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兩部不同導演的電影分析

兩部不同導演的電影分析

發布時間:2022-08-24 09:36:55

❶ 如何看待張藝謀電影總票房不敵《戰狼 2》和《你好,李煥英》

張導的電影總票房是51.94億,都不如一部《戰狼2》(票房56.95億)和《你好,李煥英》(票房54.14億),這就說明張藝謀不如吳京和賈玲嗎?我認為不是,若不結合當時環境,不考慮通貨膨脹,不分析對電影發展的推動,只是單純的類比票房,沒有用。
如果非要用票房來對比的話,張藝謀祭出一部《英.雄》就夠了。

當時《英.雄》的票房占年度總票房的四分之一,而《戰狼2》和《你好,李煥英》的票房最多佔全年總票房的十分之一或九分之一。

2017年全年總票房是559億,2021年為472億。

如果什麼都不考慮,按四分之一來算,《英.雄》放到現在,票房就破百億了,直接躋身全球十大最賣座的電影行列了。

而且《英.雄》出現後,華語電影開啟商業大片模式,電影能夠賺大錢了,可以說此後的商業片都跟張藝謀或多或少有關。

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認為這些票房都能算到張藝謀的頭上。

反正那些所謂的百億先生不就是這樣湊票房的嗎?那張藝謀豈不是成了華語影史第一人,還有吳京什麼事。

❷ 請問《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都是姜文導演的同一題材的電影為什麼口碑差距這么大還有這兩部電影都各

編劇好像,不是一個人。我記得非誠勿擾一和非誠勿擾2給人的感覺就不一樣,因為他們編劇不是一個人。同理可證吧。

❸ 比較兩部電影點評作文題目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傳的;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❹ 辛德勒名單 珍珠港 影片對比分析

