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魚海棠》這部影視作品,是否被過貶了
關於是否過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對一部影片評價肯定是多元化的,不要只看到和自己意見一致就覺得合理客觀,不一致就認為過於極端。支持大魚或者貶低大魚的人都很多,我身邊很多專業同學也認為大魚很好。
《大魚海棠》只是編劇做的一個夢,夢本身就是光怪陸離的,所以我們就當在經歷一場絕美但無厘頭的夢,夢到最後流淚了,然後就醒了。醒來時發現夢里的情節早就忘了個一干二凈,只有心頭久久散之不去的無來由的悲傷。
㈡ 怎麼評價《大魚海棠》
《大魚海棠》是我國近幾年較為少有的一部精品動畫,自《大聖歸來》之後再一次在國產動漫屆掀起了一股觀影狂潮,但是它會大火跟《白蛇緣起》這種影片播出後,依靠自來水宣傳吸引觀眾不同,在2016年之前《大魚海棠》的導演就曾按照自己的構思製作過20分鍾的短片,將這部動畫的主題通過短片傳達給了觀眾,並且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也是為什麼《大魚海棠》還沒上映就引得粉絲們翹首以盼。
總而言之,《大魚海棠》可以算作國產動漫的一部里程碑,但是它需要改進的地方也還有很多,喜好動畫的朋友可以一看,在劇情中導演設置了很多細節點,只有慢慢品味才能發現它的獨特之處。
㈢ 大魚海棠電影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很多人說他不好
《大魚海棠》的基本故事情節是:掌管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斗爭的故事。
《大魚海棠》電影評價:
大魚海棠,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生製作,是中國首創的「脫節」電影。為什麼說它「脫節」?因為它突破了中國動畫片的極限,中國動畫片歷來以低齡化的搞笑情節為主,笑點太低,即使偶爾有一兩句人生哲理,也是讓人感覺一笑而過,顯得沒心沒肺。
而大魚海棠是一部特別的動畫片,它沒有過多的搞笑情節,真正做到了教會人學會人生哲理。大魚海棠的出現,使中國動畫片上了一個台階,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宮崎駿的那種令人深思的影子。
宮崎駿動漫的成功,在於其面向的是社會大眾,它迎合了所有人的口味。而中國動漫僅僅面向5——10歲的兒童,這樣強烈的反差,以至於中國動漫一直是低齡化的代表,再無提升。因此,大魚海棠敢於創新,勇於打破傳統規則,實屬精神可嘉。
《大魚海棠》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莊子的《逍遙游》,其中第一句詞語應用於電影開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中國運用古籍經典的影視作品非常多,但是最成功的只有《西遊記》,除了是因為原著作者的高超技巧之外,更多的是尊重原著。《西遊記》至今已有超過30多個版本,翻譯成10多種文字全球發行,連日本動漫《七龍珠》都是參考《西遊記》而改編的。
有的經典拍成影片後會成功,而有些卻爛得一塌糊塗,像《神獸金剛》,居然還是打著《山海經》的名號,真是毀了《山海經》這樣的名著了。
㈣ 如何評價電影《大魚海棠》
《大魚海棠》無論是美輪美奐的中國畫風,還是蘊含中國古典哲理的劇情台詞,都令人印象深刻。人物的服飾造型,古樸宏偉的土樓和土樓上層層懸掛的大紅燈籠。
還有椿受石獅子指引、去拜訪靈婆路上如夢如幻的奇妙美景,包括那株美麗的海棠樹,都有著濃郁的中國畫風,美輪美奐,意境悠長;劇情和人物的設定,充滿了想像力和創意,蘊含著中國古典哲學的思辨。
影片的世界觀源自梁旋的一個夢,創意源自《莊子·逍遙游》中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屬於自己的世界觀;其故事雛形來源於導演的先後兩個夢,電影還融合了許多來自古書《山海經》、《搜神記》與上古神話「女媧補天」等的傳統元素。
並基於這些元素打造了一個奇幻世界;影片發生的場景源自中國客家圍樓(又稱土樓);2004年梁旋等人把夢里的想法做成了一個短片,他於2005年和張春一起創立了彼岸天,希望聚集起一幫人把最初的夢做成電影。
㈤ 怎麼評價《大魚·海棠》這部電影
中國哲學?請聽我慢慢道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這是影片的開頭,也是莊子《逍遙游》的開頭,莊子是道家學派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道家哲學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其中就有順乎天,遵循自然規律;順乎人內在本性,無為而治;理解萬物,不畏生死等思想,這些都是教人獲得幸福方法的哲學理念。
