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黃金時代最後蕭紅的那段詩
寫在前面的廢話 前兩天寫了一點關於蕭紅這個人的文字,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054846/ 吐槽也好,調侃也罷,只是對這位民國奇女子的一點最簡略的梗概,也算是對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的「劇透」。本來這是一篇對電影女主角頗為「不敬」的文字,不料在豆瓣發表之後,製片方的一位宣發居然找到我,邀我參加在濟南舉辦的《她認出了風暴》
2. 如何評價徐克電影中的詩詞
如果說徐克是華語影壇「開宗立派」的人物,恐怕一點也不過份——他的電影一向以強烈的個人風格而著稱,在他的世界裡,若不是沒有章法,便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魎橫行。在美國的求學經歷,將徐克培養成了不喜歡按規矩辦事,而是鍾愛將不同電影元素和類型進行混搭和雜糅的導演,再加上他作品中不拘一格的鏡頭語言,以及不照本宣科的敘事方式,均是徐克電影的標志性符號。
3. 被評為「沒有台詞的電影詩」的作品是什麼,導演是誰
我也不知道啊。是卓別林的喜劇吧。
4. 中國導演中被稱為電影詩人的是
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電影詩人」霍建起
下面哪一部電影被法國導演特呂弗稱為「詩化」的電影:()
A、《滑動門》
B、《公民凱恩》
C、《羅生門》
D、《重慶森林》
正確答案: B 我的答案:C
6. 紫宅導演的詩歌(含有汪東城名字的詩)
這是看別的親寫的。
製片人的詩:
紫霞濃霧蓋宅處
暗灰燈下無人屬
瀟瀟雨聲凱歌唱
麗影江邊東風破。
編劇的詩:
雨過天麗紫氣來
龍躍歡騰凱旋歸
晨光乍現豪情在
須彌子芥宅中藏
祝汪東城電影紫宅大賣!
7. 關於詩歌的電影
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死亡詩社
對於喜歡詩歌的朋友們來說,看著名詩人的詩集是很平常的事,而且他們的詩都能吟上首,這種方式也是對他們詩性的致敬。
免費直播鑒定平台,珠寶翡翠源頭直銷
廣告
免費直播鑒定平台,珠寶翡翠源頭直銷
由於他們的影響力之大,不少著名詩人的經歷都被拍攝成了電影,也包括其它一些題材的詩歌電影,比如下面介紹的第一部電影《死亡詩社》,幾乎大部分人都看過。
下面讀睡詩社(微信ID:dsszsjb)將20部經典電影整理分享給大家。
第一部:《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外文名Dead Poets Society,又譯為春風化雨;暴雨驕陽,是由羅賓·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羅伯特·肖恩·萊納德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該片獲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看過本片的人,對這場景應該記憶很深刻。
基丁老師講課的風格相當帥氣性感吧!
自我思考很重要,詩歌也一樣。
真諦,有木有!
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反復回味。整部電影充滿張力詩意和激情。模式化的教育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影片所講述的不僅僅是這樣的現實,更多的是反映出學生們對自主學習的嚮往,影片的結尾,導演將鏡頭從基丁的褲下穿過,看見了學生們驕傲地站在課桌上,這才是精神的勝利。
第二部:《明亮的星》
海報洋溢著愛情的溫馨。
《明亮的星》是由簡·坎皮恩執導,本·威士肖、艾比·考尼什主演的愛情片,於2009年11月6日在英國上映。該片以19世紀的英國為背景,講述了天才詩人濟慈和鄰居芬妮·勃勞恩之間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2009年,該片獲得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明亮的星》是一部製作精良、鏡頭華麗、洋溢著英國田園風情的浪漫愛情片。
該片的特點是詩歌迷人、服裝精緻、畫面唯美。
影片有冷暖色調的段落交替。
這些台詞很美,很貼心,忽然想起了作家沈從文寫給妻子張兆和的情書。
《情書》
文/沈從文
一個白日帶走了一點青春,
日子雖不能毀壞我印象里你所給我的光明,
卻慢慢的使我不同了。
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
永遠不會老去,
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
我想到這些,
