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馮喆和張光茹的婚姻是因為什麼走到頭的
我認為馮喆和張光茹的婚姻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解放前夕赴香港拍片的經歷,本是他一生都引以為榮、感到自豪的歷史,卻在其時是非顛倒。
可以想像他們初相識的情形,豐神如玉的男子從燈火璀璨處走到楚楚動人的女子面前,微笑著說:「你好,張小姐。」一段如花美眷的故事從此開始。他娶了她,盡管門不當戶不對。童話在王子娶了灰姑娘後就不寫了。真實的生活是,灰姑娘有著極強的自卑和自尊心。周圍的一切時時提醒著她,他們之間的差異。她變得極端地敏感和偏狹。於是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王子開始有了外遇。而為了懲罰他的出牆,她打掉了和他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相好,並開始了對他深切的,無休止的恨。所以我認為馮喆和張光茹的婚姻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
『貳』 奧運冠軍馮喆得女!為何網友說為寶寶捏一把汗
因為這個奧運冠軍,已經幫自己的女兒預約了長大後的奧運會,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繼續自己的運動員之路,當然,每個人都知道,奧運之路是非常的辛苦和不易的,就算自己的父母是奧運冠軍,自己也不一定可以獲得相同的結果,未來肯定是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的。
不論如何,小孩子未來的發展不一定會按照父母所安排的那樣進行,尊重他們自己內心的想法,發掘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希望這個奧運冠軍的小公主能夠平安健康長大。
『叄』 馮喆得女後稱已為女兒「預訂」了奧運會比賽,奧運冠軍為何喜歡將子女送上奧運會的舞台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僅是自己生命的一種延續,他們骨子裡面也是有這方面的天賦的。其實子承父業這件事是深入人心的,很多人都是這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不斷地延續下去,就如同自己經營了一輩子的公司,需要轉接到自己的下一代手上。
但是我相信,所有家長的初衷都是好的,這些所謂的安排是希望但是絕對不是刻板要求,如果有一天他們的子女有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們也應該會尊重自己子女的選擇。但是,能夠延續自己的戰績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肆』 高營長馮喆,當紅小生為啥會娶小妾出身為妻
說起馮喆,可能90後的孩子們並不知曉太多,對他熟知的人群大約集中於70後居多。他所主演的電影如數家珍,《南征北戰》中,他飾演高營長,《金沙江畔》中,他飾演指導員,《羊城暗哨》中的他飾演政委李正,《沙漠沙漠追匪記》中他飾演騎兵班長,《桃花扇》中更是飾演了一代名士,侯公子......
直至最後馮喆經歷了三年的高牆生活,讓馮喆再也經受不起生活對他的打壓,導致他於1969年6月2日上吊自殺。
直到死,馮喆都沒有留下一句遺言,但在他妹妹的記憶中,哥哥唯一的心願就是想永遠陪伴著母親的遺骸。
『伍』 馮喆的坎坷人生
馮哲生平:
馮喆原名馮貽喆,1920年出生於天津市,原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1947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裙帶風》,從而開啟了他的演員生涯。1
949年,主演愛情電影《戀愛之道》,1952年由其主演的戰爭電影《南征北戰》上映,1956年主演戰爭電影《鐵道游擊隊》。
1957年主演劇情電影《羊城暗哨》,1959年在戰爭電影《沙漠追匪記》中飾演騎兵班長鍾永勝。1963年主演抗日電影《金沙江畔》。
1969年6月2日馮喆因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關押而逝世,終年49歲。1978年7月13日,峨眉電影製片廠舉行全廠追悼會,公開為馮喆平反昭雪。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辰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 。
