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哪部是王朔寫的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哪部是王朔寫的

發布時間:2022-09-12 21:53:45

1. 王朔的哪幾部小說被拍成電影

1,《冤家父子》

《冤家父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北京山河影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攝制的喜劇電影,由王朔、馮小剛執導,馮小剛、徐帆、胡小培主演。該片根據王朔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講述了有點裝腔作勢但又富於幻想的喪妻男人馬林生,與他一手拉扯大的兒子之間關系日趨緊張的故事。

2,《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照進現實》是由鮮花盛開影業有限公司攝制的劇情電影。由徐靜蕾執導,徐靜蕾、韓童生主演。於2006年6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女演員覺得自己虛偽,不願意再拍戲,和導演在酒店房間里徹夜長談的故事。

3,《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是張元導演,董博文、寧元元、陳曼媛、趙瑞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本片講述了以方槍槍、陳南燕、陳北燕為主的一群小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集體中成長的故事。本片於2006年3月18日上映。

4,《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1993年出品、1995上映的一部電影,本片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

5,《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根據王朔的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改編的電影,由劉奮斗編導,莫小棋、廖凡、任達華主演。該片講述了一一個無情的皮條客王耀(廖凡飾) 與純情少女麗川(莫小棋飾) 之間發生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2. 電影『一聲嘆息』的結局是怎樣

《一聲嘆息》改編自王朔的《狼狽不堪》,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愛情電影,由馮小剛執導,由張國立、徐帆、劉蓓等主演。影片講述了編劇梁亞洲在妻子宋曉英與情人李小丹之間處理著微妙關系的故事。

電影講述了一個職場男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與一名同時墜入愛河,從此"一飾兩角":丈夫和情人。但是在最後離婚的關頭他卻猶豫了,同時妻子出事他在陪護中也知道了妻子的不容易,最終選擇回歸家庭,但是影片的最後那個鏡頭也是很無奈:對於情人,他還是愛的吧,可是畢竟時間不對,只能一聲嘆息!

3. 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電影有哪些,這些影片的詳細介紹

1988:《頑主》(導演:米家山;原著《頑主》)
1988:《輪回》(導演:黃建新;原著《浮出海面》)
1988:《大喘氣》(導演:葉大鷹;原著《橡皮人》)
1988:《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導演:夏鋼;原著《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92:《青春無悔》(導演:周曉文;原著不詳)
1993:《無人喝彩》(導演:夏鋼;原著《無人喝彩》)
1993:《消失的女人》(導演:何群、劉寶林;原著不詳)
1994:《永失我愛》(導演:馮小剛;原著《永失我愛》)
1995:《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原著《動物兇猛》)
1996:《爸爸》(導演:王朔、馮小剛;原著《我是你爸爸》)
2003:《我愛你》(導演:張元;原著《過把癮就死》)
2005:《看上去很美》(導演:張元;原著《看上去很美》)
2006: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導演:葉京;原著《玩兒的就是心跳》)

這是復制別人的,我記得在哪兒看到一個博客,很具體的說過這些,對於小說和影片的評價都有,剛找了找,沒找到。

恩,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不錯 玩兒的就是心跳,頑主啊什麼都在里邊。

我再找找那個博客去,找著了通知你

4. 王朔哪些作品改編成電影

如果我沒記錯《看上去很美》應該是吧
還有《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電視劇《過把癮》
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我愛你
根據王朔的小說《過把癮就死》改編
導演:張元
主演:徐靜蕾佟大為王學兵杜澎潘娟
《陽光燦爛的日子》
改編自王朔小說《〈動物兇猛〉〉
導演:姜文
主演:夏雨,寧靜,陶虹,耿樂
《頑主》(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
導演:米家山,王朔
主演:張國立,潘虹,葛優,梁天,方子哥,侯耀華,馬曉晴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小說)
導演:夏剛
編劇:王朔,葉大鷹
主演:羅鋼,紀玲,謝蒂,陳繼東,古虹
《爸爸》(又名「冤家父子」)
改編自王朔的小說「我是你爸爸」
導演:王朔,馮小剛
主演:馮小剛,徐帆
《甲方乙方》
(改編自王朔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
導演:馮小剛,姜峰
主演:葛優,劉蓓,馮小剛,何冰
《大喘氣》(改編自王朔小說「橡皮人」)
導演:葉大鷹
主演:謝園
無人喝彩(改編子王朔同名小說)
導演:夏鋼
主演:蓋克,謝園,丁嘉麗
《永失我愛》(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
導演:馮小剛
主演:徐帆,郭濤,劇雪
《一聲嘆息》(王朔編劇)
導演:馮小剛
主演:張國立劉蓓徐帆傅彪
《動物兇猛》----《陽光燦爛的日子》
《過把癮就死》----《過把癮》
其實網上挺容易找著的