我十分猶豫了。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
並不比一株花更經得住年月風雨,
用對自然傾心的眼,
反觀人生。
使我不能不覺得熱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與人湊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
我生平只看過一回滿月。
我也安慰自己過,
我說: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第三部:《全蝕狂愛》
全蝕狂愛,又名心之全蝕
《全蝕狂愛》是由Capitol Films等公司出品,阿格涅絲卡·霍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大衛·休里斯等主演的傳記電影。影片於1995年11月3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以19世紀的法國詩人蘭波和魏爾蘭的生活經歷為主要內容,講述了二人之間的同性戀故事。
小李子那時候相當年輕,也是小鮮肉一枚。
《全蝕狂愛》是以魏爾倫的視角來詮釋他與蘭波的愛情虐戀。
該片應該說對於整個歷史、整個時代尤其人類精神的把握都非常大氣。
讓·尼古拉·阿蒂爾·蘭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譯阿爾圖爾·蘭波、韓波、林包德,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
第四部:《詩人與他的情人》
詩人與他的情人
《詩人與他的情人》是1994年上映的英國影片,由布賴恩 吉爾伯特執導,Miranda Richardson、 Willem Dafoe主演。 影片講述了湯姆與薇芙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相遇,從而相識、相知、相愛,在他們相愛的日子裡,薇芙對湯姆十分的好,讓所有人羨慕,正因為這樣激發了湯姆的工作熱情。
由於該片,主演米蘭達·理查森獲1994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演員。
豆瓣評分:7.9。評分也是比較高了。
第五部:《最後一站》
《最後一站》
《最後一站》是由邁克爾·霍夫曼導演,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海倫·米倫、詹姆斯·麥卡沃伊主演的影片。影片改編自傑伊·帕里尼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晚年托爾斯泰的精神飽受來自妻子索菲亞和他的大弟子弗拉基米爾·切科夫的折磨。對自己藝術理想的追求、對簡單純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樂主義人生態度時時刻刻讓托爾斯泰陷於無所適從的境地。
最後一站——愛情與自我的拉巨戰
影片取材於列夫·托爾斯泰的晚年生活,雖然有史實作為依據和資料,但是《最後一站》講述的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虛構出來的愛情——實際上是兩個愛情故事:一是托爾斯泰和妻子索菲亞的故事,二是兩個托爾斯泰的信徒瓦倫汀(Valentin)和瑪莎(Masha)的故事。在邁克爾·霍夫曼的指導下,整個影片呈現出了詩歌一般有韻律的節奏。
生命中如果擁有愛,那麼愛中的人則要承受痛苦;如果沒有愛,那麼不愛之人將要經受生命的枯寂和矛盾,所以這個真實的故事顯得復雜、矛盾和有趣,並且導演賦予了它真實的情感。
第六部:《石榴的顏色》
《石榴的顏色》海報
《石榴的顏色》是由謝爾蓋·帕拉傑諾夫執導,Melkon Aleksanyan,Sofiko Chiaureli,L. Karamyan,G. Margary等聯袂主演的一部劇情傳記片。這部色彩鮮艷、民族風味濃重、宗教感儀式感極其強烈的影片,是前蘇聯「最後一位天才導演」帕拉傑諾夫著名的「詩電影」傑作之一。影片於1968年8月29日上映。
影片部分根據18世紀亞美尼亞詩人Savat Nova的生平拍攝,但更多地是以詩句代替了詩人的形象。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主要是旁白和劇中人自言自語。
無法用文字概括該片的內容,而且每個人都有權利按自己的方式詮釋它。影片幾乎從頭到尾都是精彩瞬間,電影語言的詩化、色彩的明艷、構圖的奇特均衡、內容上的儀式感、宗教感和展現的民族傳統文化,都使影片具有超凡脫俗、特立獨行的品質。
第七部:《丹麥詩人》
《丹麥詩人》
《丹麥詩人》加拿大導演兼編劇Torill Kove自編自導的動畫短片。影片於2006年2月15日在德國上映。該片榮獲2007年第7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丹麥不愧是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國家。
