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刺客信條2】的歷史
有的人物在歷史中確實存在 ,你可以在 資料庫中----人物里看他們的基本資料
像美第奇這個家族可是文藝復興時代赫赫有名的名門。弗朗西斯科.帕奇
還有主犯紅衣主教羅德里戈?博爾吉亞(後來的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其實很是冤枉的。因為在歷史上幾乎找不出他陷害美第奇家族的實際證據,至於為什麼會成為游戲中的BOSS,我想主要是他的壞名聲所造就的。畢竟這是一個黑手黨式的教皇,而且關於他的死,詭異的地方也太多了。
15世紀的博爾吉亞家族堪稱最早的黑手黨家族。
游戲還有其他人物出現 ,但是很多都與歷史不復。這就要找育碧了
㈡ 推薦電影
我看了一下前面人的回答,挑了「七重人格偵探」的目錄,修改了一些錯誤,又刪減了一些大片或我覺得你應該看過的,此外還增加了幾部應該對你胃口的,希望適合你。看電影是看心情,我看的片子也很雜。既然你喜歡杜琪峰和北野武,《兩桿大煙槍》、《一條叫旺達的魚》、《黑店狂想曲》、《低俗小說》、《搏擊俱樂部》、《罪惡之城》、《天生殺人狂》 等等應該絕對推薦。昆汀的片子、朴贊郁的《老男孩》、科恩兄弟的片子等你都應該會喜歡。
這是我的推薦,沒有整理順序,想到看過的就寫了。
《天才瑞普利》1、2,《心靈捕手》、《蝴蝶效應》 。
《劫後重生》
《雷霆救兵》
《十二羅漢》
《十二猴子》
《黃金三鏢客》
《八部半》、《猜火車》 不可不看。
《戀愛中的莎士比亞》
《這個殺手不太冷》和《碧海藍天》呂克貝松的,後者是個人相當喜歡的電影之一,不過他的《亞瑟……》讓人失望。
《一樹梨花壓海棠》 ,本身沒什麼,根據洛麗塔改編的電影,但是結尾部分確是相當的搞笑。之匆匆看了一遍,有待細細回味一番。
《異型》
《沉默的羔羊》 恐怖片。心理恐怖果然更勝一籌,不過都是老電影了,漢尼拔的故事大家也都熟悉,現在看起來有點效果較差。
《費城故事》
《海上鋼琴師》
《再見列寧》 ,《狗臉的歲月》,較為輕松溫馨的片子,講親情的。
《大魚》 ,奇幻的親情故事,蒂姆伯頓充滿溫情的片子,他的《聖誕夜驚魂》也很有意思。《僵屍新娘》你應該知道。
《記憶碎片》
《搏擊會》、《殺死比爾》、《罪惡之城》不可不看 。
《獵鹿人》
《神秘河》
《太陽帝國》
《狙擊電話亭》
《飛越瘋人院》
《閃靈》 ,這是經典,據說女人們都會覺得很恐怖,男人們覺得沒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不過恐怕二十年後我還是覺得很恐怖。
《人猿星球》
《美國麗人》
《紅磨坊》
《諾丁山》
《英國病人》
《局內人》
《發條橙》
《莫扎特》
《上帝之城》
《滑動門》
《油炸綠番茄》
《生死時速》
《狗鎮》
《聖誕夜驚魂》
《偷心》
《逍遙法外》
《七宗罪》
《情書》
《燕尾蝶》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七武士》
《羅生門》
《影子武士》
《座頭市》
《大逃殺》
《斷頭谷》
《理發師托德》
《剪刀手愛德華》
《老男孩》
游戲我不太熟悉,對不起了。
㈢ 阿修羅是什麼
阿修羅(梵文:Asura;巴利文:Asura),亦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直譯為「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是相對於「天人(即天眾、提婆)」的存在。
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在佛教中,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羅,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只有在佛經中提到的。阿修羅道非常特別,佛經說:阿修羅男身形丑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故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為首領的提婆神群戰斗,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乏美女,兩神相互妒忌,時傳爭戰。故俗謂戰場為「修羅場」。
法華經序品列有四個阿修羅王,即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婆稚,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佉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羅侯,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
中文名:阿修羅
梵文:Asura
亦譯:阿須羅
意思:「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
分享
形象
由於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有
阿修羅
的三頭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體相。這些形象都難表現,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雙足立海上,身越須彌山。
起源傳說
