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劉世龍的人物簡介
劉世龍,1930年生於安徽省蕭縣石台鎮新石台村一個小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劉宗謹,母親蔣氏,兄妹四人。抗日戰爭爆發後,父親在1938年參加了抗日游擊隊,姐姐劉子也隨父參加革命。母親主持農村婦救會,劉世龍家一度成為黨的地下聯絡站。
1939年9月任新四師九旅獨立團文化幹事,1941年劉世龍成為蕭宿銅總隊宣傳隊隊員,成為骨幹,1946年任二野七縱19旅宣傳隊豫皖蘇軍區文工團任戲劇隊隊長,1947年,劉世龍被編到7縱隊19旅56團,進軍大別山,後又被編入2野16軍48師文工團,隨軍進軍大西南。時任文工隊長的劉世龍,剿匪中任中隊長,到瀘州一帶剿匪,1949年任二野十六軍四十八師文工團戲劇隊長、文工隊隊長。
9歲當兵成為小八路,在抗日戰爭時送過信;解放戰爭時參加過剿匪,擊斃過多名敵人;他扮演過英雄王成,在拍攝《鴻雁》、《劉三姐》、《英雄兒女》、《戰洪圖》時,為了真實,他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他,就是電影演員劉世龍 。
B. 請問,老電影《青松嶺》是在河北省承德地區的哪個山村拍攝外景的謝謝!
老電影《青松嶺》在青松嶺鎮的青松嶺村拍攝的。
《青松嶺》外景拍攝地就在承德興隆縣茅山鄉的一個叫「青灰嶺」的地方,後來拍攝《青松嶺》所在的茅山鄉改為青松嶺鎮,所在村茅山村改為青松嶺村。
青松嶺鎮位於興隆縣西南部,燕山山脈東段,古長城北側,南部與天津市薊縣、北京市的平谷、密雲三縣毗鄰,全鎮總面積181平方公里。
青松嶺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周邊有國家級霧靈山森林公園、六里坪森林公園、天文台、金牛洞、九龍潭等自然和人文景觀。
青松嶺鎮不止拍攝過電影《青松嶺》,還拍攝過《花開花落》、《烽火少年》、《到青山那邊去》、《笨人王老大》、《青松嶺後傳》等20多部影視作品。
(2)戰洪圖電影演員在獻縣擴展閱讀
《青松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劉國權、姜樹森執導,李仁堂主演,於1974年上映。
該片根據河北省承德地區話劇團的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了青松嶺生產大隊的青年社員秀梅、大愣等人在模範飼養員張萬山大叔帶領下與破壞生產的富農分子做斗爭的故事。
C. 我想問一下長影老演員劉世龍80年代拍的電視劇都有哪些
劉世龍,演員,於1951年被部隊保送到西南人民藝術劇院戲劇系學習,一年半以後,又被西南軍區推薦到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學校學習。1953年畢業,分到東影任演員。1953年後在四十餘部影片中扮演過主角,其中,《鴻雁》中的李雲飛、《劉三姐》中的阿牛、《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媽媽我要出嫁》中的劉明華等人物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獨立大隊》《山東漢子》《戰洪圖》《飄失的紅頭巾》《機密行動》《鋼鐵巨人》《海上雄鷹》《島國謀殺》《媽媽我要出嫁》《董存瑞》《沙家店糧站》《鴻雁》《機密行動》《三八線》《梨花灣》《鋼珠飛車》《並肩前進》《草原晨曲》《懸崖》等等共四十多部電影。電視劇《女人魂》《蜜戀失心第二季》這些電影電視劇具體哪個是八十年代的,沒有細分。
真心在幫你,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D. 著名演員村裡去世,他曾出演過哪些作品呢
著名演員村裡雖然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帶給我們耳熟能詳的影視形象永遠流傳下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追夢人。他參演電視劇作品有:《萬水千山》、《尤利烏斯·伏契克》、《紅河激浪》、《白求恩大夫》、《冤家路寬》、《鮮花下的陰影》 、《糧食》 、《白求恩》 、《通天塔》、《少奇專列》、《荷花澱的故事》、《大喜之家》 、《紅月亮照常升起》、《陳奐生上城》 。村裡老師原本是一名話劇演員,他的話劇作品有《紅旗譜》 、《劉介梅》、《百丑圖》、《萬水千山》、《烈火紅心》。85歲的時候出演話劇《詹天佑》 。