《辛德勒的名單》,電影史上永不褪色的璀璨之星。
許多時候,面對二戰題材類的電影,都會不由得用一種近乎嚴肅的表情來看完整個影片。這個時候,震撼或者感動的淚水彷彿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本質,不是發泄情緒的載體,而是一種毫無重量的陪襯。
提到《辛德勒的名單》,心裡總是會不住的湧起各種復雜的心情,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用了大量的電影藝術語言來詮釋了整個影片,演繹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影片藝術手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量蒙太奇的運用,它使得影片在各種鏡頭的銜接中,言簡意賅的向觀眾表達了整個故事,以及故事中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除此之外,無技巧剪接、黑色幽默、長鏡頭、符號學等手法也被導演嫻熟的運用到影片之中。
在這里,我通過幾個例子來寫寫我對這部影片藝術手法的認識。
影片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斯皮爾伯格用他充滿藝術細胞的頭腦,精湛的才能,攝像機般的視角,將大量的蒙太奇准確、經典、創新的運用到的影片中,讓人為之一嘆。
積累蒙太奇指的就是把一串性質相近並且是說明同一內容的鏡頭積累到一起,展示同一內容,起到了強調的作用。
在辛德勒准備去參加舞會前的一組鏡頭中,人物倒酒、穿衣、別徽章、數錢等一系列的鏡頭累計疊加到一起,表現了同一個內容,就是辛德勒在為出席酒會做准備。用大組鏡頭表現同一個人物,強調了這個人物的重要性。同時,這組鏡頭中大都描寫的是細節部分,讓人們不得不從這些細節中來揣摩人物,了解人物,(例如注意到了納粹徽章從而知道這是個法西斯主義者,從拿出僅有的錢來數知道他現在表面奢華,其實並不是真正富裕。)從而引起了觀眾對這個人物的重視。
對比蒙太奇指的是在相互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著相互對比、相互襯托的邏輯關系。
還是在猶太人被趕出家中的那一段,這個猶太男人和太太剛被趕走,辛德勒恰巧正來看看即將據為己有的曾經是這對猶太夫婦的房屋,兩者在大街上擦身而過,形成了鮮明對比;緊接著,辛德勒躺在那張猶太夫婦的大床上,說了句「還不錯」,鏡頭一轉,是那個猶太男人,他看著眼前簡陋而又破爛的房間,不願相信自己以後就要住在這里,他大聲對著妻子咆哮「再有沒有比這更壞的了」,二者在這里再一次形成了鮮明對比。(當然有比這更壞的了,當他說完這句後之後,緊接著進來了好幾個猶太人,他們是被安排到同一房間的。導演在這里給觀眾抹了一處幽默色彩。)
這里還採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平行蒙太奇就是幾條線索相互穿插,揭示同一主題,同一個情節。這幾條線索可以是不同時空不同地點,也可以是同一時空同一地點,當然還可同時異地。
猶太人搬離家門和辛德勒住進來是兩條不同的線索,這兩條線索並行表現,分別敘述,最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情節結構中,揭示了一個情節。在這里,斯皮爾伯格將對比蒙太奇和平行蒙太奇貫穿到一個情節,二者相互彌補,既不會讓對比產生的太過刻意,又使得影片在內容上節奏緊密、內容更為豐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
交叉蒙太奇就是指在同一時間里的兩條或者數條線索交叉進行,幾條線索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融為一體。
在影片進行到一小時五十分鍾時,出現了猶太人結婚,接著出現了辛德勒在酒會上聽歌,然後出現阿蒙哥特被海倫迷戀轉而打海倫,(猶太人接吻,辛德勒也在與歌女接吻,阿蒙哥特在這時也不由想親吻海倫。猶太人踩燈泡,阿蒙哥特打了海倫一巴掌,辛德勒在拍手等)三條線索相互交錯,鏡頭在三個同時進行的場景里快速轉換,彼此對應營造了強烈的節奏感和對比性,有效地加強了矛盾沖突,帶動了觀眾的情緒。
此外,導演斯皮爾伯格在影片中大量運用了雜耍蒙太奇。雜耍蒙太奇就是打亂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意的將鏡頭進行剪接補切,看似雜耍,實際上卻蘊含了一定的寓意。
還是在影片猶太人結婚、辛德勒在酒會上聽歌、阿蒙哥特打海倫這段中,當這一組鏡頭過去後,緊接著出現了在了辛德勒生日宴會的場景上,從宴會上可以看到阿蒙哥特的身影,表明這個鏡頭已經跟剛才的那一組鏡頭在時間上毫無關系了。當生日宴會這組畫面過後,立馬就是猶太人大體檢的一系列鏡頭。所以,生日宴會這個場景在這里出現,在情節上似乎與前後都不搭調,好像很多餘,我們不禁會問既然在影片的後面辛德勒被抓是因為在生日宴會上親吻猶太小女孩,那麼生日宴會這個場景完全可以與辛德勒被抓這個事件同時歸列為同一組鏡頭。
