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征北戰電影
《南征北戰》上映於1952年,與《地道戰》、《地雷戰》合稱「老三戰」。
後兩部主要展現的是游擊戰,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征北戰》主要表現運動戰的戰術思想,影片磅礴的氣勢和宏大的場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眾多人物形象和恢宏的戰爭場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堪稱電影之經典。1951年春,國家電影指導委員會、國家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獻禮,成蔭和湯曉丹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
兩位導演接到任務後就開始著手准備劇本,當時有一部描寫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故事的,名為《戰線》的話劇很受歡迎,於是成蔭和湯曉丹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基礎上加以改編,這就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作為新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部「史詩」級戰爭故事片,除了場景真實,場面宏大外,演員陣容在當時堪稱豪華,馮喆、仲星火、湯化達、張瑞芳、陳戈都是那個年代明星級別的人物。
馮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員,能文能武,大家熟悉的《鐵道游擊隊》也是他主演,1995年被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張瑞芳,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被文化部譽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
雖然演員們都是大腕級別,但他們表現出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當代一些流量明星。馮喆,在當時可是一線小生,為了更好地呈現扮演的角色,他去了一個准備渡海作戰的連隊體驗部隊生活,每天跟著部隊戰士一起訓練,最終塑造了一個睿智多謀、堅毅果敢的高營長。
張瑞芳,扮演的是村長趙玉敏,既要給戰士們縫衣納鞋,磨面送糧,又要帶領群眾上山下水打游擊,為了貼近角色,她專門去了山東沂蒙老解放區,聽當地老百姓講解放戰爭時期納鞋送糧,支援前線的故事,不僅如此,她還穿上老布衫,與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民兵幹部一起學習射擊,這才有了影片中生動真實、淳樸憨厚的女村長。
70年後重溫《南征北戰》,不但不會有滄桑感,還會被影片撲面而來的樸素真實感和富有風格的電影語言深深震撼,無愧於新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史詩級戰爭、軍事故事片的美譽!
B. 湯曉丹的介紹
湯曉丹,出生於1987年11月08日,祖籍山東菏澤。職業是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文職軍官。
1951年春中央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作為八一建軍節獻禮,程英和湯曉丹被點將擔任該片導演。被點將時,程英35歲,他曾經跟隨部隊參加過一些戰役,他的成名作他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時拍攝的電影鋼鐵戰士。湯曉丹當時42歲,後來因為又導演了渡江,偵察日記,南昌起義等多部經典戰爭影片,被稱為中國戰爭片之父,讓程英和湯曉丹聯手導演,可見中央電影局對這部片子的重視。領命後,他倆很快組建起了一支創作班子,當時有一部名為戰線的話劇非常受歡迎,它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為了保存有生力量進行戰略大撤退,廣大居民從不能理解到想通的思想轉變過程。這個故事與中央電影局要求反映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思路比較吻合,導演組最後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劇本基礎上改編,很快由戰線劇本的主創沈西蒙牽頭的電影文學劇本創作小組成立了。
葛岩的音樂創作很善於把握畫面和背景,是音樂與畫面渾然天成,能營造出一種出。真入畫的意境,為影片增添了時代和生活氣息。南征北戰中的音樂在1957年獲得了文化部一等獎,其中攻佔鳳凰嶺一段音樂,十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激烈戰斗場面,堪稱中國電影音樂作品中,音樂與畫面同步的經典段落。除了音樂,這部電影裡面的台詞也成為深入人心的經典,南征北戰非常耐看,放映了無數遍,人們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滾瓜爛熟,以至於片中很多台詞都被當成了生活用語,能夠脫口而出。與同時期的其他戰爭題材的影片相比,南征北戰在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表現,戰略決策和軍事思想等方面,那都是空前的,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第一部史詩級的戰爭片。影片上映後萬人空巷引發觀看熱潮,一時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必談經典,甚至到了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為很多人津津樂道,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傳奇的力量。
D. 還記得參演多部影視劇《傲蕾·一蘭》中的「一蘭」嗎
No.1
說起電影《傲蕾·一蘭》,許多看過的人應該還有所印象,當然,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就不知道了。但當年,這部電影上映後,由於戰爭場面恢宏壯闊,視覺沖擊力極強,所以一經放映,立時火遍大江南北。
按年齡推斷,現在的張玉紅早已退休。退休後的她依然十分低調,只是在2019年10月21日,有朋友在網上發文:“1998年冬季與電影《傲蕾·一蘭》女主角張玉紅等好朋友在江蘇南京。”從文後配發的照片看,最右邊穿黑衣的女士應該是張玉紅。
照片中,張玉紅一改《傲蕾·一蘭》中剽悍、粗獷的“假小子”形象,漂亮、苗條、嫵媚起來了。
祝福張玉紅老師幸福安康!
