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電影導演研究的論文

電影導演研究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2-08-15 07:47:11

導演畢業論文

da3da4論文網很多

❷ 以你所熟悉的一部電影為例,談談電影導演怎麼樣在作品中表現人文關系的

我以前看到過大話西遊的影評,但給你找的這篇少了很多,以前看過的現在找不到了,你看看能不能符合你的要求,建議如果你有時間也可以去找找大話西遊更詳細的影評,但這篇也已經大體上可以了,不知道有沒有你要的人文關系的要求,你自己看著截取吧.

大話西遊影評
閑來無事,重溫《大話西遊》——大笑,流淚,然後沉默。
我面對的,是一部痛徹心肺的喜劇。
寓言篇故事已然存在,已然不可避免。
世界是巨大的枷鎖,你不得不重復自己或是別人的生活。
記得長輩說過:年輕是一種罪過。他們說我們不成熟。
在大學即將畢業的時候,突然就看懂了《大話西遊》的開頭:一位才華橫溢又無法無天的青年(孫悟空),根本不喜歡世人攤派給他的大事業(西天取經)。他尤其受不了師父(唐僧)的念念叨叨,可世俗條規(觀音)又不放過他。為讓他悔悟,心甘情願地去取經,唐僧和觀音達成妥協:讓他五百年後重新做人。

這真是一個宿命的開始。

大鬧天宮無非是大學四年的黃金時光罷了,找到工作走上社會任你蓋世的才華渾身的個性也自有翻不出的五指山來壓。只有戴上緊箍咒取經去,九九八十一難,做一個奇奇怪怪的佛。這些都是你別無選擇的。

五百年後的悟空叫至尊寶,在五嶽山從事一份很有前途的職業——山賊。命運卻要他扮演孫悟空,至尊寶只是個過渡罷了。

蜘蛛精來了,白骨精來了,菩提老祖來了,牛魔王也來了……都是棋子,安靜地立在命運棋盤的中央。

他的路線是早定好的:一個人給他三顆痣——戴上緊箍咒——打敗牛魔王——西天取經。
可憐的至尊寶什麼都不知道,認認真真做山賊,還愛上了白骨精,想和她結為百年之好。
所有的事都瞞著他接二連三地發生。

十年前我絕對不知道今天自己會在現在的公司里工作,如今已隱隱感受到那冥冥之中的牽引。可怕的是這還絕不是終點,不到游戲結束我不會知道答案。真相將揭曉,在我臨死的瞬間。

給至尊寶三顆痣的人是紫霞仙子。誰說的:總有一個女孩出現,讓男孩最終成長。
而男人永遠都不可能得到她,那簡直是一定的。

非常喜歡紫霞的開場白:「現在我鄭重宣布,這座山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包括你。」那樣的氣貫雲霄,像一個童話故事。

而現實是: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屬於你,包括你自己。也許我們就是為了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才來到這個世上,因為年輕,所以押注於愛情。

至尊寶拒絕了紫霞,他以為自己還愛晶晶。見到晶晶,他又發現紫霞才是真愛。命運一直在同他開玩笑:至尊寶忽然成了孫悟空,千辛萬苦找晶晶又愛上了紫霞。而抉擇是那樣殘酷:要打敗牛魔王救紫霞,就必須戴上緊箍咒做回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而戴上緊箍咒就不能有半點情慾,只有取經去。

為至尊寶不平:不明白在這樣的故事裡為何愛情總要成為犧牲品,幹嘛不讓至尊寶攜紫霞纖纖小手——走先!我曾無數次在網上反映過類似意見,搞得很累。愛情是那樣美麗而脆弱,無法直面生活的瑣碎和堅韌。哪段感情又沒有絢爛的瞬間和艱難,長久在一起就會幸福嗎?未必。

