔣勛讀唐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大家好。蔣勛先生說,他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的詩人就是李白。但是這幾年,在這給朋友的詩里,李商隱和李後主的句子越來越多。

請翻開《蔣勛讀唐詩》第223頁至第248頁,讓我們繼續走近李商隱。並思考:

1. 李商隱真的是一個頹廢詩人嗎?

2. 你還有哪些熟稔並且喜歡的晚唐詩歌?

1

晚唐與南唐是文學史上兩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有很特殊的重要性。

在藝術裡面,大概沒有一種形式比詩更具備某一個時代的象徵性。

很難解釋為什麼我們在讀李白詩的時候,總是感到華麗、豪邁、開闊。「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這種大氣魄洋溢在李白的世界中。

蔣勛先生說,他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的詩人就是李白。但這幾年,在寫給朋友的詩裡面,李商隱與李後主的句子越來越多。

不知道這種領悟與年齡有沒有關系,或者說是因為感覺到自己身處的時代其實並不是大唐。

寫「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這樣的句子,不止是個人的氣度,也包含了一個時代的氣度。

經過安史之亂以後,大唐盛世、李白的故事已經變成了傳奇;杜甫晚年有很多對繁華盛世的回憶;到了李商隱的時代,唐代的華麗更是只能追憶。

活在繁華之中與對繁華的回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創作狀態。

回憶繁華,是覺得繁華曾經存在過,可是已經幻滅了。回憶當中很多東西的繁華已經無從比較,只是在主觀上會把回憶里的繁華一直增加。

蔣勛先生常常和朋友開玩笑,說他母親告訴他,西安的石榴多大多大,很多年後他第一次到西安時,嚇了一跳,原來那裡的石榴那麼小。

繁華在回憶當中會越來越被誇張——這也完全可以理解,因為那是一個人生命里最好的部分。

晚唐的靡麗詩歌,其實是對於大唐繁華盛世的回憶。

2

李商隱的《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有二十個字,可是一下就能感覺歲月已經走到了晚唐。

「向晚」是快要入夜的時候,不僅是在講客觀的時間,也是在描述心情趨於沒落的感受。晚唐的「晚」也不僅是說唐朝到了後期,也有一種心理上結束的感覺。

個人的生命會結束,朝代會興亡,所有的一切在時間的意義上都會有所謂的結束,意識到這件事時,人會產生一種幻滅感。

因為覺得當下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在這個不確定的狀態中,會特別想要追求剎那之間的感官快樂與美感。

白天快要過完了,心裡有一種百無聊賴的感覺,有一種講不出理由的悶,即「意不適」。晚唐的不快樂絕對不是大悲哀。

李白的詩中有號啕痛哭,晚唐時只是感覺到悶悶的,有點淡淡的憂郁。

在杜甫或李白的詩里都可以看到快樂與悲哀之間的巨大起伏;可是在李商隱的詩里,你永遠看不到大聲的吶喊或者呼叫,他就算要掉淚,也是暗暗地在一個角落裡。

「不適」用得非常有分寸,這種低迷的哀傷彌漫在晚唐時期,形成一種風氣。

這種講不出的不舒服要如何解脫呢?「驅車登古原」,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去散散心吧,疏解一下愁懷。

樂游原是當時大家很喜歡去休閑娛樂的地方,這里用了「古」字,表示這個地方曾經繁華過。

「夕陽無限好」——在郊外的平原上,看到燦爛的夕陽,覺得很美。「無限」兩個字用得極好,講出了作者的嚮往,他希望這「好」是無限的,可是因為是「夕陽」,這願望就難免荒謬。

夕陽很燦爛,但終歸是向晚的光線,接下來就是黑暗。詩人自己也明白,如此好的夕陽,「只是近黃昏」。

二十個字當中,李商隱不講自己的生命,而是描寫了一個大時代的結束。

已是快入夜的時刻,再好的生命也在趨向於沒落,它的華麗是虛幻的。

從這首詩裡面,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李商隱的美學組合了兩種完全不相乾的氣質:極度華麗,又極度幻滅。通常被認為相反的美學特徵,被李商隱融會在了一起。

晚唐的文學中有一部分就是盛世將要結束的最後輓歌,輓歌是可以非常華麗的。

3

《花下醉》,題目也很具晚唐氣象。「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花」與「醉」是兩個意象,花是繁華、華麗,醉是頹廢、耽溺、感傷。