村裡老師出演的《紅旗譜》是一部革命戰爭的長篇小說,主要講述朱、嚴兩家三代農民與地主馮家的矛盾。1959年,導演凌子風和崔嵬准備把《紅旗譜》拍成話劇,他們在河北省文工團選演員,村裡老師是唯一一個被選中的演員,村裡老師的表演自然而充滿了生活氣息,公映後,人們送他“農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他也成為了演農民的專業戶,把每個角色演得惟妙惟肖。
E. 劉世龍的人物經歷
劉世龍於1951年被部隊保送到西南人民藝術劇院戲劇系學習,一年半以後,又被西南軍區推薦到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學校學習。1953年畢業,分到東影任演員。1953年後在四十餘部影片中扮演過主角,其中,《鴻雁》中的李雲飛、《劉三姐》中的阿牛哥、《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媽媽要我出嫁》中的劉明華等人物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
劉世龍到東影後,先後在《沙家店糧站》、《董存瑞》、《復試》、《女社長》、《黎明的河邊》扮演通訊員等群眾角色,在《媽媽要我出嫁》、《並肩前進》、《草原晨曲》、《海上神鷹》等影片中扮演男主角或較主要角色。1960年在《鴻雁》中扮演雷鋒式的人物模範鄉郵員李雲飛,引起影壇的注意。
《鴻雁》剛剛拍完,劉世龍接受導演蘇里邀請,在《劉三姐》中飾劉三姐的心上人阿牛哥。他形象英俊,表演成熟,演起阿牛分寸得當,內涵豐富。無論是在船艙初見三姐時,三姐叫了聲阿牛哥,他不好意思地突然跳到了江心所表現的靦腆矜持;還是結尾時二人唱「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樹生藤死纏到老,樹死藤生纏又生」,「連又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97歲死,奈河橋上等3年」等,款款深情,展現出劉世龍的表演藝術實力。阿牛哥使劉世龍在中國觀眾和海外華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武兆堤在拍《英雄兒女》選擇男主角王成時,提出要劉世龍出演這個角色。劉世龍表示:「請導演放心,我一定演好,我是不蒸饅頭爭口氣。」說完打起背包到長春郊區他原來所在部隊下連當兵。到部隊後,站崗、放哨、投彈、刺殺、大比武的許多項目,他都一項不漏地參加訓練,3個月下來,劉世龍身上有了英雄的氣質。
劉世龍為演好英雄王成,仔細閱讀了文學劇本和分鏡頭本,反復體會了《導演闡述》中對人物的要求,對王成的成長歷程和思想發展脈絡都作了詳細的分析,對重場戲的表演層次、動作都作了充分考慮。到了拍攝現場,劉世龍處處表現出英雄樣,人們都敬而待之。單是拍攝王成沖過炮火硝煙的鏡頭,劉世龍就吃盡了苦頭。到了實拍,劉世龍就要在不斷有爆炸、遍地燃燒的火海里沖過去,跑了一遍,眉毛都燒光了,鬢發也被燎去一片,胳膊燒了多處大泡,疼痛難忍。一遍不行,再來第二遍,化妝需要重新沾眉毛,修鬢角,劉世龍顧不了胳膊上已燒成的多處水泡,咬著牙再次從火海中奔跑沖殺過去,這樣兩遍下來,劉世龍胳膊、身上的水泡就難以計數了,劉世龍對此不聲不響,下來敷上一點紅葯水,就算沒事。
1963年,著名電影《戰洪圖》開始拍攝,片中第二男主角丁勝河,是個重要人物,必須水性好。導演蘇里幾經比較,最後確定由劉世龍扮演這個人物。
為了表現丁勝河決堤放水的效果,劉世龍必須在縱身跳入閘門下的瞬間,迅速提升閘門,洪水傾瀉而下,洶涌的波濤將劉世龍翻卷到上面。閘門的立壁和地面都是水泥壘造,而且壁面地面都十分粗糙,人跳下去湍急的水流沖撞力很大,身體很易被嚴重擦傷。又因為是夜景,更增加了危險。大家十分擔心。劉世龍卻信心十足。每跳一次,劉世龍身上肩肘總要被擦出條條血痕。拍了3個多小時了,拍得都不理想,時間已到午夜時分。劉世龍毫不厭倦鬆懈,喝上幾口「老白乾」,一次次跳下翻上,這一個鏡頭竟拍了差不多一夜工夫。直到東方微白,總算拍得一個合格的鏡頭。劉世龍這一夜表現,令全組人員無不稱贊。
1974年春節,《戰洪圖》在全國放映,受到熱烈歡迎。
2005年,劉世龍獲第十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特別榮譽獎。
F. 英雄兒女王成還活著嗎
截止2021年7月,《英雄兒女》中王成的扮演者劉世龍已經不在人世了。
劉世龍(1930年—2017年9月27日),出生於安徽省淮北市石台鎮,中國內地演員。
1954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沙家店糧站》,從而開啟了他的演員生涯。