至尊寶挖開自己的心,看到了紫霞留在那裡的一滴眼淚,畢竟曾經滄海過。
五百年又五百年,兜了一個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地。人沒能戰勝命運,而人的尊嚴卻在抗爭中得到了肯定,人的情感也必將不朽。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大徹大悟。

緊箍咒,圈住昔日的夢想,圈住稜角分明的個性。

成熟是一個很痛的詞,它不一定會得到,卻一定會失去。

全片最後一句台詞是:「你看那個人,好奇怪喲,象一條狗。」
總有一天我也會走在路上,象一條狗。

愛情篇羅曼蒂克、海誓山盟、生死相許……面對愛情這些都是瑣碎,不值一提。
愛情就是愛情,不是別的什麼東西。

你愛了,難道還不夠嗎?

悟空愛了,不論晶晶還是紫霞,他都要將愛情進行到底。

晶晶愛了,那個棄她而去的悟空,「不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人又怎會開心。」

紫霞愛了,「誰拔出我的紫青寶劍,誰就是我的如意郎君。」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孫悟空會愛白骨精,豬八戒愛上了蜘蛛精。紫霞愛他至深,因為他拔出了一把劍。

故事裡的人找愛人的理由永遠千奇百怪:王子要用水晶鞋才能找到灰姑娘,薛寶釵要那有玉的人來配……可生活永遠現實得多,芸芸眾生,誰又能許誰一個未來,自欺欺人罷了。

有理由也好,沒理由也罷,可還是要愛。讓我去,過程就是結果,無悔。

愛無須掩飾無須矯做無須患得患失,只要像紫霞一樣說:「讓我們立刻開始這段感情吧∠惹孜乙幌隆!?

愛是身不由己。

晶晶口中道:「我再也不會為這個男人心痛了。」可還是要為他拔劍與人拚命。

至尊寶夢中也要叫紫霞的名字七百四十一次,不知道的人覺得紫霞一定欠了他很多錢。

紫霞說:「就象飛蛾,明知會受傷也要撲到火上。」

愛是奮不顧身。

至尊寶對晶晶說:「你殺了我吧,我不希望你看我的時候心裡卻想著別的人。」

晶晶以為:「都是騙我的。」跳下崖去。

紫霞把身體擋在至尊寶面前,刺進牛魔王的鐵叉里。

一時間,以後的人生如何,大家都無所謂了。連那樣寶貴的性命,也打算隨時給愛情作了祭品。一個個一頭扎進這情愛苦海,寧願永生永世不得超生。

愛深刻莫測。

三十娘流著淚說:「想我春三十娘貌美如花,卻跟這么丑的人有了。」

這是多少美麗自負的女子的宿命:心中的他是能文能武翩翩少年,枕邊人卻鼾聲如雷大腹便便。

誰敢說多年後眼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不會有如此感覺,真不知幸福還是心酸。不過還是要為他挺身而去無限犧牲,像春三十娘為豬八戒放下斷龍石與牛魔王同歸於盡。

晶晶愛悟空,至尊寶愛晶晶,紫霞愛至尊寶,「他愛你你愛我我愛他」,千古無解的方程。

《白馬嘯西風》里說:「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又深深愛上了別人,能有什麼法子?」
所以紫霞說:「愛一個人原來是那麼痛苦。

晶晶找不到那個拋棄她的悟空(象不象殷離),告訴至尊寶:「你經過五百年回來要找的不是我。」

至尊寶原以為可以與初戀共度今生,誰知初戀的時候並不懂情愛人生。當年被他推開的紫霞已經悄無聲息地抵達他靈魂的最深處,而他卻不自知。

可紫霞死了:「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的雲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

沒有人猜得中結局,一切隨風而去。

戀愛的時候我們都不懂愛情,懂得愛情後卻失去了可以相愛的時光。

最絕望不是他不愛你或他離你而去,最絕望是你忘記了怎麼去愛一個人,你已喪失了愛的能力。

下面的台詞已經說的很爛了,但是也請你好好記住:「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對你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也順便記住這段話的原版,在王家衛的《重慶森林》里:「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我希望它永遠都不會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至尊寶第一次說這番話是騙紫霞,第二次說已痛不欲生。