然而,這就是導演斯皮爾伯格。導演運用雜耍蒙太奇,將與前後情節都不搭調的生日宴會這個場景突兀的穿插到這里,目的就在於與阿蒙哥特打猶太女人海倫這個場景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起到了很好的寓意,為後文辛德勒內心對猶太人看法的轉變、阿蒙哥特更為變態無可救葯的心理,作了伏筆。
在本片中,我最為喜歡的還是導演大量運用的無技巧剪接的手法,這種手法在這部影片中多次出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留給了觀眾大量想像的空間。一個真正的好導演,是懂得讓觀眾自己去填補影片中的空白。如果給你一部電視劇,你光聽不看也許就能看懂,但是電影則不然,離開了畫面,我們什麼也不知道。
在辛德勒挑選女秘書這一段,辛德勒說「我挑不出來,她們都……夠格」,斯坦恩對他說「你必須得選擇一個」,緊接著,鏡頭一轉,出現了辛德勒和一群女秘書照相的場景。斯皮爾伯格並沒有把辛德勒是如何選擇的畫面搬上螢幕,而是用一個鏡頭即回答了斯坦恩的話,「我」還是沒有選擇一個,「我」選擇了一群。
還有,辛德勒去火車站尋救斯坦恩的時候,辛德勒說「我保證你們月底就調到南俄羅斯去」,兩個管理人員面面相覷,隨後鏡頭一轉,出現了辛德勒在前面快走,而那兩個本來拒絕放出斯坦恩的管理人員,快步跟了上來,跟著辛德勒一起喊道「斯坦恩!」他們開始幫著尋找了。僅僅兩個鏡頭,就告訴了觀眾人物內心的轉變,中間剩下的空隙留著觀眾自己慢慢回憶和體會。讓觀眾的心緊緊跟隨著劇情而發展,根本來不及一點倦怠。
當然,在辛德勒老婆說「如果別人都把我當作辛德勒太太的話,我就留下」,而下一個鏡頭就是,辛德勒在火車站送太太離開的場景。用了一副畫面就告訴了觀眾,辛德勒拒絕了老婆的要求。
在影片中,黑色幽默是一大亮點。這份帶有悲劇色彩的幽默讓觀眾的心情也隨著幽默的情節而上下起伏。
例如在影片中,阿蒙哥特等人在殺一個猶太技工時,手槍卻怎麼也打不出子彈,最後阿蒙哥特帶著憤怒、尷尬、自討沒趣的窘態走開了。觀眾的本來緊張的心隨著這位猶太技工出人意料的獲救而鬆了口氣。
再者,在影片的最後,阿蒙哥特被處以絞刑的時候,凳子被踢了好幾回後才被踢毀。阿蒙哥特帶著他那毫無人道的法西斯主義一起走向了死亡,雖然法西斯主義是不好清除的,但通過人們的努力也必將送其走上死亡之路。
影片中也運用了長鏡頭,這使得影片充滿了紀錄片似的真實性。
在影片開頭,辛德勒隨著侍者走進酒會的場景中,從進門的那一刻起,鏡頭在辛德勒的後面移動,以辛德勒的眼光來看待整個酒會的環境,肩扛式攝影機拍攝出了強烈的運動感,使得影片更加真實。
在猶太人被清趕出自己家中的那一段時,導演描繪了一家猶太人怎樣收拾東西逃亡,怎樣被趕走,最後慌忙狼狽的融入滿大街上被趕走的大批猶太人,用以一概全的方式向觀眾呈現了當時整個猶太民族的悲慘景象。在記錄那一家猶太人收拾東西的時候,導演運用了一段長鏡頭來表現這個畫面,鏡頭隨著這個猶太人的走動而移動,中間沒有任何剪切,呈現了濃郁的真實感。
在整部影片中,導演還加入了符號學。
影片中的辛德勒一共三次與斯坦恩喝酒,前兩次斯坦恩都沒有喝,其中也只是象徵性的舉了一下杯,只有最後一次,斯坦恩把酒喝了。酒在這里作為一個符號象徵著斯坦恩對辛德勒看法的改變,從斯坦恩對辛德勒依舊有敵意,不肯喝酒,到最後,斯坦恩對辛德勒的信任、感激等感情因素,全部由一個喝酒的動作體現了出來。斯坦恩和辛德勒的三次「酒杯場景」,通過斯坦恩對辛德勒端給他酒杯的態度,告訴了觀眾辛德勒的改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說到這里,我認為不得不提的就是影片中的紅衣小女孩。作為一部黑白影片,片中只有這個小女孩是身著紅衣的,這個小女孩走在混亂的人群中,突兀的純真,讓人覺得周圍廝殺的一切似乎與她無關。可當這個小女孩再次出現的時候,卻是躺在了運屍車上。這個鏡頭不僅僅給予了辛德勒內心強大的震撼,同時也讓觀眾的心情為之沉淪,為之悲傷。紅衣小女孩象徵了鮮活的生命和人們的希望,而這些卻都在慘無人道的戰爭中走向了死亡。(把觀眾的情感寄託在一個具體的人物身上,更能引起觀眾情感的共鳴,帶來巨大的震撼)
導演斯皮爾伯格,除了對故事的闡述上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是對電影手法最經典最完美的運用,在拍攝方面,影片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濃郁的真實感,我們甚至可以看清楚人物衣著的面料,對於燈光的運用也堪稱完美。
《辛德勒的名單》作為電影史上一顆永久的璀璨之星,是一部堪稱完美的電影經典。當我在感受這部電影,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越發覺得,斯皮爾伯格對電影的理解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不愧為當今影壇的電影大師。他用電影的語言完美的闡述了整個故事。整部影片每一個鏡頭,每一處銜接等都是一種藝術。她是一部真正傑出的藝術電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辛德勒的名單》,電影史上永不褪色的璀璨之星。