1956年,主演劇情電影《媽媽要我出嫁》。
1961年,在戲曲電影《劉三姐》中飾演阿牛。
1964年,在戰爭電影《英雄兒女》中飾演王成。
1973年,出演劇情電影《戰洪圖》 。
人物評價
無論飾演角色的大小,他都會把自己融入角色當中。他是一個純粹的人,對事業有無限的熱愛,對拍戲有無限的忠誠。
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從不擺明星架子,也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權。而且,他是個非常可愛的人,但容易健忘,雖然記性不是很好,但心裏面始終裝著朋友,還有年輕一輩的孩子。
劉世龍有著黑紅的臉膛,粗壯的四肢,筆挺的腰板,軍人的風度,是一個隨和、熱情、正直的人。他有著深厚的藝術功底,他從不叫苦,雙手結繭,疲憊不堪的他從不叫累,儼然一個緊張、嚴肅而富有戰鬥力的士兵。
G. 「下吧,下吧,下他七七四十九天我才高興呢」是哪部電影的台詞
片名:《戰洪圖》
劇情簡介:一九六三年,一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在華北海河地區爆發,冀家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了嚴重威脅。在洪水面前,冀家莊人民表現出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大隊黨支部書記丁震洪帶領社員兩次戰勝洪峰,搶修大堤。此時縣委做出決定,為確保天津市和津浦鐵路的安全,要在冀家莊人剛剛修好的大堤處炸堤分洪。在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面前,大隊長產生了本位主義思想。
丁震洪從全局利益出發,堅決服從組織領導,執行決定,幫助大隊長克服了小家思想。在戰洪水的同時,他們還戰勝了階級敵人的種種破壞活動。洪水退後,他又帶領社員艱苦奮斗,奪得了當年糧食豐收。在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下,冀家莊人民又滿懷豪情地投入了新的戰斗。
(7)戰洪圖電影演員在獻縣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丁震洪
紅軍團團長,身先士卒,他和妻子的情感比較真摯,農村孩子長大,特盼望和妻子生個孩子,但這個願望始終沒實現,在大堤即將決口千鈞一發之際,周尚武飛車沖向決口,犧牲了。
2、大勇
抗洪荊江總指揮、紅軍軍長,毫無架子的軍長,和戰士及下級軍官一起全心抗洪、在大堤即將決口的情況下,果斷地指揮紅軍團用載重大卡車堵決口,並成功保住大堤。
3、丁勝河
科學務實,智勇兼備的荊江抗洪副總指揮、總工程師。在幾次洪峰來臨時,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當機立斷,提供了多個有效方案,最終成功保住了堤壩。
H. 青松嶺的影片評價
從1966年文革開始,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中國沒有拍攝一部故事片,這段時間人們到電影院只能看樣板戲電影,新聞記錄片,科教片,朝鮮和阿爾巴尼亞電影,蘇聯的幾部老電影,還有我國文革前拍的幾部老電影比如「三戰」什麼的。直到1973年,才終於開始拍攝新故事片,第一批上映的有三部,分別是《艷陽天》、《青松嶺》、《戰洪圖》(好像還有《火紅的年代》)。這對於我等酷愛電影的人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雨,大家立刻撲上前去,拚命的吸吮著這久違的甘露。每部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遍,裡面的台詞都記得滾瓜爛熟,其中一些甚至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重看《青松嶺》,先是那首熟悉的主題曲「長鞭哎那個一呀甩呀啪啪的響哎……」然後是那些熟悉的台詞,立刻打開了我塵封已久的記憶,使我彷佛又回到了少年時代。
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是反映階級斗爭的,漏網富農錢廣運用趕大車的權力試圖引導村民走資本主義道路,老貧農飼養員張萬山在黨支部的領導下與他作堅決的斗爭,揭露了他的真面目,教育了落後群眾和只抓生產忽視階級斗爭的隊長,取得了斗爭的勝利。劇情大致就是這樣的。