總有一天,你會在靈魂最溫柔的一隅為她重復這段話,為了你們即將封存的一萬年。

「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你,你一定要騙我。不管你心裡有多麼不願意,你都不要告訴我你從來沒有喜歡過我。」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❸ 怎麼寫一部電影的導演分析

你確定是寫導演分析而不是寫影評?
我也是學傳媒的學生,如果是寫導演分析的話,應該是要把握到幾個點上的。

第一步,單從你看的那一部電影的結構,色彩,光線,情節設置特點和人物設置特點......(拍攝手法和視聽語言)進行分析,通過對影片的分析結合導演運用手法的意圖來說明該導演的個人風格和特色。

第二步,舉例該導演其他的作品,從視聽語言和其他方面著手,著重分析他在其他作品中凸顯的與此影片相似的手法和風格。

第三步,還可以寫寫導演的生平以及他不同時期風格手法的相似點和轉變。

❹ 本人是學電影方面的,馬上要寫畢業論文,但是一頭霧水,有沒有好心人提供一些好的論文選題,很急!!!!

動作電影和槍戰片的比較
電影中的空鏡頭運用
現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電影比較
關鍵看你擅長哪種題材
你還可以拿兩個電影導演作比較
你對長鏡頭有感覺也可以寫,電影中長鏡頭的運用
如果你學攝影,可以寫電影調色技巧與研究
如果你學錄音,可以寫現場錄音與後期錄音的優劣分析
……

