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灘四大蝴蝶之首是誰
四大蝴蝶之首是蝴蝶
蝴蝶
20世紀三十年月上海有幾個出名的影星:蝴蝶、阮玲玉、上官雲珠等等,其間蝴蝶是名望最大的一個。
蝴蝶是以前我國第一位影後,也是第一位做廣告的片子明星,人長得格外美麗,艷名遠播上海灘。
㈡ 胡蝶的演藝經歷
胡蝶16歲時,全家返回上海。這一年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電影演員訓練學校——中華電影學校,實際這只能算得上演員短訓班,對入學條件無嚴格限制,學時半年,學費低廉,不過教學嚴格,學生每周能在上海大戲院免費觀摩兩部西方電影。著名編劇和導演洪深負責教授表演課。報考中華電影學校時,胡蝶想給自己取個藝名。她原名胡瑞華,考慮改名「胡琴」,轉念一想,胡琴豈不是整天讓人拉來拉去嗎?也不知哪來的一下靈感,腦子里浮現出『蝴蝶』二字,「蝴」與「胡」諧音,當個「蝴蝶」可以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
學習結業後,胡蝶在大中華影片公司的《戰功》一片中出演配角,接著在友聯公司的《秋扇怨》中升任主演,綻放著兩個甜甜的酒窩,胡蝶開始嶄露頭角。翌年,胡蝶和天一公司簽訂了兩年合同,拍攝了《白蛇傳》、《孟姜女》、《珍珠塔》、《兒女英雄傳》等十餘部影片。天一公司老闆是邵醉翁,成立初期拍攝題材以民間故事為主,這些影片受到老百姓歡迎,但不受知識界關注,因而胡蝶在天一公司時期沒多少發揮餘地,兩年後,她「跳槽」到明星公司,才開始大放光芒。
胡蝶相繼在友聯、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鐵扇公主》等二十餘部古裝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雲塔》、《火燒紅蓮寺》、《啼笑因緣》、《空谷蘭》等影片。
1933年主演中國第一部蠟盤配音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姊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
胡蝶當之無愧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女神,也是明星公司的頭牌代表 。胡蝶人生彪悍的不需要解釋。職場上壓制住了宿敵阮玲玉,情場上更是斬獲無數,有詩為證,「趙四風流朱五狂,偏偏胡蝶正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沈陽 」。紅顏禍水,亡國妖姬,各種成語,蝴蝶姐姐都當之無愧 。胡蝶的絕技是一口軟糯清甜的江蘇國語,姐姐一開口,聽的人骨頭都酥了 。
《白雲塔》是胡蝶進入明星公司演出的第一部影片,另一位女主演是阮玲玉。片中胡蝶曾反串翩翩公子,鼻樑上架一副圓邊眼鏡,阮玲玉演一個小鳥依人卻行為不端的小姐,這是二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遺憾拷貝今已散失。
攝影場的胡蝶以「聽話」著稱,她很聽導演的話,也很敬業,演戲嚴謹認真,深得明星公司三巨頭張石川、鄭正秋、周劍雲的賞識與喜愛。電影圈是個是非之地,胡蝶時時都很注意自己,力求給人以無懈可擊的印象。
正當胡蝶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東北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伴隨著戰爭而來的是她和張學良的「跳舞事件」。當時胡蝶正隨劇組赴北平拍攝《自由之花》、《落霞孤鶩》和《啼笑因緣》的外景。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明星公司在上海楓林橋的總廠被日軍佔領,明星公司從此不復存在。此時丈夫潘有聲已在香港發展事業,於是胡蝶攜同家人避居香港。胡蝶和潘有聲度過了一段堪稱幸福的生活。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政府、駐港英軍向日本華南派遣軍總司令酒井隆中將投降。為了表達自己對殘暴日軍的反抗,她把香港投降日稱之為又一個「蝶恥日」。日軍占據香港後中,為了利用中國名人出面宣傳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中日親善」,達到欺騙世界輿論的卑鄙目的,一方面對香港百姓兇殘肆虐,一面又對匿居在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施以懷柔政策。日方曾重金邀請胡蝶出演《胡蝶游東京》,但被她以自己已經息影,而且有了身孕,短期內無法再現銀幕為由,嚴正拒絕。
