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部20世紀中期戰爭和愛情相結合的影片,《珍珠港》為何總叫人回味無窮
這部電影用長達40分鍾的無情的轟炸,冷血的殺戮,強烈的視覺沖擊,淋漓盡致地揭露著戰爭的罪惡,人性的醜陋。基調鮮明的對比反差,狠狠的撕扯著觀眾的心靈。唯美依然,感動依然。記憶點是:丹尼臨死前,雷夫讓他挺住,說他快要當爸爸了,而丹尼說,不,你才是。
不久,噩耗傳來,雷夫的飛機在空戰中不幸被德軍擊落,生還可能幾乎為零。伊弗琳與丹尼在互相勉勵的傷痛中萌生愛情。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雷夫並沒死去,當三人重聚首時,尷尬頓生。日軍偷襲珍珠港一事幫他們解了圍,雷夫與丹尼決定不做情敵做戰友!
B. 《珍珠港》的男主角是:
本 阿弗萊克
http://ke..com/view/438029.htm
喬什·哈奈特
http://ke..com/view/82565.htm
C. 電影《珍珠港》是由真實事件改編成電影的嗎
是真的。
它是真是的戰爭歷史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偷襲珍珠港或奇襲珍珠港。
背景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十年來這些國家對日本的對外擴張的不滿頂多局限於遞交外交抗議書,但1941年7月美國、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對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運輸戰略物資,尤其是鋼和石油。這一步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威脅,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東南亞的活動,回到談判桌邊。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扎在珍珠港(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職。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只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佔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日本政府決定占據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計劃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日本資料顯示山本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准開始准備這個行動。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出兵太平洋的決定被批准。在11月的會議上還決定,只有在美國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況下才放棄這次行動。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襲擊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佔領了滿洲。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海軍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
日本計劃的一部分是在襲擊前(而且必須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到12月7日為止,日本駐華盛頓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與美國外交部進行很廣泛的討論,包括美國對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東南亞的反應。襲擊前日本大使從日本外交部獲得了一封很長的電報,並受令在襲擊前(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將它遞交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大使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篇很長的國書。最後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這個延遲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它是羅斯福總統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將似乎同意這個觀點。在日美合拍的電影《虎!虎!虎! 》中他被引用說:「我恐怕我們將一個沉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這句話山本本人可能從未說過,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確如此感覺)。
實際上這篇國書在日本遞交美國前就已經被美國解碼了。喬治·馬歇爾在讀過這篇國書後立刻向夏威夷發送了一張緊急警告,但由於美軍內部傳送系統的混亂這篇電報不得不通過民用電信局來傳達。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緊急」標志。襲擊數小時後一個年輕的日裔美國郵遞員將這張電報送到美軍司令部。
直接結果
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長期影響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事實上,計劃珍珠港的山本上將本人預言即使對美國海軍的襲擊成功,它不會,也不能贏得一場對美國的戰爭,因為美國的生產力實在太高了。美國海軍主力艦四艘被擊沉,三艘受傷。日本的主目標之一是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沒有一艘在港內:企業號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剋星頓號數日前剛剛開出,薩拉托加號正在聖地亞哥維修。世界各地的海軍和其他觀察家都認為,將美國大多數戰列艦創傷擊沉是這個戰役的最大的成果。沒有了這些戰列艦,美國海軍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艦和潛艇,實際上當時美國海軍只有這些艦船了,而這些艦船也是抵抗和後來反擊日本的主要力量。後來證明將戰列艦摧毀的作用遠比預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將一個本來意見不齊的國家動員起來了。它將美國團結起來,一起要戰勝日本,它可能也是後來盟軍要求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不論當時日本只是擊中了修理蓬還是擊中了航空母艦,對珍珠港的襲擊本身就已經決定了日本戰敗的命運。
歷史意義
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於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但即使日本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從長遠角度上來看它還是不能幫助日本。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此後盟軍的勝利和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志著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但世界海軍強國對這一點一直到後來珊瑚島戰役和中途島戰役後才明白過來。
求採納
D. 影片《偷襲珍珠港》中的劇情是真實存在的嗎
日本人偷襲偷襲珍珠港是真實存在的事情,1941年12月7日凌晨,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成功。此後,第二攻擊波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尤其敬佩的是日本的飛機在擊落後駕駛員操縱飛機撞向戰艦,而在電影中卻變成美國人的專利。。。。。
攝影師 兩個男主角是不存在的。美國人推崇個人英雄注意的情節在電影里誇張的展現出來了!