5. 有那些電影電視劇是根據王朔的小說改編的

1988:《頑主》(導演:米家山;原著《頑主》)
1988:《輪回》(導演:黃建新;原著《浮出海面》)
1988:《大喘氣》(導演:葉大鷹;原著《橡皮人》)
1988:《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導演:夏鋼;原著《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92:《青春無悔》(導演:周曉文;原著不詳)
1993:《無人喝彩》(導演:夏鋼;原著《無人喝彩》)
1993:《消失的女人》(導演:何群、劉寶林;原著不詳)
1994:《永失我愛》(導演:馮小剛;原著《永失我愛》)
1995:《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原著《動物兇猛》)
1996:《爸爸》(導演:王朔、馮小剛;原著《我是你爸爸》)
2003:《我愛你》(導演:張元;原著《過把癮就死》)
2005:《看上去很美》(導演:張元;原著《看上去很美》)
2006: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導演:葉京;原著《玩兒的就是心跳》)

6. 馮小剛的電影有哪些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有:《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聲嘆息》 、《大腕》、《關中刀客》、《手機》 、《天下無賊》、《夜宴》、《非誠勿擾》、《芳華》等等。

1、《甲方乙方》

《芳華》是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主演。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5、《非誠勿擾》

《非誠勿擾》是華誼兄弟傳媒出品的愛情喜劇電影,由馮小剛執導,葛優、舒淇、范偉、方中信等人主演。該片講述了秦奮的天才發明使他一夜暴富,於是他開始踏上「徵婚」旅程,上演一出「人間喜劇」。