1942年,胡蝶夫婦領著兩個年幼的兒女,跟隨游擊隊艱難跋涉20多天,終於回到廣東曲江。1942年11月24日到達陪都重慶。到重慶不久,她就被國民黨軍統局局長戴笠所控制,成為他的情婦,沒能再拍電影。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空難喪生,胡蝶才獲得自由,再次遷居香港。
1946年,胡蝶為香港大中華公司拍攝了《某夫人》、《錦綉天堂》等片。1949年潘有聲逝世後,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1959年,她應邵氏公司之請重下銀海,在香港、台灣先後拍攝了《街童》、《兩個女性》、《後門》等片,其中以《後門》一片最為出色。它是一部倫理教育片,由導演李翰祥執導,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
1960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七屆亞洲電影節上,《後門》獲得最佳影片金禾獎,胡蝶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同年,該片再獲日本文部大臣頒贈的最佳電影獎。52歲的胡蝶躍登「亞洲影後」的寶座。
1966年,胡蝶正式退出影壇。1975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風並發心臟病在溫哥華病逝。
㈢ 影星胡蝶的簡介
胡蝶(1908-1989.4.23),原名胡瑞華,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鶴山,中國早期著名女演員。
胡蝶是橫跨中國默片時代和有聲片時代的影星,早期與阮玲玉同為中國無聲電影的代表性演員。胡蝶一生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等多種角色。
1931年主演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報》發起「電影皇後」評選活動,胡蝶以21334票的最高票數當選。
胡蝶晚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病逝於溫哥華,遺言留下一句「蝴蝶(胡蝶)要飛走了。」
代表作品:
《歌女紅牡丹》、《姊妹花》、《空谷蘭》、《胭脂淚》、《後門》等。
㈣ 為什麼說胡蝶是民國第一美女
說到民國的美女們,我們或許會想到林徽因、陸小曼、阮玲玉等人,殊不知真正名副其實的民國第一美人是她——胡蝶。
胡蝶1908年生人,畢業於中華電影學校,是橫跨中國默片時代和有聲片時代的電影皇後,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就是由她主演。在民國時期,她一開始的演技並不算上是最好的,名聲也算不上好,她能這么成功,全仰仗於她自己的事業心。
所以我比較傾向於當時的胡蝶與戴笠在一起是她半被迫半自願的,戴笠的凶名在外手裡也有權,又是自己的骨灰級粉絲,如不從,自己一家會遭受生命也不得而知。
而如果和戴笠在一起,戴笠許諾,可以給自己的丈夫特開一條經商通道,讓自己家可以過的更好一些,戴笠的確說到做到,胡蝶的丈夫也因此賺了不少錢。直到戴笠飛機失事,胡蝶才和她丈夫再次團聚。胡蝶到死也沒有說過她和戴笠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關系,世人也就無從知曉了。
胡蝶的晚年
胡蝶的晚年在台灣度過,她一直沒有放棄她的演藝事業,年紀大了的她,也非常准確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再次憑借《後門》大火。在一次媒體采訪中她也澄清了當時與少將張學良的緋聞,說道:“我要澄清事實,以免將來的歷史,永遠錯誤下去。”對於別人提出的與當時同在台灣的張學良見上一面,她說:“專程拜訪就不必了,既未相識就不必相識了。”這種從容,優雅,坦然,不得多見。
胡蝶要飛走了
胡蝶最終活到了81歲,相對於另一個電影明星阮玲玉,只活到了26歲,她絕對算得上那個年代的長壽。她一生經歷過太多的,有榮耀,有詆毀,甚至於有謾罵,可她始終坦然,因為她知道這是她的事業所必須承受的。離開這個世界時她也不多做辯駁,只說:“胡蝶要飛走了。”
㈤ 電影明星蝴蝶!!!