影片故事基於一個神話傳說,每個人類都是一條大魚,出生在大海的此岸,橫越大海度過一生,死後回到大海的彼岸,身體化成泥土,靈魂則化作一條小魚,不斷經歷輪回。
在大海的海底下連通著另一個世界,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自然力量轉化孕育而成的,擁有與生俱來的法力,包括控制樹木花草的生長,變幻火焰,使用風的力量等。另外人類死後的靈魂也被收集在這個世界。這里的人還有掌管人類世界自然規律的力量,我這里把他們稱為神族,把這個世界稱為神界。
神族人長到16歲就要獨自行成年禮,化身紅色海豚游過天神召喚的通天水柱到達人界,觀察人類的動態,7天後順利回到神界才算完成成年禮。影片的劇情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神族的女主角椿來到人界,看到了人類世界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最美好的就是男主角鯤。
鯤是一個英俊健碩的帥哥,額頭中央有紅色胎記,發型是民國以前的長辮子,形象很具有古代中國特色,除了美好的外在,內在品德也是極好的,熱愛大自然、大海、海豚和魚,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這個人物為何如此神化?因為他就是莊子《逍遙游》里的鯤!作為華夏千年文明的代表,必須完美。
椿在人界的第六天被人類用來捕殺海豚的網纏住了,危在旦夕。這時鯤及時出現英雄救美,自己卻卷進漩渦犧牲了。鯤是在知道有漩渦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救一條海豚的,沒有一絲猶豫。這是影片第一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椿看到失去哥哥的妹妹萬分痛苦,內心充滿自責與不安,決心復活鯤。回到神界後向爺爺打聽到人死後的去處-如升樓,之後無意間得到石像的幫助到達了那裡,請求靈婆復活鯤的生命,但得到的方法必須是付出一半的壽命,椿立刻答應了。這是影片第二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之後椿帶著鯤的靈魂(一條小魚)回家,愉快的在一起啦!但事情並沒有這么簡單,因為飼養人類靈魂是違背族人戒律,逆天而行的,會給神界帶來災難,整個神族包括椿的媽媽不僅反對,還要捕殺鯤。這時,只有湫時刻守護在椿的身邊,幫助她克服困難,脫離危險。
湫是影片另一個男主角,准確的說是男一號,因為他的戲份更多,同樣是帥哥一枚,白色短發,外形很酷,膽大心細。內心摯愛著椿,不想讓椿受一點苦,竭盡全力的支持椿。這個人物非常重要,詮釋了影片的核心思想,後面再提。
在帶著鯤擺脫追捕的途中,湫不幸被雙頭蛇咬傷,中毒昏迷。椿趕緊背著他去找爺爺,爺爺的力量是掌管百草,治病救人,但是雙頭蛇的毒無葯可解。這時,爺爺做了個決定,他把自己的生命換給湫,治好了湫。用自己余剩不多的生命奉獻給了救死扶傷的道業,這是影片第三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鯤長的更大了,神界的環境因此惡化,六月飛雪,神族人更加憤怒,全力捕殺鯤並且開始向椿發難。湫得知族人因為鯤要為難椿,心裡很不舒服,背著椿偷偷的把鯤放走了。可是他並不知道鯤是椿的半條命換的,對她有多麼重要。椿在得知鯤被放走的第一時間跳下冰窟窿,不惜一切的去尋找,終於用最後一絲力氣找回了鯤,但卻昏迷在雪地里。當湫看到這一幕時,又傷心又懊悔,他終於體會到鯤對椿是多麼重要。醒來的椿把一切都告訴了湫,湫很心痛,自己心愛的人只剩一半壽命,怎麼辦?
湫找到靈婆希望用自己一半的生命換回椿的壽命,但是靈婆卻說價碼更高了,要一整條命才行!湫立刻答應了。這是影片第四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但是,靈婆卻不要他的命,要他身上更貴重的東西——湫的身份,未來的天神(擁有開啟通往人界水柱的力量),湫的奶奶就是天神,但是奶奶沒有告訴湫身份的事。並且靈婆還告訴湫,椿和鯤的生命聯系在了一起,如果鯤回到人界,椿的生命就會結束。
得知一切的湫十分痛苦,鯤已經長的很大了,不久就將回到人界,到那時心愛的椿也會死去。到底怎麼樣才能拯救心愛的人?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如果一切正常,靠自己的堅持,一定能追到心愛的人,然後幸福的在一起。即使追不到,也能伴其左右,每天看到心愛的人,同樣是幸福的。但是現在一切都不行了,即使是天神又如何,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不能讓心愛的人活到終老,要這天神有何用!