「尋芳不覺醉流霞」,花有一點遠,所以才要尋芳,當然這個花可能是自然界的花,也可能是某一個美麗的女子,或者自己生命里眷戀過的某一種情感。

「醉」與「霞」,本來是兩個沒有關系的字,但組合出來的意象非常豐富,好像鮮花變成了一個人酡紅的臉龐。

「倚樹沉眠日已斜」,靠著樹邊沉眠,也很有晚唐的感覺,有點低沉,有點睏倦,有點慵懶。

我們會發現在盛唐時代,每一個詩人都精力旺盛,拚命想要跑來跑去。到晚唐的時候,大家都有一點累了,想要睡覺。

象徵主義的詩似乎都和慵懶的情感有關,有一點對於萬事萬物都不那麼帶勁的感覺,不那麼向外追逐。

一個階段之後,向外的追逐轉成向內的安定,晚唐時期這樣的轉變非常明顯。

前面的人都在往外征服,忽然發現心都空掉了,向外征服的意義何在?所以開始回來講自己。

我們看過的李商隱的這幾首詩,整個背景經驗全部是晚霞、夕陽。好像盛唐時期的詩人看到的都是朝日與月圓,晚唐時期的詩人看到的都是孤星與晚霞。

這裡面很明顯寫的是心事,而不是風景。

後面的兩句,是最常被引用的:「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如果你有一天舉辦一個很盛大的生日宴會,杯盤狼藉、賓客散盡的那一剎那,大概是最孤獨的時刻。那一剎那之間,會有巨大的荒涼感。

悉達多太子在二十九歲出家時,就是這個狀態,忽然酒醒過來,看到旁邊陪伴他的宮女、妻妾,有一種荒涼感。

那是他第一次出走。

生命裡面的「客散酒醒」是非常重要的時刻,我不認為李商隱是在講宴會的狀態,我覺得「客散酒醒」是在講大唐盛世的遠去,李白走了,杜甫走了,王維走了,大時代的風雲人物全部走完了,人們也從那種陶醉中醒過來了。

最後一個句子,「更持紅燭賞殘花」,完全是晚唐的感覺:只剩一個人了,這么荒涼,這么孤獨,把紅色的蠟燭重新點起來,拿著蠟燭再去看已經殘敗的花。

李白的詩喜歡用「金」,李商隱的詩很喜歡用「紅」,他的紅總是和殘、冷在一起出現。

從象徵詩派的意象來看,他用字非常精準。

這其中是不是有一種眷戀?好像花都已經敗落了,也知道大時代的繁華已經走完,可還是不甘心,還是無奈,還是願意拿著蠟燭再去看一看最後的殘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或者「更持紅燭賞殘花」,表達的都是同一種感覺。我們很熟悉的晚唐詩還有「留得殘荷聽雨聲」。

夏天已經過完,荷葉都已經殘敗了,照理講應該把它收掉,可是詩人跟園丁說:「不要把荷葉收掉,把殘敗的荷葉留在那邊吧!」

那個人就問:「荷葉都已經枯掉,這么難看,留著干什麼?」詩人說:「留得殘荷聽雨聲。」下雨的時候雨打到枯掉的荷葉上,有一種美好的聲音。

這是非常明顯的晚唐經驗,即繁華盛世沒有了,在一個有點萎靡、有點慵懶、有點睏倦的時代裡面,努力為自己找到一點生命的美好。

​4

李商隱的詩常常讓我們感覺到生命並不是絕對單一的狀況,生命里沒有所謂的極盛與極衰,生命其實處於流轉的過程當中。

他對繁華的回憶,可能是一種喜悅的感覺,甚至比較平靜。他的晚唐繁華經驗,其實是在繁華過了之後怎麼去整頓自己。

李商隱還寫過一首《晚晴》,其中有一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晚晴,就是雨下了好久天才晴朗起來,特別值得珍惜。

現在我們不是用「晚晴」來形容老年的美好嗎?這兩個字用得非常妙,「向晚意不適」中也是在講「晚」,李商隱力圖為「晚」找到一個存在的意義與理由。

生命沒有哪個階段一定是最好,每個階段都有它的妙處。早晴和晚晴是兩種不同的意義。

這裡面就產生了文學藝術創作非常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可以為人生的每一個狀態提出一個價值。

在悲憫自己、哀憐自己,在生不逢時的難過與哀傷中,忽然讀到這個句子,也會轉成「人間重晚情」,有一種開心。

同時代的杜牧也曾經寫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天時節,百花枯萎,被霜打樣過後的紅葉,比二月的花還要紅。