7. 王朔的成名作是哪部最幽默又哪部

王朔的成名作:《空中小姐》最幽默:《頑主》王朔(1958年—),男,1976年畢業於北京第四十四中,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後進入影視業,電視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2007年出版新書《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
個人簡介
王朔王朔,我國著名作家,編劇。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他的早期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隊「大雜院」的成長經歷為素材,後來的小說則形成特有風格,對白通俗化又充滿活力,敘述語言則戲謔、反諷為主,對權威話語和知識分子的精英立場都有嘲諷,後進入影視業,電視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發廣泛關注。
1976年中學畢業後,曾先後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在北京醫葯公司工作。
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主》、《千萬別把我當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廣受讀者歡迎。[2]
出版有四卷本的《王朔文集》(華藝出版社1992年初版)和《王朔自選集》等,曾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他的早期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隊「大雜院」的成長經歷為素材,寫過一些言情、偵探類的小說。後來的小說則形成特有風格,寫一群文化痞子,以游戲、頹廢為精神特徵,對白通俗化又充滿活力,敘述語言則戲謔、反諷為主,對權威話語和知識分子的精英立場都有嘲諷。
他的人物的「我是痞子我怕誰」和他自己「我是碼字的」的宣言一樣,成為一部分青年人的精神象徵。後進入影視業,由他策劃的電視連續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由他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電視劇也都很受歡迎,有明顯的商業炒作。
他的作品雖風靡一時,但評論界卻分歧很大,以至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國文壇影壇出現了引人注目的「王朔現象」。
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人物經歷
折疊生活經歷
王朔,男,195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祖籍遼寧岫岩,1976年畢業於北京四十四中學,後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短篇小說《等待》發表於當年《解放軍文藝》文學雜志第11期),自1984年初處女作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王朔 放浪之魅-搜狐新聞出生後不久,便隨著父母來到北京郊區的一個部隊大院落戶,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獨沒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時北京參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閉的大院生活,使作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裡還有居民,以為那裡除了商場就是公園。
上中學後,王朔搬進了城,朝陽門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語言發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對北京文化幾乎沒什麼認識,北京的語言對他來講是陌生的。由此可見,今天王朔的語言,跟「老北京」是沒有淵源關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語言交流後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的語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調侃」,成為王朔語言是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有人問王朔:「你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寫了社會邊緣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閑為社會不允許,每個人的社會位置都非常明確,新時期以來,很多人生活在社會邊緣。過去中國的中產階級,依附在權力階層,由政府、軍隊、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構成,改革開放前,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強的優越感,經濟狀況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開放後,這個階層逐漸瓦解,他們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經濟上的優越被私營者代了,政治上的優越感又很模糊,他們不願從事體力勞動,又沒受過太多的教育,社會位置急劇變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們,社會位置的提升和知識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販打腰提氣,現在是受過教育、有能力的人揚眉吐氣,每個作家不可能寫盡社會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寫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農民、知識分子一樣,王朔對「邊緣人」的了解,使他的筆下都是這一群人。
王朔的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為解放軍政治學院教員,雖非是書香門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這種出身對與他以後在作品輕車熟路地描寫北京市井生活有極大補益)。王朔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伙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王朔少年時就讀於韶山中學,在學校並非一個頑劣的學生,甚至曾經懷著"匹夫有責"的信念參與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雖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為此被關押了三個月時間。
1976年夏,王朔高中畢業後到山東參軍,在部隊中是一個普通的"操舵兵"、衛生員甚至幫廚。1978年在大學恢復招生的時候,王朔興起了報考文科的慾望,開始練習寫作文,期間偶然將習作投往《解放軍文藝》,居然中選,這便是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等待》。《等待》是一篇時代印跡很濃並且頗為稚拙的小說,文筆還很學生腔。然而在1978年剛剛粉碎四人幫的當時,它無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顯示了王朔的創作潛力。
此後王朔又寫過幾篇部隊題材的作品,但反響均不大。其間他曾經試圖經商,不但沒賺到什麼錢,倒是體驗了許多被騙的心情。這一段致力賺錢的經歷,後來被記錄在《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等作品中。 經商不成,無所事事之中他又開始進行創作。商人的視角使他知道什麼東西適於出售,於是他挑選了在普通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為自己的描寫對象,果然,在《當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謂:「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葯〉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路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
2007年出版新書《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雖然有些常識性錯誤,但語言依然有著王朔式的霸氣。
2010年,與馮小剛合作參與電影《非誠勿擾2》劇本的創作,這距離王朔和馮小剛聯手編劇的《一聲嘆息》已經過去了10年,《非2》首映馮小剛稱與王朔合作是深水炸彈,王朔典型的京式幽默在續集中的發揮,不僅台詞金句頻出,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設置。
折疊創作經歷
1985年他與沈旭佳戀愛中,兩人合寫反映他們感情生活的《浮出海面》,發表在《當代》雜志第六期上。
1986年開始,王朔陸續發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頑主》等作品,名字開始被愈來愈多的人所熟悉,名聲漸漸從北京擴大到北方,進而遍及整個中國大陸。
1987年年初,王朔與沈旭佳結婚,次年女兒在北京三零一醫院出生。
1988年,米家山執導的《頑主》、夏鋼執導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黃建新執導的《輪回》以及葉大鷹執導的《大喘氣》這四部電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編,王朔達到了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高峰。這一年,被中國影視界稱為「王朔電影年」。《頑主》使葛優成名,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的提名。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寫了《一點正經沒有》、《玩的就是心跳》、《千萬別把我當人》、《永失我愛》、《我是你爸爸》、《動物兇猛》、《許爺》、《過把癮就死》等中長篇小說。
1990年,由王朔和鄭曉龍策劃、李曉明編劇、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收視率的最高紀錄,被稱為中國電視劇史上歷史性的里程碑,它創下的轟動效應成為一個時代的神話。由《渴望》而生的「《渴望》熱」及「好人一生平安」等的社會文化現象,是1990年全中國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片無法逾越的集體回憶。該劇亦獲得官方肯定,獲得第六屆「飛天獎」、第九屆「金鷹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1991年,由王朔作為主要策劃與編劇、趙寶剛導演的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上映,亦造成萬民空巷的轟動,這部電視劇後來被全國觀眾視作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無論從收視率,到社會文化影響力,甚至造星能力,迄今為止尚無同類風格的電視劇可以與之比肩。
1992年,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國熱銷。應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對這套書實行版稅付酬制,這是中國大陸文革後第一次實行版稅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觀上為很多作家爭得了正當權益,蕭乾曾說:「王朔給中國作家松綁了。」
1992年之後,王朔的小說創作開始處於「癱瘓」狀態,與此相反,他的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1994年,改編自王朔原著的8集電視劇連續劇《過把癮就死》,也成為當年夏天全國觀眾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但電視劇的風靡帶來的影響似乎比小說本身更大,王志文和江珊也由此而家喻戶曉。同年,姜文把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成電影劇本,並作為導演拍成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炮成名。該片的成功使姜文從青年演員蛻變為中國大陸最有天份與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之一。該片獲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獎(銀獅獎)。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 最佳劇本改編。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寧靜成為西班牙聖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得主。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評選「國際十大佳片第一名」。
2000年之後沉寂多年。2007年他大動作頻頻。其新小說《我的千歲寒》被倫敦書屋以每個字三美金的高價購買, 創下歷史上最高價365萬,是中國國內版稅的新高。此作一改以往幽默風格,以佛經作為材料。
2007年3月王朔接受記者采訪,他自己承認他過去因為心理疾病而吸過毒。他在采訪中也坦白他自己嫖過娼。他並且覺得那些在性產業中掙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識分子要好,內心要干凈得多、善良得多。」 另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中,他展示了他的美國綠卡。
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1990年代他的小說被大量翻拍成為電視劇、電影,如電視劇 《過把癮》改編自小說《過把癮就死》,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小說《動物兇猛》,電影《看上去很美》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冤家父子》改編自《我是你爸爸》。還參與和主導了眾多有著廣泛影響力的著名影視作品的編劇和策劃,包括《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我愛我家》、《頑主》、《甲方乙方》、《一聲嘆息》、《我愛你》、《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不省心》等。
關於王朔及其作品的爭議,自從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後至今就一直沒有間斷過,甚至被稱為「文壇惡評家」,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人稱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對的傳統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在《讀書》雜志上發表《躲避崇高》一文,確認了王朔在所謂正統文學批評領域所獲得的現象級地位(「他和他的夥伴們的『玩文學』恰恰是對橫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學的一種反動。」「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語言鮮活上口,絕對地大白話,絕對地沒有洋八股黨八股與書生氣。」)。
在公開的文字或場合中,王朔對許多名人有言詞激烈的批評,包括齊白石、舒乙、金庸、張藝謀、李敖、於丹、小布希、陳水扁、吳征、余秋雨等。