❺ 陳旭光的學術論文

《走向語言本體的詩歌美學》,《學術月刊》1991年7期《新寫實小說的終結》,《文藝評論》1994年1期。
《第三代詩歌與後現代主義》,《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1期。
《朦朧詩後詩歌的後現代轉型》,《天津文學》1993年10期。
《九十年代與先鋒詩歌的後抒情話語轉型》,《當代文壇》1996年4期。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轉型與抒情話語》,《藝術廣角》1996年6期。
《論初期白話詩的寓言形態及其文化象徵意義》,《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2期。
《知識分子寫作:文化轉型年代的思與詩》,《大家》1997年4期。
《現代詩學:理論建設與批評實踐》,《當代文壇》1997年5期。
《〈現代〉雜志的現代性追求與中國新詩的現代化動向》,《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1期。
《嚴肅時代的自覺:40年代現代主義詩潮對象徵主義的反思超越》,《文學評論》1998年2期。
《重讀〈現代〉雜志兼論現代派的詩學思想》,《北京大學學報》1998年5期。
《現代主義四論》,《藝術廣角》1998年2期。
《先鋒的使命與意義》,《詩探索》1998年2期。
《論當代散文的文體革命》,《徐州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3期。
《中西詩學從對立走向融合》,《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5期。
《文化轉型年代的思與詩》,《藝術廣角》2000年4期。
《走向中國新詩的現代化,《學術界》2000年6期。
《現代主義:闡釋世界的一種模式》,《藝術廣角》2000年5期。
《多元文化交匯的動人景觀》,《當代電視》2000年9期。
《論電視綜藝節目的多元文化定位》,《中國電視》2000年11期。
《電影文化批評:反思與構想》,《電影藝術》2001年2期。
《純詩的偏至與文藝的啟蒙》,《文藝理論研究》2001年1期。
《二十世紀中國新詩中的現代主義》,《文藝研究》2001年2期。
《〈現代〉雜志與中國現代都市詩的發生》,《浙江學刊》2001年1期。
《電視綜藝節目的現狀與對策》,《當代電視》 2001年4月號。
《一種現代寫意電影--論王家衛電影的寫意性兼及中國電影的民族化/現代化問題》,《當代電影》2001年3期
《電視綜藝節目:歷史和本體特性》,《中國電視》2001年11期。
《論中國電影的全球化、現代化、民族化問題》,《藝術廣角》2002年2期。
《悖論與選擇--全球化語境中華語電影民族化/現代化問題之省思》,《電影藝術》2002年1期,收入《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第一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概念界定、現狀危機、特性與對策--電視綜藝節目散論》,《電視藝術》,2002年2期。
《主體意識、「現代性」反思、記實的「表現」和「抽象」》,《當代電影》,2002年1期。
《現代主義:名稱、含義和性質》,《學術研究》,2002年2期。
《「中間人心態」、「純詩」立場與「現代價值觀念」——論現代派詩人群體的思想特色與文化心態》,《社會科學》2002年7期。
《精神皈依、自我超越與語言的自覺 ——謝飛影片《益西卓瑪》讀解》,《藝術廣角》,2002年4期。同時載於《沉靜之河:謝飛研究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1月。
《主體意識、「現代性」反思、紀實的「表現」與「抽象」》,《當代電影》2002年1期。
《現代主義:名稱、含義與性質》,《學術研究》2002年1期。
《西方現代主義的傳入和新文學的期待視野》,《文學評論》叢刊第5卷第1期,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試論藝術學的對象、方法和體系》,《海南師院學報》2002年5期。
《高校影視教育:挑戰與使命》,《當代電視》2002年10月。
《不斷重臨的起點——論五代後新生代導演的現實境況、精神歷程與「電影策」》,收入《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同時載於《多元語境中的新生代電影》(論文集),學林出版社,2003年5月。
《「影響的焦慮」之偏離、自我的超越及其限度》,《當代電影》2003年2期。
《文化轉型中的第六代導演》,《北大講座》(三),北大出版社,2003年5月。
《第六代導演:「現代性」危機與青年身份焦慮》,《藝術廣角》2003年2期,轉載於《犀銳》(一), 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試論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的理論挑戰》,《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6期。同時載於《今日中國美術》、北京出版社、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電影分級制不僅僅是電影分級制》,《現代藝術》,2003年5月號。
《峰迴路轉 悲喜交集》,《當代電視》,2003年9月號。
《永遠的哈姆萊特——一類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矛盾心態和思想特色》,《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2期。
《世紀之交的文化藝術轉型:趨勢與表徵》,《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5期。同時載於《影視文化前沿》,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
《論第四代導演與現代性問題》,《北京大學學報》,2004年1期。同時載《與共和國一起成長——中國電影導演系列研究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6月。
《「家」的寓言與「鐵屋子」的故事》,《北大講座》(五),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電影傳奇>隨感錄,《電視研究》,2004年7期。
《試論當代藝術研究方法的「文化研究轉向」》,《藝術學》第1卷第1輯,學林出版社,2004年。
《論第六代電影的青年文化性》,《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年3期。

❻ 電影論文

美國夢、樂觀主義——美國電影《阿甘正傳》反映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

【摘 要】電影反映人們的生活,思想觀念和價值觀。透過電影,觀賞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傳奇經歷,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過這部電影,我們了解到了美國世代傳承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所反映的這些美國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包括美國夢和美國人的樂觀主義。
【關鍵詞】美國電影 《阿甘正傳》 美國夢 樂觀主義

20世紀以來的100年,世界傳播事業和信息產業飛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將人類帶入了信息社會。在信息時代,媒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報紙、雜志、電視、電影等是較為先進的信息傳播活動形態。其中電影也許是最具影響力的傳媒。電影就像一個微觀世界,表現出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和思想觀念。
在美國電影中,「美國夢」和「樂觀主義」是常被涉及的主題。那什麼是「美國夢」呢?最具代表的關於「美國夢」的電影就是《阿甘正傳》。《阿甘正傳》 (1994)是由羅伯特•澤梅基斯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一部「愚人電影」(反智電影)。該電影獲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阿甘正傳》一舉獲得13項提名,包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六項大獎,還奪得了當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的首位,並在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4年後該片又進入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百部電影之列。因此《阿甘正傳》可以說是美國電影史上一部愚人電
影的神話。

