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香港演員李時珍電影

香港演員李時珍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25 14:51:01

A. 電影<<馬路天使>>中的演員都是誰,他們各自的人生道路如何

模糊記得外國好像也有一部同名電影,不過我想你問的應該是中國的那部。
馬路天使是由袁牧之導演,趙丹,周璇主演.

周璇生平

江蘇常熟人。自幼被父母遺棄,賣至上海。養父母為其取名小紅。年僅8歲,就入一歌舞班學藝,兼作小女傭。1931年加入明月歌舞團。年方13歲的她嗓音甜美,又知刻苦勤奮,很快嶄露頭角。一次演唱會上,將「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一句中的「周旋」二字唱得慷慨激昂,大獲好評,遂以「周旋」為藝名。不久,步入名歌星行列,獲「金嗓子」美稱。

1935年,以「周璇」之名步入影壇。先是飾演些小丫頭、小女傭等角色。1936年,被著名導演袁牧之選中,在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馬路天使》中飾演女主角——賣唱歌女小紅。她將自己親身體味到的人生辛酸,傾注到對同名角色的理解、體驗、體現之中,塑造了一個豐滿而具魁力的「歌女」形象。影片公映後,一舉成名。她演唱的插曲《四季歌》、《天涯歌女》廣為傳唱並流傳至今。

抗日戰爭時期,主演了《李三娘》、《董小宛》、《蘇三艷史》等近20部民間故事類影片。抗戰勝利後,在香港、上海主演了《長相思》、《歌女之歌》、《憶江南》、《夜店》、《清宮秘史》等影片。後因受刺激而精神失常。1950年由香港回內地治病。1957年,病情已見好轉,但不幸,在參加影片《和平鴿》拍攝時,一場腦炎奪去了她的生命

趙丹生平

趙丹(1915—1980)趙丹原名趙鳳翱,原籍山東肥城人,1915年生於江蘇南通,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

少時受家庭熏陶,酷愛藝術。中學時代,曾與好友顧而已、錢千里、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演出過一些進步話劇。

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國畫,專攻山水。其間參加了美專劇團、新地劇社和拓聲劇社,並積極參與「左翼劇聯」的活動,改名「趙丹」,深入工廠、市井、學校,演出抗日救亡劇目。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導演李萍倩看中,在無聲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紈跨子弟,從此成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了《上海二十四小時》(1933)、《時代的女兒》(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兒經》(1934)、《空谷蘭》(1934)、《鄉愁》(1934)、《落花時節》(1935)、《熱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時節》(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於他熱愛表演藝術,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極有表演天才,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

與此同時,他還活躍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劇《娜拉》中飾演海爾茂、《大雷雨》中飾演吉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飾演羅密歐。在影、劇兩個方面,均顯露出他的藝術才華,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話劇演員和電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影片《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在《十字街頭》中扮演失業大學生老趙,刻畫了這個天真、純朴、熱情,並帶有幾分傻氣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在《馬路天使》里,趙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從生活出發,經過概括提煉,真實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淳厚質朴、又愛自作聰明的吹鼓手小陳的形象,受到廣泛贊許,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堅實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劇三隊,輾轉各地,宣傳抗日,並於1939年參加影片《中華兒女》的拍攝。1939年6月,他與徐韜、王為一等前往新疆開拓進步戲劇工作,後被反動軍閥盛世才監禁,系獄5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遙遠的愛》和《幸福狂想曲》,並導演了一部諷刺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下山摘桃」進行掠奪,標榜接收,實為「劫收」的影片《衣錦榮歸》。

1948年後,在昆侖影業公司拍攝了《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他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的「小廣播」肖老闆最負盛名,他把這個生活在舊社會都市裡的小市民典型,刻劃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和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等,並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1956)、《李時珍》(1956)、《海魂》(1957)、《林則徐》(1958)、《聶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的功能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的水平。 他飾演的李時珍,付出了艱巨而創造性的勞動,准確地把握了李時珍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隨著年齡的遞增和環境的變遷,把角色青年時的稚真倔強,中年時的執著追求和進入老年後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細致入微,形神畢肖;他飾演的林則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國寫意畫中大落筆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景出發,全局在胸,張弛有致,感情真摯濃烈,氣勢宏偉磅礴,創造了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反帝愛國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聶耳,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性格鮮明,時代感強,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氣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烈火中永生》譜寫了一曲緬懷、歌頌革命烈士的悲壯頌歌,也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他塑造的許雲峰,是一個堅毅沉著、正氣凜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這些形象,都是鑲嵌在社會主義電影銀幕上的明珠,具有徵服觀眾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囚禁達5年之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熱情地為高等學府講授表演藝術,並不顧重病纏身,於1979年完成了《銀幕形象創造》和《地獄之門》等著作。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大量書畫作品受到中國書畫界的珍視,《趙丹書畫選》相繼問世。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以求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強調趣在法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張用體驗和體現的和諧統一,灑脫自如,形神兼備,意境深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趙丹於1980年7月被癌症奪去了生命,終年65歲。