湫做了一個天大的決定,利用自己天神的力量私自開啟通往人界的水柱,讓鯤帶著椿一起去往人界幸福的生活下去。遺憾不能和你在一起,但一定要讓你活下去!
可是這個做法風險很大,因為湫的力量還很弱,水控制不住就會淹沒整個神界。果然,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海水倒灌,傾盆而下,整個神界面臨淹沒,族人危在旦夕。一邊是深愛的鯤,一邊是整個神族的安危,椿陷入兩難境地,沒想到會給族人帶來如此滅頂之災,椿心中無限懊悔和自責。
但事已至此,自責已無濟於事,只有想辦法拯救族人!永別了,鯤,你獨自回人界去吧!椿縱身跳入水中,抱住海棠樹(爺爺)的根,用自己最大的意念化身為強大的力量讓整棵海棠樹快速生長,越長越大,變成參天大樹,撐起了整片天空,拯救了族人。這是影片第五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鯤回人界了嗎?沒有,鯤並沒有獨自去人界,它看到椿跳入水中意識到有危險,立刻潛入水中尋找,但不見人影,只見海棠。最終含淚叼下一根海棠枝,游向遠方。
話說湫的計劃完全失敗,只能再次求助靈婆,終於用自己天神的身份換回了椿的另一半生命,海棠枝化為人身,椿復活了,但是沒有了法力。幸福終於再一次回到了椿、湫和鯤的身邊。
沒有了任何法力,椿和湫成為了最普通的人類,再也無法回到族人那裡。他倆靜靜地坐在海邊,享受著來之不易的幸福時光。湫知道這珍貴的時光是短暫的,因為他又做了一個決定,一個完美的決定,在天亮的時候就要行動,到那時,就要和心愛的人永遠告別了。
因此,這是最後一個夜晚陪伴在心愛的人身邊,一定要告白!湫終於鼓起勇氣說出了心中的話「椿,我從小沒有父母,只有奶奶陪伴,直到看見你,我便多了一個牽掛的人,陪伴在你身邊是我最幸福的事,我最愛看你走路的樣子,你尷尬的樣子,你笑起來的樣子,你所有的樣子我都愛看!」
說完這段話,湫看著椿,眼神里充滿期待。「恩,我知道,我一直把你當成我的哥哥一樣。」椿只說了一句。
告白失敗,湫很傷心,靜靜躺在一邊。突然椿又說了一句,「湫,你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對我最好最好的人。」聽到這里,湫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眼淚湧出,狠狠抽泣。有你的理解,我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天亮了,湫拿出神器打開了通往人界的水柱,鯤含淚告別,長出臂膀飛進水柱。椿多想和他一起去往人界,但是沒有人間信物,進入不了水柱。湫心裡深深的知道這點,他要成全心上人的心願,她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於是湫吞下神器,化成一股力量包圍著椿,把她送進了水柱。
「去往人界吧,和鯤幸福的活下去,我會化成人間的風雨永遠陪伴在你身邊。」這是影片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
劇情不是很復雜卻十分感人,特別是出現了六次付出生命代價堅持本心的行為,不只是感動,更多的是震撼!到底影片想要傳達給觀眾什麼呢?
電影中有幾次提到了對於生命價值的描述。第一次是爺爺回答椿關於死亡的話,死亡是每個人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經歷,爺爺的大限也快到了,我們應該珍惜活著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能好好迎接死亡的到來。
第二次是爺爺死前對椿說的話,我知道你在做一件十分危險的事,許多人都會反對你,但只要你抱著善良的心去做,無論事情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交於別人去評論吧,爺爺支持你的決定,我會化作海棠樹,保佑你。
第三次是靈婆和湫的對話,靈婆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太不把生命當回事,當作街邊的石頭踢,哪像我們這些老頭子,拼了命的想再多活一天。湫回頭說,如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快樂,活再久又有何意義?