據《觀佛三昧經》說,世界剛剛形成山海大地時,光音天上貪玩的仙人便到人間游戲。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時,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這肉卵經八千年後,終於生出一個女怪,身長有如須彌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隻腳,頭、口與手數皆為九百九十九,樣貌好不駭人,即為阿修羅始祖。女怪後又產下一男怪名毗摩質多,因有無比威力可自由來去天上人間,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無數美女環繞後,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達婆女求婚,結果乾達婆欣然同意婚事,於是阿修羅一族日漸繁盛。毗摩質多風情萬種的女兒,使得已有妻妾億萬的天界帝釋天為之傾心,娶為嬪妃。不料帝釋天婚後喜新厭舊,阿修羅女將委曲告之父親,引發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就在阿修羅將帝釋天所居的須彌山團團圍住,千鈞一發時,帝釋天想到觀世音菩薩曾說若遇大難,只要念本座(觀自在菩薩)的名號,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飛出四隻大刀輪,幾乎削盡阿修羅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過此難,但是元氣大傷難以復仇。然而天人與阿修羅的戰爭,並未自此劃下休止符
在經過多年後,帝釋天又愛上一位羅喉羅阿修羅的女兒,便命天界樂神帶聘禮,透過歌曲威脅利誘羅喉羅應諾婚事。不料羅喉羅因氣憤帝釋天欺人太甚,不但將樂神驅逐出宮,並立刻發兵攻打天人。就在驍勇善戰的阿修羅攻下天宮時,帝釋天又憶起上次的念起的名號,於是阿修羅軍被殺得節節敗退,只好退入蓮藕藏躲。就在帝釋天擄走了全部的阿修羅女後,羅喉羅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談判,指出帝釋天身為佛弟子,不應犯戒偷盜。雙方幾經談判最後達成數項協議,帝釋天承認犯下偷盜戒,願歸還阿修羅女,並贈送天上甘露;阿修羅則除將愛女獻與帝釋天,並自願受持三皈五戒,成為佛弟子,此戰終得圓滿落幕。在天界的戰爭中,有一位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作戰時,因手能執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稱為羅慟羅阿修羅,羅慟羅意即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食的威力;是因他過去生為婆羅門時,見到大火燒塔,滅火而使塔不壞,而以此救塔之福德為因,願得大身。然雖有此願,仍不信正法,常愛斗戰,故死後墮入阿修羅道。
阿修羅王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稚,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丑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阿修羅道
佛經中經常講到「修羅」。其從六道輪回之中就有了「阿修羅道」。 六道為一;天道、二;阿修羅、三;人道、四;畜牲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人道和天道為善道,阿修羅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斗之意志,終非真正的善類。男阿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 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故漸列之為惡道。 簡說六道--有福無德的阿修羅道以好戰出名的阿修羅道,因有福報而沒有德性有的說法只是將他納入鬼神中,或說是墮落的天人,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福如天人,德非天人。(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為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為三惡道)(六道之中只有人道和畜生道是有形體的,且在同一個空間。其他各道均是無形的,不能看到的。有緣之人或許可以感知到。)各道都有等級積分,隨因受報。種善因,得善果。所謂種惡因得惡果;你所受的都是你自己做的。
【轉生原因】 轉生到阿修羅道者,過去生雖無大惡行,但是輕慢心很重,非常的驕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業因差別經》詳細條列出十項業因,包括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起驕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與回諸善根。因業力的牽引,阿修羅可分為胎、卵、濕、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現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濕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游虛空,暮歸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誕生談起 。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丑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由於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有的三頭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體相。這些形象都難表現,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雙足立大海,身越須彌山。