《丹麥詩人》講述的是片中敘述者父母的丹麥朋友的故事。他是位詩人,一天,由於缺乏靈感,他決定去挪威的一位女作家那尋求靈感。他的此舉引發出一段愛情經歷,也機緣巧合地促成了敘述者的父母。一段美麗的故事就在明亮的色彩中展現。
8. 詩電影的中國詩影
早在20世紀20年代,一些西方電影藝術家就致力於詩電影的創作,力圖超越電影活動照相紀錄性的局限。西方詩電影的基本元素為隱喻、象徵和節奏。中國詩電影較之西方,具有鮮明的美學特色,蓋源於創造性地繼承了中國豐厚的詩學傳統。中國詩學之精粹在於情與景的交融,並由此創造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在電影這種敘事藝術中,意境主要體現為環境與人物的交融,外部景觀滲透著人物心緒,延伸著人物性格;兩者相互轉化、相互融合,從而大大拓展了美學時空,以有限的在場景物升華出無限高遠而空靈的境界。1948年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乃中國詩電影經典之作。抗日戰爭勝利後,生活在江南小城中的三個青年男女,面對人生道路的困惑,陷於愛情、友情、親情難以自拔的感情糾葛之中。古老的城垣,衰敗的庭院,營造出悲涼、憂傷、壓抑、期待的氣氛;並折射出那個時代頗有代表性的一種心緒。50年代,水華導演的《林家鋪子》的開場,一艘小船在山光水色中盪漾。小船進入古老的小鎮,河水渾暗,傍河的破舊茶樓飄出喧囂和煙塵。一桶污水倒入河中,激起河底的污垢,污水上疊印出「1931年」字幕。這個蒙太奇段落,不僅很有特色地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以極為凝練的手法概括了整個影片的主題,隱喻了中華民族當年的生存狀態。類似的詩化蒙太奇段落還有:《林則徐》(導演鄭君里)中林則徐沿著蜿蜒而上的石階奔跑到山頭,大遠景中可以眺見載著戰友鄧廷楨離去的孤帆。《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結尾處,在楓葉紅遍的西山,小英子在嗒嗒馬蹄聲中告別父親的墓地,也告別自己的童年……這些均屬中國詩電影經典性的蒙太奇段落。
9. <電影導演的詩意調度>是本什麼書作者是誰
中國第一部從詩意的角度全面分析導演技巧的書籍。
作者,崔軼
上海的年輕導演,拍攝過電影《笛聲何處》、《蟹蟹儂》等
10. 詩電影的詩電影
詩電影導源於對電影的抒情詩本性的理解而出現的電影形態。早期法國電影先鋒派人物被喻為「銀幕詩人」,他們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和理論著述,主張電影應像抒情詩那樣達到「聯想的最大自由」,「使想像得以隨心所欲地自由馳騁」;認為「應當擺脫與情節的任何聯系——這種聯系只能帶來惡果」,甚至說注重情節的小說,其價值並不高於「在廚房裡閱讀的、流傳在書攤和地鐵的暢銷書」。他們還把「詩的語言」當作電影語言的同義語。同一時期,蘇聯電影界以愛森斯坦和杜甫仁科為代表,也對電影中的詩的語言特別是隱喻、象徵、節奏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他們雖沒有像法國先鋒派那樣陷入極端,即宣稱「夢幻、迷醉與精神錯亂是電影詩的真正內容」,但在一段時期內也傾向於否定情節。
愛森斯坦就發表過題名《打倒情節和故事》的文章(1924),而「結構詩學」學派的首領史克洛夫斯基則宣稱「沒有情節的電影,就是詩的電影」,並譏笑普多夫金的影片《母親》是「半人半馬怪物」。然而蘇聯電影家們探索詩的語言及富於詩意的隱喻是為了更有感染力地反映客觀現實。《戰艦波將金號》(1925)的出現,奠定了蘇聯電影「詩派」的地位,也說明他們走著與先鋒派的「詩電影」截然不同的道路。由於他們強調蒙太奇的隱喻性及影響作用,這一派的作品也被稱為「蒙太奇詩電影」。蘇聯20世紀50年代主張「詩的電影」的導演有卡拉托佐夫、塔爾科夫斯基、卡立克、帕拉讓諾夫等。70年代以來,按照「詩的電影」理論進行創作的導演有約謝里阿尼、阿布拉澤、曼蘇洛夫、納爾里耶夫、伊里因科等,他們的作品《落葉》、《願望樹》、《帶黑斑的白鳥》、《牧歌》等都具有較強烈的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色調鮮明。此外,蘇聯「詩的電影」理論認為,電影創作應從本民族民間文藝中汲取營養。具有深厚傳統的民間文藝(童話故事、民間傳說、民歌、民族舞蹈)應成為「詩的電影」創作的源泉。「詩的電影」在藝術手法上也應借鑒民間文藝中的表現手段。電影從默片階段進入有聲電影時期之後,從全世界范圍來看,藝術散文語言的運用逐漸成為主導趨勢,很少再有人對「詩的語言」進行孤立的探索了。但包括先鋒派在內的早期電影藝術家們對隱喻、象徵、節奏等問題的探索成果,構成了現代電影表現手段的有機部分。現代的詩電影一般都能注意到隱喻因素和敘述因素的較好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