曾憑《烏鴉與麻雀》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琵琶春怨》 《上海二十四小時》

《時代兒女》 《十字街頭》

《馬路天使》 《中華兒女》

《遙遠的愛》 《關不住的春光》

《烏鴉與麻雀》 《林則徐》

《聶耳》 《烈火中永生》

是貼給你的,算是不怎麼負責吧
將就著看嘍!!!
呵呵

B. 徐筠和黃海冰演過哪些電視劇

2006年《蝶變》

主創人員

出品人:趙順亮王漢平

總監制:趙順亮趙順祝

策劃:鄭萬隆姜春謙趙雲聲

導演:劉家成

製片人:趙雲聲

製片主任:汪家江

編劇:呂紅孫卓

攝影:張超英

美術:楊代平

音樂:師諾楊銳

錄音:楊勤

主要演員:黃海冰飾楊超徐筠飾凌珺珺顏世魁飾魯西北譚洋飾黎幃唐靜飾許月琴張雅欣飾夏雨薇劉紅雨飾喬曉光陶慧飾何楊劉冠軍飾陸鳴

根據孫麗萌同名小說改編

全國總發行:姜春謙

出品單位: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北京歌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劇情簡介:

《慶州日報》的主編陸鳴在去省城的路上意外的死亡,他的助手報社首席記者凌珺珺傷心地暈倒。珺珺在清理陸鳴特意留在自己抽屜的文件時,意外地發現了一盤神秘的光碟,凌珺珺吃驚地看著畫面,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是陸鳴的夫人慶州的知名新聞女主播夏雨薇……面對法醫出具的陸鳴正常死亡的屍檢報告更讓珺珺無法接受,她決定把事情搞清楚……隨著凌珺珺的同事小田的意外身亡,刑警隊長魯西北憑著多年的偵破經驗斷定決非意外那麼簡單,隨即展開了調查。凌珺珺根據陸鳴留下的線索一路查下來,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慶化集團的老總,市裡的風雲人物楊超……楊超作為慶化的繼任者,不僅保持了集團經濟的持續增長,還把這個嚴重污染的化工企業塑造成了環保標兵。在美麗光環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凌珺珺以采訪為名對楊超展開了調查,在兩人的交往中,楊超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勇敢、機智、聰明的女孩,珺珺也被楊超的率直、弘毅、果斷的性格魅力所吸引,她甚至對陸鳴的文件產生了懷疑。室友燕兒的重病讓珺珺所有的天真夢想都破滅了,深山裡,她看到了永遠都不想看到的一幕,她不相信自己深愛的人會這樣做。當楊超找到失魂落魄的珺珺告訴她一切真相,珺珺在愛與良心的煎熬中艱難地做出了選擇……當運載最後一批凈化設備的卡車緩緩地駛進慶化時,楊超微笑著鑽進了魯西北開來的警車……《蝶變》以撲朔迷離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悱惻纏綿的愛情、緊張強烈的節奏、驚險唯美的畫面來剖析社會關注的問題,一定會給觀眾帶來新穎的視覺感受和令人回味的思考……