一、《阿甘正傳》簡介

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紀中葉、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的綠茵堡鎮,由於父親早逝,他的母親獨自將他撫養長大。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憑借跑步的天賦,他順利地完成大學學業並參了軍,隨後開赴越南戰場。在軍營里,他結識了「捕蝦迷」布巴和神經兮兮的丹•泰勒中尉。布巴在越戰中喪生,丹中尉失去了雙腿,阿甘則因為救人成了戰斗英雄。回國後,阿甘為了履行對布巴的承諾,買下了一艘破船開始捕蝦。一系列機緣巧合後,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氣,還莫名其妙地累積了大量資產。不過,錢並不是阿甘所看重的東西。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馬,可珍妮有自己的夢想,不願平淡地度過一生……

二、《阿甘正傳》的主題

親情、友情和愛情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永恆的話題。圍繞著愚人文化這一背景,影片講述了發生在阿甘身上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故事。阿甘自幼腿部殘疾而且智商低下,小鎮上的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看待阿甘,只有兩位女性關心、愛護他:母親給予了他偉大的母愛,珍妮則以純真的少女情懷溫暖著他的心。在母親心目中,阿甘不是負擔,而是上天對她的饋贈,她傾盡全力撫養阿甘,總有辦法找到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他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遠無法知道你會嘗到什麼樣的味道」,「笨有笨的作為(傻人有傻福)」,並且為了能夠為他爭取於正常兒童同樣的生活學習機會,她甚至答應陪校長睡覺。
《阿甘正傳》表達了許多不同的主題,其中被導演反復強調的就是對生活永不放棄。這部電影不僅給人以情感上的教育,而且也是一部關於美國 20世紀50年代到1982年的社會史,非常值得一看。阿甘智商雖低,但他心地單純,信念堅定,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在運動、戰場、商場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阿甘的人生歷程中穿插著美國戰後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貓王、披頭士樂隊、種族問題、越戰與反戰、水門事件、乒乓外交等等。阿甘的故事象一面多棱鏡一樣折射出生活的各個方面,引發觀眾對自己生活的思考。
三、《阿甘正傳》反映的美國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美國夢」和「樂觀主義」

從《阿甘正傳》中我們能夠想到人們追逐已久的美國夢以及樂觀主義。美國夢是上個世紀的神話,是許多歐洲人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而來到美國的目標。美國地廣人稀,到處都充滿著爆富的機會。今天,美國夢依然存在,大量亞洲人和拉美人把美國看成是實現夢想的搖籃。那到底什麼是美國夢呢?雖然已有些許變化,但卻有一個永不變化的主題:或成為富人,或成為體育英雄,或成為著名演員,或有參觀白宮和得到美國總統接見的機會 ,或通過勤奮刻苦成為一家跨國公司的董事。怎樣來實現這些夢想呢?人們需要做什麼呢?人們應該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或者要有最高的智商嗎?誰能回答這些問題?看過《阿甘正傳》後你就能知道,有這樣一個人,他參與了幾乎所有的美國大事,他很富有,參觀過白宮,還是一個體育英雄。他的生活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告訴人們,在美國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即使你的智商極低。他就是阿甘。美國是一個具有「未來取向」的國家,這也決定了美國人的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等價值觀。但在60年代,青年一代為了表達對美國社會的種種黑暗和越南戰爭的不滿和反叛,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迷惘與困惑.選擇的是一種逃避現實、追求享樂、否定理性、強調本能的幻滅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帶來的幻游和遠離現實社會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這也就是影片中珍妮和她的「嬉皮士」同伴的生活方式。但低智商的阿甘與他們完全不同。也許他的智商使他無法了解珍妮和那個時代的青年所做的事情,但他身上一直洋溢著一種美國人所特有的樂觀向上、積極進取。
雖然阿甘的智商極低,但另一方面,阿甘又是聰明的。他參觀了一所退伍兵專用醫院,用他高超的乒乓球技藝來愉悅他們。與此同時,電視里正在報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消息。然而沒人觀看這個人類的世紀創舉,他們都被這個低能兒的球技深深吸引。此時科學是乏味的,體育更加偉大。阿甘相信,蠢人才做蠢事,傻人有傻福。這也正是電影導演對阿甘成功生活的詮釋。他自己不認為自己是蠢人,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這就是在美國成就一番事業,取得成功的砝碼。無論你是白人還是黑人,聰明還是愚蠢,你只需做到最好,然後取得成功。阿甘教給人們成功的鑰匙就是:你自己去決定你是做聰明人還是傻子吧。
美國人總是思考著未來的目標,他們說:「我們要把人類送到月球上去。」他們做到了。他們的國家在一片狹小的土地上由十三個殖民地建立起來,如今美國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美國夢是真實的,古巴人來到美國成為棒球明星;每天數以千計的墨西哥人越過邊境線尋找工作,尋求更好的生活。只要你做出決定,擁有自己的目標,一切都能實現。