佛經中有關阿修羅王的故事傳說很多。敦煌石窟中除了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畫像外,還有很多單獨的阿修羅王的畫像。其中最早、最高大、最完美的是西魏第249窟中的阿修羅王變相圖。阿修羅王的形體和圖中每一神怪、人物、建築物幾乎都代表一個故事,約有十幾個故事。
阿修羅界 修羅性暴,有福無權; 好勇鬥狠,浮沉業牽。 阿修羅是梵語,翻譯過來叫『無端正』,無端正就是醜陋。可是醜陋,是這個男的阿修羅,相貌非常醜陋;女的阿修羅,相貌又非常地美麗。男的阿修羅,他其性好鬥,是在外邊的斗爭,向外斗爭;女的阿修羅,其性也是好鬥爭,但是她在里邊斗爭,不是在外邊斗爭。怎麼在里邊斗爭呢?她用心來斗爭,也就是所謂的妒忌障礙、無明煩惱都在里邊。 這一類的眾生,有的時候把他論到三善道里邊,就是天、人、阿修羅這三善道;有的時候又把他放到四惡趣里邊,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叫四惡趣。 這阿修羅,畜生里邊也有阿修羅,人道里邊也有阿修羅,天道里邊也有阿修羅,鬼道里邊也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自己是一個法界,但是又通於其他的三法界,所以在這個四道里頭,都有阿修羅。總而言之,無論在哪一個道里邊,他是好鬥爭的,他脾氣非常大,好說了算。說了算,就是他願意做boss(老闆),願意指揮其他的人,不願意受其他的人指揮;願意管著其他的人,不願意受其他人的管,這都是修羅的表現。 這修羅,你們沒有看見,我可以告訴你們。修羅又有善的阿修羅,又有惡的阿修羅。善的阿修羅,就是國家的軍隊、兵、將軍,這都 是阿修羅;惡的阿修羅,不善的阿修羅,就是土匪,小偷,偷人東西、強搶人東西這種,好打人這一類的人,好殺人這一類的人,這都叫阿修羅。這是在人道上,我們都看得見的。 天上也有這一類的阿修羅。在天上的阿修羅,他和天兵、天將去作戰,一天到晚,想要搶帝釋天這個寶座,想要把帝釋天給打倒了,他去做帝釋天。可是他戰來戰去,總要失敗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天福沒有天權;他可以在天上享受這個天福,但是他不能有權力,所以他雖然和天兵、天將作戰,始終是失敗的。這是人間的阿修羅,和天上的阿修羅。 畜生怎麼又有阿修羅呢?畜生阿修羅,好像老虎,這是畜生里頭的阿修羅;獅子,這是畜生里頭的阿修羅;豺狼,這是畜生里頭的阿修羅。那麼這類阿修羅,它就願意欺負其他的同類,欺負其他的畜生,就好像那個狼啊、虎啊、老虎、獅子,都想吃其他的畜生。為什麼它要吃其他的畜生呢?就因為它是一種修羅性。還有蛇、飛禽里邊那個鷹,這都是阿修羅。 總而言之,阿修羅就是不講道理,他脾氣大,無論對任何人,他常常要發脾氣。Too much temper!(太多脾氣了!)那麼這畜生里頭的阿修羅,是這樣子。 鬼里頭也有阿修羅,這種阿修羅,他就欺負其他的鬼。鬼里頭也有善鬼、有惡鬼,這惡鬼在鬼里頭,也不講道理。本來鬼就是不講道理的,他在不講道理的里邊,還更不講道理!所以說『修羅性暴』:他的性非常暴躁。 『有福無權』:他是有天福而沒有天權的眾生。他想要爭權奪利,但是也爭不到。『好勇鬥狠』:他好和人作戰,好和人斗爭。現在你看這個世界,都是修羅世界,都講斗爭、斗爭;斗爭這個,斗爭那個,你把我鬥倒了,我把你斗臭了。 你看在中國那個林彪就是豺狼轉世,所以他那麼惡,百萬大軍他都可以帶,有方法把他們都管得服服貼貼的。周恩來是個人,周恩來不單是個人,而且還是一個非常非常聰明的人,比諸葛亮都聰明,所以他在這么壞的一個世界上,他還能立得住,這是我告訴你們。 前五、六年,我就告訴你們這個秘密,不過你們都不注意。有人現在就問了,說:『您知道林彪是豺狼,朱德是個什麼呢?』那麼有人說:『那我是個什麼呢?』你就是個你,我就是個我。因為我所說的這是世界最有名的人,我說一說;沒有名的人還談不到,還輪不到你。 所以這都是修羅,他們都好勇鬥狠,就斗爭、斗爭,斗爭一百年,斗爭二百年,斗爭三百年,斗爭五百年,斗爭一千年。你看他這種的理論,斗爭要斗爭到一千年去。唉!佛法所以到這斗爭堅固的時候,是末法時代。 但是,我們大家要發願:『我們不要末法,我們就要正法!我們走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要變成正法!』我們發這個願,就是在末法時代,我們若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要變成正法。那麼人人發這個願,人人就都滿這個願。到這個末法時代把它變成正法,這就叫天翻地覆,把天地都給它翻過來。它是這樣子嗎?我們不教它這樣子。 『浮沉業牽』:這阿修羅,他或者生天,或者在人道,或者在畜生道,或者在餓鬼道,都是由著業力牽引著他,才起惑、造業、受報,就在這個地方,就受這種的果報。所以說浮沉業牽,由他業力牽引著到哪一道里頭去。所以人修行,切記不要和人斗爭,不要好勇鬥狠,不要性暴,那麼就和修羅脫離關系了。 若詳細分析阿修羅,在這個九法界里頭的眾生,有五個法界里頭都有阿修羅。在這個畜生法界里邊,飛禽有飛禽的阿修羅,走獸有走獸的阿修羅,在水裡的動物有水裡的阿修羅。好像那個鱷魚,那就是水裡的阿修羅。馬也有阿修羅,所謂『害群之馬』,有這個馬在這兒,這一個馬群就不平安了,就很多麻煩,這叫害群之馬,這害群之馬是馬里頭的阿修羅。這個牛呢?牛也多數是阿修羅,你看那個牛頭上生兩個角,這個角就是表示自己這個硬,能頂其他的東西,用頭來頂,這就是阿修羅的性。說『牛性』,牛性就是阿修羅。狗更是阿修羅!所以你們誰願意養狗的人,就是親近阿修羅;你親近阿修羅,將來和阿修羅就會接近了;接近就會有危險,恐怕就走到阿修羅的道里頭去。那麼各人要特別注意,小心一點,不要跑到阿修羅里頭去。★參考資料: bookgb.bfnn.org/books/0006.htm <收起
阿修羅到底是什麼?是人還是?
