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條》里的感情線呢為什麼說裡面真正的女主角其實是羅伯特帕丁森
《信條》里是有感情線的,但是男女主總給人一種有點牽強的感覺,可以說這道感情線,在電影中彷彿不是那種重要一般。至於為何作為男二的羅伯特帕丁森能夠成為女主,首先鏡頭比較多是她成為女主的一個原因,其次,男主和女主沒有什麼感情上的互動,而和男二的互動很多,在這樣一部燒腦影片中,非要找女主,那也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尋找了不是嗎?
嗑CP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雖然感覺嗑男男CP有點怪怪的,但是沒有辦法,這部電影里,關於女主的描述真的不夠格不是嗎?或許諾蘭本人真的並不喜歡描述感情線,強行加入只是為了升華一下,讓電影不尷尬。但是羅伯特帕丁森在電影中的表現真的很棒,對於角色的詮釋很到位,和主角比,有的時候甚至比主角還要有英雄氣魄不是嗎?因為這部電影又拉了一大波好感的他,在女主光環非常弱的這部電影中,成功擠掉女主,從男二上位為女主,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是觀眾的惡搞,但是也證明了,他在這部電影中的存在感真的很強。
B. 《信條》中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尼爾和男主角是什麼關系
尼爾是男主的手下
在電影中,很多細節都暗示了尼爾對於男主很熟悉,比如說尼爾篤定男主會喝diet coca而不是soda,兩人分別的時候主角知道後眼眶都紅了。但是在這部電影中男主只有飾演者,而沒有名字,一些影評中,也全部都用「男主」。
其實男主是Tenet組織的創始人,他把長大成人的Max招募進Tenet,那個人就是尼爾。尼爾是男主的手下,被男主派回過去拯救自己,最終使自己成長為未來的自己。
在整部電影中,尼爾救了男主很多次,尼爾在歌劇院果斷開槍,救了主角一命,在孟買帶主角逃出大樓,影片結尾開車救出主角,最後還為了救主角捨身開鎖,光榮犧牲,破壞了Sator整個計劃。
(2)信條電影的主角擴展閱讀:
《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齊、邁克爾·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該片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名特工,在經過組織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最終在搭檔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並拯救了世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條
C. 一位差點被橄欖球運動耽誤的天才演員,《信條》男主角你了解多少
諾蘭膽真大,《信條》成本如此高的電影,用的演員知名度都不高。拯救世界的核心人物在電影中沒有名字,就叫主人公。他的扮演者約翰·大衛·華盛頓是個星二代,父親是好萊塢著名影星丹澤爾·華盛頓。
對於自己的橄欖球生涯,他也充滿感激,他說橄欖球給了他自信,讓他獨立,給他帶來了收入,也讓他更有力量,可以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艱難。橄欖球需要11個人共同戰斗,拍戲同樣需要整個劇組的合作。
父親對他的支持是無形的,父親是非常積極樂觀的人,約翰說有些人從來不知道父親在做什麼,但他們敢抱怨嗎?