C. 有李時珍主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主演,宋祖英,周傑倫,原著,李時珍,《蜜桃成熟時3D》

D. 關於著名導演的問題

太多了,寫不下了,我只說中國的吧
鄭正秋
編導故事片:
1913:難夫難妻(與張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一個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淚碑 楊小真
1928:黑衣女俠 俠女救夫人 血淚黃花(前集)
1929:血淚黃花(後集) 刀下美人 戰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後集)
1931:紅淚影 玉人永別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兒經(與洪深、張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電影劇作: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大鬧怪劇場 張欣生
1923:孤兒救祖記
1924:玉梨魂 苦兒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後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婦人 盲孤女 早生貴子
1927:掛名的夫妻 俠風奇緣 山東馬永貞 車遲國唐僧鬥法
1928:美人關 火燒紅蓮寺(第一集) 大俠復仇記 女偵探
1929:新西遊記
1930:娼門賢母
1931:恨海
導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雲塔 碎琴樓
1935:熱血忠魂(與張石川、徐欣夫、吳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1924:苦兒弱女 誘婚
張石川
張石川(1890-1953),中國電影導演,事業家。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的導演。
1916年,他創辦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藉冤魂》搬上銀幕。
1922年由他和鄭正秋等人發起組織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燒紅蓮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編劇;《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雲塔》、《孤兒救祖記》、《擲果緣》、《難夫難妻》等片的導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員之一。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鵑,又名百寧。天津人。家境貧寒,早年失學,曾做小販、照相館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員,自編自導自演無聲喜劇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曾任《聯華畫報》編輯,後任編導。先後編導《出路》、《無愁君子》等影片。所作電影劇本《狼 山喋血記》被認為是較優秀的國防電影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與陳白塵、白楊等組織上海影人劇團,輾轉至重慶,導演舞台劇《草莽英雄》、《 兩面人》、《日出》、《雷雨》、《 霧重慶》、《群魔亂舞》等,同時創作話劇劇本《重慶二十四小時》、《 金玉滿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戰勝利後到北平,任中電三廠副廠 長,編導影片《追》。後至上海,加入昆侖影業公司。1948年編導影片《 萬家燈火》,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充分表現了下層知識分子覺醒的過程。 1949年編導《希望在人間》,導演手法細膩含蓄,生活氣息濃郁。同時還參與編寫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 建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 56年導演影片《李時珍》。同年赴蘇聯考察寬銀幕立體聲影片導演業務。 1958年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寬銀幕立體聲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後相繼導演《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國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其創作態度嚴謹,富於探索精神; 風格朴實沉厚,抒情意味濃郁;結構布局和節奏處理,尤見功力。曾任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委員、第二至四屆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編導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無愁君子 1937:聯華交響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聖城記1947:追1948:萬家燈火(與陽翰笙合作編劇)1949:希望在人間 電影劇作 1936:狼山喋血記1949:烏鴉與麻雀(與王林谷、徐韜、趙丹等合作)導演故事片1954:斬斷魔爪1956:李時珍1959:老兵新傳萬紫千紅總是春1963:北國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藝海風光·電影城
鄭君里,曾用名鄭重,千里。1911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自幼家境貧寒,進義學念書。因酷愛藝術,讀到初中二年級,毅然中途輟學,考入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29年夏,在南國社參加《莎東美》、《卡門》等劇的演出,與陳白塵等創辦《摩登》戲劇半月刊。1931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起草《最近行動綱領——現階段對於白色區域戲劇運動的領導綱領》。同時,他還加入摩登劇社、大道劇社,演出《乞丐與國王》、《血衣》、《亂鍾》等劇。1932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為基本演員,先後在《火山情血》、《奮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並參加上海業余劇人協會,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劇。在銀幕和舞台上,以形體動作灑脫自如,並善於把握並表達角色的內在情緒,富於藝術魅力而成名。抗戰爆發後,任上海救亡演劇三隊隊長。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新聞影片部主任,歷時兩年,赴西北、西南地區拍攝各兄弟民族團結抗戰的長紀錄片《民族萬歲》。1943年,參加中國藝術劇社,導演了《戲劇春秋》、《祖國》等劇。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任昆侖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1947年,與蔡楚生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雖是在老藝術家指導下的電影導演學步之作,卻已顯露出他作為一名電影導演的非凡的稟賦與才華。翌年,他參加了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鮮明的時代感,真實地記下了蔣家王朝的「最後罪惡史」。影片在人物刻劃、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他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影片於1957年榮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50年代後,他的電影導演藝術步入鼎盛時期,影片《宋景詩》(與孫瑜合導)場面宏偉,氣勢磅礴,反映了當時魯西農民起義的真實面貌。他執導的《林則徐》和《聶耳》,被譽為「紅燒頭尾」,是上影向建國1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1961年導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細刻的手法和富於詩情畫意的鏡頭畫面,動人地描述了血吸蟲病人苦妹子從絕症中獲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舊社會悲歡離合的遭遇。影片較好地借鑒了傳統藝術的經驗,體現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銳進精神。長期以來,他還致力於電影、戲劇的翻譯和著述。《論抗戰戲劇運動》,在1939年曾以單行本出版。進入40年代後,他即以開始《角色的誕生》的構思和撰稿。在他的藝術道路上,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論著有《角色的誕生》、《畫外音》,譯著有傑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講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等。鄭君里是一位擅長駕馭「重頭戲」著稱,以拍攝人物傳記片見長的電影藝術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於監獄。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中國影協、劇協常務理事、上海影協常務理事。
費穆,字敬廬,號輯止,1906年生於上海。中國電影導演。
1916年費家遷居北京,因長年苦讀,致左眼失明。後開始接觸電影,撰寫影評,辦電影雜志,翻譯英文字幕和撰寫說明書。
1932年至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同年執導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這部電影充分顯示出他的導演才華。之後,他又陸續導演了《人生》、《香雪海》、《天倫》。
1936年由他導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記》,被認為是國防電影的代表作。抗日戰爭爆發後,費穆拍攝了《北戰場精忠錄》。「孤島」時期,導演了《孔夫子》、《世界兒女》及京劇戲曲片《古中國之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後,費穆轉向戲劇舞台。抗戰勝利後重返影壇。
1947年,他執導了由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戲曲片《生死恨》。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達到了建國前戲曲片拍攝的最高水平。
1948年,導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創辦龍馬影片公司,執導影片《江湖兒女》,片未竟而病逝。
費穆憑借《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開始發現費穆,認為他把中國傳統美學和電影語言進行完美的嫁接,開創了具有東方神韻的銀幕詩學。
姓名:謝晉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豬 星座:天蠍座
籍貫: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縣
學歷: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在家鄉度過童年,並上了一年小學。
三十年代隨父母遷居上海繼續讀小學。
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
1939年 回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稽山中學高中,業余時間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指導老師有黃佐臨、吳仞之等,並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讀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後主動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黃花崗》、《雞鳴早看天》、《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一時期,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導師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導演)義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一1987)故事片獎、導演獎。
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獲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演員徐松子獲「捷克戲劇家協會評委獎」);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前後曾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於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1988年 作品:《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任第7屆中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1991年 作品:《清涼寺鍾聲》(導演)《啟明星》(導演)1992年 8月8日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93年 作品:《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2月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 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 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擔任副導演的影片: 《啞妻》(48年,大海大同電影廠)《雞毛信》(53年,上影廠)擔任導演的影片:

《女籃五號》(57年,上影廠,57年獲世界青年聯歡國際影片展覽「銀質獎」,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紅色娘子軍》(6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64年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廠)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廠,獲第二十四屆倫敦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國際電影導演獎。
《天雲山傳奇》(8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牧馬人》(81年,上影廠,獲第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84年,上影廠,獲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86年,上影廠,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卡羅維伐

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最後的貴族》(89年,上影廠)
《清涼寺鍾聲》(91年,上影廠)
《啟明星》(92年)
《老人與狗》(93年)
《女兒谷》(95年)
《鴉片戰爭》(97年,峨眉廠,獲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籃五號》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台姐妹》獲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4屆百花獎最佳影

片獎
《牧馬人》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6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8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張暖忻簡介
張暖忻(1940—1995) 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以《沙鷗》一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鷗》中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一幟的。
作品:
雲南故事
青春祭
沙鷗
南中國1994
你好,北京
閨閣情怨
鄭洞天,河南羅山人,生於重慶,在上海讀中小學,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並從事電影創作。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1年,鄭洞天與徐谷明合作導演了影片《鄰居》,獲得次年的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被視為第四代導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確立了「紀實美學」的風格。此後,鄭洞天又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台灣往事》等影片。
鄭洞天除了擔任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還曾擔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這使他比一般的電影學者更能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到電影作為工業的基本特性以及電影作為工業對個人化電影創作的巨大制約(他自己的創作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鄭洞天任電影學院教師以來,為中國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導演人才。同時,在電影評論、電影藝術創作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建樹,他的評論文章,論文在電影界有一定的影響。
作品
台灣往事
鄭培民
故園秋色
人之初
秘闖金三角
鴛鴦樓
鄰居
向導
火娃
吳貽弓,男,漢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學文化。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上海海燕電製片廠導演助理。1977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1983年4月當選為上海第六屆政協委員。1984年任上海電影局副局長,兼任全國影協副主任、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電影總公司總經理。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任上海電影局局長兼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1989年1月後,任上海電影局局長、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第六屆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文藝一級導演。中共第十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導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城南舊事》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二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和1984年第十四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黃蜀芹(1939-),導演,原籍廣東番禺,生於上海。196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曾任《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等影片的執行副導演。1983年,其獨立導演影片《青春萬歲》,於次年獲蘇聯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1987年,黃蜀芹與人合作編劇並導演影片《人鬼情》,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法國第十一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1996年,執導兒童片《我也有爸爸》,獲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由錢鍾書同名小說改編的著明電視連續劇《圍城》,為黃蜀芹贏得了1991年第十屆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和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E. 跪求大明醫聖李時珍的資源

《大明醫聖李時珍》是2009中國內地拍攝的古裝電視連續劇。由鄭克洪執導,黃海冰、胡可、溫兆倫等領銜主演。
講述了我國明朝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歷程。
類型
歷史劇
導演
鄭克洪
中文
大明醫聖李時珍
出品時間
2009年8月
主要演員 黃海冰 胡可 溫兆倫 郭凱敏

中文名
大明醫聖李時珍
出品時間
2009年8月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首播時間
2011年3月9日 台灣藝術台
導 演
鄭克洪
編 劇
汪潮湧,張少軍,黃娟
主 演
黃海冰,胡可,郭凱敏,溫兆倫
集 數
46 集
類 型
歷史劇
出 品
汪潮湧,文成國,鄭克洪
總顧問
孫永平
總監制
文成國
總策劃
汪潮湧
監 制
羅丹青