阿修羅(Asura), 簡稱修羅, 意譯」非天」、」不端正」、」無酒」等, 意謂此道眾生雖然近似於天, 而德行受用等不如諸天, 故稱非天。佛經上有雲」又諸非天, 當知天趣所攝, 然由多懷詐偽, 諂誑多故, 不如諸天為凈法器……且不受行諸天法故, 說為非天」。(瑜伽師地論) 又雲」阿修羅者, 雖受天欲, 與天無別, 驕慢自高, 無謙下心。」(菩薩本緣經) 」不端正, 是因為阿修羅男性極為傲慢善嫉, 相貌凶惡醜陋, 這僅指男修羅, 阿修羅女卻極其貌美, 可比天女。
在古印度神話中阿修羅是一種好戰的惡神, 但在佛經中的阿修羅卻是難成一道, 只能攝身於六道眾中的天、人、鬼、畜四道。」若入鬼道, 以護法力, 乘通入空, 此阿修羅從卵而生, 鬼趣所攝;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 其所卜居鄰於日月, 此阿修羅從胎而出, 人趣所攝; 有修羅王, 執持世界, 力洞無畏, 能與梵天及帝釋天、四天王爭權, 此阿修羅因變化有, 天趣所攝: 別有一分下劣修羅, 生大海心, 沉水穴口, 旦游虛空, 暮歸水宿, 此阿修羅因濕氣有, 畜生趣攝。」(楞嚴經) 阿修羅的住處有五: 一在地上眾山之中, 其力最劣, 為修羅中的下品; 二在須彌山北入海一萬二千由旬, 有羅<目候>阿修羅王(孔雀王中的那個), 統領無量阿修羅眾; 再下二萬一千由旬, 有修羅名勇健; 再下二萬一千由旬, 有修羅名毗摩質多。
阿修羅所居宮殿, 壯麗高大, 富麗堂蝗, 可比天宮, 其衣食娛樂等, 等同欲界天, 但凡所食, 最後一口, 皆要變青泥。阿修羅雖然樂大於苦, 但」一日一夜, 三時受苦, 苦具自動入宮中。」(長阿含經) 其受苦時要佔四分之一的生命! 這是對它不敬天的懲罰。
阿修羅王以身體高大、神通自在而著稱, 它身高八萬四千由旬, 其口縱廣六千由旬, 變化時可加大一倍。羅<目候>王戰於大海中心, 海水不能過其膝, 身高過須彌山, 可據山頂俯視忉利天, 能於欲界中隨意變化大小, 舉手時可遮掩日月, 佛經中稱日月蝕就是羅<目候>阿修羅王所致。阿修羅的天壽, 與忉利天一樣, 約合人壽3650萬年。
阿修羅是一個小天界主欲界的天王, 與其它梵天是死對頭。」於上諸天常生惡心, 繫念伺求諸天過失」(菩薩本緣經), 專門挑剔諸天王的毛病, 待時機成熟時便發動阿修羅眾, 勻四天王、忉利天等展開激戰, 佛經所載場面甚為壯觀。
阿修羅與天爭權的原委有二點: 一是出於嫉妒, 阿修羅王見日月、諸天皆在自己頭上, 因而憤懣不平, 大發怒恚: 二是為了爭奪忉利天的美食」須陀」, 與人間的戰爭一樣沒有區別。雙方大戰的結果, 多半以阿修羅失敗告終, 但有時阿修羅也能取勝, 奪得帝釋的寶座而稱天王, 此時世人便會遭殃。」以阿修羅勝故, 雨澤不時, 人民飢饉, 兵刃數起。」(正法念處經) 法華經上說, 若無佛出世, 無佛教流傳, 或佛教衰微, 世人便多作十惡, 導致諸天大緘、戰敗, 阿修羅增多而取勝。
阿修羅雖位列佛前聽法的」天龍八部」之一部, 但對佛法難以生起深信, 全盤接受, 」雖見諸佛, 心無敬信」(菩薩本緣經), 」常疑於佛, 謂佛助天」(大智度論) 據稱阿修羅在佛前聽法後,吸收佛法,以已意增刪, 自張教幟, 與佛法對抗。
阿修羅是以驕慢、諂狂等不凈心修布施等善業的果報。因其布施, 行不具足的十善, 故感福報如天而有所不及。如羅<目候>阿修羅王的前因, 是布施一緣覺聖人, 發願得神力自在。因為嫉妒、傲慢、懷疑佛法、德不如天, 故形貌醜陋, 常受怒嫉不平、戰亂等苦, 因其多邪見怒嫉, 較難接受佛法, 故佛將其位列人道之下, 甚至惡道(地獄中一界) 。
阿修羅是什麼
2011-09-06 | 靜水流生 | 轉藏(3)
——凈空法師
1 我們得人身是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這個業因成熟了,我們得人身的果報。阿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他五戒十善有相當的功夫,他有一個很重的習氣,那就是嗔恚、貢高自大。他這個習氣沒有斷除,但是他有五戒十善的福德,感得阿修羅的果報。