通過這三次描述,不難看出影片想要表達的思想:只有堅持了自己的本心,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生命才有價值有意義,這樣的生命在面對死亡時才不會遺憾不會畏懼。再回看那六次付出生命代價的行為,每一次都是為了堅持本心坦然面對死亡,這正好驗證了這條思想。
而這個思想和莊子的哲學不謀而合。
《莊子》第一篇題為「逍遙游」,這篇文章都是一些故事,這些故事所含的思想是,獲得幸福有不同等級。自由發展我們的自然本性,可以求得相對幸福;通過對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大范圍的理解,可以求得絕對幸福。
莊子認為,求得相對幸福的必要條件就是發展我們的自然本性,即發揮我們自然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我們的「德」。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在它們充分自由地發揮其自然的能力的時候,它們都是同等的幸福。《逍遙游》里講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兩只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大鳥能飛九萬里,小鳥從這棵樹飛不到那棵樹。可是只要它們都做到了它們能做的,愛做的,它們都同樣的幸福。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個人天性有不同,要順乎其內在的自然本性,就能得到相對幸福。
回到影片我們發現確實是這樣,鯤的本性是熱愛自然、熱愛海豚;爺爺的本性是掌管百草、治病救人;椿的本性是知恩圖報、珍愛親情;湫的本性是不想心愛的人受苦,成全心上人的心願。而且他們都堅持了本心,得到了相對幸福。
對於死亡,《莊子》也給出了理解。人面對死亡是畏懼和憂慮的,這種情感造成的精神痛苦,有時候和肉刑一樣劇烈,但是,人利用理解的作用可以削弱情感。例如,天下雨了不能出門,大人能理解不會生氣,小孩卻往往生氣,原因在於大人理解的多些,就比小孩感到的失望、憤怒少得多。因此,心靈理解到萬物的自然本性,理解的范圍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圍內有力量控制後果,而不為它們受苦。即「以理化情」。想想我們身邊有愛發脾氣的人,其實並不是性格原因,而是理解事物本性的范圍很有限造成的,用楊絳的話說就是「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
莊子本人有個故事,很好的說明了這點,莊子妻死,惠施去吊喪,卻看到莊子蹲在地上,鼓盆而歌。惠施說,你不哭也就夠了,又鼓盆而歌,不是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不是的,她死了我確實很悲傷,但是死亡是最自然不過的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樣正常,現在人已經得到安息,我若大哭就是不懂道理了。
我們再結合影片中的人物,是否發現不論是鯤、爺爺、椿還是湫,在面對死亡時都沒有畏懼,猶豫。這正是因為他們理解了生與死,便化解了害怕的情感。
另外道家認為,聖人就是對萬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變化所影響,換言之,他已經達到了人與萬物的「同一」,即超越了自己與世界的區別,我與「非我」的區別,達到了與道合一,道無為,道無名的境界。這樣,他所得到的幸福就是絕對的幸福。
影片中只有椿和湫做出了兩次付出生命代價實現心願的行為,絕對算是聖人了。特別是湫,最後付出了整條生命成全了心上人,還化為了風和雨,與自然同一,他所得到的幸福就是絕對幸福。
那椿與湫是否有出處呢?當然有,《逍遙游》又雲: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椿湫便出自這里。
總結一下,影片用中國神話故事的方式向觀眾傳達了中國道家學派的一種哲學思想,歌頌和贊美這種對待人生的態度,要堅持自我本性,發揮自己的力量,把生命貢獻在有意義的道業上,實現自我價值,讓生命綻放美麗之花,即使凋謝也永不遺憾。這種哲學思想本身就是一種美,能感染每一個人反思自身,向更美好的人生努力。
如此偉大的作品怎能不讓我震撼!而且還是一部國產動畫電影,要知道國產動畫一直走的很慢,曾經有一部《寶蓮燈》很優秀,之後卻一蹶不振,直到去年的《大聖歸來》才標志著國產動畫的崛起,沒想到半年多就出了《大魚海棠》這么優秀的作品。它要比我看過的任何一部動畫電影都更優秀,因為思想上了一個檔次。
不管是宮崎駿作品中的愛護環境、守護和平,還是迪士尼系列作品中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都屬於小愛,即對某一類事物的愛。而《大魚海棠》宣揚的是一種大愛,對萬物的愛(包括動物、人、環境、種族和平、情感等所有一切),是有中國哲學思想支撐的,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所以,我很激動。《大魚海棠》標志著一個時代的到來,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會以百花齊放的姿態出現,就像道家學派只是百家爭鳴的眾多思想學派中的一家。
讓熱愛動畫的我們好好期待吧!