8. 馮小剛的電影<<我是你爸爸>>到底是講什麼的

編劇: 王朔 / 馮小剛
導演: 王朔
主演: 馮小剛 / 胡曉培 / 徐帆
上映年度: 1996(被禁)
語言: 北京話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又名: 冤家父子
imdb鏈接: tt0256630

劇情簡介 · · · · · ·
本片改編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說《我是你爸爸》。講述了喪妻的男人馬林生與他一手拉扯大的兒子之間日趨緊張的關系。這個在機關里混日子的小職員在對待兒子的時候,時而濫施暴力、時而搖尾乞憐,有時又滿腔熱情地和兒子稱兄道弟。但最終父子之間仍然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爸爸》是中國著名"痞子文學"作家王朔的電影處女作,也是他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部電影作品。這部影片據說對當代中國的社會關系進行了一些隱晦的譏諷,因此從來就沒有在國內公映。富有戲劇性的是 2000年的瑞士洛加諾電影節將本片評選為當年的最佳影片,票友導演王朔也許並不因此有太多的興奮感:本片的公映為此又遙遙無期了。

影評
# 第五原宿
# 第五原宿(廣州)

《冤家父子》拍攝於十年前,根據王朔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王朔這篇小說又是根據馮小剛更早之前的一個電視劇設想而寫成的,王朔和馮小剛的合作順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馮小剛導演了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在同類題材的電視劇中至今沒有被超越。但其時作為電影導演的馮小剛還遠遠沒有成功,幾部電影都沒有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那個時候,中國...... (1回應)

2006-05-01 20/21人推薦
《冤家父子》拍攝於十年前,根據王朔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王朔這篇小說又是根據馮小剛更早之前的一個電視劇設想而寫成的,王朔和馮小剛的合作順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馮小剛導演了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在同類題材的電視劇中至今沒有被超越。但其時作為電影導演的馮小剛還遠遠沒有成功,幾部電影都沒有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那個時候,中國電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被過分談論。我對馮小剛的好感和興趣來自王朔,當年一直覺得他們是「一撥」的,甚至在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中就出現了馮小剛的名字。正是以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甲方乙方》讓馮小剛開始了他的賀歲片模式,接著中國社會消費時代的來到,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脾氣也水漲船高。

馮小剛曾自稱「商業片導演」,那個時候,中國的電影還「很不商業」。他這么說,骨子裡也許是對於假模假式自命清高的中國電影標榜的難以定義的藝術性的一種嘲諷。但同時顯出當年的馮小剛和王朔所具有的相似的氣質,俗得真實,對崇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一切充滿調侃。而馮小剛又是不同的,他和張藝謀一樣聰明、善變,這種性格來自其出身的小市民階層。他知道普通百姓的喜好,尤其是這個高速變化中的社會里人們的心態,他的迎合恰到好處,不生硬。前些年馮小剛便與王朔漸行漸遠,這兩年又綁上了劉震雲。劉震雲有一定的幽默感,但來得很不自然,看《魯豫有約》中憋著笑洋洋得意地抻著講自己的那點事兒,怎麼能不讓人注意到他的表情而對他講出來的內容感到不耐煩呢?