2 「阿修羅」,《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除了地獄道之外,其餘的四道都有。天上有阿修羅,人間也有阿修羅,畜生道里有阿修羅,餓鬼道里也有阿修羅。通常在哪一道,就合並一起講,不單獨說;單獨說阿修羅,是特別指天道,天阿修羅。
3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男子的相貌不好看,很醜陋、很兇猛,女子就非常美。所以忉利天王娶王妃、王後,都去娶阿修羅。佛說他們都是過去在佛門修善積福,真的是以大善修大福,所以他不論在哪一道,他有權有勢,富貴到極處。
4 他雖然修善積福,但他好勝、好強,到佛門里頭來燒香,也要燒頭一炷香,燒第二炷香,他就不高興了;在佛門里做功德,人家出一萬塊錢,他出兩萬塊錢,任何場合他不服輸,所以他福報享盡了決定墮落。阿修羅命終之後都是墮地獄,這在佛法叫「三世怨」,你看,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
——佛說三界
【阿修羅】六道之一,華譯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譯作無端,因其容貌很醜陋。又譯作無酒,言其國釀酒不成。性好鬥,常與帝釋戰,國中男醜女美,宮殿在須彌山北,大海之下。
修羅Sura 和阿修羅Asura 來自於梵文,修羅就是『端正』,國人稱其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詞,阿修羅翻譯過來叫『無端正』。無端正自然長相醜陋,且兇狠而好鬥,而修羅的長相倒可稱作氣宇軒昂。其實他們是親戚關系,血緣離開也不算很遠。在攪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的故事中,阿修羅從頭到尾就被毗濕奴和修羅算計了,出力多少不說,不但長生不老葯沒嘗到,還落得個身首異處。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斗不休。如同阿修羅的梵文翻譯意指「非天」,他的果報殊勝,能生活得猶如天人般享福,但卻沒有天人的德性,性好爭斗。阿修羅另被稱為不飲酒神,則有段典故。據說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羅原本是很愛喝酒的,但是因為他們喝的是由海水釀成的酒,總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氣之下就發誓再也不喝酒。
阿修羅——佛經中八種神道怪物之一,阿修羅性子執拗、剛烈,能力極大,凡與之接觸,倘不蒙他喜悅,就必然遭殃。
月暗迷牆 | 2005-12-18
1
0
阿修羅這種神很古怪,男的極丑,女的極美。
阿修羅——佛經中八種神道怪物之一,阿修羅性子執拗、剛烈,能力極大,凡與之接觸: ,倘不蒙他喜悅,就必然遭殃。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丑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由於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 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有的三頭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體相。這些形象都難表現,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雙足立大海,身越須彌山。 <收起
易伊 | 2005-12-18
0
0