似乎在說雖然我的時代已經是秋天,可是這個秋天不見得比春天差,可以欣賞春花的人,也可以坐下來欣賞紅葉。

從這個角度去解讀,大家可能會同意,也許李商隱不見得是把我們引到哀傷、沒落、頹廢境界的詩人,與之相反,他希望在哀傷、沒落、頹廢的時代里,找到一點生命存在的理由。

來源:有書共讀

Ⅵ 2016年雲南省八年級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八年級期末考試語 文 試 卷(全卷共三大題, 滿分100分, 120分鍾完卷)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 總分人題分 20 40 40 100得分親愛的同學,本學期一百多個歡快的日子轉瞬即逝,面對眼前的試卷,只要你認真審題,從容應對,你一定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以迎接快樂的暑假生活。祝你成功!一、積累與運用(20分)1. 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 (2分)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頷(hàn)首低眉B. 禁錮(gù) 招徠(lái) 詰(jié)責 眾目睽睽(kuí)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門楣(méi) 即物起興(xīng)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廣袤(mào)無垠2. 下列各組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 (2分)A. 落弟 奧秘 相形見絀 翻來覆去C. 狼藉 咫尺 粗製濫造 滄海桑田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D. 侏儒 躊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3. 默寫下列詩句(6分)(1)沉舟側畔千帆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3)人生自古誰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4)不畏浮雲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6)忽如一夜春風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4. 請將下面陸游《岳池農家》里的兩句詩寫在後面的空格內. (2分)小姑畫得城中眉,一雙素手無人識。5. 請你寫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鳥蟲魚的古詩詞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內。(2分)6. 下面畫橫線的句子都是病句, 請任選2個修改. (4分)從2003年5月21日開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圍內召開了聲勢浩大的義務教育執法檢查,②歷時大約整整6個月。依據有關義務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此次檢查的主要內容有七個方面,③即政府執行義務教育法律法規及履行義務教育職責,落實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的情況,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情況,義務教育普及情況,④中小學布局調整,增加辦學條件情況,教育違規收費情況,⑤教師隊伍建設與教師利益保障情況等。第_____,應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應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以「愛心」為陳述對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與前後句子構成一組排比句。(2分)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陽光,使貧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三、閱讀題(4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段, 分別回答問題. (10分)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幹事到我寓里來了,要借我的講義看。我檢出來交給他們,卻只翻檢了一通,並沒有帶走。但他們一走,郵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開看時,第一句是:「你改悔罷!」……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在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末尾是匿名。我這才回憶到前幾天的一件事。因為要開同級會,幹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一句是「請全數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宇旁邊加了一個圈。我當時雖然覺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譏刺我了,猶言我得了教員漏泄出來的題目。……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台。8.簡要概括上文所寫的主要的兩件事。(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怎樣理解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答:10.文中「嗚呼,無法可想」的感慨,表現了「我」怎樣的思想認識(2分)答:11.文中「我」經歷的事情和「棄醫從文」的選擇,對你有哪些啟示 (寫對兩點可得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題. (14分)詩中有科學 (節選)葉永烈①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這話不假。②記得一位電影導演讀唐詩,對杜牧的《山行》一詩進行分鏡頭:「遠上寒山石徑斜」是 (1)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 (2) ,「停車坐愛楓林晚」是 (3) ,而「霜葉紅於二月花」則是 (4) 。他還認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後兩句屬「主觀鏡頭」——「舉頭望明月」是仰視鏡頭,「低頭思故鄉」是俯視鏡頭。③一位畫家讀古詩,則喜歡分析詩中的色彩,她以為「萬綠叢中一點紅」、「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強調了暖色調,而用冷色調為襯托。「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把鵝在水中那鮮明的色彩寫得多麼逼真,而蘇軾的「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則是一幅水墨國畫。④我很喜歡李賀那首充滿幻想色彩的《夢天》。詩人做起南柯之夢,翩翩然在太空中遨遊,他「回頭下望塵寰處」,看到什麼景色呢?呵,「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原來,他看到中國九州就像九個煙點子似的,而大海彷彿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猶如宇航員在太空中所見到的那樣真切。然而,李賀生活在唐朝,終生未離開過地球,也從未聽說過什麼「宇宙航行」,況且他只活了二十七歲。我反復吟誦《夢天》,深深佩服這位青年詩人那豐富的科學想像力!⑤我以為王之煥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嚴格符合幾何定律的。確實,「望遠必須登高,登高方能望遠」。觀察點越高,可見范圍越大、越廣,即所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時候,人們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後來人們打仗首先搶占制高點,直到如今人們利用飛機、人造衛星那「高度優勢」進行偵察、勘查、攝影,其中的科學原理,豈不與王之煥的詩句屬於「同理」!⑥辛棄疾在農村閑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詞中富有農業知識,《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聲」與「豐年」之間的有機聯系。青蛙俗稱「護谷蟲」,是一員捕蟲大將。蛙聲不息,除蟲去害,便使稻花飄香,五穀豐登。在《鷓鴣天》中,辛棄疾寫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這樣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經深知養蠶技藝,很善於掌握孵蠶、養蠶的季節。他在《菩薩蠻》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則是符合現代熱力學定律,說明任何物體都有自動降低自身能量的趨勢,即使是「青山」也無法遮住!⑦杜甫在《贈衛八處士》一詩中,有一句並不引人注目的詩——「夜雨剪春韭」。我覺得,從這五個字中,可以考證出許多關於唐朝種植韭菜的知識:一、韭菜俗稱「懶人菜」。種一次,割多次。唐朝種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長,長了剪,而不是連根拔掉收下來;二、唐朝時已知春天的韭菜鮮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綿綿的夜間去剪,那時剪下的韭菜水靈靈的,可作佳餚。⑧有趣的是,我還常發現,有的詩句從文學上講是難得的佳句,從科學上考證則不盡然。如李白《將進酒》一詩開頭兩句,曾為多少人所傳誦——「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其實,「奔流到海」變為水蒸氣後,還是「復回」了,依舊從「天上來」,落進黃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環不已。