2018年,約翰出演了四部電影《黑色黨徒》、《老人和槍》、《與巨獸對抗》和《怪物與人》,其中《黑色黨徒》和《怪物與人》他是主演。一個半路轉行的演員有如此高的效率,證實了他的努力與天才。
而《信條》更是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地位,甚至讓他有機會向明年的奧斯卡大獎發起沖擊。
D. 《信條》劇情解析
故事開始於烏克蘭基輔歌劇院的一次間諜行動。
解析:故事開始出現的薩塔爾方磚(Sator Square),有義大利龐培古城出土的迴文密符,這個方磚,橫著讀,豎著讀都有意義。
Sator是反派的名字薩塔爾,Arepo是戈雅(Goya)名畫的偽造者,Tenet是電影的名字,Opera是第一場戲出現的地點,Rotas是奧斯陸自由港儲存藝術品公司的名稱。
解析:這個方磚的迴文結構是電影非常重要的結構之一,暗示了電影的故事發展和情節設定。
主角是一名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他的任務是拯救一個已經暴露身份的特工,同時偷取一個神秘的鈈裝置。
解析:這里的中央情報局的口號We live in a twilight world,致敬了《暮光之城》(Twilight)。
任務過程中,他被一個背包里有紅繩掛墜的蒙面士兵所救了。
解析:這里的紅繩掛墜,暗示這個蒙面士兵是他的搭檔尼爾。
最終任務還是失敗了,主角被捕,受過中央情報局訓練的主角,吞下了同伴手裡的氰化物葯丸,通過自殺來防止自己透露過多的信息。
然而之後主角又蘇醒了過來,他從身邊的上司嘴裡得知,他服用的自殺葯丸實際上是假的,他的同伴已經死了,鈈裝置也被拿走了,這次行動是一次測試。
主角從上司嘴裡得知了叫「信條」的神秘組織,並被告知需要聯系研究熵的科學家勞拉,以進一步了解時間逆轉的事情。
主角找到勞拉,了解到未來有一種科技可以逆轉物質的熵,得到了可以逆行的子彈,同時他也接收到了尋找逆轉物質的任務,以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
E. 《信條》這部電影的主演是誰他的演技如何
這部電影的主演有約翰·大衛·華、羅伯特·帕丁、伊麗莎白·德等人,羅伯特·帕丁是我們熟知的《暮光之城》的男主,演技有目共睹,這部電影值得期待
F. 電影《信條》中五個最關鍵人物是誰他們都有什麼動機
《信條》的故事主線一共有五個關鍵人物,了解他們是誰、出現的動機和目標是什麼,對看懂電影幫助很大。
第一,薩特:生於核武之地,目標重啟世界
影片放映半小時後,大反派薩特才出現。
他是一位買900萬美元的假畫也毫不手軟的巨富,也是因為得不到妻子凱特的愛而想毀掉她的瘋子,表面上是巨富俄羅斯天然氣商人,其實是靠販賣鈈元素發家。
僱傭男主的人告訴他:只有“信條”,才是他們的終極武器。因為這是一場即使透徹本質依然有可能失敗的戰爭。
害!這不就是人生嗎?
G. 二百年前一幅油畫,揭示電影《信條》故事核心是什麼
佛朗西斯科·戈雅,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是比較陌生的。
從劇情里我們可以推測,尼爾比未來的男主年紀要小不少,而男主之所以沒有殺掉和普利亞同為工具人的凱特,目的也是為了讓她照顧麥克斯長大,等到麥克斯長大之後他會化名尼爾回到過去,拯救男主的同時阻止父親的瘋狂計劃,同時和父親薩特同一天死亡,這是尼爾的命運,也是麥克斯的救贖。
綜上,看《信條》不能只看男主,在一定意義上男主也是一個工具人,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尼爾短暫的一生,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二百年前戈雅畫的那張畫。
H. 《信條》是什麼樣的電影
看的《信條》凌晨場,再次感慨諾蘭導演的腦洞之大。本文將用圖解的形式來解析《信條》中的四個問題:
①歌劇院混戰一共有幾組勢力參與?
②高速飆車奪取鈈241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時間鉗形戰略奪取鈈241?