《冤家父子》本來有可能成為一部出色的電影,帶有很明顯的王朔和早期馮小剛的風格。即便在技術上很粗糙(剪輯的混亂最為明顯,也許是由多次修改送檢造成的),我仍可以感到影片所傳達出的黑色幽默,並為之興奮。王朔所習慣的表達方式是文字和語言,操弄影像已超出他的能力。馮小剛也沒有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也許今日中國也並不具備相應的觀眾基礎。馮小剛在此之後的全部電影都不乏幽默的元素,但總是顯得很膚淺,而大眾對其幽默以流行語的方式接受和傳播,則更加速和擴大了這種膚淺。中國缺乏徹底的黑色幽默的精神,既沒有傳統也沒有創造,文學上莫言有一些表現,電影,我還沒看到。

這部電影中的一些情節,如馬父欲痛打兒子卻在兒子面前被鄰居毫不留情地羞辱;馬車被小流氓欺負,馬父憤而操起一塊蜂窩煤沖了出去,真到了小流氓們面前卻又氣勢洶洶目不斜視地沖了「過去」;在強壓失敗後,馬父聲稱要和兒子做哥們兒,期間出現的種種可笑、幼稚的舉動……等等,都非常精彩。王朔非常擅長表現人們內心的軟弱與想要逃避的心理,這些在電影中都有很好的發揮。尤其落實在「父親」這樣一個角色上,非常鮮活,反差極大。一個在生活中也滿口「官僚腔」的工會主席,一個所謂的類知識分子,一個喪妻後獨自撫養兒子的父親,卻處處現出了被逼迫、被強加,不堪責任的樣子,十足的卑微而虛無的小人物,一個可憐蟲。這個人物印證了我一貫的一個想法,相當多數的人,自己遠沒有成熟,人格尚不健全,並不具備做父母的能力卻糊里糊塗成為了家長,而在後代的成長中不斷地與自己的無能、愚蠢狹路相逢。多數人更善於自欺欺人,他們以父母的身份作為唯一論據不斷地自我證明,其結果是每一代人都在疑惑與壓抑中長大,不斷重復這種糊里糊塗的悲劇。馮小剛飾演的馬林生由於自身的軟弱與不負責任,幾度放棄「父親」這一身份,那句「我可當不了你這爸,我沒這能力,我不幹了!」是本片最好的總結。

在懷疑兒子撮合自己和齊懷遠是別有用心之後,馬林生迅速恢復了父親的身份,只是這個父親早已沒有(也許是從來就沒有)威嚴,有的只是外強中干虛張聲勢,相對於兒子的倔強、勇敢,更顯得委瑣、可笑。翻抽屜一場戲中,馬林生對每樣玩具的把玩和自我幻想的情節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面對鏡子的假想如出一轍。當然,這里有出處上的一致,這一情節在本片中甚至更精彩一些。尤其是與之銜接的是馬父偷翻鑰匙卻被兒子抓獲,繼而惱羞成怒大發雷霆,父子沖突的一場戲。對比之下,更加顯出這個父親的可憐、可愛與可恥。馮小剛的演出誇張而精彩。之後無論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歷史老師,還是《甲方乙方》中滿口官僚腔的公司經理,都是類似的角色。可見馮小剛是不適合做演員的,恰是將此類人物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冤家父子》卻沒能有機會讓更多人記住,挺遺憾的。而徐帆,我在看了她那麼多的電影電視劇後仍然不知道她究竟適合哪一種角色,《永失我愛》、《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她不夠美,於是發嗲撒嬌就顯得肉麻;《結婚十年》、《手機》,人物的層次感很差;倒是《一聲嘆息》好一點。《冤家父子》中她的角色是一個經歷過兩次婚姻,舉止粗俗的中年女人,一如既往的誇張,新婚之夜的一場京戲,倒是拿出了一點干貨,顯示出早年所從事的行當攢下的基礎。徐帆的表演除了誇張,也沒什麼別的了。