⑨中國是詩的國度。多少年來,多少詩人「各領風騷數百年」,寫下多少長詩短句。然而,人們習慣地只從文學的角度審詩、選詩、注詩、評詩。其實,詩中也有科學,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用科學的眼光來審詩、選詩、注詩、評詩。12. 請根據你對杜牧《山行》一詩的理解,將「特寫」、「全景」、「中景、「遠景」這幾個分鏡頭名詞分別正確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處。(4分)13. 作者遣詞用句非常准確。比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點的詞語,你認為這兩個詞語能互換位置嗎?為什麼?(2分)答:14. 請在第⑤段橫線處填入杜甫詩中的兩句名句。(2分)15. 請在第⑥段橫線處填入辛棄疾詞中的兩句名句。(2分)16. 「我也讀古詩詞,不過,我常常從科學的角度品詩、評詩,分析詩中的科學。」一句是從原文中抽出來的,你認為應該放在哪兩個段落之間,才能使文章通暢?(2分)答:17. 不僅詩中有科學,成語中也有科學。如「迴光返照」,指太陽落下地平線時,由於光的反射,又有短時光亮,用來比喻事物滅亡前的短暫興旺,十分形象。請你也試舉一個這樣的成語,並作簡略說明。(2分)答:(三)文學名著名閱讀(3分)18. 請你寫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19. 你對上述作品中哪一個方面感受最深刻 為什麼 (2分)答:(四)閱讀下面文言文, 然後完成2024題. (13分)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20. 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 (2分)A.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B.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C. 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D. 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21.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2分)(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2分)無從致書以觀 益慕聖賢之道當余之從師也 孤常讀書, 自以為大有所益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 故余雖愚, 卒獲有所聞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卒之為眾人,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23. 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1)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譯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譯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請用簡短的話歸納出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內) (3分)答:三、作文(40分)25.2004年年初,雲南大學的學生馬加爵在一次與同學玩牌的過程中,因與同學發生了糾紛,受到了同學的侮辱,便懷恨在心。在經過准備後,他殘忍地將4位同學殺害了。馬加爵殘忍的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但反思這起悲劇事件,如果當初那幾位同學不對他進行侮辱,傷害他的自尊,又怎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呢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尊重他人,就會在陰霾的天氣里給別人投灑一縷陽光,在乾渴的日子裡給別人帶來一絲雨露,在寒冷的季節里給別人送來一片溫暖,學會尊重真的太重要了!請以「學會尊重」這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少於600字。(5)要有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文中也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和人名。(粵滬版)上嶺中學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物理科試卷 2006-4-18 11:01:36免費上嶺中學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物理科試卷通州市2005(下)初二物理期末測試卷-人教版 2006-3-21 10:45:49免費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下列物體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剛開始發射的火箭B.豎直向上拋出的石子北京市朝陽區2005-2006學年度八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統一考試(物理試卷) 2006-2-13 10:47:16免費北京市朝陽區2005-2006學年度八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統一考試(物理試卷)北京四中期末考試初二物理試卷答案 2006-2-13 10:44:51免費北京四中期末考試初二物理試卷答案北京四中期末考試初二物理試卷 2006-2-13 10:44:18免費北京四中期末考試初二物理試卷初二物理期中考試題 2006-2-13 10:38:28免費初二物理期中考試題海淀區八年級2005-2006第一學期期末測評(物理) 2006-2-10 14:34:36免費海淀區八年級2005-2006第一學期期末測評(物理)東城區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目標檢測(初二物理) 2006-2-10 14:29:29免費東城區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目標檢測(初二物理)](北師大版)2005 2006第一學期凱里市八年級期末物理試題-新課標 2006-2-9 14:36:22免費1、2005年10月13至21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將升上太空,使人們對宇航員的生活和工作更為關注。宇航員們在飛船內可以直接對話,但在飛船外工作時,必須藉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對話,不能直接對話的原因是:A.空中雜訊太大 B.用通訊設備對話更方便初二物理(上) 期末考試試卷-人教版 2006-1-6 8:50:52免費初二物理(上) 期末考試試卷班級 學號 姓名 成績_______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8分)1、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為__________k-新課標隆仁中學05——06年八年級物理(上)期末模擬試題 2005-12-21 10:13:32免費32、(2分)找幾張顏色不同的紙,白的,黑的,紅的,綠的,藍的,再找幾張顏色與上面相同的透明玻璃紙和一個發光電筒,把幾張色紙排列在牆上,在黑屋裡,先用手電筒射出的白光依次照射各張色紙,記錄下它們的顏色,再用各張透明的色紙蒙住手電筒的前端,用不同的色光依次照射各種色紙,把觀察到的各(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試卷-新課標 2005-12-9 14:45:58免費小軍同學通過高倍望遠鏡觀察月亮,發現月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圖12所示。這是由於流星在太空中運行到靠近月球時,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墜落到月面,與月面發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圖12小軍同學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與流星的質量、體積及下落的高度有關。於是,他設計了一個用一隻鼓樓區2005——2006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初二物理[整理]蘇教版-新課標 2005-12-8 14:18:24免費一、 選擇題(每題2分,計30分。把正確答案填寫在後面的方框內):1、關於聲音的發生和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聲音在鋼軌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慢D、在空氣中聲](蘇科版)2005 2006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物理期中測試卷-新課標 2005-12-8 10:42:10免費31. 閱讀、看圖,並回答相應的問題: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9時整,矗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如期噴出桔紅色的烈焰,在震天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直播升空。「神舟」六號飛船共飛行115小時32分鍾,於17日4時33分安全著落。結合圖形,寫出與所學物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試卷-新課標 2005-12-8 10:24:08免費1、http://xz7.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3879592、 http://www.17588.com/Article/Class5/Class31/Class75/Index.html