劇情簡介編輯
李時珍從小對醫學和本草就有著濃厚的興趣,長大後因醫術高超和楚王舉薦而進入北京太醫

劇照圖冊2 (11張)
院。在波雲詭譎的宮廷斗爭中,他始終堅持醫者救人的原則,從而得罪了嚴世蕃,甚至嘉靖皇帝;他還與制販假葯和迷信煉丹做了堅決的斗爭。離開太醫院之後,他以非凡的毅力和精神重修本草,編撰完成科學巨著《本草綱目》。[1]

分集劇情編輯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47
第1集
大明王朝正德十四年,時局動盪,風雨飄遙。武宗正德皇帝病危,喝下太醫華南的葯湯後吐血而亡。張太後下令處置華南。華南覺得武宗死得蹊蹺,便帶著自己的醫簿連夜逃出。武宗無子嗣,朝廷按明朝祖制,湖廣安陸就藩的興王朱厚熜被定為皇位繼承人。此時朱厚熜卻得了寒熱怪病,經湖廣蘄州名醫李言聞救治,病情轉危為安。在母親蔣王妃的安排下,朱厚熜抱病坐囚車趕往京城。李言聞攜幼子李時珍和大夫徐長民一起護送朱厚熜。一路上危機四伏,腥風血雨,這一切在童年李時珍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2集
公元1521年四月二十一日,朱厚熜抵京登基,年號嘉靖。登基後的第六天,大臣張慎聯合眾臣上書,要求嘉靖尊孝宗為皇考,尊父親興獻王為皇叔考,母親蔣王妃為皇叔母。蔣王妃得知消息,勃然大怒,拒絕進宮,並且一病不起。李言聞照料太妃有功,被嘉靖封為九品吏目,徐長明被封為八品太醫。在這場長達三年的「大禮儀」之爭中,朝中與嘉靖作對的大臣有的被貶官,有的被流放,更多的被杖斃。正直忠勇的李言聞為幾位杖刑受傷的大臣療傷,並且暗地裡將杖刑致死「罪臣」張慎之子張行義收為養子,改名為李行義。這惹怒了蔣太妃,且被逐出京城。李言聞攜李時珍和養子李行義回到家鄉蘄州。

第3集
十多年之後,李時珍和義弟李行義,還有李言聞收養的好友之女斯語都長大成人。李行義跟著李言聞學習醫術,李時珍則按照父親的要求一心科舉,只能暗地裡偷學醫術。李時珍入書院的第一天因搶了荊王世子朱成翊的風頭,從此便成了朱成翊的眼中釘。在書院時間越長他與朱成翊的積怨越深。在王府的干預下,李時珍不得不退出書院,回家自學。不久,朱成翊的愛妃因喝了李言聞開的葯後暴亡。朱成翊要斬李言聞,幸虧荊王府郡主朱萇葶出面求情。朱成翊答應給李家三天時間找出原因,否則定斬不饒。李時珍和李行義通過朱萇葶找到世子妃用過的葯渣,發現裡面少了一味叫黃精的葯,而多了一味不知名的葯,這讓兄弟倆大為疑惑。

第4集
李時珍和李行義找到抓葯的葯店理論,葯店掌櫃堅持自己沒有抓錯葯。眼看三天限期已到,就在他們幾乎絕望的時候,李時珍的好友黃一豐終於打聽到此葯名叫鉤吻,有劇毒。面對王爺和世子的審問,葯店掌櫃拿出一本葯書《本草別錄》證明黃精就是鉤吻,二者為同一葯。李時珍情急之下從身上掏出黃精和鉤吻,讓王府當場驗明,兩味葯分別讓兩頭牲畜吃下,結果吃了黃精的安然無事,吃了鉤吻的則當即斃命。葯店掌櫃被斬,臨死前要家人燒了所有的本草書籍。世子朱成翊依舊要斬李言聞,郡主再次相救。大堂之上,李時珍發現萇葶郡主似曾相識,但一時沒想出個頭緒。李時珍從此背著父親研習古今葯書,發誓寫出一本准確的本草書籍來。

第5集
萇葶郡主為安撫哥哥失去愛妻的傷痛,找來李時珍,並和他跑遍蘄州,銷毀了全城所有葯店中被人們誤認為是黃精的鉤吻。之後,郡主和李時珍回憶起童年一次難忘的相遇,二人從此成為好友,常常出遊郊外。荊王妃見郡主神情異樣,便開始給她張羅婚事。郡主堅持不嫁,提出李時珍才是自已的最愛。王妃叫來李言聞一番羞辱,要求他管束好自已的兒子。從此李時珍和萇葶都被家裡嚴管起來。世子朱成翊自愛妻去世後就常常在翠花樓酗酒鬼混。王府祭祖大典在即,世子的隨從何三求郡主出面把世子朱成翊叫回家。萇葶答應了何三的請求,但要何三帶她去見李時珍一面。李時珍和萇葶相見互訴衷腸,然後一起去翠花樓找世子。面對醉生夢死的哥哥,萇葶痛楚萬分。世子醉眼朦朧,見李時珍在場,便好一番羞辱。李時珍拂袖而去,對父親發誓不再見萇葶。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47
[以上資料參考[2-10] ]