E. 電影《珍珠港》男主角是誰
中文名: 喬斯哈奈特
英文名: Josh Hartnett
性 別: 男
生 日: 1978-07-21
角 色:演員
喬許哈奈特出生於美國加州,他擁有一頭棕發與一雙憂郁棕色眼睛、身高190,外型酷似年輕版的湯米李瓊斯。喬許畢業於明尼蘇達州以戲劇教學聞名的南方高中,之後到紐約SUNY修讀表演課程。曾飾演電視影集【Cracker】中主角的叛逆兒子而逐漸打開知名度,隨後開始一些廣告與戲劇的表演,並於1998年時與傑瑞米寇蒂絲合演【H20捉鬼節】正式躍上大螢幕。接下來的另一部YA科幻驚悚片【老師不是人】讓喬許哈奈特初嘗乍紅滋味,並再次奠定偶像帥哥形象,隨後轉型演出名導演柯波拉的女兒首部執導影片【死亡日記】。拍攝動用了好萊塢新一代帥哥美女 的YA愛情悲劇【愛在地球盡頭】之後,因受到美國校園少女喜愛,而與【窈窕美眉】的小佛萊迪普林茲、【危險性游戲】的萊恩菲利普,並稱為好萊塢「Y世代三劍客」。
演員作品
三十極夜 30DaysofNight(2007)
幸運數字斯萊文 Lucky Number Slevin (2006)
黑色大麗花 The Black Dahlia (2005)
莫扎特與鯨魚 Mozart & the Whale (2005)
謎情公寓 Wicker Park (2004)
好萊塢重案組 Hollywood Homicide (2003)
絕情40天 40 Days and 40 Nights (2002)
愛情洗剪吹 Blow Dry (2001)
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奧塞羅 O (2001)
黑鷹計劃 Black Hawk Down (2001)
這一片戀土 Here on Earth (2000)
折翼天使 Virgin Suicides, The (1999)
H20抓鬼節 Halloween H20: 20 Years Later (1998)
老師不是人 Faculty, The (1998)
Debutante (1998)
F. 珍珠港電影,雷夫 丹尼的原型是誰真實有過這兩個英雄嗎
這個應該是虛構的,為了電影劇情需要
G. 珍珠港 雷夫與丹尼真實存在么後來雷夫有沒有陞官還有那個上校存在么
歷史是存在的,那兩個人是電影里編的 ,不過那個杜立特上校,確有其人,而且1942年4月18日,率16架B-25轟炸機空襲東京的就是他(電影里也有空襲東京的情節,這里就把歷史搬出來了),杜立特是美國傑出的特技飛行員和航空工程師,生於1896年12月14日,於1993年9月27日逝世,逝世時,美國所有尚可飛行的B-25轟炸機全部升空以示哀悼。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19037.htm
H. 求《珍珠港》簡介
【原 片 名】Pearl Harbor
【中 文 名】珍珠港
【出品年代】2001
【MPAA級別】PG-13級
【IMDB鏈接】http://us.imdb.com/title/tt0213149/
【IMDB評分】5.5/10 (24,093 votes)
【國 家】美國
【類 別】戰爭/動作/浪漫
【導 演】邁克爾·貝Michael Bay
【主 演】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喬什·哈奈特 Josh Hartnett
凱特·貝金賽爾 Kate Beckinsale
小古巴·戈丁 Cuba Gooding Jr.