許多時候,面對二戰題材類的電影,都會不由得用一種近乎嚴肅的表情來看完整個影片。這個時候,震撼或者感動的淚水彷彿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本質,不是發泄情緒的載體,而是一種毫無重量的陪襯。
提到《辛德勒的名單》,心裡總是會不住的湧起各種復雜的心情,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用了大量的電影藝術語言來詮釋了整個影片,演繹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影片藝術手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量蒙太奇的運用,它使得影片在各種鏡頭的銜接中,言簡意賅的向觀眾表達了整個故事,以及故事中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除此之外,無技巧剪接、黑色幽默、長鏡頭、符號學等手法也被導演嫻熟的運用到影片之中。
在這里,我通過幾個例子來寫寫我對這部影片藝術手法的認識。
影片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斯皮爾伯格用他充滿藝術細胞的頭腦,精湛的才能,攝像機般的視角,將大量的蒙太奇准確、經典、創新的運用到的影片中,讓人為之一嘆。
積累蒙太奇指的就是把一串性質相近並且是說明同一內容的鏡頭積累到一起,展示同一內容,起到了強調的作用。
在辛德勒准備去參加舞會前的一組鏡頭中,人物倒酒、穿衣、別徽章、數錢等一系列的鏡頭累計疊加到一起,表現了同一個內容,就是辛德勒在為出席酒會做准備。用大組鏡頭表現同一個人物,強調了這個人物的重要性。同時,這組鏡頭中大都描寫的是細節部分,讓人們不得不從這些細節中來揣摩人物,了解人物,(例如注意到了納粹徽章從而知道這是個法西斯主義者,從拿出僅有的錢來數知道他現在表面奢華,其實並不是真正富裕。)從而引起了觀眾對這個人物的重視。
對比蒙太奇指的是在相互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著相互對比、相互襯托的邏輯關系。
還是在猶太人被趕出家中的那一段,這個猶太男人和太太剛被趕走,辛德勒恰巧正來看看即將據為己有的曾經是這對猶太夫婦的房屋,兩者在大街上擦身而過,形成了鮮明對比;緊接著,辛德勒躺在那張猶太夫婦的大床上,說了句「還不錯」,鏡頭一轉,是那個猶太男人,他看著眼前簡陋而又破爛的房間,不願相信自己以後就要住在這里,他大聲對著妻子咆哮「再有沒有比這更壞的了」,二者在這里再一次形成了鮮明對比。(當然有比這更壞的了,當他說完這句後之後,緊接著進來了好幾個猶太人,他們是被安排到同一房間的。導演在這里給觀眾抹了一處幽默色彩。)
這里還採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平行蒙太奇就是幾條線索相互穿插,揭示同一主題,同一個情節。這幾條線索可以是不同時空不同地點,也可以是同一時空同一地點,當然還可同時異地。
猶太人搬離家門和辛德勒住進來是兩條不同的線索,這兩條線索並行表現,分別敘述,最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情節結構中,揭示了一個情節。在這里,斯皮爾伯格將對比蒙太奇和平行蒙太奇貫穿到一個情節,二者相互彌補,既不會讓對比產生的太過刻意,又使得影片在內容上節奏緊密、內容更為豐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
交叉蒙太奇就是指在同一時間里的兩條或者數條線索交叉進行,幾條線索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融為一體。
在影片進行到一小時五十分鍾時,出現了猶太人結婚,接著出現了辛德勒在酒會上聽歌,然後出現阿蒙哥特被海倫迷戀轉而打海倫,(猶太人接吻,辛德勒也在與歌女接吻,阿蒙哥特在這時也不由想親吻海倫。猶太人踩燈泡,阿蒙哥特打了海倫一巴掌,辛德勒在拍手等)三條線索相互交錯,鏡頭在三個同時進行的場景里快速轉換,彼此對應營造了強烈的節奏感和對比性,有效地加強了矛盾沖突,帶動了觀眾的情緒。
此外,導演斯皮爾伯格在影片中大量運用了雜耍蒙太奇。雜耍蒙太奇就是打亂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意的將鏡頭進行剪接補切,看似雜耍,實際上卻蘊含了一定的寓意。
還是在影片猶太人結婚、辛德勒在酒會上聽歌、阿蒙哥特打海倫這段中,當這一組鏡頭過去後,緊接著出現了在了辛德勒生日宴會的場景上,從宴會上可以看到阿蒙哥特的身影,表明這個鏡頭已經跟剛才的那一組鏡頭在時間上毫無關系了。當生日宴會這組畫面過後,立馬就是猶太人大體檢的一系列鏡頭。所以,生日宴會這個場景在這里出現,在情節上似乎與前後都不搭調,好像很多餘,我們不禁會問既然在影片的後面辛德勒被抓是因為在生日宴會上親吻猶太小女孩,那麼生日宴會這個場景完全可以與辛德勒被抓這個事件同時歸列為同一組鏡頭。