參考文獻:
[1]顧寧.美國文化與現代化.北京:遼海出版社,2006.
[2]張奎武.英美概況.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趙英男.英文影視賞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朱永濤.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董力燕,劉銘.《阿甘正傳》中的成功哲學[J].文教資料,2007.
[6]端木義萬.美國社會文化透視[J].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7]劉洋.尋找迷失的英雄——《阿甘正傳》的新英雄觀及其文學內涵[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❼ 王海洲的發表論文

1、《〈安妮.霍爾〉的劇情分析》,《當代電影》1993年第4期
2、《鄒文懷:從「邵氏」到「嘉禾」》,《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3年第1 期
3、《喜劇電影與敘事》,《北京電影學院教學參考》1993年版
4、《港台武俠片概論》,《當代電影》1994年第4期
5、《票房後面的悲劇——由李翰祥談香港電影導演的創作困境》,《北京電影學院》1997年第1 期,該文收入《香港電影回顧》一書,2000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6、1998年,應中國台北視覺傳播學會「第二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文化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組委會的邀請,與會發表論文《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動作片類型片的發展演變》,該文收入學術會專輯,並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8年3期在大陸發表。
7、《早期中國電影對蒙太奇理論的借鑒與發展》,《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8、《當前影視作品的文化價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增刊。
9、《林嶺東的風雲世界》,《當代電影》1999年第2期,該文後收入學術專著《香港電影八十年》,2000年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
10、《麥當雄:在類型中擴張》,《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11、《成龍電影:英雄形象及其變奏》,《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成龍的電影世界》,2000年出版。
12、《後現代主義與王家衛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後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影視藝術》專輯2002年第1期全文收錄。
13、《百合的滋味——第一屆電視電影百合獎獲獎作品評述》,《電影藝術》2001年第5期,收入《中國電影年鑒2001》(中國電影出版社)及《1999-2002電視電影縱覽》(文化藝術出版社)。
14、《論史東山的導演創作》,收入學術專著《史東山電影文選》,2002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5、《銀幕旅程——改革開放20年中國電影回顧》,《工人日報·文化周刊》1998年12月25日
16、《關於電視傳播的文化思考》,2002年3期《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7、《武俠片的特質與〈英雄〉的變奏》,2002年12月27日《文匯報》第13版影視專欄
18、《〈無間道〉及香港警察電影的軌跡》,《電影藝術》2003年4期
19、2004年3月,受美國SCMS學會邀請,在亞特蘭大參加年會,發表學術演講《視點及其文化意義:當代中國城市電影研究》,在此前後,曾在美國Cerleton大學、明尼蘇達大學、St.olaf大學講學。
20、2004年6月,香港第七屆兩岸四地學生電影節評委。
21、《用真正的合拍創制華語新電影》,《電影藝術》2004年6期。
22、2005月1月,參加香港影評人協會在香港、廣州主辦的「兩岸三地影評人研討會」,發表論文《九十年代以來大陸影視文化的發展趨向》。
23、《視點及其文化意義:當代中國城市電影研究》,《電影藝術》2005年2期。
24、2005年4月,赴英國倫敦大學參加SCMS年會,發表演講:《中國新生代導演的抉擇:從復制西方到發現中國》。
25、2005年5月,受邀擔任香港第八屆兩岸四地學生電影節評委。
26、2005年3月,主編專著《中國電影:觀念與軌跡》被「中國學術年鑒」編委會評選為2004年影視學學科優秀著作,入選《中國學術年鑒》2004卷。
27、2005年11月,赴海南三亞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在電影節中國電影高層論壇有發言:《中國內地與香港合作製片的戰略機遇與前景重構》。
28、2006年1月,在香港參加由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百年中國電影與邵氏的影響」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百年中國電影中的邵氏武俠新世紀》。
29、2006年4月13日,受邀參加英國諾丁漢大學在寧波舉辦的「《英雄》:解構中國巨片」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英雄〉對武俠電影類型規范的改寫及其文化價值分析》。
30、《通識基礎教育在影視教育中的作用》,發表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6年第一期。後收入《傳承與創新——北京電影學院教學論文集》,由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出版。
31、2006年5月,由本人主編的《北京影視藝術研究2006》,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發行。
32、《中國內地與香港合作製片的戰略機遇與前景重構》,載於《北京影視藝術研究2006》,同時載於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論文集。
33、《百年中國電影中的邵氏武俠新世紀》,載於《電影藝術》2006年第4期。
34、《類型規范與文化改寫:全球化時代的〈英雄〉》,載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6年4期。
35、《今天我休息》等影片分析,收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之《名家看電影》。
36、《現狀與策略:當代中國電影產業分析》,收入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的學術專著《文化亞洲:亞洲電影與文化合作》。