④加州鷹山之戰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先簡單科普電影里的幾個設定:
1. 本片依舊是諾蘭導演最為擅長的操控時空的戲碼,從《盜夢空間》的嵌套,到《星際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條》的逆轉,時空的玩法,斧鑿的花樣越來越新奇,設定也愈發的具有深度。尤其是這次的正向時間線和逆向時間線兩者重疊,多線結合在一條線中敘事,真的可以說讓觀眾大開眼界。
2. 本片的逆轉時間,是來自於熵增熵減的設定,可以理解為熵減的(逆向)物體它的時間線是和我們正常正向世界的時間線相反的,熵減的子彈是從牆壁上往槍里射回,爆炸是從爆炸後的廢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築,人身處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體,車是逆行,語言是倒過來發出的。
3. 除了逆轉時間,這部電影還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轉時間的同時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個經典的祖父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父親沒有了也就沒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夠去殺死祖父呢。
這一個悖論其實也預示著反派安德烈對於人類存亡的看法其實是有偏執的,導演還是寄希望於另一個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發展的宿命,不可強求。
4. 因為逆轉時空的存在,那麼戰爭除了在場面讓奇幻得讓人震撼和驚艷,另一方面,在戰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時間鉗形戰略,普通的鉗形戰略是兵分兩路擊敗敵方,而在本片中,則是分為正向逆向兩個部隊,利用時間差來進行情報共享和戰略打擊,也就是一個正向的隊伍從白天走向黑夜,另一個逆向的隊伍從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隊伍將黑夜的結果不斷告訴正向的部隊,正向部隊則將白天正發生的事情告訴逆向,從而達到情報共享和一定的預知未來的上帝視角。
再來和大家解析一下四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烏克蘭歌劇院混戰的勢力劃分
在歌劇院混戰中,一共有三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是中情局特工,麵包車里的烏克蘭人司機和包括男主角在內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處歌劇院包廂中的美國外交官,他們之間是用暗號交頭的,這股勢力參與混戰的目的:營救已經被烏克蘭軍方發現身份的外交官同夥,以及拿回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二股勢力是恐怖分子,他們一開始出現在歌劇院製造出極大的混亂,他們的背後應該就是俄羅斯寡頭安德烈,因為之後男主角在餐桌上僅僅提到歌劇兩個字,就讓安德烈回心轉意,說明安德烈參與其中,這股勢力的目的也很簡單:搶奪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三股勢力是烏克蘭官方勢力,包括軍方和特警,烏克蘭軍方實際上已經在包廂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烏克蘭特警前往歌劇院的目的:一個是對抗恐怖分子,另一個則是趁機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況下,設置炸葯炸毀烏克蘭歌劇院毀滅現場。
理清楚這三股勢力劃分,即可知道歌劇院混戰的整個過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劇院,烏克蘭軍方前往對抗,並要趁亂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隊偽裝特警進入包廂,除掉了烏克蘭軍人,營救出外交官並取得金屬盒子鈈241。
在撤退過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決定回去取走炸葯拯救歌劇院無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帶著金屬盒子離開歌劇院。
帶著金屬盒子的特工最後肯定是被烏克蘭官方給攔住了,金屬盒子在混戰中被烏克蘭官方所獲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烏克蘭軍方特警發現了偽裝,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彈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劇院,回到車里卻發現司機烏克蘭人反水,將他們帶到偏僻地方進行拷問,最後男主角服葯自盡,後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過考驗,正式邀請他加入組織「信條」。
最後提一句,通過發射逆向子彈的特警隊友背包的掛飾可以推測,這個時候救走男主角的應該是逆向的尼爾。
最後,還是准備二刷《信條》的,這部電影的信息量和細節太豐富了,不光是主創斧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們多去挖掘。
I. 《信條》最後為什麼有兩個尼爾
1、也就是說,當主角回到過去時,不過是沿著他自己的腳印,倒著走一遍而已。只不過在他自己看來,自己是正常的而世界是倒退的。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一切都在正常運行中。所以最後為什麼有兩個尼爾。
2、《信條》是一部2020上映的美國科幻動作電影,又名《TENET天能》,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演員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茨基、亞倫·泰勒-約翰遜主演。
3、劇情講述一名傭兵主角接到神秘組織指派的諜報任務,他必須靠兩個字「天能」面對超越現實時間限制,不再只局限於現在的重大挑戰,試圖阻止即將發生遠比核戰還要可怕的危機,誓死為地球全人類的存亡奮戰。
4、被影迷譽為「時間魔術師」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從首部長片《追隨》、在最後帶來驚人逆轉的《記憶碎片》和《致命魔術》,到把陸海空三種不同時空尺度合而為一的戰爭電影《敦刻爾克》,都展現出他巧妙調換時序讓整部電影變得更豐富多樣的非線性敘事能力。
5、然而這次《信條》諾蘭不再只利用劇情編排和剪輯手法,而是更進一步地真正把「時間」融入故事本身,藉由片中「時間倒退」的設定帶給觀眾跟過去截然不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