然而,這就是導演斯皮爾伯格。導演運用雜耍蒙太奇,將與前後情節都不搭調的生日宴會這個場景突兀的穿插到這里,目的就在於與阿蒙哥特打猶太女人海倫這個場景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起到了很好的寓意,為後文辛德勒內心對猶太人看法的轉變、阿蒙哥特更為變態無可救葯的心理,作了伏筆。
在本片中,我最為喜歡的還是導演大量運用的無技巧剪接的手法,這種手法在這部影片中多次出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留給了觀眾大量想像的空間。一個真正的好導演,是懂得讓觀眾自己去填補影片中的空白。如果給你一部電視劇,你光聽不看也許就能看懂,但是電影則不然,離開了畫面,我們什麼也不知道。
在辛德勒挑選女秘書這一段,辛德勒說「我挑不出來,她們都……夠格」,斯坦恩對他說「你必須得選擇一個」,緊接著,鏡頭一轉,出現了辛德勒和一群女秘書照相的場景。斯皮爾伯格並沒有把辛德勒是如何選擇的畫面搬上螢幕,而是用一個鏡頭即回答了斯坦恩的話,「我」還是沒有選擇一個,「我」選擇了一群。
還有,辛德勒去火車站尋救斯坦恩的時候,辛德勒說「我保證你們月底就調到南俄羅斯去」,兩個管理人員面面相覷,隨後鏡頭一轉,出現了辛德勒在前面快走,而那兩個本來拒絕放出斯坦恩的管理人員,快步跟了上來,跟著辛德勒一起喊道「斯坦恩!」他們開始幫著尋找了。僅僅兩個鏡頭,就告訴了觀眾人物內心的轉變,中間剩下的空隙留著觀眾自己慢慢回憶和體會。讓觀眾的心緊緊跟隨著劇情而發展,根本來不及一點倦怠。
當然,在辛德勒老婆說「如果別人都把我當作辛德勒太太的話,我就留下」,而下一個鏡頭就是,辛德勒在火車站送太太離開的場景。用了一副畫面就告訴了觀眾,辛德勒拒絕了老婆的要求。
在影片中,黑色幽默是一大亮點。這份帶有悲劇色彩的幽默讓觀眾的心情也隨著幽默的情節而上下起伏。
例如在影片中,阿蒙哥特等人在殺一個猶太技工時,手槍卻怎麼也打不出子彈,最後阿蒙哥特帶著憤怒、尷尬、自討沒趣的窘態走開了。觀眾的本來緊張的心隨著這位猶太技工出人意料的獲救而鬆了口氣。
再者,在影片的最後,阿蒙哥特被處以絞刑的時候,凳子被踢了好幾回後才被踢毀。阿蒙哥特帶著他那毫無人道的法西斯主義一起走向了死亡,雖然法西斯主義是不好清除的,但通過人們的努力也必將送其走上死亡之路。
影片中也運用了長鏡頭,這使得影片充滿了紀錄片似的真實性。
在影片開頭,辛德勒隨著侍者走進酒會的場景中,從進門的那一刻起,鏡頭在辛德勒的後面移動,以辛德勒的眼光來看待整個酒會的環境,肩扛式攝影機拍攝出了強烈的運動感,使得影片更加真實。
在猶太人被清趕出自己家中的那一段時,導演描繪了一家猶太人怎樣收拾東西逃亡,怎樣被趕走,最後慌忙狼狽的融入滿大街上被趕走的大批猶太人,用以一概全的方式向觀眾呈現了當時整個猶太民族的悲慘景象。在記錄那一家猶太人收拾東西的時候,導演運用了一段長鏡頭來表現這個畫面,鏡頭隨著這個猶太人的走動而移動,中間沒有任何剪切,呈現了濃郁的真實感。
在整部影片中,導演還加入了符號學。
影片中的辛德勒一共三次與斯坦恩喝酒,前兩次斯坦恩都沒有喝,其中也只是象徵性的舉了一下杯,只有最後一次,斯坦恩把酒喝了。酒在這里作為一個符號象徵著斯坦恩對辛德勒看法的改變,從斯坦恩對辛德勒依舊有敵意,不肯喝酒,到最後,斯坦恩對辛德勒的信任、感激等感情因素,全部由一個喝酒的動作體現了出來。斯坦恩和辛德勒的三次「酒杯場景」,通過斯坦恩對辛德勒端給他酒杯的態度,告訴了觀眾辛德勒的改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說到這里,我認為不得不提的就是影片中的紅衣小女孩。作為一部黑白影片,片中只有這個小女孩是身著紅衣的,這個小女孩走在混亂的人群中,突兀的純真,讓人覺得周圍廝殺的一切似乎與她無關。可當這個小女孩再次出現的時候,卻是躺在了運屍車上。這個鏡頭不僅僅給予了辛德勒內心強大的震撼,同時也讓觀眾的心情為之沉淪,為之悲傷。紅衣小女孩象徵了鮮活的生命和人們的希望,而這些卻都在慘無人道的戰爭中走向了死亡。(把觀眾的情感寄託在一個具體的人物身上,更能引起觀眾情感的共鳴,帶來巨大的震撼)
導演斯皮爾伯格,除了對故事的闡述上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是對電影手法最經典最完美的運用,在拍攝方面,影片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濃郁的真實感,我們甚至可以看清楚人物衣著的面料,對於燈光的運用也堪稱完美。
《辛德勒的名單》作為電影史上一顆永久的璀璨之星,是一部堪稱完美的電影經典。當我在感受這部電影,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越發覺得,斯皮爾伯格對電影的理解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不愧為當今影壇的電影大師。他用電影的語言完美的闡述了整個故事。整部影片每一個鏡頭,每一處銜接等都是一種藝術。她是一部真正傑出的藝術電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1941