Ⅶ 山行這首古詩裡面有哪些科學知識

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這話不假。

②記得一位電影導演讀唐詩,對杜牧的《山行》一詩進行分鏡頭:「遠上寒山石徑斜」是遠景,「白雲生處有人家」是全景,「停車坐愛楓林晚」是中景,而「霜葉紅於二月花」則是特寫。他還認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後兩句屬「主觀鏡頭」——「舉頭望明月」是仰視鏡頭,「低頭思故鄉」是俯視鏡頭。

Ⅷ 急急急!《中考備戰策略》初二語文 修改病句和詞語成語的答案!拜託了!

八年級期末考試
語 文 試 卷
(全卷共三大題, 滿分100分, 120分鍾完卷)
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 總分人
題分 20 40 40 100
得分

親愛的同學,本學期一百多個歡快的日子轉瞬即逝,面對眼前的試卷,只要你認真審題,從容應對,你一定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以迎接快樂的暑假生活。祝你成功!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 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 (2分)
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頷(hàn)首低眉
B. 禁錮(gù) 招徠(lái) 詰(jié)責 眾目睽睽(kuí)
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門楣(méi) 即物起興(xīng)
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廣袤(mào)無垠
2. 下列各組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 (2分)
A. 落弟 奧秘 相形見絀 翻來覆去
C. 狼藉 咫尺 粗製濫造 滄海桑田
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
D. 侏儒 躊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
3. 默寫下列詩句(6分)
(1)沉舟側畔千帆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3)人生自古誰無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
(4)不畏浮雲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6)忽如一夜春風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 請將下面陸游《岳池農家》里的兩句詩寫在後面的空格內. (2分)
小姑畫得城中眉,一雙素手無人識。