新中國有階級斗爭有沒有?當然有,文革前的我不了解,至少當今社會的階級斗爭就非常尖銳、激烈、復雜,跟建國前相比,當今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了,生產關系則沒有多少改變,資產階級仍然對工人階級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對比現在的階級斗爭,電影中表現的太小兒科了。電影中描寫的階級斗爭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以中農身份出現的反面人物錢廣實際上是個隱藏的富農,他做的一切都是出於他的階級本性,所以和他作的斗爭就是階級斗爭。第二,他是個生產隊的車老闆,進城給集體送貨時總是給其他村民捎帶一些土特產到城裡賣,因為城裡自由市場的價格比國營供銷社收購價要高,這是引導社員走資本主義道路,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這兩件事,我只能說,劇中描寫的這種所謂階級斗爭純屬扯淡!第一,應該是有成分論而不唯成分論,重在政治表現。富農身份只能說明他的過去不能代表他的現在,一說他是富農他就立刻從社員變成了敵人,這是不對的,應該看他現在的表現。起碼在戲里頭我感覺錢廣沒什麼大問題,他既沒有想推翻政府,也沒有投毒放火。他無非就是想趕車,想控制住鞭桿子,個人撈點好處,並因此耍了不少小伎倆,對此批評教育一下就行了,頂多撤他的職就行了,用不著扣上個富農大帽子一棍子打死。第二,農民想致富是非常正當的,只要是通過自己的辛苦勞動,多掙點錢不應該受到指責。當時生產隊里收入低,自己搞點副業,增加點收入,有什麼錯誤呢?怎麼就是搞資本主義呢?賣給供銷社價格低,人家自然想在別的地方賣高價了,這也符合商品經濟規律嘛。正面人物口口聲聲說賣給供銷社是支援社會主義建設,難道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以損害農民利益為代價嗎?顯然不合理。劇中屢屢用走資本主義道路、資產階級思想作為棍子打人,但什麼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什麼是資產階級思想,恐怕作者心裡都糊里糊塗。
今天看這部戲還是有意義的,它比較真實的反映了那個時期極左思潮是如何泛濫的,有助於人們了解那段歷史。今天社會的極右不能證明那個時期的極左就是正確的,同樣,那個時期的極左也不能證明今天的極右是正確的。
這部戲沒有幾個名角,因為大部分演員都是承德話劇團的演員,扮演主角張萬山的李仁堂因此劇一舉成名,後來成為電影演員,拍了不少電影,比如《創業》、《鎖龍湖》、《淚痕》、《十月的風雲》、《子夜》、《焦裕祿》等;扮演支部書記的朱龍廣是工程兵文工團的演員,以演《地道戰》里的高傳寶而著名,後來曾在電視劇《西遊記》里扮演如來佛;扮演錢廣的李樹楠後來也演過不少電影,當然,都是反派。其實,在這部戲里我最欣賞的就是李樹楠的表演。
看這部影片時,對比當年的農村,深深感受到今天農村的進步。在劇中,趕大車被作為一項技術活大加渲染,看看現在,農村還有幾個趕大車的?拖拉機、摩托、農用車是現在的主要交通工具,高質量的村村通公路四通八達,農村變化太大了。
I. 劉世龍演過什麼電影
劉世龍,1954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沙家店糧站》,從而開啟了他的演員生涯。1956年,主演劇情電影《媽媽要我出嫁》。1961年,在戲曲電影《劉三姐》中飾演阿牛。
1964年,在戰爭電影《英雄兒女》中飾演王成。1973年,出演劇情電影《戰洪圖》。1977年,參演懸疑電影《熊跡》。1980年,出演劇情電影《春眠不覺曉》。1985年,出演劇情電影《飄逝的花頭巾》。
1990年,由其參演的劇情電影《荒唐歷險》上映。
他,1930年生在安徽省蕭縣農村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9歲跟隨父親參加革命,成為地下聯絡站的一名小八路。他,解放戰爭時期率部隊剿匪,多次深入虎穴、立下戰功。
他,新中國成立後被部隊保送到西南人民藝術劇院和北京電影學校學習,畢業後在40餘部影片中扮演過角色。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和《劉三姐》中的阿牛哥,成為幾代中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他,就是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