演職員表編輯

演員表

王雨 飾 朱成翊
黃海、黃壘鑫 飾 太監崔方

譚皓 飾 黃一豐
崔波 飾 朱萇葶

萬思維 飾 李行義
沈丹萍 飾 蔣太後

郭凱敏 飾 李言聞
溫兆倫 飾 嘉靖皇帝

胡可 飾 吳斯語
黃海冰 飾 李時珍

職員表
出品人 汪潮湧、文成國、鄭克洪
監制 孫永平、文成國、羅丹青
導演 鄭克洪
編劇 汪潮湧、張少軍、黃娟
展開
[以上資料參考[11] ]角色介紹編輯

李時珍
演員 黃海冰
從小聰慧過人,剛直純真,胸懷坦盪,心地善良,不過不諳處世之道,凡事不計後果。受父親的影響沉迷於醫學。棄文從醫後行醫濟世,救人無數。後歷經千辛萬苦,以其執著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給後世留下了不朽的巨著「本草綱目」。

吳斯語
演員 胡可
李言聞好友之女,李時珍的夫人。被父親託孤,寄住李家。溫柔美麗,聰慧冷靜。一生都與他同甘共苦,是個賢良的好內助。

嘉靖皇帝
演員 溫兆倫
性格固執、多疑、暴戾,卻有他獨特的一套治國和御臣的手段。

李言聞
演員 郭凱敏
李時珍的父親。秉承家族衣缽,世代行醫。正直寬厚,品行高潔,崇尚儒家學派。

蔣太後
演員 沈丹萍
嘉靖皇帝的母親,精明厲害,喜歡玩弄權術。

徐長明
演員 郭偉華
許紳之後的太醫院院使,為人圓滑,有城府。
展開全部
[以上資料參考[2] ]

幕後花絮編輯
本劇取材於「醫聖」李時珍的家鄉——蘄春。
本劇中會大幅啟用武漢籍演員。用本土人演繹湖北文化,更能突出厚重的歷史感,讓觀眾能看到地地道道的湖北戲。[12]

幕後製作編輯
創作背景
在蘄春舉行的開機儀式上,導演鄭克洪介紹說,中醫是中國的祖傳,拍《大明醫聖李時珍》是為中醫正名。這部連續劇將通過再現李時珍一生編撰《本草綱目》的艱辛歷程和人生命運,生動呈現中醫文化的精髓和獨特魅力。[13]
後期製作
該劇在拍攝和製作過程中雖幾易其名,從《大明醫聖李時珍》到《大明醫聖》到》《李時珍》,近日最後確定為《大明醫聖李時珍》。[14]

劇集評價編輯
該劇旨在傳授中醫養生之道,傳播國粹中醫文化,是本劇的一大創作特色。特別是一代醫聖與重視中醫及修道養生的嘉靖皇帝之間的命運故事,生動地呈現中醫文化的精髓和獨特魅力,彰顯東方人對生命最科學、最智慧的認識;更將觀賞性和知識性完美結合,傳播中醫天人合一、養生保健的理念,有機滲透中醫知識

劇照圖冊1 (20張)
,契合時尚健康潮流。(新浪評)[15]

本劇將以明朝正德、嘉靖、隆慶及萬曆四朝為背景,通過對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中國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幾十年科學探索和人生命運的藝術再現,表現中醫葯文化的博大精深。(網易評)[16]
該劇全劇劇本都是以史料的相關記載改編的,盡量的避免了大篇幅的戲說歷史,沿襲了歷史正劇風格,全劇雲集了各地不少明星演員,演員們出色的演技和精湛的表演更是值得期待。(新浪評)[17]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9)

劇照圖冊1(20)

劇照圖冊2(11)

2009《大明醫聖...(12)