5. 請你寫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鳥蟲魚的古詩詞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內。(2分)

6. 下面畫橫線的句子都是病句, 請任選2個修改. (4分)
從2003年5月21日開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圍內召開了聲勢浩大的義務教育執法檢查,②歷時大約整整6個月。依據有關義務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此次檢查的主要內容有七個方面,③即政府執行義務教育法律法規及履行義務教育職責,落實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的情況,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情況,義務教育普及情況,④中小學布局調整,增加辦學條件情況,教育違規收費情況,⑤教師隊伍建設與教師利益保障情況等。
第_____,應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應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以「愛心」為陳述對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與前後句子構成一組排比句。(2分)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陽光,使貧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三、閱讀題(4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段, 分別回答問題. (10分)
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幹事到我寓里來了,要借我的講義看。我檢出來交給他們,卻只翻檢了一通,並沒有帶走。但他們一走,郵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開看時,第一句是:
「你改悔罷!」
……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在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末尾是匿名。
我這才回憶到前幾天的一件事。因為要開同級會,幹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一句是「請全數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宇旁邊加了一個圈。我當時雖然覺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譏刺我了,猶言我得了教員漏泄出來的題目。
……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台。
8.簡要概括上文所寫的主要的兩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樣理解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答:

10.文中「嗚呼,無法可想」的感慨,表現了「我」怎樣的思想認識?(2分)
答:

11.文中「我」經歷的事情和「棄醫從文」的選擇,對你有哪些啟示? (寫對兩點可得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題. (14分)
詩中有科學 (節選)
葉永烈
①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這話不假。
②記得一位電影導演讀唐詩,對杜牧的《山行》一詩進行分鏡頭:「遠上寒山石徑斜」是 (1)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 (2) ,「停車坐愛楓林晚」是 (3) ,而「霜葉紅於二月花」則是 (4) 。他還認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後兩句屬「主觀鏡頭」——「舉頭望明月」是仰視鏡頭,「低頭思故鄉」是俯視鏡頭。
③一位畫家讀古詩,則喜歡分析詩中的色彩,她以為「萬綠叢中一點紅」、「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強調了暖色調,而用冷色調為襯托。「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把鵝在水中那鮮明的色彩寫得多麼逼真,而蘇軾的「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則是一幅水墨國畫。
④我很喜歡李賀那首充滿幻想色彩的《夢天》。詩人做起南柯之夢,翩翩然在太空中遨遊,他「回頭下望塵寰處」,看到什麼景色呢?呵,「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原來,他看到中國九州就像九個煙點子似的,而大海彷彿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猶如宇航員在太空中所見到的那樣真切。然而,李賀生活在唐朝,終生未離開過地球,也從未聽說過什麼「宇宙航行」,況且他只活了二十七歲。我反復吟誦《夢天》,深深佩服這位青年詩人那豐富的科學想像力!
⑤我以為王之煥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嚴格符合幾何定律的。確實,「望遠必須登高,登高方能望遠」。觀察點越高,可見范圍越大、越廣,即所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時候,人們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後來人們打仗首先搶占制高點,直到如今人們利用飛機、人造衛星那「高度優勢」進行偵察、勘查、攝影,其中的科學原理,豈不與王之煥的詩句屬於「同理」!
⑥辛棄疾在農村閑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詞中富有農業知識,《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聲」與「豐年」之間的有機聯系。青蛙俗稱「護谷蟲」,是一員捕蟲大將。蛙聲不息,除蟲去害,便使稻花飄香,五穀豐登。在《鷓鴣天》中,辛棄疾寫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這樣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經深知養蠶技藝,很善於掌握孵蠶、養蠶的季節。他在《菩薩蠻》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則是符合現代熱力學定律,說明任何物體都有自動降低自身能量的趨勢,即使是「青山」也無法遮住!
⑦杜甫在《贈衛八處士》一詩中,有一句並不引人注目的詩——「夜雨剪春韭」。我覺得,從這五個字中,可以考證出許多關於唐朝種植韭菜的知識:一、韭菜俗稱「懶人菜」。種一次,割多次。唐朝種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長,長了剪,而不是連根拔掉收下來;二、唐朝時已知春天的韭菜鮮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綿綿的夜間去剪,那時剪下的韭菜水靈靈的,可作佳餚。
⑧有趣的是,我還常發現,有的詩句從文學上講是難得的佳句,從科學上考證則不盡然。如李白《將進酒》一詩開頭兩句,曾為多少人所傳誦——「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其實,「奔流到海」變為水蒸氣後,還是「復回」了,依舊從「天上來」,落進黃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環不已。
⑨中國是詩的國度。多少年來,多少詩人「各領風騷數百年」,寫下多少長詩短句。然而,人們習慣地只從文學的角度審詩、選詩、注詩、評詩。其實,詩中也有科學,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用科學的眼光來審詩、選詩、注詩、評詩。
12. 請根據你對杜牧《山行》一詩的理解,將「特寫」、「全景」、「中景、「遠景」這幾個分鏡頭名詞分別正確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處。(4分)
13. 作者遣詞用句非常准確。比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點的詞語,你認為這兩個詞語能互換位置嗎?為什麼?(2分)
答:

14. 請在第⑤段橫線處填入杜甫詩中的兩句名句。(2分)
15. 請在第⑥段橫線處填入辛棄疾詞中的兩句名句。(2分)
16. 「我也讀古詩詞,不過,我常常從科學的角度品詩、評詩,分析詩中的科學。」一句是從原文中抽出來的,你認為應該放在哪兩個段落之間,才能使文章通暢?(2分)
答:
17. 不僅詩中有科學,成語中也有科學。如「迴光返照」,指太陽落下地平線時,由於光的反射,又有短時光亮,用來比喻事物滅亡前的短暫興旺,十分形象。請你也試舉一個這樣的成語,並作簡略說明。(2分)
答:

(三)文學名著名閱讀(3分)
18. 請你寫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
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對上述作品中哪一個方面感受最深刻? 為什麼? (2分)
答: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 然後完成2024題. (13分)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20. 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 (2分)
A.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B.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C. 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D. 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
21.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2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2分)
無從致書以觀 益慕聖賢之道
當余之從師也 孤常讀書, 自以為大有所益
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 故余雖愚, 卒獲有所聞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卒之為眾人,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23. 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譯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請用簡短的話歸納出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內) (3分)
答:

三、作文(40分)
25.2004年年初,雲南大學的學生馬加爵在一次與同學玩牌的過程中,因與同學發生了糾紛,受到了同學的侮辱,便懷恨在心。在經過准備後,他殘忍地將4位同學殺害了。馬加爵殘忍的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但反思這起悲劇事件,如果當初那幾位同學不對他進行侮辱,傷害他的自尊,又怎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呢?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尊重他人,就會在陰霾的天氣里給別人投灑一縷陽光,在乾渴的日子裡給別人帶來一絲雨露,在寒冷的季節里給別人送來一片溫暖,學會尊重真的太重要了!請以「學會尊重」這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少於600字。(5)要有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文中也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和人名。

Ⅸ 讀唐詩《絕句》(杜甫)筆記

一、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 ~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二、詞作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三、詞作譯文及賞析

譯文: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開來的船隻。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獨立的景色,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隻,不覺勾起了鄉愁,細致的內心活動自然地流露出來。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這里用一個「上」字很巧妙。

這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詩人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像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畫,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法,也增加了詩句的生機。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這就是詩人觀物寄情時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後終於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並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系。但同時,詩人以這種感受,從另一角度來說明一種艱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積雪則更為困難。於是,詩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因此,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兩個」、「一行」,數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心的輕松愉快,而是詩人要排遣那種長期受到閑置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開」的含義,杜甫用的正是這個含義。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他應該知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在當時很難實現,而且在嚴武向朝廷推薦他之前,他剛剛結束流亡的生活,對朝廷雖有所望,但卻又極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以表示希望不大。這是第一層含義。第二,這只停泊在門前的東吳船並非從東吳來,而是到東吳去的。東吳,正是杜甫心中那點希冀的象徵。不直言長安而說「東吳」,原因是,詩人以成都、東吳間相距之遠和路徑之難,來暗示他的抱負難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借東吳代指孫權,不僅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堯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四、個人學習心得

我個人讀此詩之後,覺得沒有賞析中說的那麼沉重。我這首詩整體的節奏是輕快活潑的。尤其是前兩句中「兩個」、「一行」是實指,「黃鸝」與「白鷺」,「翠柳」與「青天」,兩兩相對,四種景物,有聲有色,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清新動人的圖畫,表達出詩人當時平靜、閑適的心情。後兩句 「千秋」與「萬里」都是虛指,均出於詩人的想像,而詩的意境因此而幽遠、開闊,又顯示了詩人開闊的胸懷,整首詩還是輕松、愉快的。