亞力克·鮑德溫 Alec Baldwin
庄·沃伊特 Jon Voight
丹·艾克羅伊德 Dan Aykroyd
【字 幕】點擊——中文字幕(感謝不再製作字幕)
【內容簡介】
雷夫(本·阿弗萊克)和丹尼(喬什·哈奈特)是一對相交多年的好友,他們曾一起學習駕駛飛機,在老家作噴灑農葯的機師。二戰爆發後,他們又一起參加了美國空軍部隊,雷夫作為美國空軍的志願人員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當時美國還沒有參戰),而丹尼則被派駐扎到珍珠港的空軍基地。雖然兩人身處異地,但這對好朋友卻同時愛上了戰地醫院里的女護士伊雯琳(凱特·貝金賽爾)。
就在此時,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了,美國宣布加入戰爭。三人之間的感情面臨著烈火硝煙的嚴峻考驗。為了成全好友與自己所愛的女人,雷夫毅然參加了敢死隊,與杜萊特上尉(亞力克·鮑德溫)一起奔赴前線執行「奇襲東京」計劃;而在珍珠港,丹尼同樣為了愛情和信念在堅強地戰斗著。三個彼此深愛著的人的命運與轟轟烈烈的戰爭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了一起……
關於影片拍攝
提到《珍珠港》一片,首先要說的就是它那1億4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這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最高的影片製作成本。很多了解電影的人可能會問:《泰坦尼克》的製作成本不是超過了2億美元嗎,比《珍珠港》高多了。但實際上《泰》片原先的拍攝預算其實只有1億美元左右,只是由於詹姆斯·卡梅隆的「揮霍無度」才導致該片成本突破2億。而《珍》在拍攝前申報的預算就是1億4500萬,因此《珍珠港》是名副其實的好萊塢拍攝成本歷史第一高。
和史無前例的高成本相匹配的當然是空前的大排場。為了在銀幕上再現當年殘酷壯烈的戰爭場面(很多看過預告片及試映片的人都覺得《珍》片中的戰爭場面可與《拯救大兵瑞恩》抗衡),《珍珠港》劇組不但得到美國國防部的鼎力支持,得以進駐瓦胡島美軍事基地內的珍珠港取景,而且還斥巨資購買了15架老式美軍戰斗機,真槍實彈、有板有眼地拍攝了片中大部分爆炸、空襲、海戰鏡頭和場景(當然,在後期製作時也採用了先進的數碼影象合成技術製作出一些實拍無法達到的效果)。此外,劇組外景地還包括洛杉磯、舊金山、墨西哥州的Baja California(即當年為拍攝《泰坦尼克》而建造的巨型水上攝影棚)以及大洋彼岸的英格蘭等地,由此可見《珍》片耗資之巨、場面之大非普通影片所能比擬。
關於製作人員
能駕御這種超宏大場面的導演和製片人當然絕非是等閑之輩,邁克爾·貝和傑瑞·布魯克海默這對老搭檔可能是迪斯尼公司所能找到的製作《珍》片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傑瑞·布魯克海默是好萊塢資深製片人,擁有自己的獨立製片公司,出自他之手的作品大多是票房上頗為成功的影片,如早期的《貝弗利山警探》、《壯志凌雲》及近期的《全民公敵》、《世界末日》、《極速60秒》等等。
而導演邁克爾·貝(《勇闖奪命島》《絕地戰警》)與布魯克海默是多年的合作拍檔,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可能就要數氣勢與《珍》同樣恢弘的《世界末日》了——有拍攝這樣一部大製作賣座影片的成功經歷,迪斯尼公司當然也就可以比較放心地把《珍珠港》交給貝和布魯克海默去拍了。當然,迪斯尼信任邁克爾·貝的原因恐怕還有一個,那就是邁克爾一向精打細算、從不會像某些人那樣超出預算,因此迪斯尼最終為這部超高預算的片子開綠燈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導演和製片人值得說道外,本片的編劇也很有來頭,他就是曾寫過《鐵面人》(萊昂納多演的那個新版本)、並因《勇敢的心》的劇本獲奧斯卡提名的編劇蘭道爾·華萊士。
關於演員
本片的三位男女主角雖說都是初出茅廬不久的新人,但可以算得上是偶像與實力的最佳組合,票房號召力不可小覷。
高高大大、英俊瀟灑、時而活力四射、時而又情深款款的本·阿弗萊克是這三人中名氣最響的一位,自出道以來扮演的無一例外都是白馬王子或者鑽石王老五式的角色,給他冠以「少女殺手」的美名一點兒也不過分;而同樣高大健美但樣貌朴實的喬什·哈奈特(《H20抓鬼節》《老師不是人》《愛在地球盡頭》《處女自殺》)是近期好萊塢新秀中公認的演技派苗子,這兩個年輕人搭檔飾演一對在愛情與友情中間徘徊的好兄弟,至少能迷倒一片喜歡浪漫的小女生——她們可是票房的主力之一。