F. 滴血深宅演員表

你問的好難哦,我只能把我知道的告訴你了。喬日升是香港的,叫林文龍,我看這部電視劇就是為了他。嘻嘻.....
他演出電視劇有

無線電視

1988年:《太平天國》飾 舉人、金田村村民、飛鷹寨弟子 跑龍套
1989年:《人海虎鯊》飾 跑龍套
1989年:《義不容情》飾 跑龍套
1989年:《獵魂》飾 黃家俊 (與李國麟合演)
1989年:《天上凡間》飾 錢不換 (與王書麒、梁佩玲、楊美儀合演) 監制:梅小青
1989年:《優皮幹探》飾 林兆祥 (與邵仲衡、張兆輝、鄧萃雯合演) 監制:張乾文
1990年:《茶煲世家》飾 鍾文強 (與廖偉雄、毛舜筠、黎耀祥合演)
1990年:《人在邊緣》飾 劉志基 (與黎明、劉青雲、黎美嫻合演) 監制:張華標
1991年:《命運快車》飾 徐家其 (與鄭伊健、姚正菁、胡櫻汶合演) 監制:劉仕裕
1991年:《怒海孤鴻》飾 洪峰 (與劉錫明、梁佩玲、黎姿合演) 監制:劉仕裕
1991年:《忠奸老實人》飾 李俊傑 (與廖偉雄、陳松齡、張鳳妮合演)
1992年:《龍的天空》飾 楊文海 (與吳鎮宇、邵美琪、黎姿合演) 監制:王心慰
1992年:《風之刀》飾 姚力行 (與郭富城、梁小冰、蔡少芬合演)
1993年:《都市的童話》飾 齊達沖 (與朱茵、林偉、盧敏儀合演) 監制:王心慰
1993年:《精武五虎》飾 郭大路 (與劉家輝、曾偉權、江欣燕合演) 監制:蕭顯輝
1993年:《精靈酒店》飾 劉名成 (與陳松齡、林家棟、陳啟泰合演) 監制:李艷芳
1994年:《箭俠恩仇》飾 連箭、喬三 (與洪欣、曹眾、魏駿傑合演) 監制:楊錦泉
1995年:《萬里長情》飾 黃山 (與萬梓良、郭可盈、林嘉華合演) 監制:劉家豪
1996年:《愛在暴風的日子》飾 張楚文 (與方中信、魏駿傑、黎美嫻合演) 監制:王心慰
1999年:《洗冤錄》飾 宋翊、方俊 (與歐陽震華、宣萱、陳妙鍈合演) 監制:蕭顯輝
2000年:《醫神華佗》飾 華佗 (與黃日華、尹揚明、伍詠薇合演) 監制:蕭顯輝
2001年:《錦綉良緣》飾 程智軒 (與文頌嫻、鄭中基、胡杏兒、黃淑儀合演) 監制:梅小青
2001年:《勇往直前》飾 徐耀東 (與蔡少芬、馬浚偉、趙學而、余詠詩合演) 監制:王心慰
2001年:《皆大歡喜》飾 金年 (與薛家燕、廖碧兒、謝天華、梅小惠合演) 監制:徐遇安 趙仕謙
2004年:《皆大歡喜Ⅱ》飾 金年(Chris) 監制:徐遇安 趙仕謙
2004年:《陀槍師姐IV 》飾 鄺梓鍵 監制:鄺業生
2005年:《十兄弟》飾 陳大蝦 監制:潘嘉德
2005年:《本草葯王》飾 李時珍 監制:黃偉聲
2006年:《法證先鋒》飾 古澤琛 監制:梅小青
2006年:《布衣神相》飾 李布衣 監制:關永忠
2008年:《法證先鋒Ⅱ》飾 古澤琛(Sam) 監制:梅小青

亞洲電視

1996年:《僵屍道長Ⅱ》飾 郁達初 (與林正英、文頌嫻合演) 監制:蕭鍵鏗
1997年:《等著你回來》飾 唐展鵬(唐十一) (與林正英、文頌嫻、楊恭如、尹天照合演) 監制:鄭偉文
1998年:《曲終情未了》飾 杜青雲 (與劉雅麗、陳啟泰、甄志強合演)

其他

2007年:《朝九晚無》鉓:金路易 主演: 曾黎 / 林文龍 / 郝平 導演:葉昭儀
2008年:《滴血深宅∕向日葵》飾 喬日升 主演:林文龍 /秦嵐 /鄭佩佩 導演:賴水清
李小萍的是姜鴻扮演的,不是很紅。資料
http://ke..com/view/563427.html?wtp=tt

G. 林則徐,聶耳,在烈火中永生的男主演是誰

著名演員——趙丹。

趙丹(1915-1980),原名趙鳳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祖籍山東肥城,出生於江蘇揚州,生長於江蘇南通。

趙丹,原名趙鳳翱,祖籍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賀庄村前賀庄,出生於江蘇揚州,居江蘇南通,趙丹於1915年6月27日誕生於揚州,父親趙子超,時任北洋軍閥營長,公館在東關街,母親黃秀芝,是當時出名的揚州美女,與個園黃家關系很近。1916年趙丹兩歲時隨父母遷居於南通。趙丹的父親在南通開設影戲院,少時受家庭熏陶,酷愛藝術。中學時代,曾與好友顧而已、錢千里、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演出過一些進步話劇;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國畫,專攻山水。其間參加了美專劇團、新地劇社和拓聲劇社,並積極參與「左翼劇聯」的活動,改名「趙丹」,深入工廠、市井、學校,演出抗日救亡劇目;1933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導演李萍倩看中,在無聲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紈絝子弟,從此成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了《上海二十四小時》(1933)、《時代的女兒》(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兒經》(1934)、《空谷蘭》(1934)、《鄉愁》(1934)、《落花時節》(1935)、《熱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時節》(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於他熱愛表演藝術,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極有表演天才,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