阿修羅——佛經中八種神道怪物之一,阿修羅性子執拗、剛烈,能力極大,凡與之接觸,倘不蒙他喜悅,就必然遭殃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丑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由於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 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有的三頭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體相。這些形象都難表現,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雙足立大海,身越須彌山。佛經中有關阿修羅王的故事傳說很多。敦煌石窟中除了經變畫中的阿修羅王畫像外,還有很多單獨的阿修羅王的畫像。其中最早、最高大、最完美的是西魏第249窟中的阿修羅王變相圖。阿修羅王的形體和圖中每一神怪、人物、建築物幾乎都代表一個故事,約有十幾個故事。阿修羅這種神很古怪,男的極丑,女的極美。佛經中八種神道怪物之一,阿修羅性子執拗、剛烈,能力極大,凡與之接觸: ,倘不蒙他喜悅,就必然遭殃。,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丑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由於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有的三頭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體相。這些形象都難表現,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
㈣ 甄子丹主演的人物叫軒的典型是什麼名字啊
戰狼傳說
1997中國香港劇情,動作
豆瓣影評
6.4分
上映:1997-06-14(中國香港)
導演:甄子丹
主演:甄子丹/黃子華/李若彤/林國斌
青年阿Ben(梁漢文 飾)通過網路試圖尋找最著名的殺手戰狼,終於得到戰狼搭檔威叔(黃子華 飾)的引見,在熟睡的戰狼面前,威叔向阿Ben講述他們年輕時的故事——戰亂年代,阿威生活的小村中闖入了一個失憶陌生人馮文軒(甄子丹 飾),阿威為馮文軒引路,半途遇上山賊,馮文軒大開殺戒,令阿威折服,拜其為師。山賊一夥並未善罷甘休,對馮文軒展開連番追殺,馮文軒傷重之時,因阿威而與舊日戀人惠怡(李若彤 飾)重逢,馮文軒尋回了失去了記憶,發現自己曾經竟也是山賊的一員,而越來越嚴酷的殺伐令他與戀人深陷險境……阿Ben聽了二人的講述後,並未改變心意,並揭露了自己尋找馮文軒的真正目的…
㈤ 電影歌劇魅影劇情簡介
電影《歌劇魅影》:歌劇魅影是一部安德魯·洛伊·韋伯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
《歌劇魅影》的音樂帶給了我們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無論是幽靈、克里斯汀還是拉烏爾都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感受,他們用自己的聲音去詮釋了對各自的愛。這無疑對觀眾來說是一種音樂美的享受。
㈥ 關於《軒轅劍》系列的提問。
軒轅劍1
游戲劇情比較簡單,就是斬妖除魔,解開人、魔、神之間的紛爭,情節轉折少,也沒什麼懸念,游戲非常短,軒轅劍系列名聞遐爾的煉妖壺系統也還沒有開發出來,在今天看來實在是非常平凡的一個游戲。
軒轅劍2:
話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初,世界仍處於蠻荒未明之際,女媧神乃是當時唯一生物,因感覺寂寞,於是捏土為人、撮泥為獸,於焉萬物始生。然女媧所造之高智能生物中,又大致可分成兩類:
一類較易學習使用周遭環境的任何器物,或直接取用、或加以改良,以應付身旁諸多困難之事,他們自稱為人類。
另一類擅長發揮自身能力,或為魔法、或為蠻勁。外貌不盡相同,他們被人類稱為妖魔。
長久以來,兩類族人漸成勢力,結黨斗爭,自黃帝與蚩尤之戰後餘波不斷,後來人類運用了高超的鑄劍技術,造出了一柄無比神奇的神兵利器,以黃帝之姓命名為「軒轅劍」。得到此劍的一位無名俠士利用此劍斬妖除魔,並領導人類對抗妖魔族,被尊稱為軒轅劍俠。由於軒轅劍的出世,使得妖魔族頓時氣焰大消,為了找出對付軒轅劍的方法而尋求對策,最後因意見相左而分成主戰及主和兩派。主和派的妖魔派出了使者與人類談合,從此互不侵犯;而主戰派的妖魔則主張對抗軒轅劍俠,非得消滅人類不可。主和派的領導者被人稱為「善神」,而主戰派的領導者則被稱之為「惡神」。
然而,就在距今十多年前,原本與人類相近的善神一派,竟與惡神連手向人類展開一場大侵略,被善神出賣的人類全力抵抗,但大多數的人和妖魔在此一戰中同歸於盡。善神、惡神與軒轅劍俠,亦在此役結束後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十七年後,一位年輕小夥子,在其亦父亦師的老師傅扶養之下長大了,這位老師傅將所學盡傳於他,並讓他在十七歲時下山,要他至江湖中歷練一番。
年輕人下山後,發現自十七年前人魔大戰之後,人類與妖魔的勢力均消長許多,也和平相處了好一段日子。然而好景不常,就在幾年前,人類出現了一個以軒轅劍俠為膜拜對象的幫派—軒轅幫。該幫的宗旨在於承繼軒轅劍俠畢生斬妖伏魔的誓願,見妖就斬、見魔就砍,因此打破了人魔勢力的均衡,妖魔族的生存空間大受威脅。此時一位自稱「惡神」的妖魔為了維護人魔的均勢挺身而出。「它」的出現,同時也給大地帶來了一些前所未見、兇猛殘暴的妖魔與妖獸,「惡神」糾眾盤踞於火焰山區,儼然與人類軒轅幫形成對恃的局面。
主角何然(原《軒轅劍Ⅰ》中的燕赤霞),原本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卻因為某種巧合而被捲入一場人魔之戰中(見一代劇情),也因此得知自己是軒轅劍俠的後代,開始追查當初人魔大戰的經過,同時探究這名惡神的真實身份。
何然在旅途中遇見了年紀與自己差不多,且滿懷正義之心的年輕黑衣俠--楊坤碩(此人於《軒轅劍Ⅰ》中名為寧采臣),接著又認識從小在鳳凰塔長大,且被妖咒附身的美麗小姑娘-江如紅(原《軒轅劍Ⅰ》中名為小倩)。三人在機緣之下巧遇,又難得年紀相當,於是便結伴同行,共闖江湖。《軒轅劍》故事於焉展開......。
2外傳楓之舞
軒轅劍外傳的時代背景
故事時間設定在公元前四百二十年左右,魏文侯二十七年,周威烈王六年。這段時期在歷史上稱為戰國時代,此時正直戰國時代的初期,因為發生的歷史事件夠大,所以從春秋時代轉變而來。
事情大略是南方吳越兩大強國滅亡、齊國被田氏奪權取代、中央大國晉國被自家的韓趙魏三家瓜分等等,最重要的是觀念上的天下統治者周天子已經完全沒有實權,反而淪落到要向諸侯進貢的糗態,完全是一付「家裡沒大人」的混亂景象。
中國有史以來的封建制度已經徹底瓦解,庶民可以做官;奴隸可以當將軍,聰明的人紛紛自由發表思想見解,而一般百姓已被騷擾過度,和平的生活也算奢侈的夢想。
軒轅劍3:
⊙ 中國的傳說年代,人與魔之爭時,人類使用一把神兵利器-軒轅劍,屢敗魔族,創世神認為人類與魔族無法共存,於是再從渾沌中創造新天地,將魔族移居到別的世界,從此退出了傳說時代的戰爭,開始人類世界的歷史。這些傳說,隨著時間逐漸被人遺忘;而神兵利器出世的傳聞,卻從不間斷。
⊙ 除了軒轅劍,還有創世神開天闢地使用的神器煉妖壺,在上古英雄的手中輾轉流傳,在這些古人的庇佑下,中國到了文化鼎盛的時代--唐朝。
⊙ 唐朝的太平盛世景象,從舉世聞名的絲路,傳到世界各大文明國度中,許多商人都在世界各地,講著關於他們在絲路旅行的故事。文化、文明因此頻繁的交流著。本來,這個時代應該是不需要再有新的神話故事,但是,神話時代就存在的軒轅劍,卻又有新的傳奇在人間流傳出來。
⊙ 軒轅劍參這次的故事,要從中國以外的地區,一個傳奇人物身上開始說起···