女主角凱特·貝金賽爾的名氣可能比兩位男主角稍遜一籌,但她的演技並不比他們差,在電影《倒塌的宮殿》中,貝金賽爾的表現甚至超過了資力較深的克萊爾·丹絲,難怪她被評為2001年最有希望的新人之一。
除了三位主角,《珍珠港》中還有一些頗有分量的配角,如老演員亞力克·鮑德溫、庄·沃伊特(安吉麗娜·朱麗的老爸)以及很擅長飾演軍人的小古巴·戈丁等等,堪稱是票房號召力與演技派的最佳組合。
另外,在有關《珍珠港》一片的各種消息中,有一條涉及演員的很引人注目。據說《珍》片的主要演職人員在開拍前都簽了合同,答應等到影片上映後再拿自己的片酬和分紅,此舉創下一個先例,也可見演員們對本片的前途頗為看好。
關於影片內容
提到《珍珠港》一片的情節,我們不得不又一次把它和《泰坦尼克》相提並論,因為這兩部影片有著太多相似之處:都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都把愛情作為主題、都有毀滅性的災難(而且還都是沉船場面)、也都用了「虛構的主角+真實的配角」式的組織方式。
同《泰》片一樣,《珍》片中的三位男女主人公都是劇作家杜撰出來的人物,而圍繞在他們周圍的那些配角都是歷史中活生生的真人。小古巴·戈丁扮演的軍人多利·米勒就是珍珠港一戰中的戰斗英雄,在戰艦「西維吉尼亞號」遭到襲擊後,他操起一挺高射機槍率先奮起抗敵,營救了艦艇上的許多管兵;亞力克·鮑德溫扮演的吉米·杜萊特上尉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他帶領空軍部隊在珍珠港事件之後成功地完成了奇襲東京的作戰計劃,給美國人出了一口惡氣(斯賓塞·屈塞還主演過一部專門講述該戰役的電影《東京上空的三十秒》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當然了,庄·沃伊特飾演的羅斯福總統就更是來自於真實的歷史了。
不過,歷史是歷史,電影是電影。好萊塢為了吸引觀眾,多賺些鈔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或添加或刪除地肆意改編歷史,以投合大眾的喜好。所以,影片還沒上映,就有一批經歷過珍珠港事件的美國老兵站出來,抗議《珍珠港》歪曲歷史、有損美國老兵形象等等,倒是從反面給電影做了免費宣傳。
關於影片宣傳
與大製作的影片相配套的,當然是鋪天蓋地、轟炸式的宣傳攻勢——這也正好是對片名《珍珠港》的最佳闡釋。據說本片在拍攝期間曾一度將片名定為「田納西號」(這是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擊沉的一艘軍艦的名字,可聽起來好象有抄襲「泰坦尼克」之嫌),但出於宣傳方面的考慮,製作者最後以「珍珠港」為影片命名,使觀眾一聞片名即能掌握影片大致內容,而且叫起來也比「田納西號」好聽、響亮多了。
在片名上的修改只是影片宣傳策略中很小的一部分,事實上,自開機那刻起,圍繞影片的新聞報道幾乎從未間斷過,在距上映還有幾個月的時候,影片就已推出了多款海報,同時在網上早早公布了預告片,務求在影片正式上映之際把人們的熱情調節到最高點。為了提高影片的受關注程度,迪斯尼公司不但使用了超大的海報設計(《珍》的海報是普通影片海報的三倍大),而且特意在去年珍珠港事件紀念日公布了影片劇照,並安排攝制人員參加了美國軍方舉行的紀念儀式,藉此大造聲勢。
5月21日,迪斯尼將在夏威夷的珍珠港紀念館舉行影片首映式,屆時,2000多名特邀嘉賓將在「亞力桑那號」的甲板上欣賞《珍珠港》一片及附加的煙火表演,其中可能還包括曾參加過二戰的美國前總統布希——這樣的排場可能也算得上前所未有了吧。
介紹了這么多有關《珍珠港》的方方面面,目的只是想告訴你:如果你是個忠實的好萊塢迷,那麼《珍珠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還記得當年《泰坦尼克》帶給我們的震撼與感動嗎?《珍珠港》很可能是三年過後又一部《泰坦尼克》——假如我們還需要並且期待當年的震撼與感動的話。
I. 電影「珍珠港」是珍珠港事件的真實寫照嗎在日本偷襲後的一個月真的就派去16架戰斗機送死了
杜立特轟炸東京不是送死,羅斯福要通過這次行動喚醒美國人的悲觀情緒,證明鬼子並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們也能轟炸他們的國家,而且這個事還有一個沒想到的結果,就是鬼子當時根據這次行動誤判了當時的形式,在太平洋採取了收縮防禦圈的架勢,結果被美軍蛙跳戰術逐個幹掉
至於男女豬腳之間的感情糾葛,也充分說明了美國人的節約精神,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