(5)電影演員馮喆有孩子嗎擴展閱讀:
馮喆從小在書香氛圍的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畢業於哈佛大學,母親也是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哥哥是聖約翰大學生,他與妹妹都是聖約翰附中的高中畢業生。
良好的教育與成長環境養成了馮喆溫和、謙遜的性格,在待人上他彬彬有禮,在藝術追求上他孜孜不倦。
對待演戲馮喆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他深諳生活是創作唯一源泉的道理,在演戲之前先體驗生活。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莽莽蒼蒼的川西原始森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當年,馮喆為了出演《勝利重逢》中的耿林海,隻身一人到三野部隊以及石家莊農村體驗生活,同隊員們一起訓練、同當地老百姓一起下地勞作,盡可能地改變城市人的形象。
等他體驗完生活,出現在銀幕上時便是身著破衣、扛著鋤頭的光頭農民形象,隨著角色的深入最終成為勇毅果敢的革命戰士。
在拍完這部電影後,馮喆也完成了他第一次新中國兵的表演,昔日的英俊小生蛻變成了充滿硬氣的鐵漢。
馮喆的戲路寬廣,且人物反差極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將,既能演現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說是古今縱橫,工農商學兵皆有涉獵的多面性格演員。
不幸的是,就是這樣一位難得的實力派與偶像派兼具的演員,生活經歷卻充滿坎坷,婚姻的不幸與事業的受阻以及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讓他在四十八歲那年就離世了。
『陸』 銀幕最帥「張靈甫」,家世充滿傳奇,外孫是知名演技派帥哥,還有誰
這位銀幕最帥「張靈甫」就是舒適。1960年反映孟良崮戰役的電影《紅日》開拍,此時已經逐漸轉向幕後更多擔任導演工作的舒適被選為飾演張靈甫的演員。舒適出演張靈甫有幾大優勢,首先就是外貌相似,雖然當年沒有網路,認識張靈甫的人並不多,但導演還是一眼看中舒適,畢竟他和張靈甫的相似度太高了。
舒適是飾演張靈甫的最佳人選其次,舒適拍攝《紅日》時的年齡居然和張靈甫陣亡時同歲,都是44歲,也就是說他基本上不用化妝就能正常出演角色。還有一點,舒適曾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和持志大學法律系,張靈甫曾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兩人還都是肄業,同是名校同是文科又都沒上完大學,這樣的背景真的難找。
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祖籍浙江慈溪,出生於北京。六七歲時隨父舒厚德(舒石父)移居上海。舒適的父親舒石父是奧運籃球第一哨———舒鴻教授的四哥,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是清朝第一期官費留日學生。
由於舒石父酷愛京劇,與當時聲名鵲起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交往甚密,常與京劇名流、票友切磋技藝,使小小的舒適耳濡目染,各流派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各名家的唱段,學得象模象樣,為此常在家人朋友面前表演,得到親朋好友的誇獎。父親曾打算讓他拜師梅蘭芳,其本人也盼望成為梅蘭芳的弟子,但由於母親的反對而未能如願。
19歲入復旦大學,後轉入持志大學法律系。學生時代,他喜愛京劇、話劇和古典文學。上海淪陷後,參加了青鳥劇社,曾演出話劇《雷雨》《日出》、《不夜城》及《大雷雨》等。正式演出時,借用父親的筆名「舒適」。
『柒』 馮喆他的妻子是誰
提起電影明星馮喆,由於電影界宣傳的不夠,再加上他個人婚姻所出現的較為復雜的原因,知曉這個名字的年輕觀眾大概不多。但是,只要一提到《南征北戰》中的有勇有謀的解放軍「高營長」、《金沙江畔》中英勇而充滿鬥志的「指導員」、《羊城暗哨》中的虎膽英雄「偵察員」、 《鐵道游擊隊》中睿智老練的游擊隊政委、《沙漠追匪記》中為革命獻身的「騎兵班長」,還有《桃花扇》中的多情卻又變節的一代名士「侯公子」,那麼熱心和痴情的觀眾定會對這些中國著名的影片中的著名角色記憶猶新,且津津樂道。這些使我們一代又一代影迷朋友熟知非常的銀幕角色的扮演者,正是鮮為人知的馮喆。
『捌』 求老電影《羊城暗哨》觀後感急!!!!!!!!!