3外傳天之痕
⊙神州大地上,從神話時代流傳下來十種上古神器——鍾、劍、斧、壺、塔、琴、鼎、印、鏡、石。它們各自有著迥然不同的絕世力量。只要稍加利用即可縱橫四海,無敵天下。但它們的下落,已湮滅於神州漫長之亂世歷史中。
⊙除了軒轅劍,還有創世神開天闢地使用的神器煉妖壺,在上古英雄的手中輾轉流傳,在這些古人的庇佑下,中國到了文化鼎盛的時代——隋唐。
⊙公元七世紀,南北朝時期,北朝皇帝隋文帝派兵消滅了南朝陳國後,結束了中原南北朝數百年之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並成立了隋國。然而陳國的遺民悲痛祖國亡滅,在江南集結大軍數萬興兵反抗,企圖一舉復國。隋文帝下令出兵平亂,然而最令人驚訝的是,這支平亂部隊為首竟是一位身披神秘斗篷,年近十二歲的少年。他手持一把雕有古樸花紋的金色之劍,此乃十大上古神器之一——軒轅劍。少年在一擊之間,便將反抗朝廷的陳國數萬人馬化為飛灰!自此,大隋威名讓所有反抗者聞之色變,再沒有人敢輕起反抗之念。
⊙天之痕的故事從十六年後開始,發生在軒轅劍叄的一百三十三年前……
故事開始……
《軒轅劍叄外傳天之痕》的故事,發生在《軒轅劍叄》的一百五十年前的中國 。當時正值隋朝年間。北朝隋文帝,在消滅了南朝陳國後,結束了中國長期之分裂南北朝時期。陳國遺民不甘國家就此滅亡,於公元六○一年,集結了大隊兵馬,起兵造反,意圖復國。隋文帝隨即下令平定叛亂,然而讓陳國反抗軍驚異不已的是:隋朝的平亂部隊是由不到二十人組成的,為首的竟然是一位年僅十歲的少年!這位身披斗篷的神秘少年,以一招神秘的「黃金之劍」,頃刻之間就將數萬陳國反抗軍馬消滅殆盡。神秘少年以天下無敵之黃金劍(軒轅劍)立下威名,自此令所有人聞之色變,再也沒人敢起兵反叛朝廷。
軒轅劍4
在距今兩千兩百多年前的秦朝,由於故事發生在秦朝,所以在游戲中你會發現一些曾經在楓之舞里的人物如今也出現在《軒轅劍4》里了,而且曾經在《楓之舞》里出現的一些人物也將會重新登場。熟悉的墨家思想與曾經出現在《楓之舞》中的知識會讓一些《軒轅劍》系列的老玩家們找到一些久違的感覺。故事的主角是墨家的一位年輕女弟子,在目睹了墨家在秦人的不斷圍剿下漸入沒落、敗亡的慘狀之後。為了挽救墨家的命運,決心打破墨家的禁令去私下探究墨家嚴令禁止研究的200多年前失傳的古科技---機關術。在「機關術」的研究中她又無意間發現了另外兩股更加神秘的古文明力量:上古時期的「雲中界」與古代神秘蜀文明的超科技兵器「黑火」這三股彼此互相糾結的力量,慢慢的將故事的發展引入了高潮......
4外蒼之濤
紀元三八三年,歷史上之「五胡入華」時代。
北方秦帝國的皇帝苻堅,任用政治家王猛、名將慕容垂二人輔佐,以恢弘無匹之胸襟與魄力,一統了北中國,結束當時六族混戰之局面。
苻堅大帝壯志如雲,決心繼續親自揮軍南下,一舉擊滅在江南苟延殘喘之晉帝國,將分裂的中國再次統一。秦晉二國大軍,在寒氣逼人的淝水畔列陣交兵。號角響起,秦軍勢如破竹,以雷霆之威渡過了淝水,晉軍登時潰不成軍。面對兵臨城下的秦國大軍,晉帝國宰相謝安帶著幼帝司馬曜俯首歸降,秦皇苻堅成功完成了一統中國之宏偉心願。秦國的黑色旗幟繼始皇帝之後,再次飄揚在九州的每一塊土地上………
在晉國鄰近不遠處,有一個叫「令狐」的弱小邦國,國內一位名叫車芸的年幼少女,正帶著她親手制出來的木甲獸「雲狐」,奮勇對抗前來消滅自己祖國的晉國大軍。車芸的祖父本來是這一小邦國的大夫,由於研究「御木為兵」的「木甲術」,最後被政敵以「玩弄邪術、違背王道」名義加以陷構,慘遭滅族抄家命運。年幼的車芸幸運逃過死劫,只被砍去雙足,之後由忠心的老家臣加以扶養成長。車芸承繼祖父的遺志,暗中繼續偷偷地研究「木甲術」,最後成功造出了一隻栩栩如生的「雲狐」。車芸希望她的「雲狐」能保衛社稷的安危,並替車氏一族洗雪冤屈。但她此刻還不知道,她與雲狐正身不由己地一步一步捲入一段橫跨千年的歷史巨濤之中——《軒轅劍外傳—蒼之濤》,就在如此的時空背景下,展開史詩般磅礴澎湃之冒險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