《冤家父子》的DVD是在《天下無賊》熱映階段出現在市面上的,海報上的馮小剛與徐帆是現在的已經得福發胖的名導夫婦,別扭,卻有一種意外的幽默效果。我記得當初電影和小說同名,送審後改為《爸爸》,《冤家父子》不知道怎麼來的。根據媒體報道,這版光碟的來歷竟相當可疑,各方說法互相矛盾。無論正當、合法與否,無疑是有人要借著今日馮小剛的走紅賺上一票,而我們也才能看到這部拍攝於十年前的險些成功的電影。對觀眾來說倒是好事。

9. 1997年由馮小剛執導葛優劉蓓等人主演的影片是什麼

影片是:《甲方乙方》(馮小剛執導,葛優,劉蓓,何冰等人主演,1997年上映的影片)


《甲方乙方》是馮小剛在1997年執導的一部影片,影片是由葛優,劉蓓,何冰等人主演,是馮小剛擔任編劇和單眼的第一部賀歲喜劇片,這部影片上映的時候去的了非常可觀的票房成績,並且獲得了第2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影片獎,這也是馮小剛首部獲得此獎項的電影。


《甲方乙方》主要講述的是4個年輕的自由職業者,他們在一天忽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開辦了一個「好夢一日游」的業務,並且承諾幫助人們過上自己夢想成真的一天。



幕後製作


《甲方乙方》此前曾叫過好多名字:《好夢獻給你》《比火還熱的心》《成全你陶冶我》等。最後,作為出品人的張和平在廣州機場候機時,驀然間形成了「甲方、乙方」這個概念,因為故事講的反正都是簽合同實現夢想的事。


1997年,時任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總經理張和平、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韓三平以及高軍等人,張羅業內幾位電影人一起開了個會,提出要打造內地賀歲檔的概念。大家共同商議出了將元旦前後定位賀歲檔期。萌生這一想法之後,幾位電影人開始著手挑選劇本和導演。最終,馮小剛的劇本《好夢一日游》獲得了幾位投資方的認可。


1997年,馮小剛為北京電視台導演了「《編輯部的故事》賀歲篇」,但效果不理想。韓三平向馮小剛建議「拍一部賀歲片,並在觀賞性上下功夫」。馮小剛想到了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中心情節為「好夢一日游」。《好夢一日游》後來被張和平改名為《甲方乙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甲方乙方

10. 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里邊的主人公的原型究竟是誰

主人公的原型是王朔。

方言,由佟大為扮演的方言是劇中的角色,整部劇也是由他的回憶構成。他是北京大院的孩子,在部隊呆過,80年代早期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復員去了廣州,和好朋友高陽做著做生意發財的大夢,夢破之後就回北京做了作家。

劇里的情節,就是他寫的這部《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這部小說。原型是王朔,原著根據《動物兇猛》等小說改編。

(10)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哪部是王朔寫的擴展閱讀

王朔作品改編(部分)

1、姜文執導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

該片講述的是文革時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隊大院里的孩子們在耀眼的陽光與遍地的紅旗中間,渡過自己的青春的歲月。

在這個故事裡,有年少懵懂的愛情和性的沖動,有幼稚和失敗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長的故事。

2、馮小剛執導電影《甲方乙方》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

影片講述的是四個年輕的自由職業者的故事。他們突發奇想,開辦了一個「好夢一日游」業務服務,承諾可以幫人們過上美夢成真的一天。

人們離奇古怪的願望接踵而至,似乎人人都想給自己現有的生活來一個180度大轉彎。

參考資料網路-王朔

閱讀全文

與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哪部是王朔寫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變丑的電影 瀏覽:537
電影院椅模型 瀏覽:485
dj電影完整版 瀏覽:767
電影女演員叫毛什麼的 瀏覽:279
台灣電影啟航 瀏覽:765
電影演員余浩明 瀏覽:656
催人淚下的電影愛情 瀏覽:388
關於出馬仙的電影名字 瀏覽:336
中國演的鯊魚電影大全 瀏覽:835
德陽電影院買票 瀏覽:357
電影勇敢的心女主角照片 瀏覽:248
大胸寡婦電影 瀏覽:786
樂高幻影忍者大電影中英 瀏覽:573
布魯克林電影經典圖片 瀏覽:650
查理九世電影為什麼不上暎 瀏覽:471
正式服吃雞電影院的位置 瀏覽:444
成龍新電影短片 瀏覽:257
電影女主角莎莉 瀏覽:953
電影愛戀法國觀看迅雷下載 瀏覽:834
北京獨立電影院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