E. 他的電影不多卻個個經典,他的配音很少卻讓無數人懷念 ,他是誰
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里有這么兩段,孫少平路過電影院發現當天上映電影是《王子復仇記》,他非常興奮想去看,正好遇到了正要去二刷的田曉霞。
孫少平的妹妹孫蘭香在大學里由於文雅的氣質和美貌被訛傳為孫道臨的女兒。
我們可以看出來,路遙當年肯定是非常喜歡孫道臨的,而且他在書中的這些情節也反映了當年大學里的青年和社會上的群眾對孫道臨的喜愛。
孫道臨老師已經離開我們十幾年了,為了紀念他對我國電影事業的貢獻,他的祖籍所在地浙江嘉善專門建立了孫道臨電影藝術館,大師的音容笑貌將永載電影史冊。
F. 原電影名導演湯曉丹近況
2012年1月21日,著名導演湯曉丹逝世於上海,享年102歲。你可能不太熟悉這個名字,但你一定不會忘記他拍的電影,《南征北戰》、《紅日》、《渡江偵察記》、《南昌起義》、《廖仲愷》、《難忘的戰斗》、《祖國啊、母親》、《傲蕾一蘭》、《怒海輕騎》、《水手長的故事》、《不夜城》,這些作品您不熟悉嗎?你沒看過嗎?如果說現在的孩子沒有看過這些電影我是相信的,可是即使沒看過也聽過吧?年長一點的人不用說,我們是看著這些電影長大的。湯曉丹導演曾經說過:「以正確的意識鼓勵大眾向合理的社會生活前進。」一語道盡全部電影人所賦予的社會責任,我喜歡他的電影,既波瀾壯闊,又細膩傳神,人物刻畫到位,很多電影語言表達方式和手法,仍然為現在的電影人所借鑒。其《南征北戰》是中國戰爭史詩片的開山之作,其創作風格與敘事結構至今具有引領作用,也創造出了舊中國電影所不曾擁有的大場面戰爭片的歷史。湯曉丹導演的電影含蓄內斂,情節具有張力,矛盾設置與處理方式獨特,他的電影對於演員的塑造也極具功力。我們見過的《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師長,《紅日》中的沈振新、石東根、劉勝都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難忘的戰斗》中他甚至起用了「話劇皇帝」焦晃來扮演反面人物,處理得也相當的到位。湯曉丹導演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可是他的電影作品卻作為一種永存而為我們所銘記。
G. 湯曉丹的主要作品
職位 年份 片名 導演作品 1988 荒雪 1983 廖仲愷 1981 南昌起義 1979 傲蕾·一蘭 1977 祖國啊,母親 1976 難忘的戰斗 1974 渡江偵察記 南征北戰 1963 水手長的故事 紅日 1959 鋼鐵世家 1957 不夜城 1956 沙漠里的戰斗 1955 怒海輕騎 1954 渡江偵察記 1952 南征北戰 1951 勝利重逢 1949 失去的愛情 1948 萬象回春 1947 甦鳳記 天堂春夢 1945 敢死警備隊 1941 民族的吼聲 1940 小廣東 1938 上海火線後 錢作怪 1937 並蒂蓮 花開富貴 1933 白金龍 飄零 飛絮 一個女明星 編劇作品 1940 小廣東 1933 飛絮
H. 湯曉丹的個人介紹
姓名:湯曉丹
血型:O型
星座:牧羊座
身高:175cm
胸圍:84cm
腰圍:63cm
臀圍:89cm
體重:53kg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興趣愛好:文學、舞蹈、旅遊、表演、聲樂、運動
性格:大方、真誠
最喜歡的一句話: 生命中有許多的回憶、你珍藏它便是永久、是人生最大的收獲
最喜歡的顏色:紅色、綠色最拿手的才藝:舞蹈
最崇拜的人:父母
最喜歡的穿著:大方舒適
最大的願望:成為一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
喜歡的城市:四川省西昌市
I. 湯曉丹的家人介紹
湯曉丹的夫人藍為潔女士為中國電影剪輯師,生於重慶。1944年高中畢業後進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技術科。1946年隨廠遷回上海。1952年在上海翻譯片組任剪輯。1957年調江南電影製片廠。她參加剪輯的影片中,《苦惱人的笑》、《南昌起義》獲政府獎;《巴山夜雨》獲政府獎和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城南舊事》獲政府獎和金雞獎最佳導演獎,並獲最佳剪輯獎提名。《廖仲愷》獲政府獎和金雞獎最佳導演獎。1984年退休後,至今參加了《徐悲鴻》、《傳奇夫人》、《楊家將》等近千部集電視劇的剪輯指導工作。
湯曉丹的兩個兒子湯沐海、湯沐黎是優秀的指揮家、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