備註:詞作翻譯及賞析來源於網路文庫及網路搜索。

Ⅹ 【哲哥讀唐詩】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今天是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重陽節在農歷的九月九日。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九是陽數,是最大的意思。兩個「九」,兩個陽數,便稱為重陽。雙九在一起,代表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重陽節也就成為了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要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傳承到今日,重陽節又有了敬老的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便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重陽節的詩篇,比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等等,都是寫重陽節的佳作。

當然,提到重陽節,杜牧的這首詩也是非常著名的,也值得我們好好讀一讀。

杜牧是晚唐時期的文人,當時的唐朝早已不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那個唐朝,朝廷腐敗,統治者昏庸,任用平庸之人,杜牧空懷一腔熱情,無處報國,懷才不遇,杜牧非常痛苦。重陽節當天,杜牧的友人張祜來看望杜牧,兩人都懷才不遇,同病相憐,故在此日登齊山。杜牧感慨萬千,遂寫下了這首詩。

整首詩四聯八句,不僅將杜牧登高時看到的所見之景細致地描寫出來,同時也將詩人復雜的心情表達了出來。

首聯「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作者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齊山位於安徽池州,地處長江南岸,是江南的名勝之地。杜牧用簡單的敘述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一落筆就引人入勝。詩人登高俯看江水,江水中倒影著青山和天上南飛的大雁。一派秋景通過詩中的一個「涵」字表現了出來,如此美的畫面怎能不讓人神往,這么美的地方,正適合出去郊遊,放鬆心情。

景色雖好,但登山的兩個人卻心事重重。兩人都有建功立業的抱負和憂國憂民的情懷,但兩人都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處江湖之遠,心有餘而力不足。杜牧擔憂國事,思緒萬千,無法平靜。所以他會說「塵世難逢開口笑」。盡管有怨氣,但美麗的景色安慰了受傷的心靈。正在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一定要將菊花插滿頭。菊花扣合了重陽節這一節日,突顯出節日的特點。這里體現了杜牧的豁達,杜牧已經四十多歲了,還興致勃勃地採菊花插在自己的頭上,不顧自己的地位和形象,玩得非常盡興,一腔的憂愁,瞬間消釋。

頸聯敘寫了杜牧與友人喝酒的情景。兩人借酒消愁,酩酊大醉能讓人暫時忘掉懷才不遇,暫時掃除積壓在心頭的郁結,在放浪沉醉中,表達了「不用登臨恨落暉」的感受,為自己解嘲。兩人暢游一天,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不免會有光陰易逝,好景不長的痛苦。但杜牧轉念又想,自己正是中年,來日方長,無須自暴自棄,不如及時行樂。這是杜牧的自我勉勵。頷聯和頸聯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登上山頂時的矛盾心情。

尾聯承接頸聯的「不用登臨恨落暉」,總結全詩,將詩人當時復雜的心情做了進一步的表述。杜牧用齊景公牛山泣涕之事進一步安慰自己,登臨恨落暉不過是自古以來都有的,不僅僅是只有自己要忍受這些。杜牧表面上心緒坦盪,但從詩的最後一句還是可以感受到杜牧的內心並沒有做到真正的超然。

整首詩一開始面對秋景感到興致勃勃,接著轉而感慨人生,愁多樂少,繼而表達了要珍惜時間,在曠達中自我勉勵。最後詩人通過表面的超然物外,婉轉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平和不滿,一唱三嘆,耐人尋味,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閱讀全文

與一位電影導演讀唐詩對杜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復仇電影圖片 瀏覽:228
游泳電影大全韓國 瀏覽:321
關於美食的美國愛情電影 瀏覽:575
賭博默示錄2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853
紅河谷女主角電影 瀏覽:912
韓國古代電影三級大全 瀏覽:816
甑子丹電影視頻大全集 瀏覽:587
一部媽媽用手指給孩子換冰棒的電影 瀏覽:394
電影陷井觀後感 瀏覽:893
愛情公寓電影lol插曲 瀏覽:58
大信電影院有什麼電影 瀏覽:994
悟空動漫電影圖片 瀏覽:835
志願者微電影劇本大全 瀏覽:182
粵語超清搞笑電影 瀏覽:252
韓國愛情視頻愛情電影 瀏覽:925
lemon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713
日本電影花魁演員 瀏覽:142
中文關於母愛的電影大全 瀏覽:526
2020年新上映的電影圖片 瀏覽:426
愛情冠軍電影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