胡蝶(1908-1989)原名胡瑞華,1908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1924年考入上海電影學校第一期演員訓練班。胡蝶從影近半個世紀,主演了百餘部影片。她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為她贏得了三十年代初「電影皇後」的美稱。她是中國早期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
16歲考入中華電影學校,從此步入影壇。由於她聰明靈巧、勤奮好學,很快就在中國影壇走紅。1928年進入明星影片司,主演了轟動一時的武俠影片《火燒紅蓮寺》及《啼笑姻緣》、《空谷蘭》等名片。1931年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蠟盤配音片《歌女紅牡丹》(1931),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延續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
1935年胡蝶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展,成為我國第一位出國訪問的女明星;胡蝶從國外歸來後寫了一本游記《歐游札記》,立即成為風行一時的暢銷書。
1959年,她又因主演了香港邵氏公司的《後門》一片而獲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此片獲得日本文部大臣的特別最佳影片獎。
1975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病逝,終年81歲。胡蝶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工廠女工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狂流》《鹽潮》《姊妹花》《空谷蘭》《夜來香》《苦兒流浪記》《後門》1960年《後門》一片獲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樂獎,胡蝶獲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此片獲得日本文部大臣的特別最佳影片獎。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90年中獲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㈥ 江青和蝴蝶是同一時期的電影演員嗎
不是,江青不過是文工團的:演員,蝴蝶比江青早她才是著名的電影演員呢。
㈦ 中華民國選美大賽相貌美麗的阮玲玉為何落後胡蝶
民國時期第一次選美活動是由陳蝶衣發起,定名為「電影皇後的選舉大會」。最後胡蝶以21334票評為第一名,而阮玲玉只得第三名。說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眾參與的選美活動,不得不提到陳蝶衣。陳蝶衣是流行歌曲之王,比較有名的歌曲《南屏晚鍾》、《鳳凰於飛》、《我的眼裡只有你沒有他》均出自他手。可就是這樣一個寫流行歌曲的男子,早期卻是個辦報人。民國時期的小報也競爭激烈,陳蝶衣15歲就在《新聞報》做實習生,20歲在編輯部作校對,後來在辦報上摸索出一點經驗。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陳蝶衣就想能不能辦一份與娛樂有關的報紙。《明星日報》誕生後,並沒有預期的銷售量,雖賣大洋一分也還是賣不動。為這事,陳蝶衣還很郁悶。有一次,陳蝶衣下班回家,路途侯車,聽得幾個人議論胡蝶與阮玲玉誰更美,爭執不下,竟吵了起來。這給了陳蝶衣一個啟發。既然是明星日報,為何不搞個選美活動,這樣不是能與大眾共鳴互動嗎?有了這個想法,陳蝶衣馬上行動,這個選美活動定為「電影皇後的選舉大會」。這個選舉活動一直持續兩個月,為了刺激讀者參與進來,陳蝶衣還想到一個妙招,就是把投票讀者的名字與明星的票選同時刊在每天的報紙上,這樣,讀者在看報時,會更關心選舉的進程。 在這期間,明星公司的胡蝶、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及天一公司的陳玉梅選票遙遙領先其他演員。最後,胡蝶以21334票評為第一名,而阮玲玉只得第三名。此後,在1934年的十大影星選舉中,胡蝶當選的是最美麗的女明星,而阮玲玉則被選為演技最佳的女明星。半個世紀之後,胡蝶在回憶錄中對自己當選影後之事曾經做過簡要的記敘:蝴蝶 阮玲玉 「1933年另一件有趣的事是選舉電影皇後,這是因美國電影女明星瑪麗·皮克福特得了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金像獎後,就有'電影皇後'之譽。