(對於畫風方面,所有元素包括人物造型、生物種類、物品服裝房屋設計等甚至音樂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如果某些方面像宮崎駿的作品,也是借鑒,但更多的是一種回歸,因為這些元素本身就是中國的!)
㈥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大魚·海棠》
看完《大魚海棠》一個感覺「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俗套平庸的故事、蒼白平面的人物、散亂無理的情節、幼稚煽情的對白根本無法撐起宏大的音樂和場景。就像看一幅幅場景mv,其中數次毫無意義的黑幕停頓暴露出導演無法很好的把握時空轉換,大量旁白抒情讓人覺得主創無法讓人物自我表現和發展。人物的情感和行為就像那場災難一般呼嘯而來,沒有細節去照應鋪墊,看完電影完全不明白樁、湫、鯤這三個人物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完全憑一己好惡、一股沖動去行事,不顧後果,也不去思考。
㈦ 如何評價《大魚海棠》這部電影
如果有一部電影,講述「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浪漫如斯,我們一定覺得,緣,妙不可言。
如果有一部電影,強調「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我只愛你,you are my super star」,濃烈至此,我們可能會擔心,打足雞血,會不會綳不住。
肯定有人會說,動畫片而已,表達的是純然理想的世界,不必太過較真。成年人最大的無趣,就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青春和夢想。
我同意。但我仍然要把這些話寫下來,是因為,回到現實生活,成年人里的幼稚鬼還少嗎?
我不希望《大魚海棠》成為他們自私任性不顧一切的又一條依據。別矯情說什麼純愛,先長點心吧。
這樣看世界有點意思,微信公眾號:傅踢踢 微信id:futeetee
㈧ 《大魚海棠》:12年之約的電影,為什麼都說它差呢
如果有一天,你為了負罪感去拯救的人類,反而給自己的家園帶來重大的災難,你將如何選擇,這就是《大魚海棠》。
導演對本片的宣傳是12年磨一劍,中國動畫的未來,感天動地的劇情。情懷這種概念,向來能夠迎來觀眾對於動畫電影的支持,可本片卻讓觀眾的情懷被辜負。
影片中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編劇總想將自己的價值觀,傳成普世的價值理念。
電影應該用劇情去講述一個道理,最終觀眾能夠在此領悟並且對人生有所幫助。而非用心靈雞湯,自我陶醉的方法直白傳達自身的理念,最終不管觀眾能否接受,都將其給人們灌輸進去。
總之,希望之後的動畫電影,能夠吸取這部電影的教訓,做出一個好的劇情,不要浪費觀眾的期盼以及較好的動畫設計。
㈨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十分凄慘,對於這部劇如何評價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十分凄慘
我是這么認為的,俗套平庸的故事、蒼白平面的人物、散亂無理的情節、幼稚煽情的對白根本無法撐起宏大的音樂和場景。就像看一幅幅場景mv,其中數次毫無意義的黑幕停頓暴露出導演無法很好的把握時空轉換,大量旁白抒情讓人覺得主創無法讓人物自我表現和發展。人物的情感和行為就像那場災難一般呼嘯而來,沒有細節去照應鋪墊,看完電影完全不明白樁、湫、鯤這三個人物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完全憑一己好惡、一股沖動去行事,不顧後果,也不去思考。
一味的黑和粉對國產動畫來說都不是好事,也實在不必用愛國、情懷來談。一切以作品的好壞,公正評價可能對國產動畫來說才是最需要的。
㈩ 《大魚海棠》寓意及啟示是什麼
《大魚海棠》寓意及啟示是:
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大魚海棠》電影由梁旋導演執導,創意基於《莊子.逍遙游》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數千里"構建了自己獨特的世界觀。
影視評價
《大魚海棠》用浪漫張揚的手筆,致力於探索人類的靈魂,它把靈魂分為善良和邪惡兩種,不惜對純凈美麗的人類靈魂進行絕美的贊頌,並安排罪惡醜陋的心靈被鼠婆掌控——強烈的對比展現出電影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的鮮明態度。
聯想中國古代神話女蝸補天、大禹治水、共工觸怒不周山、誇父逐日等的大濟蒼生的情懷,不難理解比起西方神話中上帝為毀滅邪惡人類,不惜發起洪水,湮滅世界,只留一家的做法,《大魚海棠》所展現出的大情懷、大智慧,更具溫情,更有情義。