12

7
日,
一個祥和的早晨,
日軍向美國在太平洋
上最大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轟炸,
致使美國太平洋艦隊
18
艘戰艦沉沒或受重創,死亡、重傷和失蹤人
員不計其數。
12

8
日,羅斯福總統向日本宣戰,自此美國正式加
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就是在這段宏大的歷史背景下,
影片講述了兩個飛行員和一個美
麗的女護士之間的感情糾葛。
雷夫與丹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

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的隊伍。
受訓期間,
雷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弗
琳,
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各國抵抗納碎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
參戰。於是將伊弗琳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傳來噩耗,雷夫的座
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
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

能互相勉勵對方,愛情的幼苗悄悄萌芽。
1941

12

7
日,雷夫突
然出現珍珠港。
日軍也悄悄准備偷襲珍珠港。
雷夫與丹尼是好朋友又
是情敵,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拋,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❺ 張譯攜《風聲》作者及導演出演《刀尖》,這兩部影片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張譯攜《風聲》作者及導演出演《刀尖》,這兩部影片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其實我們大家都能夠看到的是張譯,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而且本次我們能夠看到他對於風聲或者是刀劍這兩部劇的演繹,都是非常的不錯。 那麼這兩部劇其實有很大的差異的,之前我們能夠看到這兩部劇線下的差異就是在他的影片題材上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風聲,演繹的是一個華語驚悚片,而且它的口碑非常的驚人,很多人都看到了風聲,這部劇非常的不錯,而且對於很多演員的演繹確實非常的優秀。另外現在風聲。 距離上映曾過去了13年,風聲迎來了第2次的拍攝所以說很多人也非常的期待,也就是刀尖。那麼這部劇講述的是一個略帶真實感的諜戰的故事,很多人都非常的感動,並且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更讓人感覺到非常的感動。 所以說這兩部影片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他的這個題型類型上,題材的不同,可是讓我們感到了演員的演技的演繹是不同的。