瑪麗·皮克福特來滬訪問後,《明星日報》也在每日報端附印選舉票,把收到的選票放入特製的選舉箱,並且鄭重其事,當眾開票,由於我的票數最多,就得了這個稱號。幾十年來這個像游戲之舉的稱號一直跟著我,這是觀眾對我的愛護,我卻不敢妄自尊大。」看看老照片,不難發現,胡蝶的姿色並不在阮玲玉之上,阮玲玉本人比照片還要美麗,在過去的一些電影片花中,阮玲玉秀氣中有一種嫵媚,內里的妖嬈與悲哀的性情並存,是很讓男人迷惑的。胡蝶臉盤大,雖是端莊,卻不耐看,甚至稍嫌粗笨。胡蝶並未以天下第一的姿色,卻獨得第一美女的稱號,原因何在?說起來,胡蝶還是比阮玲玉更會做人吧。她們也是共事過的。在影片《白雲塔》中,導演張石川要胡蝶演一個正派的小姐,要阮玲玉演一個品質比較壞的小姐。原因是導演喜歡胡蝶,因為胡蝶聽話,是有名的乖少女,讓她咋演就咋演。阮玲玉卻總喜歡按自己的體會演繹角色,這難免會與導演發生爭執。導演一煩,就不願給她好角色演,甚至後來都不願重用她。阮玲玉失意之中,只好換到聯華公司。聯華公司雖也重用阮,但這個公司的新派人物比較多,更加關注的是演員的表演,而不是選美這類帶有娛樂性質的事情。所以,也不會去為阮玲去買選票。而胡蝶在的明星公司,則極力吹捧胡蝶。他們捧胡蝶,還因為胡蝶性格好。在各種派別紛爭中,胡蝶總是保持沉默,不參與意見。與人相處總是周到友好。阮玲玉更情緒化一些。不管怎樣的渠道,胡蝶在當選為最美麗的女明星之後,得到的實惠是數不盡的。當時的一些雜志報紙關注胡蝶的一舉一動,把胡蝶的打扮從頭到腳分析給讀者看,以她作為最美麗的範本。而胡蝶的酒渦成為美的標質,她的影像紛紛出現在廣告畫中,甚至這種美一直延續到她去香港之後,還以胡蝶牌暖水瓶為丈夫做生意用之。究竟什麼樣的女人才算第一美女?是姿色、名氣還是好的人際關系?就說當今的美麗級天後張曼玉、鞏俐以及章子怡,誰又是真正的第一美女呢?就連西施、貂嬋、楊貴妃也不過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罷了,如果放在今天,她們的姿色未必傾國傾城,就如胡蝶,民國的第一美女在隔了70年的歲月之後,很多人連她是誰都不再知曉。可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處處可見胡蝶的芳姿靚影,如此招搖,而阮玲玉只是她身邊那朵最沉默的花。
㈧ 胡蝶的介紹
胡蝶(1908-1989.4.23),原名胡瑞華,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鶴山,中國早期著名女演員。是橫跨中國默片時代和有聲片時代的影星,早期與阮玲玉同為中國無聲電影的代表性演員。1931年主演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後轟動全國,甚至吸引眾多海外僑胞的目光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報》發起「電影皇後」評選活動,胡蝶以21334票的最高票數當選。1966年,胡蝶正式退出影壇。1975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風並發心臟病在溫哥華病逝。遺言留下一句「蝴蝶(胡蝶)要飛走了。」
㈨ 誰有舊上海影星蝴蝶的資料
胡蝶(1907—1989)的表演生涯一直從二十年代末延續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胡蝶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工廠女工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三、四十年代我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http://index.yule.sohu.com/person/plist-4406.html
http://wf66.com/page/20068/1535859134.htm
http://book.jqcq.com/proct/874391.html
http://www.grassy.org/Star/FP.asp?FPID=27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45211/
http://www.bookhome.net/lishi/zhuanji/gyyhhd.html
http://book.sina.com.cn/nzt/ent/dianyingnian1/58.shtml
http://lianzai.china.com/books/html/1440/6939/9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