影片主要講了我公安偵察員王練奉命頂替特務209號,打入特務內部,偵查特務們的計劃,協助公安幹警將敵特一網打盡。
影片最驚心動魄的環節就是片尾王練在定時炸彈即將爆炸的時候扔到海水中,剛著到海面就爆炸了,如果要在晚2秒鍾...後果將不堪設想。
看完影片我真的很佩服偵查員王練超凡的智慧和膽略,他能與敵人巧妙周旋,時時刻刻都在分析敵情,面對敵人毫不慌張,在危急時刻奔到船頭把定時炸彈扔到海里,奔跑中炸彈很有可能爆炸,但他不怕犧牲。
面對困難時,我們也要向王練一樣不怕困難,毫不慌張,從容不迫,仔細分析情況,一定會戰勝困難的!
真的很為裡面的盧隱感動,那麼好的一個男人,對妻子那麼愛,那麼好,管他什麼特務不特務,要是我嫁了這么個男人,死也值得了啊!我覺得自己是深深的稀飯這個帥特務了,HOHO~
盧隱GG有什麼不好?人又帥,又聰明,又什麼都會,對妻子又好。中國很多電視劇都是違背常理的,一定要愛上黨的工作者,比如亮劍吧,那個SB李雲龍有什麼好喜歡的,整一個土鱉,居然會有人喜歡,這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現實中的女性也喜歡,那不是SB秀逗嗎!要長相沒有要學識沒有要溫柔沒有,要來做什麼?!電視劇看完我就喜歡那楚雲飛,哈哈。完蛋,安盡是稀飯國民黨滴帥鍋~
喜歡《羊城暗哨》里的盧隱,看他為自己的小妻子買菜做飯,真的是很感動;看他最後看著槍比著自己還堅持開槍,真的是很感動,我喜歡這樣純粹的東西和純粹的人,管他什麼好人壞人!如果對別人都好而對自己壞,好有個P用!
很喜歡片尾的音樂:「眩的光,飄忽在,夜的臉,太善變,見過你,只一面,道無間,人有千面,在陌生的人潮里,愛是否與你擦肩,在熟悉面孔後,是否藏著冰冷的臉....」
『玖』 殺死著名電影演員馮喆的人至今還沒有查到嗎為什麼
沒有,因為沒有證據,無法定論,文革期間很多冤死的案件都無法得到公正的處理。
馮喆親屬或生前好友。他們或質疑死亡後馮喆的狀態,或有他死前被「三腳凳猛擊後腦勺」的描述。基於馮喆以往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他們難以接受他自殺的說法。而在「文革」中,也確實有大量施暴者以「畏罪自殺」掩蓋「迫害致死」的案例。
馮喆的死因,如同許多在「文革」中屢遭磨難而死的人一樣疑雲重重。
1978年7月,峨眉電影製片廠革命委員會作出了關於馮喆同志死亡的結論:馮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和「四人幫」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殘酷迫害,「四人幫」在四川的親信、現行反革命分子劉結挺、張西挺控制的大邑「學習班」強加給馮喆同志「忠實推行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走狗」、「文藝黑線的黑干將」、「反動臭明星」等罪名,誣陷馮喆同志有「特嫌」問題,長期關押,多次揪斗、毒打,給他政治上、身體上、精神上很大的折磨和壓力,在摧殘迫害下,馮喆同志於1969年6月2日含冤去世。
「結論」還指出,1969年6月3日關於對馮喆同志的「處理意見」,認定馮喆同志「畏罪自殺」及一切誣蔑不實之詞,應予推翻。1972年所作《關於馮喆問題的結論》未說明馮喆同志致死的實質,亦應撤銷。馮喆同志應予平反、昭雪,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