❻ 講述手段上,電影《英雄》相比《羅生門》有所創意的是什麼

用色彩區分故事

❼ 同樣是忻鈺坤導演,《暴裂無聲》跟上一部《心迷宮》相比有什麼不同,

《暴裂無聲》依然保持了之前《心迷宮》的暗黑文藝風格,採用了多線敘事的方式來分解一個故事,但這次忻鈺坤在線索的處理上更進了一步,每條線索都設定的非常清晰,多條線索有條不紊地把整個故事串聯了起來,生動地把這個魔幻社會的人世百態娓娓敘來。

對於這部電影,忻鈺坤導演總結時說到,這個電影和《心迷宮》相比,不論是完成度還是自己的認真度都好了許多。雖然它的設計並沒有那麼精巧繁復,但他在結尾留給了觀眾足夠多的思索空間,將主題的深度和廣度上升了很大一個層次,非常耐人尋味。

❽ 《綠巨人》和《無敵浩克》兩部電影有何區別

製作時間不一樣,特效處理效果不一樣,導演不一樣,在劇情的處理方面自然也就不一樣。

在高華大學變異的經歷總在重演,關於軍方通緝的亦圍繞在腦海,科學家Bruce Banner(愛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 飾)就在這樣的夢魘下在巴西一邊控制著體內的伽馬輻射帶來的異常,一邊努力和紐約的藍先生尋求解決辦法。
在汽水生產廠房的他一日不小心割傷手指,讓血滴入了汽水瓶,遠銷到美國的這瓶汽水暴露了他的行蹤。美國軍方窮盡能力追捕他,還找來求勝心切的英國霹靂將軍Emil Blonsky(蒂姆·羅斯 Tim Roth 飾)。被逼到絕路的Bruce變身為綠巨人,Emil和其他軍人都大吃一驚。為了親手擒住Bruce,Emil建議給自己注入可使基因變異的樣本。
Bruce在美國隱匿時遇到舊女友Betty Ross(麗芙·泰勒 Liv Tyler 飾),Betty義無反顧地站在他一邊,同時發現,她擁有令他體內綠巨人安穩的力量。

《無敵浩克》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pEQtEcIRU2M3mdx3pmPRA

?pwd=fn43 提取碼: fn43

❾ 怎麼寫一部電影的導演分析

你確定是寫導演分析而不是寫影評?
我也是學傳媒的學生,如果是寫導演分析的話,應該是要把握到幾個點上的。
第一步,單從你看的那一部電影的結構,色彩,光線,情節設置特點和人物設置特點......(拍攝手法和視聽語言)進行分析,通過對影片的分析結合導演運用手法的意圖來說明該導演的個人風格和特色。
第二步,舉例該導演其他的作品,從視聽語言和其他方面著手,著重分析他在其他作品中凸顯的與此影片相似的手法和風格。
第三步,還可以寫寫導演的生平以及他不同時期風格手法的相似點和轉變。

閱讀全文

與兩部不同導演的電影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電影大全1932 瀏覽:854
周星馳電影經典評論 瀏覽:500
大愛電影簡介 瀏覽:469
西瓜視頻2小時電影完整版 瀏覽:279
風月電影講的是什麼 瀏覽:627
鍾馗動漫電影大全 瀏覽:602
台灣驚悚電影怪物血洗校車 瀏覽:173
成龍雞腿面電影 瀏覽:882
犯罪片智齒電影圖片 瀏覽:911
看英文電影寫觀後感500 瀏覽:766
60年代邵氏警匪電影大全 瀏覽:586
泰國電影式廣告 瀏覽:179
法國黃金時代電影 瀏覽:466
劉亦菲和吳亦凡的電影完整視頻 瀏覽:926
韓劇電影主角是女明星愛上 瀏覽:980
電影師父為什麼要吃螃蟹 瀏覽:885
你好李煥英大電影 瀏覽:285
寫一部國產電影 瀏覽:716
金剛之子1933電影圖片 瀏覽:504
等你說愛我電影法國在線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