與此同時,他還活躍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劇《娜拉》中飾演海爾茂、《大雷雨》中飾演吉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飾演羅密歐。在影、劇兩個方面,均顯露出他的藝術才華,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話劇演員和電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中國電影史上經典影片《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在《十字街頭》中扮演失業大學生老趙,刻畫了這個天真、純朴、熱情,並帶有幾分傻氣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在《馬路天使》里,趙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從生活出發,經過概括提煉,真實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淳厚質朴、又愛自作聰明的吹鼓手小陳的形象,受到廣泛贊許,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堅實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劇三隊,輾轉各地,宣傳抗日,並於1939年參加影片《中華兒女》的拍攝。1939年6月,他與徐韜、王為一等前往新疆開拓進步戲劇工作,後被反動軍閥盛世才監禁,系獄5年。 抗日

辛勤工作的趙丹

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遙遠的愛》和《幸福狂想曲》,並導演了一部諷刺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下山摘桃」進行掠奪,標榜接收,實為「劫收」的影片《衣錦榮歸》。

1948年後,在昆侖影業公司拍攝了《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他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的「小廣播」肖老闆最負盛名,他把這個生活在舊社會都市裡的小市民典型,刻劃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和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等,並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1956)、《李時珍》(1956)、《海魂》(1957)、《林則徐》(1958)、《聶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20世紀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的水平。

趙丹與夫人、女兒在長城合影

他飾演李時珍,付出了艱巨而創造性的勞動,准確地把握了李時珍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隨著年齡的遞增和環境的變遷,把角色青年時的稚真倔強,中年時的執著追求和進入老年後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細致入微,形神畢肖;他飾演的林則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國寫意畫中大落筆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景出發,全局在胸,張弛有致,感情真摯濃烈,氣勢宏偉磅礴,創造了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反帝愛國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聶耳,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性格鮮明,時代感強,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氣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

電影《烈火中永生》譜寫了一曲緬懷、歌頌革命烈士的悲壯頌歌,也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他塑造的革命烈士許雲峰,是一個堅毅沉著、正氣凜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這些形象,都是鑲嵌在社會主義電影銀幕上的明珠,具有徵服觀眾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囚禁達5年之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熱情地為高等學府講授表演藝術,並不顧重病纏身,於1979年完成了《銀幕形象創造》和《地獄之門》等著作。

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大量書畫作品受到中國書畫界的珍視,《趙丹書畫選》相繼問世。

不幸的是,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以求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強調趣在法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張用體驗和體現的和諧統一,灑脫自如,形神兼備,意境深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H. 《典籍里的中國》綵排現場中,王勁松的演技如何

在典籍里的中國這個節目大火了之後,可以看到口碑也是爆棚,裡面的各個演員的表演都非常的精彩。而王勁松老師在這其中飾演的是李時珍,他的演技真的是特別的棒。他真的將李時珍在為了著作本草綱目時候的那種艱難以及決心都刻畫的淋漓盡致,也可以看到他在為了演好這樣的一個角色的時候,也是鑽研了很久,在了解李時珍偉大的一生時,他將自己所了解的每一個細節都展現給了大家。

真切的存在

因為他出演的作品從來都不會讓觀眾出戲,彷彿他就是這個人,與其說是他演活的人物,莫不如說他讓這些人物從歷史中走了出來。真真切切的讓大家感受到李時珍這個人物不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影子,也不僅僅是典籍書中的名字,更多的是真真切切能夠在觀眾面前展現出自己喜怒哀樂的存在,也感謝王勁松老師在每一個角色中的精彩演繹。

閱讀全文

與香港演員李時珍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期間為啥不讓換電影票 瀏覽:586
邵陽大祥區電影院 瀏覽:912
有一個小孩丟失的電影名字 瀏覽:129
電影院沒有武漢日夜 瀏覽:657
333層監獄的電影名字 瀏覽:673
印度一部電影主角會接子彈 瀏覽:155
武打片大全電影南拳王 瀏覽:820
電影前路漫漫背景音樂 瀏覽:771
鄭伊健泰國電影 瀏覽:279
豫劇電影全集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735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300 瀏覽:748
泰國關於打胎的恐怖電影 瀏覽:500
教父1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728
top拍的電影名字 瀏覽:739
正義聯盟電影中文免費觀在線觀看 瀏覽:211
電影導演的因果 瀏覽:804
徐達夫是什麼電影里的名字 瀏覽:724
香港的天使愛情電影 瀏覽:247
保護動物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31
什麼電影的床戲是真的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