❽ 張藝謀的電影藝術特色的論文開題報告設計

可以幫你寫開題報告。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畢業論文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對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畢業論文在進行編寫的過程中,需要經過開題報告、論文編寫、論文上交評定、論文答辯以及論文評分五個過程,其中開題報告是論文進行的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論文能否進行的一個重要指標。

❾ 喬梁的個人論文

《卡門》:電影導演風格的實踐分析 收入(《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學位論文集》《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構築現代影象世界-電影導演藝術創作理論》)
《大象希形--馮·特里耶的樸拙世界》收入(2001年1月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質朴節制的導演處理》收入(《當代電影》2003年 第三期)
《我拍貞貞》收入(《電影藝術》2003年第三期)
《都市沒有地平線》收入(《電視電影縱覽》2003)
《我們都有一個夢想》收入(《電視電影縱覽》2005)

閱讀全文

與電影導演研究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魔神和銀甲事是什麼電影 瀏覽:413
韓國愛情電影大全的免費 瀏覽:431
貓女的詛咒電影圖片 瀏覽:713
紅樣台灣電影 瀏覽:857
電影激戰的的英文插曲歌曲 瀏覽:9
十冷2大電影預告 瀏覽:973
妙手情真電影觀後感論文 瀏覽:969
一部胖子演的外星人電影 瀏覽:48
笑傲江湖電影開頭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748
男生推薦女生看什麼電影好 瀏覽:698
葉問4電影粵語完整 瀏覽:713
歐美暴行電影大全 瀏覽:546
同性戀電影戀愛泰國 瀏覽:49
黃渤電影完整的 瀏覽:239
煙花這個電影的圖片 瀏覽:916
有個下電影的網站叫6v 瀏覽:889
最新的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316
童子護寶電影大全 瀏覽:281
大咖電影6 瀏覽:705
電影極度恐慌第二個結局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